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案1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區域的含義。
2、以珠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為例,比較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3、以珠江三角洲為例,比較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1.運用地圖、文字和圖片材料歸納總結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異同,通過分組討論解決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2.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地圖、文字,圖片資料進行總結歸納、比較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觀,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2、通過學習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的觀點。
3、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和變化的。
二、教學重點:
1.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分析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1.區域的特征
2.以兩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景觀圖片、中國四大干濕區圖等。
五、教學過程:[教師創設各種情境啟發問學生----學生看書和圖分析、討論、思考、回答]導入:北方地區那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與我們高州地區一樣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差異?(學生談一談)
所有的這些差異我們都可以從這節課的學習內容中得到答案。(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從課題中找出兩個關鍵的詞語。(地理環境和區域)
(一)提問學生:什么是地理環境?(大氣、植被……)
(二)、什么是區域:(圖片:南亞和意大利)
1、區域的內涵: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面積、形狀和邊界)。
2、區域的分類:
按性質分(自然區域、經濟區域、社會文化區域等);按規模分(大型、中型、小型)等等。
3、區域的特點: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和可變性
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的生產、生活特點由許多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異,下面我們通過以下案例,分析說明地理環境的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三)、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設問: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區,并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但兩地的生產和生活差異顯著,你能描述兩區域的人文地理環境差異并從地圖中找出兩者
差異的主要原因嗎?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珠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差異對比表和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環境的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表。總結:產生兩地差異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環境的差異。(圖片:兩區域的簡圖)珠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差異對比
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環境的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四)、區域的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材料:深圳30年的發展變化)
1.區域的不同發展階段:初期階段(農業社會)——成長階段(工業化、城市化)——后期階段(后工業化社會)
2.影響區域發展的主要因素:地理位臵、資源環境(基礎)、技術力量和產業結構(五)、方法歸納:通過以上的案例分析,要分析兩個區域差異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生在教師啟發下歸納如下:
第一步:搜集區域的相關資料
自然條件(包括地理位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條件(包括人口、經濟、文化、歷史沿革等)
第二步: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文字整理歸類:數據分析、圖標繪制等
第三步:區域差異分析、比較區域發展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經濟分析區域發展階段評價
第四步:探索區域差異形成的原因(六)、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地理位臵的差異→地理環境的差異→人類活動的差異
區域差異(對比分析法)
區域的發展階段——不同階段,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影響不同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區域的含義;
2.比較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異、人文地理差異;
3.比較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舉例說出區域的特征;
2.利用地圖,運用所學的知識,列表比較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存在哪些差異,學會區域
比較的一般方法;
3.結合教材內容,說明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
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明確千差玩別的地理環境,就會造就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科學的區
域可持續發展觀;
2.養成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區域的特征;
2.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3.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教學難點
1.區域的特征
2.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
比較法案例教學法師生互動式教學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區域的含義與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我們的生活與地理區域密切相關,例如,我們介紹自己的家鄉是某省、某縣、某鎮,我們去過某些風景名勝區旅游等,我們還聽說過東北平原、黃河流域、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齊魯文化區等地理名詞。你了解什么事區域嗎?區域是怎么劃分的?又有哪些特征呢?好的,帶著這些問題,一起進入咱們今天的學習主題。
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一課時
區域的含義與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區域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不同,人們劃分出的區域類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環境差異,我國分為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按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分為東部發達地區、中部較發達地區、西部落后地區。區域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這個怎么理解呢?區域的客觀性體現在區域之間差異的存在,而主觀性則體現人為的劃分上,區域“內部特定性質相對一致”是一個區域區別于同等級其他區域的根本所在,如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師)區域有級別差異,如東北平原既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這說明區域具有什么特征啊?(生)略(師)這說明區域具有層次性
(師)上面我們說到了,區域是是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結合,客觀性體現在區域差異上,這說明區域還具有差異性特征,區域與同級別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一般說來,區域等級越高,區域內部越復雜,同一性越小,區域間差異也就越大;反之,區域等級越低,區域本身簡單,區域內同一性大,區域間差異也小,(以武漢和湖北省為例給學生解釋)差異性
(師)組成區域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
這說明區域具有什么特征?(生)略(師)這說明區域具有整體性特征
(師)區域還具有可變性,首先是指區域界線的相對模糊性。雖然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但大多數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其次是指對同一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標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域劃分方案。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師)由于不同區域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個區域在氣侯、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異,由于自然環境的差異,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導致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也存在差異。下面我們就已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分析一下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略
(教師點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方面思考
松嫩平原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小,地面獲得的太陽熱量少;距冬季風源地近,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低。長江三角洲緯度低,距冬季風源地遠,年平均氣溫高。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現什么規律形成這種分布規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生)略(教師點撥)長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國降水量的普遍規律一致,原因是該地地形為平原,降水主要來自東南季風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基本呈現從東向西遞減的`規律。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網密度的差異,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哪些影響(生)略
(教師點撥)長江三角洲地區因河網密布,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松嫩平原地區河網密度小,導致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
列表比較:
三、活動
學生回答(略)教師點撥:本活動要求學生了解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點的不同,并由此認識地理環境差異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陽光照和熱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比南方強。北方民居的墻體嚴實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溫御寒;南方民居的墻體輕薄,利于在夏季通風透氣。從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漸增大,民居的屋頂坡度也逐漸增大(利于排水);隨著對保溫要求的降低和對通風納涼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漸加寬,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取暖和墻體保溫,所以建筑成本較高,樓房間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向南逐漸增大,為保證樓房底層正午有陽光照射的樓房間距自北向南逐漸減小。
補充:分析區域問題的步驟
第一步:搜集區域的相關資料。自然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條件包括人口、經濟、文化、歷史沿革等。第二步: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第三步:區域差異分析、比較。區域發展的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經濟分析;區域發展階段評價。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區域的含義,分析了區域的一般特征,并且還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分析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學習了怎么樣去分析區域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第二課時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則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該區的地理環境:
①由長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③地勢平坦,土質黏重。
不同時期區域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是不同的,一些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后來甚至成為促進區域發展的有利因素。為什么呀?(生)略
(師)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長江中下游平原同樣的自然條件在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案】相關文章:
淺析自然資源市場化對區域產業發展的影響02-20
區域統籌發展的戰略思考02-24
區域差距內生機制與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思路02-24
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分析04-04
區域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02-20
經濟發展情況及加快流域區域經濟發展的建議02-24
我國區域發展的十大趨勢02-21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案09-15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教案10-22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