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發現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師演示實驗材料
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四人一組)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實驗嗎?
生:喜歡。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①起重機吊重手②升旗儀式
師:同學們通過觀看,知道起重機是怎樣吊起重手的嗎?國旗又是利用什么裝置升上去的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滑輪兄弟的秘密。
板書課題 滑輪兄弟
二、探究過程
師生演示實驗
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
1. 組裝定滑輪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師巡視觀察,如果是個別問題,適時指導,如是普遍問題,師則演示指導。
師:先直接稱鉤碼的質量(重力)
再用定滑輪,用彈簧秤拉鉤碼看數據。
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
2. 組裝動滑輪
師:請同學們先看一看P31插圖,你會使用動滑輪嗎?
生:會。
師:好。請同學們再分組實驗。師巡視觀察。
①生直接操作。(只秤鉤碼)
②提請學生不僅要秤鉤碼,還要秤滑輪觀察比較,填表,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省一半的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3. 組裝滑輪組
師: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你能做到嗎?
生:能。
師:請看課本P32插圖,你會做嗎?
實驗開始。師巡視觀察。
三、課堂總結
師:今天的實驗做得很成功,誰知道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生: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師:很好,那么動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師:滑輪組又有什么秘密?
生: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知道其各自的特點,以及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探究,培養學生制定計劃、動手操作、觀察描述等能力。
3、通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處處充滿科學,只有掌握其規律,才能更?
教學重點:
探究中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定計劃、動手實驗、觀察描述等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到處充滿科學,掌握好規律,更?
師:能有機會與小朋友們共同上一節科學課,我感到非常高興,所以特意給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動聽的歌曲。等一會兒我放歌曲時同學站起來,嚴肅一點,眼看著黑板上面的五星紅旗,大家一起用雄壯有力的聲音唱出來。
師:請同學們先猜一猜這首是什么歌曲。(學生思考并猜測)
師:誰給同學們匯報一下?
生:我覺得這首歌曲對祖國有關。
生:我發現教師剛說的話和提出的要求,這首歌應該是國歌吧。
師: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們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義節日升國旗的時候唱起來的國歌。
(教師開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學們以深情之聲唱起來。)
[評析:教師用學生喜聞樂見及多煤體的形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新知識,而且也隱含了“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的作用”這一理念。]
師:升旗時,大家想過沒有,它為什么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我認為有一個輪子在轉動,一拉繩子,輪子起著潤滑作用,旗幟就能輕輕升上去。
生:不對,如這樣太費力了,應是有一個輪子當拉繩子時就會活動,使拉繩更垂直向上動力,故此,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到桿頂上了。
生:我認為這種說法也不對,只有一個會動的輪子也不能這么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可在旗桿頂部把輪子固定不變,讓它的繩子不會偏動才可以輕輕一拉繩子旗幟就升到頂桿上。
師:大多數同學會想到可能與旗桿頂部的輪子有關,為了進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讓我們來模擬一個升旗的裝置吧。
(老師板書:動滑輪和定滑輪)-
[評析;在觀察升旗過程,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通過體驗、交流、匯集學生對升旗的認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發散思維。]
生齊:好。
師:請看老師出示的幻燈片,同學們利用提示組裝升旗的裝置。請你邊操作邊觀察,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分小組操作并觀察)
師:操作好了沒有?
生:好了。
師:哪一小組的同學愿意把自己操作中發現的情況告訴大家?
生:當我向下抖動繩子的時候,旗桿頂部的輪子是固定不動的。
師:你真聰明,觀察得很仔細。那么,我們把這種像旗桿頂部的輪子一樣,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移動的輪子叫做定滑輪。
生:當我們向下拉動繩子的時候,掛有旗幟的那部分繩子會向上移動。
生:由于這個輪子是滑輪,輕輕一拉繩子就把旗幟升到桿頂部了。
師:你們真棒。
師:那么是什么起了作用?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呢?
生:說明利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師:不錯,我們發現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輪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我們可以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
生:應組裝一個定滑輪來做個實驗,就清楚了。
生:老師,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師:很好,現在就找來鐵架臺,在其上面固定好一個滑輪,并穿好線繩,各組同學討論一下,統一了意見,再開始進行做實驗。
(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評析:討論后再做實驗,發揮學生的相互作用,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工作必需的素質。]
師:小朋友們實驗結束沒有?
生:實驗好了。
師:哪組的小朋友愿意把他們的實驗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生:(上臺展示)我們在滑輪兩邊的繩子上任意掛上一些鉤碼,它們平衡了,所以定滑輪是不省力的。
師:在小組實驗里,我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生:老師我發現了他們不是先一步一步實驗掛鉤碼或假設兩邊同時掛相同的鉤碼,結果都一樣的。
師:真了不起,誰能將定滑輪的特點完整復述一遍?
生:我能行!利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評析: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中,不停地巡視,了解各組的實驗進展情況并做及時輔導,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領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定滑輪的特點。那么有些同學已經在想了,有定滑輪,那是否有動滑輪呢?
生齊:應該有吧。
生:老師,我們可否再來做這方面的實驗呢?
師:好,大家興趣很濃,我們就來研究動滑輪吧。
(教師播放相關的錄像片段)
師:看,在搬運貨物時,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那么像這樣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我們把它叫動滑輪。
生:老師,動滑輪一定有它的特點?可不可用實驗來證實一下呢?
師:研究動滑輪時,我們需要到哪些材料呢?你打算按照什么樣的步驟來研究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制定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
師:哪組來匯報一下探究計劃?
第三組生:研究動滑輪的計劃首先研究需要的材料、研究的步驟就可以了。
生:還應該有研究
發現與結論更好了。
師: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我們用掌聲對他們的研究計劃表示祝賀。(學生鼓掌)
師:第二小組開始匯報時要注意不要重復別人的內容,要提出自己的發現和問題。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和大家交流?
……
(第八組匯報告后)
師:有問題嗎?
生:沒有。
師:都沒有問題。
生:沒有。
師:都沒問題,我來提個問題好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第八組生:好。
師:剛才你們提到研究的材料、步驟、發現、結論都非常有創意。請問你們研究計劃完美了嗎?
第八組生:可能還沒有那么完美吧!
師:你們應該考慮到畫出實驗示意圖,那么就更清晰了。
生:(沉思)這樣的研究計劃變得更完美無缺了。
師:你們就按照計劃寫出的項目進行研究。
[評析:通過小組交流,讓大家了解各自的研究計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能讓學生對別的組的計劃提出自己的建議,就更好了,更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生:好的。我們用鐵架臺做支架,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繞過動滑輪向上提(這里可用橡筋或測力計),動滑輪下掛重物。
生:老師,我們發現動滑輪能省力,但不可把物體移動。
生:原來定滑輪與動滑輪有區別的。
師:使用動滑輪大約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師:你們同意我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如果說滑輪也是一種杠桿,你能找到它的三個點的位置嗎?你能試著用杠桿的原理來解釋它的作用的不同嗎?
生:(爽朗地)可以。
生:老師,我們嘗試用圖示法來解釋可能更明白。
(小組討論、思考)
師:誰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圖示法,并找出它的三個點的位置來。
(學生紛紛舉手并說老師我能行)
生:我就利用圖示法來解釋。如圖:
師:有了圖示我們清楚地看到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評析:這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的滲透。不是通過實驗獲得的規律,即使是正確的,只能作為已有經驗,而不能模糊剛才的研究。孩子已經自覺地理解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相信他們在以后的實驗中也都會這么做,這就是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孩子在成長,在進步。]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一節課過去了,在和老師說再見之前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老師,這節課真有意思,讓我們不僅學會了假設 驗證 結論來解決科學上的問題,還大開眼界。
生:老師希望你今后還能來給我們上課。
師:下課繼續觀察一下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行不行?好,下課。
反思: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遵循了“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新課程理念,教學中著去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技能和細致、認真的觀察品質,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的訓練。讓學生能認識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懂得科學結論的獲得是需要通過科學的實驗來證明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實、生動地受到科學素養的教育,所以教學中通過討論及活動,使學生能利用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當然,我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權的地方,比如在各組匯報報完問題后應讓學生對別組同學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在討論中的時空太倉促,有點走過場,有時還會給學生畫圈子,不夠開放的問題等。非常誠懇地希望能有機會就這些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3
整體設計
“滑輪”是初中物理力學中一種比較重要的簡單機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杠桿后,對一些變形的杠桿的進一步認識,對生活中現象的進一步觀察和應用。滑輪按使用情況可以分為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它們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滑輪組的繞線及段數的判斷不容易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本節課將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總結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而教師只是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本節課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生觀察和實驗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猜測、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與處理數據、表達與交流、解釋問題等過程,歸納得出定滑輪、動滑輪的工作特點。通過物理建模的方法從理論上將滑輪抽象為杠桿,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滑輪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對已經測得的實驗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解釋,進一步理解滑輪的工作特點。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去分析動滑輪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時,“支點位置”的分析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不必
涉及動滑輪使用時支點隨時間變化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協作的實驗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教學中。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的實際使用,對實踐中滑輪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3.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
動滑輪、定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及特點。
教學難點
1.定滑輪及動滑輪的'實質;
2.滑輪組省力情況的判斷,根據要求組裝滑輪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滑輪、鐵架臺、鉤碼、細線、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多媒體課件。
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杠桿這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請大家一起回憶一下杠桿的種類以及各類杠桿的特點:
省力杠桿:省力但費了距離。
費力杠桿:費力卻省了距離。
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另一種簡單機械——滑輪。
漫畫導入
讓學生觀察和欣賞下面的三幅漫畫,“胖子”利用滑輪將重物吊到二樓,“瘦子”想幫忙,卻把自己吊了上去。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笑話?其中蘊含著什么科學道理?學生會帶著“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這一問題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情景導入
多媒體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使用滑輪的一些畫面: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使用滑輪從井中提水、窗簾中的滑輪、升旗中的滑輪。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滑輪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使用滑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和方便呢?滑輪的特點有哪些?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連接滑輪?要想了解這些知識,需要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引出課題:滑輪。
推進新課
一、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概念
教師活動:生活中,人們常常使用滑輪來提升重物。請你觀察桌上擺放的滑輪,說出它的結構特點,想一想滑輪的這些結構在提升重物時有什么功能嗎?
2.學生活動:
出示一個滑輪,讓學生觀察其結構,歸納:滑輪就是邊緣有槽、能繞軸心轉動的輪子。
情景創設:
工人要裝修三樓的房子,他們需要把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工人甲在底樓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樓。他們都想利用一根繩子和一只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該怎么使用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八年級物理下冊《滑輪》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滑輪組》教案01-09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02-02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08-29
【熱】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11-13
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教案05-15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力》教案01-26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集合)10-24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選22篇)02-02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選20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