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歷史教案2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歷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歷史教案1
(一)教學目標
考綱(理)了解文藝復興的興起。理解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含義;理解宗教改革的影響。
考綱(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興起;但丁、薄伽丘和比特拉克和莎士比亞等人的主要作品;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二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及其歷史影響。
(二)學習導學
一、文藝復興
1、(在意大利)興起的背景和原因:
中世紀歐洲基督教建立了神權統治(天主教會成為最大封建主,嚴格控制意識形態)。
14世紀以來,西歐商品經濟有較大發展,特別是意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意大利保留了較多的古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影響。
2、文藝復興
(1)14世紀—17世紀,發端于意大利,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發展,進而向西歐國家擴展。
(2)主流思潮: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以神為中心,崇尚人性、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現世生活和物質享受,推崇理性和科學。)
(3)文藝復興的含義:(保留了信仰宗教,但反對天主教會宣揚的世界觀)這場運動因為借助復興古代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而被稱為“文藝復興”。實際上不是復古,而是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
(4)性質和實質:近代歐洲第一次思想文化運動。也是自智者運動以來歐洲出現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5)評價
①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提供思想準備。
②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③促進了文藝教育科技的發展。
④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個人私欲的膨脹和社會混亂。
⑤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
3、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意大利“文學三杰”和莎士比亞)
①但丁《神曲》“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贊頌xx的偉大,率先揭露xx的貪腐。
②彼特拉克明確提出以“人學”取代 “神學”,作品《歌集》。被稱“人文主義之父”。
③薄伽丘的xx是最具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現實主義筆法,諷刺xx的虛偽和腐敗,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xx觀念,提出人類思想。謳歌人性,但多集中于人性中的xx方面。
④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刻畫了復雜的人類內心世界,提升人性的高尚與尊嚴,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此物,意大利美術成就巨大,出現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他們的作品描繪的`人的美、刻畫了人性,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
二、宗教改革——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原因:14世紀以來西歐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天主教會實行精神控制和經濟剝削。處于分裂狀態的德意志遭受天主教廷更嚴重的剝削和壓迫。
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
直接原因:天主教會兜售xx,公開欺騙和搜刮。
2、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xx年,在維登堡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xx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謊謬,從此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其主要思想:
①靈魂得救靠自己xx(即“因信稱義”、“信仰即可得救”),否定教皇權威;
②人人有權閱讀和理解《xx 》,與上帝直接對話。
③簡化宗教的禮儀;
④否定教會高于國家,認為教會應該從屬于國家。
3、宗教改革中人文主義: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建立世俗化宗教,適應資本主義發展。
4、宗教改革的意義、影響。
①是深刻社會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傳播了人文主義,打破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
②激發人們追求現世生活的熱情,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③為早期資本主義發展提供思想武器,影響了以后的資產階級革命。
高中歷史教案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歐國家宗教改革中的主要教派;德意志、法國、英國宗教改革;尼德蘭資本主義發展和各種社會矛盾;尼德蘭的地理概念;尼德蘭人民爭取獨立的歷史過程;尼德蘭革命的歷史意義。
獲取知識的途徑
通過對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通過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通過對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根本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這次革命是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1)通過對封建專制和西班牙統治者的暴行的認識,引導學生發展痛恨專制統治和民族壓迫的情感。
(2)通過了解尼德蘭人民獨立斗爭的經歷,引導學生體會珍愛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感情和不畏強暴,敢于對惡勢力抗爭的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并列,是早期資產階級的一場反封建斗爭,而且,它更加廣泛、深刻,因為它觸及了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還同他們的經濟、政治利害息息相關。而尼德蘭革命既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場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革命的成功同時宣告了資產階級在思想意識領域中的勝利。北方獨立后,荷蘭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教材對學生發展影響的分析
(1)通過對尼德蘭革命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歷史中的因果關系和追蹤歷史演變進程的能力。
(2)通過對尼德蘭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的原理認識歷史的能力。
(3)通過對與尼德蘭革命相關的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地、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重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1)宗教改革的原因、影響。宗教改革是早期資產階級的另一場反封建斗爭,其影響比文藝復興更為廣泛、深遠。(2)尼德蘭革命的前因后果。尼德蘭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成果——荷蘭,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重點的突破方案
制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討論①中世紀西歐的天主教教會在社會中扮演怎樣的角色?②為什么早期資產階級會反對天主教神學?反對天主教會的實質是什么?③西歐哪些階層要求進行宗教改革,為什么?④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關系?⑤宗教改革的意義⑥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⑦尼德蘭革命的影響等問題,使學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影響和尼德蘭革命的前因后果。
難點分析
本節的難點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蘭南北分裂的問題;尼德蘭革命與宗教的關系問題。高中學生追蹤歷史演變進程、理解歷史中的.因果關系的能力還較差,還不能較好地運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這一原理認識歷史。因此,在理解上述問題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難點的突破方案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①宗教改革時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宗旨及為什么說加爾文教是新教中的激進派②宗教改革為什么首先在德國爆發③為什么尼德蘭革命在加爾文教的旗幟下進行④尼德蘭革命中南北分道揚鑣的原因何在等問題,使學生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蘭南北分裂的問題以及尼德蘭革命與宗教的關系問題。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有目的的自學本課內容。對于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采取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適當點撥講解的方式解決。
【高中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教案06-08
高中歷史教案范文11-03
高中歷史教案優秀11-18
高中歷史教案15篇01-25
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案01-06
高中歷史教案3篇【精】10-26
高中歷史教案優秀必備(3篇)11-21
歷史教案-歷史02-27
初中歷史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