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內容,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新增加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教學,宗旨在于拓寬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思路,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有重要意義。這部分內容包括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例1、例2、例3)、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例4)、簡單的圖形和數字變化規律(例5)、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例6)和稍復雜的數字變化規律(例7)。本節課我將進行第一部分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的教學。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擺一擺、涂一涂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中規律的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是發現列舉事物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4.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空白練習紙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得以升華。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本節課認識的找規律這個知識點較簡單、較獨立,授課的關鍵不光是學生掌握基礎的,如何將所學的內容作進一步的升華,將它們與生活聯系起來,理解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生活是怎么樣的,這時候教師正確的引導對孩子們相當重要。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點,注意力的集中是有限的,老師怎樣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教會學生新知并加以運用,將是我深刻思考的問題。
三、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引出規律
2、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3、動手動腦,創造規律,尋找規律
4、聯系生活,尋找和欣賞規律美
5、知識延伸,應用規律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規律
數學課上的情景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我預設了讓生猜一猜的游戲,先把準備好的一串花放進盒子,讓學生說想不想知道盒子里是什么?根據孩子的好奇心,肯定想知道,接著我就拉出一朵給學生看,問:這是什么呀?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你們還想知道什么呢?引導生提出問題,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一起去解決問題,根據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找規律》。
2、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動物運動會的會場布置,從會場的布置中繼續讓學生認識規律。緊接著,分別出示動物表演節目的場景,引導學生繼續找規律,并逆向找規律,之后過渡到形狀規律。
3、動手動腦,創造規律,尋找規律
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學具,按照一定的規律,擺一擺。之后,老師通過展臺展示最后的成果。展示的時候要讓別的學生說出是按照什么樣的規律來排列的。老師接著對他們的表現給予有規律的掌聲鼓勵,問學生發現了什么?當學生說出掌聲有規律時,師做出總結,不僅物體的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聲音也有規律,讓同學們試一試、找一找、說一說身邊有規律事物。
4、聯系生活,尋找和欣賞規律美
課件展示。課件中我穿插了音樂,聲形并茂的展示會給予學生更多的美的陶冶。
5、知識延伸,應用規律
以展現了生活中的美為契機,要求學生將所學到的規律知識加以應用,去設計美麗的圖畫。同時課件展示成品作,對生的思路作一個引導,鼓勵拓展,將所學內容升華到我們的生活中,在為他們準備的學具(空白練習紙)上繪出滿意的作品。
五、說板書設計
俗話說,好的板書是一堂課精華的體現。本節課的板書比較精簡,首先在情景導入中根據學生發現的問題展示課題:找規律。并將教具展示在黑板上,供學生仔細觀察。其它板書適時而定。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07-20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04-07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1-27
小學教案數學一年級07-23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1-16
小學數學教案一年級11-07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教案06-04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