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2篇(經典)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1
教學目標:
1.認識“日、月”等8個生字,會寫“日、田”2個字。
2.體會象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讀準字音
1.每人發一張寫有本課生字的紙條,要求學生在紙上圈出認識的字,讀一讀,再把這些認識的字讀給同桌聽,互相教一教。重點帶讀正音:“日、水、山、石”。
2.聯系生活,啟發學生說說生活中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在廣告牌上看到的,在書上看到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了解學生起點,教學可以有的放矢。
二、探求規律,理解字義
1.出示漢字“日、月、水、火”和對應的甲骨文,分小組將生字和對應的甲骨文配對。
2.小組反饋,以“日”為例,重點點撥:
(1)出示圖片,理解字義:“日”是指什么?
(2)對比中了解字形:圖片與甲骨文的“日”對照,說說相像之處,可以將圖文重疊對比。
(3)出示“日”變化的系列字體,了解“日”字形的逐步變化。
3.做游戲“找朋友”。請分別拿到“山、石、田、禾”4組生字、圖片、甲骨文的同學,找到對應的“朋友”。同一組排成一列,讀一讀生字。
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配對的過程中關注字形的相似點,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
三、學習筆順,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日、田”,引導學生說說可以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2個字。
2.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日”與“田”在整體形狀上有什么不同。
3.引導學生看田字格,學一學筆順,強調筆順“先里頭后封口”。
4.范寫,學生練寫。反饋點評后,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覺得哪個字寫得不滿意,可以多寫幾個。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感受漢字整體形狀,促進對漢字結構的。把握。
教學反思
《日月水火》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中的第四課。這篇課文需要認讀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讓學生掌握我們人類的造字過程,體會人類造字的智慧。學習本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力。現在的學生識字量很大,簡單的字都會讀,在學習《日月水火》這篇課文中,面對大部分學生都熟識的生字進行教學時,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認識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構字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學習興趣轉化為探究動力,推動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從而發現構字規律,產生識字興趣。
二、利用直觀教具幫助識字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狀態,我在課前精心地準備了一些直觀教具(投影儀、圖片、實物)來表現漢字的音形義,便于學生理解。化解了教學難度,提升了學習興趣。
三、分層教學,象形識字
“日月水火”這四個漢字,全班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認識,但對“象形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的情況。在教學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層教學。先讓學生觀看“日月水火”四個字漢字演變的動畫,學生從實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現在的方塊字,對漢字的演變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對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這個環節的設計,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說話的媒介,如“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認識了象形字,并且初步體驗了象形字的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逐漸放手,還原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實踐探索、學習新知。學習“山石田禾”時,先讓學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讓學生觀察圖畫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認識現在的方塊字。樣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對上了時,他們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在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時,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規律——字和圖的相似處。學生不僅很容易記住,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律來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新生字的強烈愿望。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低年級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序且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語言表達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積累的能力等。在課中隨時提醒學生按要求做,用及時恰當的評價激發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
五、不足之處
1.常規訓練形式要多樣化、趣味化。
2.教完高年級,再教低年級,語速要調整,讓學生聽清,聽懂。
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2
本文是象形識字課。課文中8個象形字都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漢字。其中,每個漢字配有一張圖片、一個古漢字,圖文并茂,形象地展現出象形字觀物取象、寓意于形的構字特點,也為學生識字提供了支架。從圖到古漢字,再到漢字,循序漸進的呈現方式,直觀展示了象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不僅能了解象形識字的方法,更能感受中國漢字的文化內涵。
課后練習列舉了“兔、鳥、竹、羊、木、網”6個象形字,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學習基礎,運用觀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學習,進一步感受象形字形義結合的特點。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圖畫與漢字的關系,認識“日、月”等8個生字,會寫“日、田”等4個生字和捺、點這兩個筆畫。
2.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按筆順規則正確書寫“禾、火”等生字。
教學策略
1.識字
本課8個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學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是翹舌音,教師要借助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方式,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拓展語境正音。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語境來認讀,在不同語境中讀準生字。如,“日”本義是指太陽,直接與太陽相關的詞有“日光、日出”等,根據“日”延伸表示時間的詞有“日記、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圖片認讀正音,如“沙石、鵝卵石”,了解用石頭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墻”等。
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識記字形。(1)生活識字。“日、月、水、火、山、石、田”這7個漢字與生活聯系密切,有的學生學前已認識,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歷,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字,還可以讓會認的同學教大家認讀。“禾”,城里的孩子見過的不多,也較少單用,可以出示圖片來幫助理解。(2)字理識字。借助圖片,了解字義,識記漢字。本課圖文對應呈現的8個象形字結構比較簡單,在圖片的幫助下學生容易理解和識記。教學中可以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發現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系,在圖文對照中理解字義,結合字義識記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構字規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實物圖畫,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接著出示漢字“日”,根據圖片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陽”,“太陽”也可以用一個“日”字來表示。學有余力的話還可以出示“日”的'字體的演變過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字義,識記字形。最后通過組詞等方式,在運用中進一步理解字義。(3)游戲識字。可以將生字、對應的甲骨文漢字、圖畫分成3組,分發3組卡片,請學生找到相應的“朋友”,說說“朋友”間的相似之處,啟發學生發現漢字與圖畫之間的聯系。可以告訴學生,有一些漢字就是從圖變化而來的。我們看到字就可以想到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這些字就是象形字。可以用熟字組成新詞的方法,引導學生鞏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山、山地、田地、上山”。
2.寫字
教學時要注意寫字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動筆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的范字,注意寫在格子中間,養成少用橡皮擦的習慣。結合“日、田、禾、火”的書寫,引導學生認識筆畫捺、點,可先用卡片認識筆畫并指導寫法。“日”與“田”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它們在字形上的區別。“日”窄長,上下一樣寬;“田”寬扁,上大下略小。
3.朗讀指導
教師可以根據歸類朗讀課文。教師帶讀時,可以在行與行之間留有停頓,也可以采用師生接讀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系。
4.理解運用
本課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漢字。教學時,在學生充分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漢字與圖畫的關系,從而理解字義;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說說在哪兒見過這些字;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組成詞語說句子。在運用中進一步鞏固識字效果。如:日--日出--媽媽帶我看過海上日出;月--月兒--彎彎的月兒像小船。還可以在同一個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兩個字,體現兩者的關系,如:田里的禾苗綠油油的;山上有一塊光滑的大石頭。
【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日月水火01-10
一年級語文日月水火教案03-25
一年級語文日月水火教案02-02
一年級語文《日月水火》教案03-16
一年級上冊語文日月水火教案01-29
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02-24
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03-13
一年級語文教案《日月水火》10-18
一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水火精選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