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會用手指點畫方法表現小蝌蚪的基本特征,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黑色的皮膚。
2、通過觀察、討論、練習,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并表現出向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3、對手指點畫感興趣,體驗與小伙伴在一起畫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墨汁、宣紙背景圖、小蝌蚪找媽媽視頻、抹布
活動重難點:
重點: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小蝌蚪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
難點:通過拉出不同方向的尾巴來表示小蝌蚪是向不同方向游來游去的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2、師: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
二、播放小蝌蚪視頻
1、看一小段停住。
師:這是小蝌蚪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繼續播放小蝌蚪到處游泳的視頻
師: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來游去找媽媽,他們是怎么游的?一直往一個地方游嗎?總結:小蝌蚪是黑色的,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朝不同方向游
三、探索手指點畫小蝌蚪
1、介紹繪畫材料和探索繪畫方法
師:今天我們也來畫一畫小蝌蚪,一起來看看我們用什么畫。(宣紙和墨汁)怎么畫小蝌蚪?用手指來試試看。手指圓圓的,變成小蝌蚪的腦袋,尾巴怎么畫?請幼兒討論尾巴的畫法。
畫完腦袋后,把手指側過來,輕輕一拉,拉出一條細細的尾巴
2、幼兒練習探索點畫小蝌蚪
幼兒在紙上自由練習,針對幼兒繪畫情況,進行提示總結。(用尾巴的不同方向表示向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3、出示宣紙水墨畫背景圖
師:小朋友們,這里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里有荷葉還有荷花,小蝌蚪想去池塘里面游泳,你們來幫幫它吧!
幼兒分組點畫小蝌蚪。
4、欣賞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制作紙質小老虎。
2、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制作老虎,讓學生注意掌握老虎的形態和大小比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模擬布老虎制作方法,手工制作一只紙質老虎玩具。
教學難點:手工制作一只紙質小老虎玩具。
教學設想: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小老虎的藝術形態,讓學生體會制作紙質老虎的樂趣,從中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
制作過程中的縫合過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老師在旁指導。縫合完成后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添加、裝飾小老虎,比一比誰的小老虎更有特點。
教學準備:音樂、課件、卡紙、剪刀、針線、膠水。
教學過程:
一、課前延伸
搜集資料。
二、課內探究
1、聽歌曲導入,用多媒體播放《兩只老虎》,導入揭示課題。
2、出示布老虎實物,介紹布老虎。
師:布老虎在我國古代就是已經流傳的工藝品,它又是很好的兒童玩具,在中國人心里,老虎是平安吉祥的象征,至今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3、欣賞布老虎的`色彩和造型特征。
色彩:以黑色、黃色、紅色為主體顏色,再配以白色、綠色、藍色等等。
4、小訓練:請學生在折疊好的卡紙上用黑色筆畫出小老虎的外形,要求構圖飽滿。
5、教師點評小訓練作業。
三、細節處理
1、圖片對比欣賞,找出布老虎的共同特點。
2、找出布老虎的不同特點。
3、找出威威虎的不同表現方式。
四、小結方法
1、教師講解示范小老虎的制作過程。
描畫外形、剪制、裝訂、填充。
2、學生制作。
五、自主表現
根據老虎主體顏色選擇適當不同顏色卡紙剪貼五官。
六、展示評價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稱。
情感目標:引導小學生們了解手的作用。
技能目標:學習按手輪廓描手印畫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繪畫有多種形式,體驗不同方法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小學生們喜歡手印畫,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學難點:在按輪廓描手印中訓練小學生們手的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1. 圖畫紙若干張。
2. 油畫棒若干支(至少與小學生們人數相等)。
3. 幾盤已調好的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和小學生們一起背誦兒歌《我的小手》。
二、引導小學生們畫小手(即添畫小手輪廓)
1. 認識小手的形狀(讓小學生們自由發揮想象說出小手像什么)。
2. .老師指導小學生們認識手各部位的名稱。
3. 畫小手:教師示范將左手放在圖畫紙上,手指張開,右手用油畫棒沿著左手手掌及手指畫一圈。(教師示范的時候強調左手放在圖畫紙上不能隨便移動,畫的時候一定要沿著手指邊沿畫,達到訓練小學生們手的控制能力。)
4. 小學生們照著這樣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小學生們。
三、小手的作用
1. 老師提問:“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會畫小手,想想手還能干些什么呢?”
2. 教師抽小學生們講自己的小手會做的事。(寫字、洗衣服、洗碗、拿東西、擦桌子等。)
3. 老師告訴小學生們我們的手會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愛自己的手,保護好自己的手。
四、手印畫
1. 教師:“我們畫畫的時候,小手除了能握筆畫畫,還能怎么畫呢?你們看看,老師的手還能用另外一種方法來畫我們的小手。”
2. 老師示范手印畫: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調好的水粉顏料,然后把手指張開,按在空白的圖畫上,完整的手印畫就印好了。
3. 小學生們按老師教的方法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小學生們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凈,不要將顏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 小學生們欣賞自己的手印畫,體驗手印畫的樂趣,根據自己的手印來比較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五、結束活動
1. 教師依次幫助小學生們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顏料,共同和小學生們清理教室里廢畫紙丟放在垃圾桶里。
2. 教師評價,掛出小學生們作品展覽,小學生們欣賞。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壁飾即墻壁上的裝飾物。按制作的材料大致可分為金屬壁飾、陶瓷壁飾、纖維紡織壁飾、紙浮雕壁飾等。
本課所選取的壁飾圖片,直觀地介紹了從構思到選材,從制作到組合等方法,簡明易學,真切感人。學生通過對這些壁飾的欣賞,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感性認識,又拓展其想象思維空間,從而促進手腦并用等綜合能力的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走進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同時也為今后的手工制作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
教學重點:聯系生活進行壁飾的'設計制作。
教學難點:不同教材的組合制作。
(二)教學目標
①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意識,養成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提高審美能力。
②讓學生初步了解壁飾的一般知識,設計制作一件新穎的壁飾。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三五件不同材料的壁飾作品,剪刀、雙面膠帶,演示材料,錄音機,磁帶,有條件地區可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根據各自條件,就地取材。如:廢舊掛歷、色卡紙、飲料瓶、蘆葦絮、樹枝、蛋殼、毛線等。另外還需備有剪刀、膠水、彩筆等。
(二)教學過程:
1:
●導入:學生觀看教師自編魔術表演,激發興趣引出壁飾課題。
●欣賞:出示壁飾范具及有代表性的壁飾圖片(可用幻燈或實物投影展示),比較制作材料的不同表現,給人外觀形象的感受。
●討論:你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最感興趣的壁飾所表現的內容嗎?你還想到用其他的材料來表現壁飾嗎?
●設計制作:學生欣賞討論過壁飾之后,知道壁飾的用途,材料的運用及給人的感受。練習時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尋問學生自己的構思,用哪些材料,表現什么內容,顏色如何搭配,并向學生交代剪、貼、編、扎、插、卷、折、揉等技巧的運用,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結合,集體制作。
●要點提示:貼制時應由整體到局部,由里到外逐層疊加,粘貼時要耐心細致,牢固美觀。
三、學習建議:
●是否樂于主動學習壁飾的相關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耐心、細致、有條理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是否在學習新知識時體現自主和探究意識,并能用已學過的美術專業術語描述壁飾的制作要領。
●是否能配合班級其他同學,將制作好的壁飾舉辦一個小型展,體驗自身的價值和成功的喜悅。
四、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課題:會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
兩課時 會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
教學目的:1、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會走的玩具。會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協作精神(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
3、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和制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種使玩具走起來
教學學具:師: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用具
三、導入
1、出示會走的玩具,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導出課題。
師:小朋友門,老師這兒有一個小玩具,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們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討論、回答。
四:授新
1、總結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小玩具會走,可是它為什么會走呢,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讓小玩具走起來么?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
2、示范說明集中會走的玩具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師:真好,通過同學們的觀察,大家發現了,要玩具走動,必須是腹部貼地挪動身體。而我們今天制作會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非常好,知道了它,我們就能制作出會走的玩具了。
3、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還有不同的裝飾方法。(畫、撕剪啊、拼貼等造型手段進行美化。)
五、布置作業: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制作會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玩具嗎?拿出你們的材料,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會走的玩具。四人小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長。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六、制作
七、拓展:
今天我們初步學習制作會走的玩具,而且我們把一些廢品裝飾后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玩具,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廢品”有待我們發現進行裝飾,充分利用成為有用的物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龍”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象征勇猛、權利的神物,是古時候人們膜拜的對象,而在今天“龍”的圖案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龍”的本領高強,是他們崇拜的對象。此次活動意在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感受“龍”千姿百態、威猛雄壯的美,使其了解“龍”的外形特征,知道“龍”是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之中的,增強我們是“龍的`傳人”的自豪感,并通過模仿和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中國龍”。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龍的美,了解其外形特征。
2、通過觀察、模仿、想象畫出龍的形態。
3、激發我們是“龍的傳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龍”的圖案畫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1、參觀“龍展”,觀察“龍”的外形特征,感受“龍”的美。
2、介紹講述自己的“龍”展品,進一步感受“龍”的美,知道“龍”是古代中國人想象出來的神物,激發我們是“龍的傳人”。
3、通過觀察、模仿、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龍”。
4、將作品放入“龍展”,相互欣賞。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了解自然界中昆蟲的種類和特點,知道表現主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
能力目標:利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象和表現有情節的“我和昆蟲”。
本課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了解有趣的昆蟲,大膽表現有情節的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表現向情節的故事內容,充分發揮想象力。
課前準備:彩筆、油畫棒、彩色紙。
教學程序:
一、表演,回憶。
1、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如圖片、書籍或者網上昆蟲的資料。
2、每人了解一種昆蟲。
3、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二、觀察、賞析、感受。
1、引導學重觀察昆蟲的變化過程。
2、組織小組計論--說一說昆蟲變化的過程。
3、看書分析昆蟲的形態、顏色、花紋。
三、思考、探索、創作。
1、昆蟲的身體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昆蟲的動態有什么不同?
3、自然界的昆蟲與人類有關系嗎?
4、自然界昆蟲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蟲之間發生什么故事嗎?
5、欣賞優秀作品。
四、展示、評價、延伸。
1、布置作品展示。
老師選擇優秀作品展示;
學生互評。
2、拓展:
了解昆蟲的特征,用語言描述昆蟲的特征。
了解動物的危機,從而產生喜歡小動物的感情。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4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6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05-16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5-29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06-23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