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線段、直線、射線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內容主要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為進一步更深層次的認識角和角的度量做鋪墊,這些都是圖形與幾何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學生直觀認識射線和直線的特征,辨析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建立射線、直線的概念。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學習中,對角已經有了較多的直觀認識,對線段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都是本課學習可以利用的基礎。對于射線和直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會注意它們的幾何特征。再者,射線、直線的概念比較抽象,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因此學起來會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直線,知道線段、射線、直線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發展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等能力,并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統一思想,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射線、直線和特征,知道線段、射線、直線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對直線射線無限延伸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ㄒ唬┗仡檶
利用多媒體出示以前學過的線段圖,并回憶以前接觸到的線段的知識。
。ǘ┱J識直線
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畫,直觀觀看從線段的兩端無線延伸得到直線,并引出直線的概念。并學習直線的特點以及直線的表示方式。
。ㄈ┱J識射線
1、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畫,直觀觀看從線段的一端無線延伸得到射線,并引出射線的概念。并學習射線的特點以及直線的表示方式。
2、舉例生活中的射線,打開手電筒,我們把光線射向天空,這線穿過窗戶、透過云層、射向宇宙,張開你想象的翅膀。
3、師生合作,將教室窗簾拉上,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到教室的墻壁上。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可以看成什么?把線段一段無限延伸,得到一條射線,從而讓學生理解射線與線段的區別和聯系。
。ㄋ模┯^看有趣動畫視頻,認識加深
觀看動畫加深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概率理解已經從概念上理解如何正確命名。
。ㄎ澹┱J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
在學生掌握了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特點之后,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找出這三者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將結果填入學習表中。
。╈柟绦轮,學以致用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通過從易到難的四道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收獲的喜悅,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七)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回顧梳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積累經驗,體驗成功。
。ㄆ撸┌鍟O計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本P49P50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規范地計算和書寫乘法豎式。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復習鋪墊:
1、口算熱身:
156=352=2330=
3620=42195841
2、豎式練練手:4226=
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并思考:用豎式計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與大家交流一下?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ㄒ弧ⅲ┬轮獙W習
1、教學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車每小時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車每小時行使106千米,該兩種列車30小時各行使多少千米?
2、提問:這兩種列車30小時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嗎?
你能解決嗎?
16030=(板書:16030=)
10630=(板書:10630=)
師:觀察這算式,你發現和我們以前所學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嗎?(三位數乘兩位數,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筆算乘法)
揭示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3、你能運用估算知識猜一猜:這兩種列車30小時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嗎?
3、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
4、學生獨立思考,自己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嘗試算出16030和10630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有困難的,可以參考課本中的算法進行計算。
5、教師巡回指導,特別關注有困難的學生。
6、交流匯報、歸納解題策略
。1)、同桌之間交流計算方法
請同學們與同桌說說你的算法,也聽聽別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匯總方法
(3)、通過比較,著重指導,從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應說以下幾點:
1、(1)、數位對齊;
。2)先算0160;(換句話說: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三位數)
(3)再算3160;(換句話說: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三位數)
⑷、最后將兩次乘法結果相加。(黑板板書)
2、(1)、數位對齊;
。2)先算0106;(換句話說: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三位數)
。3)再算3106;(換句話說: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三位數)
⑷、最后將兩次乘法結果相加。(黑板板書)
三、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1、用豎式計算。
1422321434
。ㄏ韧瓿汕耙粋反饋后再練習,最后將21434改為34214)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反饋交流。)
。ㄐ〗Y:1、數位對齊;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滿十向前一位進1)
2、當當小醫生(完成教材51頁練習七第7題)
3、學校準備發練習本,發給15個班,每班144本,還需要留40本作為備用。學校應買多少本練習本?
4、思維訓練:
。1)、教材51頁練習七第6題
(2)、教材51頁練習七第8題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1、數位對齊;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五、課堂作業:課本50頁練習七第3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佼嬕粭l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趯柿拷瞧飨鄳目潭染點一個點(找點);
、郯腰c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40110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4
設計意圖:
數學實踐活動課,顧名思義為:數學+實踐活動;顒邮切问,是數學內容的載體和實際目標的手段。數學實踐活動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觀察、分析、研究問題,從而明確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考慮日常事務的習慣。為此,要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好動、有較強求知欲的特點,盡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組織形式能“動”。
本節課設計基于兩點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通過討論和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直觀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2、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3-34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探究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過量一量、數一數讓學生充分感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初步滲透用局部解決整體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感知一億的大小
教學難點:
數感的培養
教學準備:
課件、紙、尺、計算器、電子表、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板書“100000000”,提問:這個數是多少?應該怎樣讀?
2、1億是由()個千萬組成的、由()個百萬組成的。
師:僅僅知道這些知識還是不夠的,今天我們一起去研究一億有多大。(揭題)
二、合作探究
1、猜一猜。
課件出示研究問題
(1)1億張紙又疊起來大約有多厚?
。2)數一億紙,大約要用多久?
(3)一億粒大米大約有多重?
。4)當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約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長是40000000米)
學生發揮想象,說說自己想象中1億的大小。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老師也和你們一樣好奇,不知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有什么好方法進行驗證嗎?
2、確立研究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課前材料準備情況,合理分組,選擇課堂上能進行實驗操作的研究問題(1)或(2)。
3、確定研究方案
選擇問題(1)的小組說說應如何進行測量?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是否真的要量出1億張紙疊起來直接進行測量呢?不能直接測量怎么辦?啟發學生說出: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體是多少。
教師繼續提問:那“部分”應該取多少呢?
啟發學生說出:可以先量出100張紙的厚度或1000張紙的厚度。
教師追問:你們為什么不取101張、1021張呢?
教師說明: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
選擇問題(2)的小組說說如何去數一億張紙?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數出10張或100張紙所需要的時間?
師:為了計算方便應取整十秒算。電子表上的.秒數從整秒開始計時。
。墼O計意圖:通過描述研究方案的過程,初步滲透用局部解決整體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驗操作
教師提供實驗記錄表
小組成員
活動名稱
10張紙
100張紙
1000張紙
計算過程
結論
各小組數據方案開展活動,并將獲得的數據、推算過程記錄在記錄表中。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
5、交流匯報
(1)小組交流活動過程及體會。
啟發學生發現:選擇基數不同,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
得出:基數越大,誤差越小。
(2)驗證猜想
(3)進一步想象一億有多大?
我們教學樓的一層約4米高,1萬米就相當于2500層樓那么高。
。墼O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量一量、數一數來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綜合應用
1、簡要說說問題(3)一億粒大米有多重?的研究方案
課件顯示數據:我國約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那么全國1天大約可節約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億粒米又夠多少人吃1天呢?
師:了解到這種情況,你有何感想?(滲透思想教育)
2、讀有關“1億有多大”的信息。
、1億張紙疊在一起,比珠穆郞瑪峰還要高。
②1億個點,一刻不停地畫,每秒鐘畫一個點,需要3年2個多月。
、1億滴水可匯成3333升水,可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1億粒米大約重2500000千克,用載重量為10噸的卡車來運,需250輛同時運才能運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樣來進行研究的?
師:1億確實很大,浪費的確嚴重。但它再大,基數還是1。節約應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節約每一張紙,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五、作業布置
課后研究問題(4)當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長是40000000米)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8-29
小學數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8-28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1-05
小學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0-03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5-23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16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精)06-2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推薦)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