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高中物理重力教案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為教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四節,從重力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認識重力。對萬有引力只需讓學生明白天上的物體跟地面上的物體一樣都受到萬有引力作用,對萬有引力定律不必補充和深入討論。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是通過探究得出的。要引導學生做好這個探究,不要急于給出結論。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思考,自己通過實驗總結規律。教學中可以按照重力的由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這樣的順序安排教學。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重力》的相關教學材料,找教案作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八年級上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規律,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熟透的蘋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時速度越來越快等有關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生活體驗,掌握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有關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節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ǘ┻^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了解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培養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ㄈ┣楦袘B度價值觀
1.通過課堂上的觀察分析活動,養成善于觀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2.通過了解生活實際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3.激發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養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悅,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力方向。
學習難點:
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垂線的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秋天到了,蘋果從樹上落到地面上。跳高運動員也要落到地面上、飛機投下救援
物資從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體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這是為什么
呢?物體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產生
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體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物體。例如,蘋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蘋果。
(三)重力的大小
1、實驗:五個鉤碼的大小、形狀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們的質量都是100克。我們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它們的重力。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觀察不同質量的砝碼對應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PPT演示)
2、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從實驗數據和圖像可知,物體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3、g的值實驗數據中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是9.8牛/千克。為了計算方便,平時計算用10牛/千克。
4、G=mg如果用G表示物體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g表示物體的重力和質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ㄋ模┲亓Φ姆较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時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重力的方向可用來檢查房屋的墻壁是否豎直。我們?吹浇ㄖと擞靡桓卮咕檢查墻壁就是應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這個道理。測繪人員用的水平儀下懸著重垂線,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來測定儀器是否水平。
五、板書設計
一、重力的由來----萬有引力
施力物體:地球
受力物體:地球上的一切物體
二、重力的概念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2、符號:G
3、單位:牛頓,簡稱牛(N)
4、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5、區別:質量(物質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三、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1)重力大小與質量有關
。2)G=mgg=9.8N/kg
2、方向
豎直向下
3、作用點
六、總結
1、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體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個關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七、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鉤碼若干、鐵架臺、細線、金屬組、多媒體課件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了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學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卻陷進了雪里,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因為他們穿的鞋子不同。
教師追問:鞋子不同為什么就相差這么多?那蚊子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膚,體型大的駱駝為什么不會陷進沙地里?
通過追問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進而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環節二:生成新知
(一)演示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過渡:我們來看幾個小實驗,認真觀察,用心思考來回答老師接下來的問題。教師演示甲、乙兩個實驗:在同一塊海綿上放一個小桌,甲圖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圖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
提問:兩次實驗的現象相同嗎?哪里不同?
學生回答:小桌的下陷程度不同。
追問:兩個實驗有什么相同的因素?什么因素不同?
學生回答:小桌與海綿的受力面積都相同,但海綿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
教師演示乙、丙實驗:乙實驗保持與上一次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總結。
學生回答:兩次實驗小桌的下陷程度也不同。
追問:在這兩個實驗中,哪些實驗條件相同,哪些實驗條件不同?
學生回答:兩次實驗海綿的`受力面積不同,海綿受到的壓力相同。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總結: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二)壓強(板書)
教師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提問: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
學生回答: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
老師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轉悠名稱:帕斯卡(Pa),1N/m2=1Pa。
(三)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生活實例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請同學結合上面學習的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來來說明其原因。
學生回答: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環節三:鞏固提高
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同學們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11-05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優選)01-11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精華]01-01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精華)01-14
【熱門】高中物理重力教案9篇11-15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9篇【實用】11-14
《重力》02-27
高中物理的教案04-23
重力教學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