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1-08 08:11:08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匯編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匯編9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案例背景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游覽的順序記述。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二、學習目標

      1、識7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頤和園、長廊、畫舫、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堤岸、遠眺、雕刻”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和課文的優美語言,激發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三、學習過程

      一、錄像介紹景點,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愛看錄像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短片,希望同學們喜歡。(放映頤和園的錄像)

      抽生交流:你知道短片中的景點是哪里嗎?短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你能說出這里的一兩個景點嗎?

      生交流時,師出示《頤和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生讀課文,師評價朗讀

      3、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來游覽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自讀感悟

      學生借助《頤和園》學習網頁自學課文,邊讀書邊欣賞邊體味:頤和園的美是如何在作者的筆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二)交流心得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點擊不同的段落。相機指導,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1、理解描寫長廊的段落(課件出示長廊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1)出示長廊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長廊的特點是什么?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出示長廊上彩繪的不同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使學生感受理解勞動人民的創新智慧。

      (3)出示長廊兩邊花的圖片,感受長廊一年四季的美。

      2、理解描寫萬壽山的段落(課件出示三、四自然段)

      (1)出示佛香閣與排云殿,使學生認識這兩處建筑的構造及歷史地位。

      (2)引導學生理解“金碧輝煌”的意思。

      (3)理解站在萬壽山上,向下望、向正前面、向東遠眺都可以看到什么?(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萬壽山的位置以及它周圍的景色)著重出示圖片并推近鏡頭理解昆明湖的靜和綠,讓學生在朗讀和欣賞圖片的過程中感受頤和園的美。

      3、理解描寫昆明湖的段落(出示第五自然段)

      引導學生找出昆明湖上有哪些景點?它們有什么特點?(師出示長堤、湖心小島、十七孔橋、小獅子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昆明湖的美景.并引導學生理解“雕刻和姿態不一”的意思

      (三)閱讀指導

      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如何用優美動情的聲音來表達頤和園的美。

      四、選讀課文,情感升華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讀,讀給同學聽,或者背誦積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頤和園其他地方的美景、名人對頤和園的評價、頤和園相關的典故等。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無處不在,說也說不盡,本文只是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了介紹。

      2、同學們可以選取其他景點,仿照課文進行描寫。

      六、在線測試,自主選擇作業

      出示不同類型的作業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作業。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含義。

      2、體會詩人的寫作動機,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生活總有其美好的一面,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

      3、欣賞情意豐富的古詩,能正確地朗讀、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含義。

      2、體會詩人的寫作動機,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生活總有其美好的一面,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導入,明確主題

      1、同學們,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關于“秋天”,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課文,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相關片斷)

      2、總結自己對秋天的經驗。

      按句式說話:“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詩人蘇軾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2、讀準、讀通詩句。思考討論:詩中寫出哪些景物?

      3、通讀全詩,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三、賞析詩句,把握詩蘊

      1、夏日荷花是什么樣子的?(當學生說不清時,可引導背誦已學課文《荷花》片斷,板畫“荷葉”理解“擎雨蓋。)到了秋末,荷花又變成什么樣了?(出示“荷盡”圖,理解“盡”。)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時與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殘”圖,理解“傲霜枝”)

      3、比較兩圖,讀前兩行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4、“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詩人對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實更以她沉甸甸的收獲,令詩人對秋天偏愛有加。

      (出示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讀詩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還有哪些果實也成熟了?

      (學生說不出時,可引導背誦《秋游景山》片斷“這里的果樹果實累累。……”)

      再讀詩句,說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四、誦讀全詩,體味詩情

      1、學生自由吟誦,配樂朗讀、背誦。

      2、討論:詩人贈給朋友劉景文的是什么?除了這首詩,還有什么?

      3、閱讀現代文《秋天的窗口》。

      4、補充句段,或寫一段話。

      沒有春花的明艷,沒有夏日的蔥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麗的。

      雖然秋風蕭瑟,秋葉飄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寫古詩。

      六、課外延伸。

      查找有關蘇軾及其作品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蘇軾其人其文其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理解積累詞語“失魂落魄”,分清“魂、魄”兩字的字形。

      2、能體會“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和“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兩句話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積累這兩句句子。

      3、能讀懂文中幾處省略號背后所蘊含的人物的情感,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愛,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敬重之情。

      教學準備

      預習要求:

      1、閱讀老師提供的材料——初步了解梁曉聲其人。

      2、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分清“魂、魄”兩字的字形。

      3、想一想,作者回憶了自己少年時代一件什么事。

      教學過程:

      一、 反饋預習,揭示課題,補充資料了解中國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況。

      1、 交流對梁曉聲的了解。

      2、 揭示課題, 初步了解梁曉聲對自己母親的情感。

      4、補充資料,了解中國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況。

      六十年代初期,中國大多數老百姓家境艱難。多數工人的每月工資不過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錢,相當于有的家庭幾天的生活費。

      母親那一年被鐵路工廠辭退了,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個加工棉膠鞋的街道小廠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沒有就近的公共汽車可乘,即便有,母親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錢一毛錢乘車。

      ——摘自梁曉聲的《母親》

      二、 從文章表達形式的特點出發整體切入課文內容的學習。

      1、反饋預習情況,指導區分“魂、魄”的字形,理解詞義。

      出示: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齊讀)

      l 一起寫一寫“魂、魄”兩個字,記住字形。

      l 反饋“失魂落魄”的意思。

      2、抓住文章表達上使用了很多省略號的特點,提示學習方法。

      三、深入學習課文1——31節,體會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1、分角色朗讀1——31小節,想想這部分主要寫什么。

      2、交流板書。

      3、聯系環境描寫、對母親行為的描繪體會作者當時的.內心情感。

      作者在寫這部分內容時,多處運用了省略號。

      (1) 第一組: “媽……”

      “媽……

      (以此指導聯系環境描寫體會省略號便是的是聲音的拉長,延續,讓讀者體會到的是這里的環境很惡劣,噪聲太大。)

      (2)第二、三組:

      l 思考為什么我說回答媽媽的問話是吞吞吐吐的?體會一下,此時此刻我內心的情感。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

      l 交流、適時評點,引導體會文中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母親行為有強烈的感染力,把作者那一剎那的震驚生動地表現出來。并有感情朗讀句子。

      l 體會此時此刻我的心情——

      (一時間百感交集,自責、內疚、難過、痛心全融會在這省略號中了。)

      4、 感受這次“要錢買書”經歷對“我”的震動。

      a) 引讀:

      b) 那一刻我有了許多新的發現:

      說說“我第一次:……”

      5、聯系前文內容將“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中省略的內容說出來。

      四、理解“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這句話的含義,體會母親對孩子的這份“深情”。

      1、引讀第二部分的內容。

      2、引導運用前文環境描寫和對母親行為描寫的語句體會“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這句話的含義,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2、3、4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祖國山水的美麗景色。

      2、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想象性的說話訓練;

      教學重點:通過2、3、4段課文的學習,知道祖國的田野、高山、綠水都很美麗。

      教學難點:說話訓練。

      教學準備: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齊讀課題。

      2、下面方老師要考考大家,生字詞語你們掌握得怎樣?我們開小火車讀。

      注意:岸 撒、窗、野。

      3、讀第一段。下面我們跟著小作者坐上火車去旅游了,轟隆隆,轟隆隆,你們聽火車開動了,我們一起讀第一段。

      二、細讀課文。

      (一)、那我們在火車上看到了哪些活動的照片呢?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的確2、3、4段。找一找。

      1、學生自讀。

      2、大家讀得非常認真,這些活動的照片你們肯定找到了,請拿筆用喜歡的符號把它標出來。

      3、、交流。板書 田野 高山 綠水。

      4、誰來讀讀這些照片,你可以隨便挑選一張照片來讀。

      5、那么我們小朋友自己喜歡哪一張照片呢?老師要請你把喜歡的照片好好的再多讀幾遍。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說說。

      6、生自讀。

      (二)、交流。

      A、1、誰能來把自己喜歡的這張照片讀給大家聽聽,也喜歡這張照片的請站起來讀讀。

      2、為什么喜歡?指名說。

      美在哪里?(板書大。)看圖。大得怎么樣?

      還喜歡什么?(板書綠。)

      小結:你看田野里分不清哪是莊稼、哪是樹木和野草,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綠衣裳,是多么的`美,怪不得大家是那么的喜歡。

      3、理解一條條、一塊塊。

      4、指導朗讀:面對綠油油的田野,而且大得望不到邊,這么美的田野你會怎樣讀出來?

      試讀,指名讀,齊讀。

      B、1、你還喜歡哪張照片,你能讀讀嗎?

      2、你為什么喜歡?

      看圖:板書:高,好高好高是贊嘆山高。山高得怎么樣?

      3、還為什么喜歡?理解 一座座,手牽著手,肩挨著肩。(看圖,是指山多,山連著連山,把它當作人來寫。)

      板書:多。

      4、指導朗讀。試----指------男女分讀。

      C、 1、綠水,喜歡這一張的趕緊也來讀一讀。

      2、指名說為什么喜歡?

      看圖:板書:寬。理解。

      3、理解難句。星星點點。也突出水面的寬。

      4、朗讀指導。試----指-----同桌讀。

      (二)、不知小朋友在學這三張照片時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句式:出示句子

      1、學習例子:自讀發現了什么?學生說,分析。

      2、學習下面二句。

      3、練習馬路長,學生說,練習,校對。

      (三)、訓練說話。

      1、引讀:我們已經學會了2、3、4段,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這三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師:一張照片是田野,田野怎樣美?生接.……

      小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車窗外拍下的照片,張張都很美,那我們在火車上從車窗里看到外面的美麗景色是不是只有田野、高山、綠水?還有什么呢?

      3、老師出示幾幅照片,請學生開支腦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4、分小組討論。

      5、交流。

      (四)、小結:說得真棒!轟隆隆,轟隆隆。火車像駿馬,在原野上跑得歡,我們小朋友看到祖國有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真是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國山水多美麗!火車繼續向前奔跑讓我們一起去歌頌祖國美麗的山川景色,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機動。

      1、大家肯定到過祖國的許多地方,也看到過許多美麗的景色,回去按“哪些景色----景色怎么樣?”說一說。

      2、齊讀課文。

      3、作業:課堂作業3。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

      1、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董薦瑞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

      2、通過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訓練學生運用如果就、寧可也的句式和課文中的詞語說話、寫話,表達自己的感情。

      二、教學內容:課文5-7節

      三、教學準備:(1)放像機 (2)彩電 (3)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根據意思聽定詞語。(堅毅、眺望、嘹亮、懇切)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段讓我們帶著仇恨,堅決的語氣齊讀第二段。

      3、那么董薦瑞是怎樣逼近暗堡,炸毀暗堡的,我們用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董薦瑞的精神;通過讀和寫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這就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學第三段

      1、自由讀5、6兩節:①用 劃找描寫戰斗環境的句子;

      ②從這些戰斗環境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在這樣一個搶林彈雨,生命危險的戰斗環境中,董薦瑞是怎樣沖向暗堡的呢?用劃出描寫董薦瑞沖向暗堡動作的詞語。

      3、從這些動詞中可以體會到董薦瑞具有什么樣的`精神?

      4、引讀第6節。

      師:敵人看到抱著炸藥包猛沖而來的董薦瑞,內心感到無比害怕,知道自己末日來臨了,但是,他們還要垂死掙扎。

      生接讀:敵人的機槍更瘋狂了全是血。

      師:血,更加激起了董薦瑞對敵人的無比仇恨,這時候,他只有一個信念,沖上去炸掉它。

      生接讀:敵人的機槍一起向董薦瑞掃射猛沖到橋下。

      (三)學第四段

      1、董薦瑞冒著槍林彈雨沖到了橋下,出現了這最壯麗的一幕,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第七節。

      思考:他遇到了什么困難?(播放槍林彈雨的錄音)

      2、萬分緊急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的萬分緊急指出什么?

      3、這時候董薦瑞是怎樣想的呢?出示練習題,見作業 練習(二)

      4、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舍身炸暗堡這部分內容,體會董薦瑞的哪些動作、態和話語最使人感動?(用標明)板書見后

      5、那么炸毀暗堡這一段該怎么讀呢?板書:稍快、沉緩、有力。

      (四)錄像激情,訓練讀寫。

      1、學生觀看董薦瑞舍身炸暗堡的錄像片。

      2、看了錄像,有什么感想,把激動的心里話說給董薦瑞叔叔聽。

      3、學生做作業

      (三)。

      4、反饋矯正。

      5、全體起立配音朗讀第七節。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漣漪”“舒適”“心曠神怡”“踱步”“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

      4、領悟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領會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和自己從鷸蚌相爭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一張圖中都能猜出一個成語來呢!

      (課件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一本書作為獎品。(課件出示一本書。)認真看,你發現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說或齊答。那你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么?再學什么?

      (先學故事,再學道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里,“相爭”寫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一聽,讀得正確嗎?

      3?讀詞記形:

      鷸:“鷸”是一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嗎?(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一種鳥,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左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細觀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作業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個嗎?別著急,先觀察一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的這個字。相信你會比老師寫得更好!

      蚌:從這個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圖,這有一個蚌,你見過嗎?啄:什么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一下。

      鉗:什么意思?做一做這個動作。能用這四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別著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下。(鷸啄蚌,蚌鉗鷸。)

      (板書:啄 鉗)過渡: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鷸和蚌會怎么說,怎么做?結果怎樣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

      (二)讀故事。

      1、過渡:故事的發生都有時間、地點。

      (1)請大家默讀課文第1、2段。

      (2)指名匯報。

      (3)指導朗讀:這么美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朗讀?(引導學生帶著一種欣賞陶醉的情感,用優美舒緩的語氣來朗讀,邊讀邊想象這幅迷人的畫面,想象水鳥和河蚌們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

      2、了解故事是怎樣發生的。俗話說有果必有因,那么它們相爭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讀課文第3~5段,然后與周圍同學交流在朗讀中的發現。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陽光、柔柔的微風,是河蚌張開蚌殼,在舒適愜意中進入夢鄉的原因。正因為河蚌張開了蚌殼,又睡著了,所以才沒發現身邊的危險,使得鷸鳥有機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一種享受的語氣,讀出河蚌的舒適愜意、心曠神怡,讀出鷸鳥看到鮮嫩的河蚌肉時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鷸蚌相爭的過程:講讀第6~12段。

      (1)過渡:由此發生了鷸蚌相爭的故事。此時,它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是怎樣的呢?哪幾段進行了描寫?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讀描寫河蚌的語句,一組讀描寫鷸鳥的語句。讀后評議,是否讀出了河蚌的生氣和鷸鳥的后悔。

      (2)它們相爭的時間有多久呢?用“——”勾畫句子(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時間慢慢地溜走了,太陽的唇已經吻住了山峰。”學生讀句子,結合課文插圖,想象鷸蚌相持的畫面,感受相持時間之久。

      (3)此時,在你們頭腦中產生了什么問題嗎?指名說:鷸蚌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小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讀9~12段,男女生對讀,師生分角色讀,或兩人一組,邊讀邊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再指派代表上臺表演。課件(小黑板):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譏:“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只死鷸鳥留在沙灘上。”讓學生反復對讀,感受它們的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引導學生從鷸蚌的心理和語言描寫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們都只想傷害對方,打敗對方。

      (5)猜一猜: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

      4、是這樣嗎?齊讀第13、14段,學生談收獲。教師相機板書:漁夫得利5?快速默讀課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怎么判斷的?

      (三)明道理。

      1、發散思維,同桌說一說。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漁夫提走了鷸和蚌,心想:。這時的鷸和蚌垂頭喪氣,鷸心想:,蚌心想:。

      2、這則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合作討論、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結:課文在優美的景物描寫、生動的語言描寫、準確的行為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這則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燕策二》,這是原文,讀一讀吧!(課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

      四、總結

      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會懂得更多。

      五、作業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寓言二則是兩個成語故事。《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寓意: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專家里面湊數,這樣做的結果是十分狼狽的。有時也表示自謙。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2、開拓思維,發揮想象,續寫《南郭先生逃跑以后》。

      3、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難點:理解寓意;續寫《南郭先生逃跑以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寓言。 板書:濫竽充數。

      2、讀一讀,字典理解“濫”“竽”的意思及注意讀音和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

      思考: 聯系課文說說濫竽充數是什么意思?(不會吹竽卻混在吹竽隊里充數。)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讀一讀,標出動詞。你怎么理解“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

      (3) 指導朗讀,體會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討論:南郭先生這樣混,為什么沒被發現過呢?(結合上文理解“講排場”)

      4、齊緡王即位后,他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這說明什么?(小組討論)

      三、重點感悟,揭示寓意

      1、創設情境表演:在齊宣王時代,南郭先生混得挺好,他回怎么想會怎么說?在齊緡王時代,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他又會怎么想怎么說?(小組討論)

      2、學生表演后評議

      四、.總結全文。

      1、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的事或人?說一說。

      2、.總結全文。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呢?

      五、拓展延伸,續寫結尾

      1、布置彈性作業:※補寫一段作者的話,揭示寓意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又會怎樣呢?是繼續行騙還是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呢?請你發揮想象,續寫《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2、小組交流,評出最優讀一讀。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緡王 一一聽之 逃

    語文教案 篇8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疏通了文章大意,這節課我們就一些重點語句、段落進行討論。

      二、討論學習

      1.為什么文章開頭起筆先寫梅的產地?

      明確:產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隱示產梅之盛。

      2.將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對照著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幾句話道出了病態社會的病態的評梅標準,實則是統治階級選擇人才的標準。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當局者忌恨和扼殺那些正直的,有骨氣的,生氣勃勃的人才,而要人們變為委曲,邪侫,毫無生氣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卻不敢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他們心中雖默許這一標準,卻不敢出開用這一標準云衡量“天下之梅”,實際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來。

      4.那些封建統治者的`幫兇的具體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5.目睹梅的病態,作者發出了“誓療”的決心,具體是怎樣療梅的呢?

      明確:“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這里的“必”與上文的“誓”呼應,表達了作者療梅必見成效才罷休的決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無不表現作者追求個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這也正是他民主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

      6.文章結尾用一長句有力結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在黑暗現實中,面對強大的反動勢力,作者有“療梅”的決心卻自責能力渺小,以感嘆領起,抒發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變革現實,提倡個性解放,主張愛惜人才、培養人才,這幾點是有積極意義的,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這種抱負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堅持戰斗,為改造社會奮斗不息的決心。

      三、總結歸納

      1.關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見的、具體的、淺顯的事物來講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寫的是“物”實則讀“志”。

      ②為什么用“托物言志”?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在當時“文字獄”恐怖氣氛籠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統治者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主題,只能用這種的托物言志的曲筆來揭露時弊,大聲吶喊,托梅議政,拯救人才。

      四、背誦全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小文,講清一個道理。

    語文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讀準8個生字的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語文教案-瑪麗婭的心愿。

      2、能仿照第1自然段第1句話,第2自然段第1句話寫句子。

      3、感受中國產品在國外倍受歡迎的可喜情景,引發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

      教學難點:仿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疑

      1、齊讀課題

      2、“心愿”是什么意思?瑪麗亞是誰?瑪麗亞的心愿是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檢查字詞:

      (1)質疑問難(國際博覽會、阿根廷)

      (2)多音字:應、差、興、卷

      (3)詞語:琳瑯滿目、價廉物美、大洋彼岸、銷售一空

      (說說“琳瑯、廉、彼、空”的意思)

      3、討論:

      瑪麗亞的心愿是什么?從哪里看出來?

      4、給課文分段。

      (1)分段。說說哪一段是重點段,為什么?

      (2)討論段意。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主要寫什么?

      2、這一段的哪個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1)我們的展品有200多種,從布匹、絲綢、掛毯到各種文具,應有盡有,把中國館裝點得五彩繽紛,琳瑯滿目。

      (說說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意思,想象當時場面)

      (2)仿寫句子。

      (3)熱情的阿根廷觀眾,每天都把中國館擠得滿滿的,爭相購買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

      (中國的產品優質低價,受到阿根廷人民的歡迎)

      四、課堂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瑪麗婭的心愿》。

      2、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重點句的含義。

      3、感受中國產品在國外倍受歡迎的可喜情景,引發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識。感受中阿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抓重點段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趣

      1、瑪麗亞的心愿是什么?

      她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呢?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說說瑪麗亞一共幾次來到中國館,每次的表現怎樣?(邊聽邊在書上作記號)

      2、默讀,討論瑪麗亞三次來中國館的不同表現,這些表現反映了什么?

      3、分析討論:

      [板書:

      第一次:沒了主意驚奇、喜歡

      三次來到中國館 第二次:拉著爸媽興高采烈喜歡中國產品

      第三次:帶來同學一一介紹

      下次再來(心愿)]

      細讀細想:為什么每次來會有不同的表現?(為什么?)

      4、指導朗讀。

      (讀出驚喜、興高采烈、喜歡迷戀的語氣)

      5、瑪麗亞的心愿只是她一個人的心愿嗎?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把中國館擠得滿滿的',把柜臺差點擠翻了)

      為什么中國商品這么深受歡迎?從不同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最后一段,說說主要寫了什么?

      2、找出重點句。

      優質的商品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說說劃線詞語在句中所表示的意思。說說整個句子的意思。

      3、思考:這些優質的商品是誰制造的?

      (這句話也可以這么說:聰明、勤勞的中國人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4、對比:

      (1)優質的商品在阿根廷人民中產生了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2)優質的商品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簡潔、含蓄。用“大洋彼岸”,使人產生距離遙遠的感覺,更學友誼的珍貴,又避免用詞重復,“播下了友誼的種子”,寫得生動形象,使人想到種子會發芽、生長。)

      5、背誦

      四、齊讀全文,深入理解

      1、瑪麗亞的心愿能實現嗎?為什么?

      2、回顧全文,質疑問難。

      五、課堂作業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貓教案03-20

    語文《春》教案03-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人成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先锋资源国产区一区二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