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集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3、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二、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三、教學過程
講授:質量守恒定律
引入:展示圖片:鐵絲、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請你用文字表達式表示以上的化學反應。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不但看到了現象,而且看到了現象背后的本質,知道了什么物質參加反應,又生成了什么物質。但是,如果我們轉換一下角度,是否會有同學從量的角度對這些反應提出問題?
講述: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注重化學實驗中物質之間量的關系的化學史料。
提出可能的假設。
傾聽學生的見解。對每一種意見都要表現出一種理解。
提問:你的觀點動搖了嗎?
設問:如果你們按學案(見附件)上的實驗設計方案再進行實驗,情況又會怎樣呢?
教師可以參與幾組的實驗與討論。
每組獲得的結論相同嗎?哪種結論是正確的?
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教師在課上畫龍點睛。
例如:提示它們塞子崩開后,天平還平衡嗎?是什么原因?等等。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二、本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質量守恒定律與化學方程式兩部分內容。
在質量守恒定律部分內容中,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通過作出假設、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設計并實施一系列的探究性實驗方案,如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以及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等實驗,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規律。教材的這種處理方法,學生接受起來十分自然,實驗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學習質量守恒定律,也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質量守恒定律結合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以及一些化學反應和它們的文字表達式,都是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從初一時的學習習慣是接受式,而且很多學生在英語科等失去興趣后,對繼續學習的受阻,學生的基礎不扎實,實驗操作技能能力較低,有重重的慵懶感,由于每次考試排名影響,使很多學生沒有了自信,所以難形成解決問題的持續思路。這節課包含實驗探究與數據分析,學生因為數學功底的影響,只求得到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應用計算方面產生很大障礙。所以,我從有趣的引入開始,先用前兩個實驗得到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后再用學生熟悉的實驗現象來補充說明學生的疑點。由于,每個班的學生的人數太多,超過60個,實驗條件不允許,加上時間有限,我兩個讓學生課前做過一次,后在課堂上演示。后兩個實驗用錄像播放,以讓全體同學看清楚,便于分析,對于計算,我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2、能從微觀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學反應里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研究化學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實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物質是永恒存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難點:質量好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和應用。
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識記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法:設問——實驗——歸納——總結——練習
教學用具:
中的實驗儀器和藥品及多功能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請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2、 實驗室制取氫氣的文字表達式;
3、 表現氫氣的還原性的文字表達式。
實物投影:學生寫出的三個文字表達式。
思考:從三個文字表達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定性說明化學反應)
引入:10g氯酸鉀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氣?若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學習了本章的內容,這樣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學方程式
講述:為了了解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示實驗。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燒
觀察:實驗現象 比較:反應前后系統質量的變化
實驗操作:稱量反應前系統的質量;點燃白磷;稱量反應后系統的總質量
實物投影:天平指針在反應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實驗分析:磷(P)+氧氣(O2) 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講述:由于錐形瓶及儀器質量不變,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投影:M(P)+M(O2)=M(P2O5)
學生 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的反應
投影:實驗步驟:
1、將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分別裝入燒杯和小試管中;
2、稱量反應前系統的總質量;
3、將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混合;
4、稱量反應后系統的總質量,并比較質量的變化。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投影:實驗分析:
硫酸銅(CuSO4)+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銅(Cu(OH)2)+硫酸鈉(Na2SO4)
藍色溶液 無色透明溶液 藍色沉淀 無色透明溶液
學生思考:從上述實驗中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M(CuSO4)+M(NaOH)=M(Cu(OH)2)+(Na2SO4)
二、講授新課:
思考:由以上兩個實驗可知,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投影:第一節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ΣM(反應物)=ΣM(生成物)
過度:僅僅以兩個實驗是否可以說明這個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問題1:2g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為什么不等于2g?
問題2:10g氯酸鉀加熱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什么小于10g?
學生討論并解決問題1和問題2。
投影:二、質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圍:
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所有的化學反應
三、質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討論:只守恒定律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和化學變化前后各種微粒的種類及數目的變化方面考慮。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各小組代表發言,綜合討論結果。
講述:以P+O2 點燃 P2O5為例。
反應前后:改變——分子種類
不變——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原子個數
投影: 改變 分子種類
元素種類
化學變化前后 不變 原子種類 質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個數
三、課堂小結:
1、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2、 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
3、 質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學生練習
整合集訓P41 1、2
作業:課本P70 1、2
【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11-06
質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學教案(優秀)12-15
初中化學教案:質量守恒定律(精選11篇)10-17
化學教案-質量守恒定律02-27
初中化學教案(精選)07-03
初中化學教案02-21
【經典】初中化學教案11-21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02-01
初中化學教案【必備】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