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音樂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掌握跳、蹦的基本動作。 2、能合著音樂節奏運動。 3、享受游戲情景營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若干 2、兔子舞音樂 3、圖譜 4、皇冠 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掌握“跳、蹦”的基本動作。
2、能合著音樂節奏運動。
3、享受游戲情景營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若干
2、兔子舞音樂
3、圖譜
4、皇冠
活動過程: 韻律活動:兔子音樂舞會
1、復訴兒歌“小白兔白又白”,以“好消息”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兔寶寶們,你們一起把兒歌“小白兔白又白”說給媽媽聽下好么?”
(幼兒一起講訴兒歌)“寶寶們真的很棒,媽媽要告訴你們個好消息,想聽么?(想)今天森林里將舉行一場音樂舞會,在舞會上將會選出跳的最棒的`舞者,為他戴上最美麗的皇冠。”
2、讓幼兒了解“舞會”
師:“寶貝們,你們想不想戴上這個皇冠?”(想)“恩,我也想戴皇冠哦,那你們知道在舞會上要干什么了?”(幼兒自由回答)“對的,寶貝們你們是真的很聰明的哦,在舞會上要跳舞、唱歌、還有蛋糕吃哦,那你們想不想去參加了?”(想)“那我們一起參加去參加吧,但是,我們還不會,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學一學吧。”
幼兒園里朋友多,找朋友(音樂)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在故事情節中,傾聽、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并能愉快地表演,體會互助、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媒體課件、爆米花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猜猜看看小熊的家。
----“小熊在干嗎呀?”(在睡覺)怪不得沒人來開門。
二、感受不同音樂形象
●傾聽、表演,快樂的小鳥。
-----“咦,好像有客人來了,看看是誰?”
----“小鳥是用什么飛?小鳥的翅膀是怎么樣的?我們也來學小鳥飛到小熊家”。
(教師和幼兒跟著音樂一起飛)
●傾聽、感受小貓的腳步聲。
----“又有一位客人要來了,仔細聽一聽,是誰呢?”
-----肢體表演大貓和小貓,并學學唱唱大貓和小貓的.聲音。
●傾聽音樂,想象動物形象。
-----“聽一聽可能是誰又來了”, “你覺得這音樂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教師給予一定的動作暗示)
●聽著音樂和鼓聲,模仿表演大象走路的樣子。
-----“看看到底是誰?” (語言提示:一群大象但是走路很整齊哦!)
●“大象看小熊在睡覺,會說什么?”,幼兒用大象粗粗的重重的聲音說說聊聊。
三、情感遷移
●幼兒遷移經驗說說自己媽媽是怎樣叫寶寶起床的。
●教師扮演熊媽媽,用香香的爆米花把小熊叫醒啦。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必須從幼兒的經驗出發,在音樂教學之前認真考慮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使新知識落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并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
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旨在充分挖掘活動中的音樂元素,并結合幼兒園思維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戲氛圍中,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小魚游的不同姿態,感受音樂的優美。
活動目標:
1、 大膽嘗試用手的不同動作表現小魚游。
2、 在優美的旋律中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重點:運用手不同的方位變化和動作表現小魚游的姿態
難點: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魚游的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掌握最基本的魚游動作。
物質準備:
1、音樂,魚兒游的視頻,彩色襪子等。
2、活動室場地布置:背景裝飾有立體的水草、珊瑚、石頭道具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學做小魚體驗音樂的優美
(一)模仿魚游——師生進入游戲場景
提問:小魚尼莫生活在哪里?
你們能像媽媽一樣游到它的家嗎?
(教師扮演魚媽媽,鼓勵幼兒用學過的動作來表現小魚游動。)
(二)暢游大海——復習鞏固魚游的基本動作
1、了解魚游動作和手的甩動之間的關系
重點提問:小魚怎樣才能使自己游起來?
如何讓小魚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結:小魚是靠尾鰭、魚鰭幫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擺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甩動雙手。
請幼兒觀察:為什么有的小魚游的很美?
(三)魚兒共舞——感受旋律的優美
1、欣賞旋律
重點提問:音樂聽起來感覺如何?(幼兒回答:很美、聽了想睡覺……)
2、感受音樂
(1)師生隨音樂有節奏地拍打身體各部位。
(2)師生共同隨音樂模仿魚游。
(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鞏固已有的基本動作經驗,并通過拍打身體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樂的特性,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嘗試表演——模仿魚游的各種姿態
(一)師生互動——一條小魚游啊游
1、觀看視頻,引導幼兒觀察小魚的顏色及花紋。
重點提問:尼莫的朋友好看嗎?為什么?
2、打扮小魚,隨音樂進行各種方位的游動。
(1)小魚穿衣服
引導幼兒雙手套上彩襪,說說自己是什么魚。
(2)模仿一條小魚游啊游
重點提問:怎樣讓自己變成一條魚?
(引導幼兒發現將雙手掌心合攏,在胸前左右擺動,如魚兒游動)
(3)隨音樂游動
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一條魚兒的不同方位游動姿態,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轉彎游等。
重點提問:這條小魚正在往哪里游?
(在幼兒模仿的過程中,教師以魚媽媽身份不斷觀察幼兒的姿態,并有意識的幫助幼兒交流不同方位的魚游動作)
(二)生生互動——兩條小魚游啊游
1、幼兒用手表現魚游的不同方位,豐富動作表現經驗。
重點提問:一條魚太孤單,怎樣變出兩條小魚?
(教師引導幼兒在一條魚游的基礎上探索兩條魚游的動作,如兩只小手分開擺動。)
2、激發想象,魚兒間的互動交流。
(1)重點提問:兩條小魚在一起最喜歡做什么游戲?
(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如:玩滑滑梯、捉迷藏、蕩秋千、蹺蹺板、轉圈圈等)
(2)請幼兒演示自己獨創的魚游動作,引導同伴猜測魚兒在干嗎。
3、幼兒隨音樂表現兩條小魚游。
(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有意識地對幼兒給予動作指導)
(三)與環境互動——許多小魚游啊游
1、觀看視頻,熟悉魚兒嬉戲的情景。
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觀察魚兒在水草、珊瑚間穿梭的情景。
重點提問:尼莫的朋友怎樣和水草、珊瑚做游戲的?
2、引導幼兒與活動背景進行互動。
教師以魚媽媽身份帶領幼兒進入水草叢中,模仿魚兒雨水從游戲的情景。
重點提問:魚兒魚兒你在干嗎?
(幼兒回答;我在親親水草;我在捉迷藏;我在找東西吃……)
3、根據音樂的提示進行游戲
(1)教師交待游戲要求:當音樂停止時,小魚躲在水草旁;
當音樂響起時,小魚繼續自由游。
(2)師生共同游戲若干次,教師以魚媽媽身份提醒幼兒注意傾聽音樂的變化。
(從一條小魚游,到兩條小魚游,再到許多小魚游,教師以媽媽的角色,利用游戲化的語言和場景結合,層層遞進,幫助幼兒探索不同方位的手部動作變化,表現魚游姿態,調動生活經驗想象魚兒的嬉戲內容,為幼兒的.表達表現予以新的挑戰。)
三、接受邀請——游向新的快樂水域
教師扮演魚媽媽帶著孩子游向新的水域
活動反思:
“創造性韻律活動”是讓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身體隨著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賦予個性和創造性地做出符合音樂性質、結構與節奏的的身體動作。針對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緒易受影響等特點,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教師選擇了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小魚作為音樂形象,通過看看、說說、變變、游游,在情境中、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一、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層層推進。
幼兒年齡小,處于音樂學習的啟蒙時期,以生動有趣的游戲貫穿始終,在提高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達表現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活動中從一條小魚游到兩條小魚游再到許多小魚游,層層遞進的同時,又給幼兒不斷想象與探索的空間。如何讓自己變成美麗的小魚,兩條小魚喜歡怎么玩,許多小魚喜歡與水草、珊瑚玩什么等等,打開幼兒想象的空間。孩子們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不僅創造出各種各樣的韻律動作,還創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蹺蹺板、蕩秋千等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俗話說,生活經驗是幼兒想象的基礎,幼兒頭腦中有豐富的表象,在身體動作時才能夠遷移已有的經驗,進行模仿與創造。
二、巧妙運用“襪子”,幫助幼兒主動思維、展開想象。
活動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利用“五彩襪子”,將幼兒將幼兒帶入身臨其境的活動中,不僅喚起了幼兒的參與熱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小班幼兒的興趣不斷被激發。
專家點評:
以情景化游戲的方式,在音樂中感受模仿魚游動作,快樂而隨意。探索了激發小班上期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創編動作的潛能之方法。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逐步對歌曲的`開始和結束作出正確反應。
2、愿意學唱歌曲,學習尊重家人。
準備材料:歌曲《好娃娃》、鋼琴、磁帶
重點難點:聽琴聲對歌曲的開始和結束作出正確反應。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搬椅子走步,將椅子擺放成半圓形。
2、聽老師彈琴,復習歌曲《我上幼兒園》。
3、學唱《好娃娃》。教師先放幾遍錄音機,讓幼兒熟悉曲調和歌詞。老師彈琴,師幼一起學唱歌曲,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提醒幼兒哪兒開始,哪兒結束,要控制好。
4、幼兒分組表演歌唱《好娃娃》。
5、做音樂游戲《小手拍拍》,結束音樂活動。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長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語言表達對小螞蟻的喜愛。
準備材料:
小螞蟻圖片、歌曲《小螞蟻》磁帶、螞蟻頭飾
重點難點:
聽音樂能夠區分聲音的長短、高低。
活動地點:
活動室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小蜻蜓》,進入活動室。
2、講故事“搬豆”。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引導幼兒自然進入故事情節。
3、小朋友們,他們是誰,一只螞蟻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給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動,又來了一只螞蟻兩人搬也搬不動,身體晃來晃去的,三只螞蟻搬豆,輕輕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賞歌曲《螞蟻搬豆》。鼓勵幼兒隨音樂拍打歌曲節奏。
5、幼兒與老師一起邊拍打節奏邊唱歌曲。
6、歌曲表演結束音樂活動:請小朋友當“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兒當找到豆子的螞蟻,邊唱邊動作,唱到“請來許多好朋友”時,另外幾名小朋友趕緊跑過去圍在豆子周圍做抬豆子動作,“豆子”這時也隨音樂一起走動。
活動反思:
我執教了一堂音樂活動《螞蟻搬豆》,歌曲的內容詼諧有趣,深得幼兒喜愛。活動開始我利用了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等特征以及靈活多變的方法,將小螞蟻是怎樣搬豆的情景通過游戲的手段一一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創設相適宜的音樂情境,營造氛圍,讓幼兒感受、體驗音樂。其次讓幼兒在欣賞完故事后,幼兒對歌詞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學唱歌曲,幼兒掌握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因為有了對歌曲的.理解和喜愛,幼兒也特別樂意去嘗試表演,如:螞蟻急得直搖頭,想出好辦法后,大家一起將豆子抬著走等,活動效果比較好。
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展開討論:你有什么好辦法幫螞蟻把豆子搬回洞中?孩子們都紛紛討論開了,積極幫小螞蟻想辦法。有的說:“把豆子切成一小塊一塊的,小螞蟻就能搬回洞中了。”有的說:“小螞蟻可以去請小動物來幫忙,”有的說:“可以讓小螞蟻去找一輛車來,然后把豆子裝上車,拉回洞中。” 正當大家討論的熱烈的時候,小馬語出驚人:“你們想一想,小螞蟻的洞口那么小,豆子這么大,怎么把豆子弄到洞里去呀?”小朋友又開始想辦法。小軒說:“小螞蟻可以在洞口就把豆子都吃光了。”……總之,孩子們充分開動起了自己的小腦筋,想出了許多許多的好辦法。在這次活動中, 我沒能較好地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有些幼兒思維活躍,有很好的語言表達、歌舞表演能力,他們是幼兒中的佼佼者,對于新的學習內容接受較快,但也有幾個幼兒平時不善言語、表演、自信心不足,接受較慢,所以應該更加注重這類幼兒的培養。
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知道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有困難要找同伴幫忙,用音樂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讓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以此來促進幼兒之間的友好交往。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聽辯音源的方向,提高聽音的能力。
2、能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參與游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小動物頭飾人手一個。
2、小仙女頭飾一個,音樂盒一個,配班老師一個。
活動過程:
一、聽聽音樂:
教師以小鳥姐姐的身份:“今天,小鳥姐姐請來了一位美麗的客人——小仙女,小仙女帶來了一個漂亮的音樂盒,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聽聽音樂盒里的音樂。”
二、跟著音樂走:
“音樂盒里的音樂好聽嗎?”
“那我們一起聽著音樂讓小仙女帶我們到森林去玩。”
三、玩玩游戲:
1、“謝謝小仙女帶我們來森林,一起說再見。”(小仙女“再見有什么事就大聲喊我。”)
2、玩拉拉手的游戲,中途老師說天黑了,小動物將頭飾拉下遮住眼睛。教師引導幼兒想想回家的辦法。(是誰帶我們來的`森林?)
3、請小仙女用她的音樂盒帶我們回家:“小仙女,小仙女,快來幫幫忙。”
4、小動物們遮著眼睛聽著音樂回到了家,拉開頭飾一起說:“謝謝小仙女,再見。”(誰幫助我們回的家?我們是聽著什么回家的?)
游戲重復3次后,請個別幼兒來扮手持音樂盒的小仙女。
四、結束活動:
“想不想再玩一次游戲?那我們去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小動物們”能夠按照游戲規則參與進來,并能夠較準確地聽辨聲源的位置。但孩子們只能聽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聽出音的高低位置,這有待于我們以后的訓練。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還可根據幼兒情況設置三個或四個音源讓幼兒聽辨,加大了聲音的干擾,為聽辨制造更大的困難。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令同伴愉快、接納的動作有節奏地向朋友打招呼。
2、體驗邀請和被邀請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一個中大班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熊。
2、音樂磁帶《一二三四五六七》。
活動過程:
(一)與小熊做朋友。
1、小熊出場,一副孤單單的樣子,他愁眉哭臉的唱著: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2、和小熊打招呼,告訴小熊:“我在這里,我在這里。”
3.小熊和幼兒根據歌詞對話,小熊念上句,幼兒答下句,并用點頭,揮手、拍肩、敬禮、鞠躬等動作回應小熊。
4.有這么多朋友和小熊打招呼,小熊的心理覺得怎么樣?
5.小熊高興地告訴大家:我找到了許多朋友。
(二)學學找朋友的歌。
1.教師邊彈邊唱,幼兒傾聽全曲。
2.鼓勵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齊唱兩遍。
3.小熊和幼兒一起唱,邊唱邊做打招呼的動作。
4.啟發幼兒運用不同的動作和表情表現“我在這里,我在這里,”要求有節奏,每兩拍做一下動作。
(三)邀請朋友跳個舞。
1.播放音樂磁帶。小熊樂呵呵地邀請一個朋友跳舞。請幼兒說一說小熊是怎樣邀請朋友跳舞的.。
2.請一個幼兒做邀請者,有禮貌地請小熊跳舞,然后再去邀請其他幼兒一起跳舞,直至全體幼兒都成為邀請者為止。
結束延伸:
此活動可以用于音樂游戲中。
活動反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這里,在這里,我的朋友在這里”。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了,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游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貓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里,我在這里”那種迫切想與小貓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貓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很多種方法與小貓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本次活動,幼兒邊唱歌,邊做游戲,都非常的投入。在游戲的過程中,一個幼兒找到一個好朋友,兩個好朋友又找到兩個好朋友,四個好朋友又找到四個好朋友,依次循環下去,全班幼兒都是好朋友。孩子們之間拉近了距離,感受到了好朋友游戲的快樂。
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感受到一定要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孩子們充分表現自己,只有孩子們動起來了,也就說明孩子們在真正的學起來了。這次課打破了以往老師示范唱,幼兒跟唱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了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邊游戲邊唱歌的游戲式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教案小班教案03-27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06-22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07-05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7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5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07-05
小班音樂教案06-14
音樂教案小班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