【必備】美術教案合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1)欣賞《神話》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衛的是什么陵墓嗎?
秦始皇陵園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藝術寶庫。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寢殿,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關于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知識?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質最為常見。在奴隸社會時,奴隸主死后,所有的奴隸都得殉葬,非常的殘忍。春秋戰國時期,喪葬制度發生重大變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隨葬。
2.欣賞秦始皇陵陶俑:
(課件圖片展示)
(1)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國陜西西安臨潼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歷時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封建社會規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從13歲繼位后,便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統一六國后,又從全國各地征調70萬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請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結構宏大、富麗堂皇的地下王國和巨大的珍寶庫。其中秦兵馬俑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課件:秦始皇陵兵馬俑總體分布圖。
(2)兵馬俑是秦始皇陵東側的一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當地農民挖井時,偶然發現了一號兵馬坑。以后相繼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整個俑群寓靜于動,給人千軍競發的感覺。這些數量眾多、與真人真馬大小相似、并圍繞同一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氣吞六國、橫掃八荒的驚人氣魄。他的恢弘氣勢、安詳的姿態、肅穆的表情向后人訴說秦王朝的強大,表現了秦朝人的聰明才智。讓我們一睹它們的風采:
播放《古今大戰秦俑情》片斷,領略秦始皇陵兵馬俑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軍陣場面。
(3)欣賞不同姿態的陶俑。
秦俑的藝術特色:崇尚寫實、手法嚴謹,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在總體布局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排山倒海的氣勢,使人產生敬畏而難忘的印象。
這些兵馬俑大體上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從已出土的1000多個陶俑陶馬來看,無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貼、刻、畫等雕塑技法,從體、量、形、神、色、質等方面追求藝術效果,造型逼真,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給人明快、深沉、博大、壯觀、精美的印象。仔細觀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態、動態、衣著上有什么異同?選擇喜歡的陶俑分組討論:跪射俑、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立射俑。每組學生推選代表發言,小組成員補充。
老師小結補充:課件。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跪射俑大多數出土于二號坑,這種俑在秦俑坑中顯得很獨特,因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謂匠心獨具。把跪射俑的形體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靜態的雕塑給人以動的感覺,其姿態優美,英俊瀟灑,神態莊嚴,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個發髻,髻根用朱紅色帶束扎。足登方口翹尖齊頭履。從一鞋底外露處可以看到,鞋底的針腳因為人著地后摩擦的輕重而疏密不同,其繩結痕跡清晰可見,其寫實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甲片隨著身體的扭轉而流動,衣紋伴著體態的變化而曲轉。腳上的鞋子隨著腳掌的著地而折曲,衣服的紋理也伴隨體態的變化而曲折飄浮。種種富有韻律感的線條,烘托著人物的動態,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實感。上身挺直,臀部緊貼左足跟,從而使身體的體重落在右膝、右足和右足尖上。當射擊時,則重心穩,用力省,容易射中目標。跪射俑是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作。神態威嚴的將軍俑。
將軍俑是目前俑坑中級別最高者,在戰爭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秦俑坑中將軍俑非常少。將軍俑和軍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區別是:將軍俑頭戴雕冠,軍吏俑頭戴版冠和云長冠,一般士卒則沒有以上兩種帽子,只是戴介幟或束發挽髻。將軍俑除以上特點外,還身材魁偉、高大,上身戴有領花、肩花。將軍俑穿的鎧甲的主要特征是甲片小。制作精致,色彩艷麗。褐黑色的甲朱紅色的聯甲帶;甲衣周圍的花邊在白色的底上繪著絢麗的幾何形圖案花紋。前胸及后背、雙肩,有幾朵彩色花結,華麗色彩,顯示了等級的尊貴。
(4)賞析銅車馬。
請學生簡單介紹自己了解到的有關銅車馬的知識。
老師補充小結:
銅車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約20米,約7米多深的地方。車共兩乘,經復原大小約為真車、真馬的二分之一。二號銅車馬是四馬鞍車(即坐乘的車),車馬全長317厘米,高106.2厘米,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間以車相隔,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蓋子,車廂分前后兩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門,門窗可靈活啟閉,前室為御手所居,內跽坐一御官俑,后室為主人所居。車輿內外繪有變形夔龍、夔鳳紋、流云紋及各種幾何形圖案花紋。二車皆雙輪、單轅,由四馬駕車,車上各有一名御手,銅御官俑戴冠佩劍坐于前室,挽具齊全,有的用金、銀裝飾。車通體彩繪有卷云紋、云氣紋和幾何紋圖案。車、馬、俑部件均由鑄造成型,再經多種工藝加工和組合,其飾件的金銀細作工藝十分精湛。該銅車馬結構完整,裝飾華麗,是研究秦代輿服制度、單轅車系駕方法和冶金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被譽為“青銅之冠”的銅車馬讓人們一睹始皇帝鑾駕的非凡風采。根據出土地點和車輛造型分析,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車。專家們認為,這是我國考古世上發現的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制車馬,對研究我國秦代冶煉與機械制造技術、車輛結構等具有級重要的歷史價值。
3.學生練習。
(1)作業要求:嘗試用浮雕的方法臨摹一個自己喜歡的武士俑的面部或防止一件喜歡的兵器。
(2)巡視輔導。
(3)作業展評。
4.課后拓展。
(1)欣賞縮小的陶俑工藝品。
(2)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中的兵器。
(3)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千古之謎。
(4)對陶俑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欣賞各年代的陶俑,收集關于陶俑的郵票。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 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及藝術成就。
2、 了解中國ppt課件背景圖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3、 體會從造型和裝飾的結合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教學重點:
中國瓷器的產生和 發展,陶與瓷的'區別;幾大名窯的造型特征
教學難點:
瓷器的造型、裝飾和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說到陶瓷你會聯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交流。
二、 新授
板書:陶瓷
1、 設問引導學生讀書
2、 結合教材,提問:
⑴陶瓷之間的差別:原料、燒制溫度、工藝。
⑵陶的發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馬家窯的文化——半山——馬廠——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
賞析:人面魚面紋盤 彩陶船型壺 鳥紋彩陶盆
鸛新概念英語鳥石斧彩陶翁 舞蹈紋盤 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發展:按歷史年代介紹
重點是宋五大窯代表作品造型與藝術特色。
師引導學生交流,在指名說說
汝窯:胎質細膩,似玉之美
耀州窯:梅瓶典雅高貴
官窯: 冰裂紋開片 均窯:藍色乳濁釉
定窯:乳白釉 景德鎮:青花
三、小結
陶瓷經歷了哪些發展?宋代有哪些名窯?師總結。
四、布置課外思考:
青花瓷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五課《五味瓶》(人教版)本課書的學習領域屬于設計·應用。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的辨別,學會用各種色彩、圖形表現對五種不同味道的感覺。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時學會如何去以不同的繪畫形式來體現“味道”。
3、審美目標:朋友學生對色彩的敏銳感覺,初步掌握各種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美、感受美。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愛勞動、愛生活的優良品質。
5、情感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教學重點:
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及愛生活、愛勞動的思想滲透。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繪畫、制作等美術形式來表現“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帶給人們的感受。
學具準備:
五味瓶、彩色紙、顏色、剪刀、膠水、糖、鹽、醋、辣椒、藥片、范圖、多彩泥……
教學媒體:
KT展示板、實物投影儀、音樂……
設計思路: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它是美術課程中覆蓋面最寬,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設計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靈活多變上,我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采用了實驗、游戲、分組活動等方法,從導入階段就開始注重培養學生對“五味”的語言和藝術表現能力;在能力培養方面,發展階段過程中我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常識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表現自己的所感、所見、所聞、所嘗、所想,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在評價整理階段,給學生作品予以肯定并進行小組互評,真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方法而達到促進其自主的主動學習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教師活動:以做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聞”、“嘗”的方法來認識“酸、甜、苦、辣、咸”這五種味道。(出示放有糖、鹽、醋、辣椒、藥片的“五味瓶”)
1、學生活動:體會并口頭描述“五味”帶給自己的感覺。如:吃到的、聞到的、看到的、身體神經感覺到的……
〔設計意圖〕:以趣味性的實驗活動這種方式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教師活動:出示板書題圖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
2、學生活動:通過題圖初步明確色彩與感覺的關系。
〔設計意圖〕:體會色彩給以我們的直覺反映和思維反映。
3、教師活動:出示不同顏色的卡片,引導學生分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戲的形式把對應“味道”的顏色找出來。
3、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以競爭的形式,對彩色卡片進行分析、討論。得出與味道對應的顏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紅-辣、綠-酸、白-咸、黑-苦、黃-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大膽聯想,積極參與的態度。
(二)發展階段
1、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講述自己見過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時出示實物和有關資料圖片。
1、學生活動: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說出“五味瓶”的用途。
(設計意圖):豐富其感性認識,將認識想理性漫漫培養,幫助學生自主的去發現,去總結。
2、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通過什么方法可以表現出“味道”。
2、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鹽是咸的;苦瓜、藥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畫表情;畫顏色;做各種各樣的瓶子。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發揚民主,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3、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用不同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五味”的認識。
3、學生活動:自己通過不同形式來完成作品。
(設計意圖):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給學生以指導性的建議。
(三)評價階段
1、教師活動:出示KT展示板(有五種不同形狀的瓶子),指導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學生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師活動:做課中小結,引導學生欣賞相互評議、欣賞彼此的作品。
2、學生活動:積極表達并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整理階段
1、教師活動: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取長補短大膽改進自己的作品。
1、學生活動:整理自己的作品,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設計意圖):養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課后拓展:
在這次課學習后,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巧妙地利用綜合材料進行聯想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和創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發現美,把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設計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邊的環境。
課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創新教育尤為重要,教師應以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導學生大膽地聯想和創造。在生活中我們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實用性,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設計上發生了變化。從形狀、大小、材質、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這些變化使兒童容易產生聯想,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本課教學中,就采用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親口嘗一嘗“五味”酸、甜、苦、辣、咸,這種簡單的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樂于自己找到答案并從中獲取樂趣。本課以“五味瓶”:為原型的設計方案,體現了學生在課改后的學習模式,主動、樂學、勤思、共進。
美術教案 篇4
目標預設:
學習運用數碼相機或是掃描儀輸入自己的作品,或直接在電腦繪畫軟件中進行寫生。學習運用電腦軟件進行寫生。學習運用電腦繪畫軟件或圖像處理軟件的圖像變化功能完善創作,認識電腦獨特的美術創作功能能幫助自己完善創作的特點。
重點:讓學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運用電腦圖像變化的功能對自己已有的創作進行完善。
難點:如何啟發和培養學生在創作中對圖像變化功能處理程度與畫面內容協調統一表現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構思與收集
1. 課前布置作業。
2. 收集準備進行創作的.素材作品。
教學意圖:充分利用課前準備的方式,讓學生擁有較多的構思創作內容和形式的時間,為課堂創作做好準備。
二、完成基本創作
1. 將學生的作品輸入電腦里,通過數碼相機和掃描儀。
2. 組織學生進行基本的準備。
教學意圖:利用參考素材進行目標明確的創作。
三、相關技能技巧學習
1. 講解并示范電腦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應用方法。
2. 重點講解圖層和濾鏡。
教學意圖:在熟練掌握圖層應用的同時,通過了解濾鏡中動感模糊的特色,未完善自己的創作做準備。
四、創作與評價
1. 作業要求:根據自己的創作要求,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創作。
2. 欣賞作品,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意圖:通過相互評價,認識電腦美術的神奇特色,引發更濃厚的創作興趣。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臨摹是美術學習中的一種方法,但運用的方法要適當,否則會嚴重束縛兒童的思維。本課試用小孩愛游戲的心理,借鑒音像效果充分利用臨摹的借鑒功能,在“看著畫”中保留“想象畫”為學生開拓一個創造的境地。
神鳥如何變樹是本課的趣味中心,應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利用感受學習所獲得的知識進行自由創造。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來探秘、表現自己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和感受。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2、訓練學生的'連貫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4、色彩豐富的表現能力。
三、教學重點:
學生欣賞圖片,構思、構圖、表現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難點及處理方法
怎樣引導學生把激發起來的感受轉化為可視畫面而生動的圖形。
處理難點方法:
1、以鳥聲為引導學生、自己欣賞圖片、強化豐富的色彩的意識。
2、鼓勵學生不要機械地對圖片的臨摹,和與別人畫得不一樣更有創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各種鳥叫聲的變化引導學生的進一步想象、激發求知欲望。
(二)展示圖片:“神鳥”并嘗試引導學生叫出鳥的聲音。
(三)圖片的簡單介紹(以學生的欣賞感受為主):強化師生互動,學生獲得新知識。
(四)圖片轉換:以神鳥變成神樹,鳥、樹形象的比較,強化彩色羽毛變成彩色樹葉。
(五)發展創造:學生自己心中的神樹,特別是樹形的豐富,手形變化的利用,與其它媒材的使用。
六、學生作業過程:
作業可以繪畫,亦可以用橡皮泥表現。
1、可適當強調畫面的位置及物體的大膽表現,即必要的構圖構思有利于學生以后的設計學習和繪畫表現!(通過表揚優秀作品中進行)
2、強調色彩的豐富表現,特別表揚有創意的同學,但更要鼓勵根據自己感受來創作的作品,以避免向被表揚作業靠近(強調個性)。
3、橡皮泥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兩人合作完成一張作品,(強調學生的合作能力)。
七、評價過程
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作業或別人的作業,強調真實感受,鼓勵實話實說。老師盡量用個人的看法鼓勵學生自主想法,以便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學習評價氛圍。
八、課后拓展
收集類似的圖片,可以借助于家長并用文字表現自己對圖片的感受。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收集、整理資料、信息的學習習慣。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美術教案08-18
美術教案01-14
美術教案01-19
美術教案01-19
美術教案12-22
美術教案12-26
美術教案12-26
美術教案12-24
美術教案12-28
美術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