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1-18 07:07:30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4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

      知道1千克= 1000克,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估測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 1000克。

      難點: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蘋果、鹽、書包等,讓學生說說這些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來表示。

      (2)引出課題:千克和克。

      認識千克

     。1)感受1千克。

      出示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拎一拎,感受其重量。

      指出兩袋鹽重1000克,也可以說1千克。板書:1千克= 1000克。

      讓學生找一找教室里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

      (2)認識秤。

      展示各種秤,如盤秤、彈簧秤、電子秤等,介紹它們的用途。

      用秤稱一稱一些物品的重量,讓學生觀察讀數。

      認識克

      (1)感受1克。

      拿出一枚2分硬幣,讓學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其重量。

      指出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

      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

     。2)用天平稱物品。

      介紹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用天平稱一些較輕的物品,如回形針、紙片等,讓學生感受克這個單位。

      單位換算

     。1)做一些單位換算的練習,如3千克=( )克,5000克=( )千克等。

      (2)讓學生說一說單位換算的方法。

      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

     。2)讓學生估計一些物品的重量,再用秤稱一稱,進行驗證。

      課堂總結

     。1)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知道了1千克= 1000克,學會了用秤稱物品的重量,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社教科書第六冊81-83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信息,觀察比較,進行聯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統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歷、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ㄒ唬┲i語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教師展示課件:有個寶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學生猜出是:日歷。指名說說日歷有什么作用呢?

      師:日歷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ǘ┨骄啃轮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師:(出示4年的年歷)同學們從這張年歷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歷,填出每個月的天數。(學生填表)

      (2)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并說出每個月的天數。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計表,你發現些什么?(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言

     。5)(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1)師:同學們,大小月中怎么沒有2月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給出的1995——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2)猜測: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ㄕn件展示萬年歷進行驗正)

     。3)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呢?(2月)

     。4)質疑:剛才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說這幾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么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么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4年)為什么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并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ㄈ┬纬蓱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解了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的知識,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沒有,我們來做小游戲好嗎?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著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為什么?)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ㄋ模⿲嵺`操作

      教師給出5年一月日歷,請學生利用學具制作一張5年二月的日歷,全班交流。

     。ㄎ澹┣楦屑

      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你認為各位小朋友學習得怎么樣,哪位同學最棒?你將給他幾顆星呢?請你評一評?

      教學反思:

      年月日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年、月、日,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發現并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并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自學,接著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一個拳頭法和兩個拳頭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感興趣,于是我采用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兒歌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為兒歌記憶既輕松又便于記憶。

      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發現、去討論。我讓他們討論,對于平年和閏年你有些什么認識。學生經過討論說出幾幾年是閏年,順著他們的思路我又讓他們去討論閏年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被4除沒有余數的是閏年,緊接著有問2100年的二月是幾天,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訴學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這是什么道理呀,同學們感到很奇怪,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告訴學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數時,必須被400除沒有余數,從課后的練習來看這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梢娫诮虒W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年、月、日來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圖

      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盡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書上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有意義的日子引入,但我想可能利用身邊食品的安全衛生來引入,比利用新中國成立與北京申奧來得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能激起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時,在游戲鞏固及練習環節中,我也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猜節日、猜生日、讀兒歌、做游戲、玩轉盤和用拳頭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三、教學難點:

      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ㄈ┬抡n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可要養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的呢?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作業布置

      第38頁做一做,4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

      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佟鞍又傅氖鞘裁础?“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 )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一):時、分、秒

      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方法(二):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3、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下面那些話是表示重量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問:你見過下面哪幾種秤

      2.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你知道哪個是重量單位嗎?

      觀察圖像,看看他們在說什么?

      3.總結: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體有多重!

     、欧Q一稱。

     、频嘁坏唷

     、枪酪还馈

     、日乙徽。

      ⑸猜一猜。

     、柿嘁涣。

     、苏f一說。

      4.單位換算。

     、抛寣W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

      1.說一說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說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2kg=( )g4000g=( )kg

      7kg=( )g8000g=( )kg

      3.算一算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1頁至第3頁例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米尺、學生尺、長短兩枝不同的鉛筆、寬1厘米白紙條若干條、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然后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些?哪枝短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通過以上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

     。1)認識米尺。

      教師出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尺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匯報。教師介紹0刻度線

      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起點(這叫尺的0刻度)在尺子上找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2教學例2

     。1)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張紙條,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想知道它的長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有對準0刻度的。

      (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五、作業設計: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作單位。

     。2)圖釘的長大約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鉛筆長( )厘米。

      (2)數學課本長( )厘米。

     。3)你的筆盒長( )厘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F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答:每天讀9頁。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9

      一、基礎知識的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集體在練習本上完成,并展示訂正。

      2.4+3.4=5.3—4.6=35.2—7.8=2.8+6.2=

      教師強調:計算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2、學生打開教材第98頁看第1題,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學生在計算時可以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

      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

      1、引導學生看第98頁的第2題。讓學生讀題,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問題。①《動腦筋》比《童話故事選》便宜多少元?②各買1本書,10元錢夠不夠?

      2、引導學生看第99頁的第7題。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那么小麗要從兒童樂園到光明街,車票要多少錢呢?為什么?讓學生討論后回答。

      讓學生小組合作,一人當售票員,其他學生當乘客,做乘車游戲,目的`是讓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練習。

      (1)小明從7歲到10歲,體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1、連線。

      5.3+2.78.6

      3.6—2.11.5

      12.6+4.78

      15.9—7.317.3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13.5—9.230.7—1.817.6+14.745.3+16.9

      3、下圖是某年“十一“期間北京主要景點接待游人統計統計圖。

      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解答嗎?

      五、思維訓練

      1、日記本8.1元一個,文具盒5.1元一個,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買以上三種文具,付20元夠嗎?

      2、用1、2、3、4寫出大于3的三位小數和小于2的三位小數。(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3、情感目標: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數學和價值,對數學產生求知欲,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重點難點:

      1、使學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家鄉出了一位航天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誰嗎?

     。櫤伲┩瑢W們看他來了(出示聶海勝出征時圖片和時刻)這是聶海勝和他的同伴即將出征飛天的時刻,這是幾時幾分呢?(指生認時間)

      師:在7時35分,聶海勝和隊友揮手告別祖國和家人,滿懷豪情和信心進入飛船,(課件出示飛船即將發射升空的圖片和時刻)這是什么時間呢?

      師:英雄已準備就緒,飛船要點火升空,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播放飛船點火前倒計時錄像,30秒準備,20秒準備,10、9……2、1,點火)

      師:在剛才的情景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到比時、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提示課題:秒的認識)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提倡數學教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皶r間”看似司空見慣,可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用學生熟悉和崇拜的家鄉英雄聶海勝作為開課的引子,由已經學過的知識的自然過渡到新課題,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系統的時間觀念做下鋪墊。]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1秒。

      師:秒雖然是計量短暫時間的單位,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秒呢?(馬路上紅綠燈、運動員賽跑計時等等)

      [設計意圖:數學服務于生活,從生活中學習數學。找一找生活中的秒,讓學生感受秒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秒在生活中有它存在的作用。]

      師:秒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我們用什么來計量秒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各種計錄秒的鐘表。

      認識秒針,發現秒針的特點。(鐘面上三根針中秒針又細又長,秒針走得最快)

      師:觀察鐘表,說說你能發現哪些有關秒的知識?(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取秒針走1小格是1秒)課件展示秒針走1小格,這是多長時間?

      課件展示秒針從12走到1,這是幾秒?

      課件展示秒針從12走到6,這是幾秒?

      課件展示秒針從1走到5,是幾秒?怎樣想的?

      課件展示秒針從12走到5還多2小格,是幾秒?

      課件展示秒針從6走到11還多3小格,是幾秒?

      課件展示從12走到12,是幾秒?

      學生活動:同學兩兩合作,一生撥動秒針,另一生說時間,然后互換。

     。墼O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注重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重要途徑。感知1秒,建立秒的具體概念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因此通過多媒體展示秒針的走動,認識幾秒的時間,讓學生互動操作認識秒。多種體驗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秒”的概念]

      2、認識1分=60秒。

      師:我們已經知道秒會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是幾秒呢?

      小組合作:觀察鐘表,秒針走1圈,分針有什么變化?

      指生說。

      得出結論: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走1小格,是1分。1分=60秒。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建立在自己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學生自己觀察鐘表發現分和秒的關系,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概念是一項有價值的操作和思考活動]

      三、活動體驗,感受時間珍貴

      1、感受1秒

      師:1秒鐘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來體驗一下。(課件播放秒針走1秒的時間)你有什么感想呢?

      師:1秒鐘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師播放1秒時間,生試做。)

      生匯報自己1秒鐘能完成什么?

      師:1秒鐘我們眨一下眼睛、拍下手、讀一句話等等,那么在生活生產中1秒鐘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課件:1秒鐘里,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蜂鳥振翅55次,植物中生長最快的竹子長10微米

      三峽電站1秒鐘可發電2700千瓦時,汽車1秒鐘奔跑20米,神舟六號飛船1秒飛行7.8千米,1秒鐘里,全球植樹造林的面積約1414平方米……

      師:觀看了生活中的1秒鐘,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2、體驗1分鐘。

      師:1秒鐘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巨大的作用,讓我們不能小瞧這短暫的時間。那么1分鐘有多長呢?我們來體驗一下。(師播放1分鐘時間的滴答聲,生靜靜觀察體會)

      說說自己的感受。

      游戲活動:嘗試1分鐘記憶詞語。比一比誰記得多。

     。墼O計意圖:用學生喜愛的活動和圖片展示引導學生感受短暫時間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1秒鐘、1分鐘雖然短暫,但是十分珍貴,是點滴的分、秒構成了時間的長流,只要我們用心,同樣可以在自己的學習時間里創造奇跡。我們應該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四、聯系實際,鞏固拓展

      1、小小裁判員

      前不久學校舉行了運動會,這是三年級四位男同學50米跑的成績

      三年級組男生50米跑成績統計表

      老師想請你們來當小小裁判員,評判一下誰是冠軍,并說說你的理由。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練習十四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間單位,我會用。

      小華每天睡9個( ),每天看動畫片30( )小亮吃飯用了20( ),系紅領巾大約需要20( )小明跑50米用了12( ),跳繩10下大約用7( )一節課的時間是40( ),做眼保健操大約是5( )

      3、練習十四第6題,填寫適合的時間單位:

      4、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時間家庭中的一位小成員——秒,感受到了時間的重要,在這四十分鐘里,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升華思維,提高思考能力,為下節課學習做好鋪墊。]

      作業:

     、侔呀裉焖鶎W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②找一找在生活中,1秒可以做些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F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并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著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并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再解答。”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里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著125元。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會對減法進行驗算,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性,能夠用驗算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2。通過自主探究、遷移類推,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在共同交流與探究中優化算法。

      3、逐步形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驗算的意識。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三位數減三位數(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學難點:

      三位數減三位數(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算理,應用方法正確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筆算下面各題。

      267-189=783-298=

     。1)指名板演: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2)交流方法: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小結歌謠:數位對齊是第一,要從個位先減起,不夠減時要退位,借一當十要清晰,借完以后要少1,認真仔細要牢記。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減法。(板書:筆算減法)

     。ǘ┨骄啃轮

      1、借助知識遷移,進行試算。

     。1)出示主題圖

     。2)你能解答這個問題嗎?請學生獨立嘗試筆算(板書:403—158=)

     。3)匯報交流:同伴互相說說筆算的。過程。并找出錯誤原因。

      3、小組討論,對比提升:梳理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1)對比:這道題與前面所學的算式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今天這道題個位上還是3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但是十位是0,怎么辦?(紅筆描紅橫式中十位上的0)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我們還是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十位是0,就從百位退1,到十位做10用,十位就是10退1剩9,然后用9來繼續減。

     。4)教師一邊板書正確的豎式計算的過程一邊梳理計算過程:403—158從個位減起;3減8不夠減,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當10,個位13減8等于5,十位9減5等于4,百位3減1等于2;403減158等于245。

      (5)小結:當被減數中間是0的時候,需要退位的時候,我們要從百位繼續退一當10用,之后十位中的10退1剩9,十位要用9繼續減。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被減數中間有0的筆算減法。(板書:被減數中間有0的)

      4、驗算:

     。1)怎樣驗算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嗎?小組內商量商量。

     。2)匯報想法:

      (3)小結:驗算減法,我們通?梢圆捎帽粶p數減差,看等不等于減數;或者把差和減數相加,看等不等于被減數的方法。

     。ㄈ┩卣寡由

      1、P42頁做一做。

      2、P44練習九第4題。

      3、想一想、填一填。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4時=( )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時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湃嘧x題,題目里告訴我們什么數學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學生板演

     、菂R報: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磐廊芜x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說算法。

     、羌w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弄毩⑼瓿珊笸勒f算法

     、萍w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三、作業

      1.33頁第一題第二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認識,能正確進行單位換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知識,能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播放一段超市購物的視頻,讓學生觀察人們在購物時是如何關注物品重量的。

      (2)提出問題:如果你去超市買東西,怎樣才能知道物品的重量呢?

      知識回顧

     。1)復習千克和克的概念、單位換算以及秤的使用方法。

      (2)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克和克。

      小組探究

      (1)分組活動。

      給每個小組一些不同的物品,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較這些物品的輕重。

      小組討論,總結出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2)展示交流。

      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

      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和補充。

      解決問題

      (1)出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如媽媽買了2千克蘋果和3千克香蕉,一共花了30元,蘋果每千克8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讓學生分析問題,找出解題思路。

      獨立解決問題,然后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解題方法和結果。

      創意活動

     。1)讓學生發揮想象,設計一個以千克和克為主題的數學小游戲或小制作。

     。2)小組合作完成設計,然后進行展示和分享。

      課堂總結

     。1)讓學生回顧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2)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努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6

      教學內容:

      課本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2、加強變式與比較,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估算。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采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游,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分析問題。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指名說)

     。2)分析問題,建立聯系。“帶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來說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說,學生可能說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書課題:乘法并板書29× 8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么要先算29× 8?

     、谶x擇算法。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就可以?請你選擇。在生活中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3、引出目標:這節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約得多少?先靜靜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輕聲告訴你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3)小組匯報: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的代表發言,完成板書: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帶250元錢夠買門票。

      強調: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250元夠買門票。

     。4)適時引進≈:29× 8大約等于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于”。

      板書≈

      5、小結: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果求出來了。

      二、結合生活,創編例題。

      1、情境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游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在是32個孩子帶250元錢,夠嗎?出示補充例題:每張門票8元,32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嘗試估算。請你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和同桌交流想法,統一意見。

      3、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帶250元夠買門票。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于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是不夠的,要考慮剩余的人數。你們現在清楚了嗎?沒關系,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觀察以上兩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夠買門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夠買門票。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么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余人數)

      師總結: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它與準確數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四、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解答。)

     。ǎ玻┖屠}29× 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么例題在估算后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就結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師強調: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求出大約數,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2、繼續游覽,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開始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一要符合實際,二要方便計算。課上出現了4種方案:104x49第一種: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第二種: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種:104不動,把49看成50第四種: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經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現了第四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7

      導學內容

     。ㄎ鲙煱妫┤昙壪聝缘42頁例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能借助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能運用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歸納類比能力和應用能力。

      導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問題

      通過創設情景:小明的家,顯示家里的電視機。小明的媽媽說:“小明,這張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把它用來遮電視機!毙∶髡f:“電視機的熒光屏長56厘米,寬42厘米!

      教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

     。1)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是多少?

     。2)方巾的面積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師:你能根據上節課學習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決后交流。

      學生1:計算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可以直接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即56×42=2352(cm2)。

      學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學過。

      教師引導:想一想,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么聯系?

      學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看成長方形的長和寬,由此,方巾的面積通過9×9=81(dm2)來計算得到。

      三、歸納概括,得出公式

      教師:根據剛才的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W生回答,教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四、鞏固運用

     。1)完成第43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完成第43~44頁練習七第1,3,4題。

      (3)讓有能力的同學做第44頁的思考題。

      五、課堂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8

      教學設計說明: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是積極主動建構知識和自我發展的過程。它必須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的知識經驗之間發生交互作用來完成的。本課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認識了面積單位以及通過數格子的方法知道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首先,讓學生數一數長方形中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理解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只要看它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其次,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過程,明確每行擺的個數和行數的乘積就是面積單位的總個數,即多少個面積單位。第三,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演示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正確的表象,溝通長方形的長、寬與每行擺的個數和行數之間的對應關系,揭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之間的關系。最后,引導學生用面積單位拼擺不同的長方形,并用表格記錄長、寬和面積,體會數的意義不同,數值的大小是相同的,面積單位的總個數是長、寬這兩個數的乘積,驗證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知道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教材在討論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注意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量一量,擺一擺,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與長和寬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進一步推廣到任意長方形的面積都可用“長×寬=面積”的方法計算。

      學情分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估計長方形的面積,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于學生的各種計量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至于正方形面積公式,學生是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形成的。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六冊第66—6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通過對數學內在規律的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遷移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推理、歸納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你們能用數學語言說一說,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3、你們的學具里有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一看有多大?現在老師把它放到大屏幕上,今天,我們就用這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ㄒ唬、感悟測量方法

      1、課件出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面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里面有幾個1平方厘米?還有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有28個1平方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小結:長方形有幾個1平方厘米,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由此可見,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只要看它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3、估測一下桌面上綠色長方形的面積。

      (1)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積?

      (2)學生動手在綠色長方形上擺放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擺放整齊。師巡視。

      (3)誰來說說綠色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學生匯報:一行擺6個,擺3行,6×3=18(平方厘米)

      (5)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這樣來計算?

      4、課件出示:一行擺5個,一列擺4個的長方形。能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說說自己的想法。

      5、測量長方形的面積還要再擺滿小正方形嗎?我們剛才怎樣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一行擺的個數×擺的行數

     。ǘ、推導測量方法

      1、計算黑板的面積,操場的面積也這樣擺小正方形嗎?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

      2、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推測一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3、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一行擺5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有5個1厘米,長是5厘米;擺4行,寬可以擺4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有4個1厘米,寬是4厘米。(課件展示)

      5、通過剛才的推測,我們發現一行擺的個數與長方形的長的厘米數是相同的,擺的行數與寬的厘米數是相同的。

      6、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ㄈ、驗證測量方法

      1、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我們來驗證一下吧!

      活動要求:

      拼一拼:任取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填一填:把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填在第66頁的表格中。

      想一想:

     、倌愕拈L方形里有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谶@個長方形長、寬分別是多少?

      ③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2、學生活動,匯報交流。

      3、通過大家動手實驗,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的確都是等于長×寬。現在算長方形的面積還要拿面積單位去擺嗎?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通過猜想、驗證你們獲得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你們這么厲害,老師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老師在電腦里畫了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猜猜老師可能怎么畫?

      (2)計算屏幕上長方形的面積:長10米、寬6米;長6米、寬6米。(通過課件演示將長方形逐漸變成正方形。)

      5、自主推導正方形的面積

      正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的?為什么?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一張長方形的餐桌,桌面長14分米,寬9分米。要配上同樣大小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張長方形的A4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從這張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四、回顧過程,總結方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樣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五、拓展延伸:一塊正方形的菜園,有一面靠墻,用長24米的籬笆圍起來,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面積單位的個數

      長方形的面積=一行擺的個數×擺的行數

      ↓ ↓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9

      學習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6頁。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數。

      2、會給月份分類,能運用左拳和歌訣識記各月的天數。

      3、能運用多種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數。

      自主預習

      自學教材第46頁

      1、多媒體展示新成立圖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體展示第29屆北京奧運會圖片,說說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候?(8年8月8日)

      3、多媒體展示植樹節與兒童節圖片,說說各是哪一天?

      4、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組內交流年歷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識。

      (1)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2)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有幾種情況?把它統計下來。

      2、綜合:

     。1)你能根據每月天數的不同,對十二個月進行分類嗎?

      31天:有( )( )( )( )( )( )( )月

      30天:有( )( )( )( )月

      28天:有( )月

      29天:有( )月

     。2)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 )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 )月。

     。3)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識記大小月

     。1)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哪幾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嗎?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2)(課件出示)用左拳記憶法,你能用左拳給我們試一試嗎?

     。3)(課件出示)歌訣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戲:小組長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兩手五指張開,要是小月兩手握拳。

      4、認識二月

      (1)二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閏年是多少天?

      5、找節日。

      (1)找出教師節、六一兒童節,并說出是星期幾?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標記。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ǜ餍〗M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認真傾聽,適時補充糾正。教師及時點撥。)

      反饋測評

      1、填空:

     、俪S玫臅r間單位,除了時、分、秒以外,還有( )

     、谝荒暧校 )個月,每月有31天的叫( )月,有( )個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 )月,有( )個月。

      2、猜一猜:小明說:我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連續的2個月,你知道我是哪兩個月去的嗎?

      拓展延伸

      1、時間是寶貴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2、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關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0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秤。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難點: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展示一些常見的物品,如蘋果、書包、文具盒等,讓學生猜一猜它們的重量。

     。2)引出課題:千克和克。

      認識千克

     。1)介紹千克是常用的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

     。2)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可以準備1千克的鹽、1千克的蘋果等,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受其重量。

     。3)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認識秤

     。1)展示各種秤,如天平、電子秤、臺秤等,介紹它們的用途。

     。2)讓學生觀察秤的刻度,了解如何讀取物體的重量。

     。3)用秤稱一稱一些物品的'重量,讓學生實際感受秤的使用方法。

      鞏固練習

     。1)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鞏固對千克的認識。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他們估計一些物品的重量,然后用秤稱一稱,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課堂總結

      (1)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千克是常用的質量單位,1千克有多重。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四、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千克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感受1千克的重量,并學會了使用秤稱物體的重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1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與秒的運行關系,1分=60秒。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體概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觀察實踐能力。

      3、借助生活實例和多種實踐活動,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培養他們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秒的具體概念,通過觀察、合作交流歸納出秒針與分針的。運行關系即1分=60秒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體驗1分1秒的長短。從而對分秒的具體概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鐘表實物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準備鐘表一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課件呈現春節聯歡挽回的一個場景,人們用倒計時的方式,等待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導入新課——計量很短的時間,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2、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用到時間單位秒?

      3、關于秒,你知道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獨立觀察鐘面—————和同桌交流你的發現從而引出又細又長走的最快的是秒針

      2、在合作學習中探究分與秒的運行關系

     、偎娜诵〗M合作,兩人看分針的變化,兩人看秒針的運動。

      ②匯報分針與秒針的運行結果。

     、坌〗Y:秒針走一圈,即60小格,分針走一小格。

      板書:1分=60秒

      三、在活動中體驗時間,感知時間的價值

      1、聽一聽(1秒的滴答聲)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長短)

      3、做一做(讓學生自由發揮1秒能做什么,即用動作表示1秒)

      4、讀一讀(1秒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財富)進行珍惜時間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動

      活動一:當老師說開始時,閉上你的眼睛,每個同學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計,一分鐘到了,自己睜開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時間,然后坐下。

      活動二:拍一拍數一數

      全班同學看著課件中的鐘表,伴隨著滴答聲,邊拍手邊數數,在各種感官中具體感受一分的長短。

      活動三:估算一段動畫片的播放時間長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鐘,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完成。

      匯報:一分鐘自己的完成情況。

      四、鞏固練習、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我會填(課件)

     、傥覀兩弦还澱n用40( )

      ②小丹跑50米用9( )

     、蹕寢屆刻旃ぷ8( )

     、軓膶W校到家要走大約20( )

      2、我來當裁判

      3、想一想,誰先到家?(課件)

      小兔樂樂:我到家時是1時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時是1時59分58秒

      五、課外延伸

      1、了解鐘表的發展歷史

      2、了解我國古代計時的方法

      六、作業設計(自由選題)

      1、可以上網或查閱書籍,也可以調查身邊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鐘還能做哪些事情?

      2、記錄自己完成家庭作業需要的時間

      3、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個人作息時間表。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

      2.記住每個月和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觀察、對比、概括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記住每個月的天數,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

      教學準備:

      不同年份的年歷、自學感悟、制月歷的.表格

      教學設計過程:

      導入環節

     。◣熒勗挷⒊鍪镜卣鸷蛫W運會圖片)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XX年有許多日子讓我們難以忘記。還記得這是哪一天嗎?這一天呢?

     。ㄉ觯

      剛才敘述時間時用到了比時、分、秒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關于年、月、日,你們知道什么?

     。ㄉ觯

      同學們說了許多,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這節課我們詳細研究一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ò鍟耗暝氯眨

      自學感悟環節

      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張年歷,下面我們對它進行仔細觀察并獨立完成自學感悟表上提出的問題。(生觀察并獨立完成)

      匯報: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觀察結果?(生述師板書)

      預設:

      生:一年有12個月

      生:1、3、5、7、8、10、12月每個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師:你觀察的是哪一年的年歷?

      生:XX年的。

      師:誰觀察的不是XX年的?(生舉手)

      師:那你們發現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說的是不是一樣?

      生:一樣。

      (師隨即介紹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熃榻B平年和閏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師: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師: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學都是這樣列式的嗎?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師: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還有366天。

      師:因為平年閏年2月天數不同,所以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師:我們做個舉手游戲:聽到大有舉左手,聽到小月舉右手。(師生共做)

      師:我發現總有出錯的同學,誰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我們很快記住每個月的天數?

      生:拳頭法。(生并做介紹)

      師:書上也介紹了這種方法,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打開課本48頁,看誰看得最認真。

     。ㄉ矗

      師:會數了嗎?

      (師生共同看大屏幕數一次)

      師: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兒歌法。

      師:(師課件出示)每人讀三次,看誰先讀完。

      師:“臘”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學檢測環節

      師:下面檢測一下大家對剛才內容的理解。

     。ㄕn件出示練習題:)

      重難點突破環節

     。ㄕn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數統計表)

      師:同學們,從這個表中你們能發現什么?

      生:每相鄰的4年中有一個閏年。

      師:平年和閏年為什么會這樣有規律地出現?

      (出示小資料并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師:根據這一規律,有人發現平年和閏年的出現與4有這樣的關系:(課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師:通過這些算式看誰能找到平年和閏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數的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的這一年就是閏年。

      重難點檢測環節

      (課件出示練習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3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紀上冊,P49上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認識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現象,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教學難點:正確計算表內除法豎式。

      四、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主題圖、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同我們一塊兒學習數學知識已經有兩年多了。今天,他們又要帶我們去哪兒呢?請同學們跟著去看看吧。ǔ鍪镜49頁主題圖的掛圖)原來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正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場面真是熱鬧非凡!認真觀察,說說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學生充分自由地說。

     。ǘ┙鉀Q問題,學習新知

      1、分小組解決主題圖中的數學問題。

     。1)觀察主題圖,解決數學問題

      剛才同學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也很具體,F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情境場面。根據這個場面來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把它解答出來。

      (2)小組活動。

     。3)分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教學例1

     。1)創設故事情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5÷5=3(組)

     。4)學習表內除法豎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這種橫式的表示方式,還可以用豎式表示。

     、趯W生嘗試用豎式計算。

     、圩寣W生聯系橫式認識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苷垖W生匯報,教師板書。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菹胂耄荷厦娴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個意義嗎?

     、拮寣W生快速記憶各部分名稱。

      3、鞏固練習

     。1)請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336÷425÷5

     。2)我會算

      你會寫、會算哪些豎式?在本子上愿意寫幾道就寫幾道,同桌相互檢查。

      (三)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籃球比賽”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籃球比賽”中有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同學們可以用小棒擺一擺,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嗎?

      2、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

      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4組后,分不完了,還剩1人。這種現象就是本單元我們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3、你能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這種現象嗎?

     。ㄋ模┱n堂小結,深化提高

      談一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有哪些呢?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意義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德育滲透:

      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方法:

      實踐體會

      學習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09

    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07-14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05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01-10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19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 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DVD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