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合集(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
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2、通過看表,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ǘ┠芰τ柧汓c
培養學生看統計表時會進行一些簡單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比較表中的百分數,知道我國農村總產值增長幅度較大,滲透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補充所增加一欄的百分數,制成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能夠看表準確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合計一欄百分數計算,特別需要提醒學生;要用三年村辦企業收入的合計數占三年總收入的合計數的百分比為合計欄百分比,不要把三年的百分數加起來。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用談話法復習舊知識
我們已經學過,把調查收集到的數據,加以分類整理,請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說出每個數據分別表示什么嗎?
東山村總收入和村辦企業收入統計表
2、通過計算復習舊知識
表格中“合計”的數據怎樣算?計算填好相應的空格內。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自然而親切,而且復習層次性強,從說到算,逐層加深]
3、引出新知識
統計表不僅反映某一類事物的具體數據,而且還能說明有關數據之間的關系,如表中合計的數據表示了三年同類項目收入的總和,現在的表格,還能反映出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的總收入的百分比嗎?(不能)
下面我們就繼續學習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
[抓住新舊知識的最近發展區“統計表能夠說明有關數據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由“總和”提出“百分數”,自然地過渡到對新知識的探討]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例題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要使這個統計表表示出三個年度中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百分之幾,應該怎樣做?
。2)增加欄目,擴展統計表含量。
計算每個年度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比比較容易,計算出的三個百分數寫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學生回答:表格右側旁邊
能不能把表格向右側擴充一下,把有關百分數的數據也納入表中,學生擴充表格,并計算百分數,填入表內。
我們再縱向觀察,這組百分數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村辦企業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
這正好回答了題中的問題,你們能概括地講一講我們是怎么做的?
把原來的'統計表右邊增加一欄,再把每一年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數填寫進去,這樣就成了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隨著問題的提出,進入了對新知識的探討,教師并沒有直接了當地提出如何解決新問題,而是舉重若輕地提出百分比的計算很容易,減輕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心理壓力,隨后自然地提出百分比書寫的位置,使學生自然地想到表格的“擴充”,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知識也就迎刃而解]
(3)強調“合計”中“百分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以后在計算統計表中百分數時,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號前的數只需取一位小數。“合計”項目中的百分數如何計算?
引導學生回答:用村辦企業三年收入總和去除三年全村總收入的總和,三年“合計”項目的百分數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平均數。
[教師把教學難點單獨教學,采用了“兩次”思考比較的方法突破了難點,即一次與“三年百分數總和”比較,另一次是與“三年百分數的平均數”比較,通過與學生理解上的兩個“誤區”進行比較,進一步從反面加深了“合計”項目計算方法的理解;學生提出的“很接近”,為學生從課上到課下,不斷思考,不斷深入,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4)看統計表回答問題
請同學依據表格中數據,填完整課本59頁統計表下的四個問題。
通過看表回答問題,你發現全村總收入和村辦總收入是逐年怎樣變化的?
學生回答:逐年增長
其中村辦企業收入增長幅度怎樣?
學生回答:很大
教師適時講述:僅通過1995年~1997年三年的收入,我們不難看出,堅持改革開放,農村的發展非常神速,特別是村辦企業收支增長幅度之大,說明要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不僅要抓好農業,還要大力發展村辦企業。
2、做一做(52頁)
三、鞏固發展
練習十一(53頁)第一題
[這道練習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填表鞏固所學知識,重點需要強調的是怎樣計算這些題中的百分數]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在原來有關統計表的知識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習了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這就使統計表中反映數據之間關系的內容更充分,更豐富。
五、獨立作業練習十一第2題,在課本上完成。
六、板書設計
東山村總收入和村辦企業收入統計表
課后小記:此課通過學生自己、合作及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的、積極的互動的課堂氣憤。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測定直線是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知道測定直線的一些簡單工具。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教具準備:
測量工具若干套(標桿、卷尺、測繩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舉例說明什么叫距離?
2、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測量土地的意義。
結合本地建設實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確定學校的面積有多大,都需要測量土地。所以我們這節課就學習實際測量。
2、認識測量工具。
(1)標桿:測定直線時使用的一種工具。
(2)卷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介紹怎樣看卷尺、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卷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戶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量比較遠的距離如學校到市場,用卷尺不能一次測出距離,量幾次就會歪斜,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所得距離不準,所以要在兩點中先測立一條直線。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六年級07-21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2-22
小學數學教案六年級教案07-15
[薦]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7-16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09
(熱)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2-17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3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認識=、>、<04-03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利息04-11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