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政治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政治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第三課《珍愛生命》的第一框。本框題主要內容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關愛”兩部分。這些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邏輯起點,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邏輯起點。人是世界存在發展最為關鍵核心的部分,要教會我們的學生他們是這個世界的主人,這個想法很重要,要有這么意識和責任心。對于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如何避免不該有的沖動,合理保護自己在當今這個社會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本課的重點。
學情分析:
由于剛進入初中學習的中學生大都處于青春期發育的狀態下,這時候的學生顯得比較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探究欲望,但是同時這個世界并不太平,各種危害學生生命安全的危險很多,所以在教學中更要重視對于學生自身安全意識的引導與培養。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懂得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
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情感態度:
初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引導學生關注其他生命,培養生態倫理意識。
品德目標: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體驗生命的可貴之處是重點。 (2)引導學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的重要性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聽錄音談感受:《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通過老師對大自然的進一步的描述,讓學生談感受。
目的:讓學生感到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向往。從而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書)
(二).新課過程: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板書)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動植物實體向大家展示,并介紹它們的成長歷程特性,展示生命的價值。從而點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板書)(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會適當的補充或讓知道的同學作補充,并對說得好的同學加以肯定,給予鼓勵)。最后由我作小結。
活動的目的:通過課堂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觸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與豐富,初步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我把事先準備的兩幅圖展示:一幅是各種生命自由生活、充滿活力的圖片;另一幅是沒有生命、干涸貧瘠的土地。
提問:你們喜歡那幅圖?為什么?談談你的感受。
活動的目的:通過觀察、比較,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價值,感受到生命給世界帶來的活力與美好,并點明主題: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們尊重和關愛。(板書)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板書)
(1)搶答活動:看誰知道得最多:已經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動植、物?(如渡渡鳥、藍馬羚、大海雀、白臀葉猴、麋鹿、華南虎、雪豹、揚子鱷、大熊貓黑犀牛、白眉長臂猿等)
思考:這些動植物為何遠離我們?
活動目的:使學生在知道生命之間為什么要相互關愛之前必先讓學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使學生在知道生命之間為什么要相互關愛之前必先讓學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2)列舉自己所了解的環境問題:如沙塵暴、疾病、氣候等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你認為人類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目的: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破壞自然帶來的后果是必將受到自然的報復,從而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
(3)心靈碰撞: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經歷過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讀過的感人故事等。 目的:引起學生內心的的感動,感悟到人與其他生命應該和諧相處(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
初中政治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財產留給誰》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二框題,是在學習了第一框“財產屬于誰”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財產留給誰”,也為第三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財產繼承問題,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這方面教育。使學生懂得繼承人繼承遺產,既要遵循法律規定,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權利和義務”部分:“3、4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經濟權利。”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遺產繼承觀,在遺產繼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識,又要弘揚中華美德;鍛煉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精神。
2、能力目標:教師通過適時的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能夠保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狀態,通過設問、分組交流討論、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繼承權,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繼承權,為以后合法繼承奠定基礎。
3、知識目標:通過案例的分析、討論及活動的體驗與探究,認識什么是被繼承人、遺產、遺產繼承的條件、方式;什么是繼承人、繼承權、繼承人的范圍、確立依據。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遺產繼承的條件、方式和繼承人的范圍、確立依據。
教學難點:遺囑繼承的法定條件。遺贈區別于遺囑。
六、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七、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八、課時安排
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視頻導入
著名相聲藝術家侯耀文,于xxxx年6月23日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后去世,因生前未留遺囑,其身后的遺產引發糾紛。我們一起走近侯耀文遺產糾紛案。
播放“侯耀文遺產糾紛案”視頻。
過渡:主持人提到:遺產究竟屬于誰?侯耀文的遺產包括銀行存款、有價債券、住房、汽車、收藏品(名表、珠寶、名人字畫)等。侯耀文在世時擁有的這些東西能稱為遺產嗎?(能或不能)如果不能,稱為什么?(財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財產留給誰”。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自學助學合作探究
教師:既然提到了遺產,什么叫遺產?望文生義,遺是?(遺留)產是?(財產)偷來的、搶來的、貪污受賄的能作為遺產嗎?(不能)必須是?(合法的)它既不屬于集體也不屬于國家,應該屬于誰?(個人)誰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死者)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稱為被繼承人。所以,遺產是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經過分析,作為遺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②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③必須是合法的財產。所以侯耀文在世時擁有的這些東西不能稱為遺產,而是財產。
我這兒有幾個問題,請閱讀教材P77—78,快速完成。
①什么是繼承人?什么是繼承權?
②繼承人的范圍?確立的依據?
繼承人的順序?遺產份額分配的原則?
③繼承方式有哪些?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教材尋找答案的能力。學生能夠對教材有一個感性認識。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通過共同學習來解決。
侯耀文遺產糾紛案例環節一
侯耀文去世后,侯耀文的哥哥侯耀華、侯耀文的大女兒侯瓚(29歲)和小女兒侯懿珊(12歲)為分遺產爭得不可開交……
請思考:在本案中,你認為哪些人有繼承權?依據什么關系確立的?
學生回答后,歸納:
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繼承”中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因此,本案中的侯耀華、侯瓚、侯懿珊都有繼承權。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根據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撫養關系確立的。本案中的繼承人,是依據血緣關系、撫養關系確立的'。
本案中的侯耀華、侯瓚、侯懿珊都有繼承權,但是,他們都能繼承侯耀文的遺產嗎?我這兒有三種觀點,請你判斷:
觀點一:侯瓚認為父親的遺產應該由自己和妹妹侯懿珊繼承。
觀點二:有人認為侯懿珊還小,不應該分得遺產。
觀點三:有人認為侯耀華不具備分配弟弟遺產的條件,所以,勸他不要摻和此事。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代表發言。
我們來梳理一下觀點:
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侯瓚和侯懿珊都屬于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而且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權。因此,侯耀華屬于第二順序繼承人,所以他不能繼承弟弟的遺產。
侯懿珊雖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屬于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因為侯懿珊尚未成年,所以其繼承權應由她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我們再聽聽律師的觀點。(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質疑交流,在互助合作、觀點碰撞、認知與迷茫兩難中解決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確定依據、繼承順序等。師生及時歸納總結,對觀點的梳理,律師的印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初中政治教案3
【學習目標】
了解 人民群眾的含義 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理解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學習重點、難點】
重、難點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作業反思】
【基礎梳理】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1)依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決定社會發展。
(2)內容:社會歷史首先是 發展的歷史,是 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
(1)地位① ②
(2)作用
① 的創造者
⑵ 的創造者
③ 的決定力量
拓展提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與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關系
(1)區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二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三是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中對歷史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偉大人物。
(2)聯系:杰出人物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促進作用總是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為基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是產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終地依賴于人民群眾,才能有所作為。
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我們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1)堅持 、 。
(2)堅持 為民所用、 為民所系、 為民所謀。
(3)實現好、 好、 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 。
2.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
(1)相信 自己解放自己。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一切 ,虛心 。
初中政治教案4
一、說教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主要內容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能力目標:在生活中、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多一分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換位思考的實質。
2、教學難點: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聯系實際安排教學,有利于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讓學生結合課本105頁虛框內容和生活中給別人取綽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這樣做的危害,讓學生直接進入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分組準備一個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談感受,在活動中去掌握知識,領會做人道理,提高語言表達、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課本108頁的虛框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六、說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直接利用課本105頁的虛框內容和學生中給別人取外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2、講故事,談感受,學習新課。
老師或學生講別人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自己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感受,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這句話的實質,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交流幾個準備好的關于“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并討論主人公的感受,從中掌握課本知識“換位思考的含義、實質”領會做人道理。
3、自己動手,完成課本所設活動。
先讓學生朗讀課本108頁的《相關連接》并討論長者的話給大家什么啟示?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感受,完成課本活動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初中政治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06-19
初中政治教案07-20
初中政治教案優秀10-14
【合集】初中政治教案09-09
初中政治十五棵 —— 初中政治第二冊教案02-27
初中政治教案教學設計12-11
初中政治教案設計06-27
(熱)初中政治教案15篇09-26
初中政治教資教案設計01-06
初中政治教案(通用13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