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優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1
第一節油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3、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油脂知識與其結構聯系起來,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4、使學生理解油脂的化學性質(氫化、皂化和水解反應)
5、常識性介紹肥皂、合成洗滌劑與人體健康等知識
能力目標
通過設計實驗、探索實驗、閱讀材料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活動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實驗操作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1、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和分析,不斷地揭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從問題中獲得新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開發學生的智力。
2、培養學生的自主、勤思、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材處理
整節重點難點:油脂的結構、油脂的皂化反應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重點難點:油脂的概念和組成結構
第二課時重點難點:油脂的化學性質
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學性質,而水解反應和氫化反應的原理則是整節書的重點和難點。
建議將本節書分兩個課時教學:第一節著重知識的遷移。先從學生已經了解過的烴的衍生物的結構引出油脂的結構和組成;第二節著重新知識的理解。開始還是以酯的水解反應和不飽和烴的加成反應入手,過讓學生掌握起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策略:
1、以老師為橋梁,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實驗-解決問題這一模式進行螺旋教學,以突破教學重點,并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2、以本節課的設計分組實驗為界面,復習烴和烴的衍生物的化學性質等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
1、實驗準備:
藥品:食用油、汽油、溴水或碘水
儀器:試管、膠頭滴管、
2、多媒體課件:《油脂、ppt》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
【引入,投影】
一聽到油脂,你一定說,哎呀,我怕胖,不吃有油脂的東西,其實適量的攝取油脂,是不會讓妳變胖的,油脂主要的功能是產生熱量,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對身體的器官也有保護的作用。前階段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接學過烴的衍生物——酯。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脂”。
用已生活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知識回顧】
1、酯分子結構的特征
2、酯化反應與酯水解反應的關系
3、高級脂肪酸
4、加成反應
5、有機氧化反應:加氧或去氫的反應
有機還原反應:加氫或去氧的反應
【講述】油脂的概念
【板書】:一、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展示】:聆聽,思考,理解。讓學生回顧已的知識,以固有知識為橋梁,更好地達到知識的遷移。
【過渡】從以下事實可以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1)平日家中做湯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2)衣服上的油漬能用汽油洗凈。
【探索實驗】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有關“油脂的物理性質”實驗。
1、
(1)取一支試管,注入2毫升水。
(2)向(1)中滴入幾滴食用油,振動試管,靜置,觀察現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漬,觀察現象。
3、振動盛有食用油的試劑瓶,觀察現象。
4、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覺到_______。
【板書】二、油脂的物理性質
分組進行有關“油脂的物理性質”的實驗。
現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結論:(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食用油不溶于水。
現象:布片上的油漬能用汽油擦洗干凈。
結論: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現象:食用油的粘度比較大。
結論:食用油的粘度比較大。
感覺到:食用油的油膩感明顯。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設問】
1、從“油脂的結構”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
2、若油脂的烴基中含有不飽和成分,我們如何驗證?(并設計實驗)
3、如何將“油”變成“脂肪”?
【分析引導】
1、由于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脂”的混合物,而高級脂肪酸中的“烴基”既有飽和的,又有不飽和的。因此,許多油脂兼有“不飽和烴”和“酯類”的一些化學性質,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和水解反應“。
2、可以用“溴水”或“碘水”檢驗油脂中的烴基是否飽和。若溴水或碘水褪色,則證明油脂中的`烴基含有不飽和成分;若溴水或碘水不褪色,則證明油脂中的烴基含有飽和成分。
【設計實驗】設計“檢驗烴基是否飽和”的實驗。
(1)取一支試管,放入3mL溴水或碘水。
(2)向(1)中滴入1mL食用油,振蕩并觀察現象。
【板書】三、油脂的化學性質
1、氫化反應(加成反應、硬化反應)
2、水解反應
(1)堿性水解(皂化反應)
總式:
皂化反應——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叫做皂化反應。
硬脂酸鈉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2)酸性水解
應用:工業以油脂為原料制高級脂肪酸和甘油。
學生設計實驗,分組探究
現象:溴水或碘水褪色。
結論:食用油中的烴基含有不飽和成分。
閱讀資料,結合實驗,分析問題。
聆聽,思考,理解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板書】四、油脂的用途
1、油脂是人類的主要食物之一。
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合理攝到油脂,而且應該少吃飽和度高的油脂,多吃油脂容易患高血脂癥。
油脂在人體中的消化過程與油脂的水解有關。以吸收的營養。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硬化油”性質穩定,不易變質,便于運輸;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聆聽,思考,理解
【介紹】:
1、制皂過程
2、“肥皂”的去污原理
3、“肥皂”與“合成洗滌劑”的比較
4、“合成洗滌劑”的優點、缺點及發展方向
【科學視野】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滌劑
【實踐活動】P77
新知識的鞏固,舊知識的升華
【本節小結】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本節所學的內容。
【歸納小結】歸納總結出本節所學內容的知識網絡。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2
第七章第三節油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
2、使學生了解工業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簡單生產過程;
3、使學生了解合成洗滌劑的優缺點;
4、使學生了解油脂與日常用品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油脂的氫化和水解反應。
●教學難點
油脂的組成的結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通過復習酯的結構和性質,引導學生認識油脂的結構和性質,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用具
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錄像帶。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人類生命活動所需的六大營養素中,哪些能作為供能物質?
[生]糖類、油脂、蛋白質。
[引入新課]我們這節課就學習第二類供能物質——油脂。
[板書]第三節油脂
[展示]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樣品。
[師]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油脂,它們外觀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態,有的呈液態。
[師]對。室溫下,動物油一般呈固態,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態,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總稱。
[板書]
[問]有些同學認為多吃肥肉,就會使人發胖,因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發胖嗎?人體內的脂肪都是由攝入的動物油脂轉化成的嗎?
[生]不是。攝入過多的糖類也可以使人發胖,因為糖類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轉化為脂肪。
[師]好些同學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實,人體中的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種備用能源,當人進食量小,攝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機體消耗的能量時,就要靠消耗體內的脂肪來提供能量,滿足機體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類提供能量的2倍還多!而且油脂還可促進人體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學過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請同學們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屬于哪一類化合物?
[生]屬于烴類。
[師]而我們今天要學的油脂卻屬于酯類,下面我們來討論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板書]一、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物課上講過的三大營養素的代謝,脂肪在人和動物體內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問]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師]請大家寫出其結構簡式。
[學生板演]
[講述]油脂就是由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們提到過哪些高級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師]請同學們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學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講述]還有一種常見的高級脂肪酸叫軟脂酸,化學式為C15H31COOH
[副板書]軟脂酸C15H31COOH
[問]這三種高級脂肪酸哪些是飽和的?哪些是不飽和的?
[生]硬脂酸和軟脂酸是飽和酸,油酸是不飽和酸。
[師]請同學根據酯化反應的原理,寫出上述三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酯的結構簡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軟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學生活動]
[講述]我們用同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反應生成的油脂中三個烴基是相同的,這樣的油脂叫單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稱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烴基,則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邊講邊板書]
[過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質呢?請同學們根據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油脂,說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二、油脂的性質
1、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比水輕、不溶于水。
[問]在炒菜時,如果衣服上濺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這是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揮發。
[板書]易溶于有機溶劑。
[講述]工業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機溶劑這一性質,用有機溶劑來提取植物種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鍋如何洗滌?
[學生甲]用熱堿液洗。
[學生乙]用洗潔精洗。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用熱堿液洗和用洗潔精洗反應原理是不同的,用熱堿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學性質。
[板書]2、化學性質
[講述]天然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結構中往往含有不飽和烴基。那么依據油脂的結構特點,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生]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和水解反應。
[師]對。油脂和H2發生的加成反應叫油脂的'氫化。下面請同學們以油酸甘油酯為例,寫出油脂和氫氣加成反應的方程式。
[板書]①油脂的氫化
[學生板書]
[教師講述并補充反應條件]這個反應常溫下是不能進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劑和在加熱、加壓的條件下進行。那么油脂的氫化反應在工業上有何用途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96第一段。
[過渡]油脂作為酯類,能發生水解反應,那么酯類水解的條件是什么?
[生]酸性或堿性條件下。
[問]酯類在酸性條件下和堿性條件下水解有何不同?
[學生甲]酸性條件下水解不徹底,堿性條件下水解徹底。
[學生乙]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酸和醇,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酸鈉和醇。
[師]用熱堿液洗滌油污,正是利用了油脂在堿性條件下能水解這一原理。下面請同學們以硬脂酸甘油酯為例,寫出它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和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的方程式。
[板書]②油脂的水解
[講述]油脂堿性條件下的水解是工業上肥皂的制備原理,因此,油脂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又叫油脂的皂化反應。硬脂酸鈉便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板書]皂化反應:油脂堿性條件下的水解。
[過渡]肥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工業上是如何利用皂化反應制出硬脂酸鈉,并使之與甘油分離,并制成塊狀肥皂的呢?請同學們觀看錄像。
[放錄像]肥皂工業制法生產流程
[板書]三、肥皂和洗滌劑
1、肥皂的制造
[看完后由學生簡述肥皂的生產過程]將油脂和NaOH按比例放入皂化鍋,加熱、攪拌。然后在混合物中加NaCl,發生鹽析,分層,上層為硬脂酸鈉,下層為甘油和NaCl的混合物。取出上層物加填充劑,壓濾、干燥、成型。
[師]在洗滌衣物時,肥皂是如何去污的呢?請大家接著看錄像。
[放錄像]肥皂的去污原理
[板書]2、肥皂的去污原理
[講述]由于肥皂的硬脂酸根離子在水中易結合水中的Ca2+、Mg2+生成沉淀,因此水的硬度較大時,就會使肥皂的去污能力降低。現在,人們已經根據肥皂的去污原理,制出了多種合成洗滌劑,像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洗潔精就是一種合成洗滌劑,那么合成洗滌劑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請同學們閱讀P197的內容。
[板書]3、合成洗滌劑
[作業]1、總結合成洗滌劑的種類及優、缺點。
2、閱讀P198頁選學內容。
3、課本P199一、二、三、四。
●板書設計
第三節油脂
一、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二、油脂的性質
1、物理性質:比水輕、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2、化學性質
①油脂的氫化
②油脂的水解
皂化反應:油脂堿性條件下的水解
三、肥皂和合成洗滌劑
1、肥皂的制造
2、肥皂的去污原理
3、合成洗滌劑
●教學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在學生學過酯類的性質之后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本節課涉及的化學式、方程式均由學生自己寫出,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而本節課肥皂的制法和去污原理,若由教師講述,會變得枯燥無味,通過放錄像來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真實感,還會加深印象,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練習]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油脂經皂化反應后,生成高級脂肪酸鈉、甘油和水的混合液
B、加入食鹽可以使肥皂析出,這一過程叫做鹽析
C、加入食鹽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溶液分成上下兩層,下層是高級脂肪酸鈉
D、甘油和食鹽的混合溶液可以通過分液的方法進行分離
答案:CD
2、下列物質不屬于油脂的是( )
A、牛油B、花生油C、棉籽油D、潤滑油
答案:D
●備課資料
一、知識要點
1、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2、油脂的物理性質
3、油脂的化學性質
4、工業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生產過程
5、肥皂的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滌劑
二、實驗補充
本節內容可補充一個小實驗,驗證油脂的不飽和性。步驟如下:先在試管中倒入3~4mL植物油,再加入3滴含碘的酒精溶液,充分振蕩。然后加入淀粉溶液,沒有藍色出現。這是因為植物油和加進去的碘發生了加成反應,由此可說明油脂具有不飽和性。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11-14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精華)01-26
(精華)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01-12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熱)01-05
高中語文必修二《永遇樂》優質教案10-24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15篇)02-17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14篇02-17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精選【15篇】11-29
(熱)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4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