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時間:2025-02-13 08:50:1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通用13篇)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結合課文理解“掃興、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重點

      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

      孫臏制定計策的根據是什么?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6張點數不同的撲克牌(三張紅桃,三張黑桃)。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數學智力題導入課文。

      1.設題激趣:我們先來做一道有趣的數學智力題,看誰最聰明,誰最會想辦法。

      出示題目:1+2+3+4+5+6+……100=?

      引導學生認識到要善于開動腦筋,找規律想辦法,方能以智取勝。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需要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取勝。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有一位很喜歡賽馬的齊國大將,他的名字叫田忌。(板書:田忌)

      3.(把課題板書完整)課題中哪個字是貫穿全文的關鍵字?(“賽”字)

      4.圍繞“賽”字,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和誰賽?賽幾場?怎么賽?賽的結果?)

      過渡語:同學們的求知欲很強,提的問題很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從文中找答案。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理。

      1.自由讀文,要求:大聲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時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詞語旁打“?”。

      2.交流識記方法,理解部分詞語。

      垂頭喪氣:耷拉著腦袋,顯得很頹喪。(做動作幫助理解詞義。)

      譏諷:指用尖刻含蓄的語言嘲笑、刺激別人,與它意思相近的詞有:諷刺,譏笑,嘲諷等。

      “贏”字較復雜,可用部件拆分法記:亡,口,月,貝,凡,用字謎幫助記憶:月亮寶貝非凡人,樂得嘴巴都沒了(亡),你說有趣不有趣?“贏”字筆畫多,書寫時注意不要寫出格子。

      另外,注意:“喪”字不要寫成“”,“慌”字右邊不要寫成“”。

      3.解決部分問題:讀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田忌齊威王

      敗第一次勝

      勝第二次敗

      4.快速默讀課文,標出兩次賽馬的起止段。

      5.除了寫田忌和齊威王,文中還寫了哪個人物?他和第二次賽馬有什么關系?(板書:孫臏獻計)

      6.找出孫臏獻計的起止段作為文章的第二段。

      三、從興趣點入手,學習“兩次賽馬”的經過。

      1.你們對課文中的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學生對比賽時的情況最感興趣。)

      學習“賽馬”部分。

      2.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這兩場比賽各是怎么賽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3.全班交流評議。

      (1)請學生讀寫第一次賽馬的自然段,老師畫出賽馬對陣圖。

      田忌 齊威王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2)請一學生上臺畫第二次賽馬對陣圖,并用語言描述。

      田忌 齊威王

      下 上

      上 中

      中 下

      (3)交流相同點和不同點。

      主要有三處相同:

      ①二人的馬沒換。

      ②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③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處不同:

      ①田忌的馬出場順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賽結果不同——田忌轉敗為勝。

      ③人物心情不同:

      第一次齊威王勝,得意洋洋田忌敗,掃興

      第二次齊威王敗,目瞪口呆田忌勝,高興

      4.教師相機指導:

      (1)理解“掃興”和“垂頭喪氣”的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掃興?

      (2)第一次賽馬,田忌為什么會輸?

      (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3)第二次賽馬,田忌為什么會贏?

      (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

      第二課時

      一、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出示課文最后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為勝了。”

      2.齊讀這句話。

      設疑:真的只要調換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轉敗為勝嗎?

      3.游戲中探究:請每個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點數不同的6張撲克牌(三張紅桃,三張黑桃),分別代表齊威王和田忌等級不同的.馬,擺出“下等對上等,上等對中等,中等對下等”的第二次比賽情況。

      4.通過剛才的擺弄,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了嗎?

      (因為每個同學手中撲克牌的點數不相同,所以撲克點數相近的同學也許能擺弄成功,而點數相差較大的同學無論怎么調換,弱方總是輸。)

      5.再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話,齊讀一遍。

      6.帶疑讀文:剛才有的同學調換成功,而有的同學無論怎樣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并不能使田忌轉敗為勝,難道課文中的結論有誤嗎?鼓勵同學們帶著這個疑難研讀“孫臏獻計”部分,從文中探求答案。

      7.學生自學,標畫批注。

      8.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關鍵句:

      (1)原因:“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觀察到的情況,制定計策的依據)

      結果:“我有辦法讓你取勝”——分析后的斷言。

      師小結明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可以轉敗為勝的依據是:“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沒有取勝的可能。

      (2)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怎么,難道你還不服氣?”(抓住“得意洋洋”“譏諷”體會齊威王的驕傲輕敵,從而使孫臏的計謀得以順利實施。)

      (3)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

      ①理解“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②讓學生說成語的來歷,教師補充:宋朝時有位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詩人晁補之寫詩稱贊他:“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蘇軾也曾說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③孫臏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9.有感情地朗讀。

      ①請四人為一組,分角色練習朗讀3至12節,可以相互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②指名4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么主意)。

      ③評讀。

      二、“投石”激趣,拓展延伸。

      1.你們覺得孫臏的這個主意妙不妙?妙在哪里?(發揮優勢,合理安排,揚長避短)

      2.這么好的辦法,田忌想不出,齊威王想不到,孫臏為什么會想到?你認為孫臏是個怎樣的人?(仔細觀察,善于分析,巧妙安排)

      3.拓展:你們還有沒有其他調換的辦法?

      4.學生畫對陣圖,你們可以找到幾種調換方法?輸贏如何?

      5.從中你悟出什么?(要進行科學分析,選擇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三、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詞語。

      2.第二次賽馬后,孫臏和田忌再見面會有怎樣的一段談話,根據課文內容做合理想象。兩人一組,設計對話內容及動作、表情,表演出來。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積累描寫人物心情和神態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按一定順序寫清楚一件事的方法。

      3.懂得田忌賽馬取勝的原因是因為孫臏能仔細觀察,進行巧妙安排的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從中領會善于觀察、合理分析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清楚一件事的方法。

      教學難點:

      懂得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根本道理。

      教學媒體

      課件、紙馬

      課前學生準備

      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重視——( )

      贊揚——( )

      教學流程

      (一)興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都特別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尤其喜歡,今天我們要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1. 板書課題,生跟著書空。

      提示:注意“忌”上半部分上自己的“己”。

      2. 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出示提問

      (1)田忌與誰賽馬?結果怎樣?

      (2)誰能課文中的一個詞來介紹比賽的結果?

      2.指名回答

      (三)抓關鍵詞,理清課文脈絡

      1.從“轉敗為勝”這個詞可以看出田忌與齊威王賽了幾次?結果分別是什么?

      板書:初賽失敗 轉敗為勝

      2.讀讀課文,找找兩次賽馬的相關段落

      3.指名分節朗讀

      (四)學習兩次賽馬過程

      1.一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2.出示:第( )次比賽時,田忌用( )對齊威王的( ),接著用( )對齊威王的( ),最后用( )對齊威王的( )。由于( ),所以( )。

      3.試著自己說說兩次賽馬的過程,小組交流

      4.指名上臺介紹,另請一位同學用紙馬來擺一擺。

      5.總結:說的很有條理,我們今后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五)質疑推理

      1.看了兩次賽馬,你有什么疑問的嗎?

      同樣的馬,兩次的比賽卻完全不同,原因在那里?

      2.讀讀課文,找找相關的語句

      出示:馬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板書:調換順序 孫臏獻計

      3. 這樣的順序還可以有其他方法嗎?小組為單位,用紙馬擺一擺

      4. 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可見孫臏真是一個( )的人。

      (六)理會孫臏的聰明

      1.這么好的主意,為什么田忌想不出,齊威王也想不出,而孫臏卻想出來了?

      2.讀讀課文,找找相關語句,體會一下。

      (1)從剛才的情形看------ (善于觀察)

      (2)大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合理分析)

      (3)一匹也不用換----你就照我的意思辦吧-----(知己知彼)

      3.用一舉話連起來說一說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

      (六)總結積拓展

      1.總結課文,體會孫臏獻計取得勝利是因為善于觀察、合理分析。

      2.你想對課文中的三個人物說說什么?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機。多媒體課件。紙馬。

      課型:

      閱讀探究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么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指名讀):

      ①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②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③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一)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1、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兩次,每次三場)

      2、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

      一(1—2)

      二(13—17)

      (二)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孔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

      1、出示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

      ①各人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對齊威王的___,接著用___對齊威王的___,最后用___對齊威王的___。由于______,所以田忌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么賽的。

      指名讀。讀一讀1: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②一生上臺講說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臺講說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后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啟發質疑:

      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

      板書: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1)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3、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齊讀這一句。

      板書:調換順序

      這個計策誰想出來的?

      板書:孫臏獻計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里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5、學生推算。教師巡視,找出一兩張推算結果多的紙。

      6、(展示臺)展示學生推算結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結: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孫臏真是____。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神機妙算、計算精密……)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么好的主意,為什么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出示問題2: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呢?)

      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夸耀——夸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么主意)——評價——全班齊讀。

      3、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關句子,用筆劃出來,想一想。

      (出示)

      ①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善于觀察)

      ②“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馬。

      (知己知彼)

      4、小結:

      誰連起來說一說“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于觀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5、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板書),再賽轉敗為勝的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板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3、(出示學習目標3)學了這篇文章,我們認識了三個歷史人物。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三個歷史人物,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預案: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孫臏:神機妙算、智勇雙全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田忌:有勇無謀、屢敗屢戰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齊威王: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這節課大家學會的詞語可真不少。老師準備了一張詞語卡片,大家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詞語卡片:

      神機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雙全

      有勇無謀、垂頭喪氣、屢敗屢戰、勝不驕、敗不餒、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

      (預案:四人小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資料。)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4

      一:課題

      田忌賽馬

      二: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2、學習認真觀察的分析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

      了解兩次賽馬雙方的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賽馬是我國戰國時期齊國貴族喜愛的一種活動。齊國大將田忌十分喜歡賽馬,課文講的就是賽馬中的一個故事。

      2、學習新課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給課文分段

      3、講讀第一段

      (1)我們看一下比賽情況,齊讀第一段,思考:從這一段中,可以知道那些情況?

      (2)指名回答:比賽的.結果?比賽失敗的原因?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失敗了。

      換一組關聯詞語: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3)第一次田忌失敗了,他有那些表現?(掃興、垂頭喪氣)

      (4)想象以下,齊威王有那些表現?

      4、講讀第二段田忌準備離開賽馬場,這時發生了什么事?

      (1)朗讀課文

      (2)孫臏給田忌出注意時,,田忌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田忌有什么弱點?

      (3)孫臏的表情、心理是怎樣的?(胸有成竹)他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4)讀課文,體會孫臏的品質?(觀察認真,善于動腦)

      (5)體會齊威王的性格品質?

      (6)分角色朗讀課文

      (7)分組表演

      (8)練習

      5、講讀第三段田忌要同齊威王再比一次,齊威王同意了,我們來看以下比賽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

      (2)田忌是如何取勝的?找同學演示一下

      (3)田忌勝利了,齊威王有那些表現?為什么有這些表現?

      (4)田忌取勝的原因是什么?

      6、齊讀最后一段

      說明什么?(沒費多少力氣,就使結果完全改變)

      7、朗讀課文,完成練習

      六、作業:

      完成思考練習完成練筆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1.讀課文,了解田忌賽馬的經過,懂得做事要多動腦筋才能成功的道理。

      2.學會6個生字,理解“垂頭喪氣”“挖苦”“夸耀”“譏諷”“目瞪口呆”等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再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不同,體會孫臏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懂得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

      課前準備

      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板)讀準“忌(j )”,他特別喜歡賽馬。(板: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6 田忌賽馬

      二、初 讀課文,了解課文層次。

      1.輕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書,檢查閱讀情況,師生共同正音。

      3.檢查生字讀音,出示生字詞。

      喪、諷、蔑、贏、序 指點筆順

      掃興 肩膀 挖苦 疑惑 垂頭喪氣 胸有成竹

      夸耀 譏諷 輕蔑 順序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4.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中講了幾次賽馬?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討論:課文寫了田忌和齊威王兩次賽馬,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四段。

      一段(1~2)田忌和齊威王第一次賽馬,三場都輸了。

      二段(3~12)孫臏看了這次賽馬,認為田忌可以取勝,田忌決定和齊威王再賽一次。

      三段(13~17)田忌照孫臏的話去做,第二次賽馬,果然贏了齊威王。

      四段(18)總結了第二次賽馬田忌取勝的原因。

      三、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第一次賽馬是怎樣比賽的?指名學生到黑板前面用齊威王和田忌的三組不同等級的`“馬”分別演示比賽情況。

      3.田忌失敗 原因是什么?出示“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指導讀,注意“每個等級”“都比”。

      4.聯系上下文理解“掃興”“垂頭喪氣”的意思。

      5.齊讀第一段。

      6.小結: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田忌失敗了,比賽輸了,田忌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賽馬場。就在這時,他發現了他的好朋友孫臏,孫臏給他想了個取勝的計策。我們下節課再學。

      四、隨堂練習 。

      抄寫生字:忌、喪、諷、蔑、贏、序 師指導:忌、喪、蔑、贏寫法。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出場順序的異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認真分析事物原理的科學態度和辯證的思維模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作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認真分析事物原理的科學態度和辯證的思維模式。

      【教學難點】

      知道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懂得做事要多動腦筋,分析主客觀情況,合理使用力量。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次?兩次比賽的結果怎么樣?(指名反饋)

      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田忌賽馬。(板書:田忌賽馬)

      二、檢查生詞的掌握情況:

      挖苦、疑惑、夸耀、譏諷、輕蔑、咱們、順序、垂頭喪氣、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

      三、學習“兩次賽馬”的經過:

      (一)教師出示自學提示(一):

      1、自由讀“兩次賽馬”的段落,邊讀邊思考:這兩次比賽各是怎么賽的?畫出兩次賽馬的對陣圖。

      2、兩次賽馬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是什么?

      3、第一場比賽田忌為什么會失敗?失敗后,田忌是什么表現?找出文中的詞。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二)學生自學、討論:

      (三)小組匯報:

      1、第一次賽馬第二次賽馬

      齊威王田忌齊威王田忌

      上上上下

      中中中上

      下下下中

      2、兩次賽馬的相同之處:

      (1)二人的馬沒換。

      (2)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3)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兩次賽馬的不同之處:

      (2)比賽結果不同。

      (3)齊威王前后神態不一樣。 第一次齊威王勝,得意洋洋

      第二次齊威王敗,目瞪口呆

      3、失敗的原因: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表現是“掃興”“垂頭喪氣”

      田忌不懂得變通,用相同等級的馬與齊威王比賽。 四、出示自學提示(二)

      (一)學習“孫臏獻計”的部分:

      1、孫臏想出了什么辦法取勝的?

      2、他是怎么想出這個好主意的?(圍繞哪三句話來想的?)

      3、孫臏的主意“妙”在哪?從中可以看出孫臏是個怎樣的人?

      (二)小組自學、討論

      (三)小組匯報

      1、孫臏想出的辦法是: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一下出場的順序。

      2、孫臏主要是圍繞以下三句話來想的:

      (1)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2)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3)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一下出場的'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了。

      ①指名讀一讀

      ②說說你的理解。

      ③在這三句話前面加上關聯詞,連成一句話。雖然…、但是…、因此…、

      3、孫臏的主意“妙”在它能發揮優勢,合理安排,揚長避短。從中可以看出孫臏是一個善于觀察、足智多謀的人。

      (四)小結:

      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了第一次賽馬,田忌失敗,當他要離開的時候,他的好朋友孫臏為他出謀劃策,讓他再賽一次,最后寫了第二次賽馬,田忌贏了齊威王,讓我們感受到孫臏的足智多謀的形象。

      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希望同學們能夠學習孫臏的足智多謀,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也能像孫臏那樣認真思考、仔細分析,一定能找出解決的辦法!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7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田忌賽馬取勝的原因是因為孫臏能仔細觀察,進行巧妙安排的結果,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能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懂得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根本原因。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了解背景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范讀全文,了解大意。

      2.預習課文。

      ①學習生字。

      拼讀生字,識別字音、字形、字義。

      忌:上部分“己”不出頭,不可寫成已或巳。

      喪:下部分不能多寫一筆“丿”。

      贏:下部分是三個字組成“月、貝、凡”

      ②學習詞語。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

      垂頭喪氣:情緒低落、消沉。

      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經有通盤考慮。

      夸耀:向人顯示自己(有本領、有功勞、有地位勢力等)。

      譏諷:用旁敲側擊或尖刻的話指責或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或某種表現。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里。

      目瞪口呆: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田忌賽馬

      審題,哪個字最重要?賽。

      由這個“賽”字你想到什么?

      二、學習第一段(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寫了什么?

      2.分析重點句子“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失敗了。”

      用簡練的話說出來。

      三、學習第二段(三~十二自然段)

      分角色讀課文。

      練習有語氣地讀。

      讀文時講解“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譏諷”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三段(十三~十七自然段)

      1.指名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讀后教師講,這段的結構為總分總。

      2.指名讀。

      抓“又”字,說明是第二次比賽。

      分析第一場:贏的是什么馬?(上等)輸的是什么馬?(下等)

      找同學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安排?第一場比賽起什么作用?

      3.用圖片表示第

      二、三場比賽的結果。

      追問:齊威王最后怎么樣了?

      失敗。“目瞪口呆”。什么是目瞪口呆?這表示什么?

      再問:是誰起的作用?

      板書:孫臏。

      五、齊讀最后一段(十八自然段)

      齊讀。

      說說田忌為什么能轉敗為勝?

      小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巧妙安排,這是取勝的關鍵。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8

      教學目標:

      1、了解兩次賽馬為什么結果不同。

      2、談談學了本文的啟發。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自讀課文,思考。

      1、填空:

      田忌齊威王結果

      第一次上等馬對()()

      中等馬對()()

      下等馬對()()

      田忌齊威王結果

      第二次()對()()

      ()對()()

      ()對()()

      2、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

      3、孫臏的.計策能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三、討論交流。

      1、略。

      2、因為孫臏讓田忌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3、關鍵是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四、講讀指導。

      1、指名讀第一二自然段。“掃興”?

      2、指名讀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田忌、孫臏、齊威王說話的語氣同嗎?

      分角色朗讀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3、指名讀第十三至十八自然段。

      4、學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啟發?

      (失敗了不氣餒;

      (觀察要仔細;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筋……)

      五、作業:

      按四人小組,練習復述這個故事,看誰說得最有感情,最吸引人。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后題五的詞語,能有感情朗讀課文3—12自然段,并能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田忌賽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二。

      2.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懂得“正確分析雙方情況,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學習課文3—12自然段。

      難點: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

      課前準備:

      1.制作有關的課件。

      2.每位學生做一套紙馬。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推想內容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題目叫《田忌賽馬》。(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教學“忌”,簡介:田忌是戰國初期齊國的大將,他很喜歡賽馬。

      3.推想課文內容:題目是文章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戶,許多文章根據課題就能推想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看了本課課題,我們可以怎樣推想呢?

      (田忌與誰賽馬?賽了幾次?結果怎樣?)

      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1.帶著上面的三上問題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2.自學檢查。

      (1)齊讀生字,簡析“喪、惑、蔑”三個生字。

      (2)指名說說三個問題的答案,再用一句話把三個問題答案連起來。

      三、細讀課文,弄清賽局

      1.理清脈絡。

      (1)指名說說哪幾個自然段寫田忌“敗”了,哪幾個自然段寫田忌“勝”了?

      (2)按“初賽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的線索將文章分成三段。

      2.學習一、三段,弄清比賽經過。

      四、學習第二段,深究課文

      1.導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為勝了,這個妙主意是誰想出來的?

      2.出示圖片,介紹孫臏:

      a.找一找圖中哪個是孫臏?另一個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

      b.他們正在干什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寫這幅圖的?

      3.學習3—9自然段。

      (1)指名朗讀3—9自然段,其他學生用“____”劃出同孫臏講的話。

      (2)學習孫臏的四句話。

      a.出示這四句話,自由讀一讀,想想每句講了什么?該怎樣讀?

      b.討論這四句話的關系。

      c.孫臏說這四句話時神態是怎么樣的?(胸有成竹)

      d.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及在文中指什么?

      e.有感情朗讀這四句話。

      (3)討論孫臏思維過程。

      a.孫臏在第一次比賽時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調順序這個妙計的?

      b.出示句子:“從剛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①剛才的情形指什么?他看出了什么?(仔細觀察)

      ②假如這六匹馬賽跑,它們的名次如何?(大家擺一擺)

      ③他進行了怎樣的分析?(科學分析)

      ④他準備怎樣調配力量?(板演六匹馬調配的過程)

      ⑤再讀3—9節,想想孫臏替田忌出主意時,田忌的心情是怎樣的?找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師范讀,學生練讀。)

      4.學習10—12自然段。

      (1)導入:“馬快不了多少”是田忌反敗為勝的一個重要條件,轉敗為勝的另一個條件是什么?請大家自由讀10—12自然段。

      (2)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齊威王驕傲輕敵?

      理解:夸耀、譏諷、輕蔑(找近義詞)

      (3)指導朗讀齊威王的話。

      5.分角色朗讀第二大段:

      (1)分組練讀:

      (2)指名分角色朗讀。

      五、明確寫法,延伸課外

      1.本文的三個人物誰最重要?為什么把田忌和齊威王寫得那么具體?

      2.第二次賽馬結束,假如田忌與孫臏再次見面,田忌會對孫臏說些什么?

      3.假如齊威王得知孫臏的用計過程后,他會怎樣想?

      六、課堂總結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10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詞語,理解其含義。

      2、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了解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正確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開動腦筋,尋找最佳方法。

      3、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投影片

      2、標有不同顏色的六匹馬圖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1、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我國古代一個關于賽馬的故事。

      2、板書:15、田忌賽馬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教學重點

      1、出示課題

      思考:圍繞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討論

      3、師綜合;綜合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出示投影片1)

      a 、田忌和和誰賽馬?

      b 、一共賽了幾次馬?

      c 、賽馬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4、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三個問題快速閱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提問:田忌和齊威王一共賽了幾次馬?

      2、生答

      3、指名讀第一次賽馬的部分。

      4、思考:

      ①田忌和齊威王在比賽前做了些什么?

      ②第一次比賽的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5、生討論,指名上臺用圖片演示,板書。

      6、提問:

      a 、這次比賽齊威王為什么能贏?(出示投影片2)

      b 、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這個強字指什么?

      c 、第一次比賽齊威王贏了,田忌表現怎樣?

      d 、垂頭喪氣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田忌,你會怎樣想?

      e 、田忌失敗后,想了嗎?從他身上,我們想到失敗了應該怎樣辦?

      7、指名答

      8、師過渡:田忌垂頭喪氣,準備離開賽馬場,這時候出現了什么情況?

      9、指名讀孫臏的話。(出示投影片3)

      10、齊讀孫臏的話,提問:從孫臏的話中,能看出什么?學生相互討論后作答。

      11、師過渡:面對田忌的再次挑戰,齊威王說了什么?指名讀句子,從齊威王的話中能看出他的表現怎樣?從齊威王身上我們想到,面對勝利應該怎么辦?

      12、指名讀第二次比賽的經過和結果。

      13、思考:

      a、第二次比賽,孫臏想了個什么辦法讓田忌轉敗為勝?學生用圖演示比賽過程。

      b、理解詞語:目瞪口呆

      c、齊威王為什么目瞪口呆?

      14、師過渡:同樣三匹馬,比賽結果為什么完全改變了呢?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出示投影片4)

      四、體會中心,明白道理。

      1、思考:

      a 、為什么這個辦法田忌想不出來,孫臏能想出來?

      b 、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呢?

      2 、生討論(出示投影片5,結論)

      《田忌賽馬》教學后記:

      這節課的重要教學目標 之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懂得做事要開動腦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這節課分四個部分進行了教學。

      一、學生質疑,理清思路。

      首先引導學生圍繞田忌賽馬這一課題質疑,提出自己想弄清的問題,教師經過歸納整理,引出學生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這就是本節課要掌握的內容,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方向。

      二、自主學習,明理育心

      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分成四個步驟:

      1、學生觀看錄像,養成仔細觀看的`習慣,教師通過讓學生揣度田忌失敗的心情,談自己的看法,明白怎樣正確對待失敗。

      2、學生細讀人物對話,了解人物性格,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討論應該怎樣對待勝利這一問題。

      3、學生自己動手擺馬,思考取勝的辦法,教師再演示孫臏的做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4、學生討論孫臏為什么能想出辦法而田忌卻不能這一問題,明白做事要注意方法,講究策略這一道理。

      以上幾步,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既明白了道理,又受到了良好的心理熏陶,在有效地進行了學科心理教育,從而體現協同教學的基本思想。

      三、鞏固練習,當堂反饋

      通過摘李子這一游戲,訓練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課文所包含的道理。

      四、改寫故事,培養思維

      齊威王必須調換出場順序,才能贏田忌,可怎么調方法不止一種,讓學生想辦法,大大培養了創造思維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原則,自主學習、討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了解田忌賽馬的故事,體會“策略”的重要性。

      2、通過了解題意幫助學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過對照找到贏齊王的唯一方法。

      3、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田忌的這種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應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列舉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來找出并體會田忌贏齊王的策略方法。

      難點: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新課]

      1、我們來玩個游戲,每人三張撲克牌,比大小,三局兩勝制三局兩勝什么意思?

      出示兩組撲克牌,分別是紅桃10、7 、5和黑桃9、6、3

      問:你選擇哪一組牌和老師比大小,讓學生先出,老師幾次比賽都贏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 “比賽中,怎么研究雙方的情況,運用策略,找到能夠取勝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們要學的《田忌賽馬》,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有興趣嗎?”

      [提出問題,研究策略]

      1、 老師講故事:田忌賽馬

      師:齊王和大將田忌喜歡賽馬,他們把馬分成三等,按照3局兩勝制論輸贏,第一次比賽,齊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齊王的中等馬對田忌的中等馬,齊王的下等馬對田忌的下等馬,由于田忌每個等級的馬都比齊王的稍差一些,所以田忌輸了,田忌很不服氣,要與齊王再賽一局,你來幫田忌想一想,可以怎么安排三匹馬的`比賽順序?

      (學生可以隨意說一說想到的方法)

      師:同學們真能干,幫田忌想到了這么多方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種比賽的方法呢?其中哪些方法是能夠贏得齊王的呢?

      2、同桌兩人合作研究。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種比賽方法以及能夠贏得齊王的方法。

      (2)分析這種方法為什么能夠取勝齊王。

      3、匯報研究分析結果。

      (1)談一談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找的。

      (2)你有什么發現?(田忌只有一種可以取勝齊王的方法。)

      (3)分析:這種方法為什么能夠取勝齊王?

      小結:像同學們剛才這樣,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來,并從中找到最好的方法,這是數學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結局嗎?

      師:田忌第一局比賽輸了,正當他束手無策時,他的一個謀士,也就是出謀劃策的人,叫孫臏,就像同學們剛才一樣,為田忌一一分析各種策略的優缺點,最后找到了這唯一能夠取勝的對策,最后,田忌以弱對強,反敗為勝。

      5、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發?

      [學以致用]

      1、聯系課開始的撲克牌游戲

      同學的牌:10、7 、5

      老師的牌:9、6、3

      老師怎樣出牌,能夠確保自己一定取勝?

      小結:在游戲中,能不能找到確保自己一定取勝的方法,非常重要。

      2、乒乓球團體比賽,如果你是教練打算如何出兵

      中國隊隊員:王勵勤、孔令輝、王皓、馬琳、陳王己),

      世界隊隊員:瓦爾德內爾、薩姆索洛夫、柳成敏、 波爾、施拉格

      師:你們認為要保證勝利最主要是什么?(平時的勤奮訓練,實力+用兵)

      3、、出示游戲規則:10顆棋子,兩人輪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顆或兩顆,誰最先拿到最后一顆,誰就獲勝。

      (1)游戲怎么玩?(解釋游戲規則)

      (2)試玩幾次,想辦法找到自己必勝的對策,找到以后在四人小組里進行討論。(學生活動)

      (3)反饋方法。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一)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 新課。

      戰國時期,齊國的貴族喜歡賽馬。賽馬前,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馬奔跑的速度,把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時,這三等馬各賽一場,誰的馬贏的次數多,誰就獲勝。《田忌賽馬》一課講的就是田忌參加賽馬的事。這場賽事如何呢?請同學們借助字典朗讀課文,并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

      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起一個指導作用,學生借助字典自己完成字詞的學習和課文結構的分析。之后教師要對這一學習內容進行檢查和講評。

      (二)檢查預習,掃除課文中的文字障礙。

      1.讀熟生字,填寫生字表。

      2.辨別字形,讀準字音。

      生字諷是后鼻音,可以多讀幾遍反復體會,一定要讀準。

      忌字是上下結構,心字底。上面是己,不是已。

      蔑字的下面不要少寫一點。

      序字是半包圍結構,廣字作偏旁,里面的予不能加上一撇,寫成矛。

      3.解釋詞語,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譏諷:用含蓄尖刻的語言嘲笑刺激別人。

      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里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經計劃好該怎么辦。

      掃興:(因遭到阻礙或挫折)敗壞了興致。

      垂頭喪氣:形容失意或挫折時情緒低沉的樣子。垂頭,耷拉著腦袋。喪氣,意氣頹喪。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得意洋洋: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神態,也叫洋洋得意。

      夸耀:向別人顯示自己的本領、功勞、地位、勢力等。

      目瞪口呆:目瞪,睜大眼睛直盯著不動。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輕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約定:經過商量而確定。

      孫臏: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

      4.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請同學自由讀一遍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系上下文,討論理解詞語的意思。

      垂頭喪氣一詞是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缺乏再賽的信心。

      挖苦這個詞是講有的人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別人。這個詞在這篇課文中出現是表現了田忌在賽事不利的情況下連好朋友的誠摯幫助都不能正確地理解了。

      胸有成竹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主意了。在課文中說明孫臏經過對主客觀的分析,已有了轉敗為勝的策略和把握。

      譏諷的意思是用尖刻的話嘲諷對方的錯誤、缺點和某種作法。本課中講到田忌的馬輸了,齊威王嘲笑田忌。從這里可以看出齊威王驕傲自滿,這是他的弱點。

      輕蔑就是輕視、不放在眼里的意思。課文中講到齊威王的馬贏了以后盲目樂觀,實際上暴露了他只憑馬力不善于智取。

      目瞪口呆說的是眼睛直盯著一處不動,嘴說不出活來的樣子。課文中表現了齊威王看到意料之外的結果之后吃驚而又發愣的樣子,可是他現在覺醒已為時太晚。

      這樣分析理解詞語能夠使較難的問題迎刃而解,對理解課文有好處。

      5.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感知全文。

      學生一邊聽教師朗讀一邊要思考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內容。

      在同學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要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田忌賽馬》講的是戰國初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齊國大將田忌在和齊威王賽馬時轉敗為勝的事。

      6.理清課文條理,分析課文結構。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根據故事發展的幾個部分可以把課文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講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三場全輸了。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講孫臏看了這次賽馬,認為田忌可以取勝,田忌決定再和齊威王賽一次。

      第三段(第13~17自然段)講田忌照孫臏的話去做,第二次賽馬果然贏了齊威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總結了第二次賽馬田忌取勝的原因。

      從課文的結構可以看出來,《田忌賽馬》一文是以賽馬為線索,具體記敘了比賽的過程。在結尾處又畫龍點睛地點出了第二次賽馬取勝的原因。

      (三)朗讀全文,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作業 。

      1.抄寫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關系。

      3.讀熟課文。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一)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致觀察,認真思考,采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從田忌第二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致觀察,認真思考,采取適當的方法才能取勝,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請同學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講的是誰和誰賽馬?進行了幾次比賽?

      學生讀書后回答問題,教師板書。

      (課文中講的是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前后進行了兩次比賽。)

      (板書:田忌 齊威王 第一次 第二次)

      課文怎樣寫賽馬的經過的呢?比賽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認真地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

      找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提問。

      田忌為什么會失敗?垂頭喪氣說明什么?

      (課文中講到比賽時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齊威王的馬每個等級都比田忌的馬強,誰強誰弱已經很明顯了。在比賽中又恰好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所以田忌失敗了。垂頭喪氣是低著頭,很失望的樣子。從這個詞可以體會到田忌失敗后情緒頹喪,缺乏信心再戰的心態。)

      (板書:齊威王 上 中 下 田忌 上 中 下 敗 勝)

      各自是什么意思?這個詞在文中說明什么?

      (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這個詞說明比賽前各人自己給馬分等級,決定出場順序。)

      理解了這一點很重要,這說明馬的出場順序是由自己決定的。如果田忌很好地觀察對方,做一番周密的計劃,可能也不會失敗。你認為田忌有沒有勝利的可能呢?他怎樣做才能賽過齊威王呢?

      組織學生討論,充分地發表意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拋開課文設身處地地給田忌出主意想辦法。同時也進行了素質教育,教育學生遇事要多觀察,多思考。

      同學們的想法都有道理,今后不論遇到什么事都要動腦筋,經過認真觀察思考后再做決定,不要再做第二個田忌了。其實,后來田忌也勝了一次,他是怎樣轉敗為勝的呢?我們學習第二段。

      (三)學習第二段

      請學生小聲讀第二段,畫出三個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體會每個人物的精神狀態。

      找同學說一說文中三個人的表現。

      (孫臏胸有成竹;田忌垂頭喪氣,沒有信心;齊威王得意洋洋,很有把握再取勝。)

      孫臏憑什么說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這一問題主要是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孫臏是在觀察賽馬的同時,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取勝的可能性。由此突出孫臏善于觀察,認真思考、分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

      (因為孫臏對第一次比賽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得出的這樣一個結論。)

      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段再看一看齊威王的表現。

      (齊威王正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馬,還譏諷田忌還不服氣?從這里可以看出齊威王根本就沒有把田忌放在眼里,表現出非常的驕傲自滿。

      還有一處是這樣寫的: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來吧!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齊威王有勝利的自信,沒有失敗的思想準備。

      讓同學們討論分析以上內容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孫臏正是抓住了齊威王驕傲自滿的弱點才決定安排田忌與齊威王再賽一次,使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的齊威王毫無失敗的思想準備。

      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這一段,要讀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第二次戰況如何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孫臏是用什么辦法幫田忌取勝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前后桌討論一下孫臏采取的戰術。

      (孫臏重新安排了馬的出場順序。)

      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一畫孫臏安排的馬的出場順序,或在投影機上用不同顏色的棋子代表雙方的馬,擺出孫臏安排的馬的出場順序,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請幾位同學用不同的方法演示。教師可選取與課文中講的內容相同的方法進行板書。

      (板書:下 上 中 上 中 下)

      這樣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經過和結果如何呢?哪位同學來分析一下。

      (孫臏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說明他非常聰明,有智慧。第一場比賽用的是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輸了。第二場用的是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結果贏了。第三場比賽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又贏了。三場比賽兩勝一負,田忌贏了齊威王。)

      (板書:勝 敗)

      通過這樣的分析,使學生明白孫臏針對彼勝我敗的原因采用了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方法,除此之外什么辦法都對田忌沒用。從而讓學生明白孫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有著驚人的智慧。為學生理解課文最后一句奠定了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齊讀最后一句話,然后啟發學生思考。

      馬還是原來的馬,第二次比賽田忌為什么能二比一取勝呢?

      指導學生統觀全文討論分析,田忌第一次賽馬失敗的原因是齊威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而田忌又不懂得調配自己的馬,比賽中采取的方法不當,只注重馬的力量,必然要失敗。孫臏觀察到了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所以采取了重新排列馬的出場順序并以此幫助田忌以二比一戰勝了齊威王,這次突出了人的智力。經過這樣的討論之后,學生會很自然地明白馬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子一下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這句話中的只就說明什么?

      (說明很簡單,沒有費太多的力氣,結果卻大不一樣。)

      教師要補充說明智慧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不是誰都能想的出來的。

      通過田忌第二次與齊威王的馬比賽,你認為孫臏是怎樣的一個人?從田忌賽馬的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發散思維。)

      (六)總結板書,歸納中心思想。

      田忌和齊威王的賽馬第一次失敗是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三場比賽田忌都失敗了。孫臏經過觀察和思考認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所以采取了新的方法,田忌轉敗為勝。前后兩次比賽的區別就在于斗力和斗智。因此可以說,田忌和齊威王的賽馬不是力量的比賽,而是智力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

      在此分析的基礎上,請同學體會并歸納中心思想。

      (這個故事說明了只有細致觀察,認真思考,把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起來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科學的方法取得勝利。)

      (七)齊讀全文,進一步理解兩次比賽的不同結果。

      (八)作業 。

      1.完成課后思考、練習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田忌賽馬》教案04-22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田忌賽馬》10-22

    (優秀)小學語文《田忌賽馬》教案06-17

    語文《田忌賽馬》的教學反思03-30

    五年級語文的《田忌賽馬》教案03-11

    《田忌賽馬》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04-03

    《田忌賽馬》語文教學反思03-20

    小學語文下冊教案[精品]08-02

    初中語文下冊教案12-27

    五年級語文的《田忌賽馬》教案12篇03-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 | 天堂亚洲AⅤ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蜜月 | 午夜亚洲影院在线 | 在线观看少妇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