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構想】
本文屬于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著智慧的魅力。
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系,作者縱情贊揚了海的壯闊之美,讓我們感受人類在大海面前的渺小。從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類心靈的家園。
本文的教學應注重以下三點: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是學習本文的主要任務。
其次,在文學欣賞上,不要忽視語言的魅力。本文寫景語言生動形象,在聯想與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氣勢。如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用朗讀激發學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內涵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第三,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應著力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產生的聯想與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發,“思”的方向,“思”的廣度,“思”的深度,處處體現著作者的智慧。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獨特思路,研究這種奇特的聯想中闡發的主題,探討作者思想的深度。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結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獨特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3、體會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編寫閱讀提要。品讀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作者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安排]兩課時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品讀富有哲理的語言。
4、關注作者獨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歸納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幾組海水翻騰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談自己的感受。
(借用圖片這一直觀教學用具,能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喚起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景象的主動體驗。)
2、教師小結,引入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疏通生字、生詞。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層次。
在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之后,要求他們著重思考幾個問題: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內容間的轉換?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樣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
③作者圍繞海所做的思考是為了表達什么感情?
學情預測: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過渡句的選擇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對“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對比理解可能會有些困難,教師應該作適當的指導。
學情反饋:關于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從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織進一張藍色的大網中”,“這種可見而不可觸的蔚藍色,似有似無,給人一種遐想,一種飄渺,一種思想的馳騁”,從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過渡到寫心中的大海。
對于第二個問題“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學生的回答有時會偏離文本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作者聯想的觸發點——“海的深和廣”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搖動中產生新的思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對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師應依據文本內容作適當提示,如引導學生看議論抒情句,讓學生全面把握作者愛海的博大精深,愛海的包容一切,愛海給人類心靈的慰藉。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由表及里,從理清文本結構入手,盡量激發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意識,基礎的`內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會使學生泛泛而談。)
全班交流各自編寫的閱讀提要,并要求學生進行板書設計。
學情反饋: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又能檢驗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程度。
三、細品文本。
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眼前的大海”,并設計朗讀方案。
學情預測: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架空,教師要提出明確細致的要求,比如:這里寫的是什么內容?從哪個角度寫的?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哪個詞用得最好?用細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將朗讀設計落到實處。
學情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明確細致的要求,確實能夠讓學生走進課文。如果能配以音樂朗讀,教學效果會更好。
(這一過程的設計既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又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通過品味朗讀深入探究描寫海的壯麗圖景所用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課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讀
選擇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進行品評,在深入探尋句子含義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情預測:學生可能對“于是,我明凈的心頭又涌上一汪藍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里”這兩個句子難以理解,教師要在此作適當點撥。
五、積累佳詞美句
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歸納總結
1.教師提出疑問:課題為“海思”,那么作者圍繞海作了哪些思考?他為什么會有這種思考?這一步只要求學生在互相探討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這一過程主要是強調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有自己的思考)
學情反饋:學生基本上能從作者聯想奇特的角度去討論,但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思考以及作者為什么要沉思“海與人類的關系”?學生卻心存疑惑。教師應介紹梁衡的散文特點及其“大散文”觀,讓學生在作者作品風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獨特的思考。
2.在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奇特的聯想中,引導學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這一設計將閱讀與寫作緊緊聯系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拓展延伸,進行想象思維訓練
1.借助具體物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①金錢確實可以買到許多東西,但它不是萬能的,如金錢能買床鋪,不能買甜蜜的夢;能買書,不能買到知識……請你聯想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寫了一首詩《0的斷想》:
0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者的終點;
0的負擔最輕,但任務最重;
0是一面鏡子,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讓弱者隨波逐流;
請你運用發散思維續寫下去。
③“我撲在書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是文學家關于書的比喻,它還可以比喻成什么?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聯想,請口頭表達。
2.超越時空局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美國科幻小說《地球上最后的一個人》“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在房間里,這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請你作合理想象。
創新提示:
①能買藥物,不能買健康;能買娛樂,不能買幸福;能買房屋,不能買家庭;能買選票,不能買人心……
②0是一塊空地,可種五谷;是煙圈,虛度年華;是鐵環,組成堅韌;是戰鼓,激人奮進……
③書是進步的階梯、知識的源泉、駛向知識海洋的船……(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隨時引導。)
(這一過程是在閱讀文本基礎上進行的延伸與拓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三、布置作業
以“大自然的啟示”為題,深入觀察、研究,獲得自己獨特的發現,寫一點自己的思考。
(通過作業設計,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潛心思考的習慣,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一些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
2、認識綠線格和田字格中的15個生字,寫好田字格中的5個左右結構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課本插圖的幻燈片,14個生字的卡片,音樂伴奏帶。
一、設疑導入
1、逐一出示課文題目上的兩幅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誰?他們正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螞蟻蟈蟈
2、調動學生已有經驗。你們見過螞蟻和蟈蟈嗎?誰愿意談一談?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螞蟻和蟈蟈的名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告訴小朋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昆蟲
3、設疑。教師指著兩幅圖畫問:螞蟻和蟈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蟲,為什么會這樣呢?
【①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像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開課即讓學生觀察圖畫,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同時也順應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讓學生一接觸課文就產生疑問,產生急于讀書的愿望。②理解就是使新事物和已有經驗建立聯系。閱讀也是這樣。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螞蟻和蟈蟈,不但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滲透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點來寫的思想。③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應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讓學生觀察螞蟻和蟈蟈名字的共同特點,知道他們都是昆蟲,所以都有一個蟲字旁,即學習了"昆蟲"這個名詞,又滲透了漢字的造字規律。】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①不認識的字劃下來,讀讀拼音;②讀不通的句子反復讀兩遍。
2、同桌交流劃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讀準了。
3、同桌互讀課文,看是否有讀錯的字音。讀錯的當即指出,讀對了再往下讀。
4、強化認讀生字。可采用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體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認讀15個生字,不認識的字要讓學生到課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復讀,并讓學生交流記住該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課文講的是什么?
【①一年級學生進入第二學期,已有了一定的獨立識字和閱讀能力,教師應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學生在自學生字的過程中,識字能力才會提高。讓學生劃住生字,交流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是教給他們學習生字的'方法,形成習慣,受益無窮。②讀完課文想一想講的是什么,這種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從一年級就要培養。所以讓學生談主要內容,要求不可太高。】
三、再讀課文
指名逐段讀課文。要注意四點:①糾正讀錯的字音;②指導讀破的句子;③指導學生讀文章要看標點符號;④讀完每段后要想一想這一段講的是什么。
各段應注意的具體問題有:
第一段:①糧食的"食"讀輕聲;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間有逗號讀時應有停頓。
第三段:①"起來"都讀輕聲;②第二句較長,要指導學生體會在哪兒停頓好。
【①指名讀的目的是發現問題,并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師的耳朵一定要靈,指導后要伴有足夠時間的練習;②段意的概括要求不可太高,答案強求一致。】
四、學寫生字
1、指導書寫。①出示米字旁讓學生認,并出示"米"字讓學生觀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師范寫米字旁。②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五個左右結構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師指名交流"汗"的兩橫、"呼"的一豎的筆畫變化,必要時可做范寫。
2、學生獨立試寫,寫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較,然后重寫。教師巡回指導,必要時要在黑板上范寫。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讀14個生字
2、 朗讀課文。了解大像醉酒的樣子以及醉酒的原因,感受大象的可愛。
3、 體會句中帶點詞語的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大象醉酒的樣子以及醉酒的原因,感受大象的可愛。
教學難點:
體會句中帶點詞語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
1、 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有什么疑問嗎?
2、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適時總結)
把問題歸類
二、學生自學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課文中畫出帶有認讀字的詞語,然后讀一讀。
通過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也可以結合上下文和生活之際理解意思
3、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景色怡人:景色、景致適合人的心意。
酩酊大醉:形容大醉。
不虛此行:沒有白來;沒有白白得來這一次。
4、小組代表匯報,集體糾正問題。
5、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7、指名讀。
三、關于課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學生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有什么不懂得問題?
2、小組交流、解疑。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隨機解決。)
3、集體梳疑。
四、理解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思考:大象醉酒后什么樣?畫出有關的句子。
體會帶點詞的用法。
醉酒的.大象有時會乖乖地躲起來睡大覺,有時卻會像醉漢一樣,東倒西歪地四處游蕩,甚至會大發 “酒瘋”,到處破壞,驚擾游客。
體會到:睡大覺、四處游蕩是一般情況,到處破壞,驚擾游客是較嚴重了,所以用甚至。這樣表達,清楚明白而且有層次。
有語氣的讀讀,讓大家感受到大象的“醉”
2、 討論:大像醉酒的原因。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原因說出來
3、 把這個故事講一講,說一說。
五、小結
學完課文后,有什么想法?開始心中產生的疑問解決了么?
學生談感受。
六、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6、大象“醉酒”
有時睡大覺 有時四處游蕩
甚至到處破壞,驚擾游客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重點: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導學過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圈劃文中生字
2、自由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⒈談話激趣
⑴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處理的呢?請同學門打開課本116頁,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⑵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玲”。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⒈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⒉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⒊合作學習
(1)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2)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游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就讓該學生當老師主持這游戲。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體感知、初步了解。
1、小組內讀課文,互評互糾正,推薦一位組員。讀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推薦的組員再次讀課文,糾正讀音。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師引導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經過;結果。
全班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起因:畫弄臟,來不及畫。(壞事)
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
結果:得了一等獎。(好事)
5、設疑:
一件壞事怎么變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奧妙嗎?我們下堂課學習。
四、指導觀察、練習寫字。
⒈讓學生先自己觀察文后每個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⒉教師重點指導并范寫“糟、樓梯、腦筋”這幾個字、詞,要注意指導學生把他們的各部分寫緊湊些。
⒊學生練寫。
4、把學生寫的生字、詞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評一評。
第二課時
一、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⒈游戲“大轉盤”(轉盤上寫著生字,教師轉動轉盤,學生開火車讀。
⒉請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辦法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二、啟發思維、朗讀感悟。
1、提出問題:一件壞事是怎么變成好事的?
2、解決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交流。并讀出相關的句子。
1)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么,不是很好嗎?”
為什么要加上“仔細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畫什么?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么樣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會想什么?
她為什么要畫小花狗?而不是其它東西?
“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秘訣了嗎?(隨學生回答完成板書:動腦筋)
3、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要求:爸爸的話要讀得親切一些,問句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玲玲的話要讀出天真的、幼稚的語氣。)
4、在小組、班級中進行讀書評比擂臺賽,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金嗓子?然后學生進行評
議:誰讀的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三、訓練表達,滲透思想
1、小朋友們看,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她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充分地說)。
2、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辦?
四、做一做:完成課后練習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語文教案 篇5
這一節課,教師以學生為本,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和學習興趣設計教案。教案設計層次清晰,教師教學有重點,有層次。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配樂朗誦,填寫古詩的方式,將課堂氣氛調動很到位,學生的`感悟有了升華。
但在這節可上,教師按教案設計行課,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靈活的變通較差。感覺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的參與及情緒都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了解朝代與古代名人,加深對我國歷史的了解。
2、寫好鋼筆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3、誦讀與積累12個與“水滸”故事有關的成語,豐富語言積累。
4、口語交際,水滸故事擂臺賽,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5、學會寫毛筆字,掌權“匕字旁”和“戈字旁”的運筆方法。
重難點、關鍵
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
課時劃分
3課時
課前準備
讀《水滸傳》故事,做好講故事的準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了解中國歷史,記住朝代順序,知曉歷史名人。
2、寫好鋼筆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點
讀背《朝代歌》,了解中國歷史。
教學難點
將自己知道的歷史名人與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語文與生活
1、學習第一部分:讀背《朝代歌》。
(1)我們以前背的《三字經》中有一部分是關于中國歷史的,誰能把這一部分背給我們聽一聽?
(2)這段歷史交代了中國各朝代的名稱,為了方便記憶,有人把它編成了“朝代歌”,讓我們都來背背吧!
(3)自由誦讀,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5)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用“”畫出來。想一想,哪些朝代是你熟悉的`,哪些朝代是你不了解的?
2、學習第二部分。
(1)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記住朝代的順序,讓我們把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中認識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寫在表格里吧!指名讀題。
(2)小組合作交流,自由填空。
(3)集體按順序交流,不僅說出自己了解的名人生活在哪個朝代,還要說出他曾為社會作出了什么貢獻。
(4)小結。
二、寫好鋼筆字
1、讀題,明確要求。
2、認真觀察每個字的字形結構,重點指導“鶴、孤、帆”的寫法。
3、認認真真地進行描紅,要求筆筆到位,把字寫得勻稱、美觀。
4、反饋。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把“朝代歌”補充完整。
唐堯虞舜,亂悠悠。
三國統一,朝朝是對頭。
五代又十國,帝王休。
三、在古代名人后的括號中填上他們所處和朝代。
魯班()勾踐()劉邦()孫權()
項羽()祖沖之()曹雪芹()杜甫()
李白()岳飛()王羲之()
司馬光()包拯()鄭和()屈原()
四、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要求把字寫得勻稱、美觀。
語文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的要求,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明確了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在本課教學設計中,筆者本著“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一基本理念,立足學生發展,認真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精神,以識字和朗讀為重點,引導學生發現詞與事物之間的聯系,在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嘗試感悟語言、積累語感、在感受識字、閱讀之樂的同時,觀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和諧發展。
【課前準備】
教師:有關購物的錄相兩段,多媒體課件,面包等9件商品,4臺計算器,貨幣卡片若干張。 學生:每人準備兩件商品或模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錄像,畫面顯示丹尼斯超市的招牌及商場內井然有序的`商品,顧客在貨架旁選擇自己要購買的物品等景象,特寫鏡頭,老師出現在畫面上,正在貨架前選購物品。(注意要讓學生看清楚老師也在里面)
2.談話、設疑。 同學們剛才在電視里看到的是什么地方?(說明超市就是自選市場。多媒體出示商場,學生認識“商場”一詞)看到誰了?老師在干什么?你們猜老師都買什么東西了?(充分讓學生說,可肯定也可否定,以進一步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3.出示“面包”等教材中提到的物品,老師把買來的東西帶來了,請同學們認識,看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認識事物,認讀詞語
1.把物品分發給學生,每兩個人一件,借助拼音認讀這些物品的名字。
2.檢查認讀情況。
(1)談話:誰能把自己手中物品的名字大聲讀給同學聽?
(2)選讀得好的學生到講臺前舉著物品大聲讀或領讀。
3.多媒體出示學生讀出的詞語及相應的物品。 4.讓學生反復讀屏幕上的詞語。 5.去掉屏幕上詞語的拼音,打亂順序,讓學生認讀。
三、自主探究,合作討論,識記字形
1.點擊多媒體,使大屏幕上的詞語“商場、包、奶、牙、毛巾、筆、尺、作業本”等11個生字變成紅色。
2.識記這些字的字形,認識“女”。
(1)認讀這些字,比較“場、奶、筆、作”四字與其他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點擊多媒體,變換四字的顏色。 學生同桌討論。 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看四個字都有偏旁,誰能說出這四個字是什么偏旁? 學生若能全部說出,予以表揚;若認識不完(可能說不出“女”字旁),教師提示,讓學生猜一猜,說說是怎樣猜出來的。教師說明“女”字旁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偏旁,讓學生觀察其形狀,記憶。
(2)小組合作,識記生字字形。
(3)檢查讓學生按“我記住了 、 、 的字形, 是 (筆畫或結構)的句式回答。
(4)根據回答,歸納識記方法,如按結構記、憑想象記等,表揚方法好、記得多的學生。
(5)小結指導:獲取知識的方法很多,只要處處留心,到處都有學問。
四、指導動手、練習書寫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面包、毛巾等9種物品,并知道了它們的名字,還在它們的名字里面認識了11個漢字,我們的收獲可真不少。想不想選幾個字寫下來呀?(想)從生字里選四個簡單好寫的字,試著寫下來。
2.匯報所選的字,如果剛好是“牙、尺、毛、巾”四個字最好,如果少了,教師給補上,多了,就多寫一個。 3.通過多媒體,把這四個字拉到田字格里,讓學生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里的占格情況,然后觀察課后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筆順,同桌交流。
4.匯報各自的發現,可以隨時補充、糾正。
5.嘗試書寫。黑板下方出示田字格,問:“誰來試試,把你自信能寫好的字寫在黑板下方的田字格里。”(只要講臺能站下,誰愿上來就上來,直到田字格寫滿為止)。
6.師生共同評價,矯正字形和位置不對的筆畫,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7.教師在田字格里板書示范,邊寫邊說明筆順和字形。學生在生字本上練習,教師寫一個,學生寫一個。
8.小組評價,選出好的,以小組為單位互換展覽。
五、課堂總結,課時延伸
1.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時學到的知識。
2.談話延伸。 從自選商場里能買到很多東西。小朋友們想不想親自到自選商場里買東西,過把買東西的癮?下節課老師就帶領小朋友們到“小太陽”自選商場買東西好不好?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大致意思。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意思。
3、初步感受打碗碗花的清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打碗碗花;板書課題;
問:你想知道打碗碗花哪些事情?
隨學生交流相機板書:1、開在哪里?2、是怎樣的花?3、為什么叫打碗碗花?4、打不打碗?
二、學生初讀課文。
要求:邊讀邊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
交流1時落實生字“荒”;
交流2時讓學生在找到句子后反復朗讀并把打碗碗花的.樣子畫下來。
交流3明確因為傳說要打破碗,所以叫打碗碗花;
交流4明確打碗碗花不打碗。
三、再讀課文,要求:
1、讀一句你以為最難讀的句子。
2、讀一句你以為讀得最棒的句子。
3、讀出2—4個你認為最難理解的詞語,寫在白紙上。
4、讀懂文章圍繞打碗碗花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充分朗讀后,逐個進行交流。
四、三讀課文。
要求:快速找出描寫“我”心理變化的詞語,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找得最快。
1、交流,并把這些表示心理變化的詞語寫在卡片上。(新奇、將信將疑、緊張、如釋重負、自信不疑)
2、能為能通過表演來說明你已理解了這些詞語。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
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會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發生過爭吵嗎?有過不愉快的事情嗎?指名述說。(學生各抒己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誰愿意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要求: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學生朗讀時可能有困難的句子,課件出示,重點指導。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
B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感悟體會
1、學習1——6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6自然段,然后按照——當我讀到()時,我覺得很(),因為( )。
(2)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隨機進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讀指導。
具體操作:借助課件讓學生體會小熊和松鼠快樂的心情,再指導朗讀,并理解詞語“樂壞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引導學生小結。課件演示過程。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
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為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學習7——11自然段
(1)這時,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匯報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樣?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指導第7自然段的朗讀(讀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們非常難過,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終于和好如初,風箏又起飛了,紙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課件出示)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導讀11自然段。
(4)(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紙船,心里就會默默對小熊說上一句話,他會說些什么呢?
(指名說)
三、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 重點指導“幸”。)
2、寫好后沖寫得滿意的字笑一笑。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優秀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