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八年級數學教案>八年級數學教案

    八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2-11 07:40:20 八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數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數學教案集錦15篇

    八年級數學教案1

      知識目標:理解函數的概念,能準確識別出函數關系中的自變量和函數

      能力目標:會用變化的量描述事物

      情感目標:回用運動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點:函數的概念

      難點:函數的概念

      教學媒體:多媒體電腦,計算器

      教學說明:注意區分函數與非函數的關系,學會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教學設計: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歲生日時,看到他爸爸為他記錄的以前各年周歲時體重數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歲時體重是如何變化的嗎?

      新課:

      問題:(1)如圖是某日的氣溫變化圖。

     、 這張圖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 這張圖是怎樣來展示這天各時刻的溫度和刻畫這鐵的氣溫變化規律的?

      (2)收音機上的刻度盤的波長和頻率分別是用米(m)和赫茲(KHz)為單位標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對應的數:

     、 這表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② 這張表是怎樣刻畫波長和頻率之間的變化規律的,你能用一個表達式表示出來嗎?

      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x和y,并且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惟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如果當x=a時,y=b,那么b叫做當自變量的值為a時的函數值。

      范例:例1 判斷下列變量之間是不是函數關系:

      (5) 長方形的寬一定時,其長與面積;

      (6) 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與面積;

      (7) 某人的年齡與身高;

      活動1:閱讀教材7頁觀察1. 后完成教材8頁探究,利用計算器發現變量和函數的關系

      思考:自變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

      例2 一輛汽車的油箱中現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單位:L)隨行駛里程x(單位:km)的增加而減少,平均耗油量為0.1L/km。

      (1) 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關系式.

      (2) 指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 汽車行駛200km時,油箱中還有多少汽油?

      解:(1)y=50-0.1x

      (2)0500

      (3)x=200,y=30

      活動2:練習教材9頁練習

      小結:(1)函數概念

      (2)自變量,函數值

      (3)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確定

      作業:18頁:2,3,4題

    八年級數學教案2

      一、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

      1.平移

      2.平移的性質:

      ⑴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茖段平行且相等,對應角相等。

      ⑶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4)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全等。

      3.簡單的平移作圖

     、俅_定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條件:

     、判枰瓐D形的位置;

      ⑵需要平移的方向;

      ⑶需要平移的距離或一個對應點的位置。

     、谧髌揭坪蟮膱D形的方法:

      ⑴找出關鍵點;⑵作出這些點平移后的對應點;

      ⑶將所作的對應點按原來方式順次連接,所得的;

      二、旋轉: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這個定點稱為旋轉中心,轉動的角稱為旋轉角。

      1.旋轉

      2.旋轉的性質

     、判D變化前后,對應線段,對應角分別相等,圖形的大小,形狀都不改變(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⑵旋轉過程中,圖形上每一個點都繞旋轉中心沿相同方向轉動了相同的角度。

     、侨我庖粚c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刃D前后的兩個圖形全等。

      3.簡單的旋轉作圖

     、乓阎瓐D,旋轉中心和一對對應點,求作旋轉后的圖形。

     、埔阎瓐D,旋轉中心和一對對應線段,求作旋轉后的圖形。

     、且阎瓐D,旋轉中心和旋轉角,求作旋轉后的圖形。

      三、分析組合圖案的形成

      ①確定組合圖案中的“基本圖案”

     、诎l現該圖案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厶剿髟搱D案的形成過程,類型有:⑴平移變換;⑵旋轉變換;⑶軸對稱變換;⑷旋轉變換與平移變換的組合;

     、尚D變換與軸對稱變換的組合;⑹軸對稱變換與平移變換的組合。

    八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會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難點: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教學難點是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突破的方法是通過復習分數的通分、約分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導出通分、約分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地將分式變形。

      三、練習題的意圖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學生觀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相應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這個整式,填到括號里作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變。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進一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約分是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通分是要正確地確定各個分母的最簡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教師要講清方法,還要及時地糾正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使學生在做提示加深對相應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習題16.1的第5題是: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這一類題教材里沒有例題,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質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

      “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是分式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之一,所以補充例5。

      四、課堂引入

      1、請同學們考慮:與相等嗎?與相等嗎?為什么?

      2、說出與之間變形的過程,與之間變形的過程,并說出變形依據?

      3、提問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類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五、例題講解

      P7例2.填空:

      [分析]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

      P11例3.約分:

      [分析]約分是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所以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約分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確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八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 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其推論;

      2. 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類, 會按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數學分類的基本思想,并會用方程思想去解決一些圖形中求角的問題。

      4.通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

      5. 通過對定理及推論的分析與討論,發展學生的求同和求異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聯系與轉化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

      教學用具:

      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

      互動式,談話法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自然引入

      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發現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境。

      問題1 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我們已經明確了,而且利用上述關系解決了一些幾何問題,那么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有何關系呢?

      問題2 你能用幾何推理來論證得到的關系嗎?

      對于問題1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回答出來(小學學過的),問題2學生會感到困難,因為這個證明需添加輔助線,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的新知識―――“輔助線 ”。教師可以趁機告訴學生這節課將要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板書課題)

      新課引入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本節課從舊知識切入,特別是從知識體系考慮引入,“學習了三角形邊的關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關系怎樣呢?”使學生感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自然合理。

      2、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1)求證: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

      讓學生剪一個三角形,并把它的三個內角分別剪下來,再拼成一個平面圖形。這里教師設計了電腦動畫顯示具體情景。然后,圍繞問題設計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問題1 觀察: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

      什么角?問題2 此實驗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轉化為一個平角)

      問題3 由圖中AB與CD的關系,啟發我們畫一條什么樣的線,作為解決問題的橋梁?

      其中問題2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對于問題3學生經過思考會畫出此線的。這里教師要重點講解“輔助線”的有關知識。比如:為什么要畫這條線?畫這條線有什么作用?要讓學生知道“輔助線”是以后解決幾何問題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條件;恰當轉化條件;恰當轉化結論;充分提示題目中各元素間的一些不明顯的關系,達到化難為易解決問題的目的。

      (2)通過類比“三角形按邊分類”,三角形按角怎樣分類呢?

      學生回答后,電腦顯示圖表。

      (3)三角形中三個內角之和為定值

      ,那么對三角形的其它角還有哪些特殊的關系呢?問題1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與其它兩個銳角有何關系?

      問題2 三角形一個外角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有何關系?

      問題3 三角形一個外角與其中的一個不相鄰內角有何關系?

      其中問題1學生很容易得出,提出問題2之后,先給出三角形外角的定義,然后讓學生經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并書寫證明過程。

      這樣安排的目的有三點: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模仿定理的證明書寫格式,加強學生書寫能力。第三,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三角形三個內角關系的定理及推論

      引導學生分析并嚴格書寫解題過程

    八年級數學教案5

      第三十四學時:14.2.1平方差公式

      一、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平方差公式的過程。

      2.會推導平方差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運算。

      二、重點難點

      重點: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結構特征,靈活應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學習

      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嗎?

     。1)20xx×1999(2)998×1002

      導入新課:計算下列多項式的積.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結論: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等于這兩個數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講精練

      例1:運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3x+2)(3x—2);

     。2)(b+2a)(2a—b);

      (3)(—x+2y)(—x—2y)。

      例2:計算:

     。1)102×98;

      (2)(y+2)(y—2)—(y—1)(y+5)。

      隨堂練習

      計算:

     。1)(a+b)(—b+a);

      (2)(—a—b)(a—b);

      (3)(3a+2b)(3a—2b);

     。4)(a5—b2)(a5+b2);

      (5)(a+2b+2c)(a+2b—2c);

      (6)(a—b)(a+b)(a2+b2)。

      五、小結

      (a+b)(a—b)=a2—b2

    八年級數學教案6

      平方差公式

      學習目標:

      1、能推導平方差公式,并會用幾何圖形解釋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熟練地計算;

      3、經歷探索平方差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符號感,體會特殊一般特殊的認識規律.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熟練地計算;

      難點:探索平方差公式,并用幾何圖形解釋公式.

      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索

      1、計算:(1)(m+2) (m-2) (2)(1+3a) (1-3a)

      (3) (x+5y)(x-5y) (4)(y+3z) (y-3z)

      2、觀察以上算式及其運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再舉兩例驗證你的發現.

      3、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你的發現嗎?

      4、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公式左邊的兩個因式都是二項式。必須是相同的兩數的和與差;蛘哒f兩 個二項式必須有一項完全相同,另一項只有符號不同。

      (2)、公式中的a與b可以是數,也可以換成一個代數式。

      二 、試一試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5+6x)(5-6x) (2)(x-2y)(x+2y) (3)(-m+n)(-m-n)

      例2、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1)(- x-y)(- x+y) (2)(ab+8)(ab-8) (3)(m+n)(m-n)+3n2

      三、合作交流

      如圖,邊長為a的大正方形中有一個邊長為b的小正方形.

      (1)請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2)小穎將陰影部分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積嗎? a a b

      (3)比較(1)(2)的結果,你能驗證平方差公式嗎?

      四、鞏固練習

      1、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a+2)(a-2) (2)(3a+2b)(3a-2b)

      (3)(-x+1)(-x-1) (4)(-4k+3)(-4k-3)

      2、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803797 (2)398402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中字母a,b表示( )

      A.只能是數 B.只能是單項式 C.只能是多項式 D.以上都可以

      4.下列多項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a+b)(b+a) B.(-a+b)(a-b)

      C.( a+b)(b- a) D.(a2-b)(b2+a)

      5.下列計算中,錯誤的有( )

     、(3a+4)(3a-4)=9a2-4;②(2a2-b)(2a2+b)=4a2-b2;

     、(3-x)(x+3)=x2-9;④(-x+y)(x+y)=-(x-y)(x+y)=-x2-y2.

      A.1個 B.2個 C.3個 D.4個[來源:中.考.資.源.網WWW.ZK5U.COM]

      6.若x2-y2=30,且x-y=-5,則x+y的值是( )

      A.5 B.6 C.-6 D.-5

      7.(-2x+y)(-2x-y)=______.

      8.(-3x2+2y2)(______)=9x4-4y4.

      9.(a+b-1)(a-b+1)=(_____)2-(_____)2.

      10.兩個正方形的邊長之和為5,邊長之差為2,那么用較大的`正方形的面積減去較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差是_____.

      11.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20 19 .

      12.計算:(a+2)(a2+4)(a4+16)(a-2).

      五、學習反思

      我的收獲:

      我的疑惑:

      六、當堂測試

      1、下列多項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x+1)(1+x) (B)(1/2b+b)(-b-1/2a) (C)(-a+b)(-a-b) (D)(x2-y)(x+y2)[

      2、填空:(1)(x2-2)(x2+2)=

      (2)(5x-3y)( )=25x2-9y2

      3、計算:

      (1)(-2x+3y)(-2x-3y) (2)(a-2)(a+2)(a2+4)

      4.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003997 ②14 15

      七、課外拓展

      下列各式哪些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怎樣用?

      1) (a-b+c)(a-b-c)

      2) (a+2b-3)(a-2b+3)

      3) (2x+y-z+5)(2x-y+z+5)

      4) (a-b+c-d)(-a-b-c-d)

      2.2完全平方公式(1)

    八年級數學教案7

      一、教材分析

      1、特點與地位:重點中的重點。

      本課是教材求兩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問題是圖最常見的應用的之一,在交通運輸、通訊網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2、重點與難點:結合學生現有抽象思維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學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徑問題的自身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1)重點:如何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徑問題,以及該問題的解決方案。

      (2)難點:求解最短路徑算法的程序實現。

      3、教學安排:最短路徑問題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求從某個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另一種是求每一對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根據教學大綱安排,重點講解第一種情況問題的解決。安排一個課時講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慮實際應用需要,補充旅游景點線路選擇的實例,實例中問題解決與算法分析相結合,逐步推動教學過程。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掌握最短路徑概念、能夠求解最短路徑。

      2、能力目標:

      (1)通過將旅游景點線路選擇問題抽象成求最短路徑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據抽象能力。

     。2)通過旅游景點線路選擇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講究工作方法、與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

      課前充分準備,研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傳統的`“講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以啟發的方式展開教學。由于本節課的內容屬于圖這一章的難點,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的反應控制好教學進度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

      四、學法指導

      1、課前上次課結課時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其有針對性的預習。

      2、課中指導學生討論任務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本節課知識點。

      3、課后給學生布置同類型任務,加強練習。

      五、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n前復習(3~5分鐘)回顧“路徑”的概念,為引出“最短路徑”做鋪墊。

      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采用提問方式,注意及時小結,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回憶概念。

      (2)提示學生“溫故而知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ǘ⿲胄抡n(3~5分鐘)以城市公路網為例,基于求兩個點間最短距離的實際需要,引出本課教學內容“求最短路徑問題”。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1)先講實例,再指出概念,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自然過渡。

     。2)此處使用案例教學法,不在于問題的求解過程,只是為了說明問題的存在,所以這里的例子只需要概述,能夠說明問題即可。

      (三)講授新課(25~30分鐘)

      1、求某一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重點)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提出旅游景點選擇的例子,解決如何選擇代價小、景點多的路線。

     。1)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圖中求任一結點到其他結點最短路徑問題。(3~5分鐘)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僦饕捎弥v授法,將實際問題用圖形表示出來。語言描述轉換的方法(用圓圈加標號表示某一景點,用箭頭表示從某景點到其他景點是否存在旅游線路,并且將旅途費用寫在箭頭的旁邊。)一邊用語言描述,一邊在黑上畫圖。

     、谧⒁馐痉懂媹D只進行一部分,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余下部分的轉化。

      ③及時總結,原型抽象(景點作為圖的結點,景點間的線路作為圖的邊,旅途費用作為邊的權值),將案例求解問題抽象成求圖中某一結點到其他各結點的最短路徑問題。

     、芾枚嗝襟w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張帶權有向圖,并略作解釋,為后續教學做準備。

      教學方法及注意事項:

     、賳l式教學,如何實現按路徑長度遞增產生最短路徑?

     、诮Y合案例分析求解最短路徑過程中(重點)注意此處借助黑板,按照算法思想的步驟。同樣,也是只示范一部分,余下部分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四)課堂小結(3~5分鐘)

      1、明確本節課重點

      2、提示學生,這種方式形成的圖又可以解決哪類實際問題呢?

      (五)布置作業

      1、書面作業:復習本次課內容,準備一道備用習題,靈活把握時間安排。

      六、教學特色

      以旅游路線選擇為主線,靈活采用案例教學、示范教學、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枯燥的理論講解生動起來。在順利開展教學的同時,體現所講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2、在加權平均數中,知道權的差異對平均數的影響,并能用加權平均數解釋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現象。

      3、了解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差別,初步體會它們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4、能利和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教學重點: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對于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歸納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與思考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及舉例。

      一般地對于n個數X1,……Xn把(X1+X2+…Xn)叫做這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簡稱平均數。

      如某公司要招工,測試內容為數學、語文、外語三門文化課的綜合成績,滿分都為100分,且這三門課分別按25%、25%、5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這樣計算出的成績為數學,語文、外語成績的加權平均數,25%、25%、50%分別是數學、語文、外語三項測試成績的權。

      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數(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眾數就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

      如3,2,3,5,3,4中3是眾數。

      2、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特征: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平均數。

     。2)平均數能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且計算較繁。

     。3)中位數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受極端數字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字的信息。

      (4)眾數的可靠性較差,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求法簡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3、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情況,加權平均數包含算術平均數,當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相等時,就是算術平均數。

      4、利用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利用科學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數。

      二、例題講解:

      例1,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月銷售定額,統計了這15人某月的`銷售量如下:

      每人銷售件數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數 113532

     。1)求這15位營銷人員該月銷售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額定為平均數,你認為是否合理,為什么?如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較合理的銷售定額,并說明理由。

      例2,某校規定:學生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三項成績分別按40%、20%、40%的比例計入學期總評成績,小亮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依次為90分,92分,85分,小亮這學期的數學總評成績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復習題A組

      四、小結: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概念及計算。

      2、理解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

      五、作業:復習題B組、C組(選做)

    八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道負整數指數冪=(a≠0,n是正整數)、

      2、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難點:

      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堂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能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1、回憶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am?an = am+n(m,n是正整數);

      (2)冪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數);

     。3)積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數);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am÷an = am?n(a≠0,m,n是正整數,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數);

      2、回憶0指數冪的'規定,即當a≠0時,a0 = 1、

      3、你還記得1納米=10?9米,即1納米=米嗎?

      4、計算當a≠0時,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數,m>n)中的m>n這個條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總結:一般地,數學中規定:當n是正整數時,=(a≠0)(注意:適用于m、n可以是全體整數)教師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來看這條性質是否成立、事實上,隨著指數的取值范圍由正整數推廣到全體整數,前面提到的運算性質都可推廣到整數指數冪;am?an = am+n(m,n是整數)這條性質也是成立的、

      三、科學記數法:

      我們已經知道,一些較大的數適合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有了負整數指數冪后,小于1的正數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即小于1的正數可以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位數只有1位的正數,n是正整數。啟發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對于一個小于1的正數,如果小數點后到第一個非0數字前有8個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數時,10的指數是?9,如果有m個0,則10的指數應該是?m?1。

    八年級數學教案10

      創設情境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

      2.將以上的性質定理,分別用命題形式敘述出來。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其它性質,那么如何來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呢?除了定義還有什么方法?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逆命題是否成立?

      探究歸納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

      證明: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已知:

      求證:

      做一做:將四根細木條(其中兩條長相等,另外兩條長也相等)用小釘子釘在一起,做成一個四邊形,使等長的木條成為對邊。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交流:把你做的四邊形和其他同學做的進行比較,看看是否都是平行四邊形。

      觀察發現:盡管每個人取的邊長不一樣,但只要對邊分別相等,所作的都是平行四邊形

      練習:如圖,在ABCD中,E,F,G和H分別是各邊中點.求證:四邊形EFGH為平行四邊形

    八年級數學教案11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二次根式的性質。

      2.內容解析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二次根式概念的基礎上,結合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通過觀察、歸納和思考得到二次根式的兩個基本性質.

      對于二次根式的性質,教材沒有直接從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得到,而是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先通過 “探究”欄目中給出四個具體問題,讓學生學生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就具體數字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再分析這些結果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地歸納出結論.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質的過程,并理解其意義;

      (2)會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

     。3)了解代數式的概念.

      2.目標解析

     。1)學生能根據具體數字分析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由特殊到一般地歸納出二次根式的性質,會用符號表述這一性質;

     。2)學生能靈活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

     。3)學生能從已學過的各種式子中,體會其共同特點,得出代數式的概念.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二次根式的性質是二次根式化簡和運算的重要基礎.學生根據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由特殊到一般地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后,重在能靈活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和解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由于學生初次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對二次根式性質的靈活運用存在一定的困難,突破這一難點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每一道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培養其靈活運用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二次根式性質的靈活運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探究性質1

      問題1 你能解釋下列式子的含義嗎?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每一個式子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式子都表示一個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的平方.

      問題2 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填空,并說出得到結論的依據.

      師生活動 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后,讓學生展示其思維過程,說出得到結論的依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計算或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得出結論,為歸納二次根式的性質1作鋪墊.

      問題3 從以上的結論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個規律嗎?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 ( ≥0).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質1,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例2 計算

      (1) ;(2) .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鞏固二次根式的性質1,學會靈活運用.

      2.探究性質2

      問題4 你能解釋下列式子的含義嗎?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每一個式子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式子都表示一個數的平方的算術平方根.

      問題5 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填空,并說出得到結論的依據.

      師生活動 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后,讓學生展示其思維過程,說出得到結論的依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計算或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得出結論,為歸納二次根式的性質2作鋪墊.

      問題6 從以上的結論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個規律嗎?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 ( ≥0)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質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例3 計算

     。1) ;(2) .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鞏固二次根式的性質2,學會靈活運用.

      3.歸納代數式的概念

      問題7 回顧我們學過的式子,如, ( ≥0),這些式子有哪些共同特征?

      師生活動:學生概括式子的共同特征,得出代數式的概念.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式子的共同特征,形成代數式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4.綜合運用

     。1)算一算:

      【設計意圖】設計有一定綜合性的題目,考查學生的靈活運用的能力,第(2)、(3)、(4)小題要特別注意結果的符號.

     。2)想一想: 中, 的取值范圍是什么?當 ≥0時, 等于多少?當 時, 又等于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此問題的設計,加深學生對 的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訓練學生的思維.

      (3)談一談你對 與 的認識.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二次根式性質的理解.

      5.總結反思

     。1)你知道了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質?

     。2)運用二次根式性質進行化簡需要注意什么?

     。3)請談談發現二次根式性質的思考過程?

     。4)想一想,到現在為止,你學習了哪幾類字母表示數得到的式子?說說你對代數式的認識.

      6.布置作業:教科書習題16.1第2,4題.

      五、目標檢測設計

      1. ; ; .

      【設計意圖】考查對二次根式性質的理解.

      2.下列運算正確的是( )

      A. B. C. D.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進行化簡的能力.

      3.若 ,則 的取值范圍是 .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對一個數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的理解.

      4.計算: .

      【設計意圖】考查二次根式性質的靈活運用.

    八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領會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方法,發展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過程,感受逆向思維的意義,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良好的推理能力,體會“化歸”與“換元”的思想方法,形成靈活的應用能力.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學會應用.

      2.難點:靈活地應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3.關鍵:應用“化歸”、“換元”的思想方法,把問題進行形式上的轉化,達到能應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教師適當指導下完成本節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知

      【問題牽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識遷移】

      2.計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兩道題,并運用數學“互逆”的思想,尋找因式分解的規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學生活動】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

      (1)m2-8mn+16n2=(m-4n)2;

      (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

      (4)a2-2ab+b2=(a-b)2.

      【歸納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二、范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a2b+12ab2-9b3;

      (2)8a-4a2-4;

      (3)(x+y)2-14(x+y)+49;(4)+n4.

      【例2】如果x2+axy+16y2是完全平方,求a的值.

      【思路點撥】根據完全平方式的定義,解此題時應分兩種情況,即兩數和的平方或者兩數差的平方,由此相應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a3.

      三、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70練習第1、2題.

      【探研時空】

      1.已知x+y=7,xy=10,求下列各式的.值.

      (1)x2+y2;(2)(x-y)2

      2.已知x+=-3,求x4+的值.

      四、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于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因此把整式乘法公式反過來寫,就得到多項式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的有以下三個:

      a2-b2=(a+b)(a-b);

      a2±ab+b2=(a±b)2.

      在運用公式因式分解時,要注意:

      (1)每個公式的形式與特點,通過對多項式的項數、次數等的總體分析來確定,是否可以用公式分解以及用哪個公式分解,通常是,當多項式是二項式時,考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當多項式是三項時,應考慮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在有些情況下,多項式不一定能直接用公式,需要進行適當的組合、變形、代換后,再使用公式法分解;(3)當多項式各項有公因式時,應該首先考慮提公因式,然后再運用公式分解.

      五、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八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并了解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

      2.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教學重點:

      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難點:

      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求出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請同學們欣賞本節導圖,并回答問題,學校要舉行金秋美術作品比賽,小歐很高興,他想裁出一塊面積為25 的正方形畫布,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參加比賽,這塊正方形畫布的邊長應取多少 ?如果這塊畫布的面積是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已知一個正數的.平方,求這個正數的問題?

      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學習內容.這節課我們先學習有關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二、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書P68頁的問題)

      你是怎樣算出畫框的邊長等于5dm的呢?(學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這個問題相當于在等式擴=25中求出正數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的算術平方根記為 ,讀作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規定:0的算術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規定x = .

      2、 試一試:你能根據等式: =144說出144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嗎?并用等式表示出來.

      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們的值嗎?

      建議:求值時,要按照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寫出應該滿足的關系式,然后按照算術平方根的記法寫出對應的值.例如 表示25的算術平方根。

      4、例1 求下列各數的算術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三、練習

      P69練習 1、2

      四、探究:(課本第69頁)

      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課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還有其他方法,鼓勵學生探究。

      問題: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邊長是 ,表示2的算術平方根,它到底是個多大的數?你能求出它的值嗎?

      建議學生觀察圖形感受 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測量它與大正方形的邊長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們將在下節課探究.

      五、小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呢?

      2、算術平方根的具體意義是怎么樣的?

      3、怎樣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

      六、課外作業:

      P75習題13.1活動第1、2、3題

    八年級數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數據波動范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2、難點: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課堂引入

      下表顯示的是上海20xx年2月下旬和20xx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氣溫,如何對這兩段時間的氣溫進行比較呢?

      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較兩段時間氣溫的高低,求平均氣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經計算可以看出,對于2月下旬的這段時間而言,20xx年和20xx年上海地區的`平均氣溫相等,都是12度。

      這是不是說,兩個時段的氣溫情況沒有什么差異呢?

      根據兩段時間的氣溫情況可繪成的折線圖、

      觀察一下,它們有區別嗎?說說你觀察得到的結果、

      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來反映這組數據的變化范圍、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差稱為極差(range)。

      四、例習題分析

      本節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計知識首先應回憶復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年級數學教案15

      學習重點:函數的概念 及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學習難點:認識函數,領會函數的意義。

      【自主復習知識準備】

      請你舉出生活中含有兩個變量的變化過程,說明其中的常量和變量。

      【自主探究知識應用】

      請看書72——74頁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 思考書中第72頁的問題,歸納出變量之間的關系。

      2、 完成書上第73頁的思考,體會圖形中體現的變量和變量之間的關系。

      3、 歸納出函數的定義,明確函數定義中必須要滿足的條件。

      歸納: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______變量x和y,并且對于x的_______,y都有_________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x是__________,y是x的________。如果當x=a時,y=b,那么b叫做當自變量的值為a時的函數值。

      補充小結:

      (1)函數的定義:

      (2)必須是一個變化過程;

      (3)兩個變量;其中一個變量每取一個值 ,另一個變量有且有唯一值對它對應。

      三、鞏固與拓展:

      例1:一輛汽車的油箱中現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單位:L)隨行駛里程x(單位:千米)的增加而減少,平均耗油量為0.1L/千米。

      (1)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關系式.

      (2)指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 汽車行駛200千米時,油箱中還有多少汽油?

      【當堂檢測知識升華】

      1、判斷下列變量之間是不是函數關系:

      (1)長方形的寬一定時,其長與面積;

      (2)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與面積;

      (3)某人的年齡與身高;

      2、寫出下列函數的解析式.

      (1)一個長方體盒子高3cm,底面是正方形,這個長方體的體積為y(cm3),底面邊長為x(cm),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關系的式子.

      (2)汽車加油時,加油槍的流量為10L/min.

     、偃绻佑颓,油箱里還有5 L油,寫出在加油過程中,油箱中的油量y(L)與加油時間x(min)之間的函數關系;

      ②如果加油時,油箱是空的,寫出在加油過程中,油箱中的油量y(L)與加油時間x(min) 之間的函數關系.

      (3)某種活期儲蓄的月利率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國家規定,取款時,應繳納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稅,求這種活期儲蓄扣除利息稅后實得的本息和y(元)與所存月數x之間的關系式.

      (4)如圖,每個圖中是由若干個盆花組成的圖案,每條邊(包括兩個頂點)有n盆花,每個圖案的花盆總數是S,求S與n之間的關系式.

      八年級變量與函數(2)數學教案的全部內容由數學網提供,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有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函數》數學教案04-03

    八年級《函數》數學教案02-07

    (經典)八年級數學教案06-25

    八年級數學教案12-31

    八年級數學教案12-09

    八年級數學教案(合集)05-29

    八年級數學教案[精品]05-29

    八年級數學教案【精華】05-28

    八年級數學教案[通用]06-21

    八年級數學教案(精品)06-2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性爱在线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官网 |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 制服丝袜国产日韩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