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案15篇[精華]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態結構對干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結構與干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節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于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后,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總結: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于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松的生活環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巖石的縫隙中。
(二)松的形態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特征,分析松為什么能適應干旱的陸生環境。
2、組織學生討論、匯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莖桿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像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于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并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
3、總結、補充。
三、作業: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拓展閱讀
說明:以下內容為本文主關鍵詞的百科內容,一詞可能多意,僅作為參考閱讀內容,下載的文檔不包含此內容。每個關鍵詞后面會隨機推薦一個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戶從多個垂直領域了解更多與本文相似的內容。
1、七年級:初一,是專指農歷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弊匀幻吭碌牡谝惶煲彩欠浅V匾模斎蛔钪匾囊阏鲁跻涣耍且荒甑牡谝惶欤谝粋初一,自古就有很多習俗,比如聚財、飲酒,放炮仗、占歲,拜年等。農歷(古人叫做“夏歷”)每月第一天叫做初一。民間初一要吃素。農歷大年初一又稱“雞日”。大年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放爆竹(11張)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 谷歌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2、生物: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并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等!酒匆簟浚簊hēngwù【英文】:organism(生物,有機體),biology(生物學),livingthings(生物:有生命的東西)基本解釋◎生物shēngwù海洋生物(2)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森林生物只有幾只蒼鷹在高空盤旋,看不見旁的生物!睹辖吩敿毥忉專1)泛指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體。(2)活的動物與植物。(3)生長萬物。(4)未經煮熟之物。詞語示例《禮記·樂記》:“土... 頭條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3、教案: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赌邿ㄖ肥撸骸八鲞@些事絕不隨便,都運用無可加勝的心思寫成精密的教案,先送與級任教師看過,得到了完全的贊許,還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來實施。”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 神馬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4、自然界:自然界(Natural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客觀世界,而環境指以人為中心的一切客觀事物的總和。環境可區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指大氣層、水、土壤巖石和生物圈。社會環境指人類的創造物,例如工農業、城市、交通、娛樂場所、文物古跡和風景區等。在自然界,社會環境又稱為人工環境,是注入了人類勞動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難以分開。自然界(4張)自然界,指整個存在的世界,既包括自然科學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也包括社會科學研究的人類社會。人和人的意識是自然發展的最高產物。狹義的自然又稱大自然,是指自然科學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不包括人類社會在內。多自然現象仍是一個謎團,科學家尚無法準確解釋其間的神秘,同時這些奇特的自然現象卻極具魅力,釋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獨有的絢麗。以下是全球十大最壯觀的神秘自然現象,絢麗多彩的北極光、預示惡劣天氣的乳房云、像冰矛一樣的融凝冰柱等。北極光是地球上最美麗的景色之... 必應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七年級生物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理解“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2、認同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課前小測】(每空1分,共3分)小測得分:()
1、蒸騰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
2、蒸騰作用在水循環中的作用:提高大氣,增加。
三、【新知預習】閱讀P119-122頁,并完成以下習題。
1、概念:綠色植物利用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常說的光合作用。
2、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3、場所:凡是植物的綠色部分,細胞中含,就都有能夠制造有機物。
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四、【實驗操作】(每空1分,共8分)
1、暗處理:實驗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其目的是讓葉中的運去或耗盡,讓實驗效果更明顯,
更有說服力。)
2、遮光、照光:用黑紙把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遮蓋起來。
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實際上是作對照實驗,用同一片葉,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變量,即
和。)
3、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摘下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熱,
將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觀察顏色的.變化,(是因為葉綠
素溶于酒精,隔水加熱是防止因溫度過高而使酒精
燃燒引起安全事故。)
4、漂洗:用清水把葉片上的物質(如:酒精、葉綠素等)
沖冼掉。
5、染色:向葉片上(見光的地方和不見光的地方)滴加碘液,(淀粉的特點之一是遇碘變色。)
6、觀察現象:滴上碘液后,我們發現葉片見光的地方變成了色,用黑紙夾起的地方未變藍。
7、實驗結論:(1)是光合作用的產物;(2)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七年級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1.說明植物在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CO2
2.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3.舉例說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教學重點
1.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實驗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O2的實驗分析。
3.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教學難點
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實驗分析。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根據課本知識寫出預習提綱。
(2)根據課本實驗內容,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的課件。
(4)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有關呼吸作用的資料
2.學生準備
(1)根據預習提綱,預習本節內容。
(2)派各組代表按要求準備實驗。
(3)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有關呼吸作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呼吸是人和動物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動,那么植物也進行呼吸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樣進行的?它與動物的呼吸是否相同?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問題。
二、探究過程
(一)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學生4人一組。
1.取甲、乙兩個錐形瓶,在每個錐形瓶內都倒人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2,派代表在實驗前一天,將100g新鮮的和燙過的蔬菜(沸水燙2—3min)分別裝入兩個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并用止水夾夾緊軟管。(不加標記)
3.取兩袋蔬菜,將軟管分別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擠壓塑料袋。
小組成員進行觀察,并作好觀察記錄,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提出問題:“實驗用的塑料袋為什么是黑色的?用白色塑料袋可以嗎尸 小組內同學展開討論;得出兩種結論:
“可以用白色塑料袋,因為綠色植物體在白色塑料袋內也能呼吸,呼吸就能產生CO2,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不能用白色塑料袋。因為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綠色植物除了呼吸外,還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利用凹2,這樣袋內CO2,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就不能證明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師:“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正確呢?我這里有準備好的白色塑料袋,袋內裝有同樣的等量的蔬菜.現在我擠壓塑料袋,請同學觀察現象。”
同學們都停止討論,仔細觀察現象。
教師用力擠壓塑料袋,問道:“石灰水有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同學們齊聲說。
“是不是擠壓時間短?”一生懷疑地搖搖頭。
師問:“黑色塑料袋有的裝新鮮蔬菜,有的裝燙熟的'蔬菜,你們怎樣辨別?”
生答:“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塑料袋內裝有新鮮蔬菜!
“請說你的理由?”
“因為燙過的蔬菜細胞死了,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師說:“回答非常正確,通過以上實驗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C02!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O2:
1.將新鮮的葉片和燙過的葉片分別放人密閉的錐形瓶中,在黑暗處一晝夜。
2.把兩根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人兩錐形瓶中,觀察其現象,教師巡回指導組織討論:
①實驗現象。 ②為什么會出現一小木棒熄滅、一小木棒繼續燃燒? ③錐形瓶能換成廣口瓶嗎?④本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回答以上問題,教師予以補充。
(三)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出示植物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的課件,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根據相關內容總結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
教師:補充總結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主要內容,讓學生討論總結。
1.呼吸作用的條件。
2.呼吸作用的過程。
3.呼吸作用的意義。
作業
設計實驗,驗證呼吸作用與光無關。
七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案。藍色是浩瀚的海洋,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合作探究 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觀察
(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觀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儀器?
。3)科學觀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觀察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3、要及時作好記錄。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鳥捕食魚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貓吃竹葉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ɡ盟o機鹽、二氧碳制造有機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呼吸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鳥在呼吸
魚用鰓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除
植物通過落葉將一部分廢物帶走
落葉是植物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向日葵總是向著有陽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覺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菜豆的生長
紅狐的生長
6.傳和變異的特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胚胎初期細胞群
一些單細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蟲才是生物。
2.珊瑚蟲一般生活在溫暖的淺水區,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淺水區可獲得較多的陽光,有適宜的溫度,這些有利于藻類的生長,從而為珊瑚蟲提供更多的氧氣。因此,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淺水區。
課后小結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七年級生物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理解組織的概念。
2、識別人體和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的細胞特征。
3、說出綠色開花植物的主要組織。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歸納出陳述性知識,培養概念內化能力。
情感目標:
領悟結構和功能相互適應的重要原理。
重難點及關鍵:
1、重點:細胞分化、組織形成概念的掌握
2、難點:人體和動物的四大基本組織的細胞特征、功能及功能與結構的相互適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什么?一個成年人大約由60萬億個細胞組成,而人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一個細胞是怎樣變成60萬億個細胞的呢?通過細胞分裂,可以使細胞數目增多,但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一個細胞變成兩個相同的細胞,而組成人體的細胞都一樣嗎?例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骨細胞等等,它們的形狀、結構、功能有很大的差異,這是為什么呢?本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問題。(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嘗試探究:
(自主探究)
師: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 細胞分化的定義。
2、組織是如何形成的?
3、人和動物有哪四種基本組織?
4、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是什么?
(合作探究)
師:借助小組的力量解決下列較為疑難問題:
1、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2、當你吃甘蔗時,首先你要把甘蔗莖堅韌的皮剝去;咀嚼甘蔗莖時會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試從組織構成器官的角度,說一說甘蔗莖是由哪些組織組成的?
質疑互探:
師:就前面所學問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請踴躍提出,我們共同探討解決。
生1:細胞分化與細胞分裂的區別?。
生2:結締組織為什么分布最廣?
三、應用示范:
1、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細胞的分裂和體積增大 B、細胞數目的'增多
C、細胞體積不斷增大工業 D、營養狀況的好壞
2、下列組織中,不屬于植物主要組織的是( )
A、保護組織 B、 基本組織 C、上皮組織 D、分生組織
3、下列組織中,具有營養、連接、支持、保護功能的是( )
A、上皮組織 B、結締組織 C、肌肉組織上 D、 神經組織
4、植物體的各種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有很大差異,與其相關的是( )
A、細胞的分裂 B、細胞的分化
D、細胞的生長 C、細胞的增值
四、訓練深化:
1:如果你的皮膚不慎被劃破,你會感到疼,會流血。
這說明皮膚可能含有哪幾種組織?(學生討論后檢查)
答案:皮膚分布在人體表面,有保護作用,說明皮膚中有上皮組織,如果皮膚被劃破,我們會感覺疼,說明皮膚中有神經組織,皮膚劃破會流血,說明皮膚中含有結締組織。
五、總結體會:
師:同學們,本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感悟、和發現呢?
師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和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以及植物體也有四種主要組織。
【板書設計】: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一、組織的形成及概念。
二、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活動觀察人體幾種常見的組織。
三、植物體的主要組織。
七年級生物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生物,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關生物學的科學成就。
2.使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學的內容和學習生物學的意義
3.了解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或實物,對比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觀察、對比、
判斷、歸納的思維能力。
2.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向全班同學介紹生物科學的發展及巨大成就,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介紹我國生物科學研究的成就,啟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并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動力。
2.通過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們的科學素質。
3.通過學生活動,促進新同學相識,培養協作精神。
教材分析
這一節是全冊教材的緒論課,分別講述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初中生物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兩部分內容,使學生對生物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生物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必修的一門基礎科學,也是初一學生進入中學階段接觸的第一門實驗科學。這一節課也是整個中學階段學習生物知識的緒論課,將直接影響學生在今后對生物科學知識的學習。
教法建議
通過生物教學,除了要使學生了解并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形成基本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智力;并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生物學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要完成上述任務,必須通過認真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意義,去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要極為重視這一節課的教學,精心準備、組織安排好,這將對激發學習興趣起著決定性作用,也為學生今后積極主動地以科學的方法去學好生物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對本節課的教學作如下建議:
1.結合生物學教學特點,從學生升入中學開始,就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具體做法是:
(1)提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生物的照片、圖片,課前進行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課上,讓學生介紹他們身邊生物的趣聞。
2.對于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和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在學生發表個人見解或小組意見的基礎上用學生的話加以歸納。教師在討論中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周圍的生物現象入手,從生活實例入手,可以使生物課密切聯系實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興趣向探究規律及原理方面發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可以讓學生列舉自己從報刊、雜志、廣播等各種傳媒中獲得的信息,特別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的事例,加以說明。以感受生物學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中有些內容在一個課時內完不成,有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有的可以貫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探索生物的奧秘
重點: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實驗法的基本步驟。
教育過程:
引言:(從學生展示的生物圖片作為切入點)大家展示了這么豐富多彩的的生物圖片,可見,生物是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同時,生物科學的知識也是日新月異,趣味無窮。
。ǹ刹扇W生分組討論的形式,并明確各組討論的主題)
。ㄒ唬槭裁匆獙W習生物科學知識?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通過討論方式,師生一起總結出科學的結論)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叫生物。
同學們列舉身邊的生物,并說出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2.生物學的發展史。
補充資料:
近代生物學發展史上的幾件大事:
、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英國醫生哈維開創了近代實驗生物學,建立了血液循環學說。
、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于1735年出版了《自然系統》一書,建立了新的動物、植物的分類系統,創立了生物命名法——雙名法。
、1665年美國物理學家虎克用其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軟木薄片的細胞壁,從而發現了細胞,將人們對生物的認識引入到細胞這個微觀領域中。
、1683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其自制的顯微鏡觀察污水、牙垢等,發現了細菌和原生動物,成為微生物學的創始人。
⑤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
⑥ 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名著,提出了生物進化理論。
⑦ 1865年奧地利人孟德爾經過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發表了題為《植物雜交實驗》的論文,提出了兩個遺傳的基本規律。
當代生物學的重大成果和發展趨勢:
、貲NA的雙螺旋結構。
1953年4月,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公布了他們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的研究結果,建立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谌祟惢蚪M的研究。
科學家估計,人類約有10萬個基因,編碼序列約為1億個堿基對。人體基因DNA全序列分析,即基因組研究。研究內容是:分析測定30億個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破譯每個核苷酸序列中包含的遺傳信息,搞清每個遺傳信息的生物學功能。世界上已有一些國家先后立項對此進行研究,我國也將人體基因組的研究列入國家研究項目?茖W家預測,人類基因組研究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將是生物學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凵鷳B學的研究。
生態學是生物學中古老的分支學科。生態學創立于1869年,是德國進化論者?藸杽摿⒌摹1臼兰o30年代,生態學初具規模。50年代以后,數學被引入生態學的研究,生態學發展為定量的科學,近幾十年來,人口劇增、糧食短缺、環境惡化、資源危機,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都離不開生態學的研究,生態學則顯得越來越重要了。1998年我國長江發生特大水災,損失巨大,更加引起我國對生態學研究的重視。
3.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需要生物學知識。(討論)
4.我國在生物研究科學中取得的成就。(參考課本)
5.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與生物科學的密切關系。(糧食、人口、污染、資源)
。ǘ┏踔猩镎n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1.生物課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可由學生通過圖片、影像資料介紹)
2.什么是觀察法?
3.什么是調查法?(直接調查和間接調查)
4.什么是實驗法?它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òl現問題、提出假設、通過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ㄈ┙處熆偨Y
手段:以學生討論為主
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緒論課,是學生共同學習的開始,所以注意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一課是以課小學生收集資料,課上學生討論為主線,再加以老師畫龍點睛的總結,采用設題――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的模式。
板書設計:
探索生物的奧秘
一、 為什么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
1.什么是生物,它具有哪些特征?
2.生物學的發展史。
3.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需要生物學知識。
4.我國在生物研究科學中取得的成就。
5.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與生物科學的密切關系。
二、初中生物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1.生物課的內容
2.什么是觀察法?
3.什么是調查法?
什么是實驗法?它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七年級生物教案7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章,該章內容對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進行了探討。本章涉及的內容有家庭藥箱建立的原則,大眾用藥存在的問題,重點是科學用藥的方式、等。這些內容與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經歷過的事例進行探討如何科學用藥,可以激發學的,通過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藥品標簽并引發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學的同時獲得一些終身的。通過科學用藥的常識性,讓學生了解和改進衛生方面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關愛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識。
學生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經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 礎,通過的適當引導,對藥箱 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劑量服用)、某些藥的用藥時間、用藥方式,學生是可以通過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內容由于涉及到藥理知識,學生對此接觸較少 初一,因此需要的進一步講解,如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藥物聯合使用會有不良反應;用果汁或茶水服藥為什么不科學等。
設計理念
(一)
A.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B.(1)基于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安排了圖片、分析多個探究活動,組織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自己構建知識。
(2)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倡導學生合作學習。
(3)創設開放性,嘗試設計開放式的作業變“釋疑解惑”為“起疑生惑”。提出問題,建議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有利于教師創造性的教和學生創造性的學。
(4)通過大量課件展示、問題討論,增加感性認識,從而突出重點。
(二)教法
A.綜合啟發式教學:應用個性化處理的網絡資源輔助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可以發表不同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B.引導發現式教學:創設學生“有所發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盡可能的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去,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學法
A.自主探究法:課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收集藥品標簽和了解標簽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培養學生自主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
B.交流討論法:依據學生的特點、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就 “科學用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藥多多益善嗎 ?”等問題展開討論,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勇于陳述自己的觀點,鍛煉他們的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一些常用藥的名稱和作用 。
2.舉例說出常用藥的正確服藥方法。
3.概述安全用藥的知識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標:嘗試收集、處理資料。
情感性目標:認同協同配合的團體協作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一周指導學生收集家庭常備藥的標簽,保留有參考價值的,以備課上與同學交流、討論;教師準備課上用的課件,包括:導入(方案一)、家庭常備藥、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種種做法、服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藥多多益善嗎、想一想、錯誤的服藥方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導入(方案一):
動 畫展示(幻燈片一)
觀看畫片,聯系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進入學習情境。 所有課件附在最后
導入(方案二):
生病吃藥,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藥物能治病,也能產生不良后果。有資料顯示,我國有逾3億人濫用藥物,藥品不良反應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癥、腦卒 之后的第四大殺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屬濫用藥物造成的,由此可見,科學用藥以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
由此引出本節課題“科學用藥,保障健康”。 領悟資料內容,進入學習情境。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好的常備藥 標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對收集的藥品標簽進行分類,統計出家庭常備藥的名稱,并將自己的統計結果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根據不同組統計出的不同結果,教師總結,并用(幻燈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備藥。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 分組討論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推薦出小組發言人在班內交流,闡述本組的看法。各組之間相互評議。
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并用(幻燈片課件三)動畫展示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提議建立自己家庭藥箱貯存的常備藥。 依據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及自己家庭成員的實際情況,擬定家庭藥箱常備藥并呈現自己的擬定結果。 對課件三的補充: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時令性疾病的 藥物為主;急救藥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藥箱要定期檢查。
問題探討: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請大家分析以下治療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 理。(幻燈片四)展示 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及生活經驗對教師給的例子進行分析,并呈現結論。 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之不起作用,還會引起藥物性發熱,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藥不僅不能治愈疾病,還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學用藥呢?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服藥方式等談談你的看法。 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闡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反饋信息進行小結,并用(幻燈片五)、(幻燈片六)展示。 注重觀察畫面,積極思索,領會相應的道理。 某些藥物之所以飯后服,是因為胃中食物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
藥物嚼碎可增大與胃的接觸面積,潤喉片含化可發揮對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鐘緩解心絞痛。
講述:除了需 要注意以上這些正確的服藥方法外,藥物在聯合使用時也要注意科學性。研究表明:同時接受1~5種藥物的患者中,18%受到藥物 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時服用5種以上的藥品的患者,發生藥毒反應者高達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聯合用藥會降低藥效,甚至發生意外,因此不要認為服藥越多、時間越長就越好。
提出議題:(幻燈片七)展示(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議題) 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 課件七中將議題與舉例分成兩部分,等學生討 論之后,舉例以動畫效果出現。
對議題進行闡述并列舉事例。
小結:藥物和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療外,往往伴有各種副作用。這就充分證實了“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組織學生總結“科學用藥”包括哪些方面,實際用藥應注意些什么? 各組根據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各自的生活體驗,小結出本組的意見,然后在班內交流, 同時要相互評議,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
想一想:(幻燈片八)(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問題) 學生思考、 回答問題。 答案設成動畫。
布置作業:很多人平時這樣服藥(幻燈片九),你認為正確嗎?組織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說明原因。 對課件九中這些錯誤的服藥方法的解釋設成動畫,待下節課展示。
七年級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理解種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學會測定種子成分的實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了解鑒定種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親自動手操作完成鑒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理解種子的成分,初步樹立生命是物質的基本觀點。
2、通過實驗,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知識體系圖解
二、教材分析
1、本節的重點是要通過種子成分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種子內貯存著大量的有機物,它們是胚進行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所以,做好有機物成分的鑒定實驗,使學生看到明顯的實驗結果是本節課的.關鍵,雖然這些鑒定實驗都比較簡單,但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經驗的分析,做出假設,并設計實驗。
2、本節中出現了"無機物"和"有機物"這兩個概念。但由于初一學生對化學知識知道甚少,所以在講解時只能做淺顯的解釋,但又不能違背科學性原則,所以這是一個難處理的問題?梢岳靡恍⿲嵨镒寣W生直觀的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最本質的特點和區別,以便讓學生在后面的實驗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3、由于實驗內容較多,所以必須安排好學生的分組實驗,盡量不要只做演示實驗,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參與的機會,實驗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議
1、通過"實驗八"探究種子的成分,認識有機物和無機物各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教師應采用歸納法總結出兩類物質:無機物和有機物,并講清概念。教師還可舉出幾種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質,來區別無機物和有機物。
讓學生明確認識某種物質是否是有機物,必須有兩個條件:主要的是加熱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燒。因為有的物質(如鎂),雖然能燃燒,但加熱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屬于有機物。
2、在"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中,檢驗小麥種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試管夾要夾在試管口近端,這樣才不影響觀察;
。2)試管要干燥,這樣才有說服力;
。3)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麥的區域內,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4)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的水珠才不會流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5)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中,檢驗小麥種子是否含有無機鹽的操作中,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將小麥事先泡軟,便于鐵絲穿扎。注意用力不要過猛,防止扎手;
(2)燃燒后,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應及時放一解剖盤中,或晾涼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麥種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較長的時間
4、聯系實際,利用課本上提供的實驗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探究當地常見植物種子的成分的比例特點。認識常見的農作物種子中各以哪種成分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探究種子成分的實驗
難點:
1、明確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概念。
2、通過對種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種子內貯存著大量有機物,是胚進行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手段:以學生探究實驗并分析結果的方式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從生活實際入手,對種子所含的成分進行分析,制定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及結果分析。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裝袋,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展示其有關成分的說明。介紹在我們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許多成分,引導學生思考在植物的種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樣的成分。
二、講授新課:
。ㄒ唬⿲嶒灒禾骄糠N子的成分
1、組織學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鑒定出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3、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鑒定種子中含有水分的實驗中:
(1)試管夾要夾在試管口近端,這樣才不影響觀察;
。2)試管要干燥,這樣才有說服力;
。3)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麥的區域內,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4)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的水珠才不會流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5)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鑒定種子中含有無機鹽的實驗中:
(1)要將小麥事先泡軟,便于鐵絲穿扎。注意用力不要過猛,防止扎手;
。2)燃燒后,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應及時放一解剖盤中或晾涼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麥種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較長的時間
鑒定淀粉和蛋白質的實驗中:
(1)面團不要過大。
。2)一直要到紗布中沒有乳白色物質滲出,才可停止。
4、指導學生按要求完成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5、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ǘ┛偨Y種子的成分:
1、講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據實驗的結果,總結:
3、提出問題:
(1)芝麻種子和小麥種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種子和小麥種子中都含有脂肪,為什么用芝麻種子做為實驗對象,而沒有用小麥種子呢?"
組織學生發言
總結:(出示不同種子成分的結構圖或表格)
植物的種類不同,所以各種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種子里,有機物總是比無機物多。
板書設計:
七年級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
1、說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
2、說出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
3、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時的病癥
能力:
通過課前收集資料使學生初步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閱讀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團隊精神;通過介紹我國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培養民族自豪感;通過“國家為什么要嚴厲打擊販賣私鹽行為”的討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說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的名稱和位置
舉例說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說出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
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時的病癥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完成“糖尿病發病率”的調查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引入:為什么在體育比賽中要禁止服用?(學生討論,交流)
師: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叫激素。
激素調節主要有什么特點?今天我們就學習幾種激素的調節作用
(二)新課學習:
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功能
實驗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
討論:為什么添加甲狀腺激素的蝌蚪先發育為青蛙?
閱讀討論: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
師:同學們知道呆小癥、甲亢、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等病癥的病因嗎?
生:讀課文、討論、表達(呆小癥的病因是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亢病因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甲狀腺功能低下癥病因是成年時甲狀腺激素
不足)。
師:對,這幾種病都與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甲狀腺激素是什么部位產生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呢?
生: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進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食用的鹽是加碘的,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加碘嗎
生:討論、表達[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國大部分地區飲食里缺少碘,碘不足會引起甲狀腺增生腫大,患地方性甲狀腺腫,食鹽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師:對。地方性飲食缺碘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你們知道碘鹽的正確使用方法嗎?
生:討論,表達,交流
師:預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鹽外,還有什么方法?
生:還可以食用海帶等海生植物。
5、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時的病癥
師:講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相關內容。胰島素是胰島分泌的。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島素的分泌有關,你們知道有什么關系嗎?
生:閱讀相關內容,討論、表達[胰島素分泌不足會患糖尿病]。
師:對。導讀胰島素功能。
活動:布置學生課后對糖尿病發病率進行調查
師:因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島素制劑來治療。
介紹:1965年9月,我國科學工作者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開創了人類合成蛋白質的先例,在生物學研究上有重要意義。
6、簡單介紹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七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種類
2.說出細菌的三種形態和基本結構,并與植物細胞、動物細胞比較結構的異同點
說出放線菌的結構特點。
識別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說出它們的繁殖方式和營養方式
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長的適宜環境、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
描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1.學會培養和觀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
2.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體驗培養霉菌的過程,并交流成功或失敗的感受
3.認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對生物圈的平衡和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點: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細菌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積極思考、踴躍提問 展示變質的牛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實物。 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提問并解答。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點 觀察菌落實物、區分其分布的特點。閱讀教材。 將課前培養的菌落實物分發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
下課后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境中已接種的培養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
每組發給兩套有培養基的培養皿。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組織教學,情景導入。 觀看圖片。 展示圖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細菌的發現
閱讀書本知識,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討論,并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用大屏幕展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用顯微鏡觀察細菌的三種形態;分組討論細菌的大小及結構特點,并與動、植物細胞進行對比,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并進行交流。
請一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就細菌的結構和營養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指導、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間的討論,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人生觀教育。
提示、指導執教學生,并進行補充。
第三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三節 真菌 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 。 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各種各樣的真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本節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
學生根據觀看的課件內容,并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了解。 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搜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
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養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們的形態和顏色。
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
討論:1、青霉和曲霉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點?
2、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結構圖,了解分們的形態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結構 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說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 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了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 觀察自己在課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及作用,從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在課前指導學生制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了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
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
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
(1)說出皮膚的結構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些術語;
(2)理解皮膚的排泄功能。
2.能力:
(1)運用顯微鏡觀察皮膚的結構,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區分能力;
(2)在教學創設的情境中,培養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切實體會皮膚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和技能,并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初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通過課堂中開展的活動,培養快速處理信息,靈活進行口頭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顯微鏡觀察了解皮膚結構的方式幫助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和分析問題。
(2)通過對皮膚結構和衛生保健知識的學習,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充分認識生物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3)通過介紹我國有關科學技術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皮膚與汗液分泌。
課時:一課時。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項功能,與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但由于教材將本節安排在“人體廢物的排出”這章進行介紹,所以教學設計中應以排泄功能為主線來介紹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皮膚的結構”,雖然在顯微鏡下較易觀察,但學生可能不易區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皮膚的排泄功能”部分,由于學生對“汗液的形成和分泌”,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是本節課的難點,可以借助CAI。
本課教學先以學生們較熟悉的宏觀世界“城市垃圾的清理”作為類比使學生了解人體代謝廢物及時排出的重要性。同時提問“人體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排出體內代謝廢物?”
[學生回答]①通過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體外;
、谕ㄟ^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弁ㄟ^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借機回顧前面學習的兩種排泄途徑,同時引入今天“皮膚”的內容。
【新課導入】師:有人說:“皮膚我很熟悉呀!一人一張嘛”(以輕松的話題開局)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列舉一些描寫皮膚的詞句?(請同學列舉)
學生爭相發言:白皙、黝黑;皮厚如墻;油光滿面;汗流滿面;“白里透紅,與眾不同”;“只留青春不留痘”;“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教師含笑而言:剛才同學們列舉的詞句十分生動有趣(給以肯定),可是細細想來,這些詞句中,還隱含著關于皮膚的一系列問題(話題急轉),比如,皮膚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么不腐爛變質呢?有人膚白勝雪,有人皮黑似炭,人體的膚色為何會有不同?長“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為何會出汗?(一連串發問,引起學生思考)這些無疑都與皮膚結構有關!
一、皮膚的結構
[活動]觀察皮膚的結構
(1)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皮膚切片,獲得有關皮膚結構的.感性認識;
(2)對照大屏幕上皮膚構造圖,辨別皮膚各組成部分;
(3)出示3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觀察探究:
①皮膚有哪些結構?
、谄つw各部分結構有什么特點?
、弁茰y各部分結構功能。
[注意事項]①教師巡視指導;
、谡垖W生注意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以防壓碎;
、塾^察完后,交回切片顯微鏡,做好實驗收尾工作。
請學生對照屏幕上的皮膚結構示意圖,說出皮膚的結構和細胞排列特點,推測有何功能。展示課件,小結皮膚的結構,并引導學生由結構認識功能。
皮膚的結構:表皮--角質層,生發層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下面是一篇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生物教案,歡迎各位老師和學生參考!
學習目標:
1、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
2、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了解枝條的生長過程。
知識回顧
1種子萌發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_____。_______或_____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后,________發育,突破種皮,形成_____。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幼根的結構有哪些?
2、芽的結構有哪些?
3、什么是居間生長?
自主學習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______。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___________。
3、萬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_____發育成的。芽在發育的時候,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組成,枝條上的_____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4、小麥、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過_____使莖急劇長高。
5、“小麥清明拔三節,新筍一夜成高竹”就是對_________的形象描述。
當堂練習
《基礎訓練》P15—P18
植株的生長導學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運用觀察的方法探究植物莖的生長過程,并能用相關的知識解釋。
2、讓學生知道年輪形成的簡單過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無機鹽。
知識回顧: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增加____________,一方面要靠伸長區___________。
自主學習
(小組完成實驗,按1——3步驟進行)
1、取一段柳樹的枝條,肉眼觀察看它有幾部分組成。
2、用解剖針扎一扎橫切面上的質部和髓,試試哪部分最堅哽哪部分較疏松?
3、用手剝一剝樹皮,試一試能不能剝掉,剝去樹皮后用手摸一摸內側有什么感覺?
探究釋疑,合作交流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以及形成層的特點。
5、什么叫年輪?年輪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怎樣推測樹木的年齡?
6、植株的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哪些?缺乏時會怎么樣?
七年級生物教案12
教學目標
1、 能說出組織的概念,能概述構成人體的組織是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識別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3、 學生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
4、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初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生能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2、學生能從微觀到宏觀,從部分到整體,逐步對人體形成完整意識;
3、學生對細胞分化形成組織難以理解。
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準備:教材、筆記本
2、 教學器材:大屏幕投影、電腦、顯微鏡、四種組織的永久切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境
師:我們已經知道,植物、動物和人體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細胞通過分裂可以增加數量。但億萬個細胞簡單地堆砌起來是不能成為生物體的,因為生物體具有嚴整的結構體系,只有當生物體的各種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時,才能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它們是怎樣構成生物體的呢?今天我們就以人體為例來講解“第一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板書]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二、分小組討論預習提綱、并看教材預習
師:請同學們看書預習,并分組討論預習提綱各題:
①動物和人體的生長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它是什么細胞?它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多個細胞?
②什么是組織?它是怎樣形成的?人體有哪四種組織?分別有何功能?
、凼裁词瞧鞴伲
、苁裁词窍到y?八大系統怎樣構成人體?
生:看書預習并討論回答。(略)
三、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解答
師:①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
在人的胚胎發育早期,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發育過程中,這些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逐漸出現了差異,最后形成了具有不同形態和不同功能的各種細胞。這種由一般到特殊,由相同到不同的.細胞變化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師:②受精卵分裂形成一群細胞,然后這些細胞在形態、結構上發生變化———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tissue)。(見書P63圖Ⅱ—15“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板書]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師: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是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為什么要分化形成四種組織呢?它們分別具有什么功能呢?
生:討論回答。(略)
師:②′(講解四種組織的特點及功能。)(見書P62、63)
師:③不同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organ)。
[板書]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師:例如,見書第64頁圖Ⅱ—16、17、18。
師:如果你的皮膚不慎被劃破,會疼、會流血。這說明皮膚中可能含有哪些組織?
生:討論回答。(略)
師:④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system)。
[板書]三、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師:例如,見書第64頁圖Ⅱ—19“消化系統”。
人體由八大系統,它們分別是: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
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四、總結與筆記上,并用大屏幕投影展示
五、通過實踐來驗證我們所學
實驗4 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見書P62)
1、 目的要求:
⑴學生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
、普J識、區分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材料用具: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顯微鏡。
3、方法步驟:見書P62(略)
[作業]見報告冊P11《實驗4 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
七年級生物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鸥攀瞿行院团陨诚到y的結構,說出它們的功能。
、泼枋鍪芫^程以及胚胎發育過程。
2、技能目標
、胚\用觀察的方法,識別有關的插圖。
⑵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
3、情感目標
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敬愛父母的感情。
二、重難點
1、重點
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說出它們的功能。
2、難點
、胚\用觀察的方法,識別有關的插圖。
、婆c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敬愛父母的感情。
三、課前準備
1、教師 準備多媒體材料和相關用具
2、學生
課前預習:①請教家長:我是怎樣來到世上的?
、谡埥棠赣H懷孕時間是多久?懷孕時有什么感覺?
、凼占头治鲇嘘P資料,談談酒精、煙草和某些藥品為什么會對胎兒的發育產生不利影響,有哪些表現。
四、教學策略
本節介紹的是人的個體形成方面的內容。學生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有懷有羞怯的心情。教師在理解學生這種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引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給出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圖片,例如花、海馬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根據上學期學習的知識知道花是生殖器官。教師接著指出其實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現象,人類也同樣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現象。新生命的誕生更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確的看待生殖。進入人的生殖的學習。那么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個個體又是怎樣來到世上的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前對父母的詢問來回答問題,調動課堂的氣氛。并且指出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開花結果相類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細胞相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加強學生的正確認識。
接著,教師讓學生互相觀察指出男女外觀的差別,再讓學生判斷小孩相片的性別,讓學生感覺到男女最本質的區別是生殖器官。進入生殖器官的學習。這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識圖,討論或獨立完成課本圖iv-4和iv-6,并且完成課后習題2。教師課前準備相關的答案紙條,讓先做完的那一組學生上來將答案對應的貼上去,再提問男性和女性分別哪種結構是重要的,為什么等。課后習題2的答案用投影的形式打出來。
了解了生殖系統后,進入生殖過程的學習。老師播放一段關于生殖過程的錄像,請學生觀看錄像后,完成課前老師發下去的紙條(見附)。播放前請學生先看清楚紙條上要求回答的問題,可以相互討論完成。第1題的答案用投影公布出來。在講這道題時,結合課后習題1,讓學生用課前的調查回答。在講完第3題后,教師可以緊接著提問母親在懷孕是神秘感受呢,遇到哪些事情,酒精、煙草和某些藥物對胎兒有哪些影響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調查回答,體會到母親懷孕的辛苦。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知道對母親來說生育不容易,對父母來說養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愛父母,孝敬父母。
七年級生物教案14
【學習目標】
1、學生能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并能舉例說明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2、嘗試分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積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觀察能力,語
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學重難點:
1、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對人體的作用
2、蛋白質和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教法學法:通過學生觀察、體驗、合作等方式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教師利用啟發性的語言和
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人類食物奧秘。同時,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第一課時
【知識準備】預習課本資料
【學習內容】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一、食物的營養成分
回答:1、食物中所含的六大營養物質是:
和屬于無機物,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屬于。
2、三大產熱營養素是、、
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
回答:3、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是,體內的養分等都必須溶解在里才能被吸收利用。人
體內的水約占體重的左右。
4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參與體內代謝活動。例如,兒童缺鈣會患病,(成人患癥)鈣的來源主要是,深綠色和等食物;缺鈣會造成,補鐵的食物主
要有、、和等食物。
5、主要的能源物質是,也是構成細胞的一種成分,糖類主要包括沒甜味的
等。糖類主要來自和食物。
6、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供。成人缺少蛋白質會出現肌肉萎縮等現象。蛋白質主要從和豆類中獲得。
7、通常作為備用能源的物質是。、等食物中含有較為豐富的
脂肪。
8、維生素可分為維生素兩大類,常見的維生素中屬于脂溶性的有和;
屬于水溶性的有和。
9、維生素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不為人體提供素可維持人體,是其他營養成分不可替代的,人體缺維生素A時易患缺維生素D時
【學習小結】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達標檢測】
10、課后思考與練習P81-5
11、維生素A主要存在于動物,魚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維生素A,但等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牛肉、動物的,各種的外皮中;維生素C存在于新鮮的和中;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動物中。
12、李奶奶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東西,到醫院檢查后,醫生不僅給她開了藥,而且還要求她加強營養,進行食物輔助治療。在下列物質中,請你幫她選擇,她最需要的食物是:A雞蛋B牛奶C帶魚D豬肝()
13、組成細胞的有機物是、、和。三大產熱營養素是、、。
14、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是()A水B無機鹽C糖類D蛋白質
15、缺乏維生素C時會患病.A消化不良B壞血病C佝僂病D夜盲癥
16、曉明刷牙時,經常會出現牙齦出血,你應建議他多吃()
A肉類和蛋類B奶類和蔬菜C豆類和水果D蔬菜和水果
17、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A水B糖類C蛋白質D脂肪
七年級生物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2.通過對松樹雌、雄球花;球果及葉片橫切等的觀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3.在引導學生對松樹的球花、球果與桃樹的花、果實的比較和對松樹與鐵線蕨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4.通過裸子植物與蕨類植物的比較,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通過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兩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比蕨類植物高等,更適于在陸地生活,由此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確定為本節的重點。
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孢子顯著,且脫離母體發育,稱為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能產生種子,稱為種子植物。孢子和種子都脫離母體發育,但孢子只是單細胞的生殖細胞,而種子則屬于生殖器官,其結構遠比孢子要復雜得多,加之種子有種皮保護,所以使它抗旱能力比孢子要強得多,這樣就決定了種子植物比泡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因此,種子植物與孢子植物的概念也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2.難點分析:
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觀察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所以松樹的球花及球果的結構應作為本節難點。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蕨類植物不同,與綠色開花植物也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這樣就決定了松的生殖過程也應作為本節的難點。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觀察到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了解兩者主要的不同,觀察到球花和球果的不同,而且觀察球花、球果要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花、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較為復雜的松葉結構,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ㄒ唬┮缘慕虒W
出示松樹、桃樹、槭樹等種子植物標本,請學生指出它們的名稱,并提出問題: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種器官來進行繁殖的?
當學生答出種子時,可讓學生明確這些通過種子繁殖的植物叫種子植物。而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不產生種子(這點也可以作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但是產生孢子,孢子顯著。而且脫離母體發育,所以這三類植物叫孢子植物。在學生了解了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概念后,還要讓學生知道種子的結構比孢子要復雜得多,而且其外有種皮保護,所以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植物。
。ǘ┞阕又参锖捅蛔又参锏谋举|區別
先提出問題,我們平時買來的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何種器官?買來的杏仁是何種器官?當學生答出:都是種子時。可讓學生觀察,松樹的帶種子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提出觀察思考題: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雌球果選擇鱗片裂開的,這樣的雌球果俗稱松塔;觀察杏的種子,可先把杏縱剖開,再把內果皮砸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不裸露。松樹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其相同點是:都有種子。不同點是:松樹的種子外邊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杏的種子外邊有果皮包被,種子不裸露。因此他們雖然同屬于種子植物但屬于不同的類群,前者種子裸露屬于裸子植物,后者種子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由此引出裸子植物的課題。
。ㄈ╆P于裸子植物的教學
1.松樹:
。1)生活習性:
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中,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然后展示松樹的生境圖(生活在高山巖石上的松樹),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巖石的縫隙中。
。2)形態結構:
事先給學生準備好油松和白皮松的枝條,讓學生從葉的形態上找出適應干旱陸地生活的特征,并思考為什么?當學生觀察到針形的葉,并答出,針形的葉可以防止體內的水分過多地散失出去時,可告訴學生針葉常常成束生長,讓他們繼續觀察以上兩種松都是幾針一束的,學生觀察后能答出,其中一種是兩針一束,另一種是三針一束。此時,告訴學生兩針一束的是油松,三針一束的是白皮松,使學生了解松葉幾針一束,是區分各種松樹的一個重要依據。
下面請學生結合生活在巖石上松樹的掛圖,找出根和莖在形態上的適應特點,并思考為什么?若答不出來,可啟發學生,松樹是高大的喬木(講清喬木與灌木的概念),它的根系會怎樣,為何土壤干旱貧瘠時,還能郁郁蔥蔥。學生能答出:它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和無機鹽,它的莖很粗壯,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較快地向上運輸。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惡劣的陸地環境。
接下去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松葉橫切面的切片,提出觀察思考題:①松葉有哪些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結構特點?②這些特點對它的蒸騰作用會產生什么影響?觀察時可要求學生對照課本上松葉橫切面圖,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并注意與蠶豆葉對比進行觀察。強調觀察的重點:表皮細胞的大小、細胞壁厚薄、排列狀況、有無角質層、氣孔特點。學生經觀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松葉與生活習性相適的結構特點有:它的表皮細胞很小、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有角質層,氣孔深陷在表皮下面,這樣的結構特點,使針形的松葉能進一步減少蒸騰作用。
最后,由教師簡要小結一下,松樹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
。3)生殖:
事先準備好帶有雌、雄球花和成熟球果(珠鱗開裂,內有種子)的松樹枝條,充分利用標本和松生殖過程的剪貼圖(或掛圖),加強直觀性,以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
首先讓學生對照掛圖觀察松枝上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然后用放大鏡觀察雌、雄球花的內部結構,提出觀察思考題:①雌、雄球花分別著生在松枝的什么位置上?②它是雌雄同株還是異株植物?③雌、雄球花內部各有什么主要結構?學生在觀察思考后回答:雄球花著生在新枝的基部,雌球花著生在頂部,所以,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春天,在雄球花里能產生大量花粉,在雌球花內,生有胚珠,其內有卵細胞。學生回答后,可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胚珠外有無子房壁包被,提出問題:①花粉帶有的氣囊在傳粉時有何意義?②在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否裸露?(此問題解決,除認真觀察雌球花外,還可認真觀察成熟的球果,聯系球果內裸露的種子考慮)學生經觀察能答出:花粉具有氣囊利于風媒傳粉,通過風把花粉傳送到雌球花上。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裸露的,無子房壁包被,這樣胚珠形成的種子也裸露,無果皮包被。
學生了解了松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后,可利用剪貼圖或掛圖,了解生殖的過程。提出問題:①松樹從傳粉、受精到種子成熟需要多長時間?②球果是由什么結構發育來的?其內的種子有何特點?為什么?③松的生殖過程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什么?這部分內容,可充分利用剪貼圖和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歸納出生殖的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邊啟發、邊貼剪貼圖、邊由學生答出:春天時,雄球花內產生的花粉借助風散落到雌球花的胚珠上,并在胚珠內萌發形成花粉管,其內的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此時,胚珠也就發育形成種子,雌球花也就發育形成球果了。從頭年春天開始傳粉到第二年秋天球果才成熟。
球果內的種子帶有翅,可隨風飄散,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長成一棵新的松樹。從松的整個生殖過程來看,受精過程已脫離了水的限制,所以比蕨類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
最后,教師小結一下松的生殖過程,強調松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受精過程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所以它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比蕨類植物高等,是真正的陸生植物。
2.其他的裸子植物:
讓學生觀察側柏、圓柏、銀杏、水杉等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實物,了解這些裸子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陸地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讓學生與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因此,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并與蕨類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所以,適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教師進一步小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給學生放我國各種各樣的裸子植物及其經濟意義的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我國裸子植物資源豐富,居世界之首,是裸子植物的故鄉,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根據錄像內容及日常的生活經驗、討論歸納出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復習鞏固題:松為何比鐵線蕨更適于在陸地生活?裸子植物與綠色開花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板書設計】
第四節種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ㄒ唬┧蓸
1.生活環境:干旱、貧瘠的陸地。
2.形態結構:
3.生殖:受精過程脫離了水的限制。
。ǘ┢渌穆阕又参锷肌劝
。ㄈ┞阕又参镏饕卣
1.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種子裸露無果實包被。
2.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
【七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0-21
七年級上冊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0
七年級生物教案07-02
七年級生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09-19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02-23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06-27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1-21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經典】05-21
七年級生物教案[通用]08-07
初中七年級生物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