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多形式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并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
二、(出示情景圖)。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2、根據情境圖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1)誰最高?誰最低?
(2)比較黃山和泰山誰高?
(3)恒山和華山比較,哪座山比較高呢?
三、自主學習
根據提出問題選擇一到二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四、匯報學習情況
板書:位數不同 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嗎?
( )<( )<( )<( )
六、提高訓練
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
1、(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么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么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匯報討論結論。
生可能會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 指導學生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七、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1、收玉米。2、比較大小
八、總結
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板書設計:
比一比
位數不同 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2
教學內容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比較。
2、能在數線上標出一個數的大致位置。
3、通過具體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難點:熟練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飽覽祖國巍峨的山峰。(課件出示第27頁最上面的主題圖)
師:你能讀出這幾個數嗎?(指名學生回答)
師:你們知道這四座山峰,誰最矮?誰最高嗎?(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學會比較這些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和學習“比一比”。(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學習新課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最上面主題圖)
(1)解答系列問題:
①誰最矮?
②誰最高?
③黃山和泰山誰高?誰矮?
④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
(2)探究位數不同的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師:怎樣比較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要找出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就是比較1865,575,1533和2155這四個數中哪個數最小,最小的數所對的那座山就最矮。(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指名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香山最矮,因為其他山的海拔都超過了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比較)
師:兩人一組,先畫一個數位順序表,把四座山的海拔數寫在數位順序表中,再進行比較。(學生按要求操作,畫一畫,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全班交流,整理匯報結果)
課件出示:
師:在這四個數中,1865,1533和2155都是四位數,是大于1000的數,而575是三位數,是小于1000的數,四位數大于三位數,由此可以得出:575是這四個數中最小的一個,也就是香山最矮。
師:思考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四位數都比三位數大呢?(學生獨立思考、交流討論,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通過比較數的位數來知道數的大小,位數越多的那個數就越大。
(3)比較位數相同的數。
師:比較下,黃山和華山哪個矮?(學生大聲讀出黃山和華山的海拔高度,并寫下來)
師:黃山的海拔約1865米,華山海拔約2155米。2155和1865都是四位數,這樣我們應該怎么比較呢?與你的同桌討論一下,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交流、討論)
學生得出:1865有1個千,2155有2個千,所以1865<2155。(板書:1865<2155)
師:通過剛才的比較,你收獲了什么?(學生思考、討論,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字大的數就大。
師:比較了黃山、香山和華山的海拔相對大小,那么黃山和泰山誰高?誰矮呢?(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派小組代表回答)
學生得出:泰山的海拔約1533米,黃山的海拔約1865米,1865和1533比較,千位上數字一樣,而百位上5<8,所以1533<1865。(板書:1533<1865)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就比較后一位上數字的大小。
師:這四座山的海拔不同,有高有矮。同學們,你們能比一比,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嗎?(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比一比,然后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集體得出:先看位數,四位數大于三位數,所以575是最小的。然后比較剩下的3個四位數,2155的千位上是2,所以2155最大。接著比較1865和1533的大小,雖然這兩個數的千位上的數是一樣的,但是1865百位上的數8比1533的百位上的數5大,所以1865第二大,1533第三大。所以575<1533<1865<2155。(教師板書:575<1533<1865<2155)
教師小結: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時,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于位數少的數。如果位數相同,就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再依次比較下一位上的數,直到比出大小。
2.教學教材第28頁“試一試”——在數線上標出數的位置。
(課件出示問題1中的數線)
師:這個數線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數線并回答)
生1:這條數線上標有1000和20xx。
生2:1000和20xx之間被平均分成10個小格,每個小格表示100。
生3:往右數,數越來越大;往左數,數越來越小。
師:你能在數線上標出三輛自行車的價格嗎?(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學生匯報,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師生總結:1200比1000多200,應該在1000的右面2格處。同理,1500應該在1000的右面5格處。而800比1000少200,應該在1000的左面2格處。
教師板書:
教師強調:在數線上,右面的數大于左面的數。
師:根據所標的三個數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學生回答)
生:1500>1200>800,第二輛車最便宜。
(教師給予肯定)
師:在數線上標出3200的大致位置。(課件出示第28頁問題2情境圖)
師:你們能在數線上標出摩托車的價格嗎?(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
生:3200比3000大,比4000小,在3000和4000之間,而且3200更接近于3000。也就是說,3200在數線上的位置離3000更近一些。
學生板書:
教師總結:在數線上標出數的位置的方法,應該先找出數線上已標出的數的規律,再根據所給的數的大小標出數的位置。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28~29頁“練一練”第1~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1題:(1)小兔 小熊
(2)3650>1503>1468>740
第2題:> < <
第3題:7500 8000 8500
9500 10000
第4題:
第5題:3408
第6題:略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比一比
1865和575:575<1865
1865和2155:1865<2155
1865和1533:1533<1865
575<1533<1865<2155
教學反思
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比較四座名山的海拔引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學習空間,鼓勵其用巧妙的辦法解決未知的內容,自主探索比較萬以內的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激發學生新的求知需要,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求新
知的活動中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認讀本課的12個生字,學習新的筆畫豎勾,會寫生字“牛羊”。
認識一個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對照認識表示四種動物、四種水果的八個詞語。
2、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反復再現本課的生字,幫助學生掌握字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體驗識字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的老師想看看你們的表現,那我們就來比一比怎么樣?比一比誰坐得端正,比一比誰聽得認真。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1、比一比。(相機板書)齊讀課題。
師:呀,讀出了氣勢,都想比個高低哦。那好,張老師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比一比你們的眼力,看看這是哪?(農家小院)
師:這院子里的東西可多了,你們看看都有什么呀?
生回答。老師相機出示詞語卡片。(黃牛、花貓、小鳥、鴨子、杏子、蘋果、桃子、紅棗)
師:有這么多。你們的觀察還真仔細,可細心的孩子還能發現其實這些詞語屬于兩類。
生:動物和水果。
師:你真棒。現在我們要離開農家小院了。可是這些動物和水果們可舍不得我們了。都希望你們可以和他們說再見呢。(除去圖讓學生讀詞語。)隨機指到詞語上來。
二、學習生字
師:這些詞語中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老師都把他們標出來了。你能讀準他們的字音嗎?
師:你們都有那些好的方法可以記住他們?
生交流識字方法。
師:同學們可以用不同的識字方法記生字了。可我還是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棒。
開火車讀。
三、學習韻文
師:你們可真不錯,可我們的動物和水果們可調皮了,跑到我們的課文里去大比拼了。那我們也來比一比誰能把我們的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準。
生自由讀。
師:比一比,誰來讀一讀?
分組讀、同桌互讀、男女賽讀、全班讀。
師:他們都在比什么呀?(大小多少)
師:都有誰在比?
相機學習:群、顆、堆
以及他們的用法。
四、學寫字
師:下面我們還要來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那么寫字前我們先來學習一個新的筆畫:豎勾。他和我們以前學的哪個筆畫很像?(豎提)
請生提示當小老師。
師范寫,學生描紅,練寫。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課件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生活中的大數無處不在,那么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學一學,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在()里填上“>”或“<”。
3、想一想
4、數學游戲。
5、估一估。完成練一練的第一、二題。
板書設計
比一比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
2、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3、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重點難點:
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比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試一試
1、課件出示28頁情境圖,認真觀察,自己試一試。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臺展示學生自己完成的任務情況。
3、學生匯報:在數線上標出三輛自行車價錢的理由,說一說哪輛車最便宜,哪輛車最貴。
三、教師評價,對于學生的不同說法,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與肯定。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高充分、獨立的思考空間,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
四、小組討論學習
學習在線上標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組討論學習,然后匯報。
五、課件出示
練一練,完成29頁練習題3、4題,讓學生填一填,教師巡視檢查。
六、總結提升
讓學生談談收獲,著重談怎樣比較數的大小。
板書設計:
試一試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6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國家首批課程改革實驗區之一,有2000多名學生,34個教學班。我班學生綜合素質較好,知識掌握較靈活、扎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喜歡做數學游戲。
〖課堂實錄片斷〗
師:上節課,我們通過搜集資料,已經了解到我國已發現的鳥類有1166種,而且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鳥。今天森林里的鳥兒要舉行一場競賽,邀請我們也去參加,和它們比一比,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板書課題:比一比。)
師:首先各隊鳥兒報數。
(杜鵑報告:在這片森林里,我們有982個兄弟姐妹。啄木鳥說:我們有1084只。)
師:兩種鳥都不少,哪種鳥更多?
生:啄木鳥。
師:誰愿意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我們。
生:我是根據數的位數來比較的。982是三位數,1084是四位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所以啄木鳥比杜鵑多。
師:老師記住了你的方法,我寫出來,你們看對嗎?
(師板書:四位數比三位數大。)
生:是的。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重才約2克,長約6厘米,今天它們也派代表來了(出示蜂鳥圖片,3756只)。還有一種鳥天生會做針線活,用植物纖維或者蜘蛛絲當線,用嘴當針,用爪子將葉子合卷,然后一針一線地把葉片縫成口袋形,做成小巢,結線時還要打小結,了不起吧!它們的名字叫縫葉鶯(出示縫葉鶯圖片,4184只)。
師:這兩種鳥哪種數量多?
生:縫葉鶯多。
師:很好!像蜂鳥和縫葉鶯的只數都是四位數,該怎樣進行比較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看誰有好辦法。
生1:我們小組討論的是,如果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就比較千位上是幾,比如4184是四千多,3756是三千多,所以4184>3756。
生2:也可以說看兩個數的最高位,誰大這個數就大。
師:我知道了你的意思,看老師寫出來是你要說明的方法嗎?
(板書:數位相同時,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生2:是這樣的。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節課中,這句話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尤其是當我介紹世界上最小的.鳥和會做針線活的縫葉鶯時,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課改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精心地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新課程特別提倡所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而且本單元主題也是生活中的大數。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考慮到增強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忽略了“生活化”這一點。如果我能大膽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課前布置學生調查家中電器的價格,然后課堂上匯報各種商品的價格并進行比較,這樣更能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把知識用于生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效果會更好。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7
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學生尺、米尺和卷尺測量不同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合理選用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
2、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測量物體的策略,并能靈活地運用于現實生活中,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觀念、探索新知意識和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用不同工具測量物體。
難點:選擇不同的標準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
課件,每組一把米尺,一個皮尺,2張練習紙和一臺身高儀,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 溫故知新,揭示課題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厘米或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那么今天上新課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做一件事情。每組選兩名代表,用學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長有多少厘米。
(學生累得氣喘吁吁,結果也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因為學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長了。
生2:用學生尺來測量教室的長度太麻煩了,而且量的結果也不一樣。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厘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的,而要測量教室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長度單位家庭里的另一個成員來幫忙,它就是――米。(板書:米)
師:測量不同的物體長度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及測量單位。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級教學中,一要激發學生興趣,二要在實踐操作中發現數學問題,用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請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通過親自操作以后,發現學過的數學知識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時,就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教師緊接著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課】
二 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師: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該用什么工具去量嗎你知道哪幾種尺,給大家介紹介紹。
根據學生回答介紹:學生尺、米尺、軟尺、卷尺……
師:你們看,這些尺雖然長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們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們都需要先對準尺上的哪一個刻度
師:今天,這4種尺吵著要來比本領,請同學們做裁判,選出你認為合適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長度、講臺的長度、身上某部位的長度等。
根據學生的選擇,在操作中討論,明確這4種尺在測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怎么對準0刻度。
(2)操作時有什么注意事項。
(3)讀數。
2、認識身上的“尺”。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有刻度的尺,還會選擇它們來量物體的長度。有時候,我們沒有帶這些尺,怎么辦呢
師:我們還有“身上的尺”,你知道你的身上哪些地方有尺嗎
生:食指寬約1厘米,小指長約3厘米,一,一步,一庹(tuǒ)等。
師:身上尺的用處可大啦,媽媽給你裁剪褲子時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來量課桌大概的長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來量
提供數據并設定問題。
師:有一條鱷魚身長6米,你們能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這個長度嗎
通過前面活動的測量結果,小朋友的肩寬大約是30厘米,兩個小朋友并排站立,寬度大約是30+30=60(厘米)。那么20個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寬度大約就是20個30厘米相加,長度大約就是6米,和鱷魚的身長差不多。
我們測得小朋友一庹的長度,那么幾個小朋友可以拉起手來試一試,5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大約也是6米。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以小朋友的肩寬為標準,大約20個小朋友并排站的寬度是6米;以小朋友一庹的長度為標準,5個小朋友手拉手大約是6米……
讓大家多選幾種事物為標準,描述一下鱷魚的身長。
從下面的表格中再選擇一種動物,用不同的方式把動物的身高或身長描述出來。
長頸鹿身高 6米
鴕鳥身高 2米50厘米
企鵝身高 1米30厘米
鯨魚身長 26米
巨蟒身長 10米
壁虎身長 12厘米
思考:為什么選擇的標準不同,所需要的數量也不一樣呢
(選擇不同的事物作為標準描述物品的'長度,標準不同,所得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在測量的時候應該統一測量的單位。測量較長物品的長度或距離用“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物品的長度或距離用“厘米”作單位)
三 小結全課
師:同學們,關于測量的學問,還有很多,我們以后還會學習比厘米還要小或是比米還要大的長度單位,這樣就可以進行更多的測量。根據測量的需要,我們以后還會用到更多的測量方法,見識更多的測量工具……(課件播放: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影子測量法、遠距離測量法、目測等)
【設計意圖:結尾部分對測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現了以后的學習中將會學到的一些測量方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大家對測量的濃厚興趣】
板書設計
量一量,比一比
認識學生尺、米尺、卷尺。
認識身上的“尺”,描述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反思
1、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的測量活動:量課桌的長度、量步長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認識長度單位,在活動中加深了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2、通過讓學生用“身上的尺”來描述其他物體的長度,加深了學生對測量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連一連,看看它們大約有多高。
(考查知識點: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能力要求:加深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并能進行正確計算)
B類
回家測量幾件物品的長度并記錄下來。
(考查知識點: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答案參考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略
B類:略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8
備教材內容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88~89頁的內容。
2、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活動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標準測量身邊熟悉物體的長度或高度。第二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操作和實踐,利用身邊熟悉的“單位”表示未知物體的長度和高度。
3、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驗,并將直接經驗與某些間接經驗相結合,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備已學知識
1、認識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軟尺、卷尺。
2、能夠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長度。
3、1米=100厘米。
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2、能選擇合適的標準(單位),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或高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邊物體的長度、高度等實踐操作,進一步發展長度觀念。
2、體會測量的實質,初步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感受表達方式的多樣化,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備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難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展長度觀念。
備范例展示
重點提示
“一庹”指的是兩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長度。
1、選擇物體量一量
選擇物體進行測量,教室的長、講臺的長、同學的肩寬以及一庹(tuǒ)的長度。
2、用表格記錄數據
教室的長
約長10米
講臺的長
約長1米
肩寬
約長30厘米
一庹長
約長1米40厘米
3.明確選擇描述標準的方法
選擇哪種標準要與描述的事物貼近,便于表達。
4、選擇合適的長度描述動物的身高或身長
(1)所選動物:身長6米的鱷(è)魚。測量標準:
①約長30厘米的肩寬;
②約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測量結果:
①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②5名同學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2)所選動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鴕鳥。
測量標準:
①約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②約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①2名同學手拉手,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②2個半講臺的長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3)所選動物:鯨身長26米。
測量標準:
①約10米長的教室;
②約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①3個教室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②26個講臺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活動總結
所選的測量標準不同,描述的結果也不相同。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的分散的、不規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范的理性認識,并在有趣的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廣西柳州市文惠小學辦學條件較好,每間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較好。在學習本課知識前學生已有一定的相關生活經驗。
課堂實錄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小組活動卡片。
(一)森林游戲――比大小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探索、體驗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創設情境
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正在玩翻牌游戲,比一比誰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你們看,小老虎和小狐貍玩得正高興呢!小動物邀請同學們來做他們的裁判員。(在多媒體課件營造的森林游戲情境下,學生情緒高漲,表示很愿意做游戲的裁判員。)
2.提出問題
(1)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
小老虎和小狐貍每人翻開了一張卡片(1084,982),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分別翻開的卡片,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兩個數,再想一想它們倆誰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1:小老虎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因為982還沒有滿一千,而1084已經超過了。
師:你說得有道理,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我也認為小老虎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因為982只有三個數字,而1084有四個數字。
師:你是說數字多的數一定比數字少的數大,對嗎?那你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生2:比如說,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數字多的大。
師:同學們同意他的想法嗎?如果不同意的話你能舉出例子嗎?
生3:我不同意。
(生3想了想,舉了2個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學們否定了,最后同學們都同意了生2的觀點。)
師: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比較數的大小的一條重要規律:數位多的數一定比數位少的數大。
師:第一局比賽小老虎贏了,小狐貍輸了,你有什么話想對它說嗎?
生1:小狐貍,別灰心,你還有機會呢!
生2:小狐貍,我們為你加油!
(2)兩個四位數的比較
第二局比賽開始:小老虎和小狐貍翻開的卡片分別為3756,4184。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這兩個數的數位一樣多了。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四位數比三位數大,可這一次兩個數都是四位數,它們到底誰大呢?請四人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來匯報你們的結論。
組1:4184大,因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還不到4千。
師:你們是直接比較了它們的千位上的數字對嗎?一個是4,一個是3,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生3:看他們最前面那一個數字,誰的大誰就大。
師:也就是說比較它們的最高位,誰的數大誰就大。那現在4比3大了,還要不要往下比較其他數位上的數呢?
生1:要。
師:那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百位上的兩個數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說4184要比3756小了呢?
(學生集體自發地在課堂上討論起來。)
生2:還是4184大,因為它的千位上的數已經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數小一點也不要緊了。
師:那我們還用不用往下比呀?
生:(齊答)不用了。
(得出結論:數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字大的那個數就大。)
師:剛才小老虎和小狐貍各贏了一局,第三局是最關鍵的一局了。這一局誰贏了,誰就是今天的大贏家。
(3)兩個最高位相同四位數的比較
多媒體演示第三次翻開的卡片為5102和5184。
師:你們已經知道誰贏了嗎?
生:小狐貍贏了。
師: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一次它們都是四位數,而且它們的最高位上的數字也相同。
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
師:為什么這一次你只比較十位呢?而不比較其他的數位呢?
生1:它們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數都一樣,所以不用比了。
師:你說得真棒!其實你還是比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數,不比的話你怎么知道他們是一樣的,對不對?誰再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
生2:從千位比起,它們一樣大;再比較它們的百位,還是一樣大;就比較它們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
(得出結論:數位相同,從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數一樣就比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師:小狐貍成為今天的大贏家!
(二)小組游戲――摸卡片
(活動目標學生小組合作練習,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師:小動物們玩得那么開心,你們想不想參加它們的游戲呀?
生:(情緒高漲)想!
1. 師宣布游戲規則。(邊宣布,邊示范活動方法。)
(1)四人小組為單位,擁有一疊卡片。
(2)小組成員輪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張卡片,自己讀一讀并說一說哪一張卡片上的數大,小組成員給予評價,判斷正確則輪到下一位同學,判斷錯誤則再摸一次。
2.組長匯報小組活動結果,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
3.老師評價小組合作,獎勵合作卡。
(三)排隊
(活動目標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剛才,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學生較喜歡接受有挑戰性的問題。)
1. (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么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么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匯報討論結論。
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個,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個,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觀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個,4300排在最后一個。
師:她的方法真不錯,她先把這些數分成了三類。誰聽出來她是怎么分的?
生2:她先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
師:你們覺得這樣的方法好不好?我們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四)最小三位數和最大三位數
(活動目標讓學生學會運用現有知識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剛才,我們比較了很多數的大小,現在老師這里有一疊卡片,所有的三位數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會有幾嗎?
生1:354。
生2:522。
生3:189。
(先讓學生初步感受三位數所涵蓋的`范圍,感知三位數這一概念的意義。)
師: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數,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數嗎?
個別回答,集體思考還有沒有更大或更小的。
1. 小組討論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數是幾。
2.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五)猜數游戲
(活動目標通過游戲發展學生的數感。)
1. 師:我寫了一個幾千幾百的數,請你猜一猜是多少。
(課件演示:□□00)
(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猜數問題,教師予以正確回答,引導學生進行猜數。)
生1:1200。
師:太小了。
生2:5000。
師:大了一點。
2.四人小組進行游戲。
由召集人在練習本上寫出一個數,擋住一部分,引導小組成員猜數。教師巡堂了解游戲情況,游戲結束時獎勵合作優秀的小組合作卡。
(六)說一說,評一評
(活動目標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并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
1. 提出問題:請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2.你覺得這節課誰表現得最好,你最欣賞誰?請你評一評。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是我在校數學組里上的一節教研課,課后數學組教師對這一節課進行了點評,我也對這節課進行課后反思,對該課進行了重新認識。
《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課遵循這一理念,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的比較方法分散的、不規范的感性認識作為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上升到科學的、規范的理性認識,并在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并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
1. 讓課堂充滿情趣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的濃厚興趣。
本節課在導入新課時,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森林游戲為活動背景,可愛的小動物們為活動主角,學生以小裁判員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戲中,并以承擔這一角色遇到問題作為推動力,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探索空間,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活動動機。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生動地、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在小動物們的翻牌游戲過程中,學生興趣高昂,躍躍欲試,這時分四人小組也進行同樣地翻牌游戲,讓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上了一個臺階,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2.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發展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數學教學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造等活動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本節課為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小裁判員們為了完成自身的任務,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探究的熱情,對于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的加以肯定、贊賞,請他們盡可能地說明理由,同時發動全班學生討論。對于錯誤的說法,及時教育其他學生不能取笑,更不能挖苦,因為這些學生對問題能動腦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教師應該鼓勵、引導他們,使學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護,學習積極性、興趣也得到提高,這樣,探究的熱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發與保護。
案例點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是課程改革所涉及的重要課題,本節課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背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先后幾次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是完整的,獲得的體驗是深刻的,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測量的實質,能選擇合適的標準,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長度觀念和數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目標分析】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建立長度單位的觀念;體會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體長度的過程,實質上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進行度量的過程;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驗,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三、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激活經驗,揭示課題
1.回顧長度單位。
(1)說說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長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長嗎?一步有多長呢?(一拃長約15厘米,一步長約40厘米)
(4)除了這些,你還想知道什么物體的長度呢?
2.揭示活動主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用測量長度的工具量一量身邊的物體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長度單位,激活學生的活動經驗;通過追問你還想知道什么物體的長度,激發學生了解身邊物體長度的欲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分組合作,參與活動
1.小組合作,實際測量。
(1)全班交流,認識測量方法。
請學生介紹每種測量工具、測量的方法以及測量時要注意什么。例如:測量時,尺子的刻度0通常與物體測量的起點重合;測量身高時,人要站直,這樣測量的高度才準確等。
(2)觀察圖片,了解測量的內容。
①課件出示主題圖(數據不出現)。
②交流圖中的孩子們在測量什么。(有測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測量講桌長度的)
(3)合作測量,體驗測量的方法。
①提出測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寬,記好測量結果。
②學生先估一估,再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③反饋交流,讓學生說說選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④數據記錄:指導學生比較,測量的數據大約是多少?(30厘米)
⑤板書:
肩寬 大約30厘米
(4)分組實踐,做好測量數據的記錄。
①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對象后開展測量活動,如:兩臂展開的長度,學生一步的長度,講桌的長度,教室的長度,身高,課桌高等。測量前,教師再提出要求,如請學生先估一估,再進行測量。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測量的機會,并記錄下測量結果。
②匯報測量結果并板書。
重點討論身高和兩臂展開的長度比1米長一些時怎么記錄。如( )米( )厘米。
測量結果板書如下:
(5)變換形式,建立所測物體長度的表象。
①閉眼想:教師讀板書中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物體的實際長度。
②用手比:學生比劃測量物體的長度。
③比長短:如,課桌要比肩寬長一些,身高比課桌要高得多等。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身邊熟悉的事物,認識它們的`長度,在頭腦中形成所測物體的長短表象,建立長度觀念,同時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體驗,而且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2.選擇單位, 描述長度。
(1)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鱷魚身長6米這個長度。
①直觀感知6米的長度。
請兩名學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長度,讓學生們直觀感受一下長短。
②借助熟悉的標準描述6米的長度。
猜一猜:先讓學生猜猜看,如果同學們肩并肩站著,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6米長?
比一比:請同學們上臺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對嗎?
預設: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試一試:如果是同學們手拉手兩臂展開呢,幾個同學就夠了呢?
預設:5名學生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還能用其他的方式來描述鱷魚的長度嗎?
(2)自主選擇活動素材描述其長度。
①課件出示教材第89頁表格。
②讓學生按照描述鱷魚長度的方式,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描述表格中的物體長度。
【設計意圖】在多種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測量本質的體驗,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初步建立長度觀念。
(三)綜合應用,全面評價
1.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寫出兩個你身體的某些部位的長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寫出兩樣學習用品的長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寫一寫。
通過這節課的測量活動,你對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印象最深?還有哪些感想和認識?請用數學小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數學活動課重在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積累豐富的經驗,獲得合作的樂趣。因此,在應用時要重視學生的操作,然后引導學生把收獲的喜悅表達出來。
(四)反思活動,升華經驗
這節活動課,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 11
教學目標:
1. 掌握“多--少”、“大--小”兩對反義詞,理解本課量詞的意思,能正確使用量詞。
2. 學生熟讀韻文,并能掌握韻文規律,自編兒歌。
3. 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善于觀察比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反義詞,并能正確使用數量詞。
2、自編兒歌。
正文:
比一比
教學目標:
1. 掌握“多--少”、“大--小”兩對反義詞,理解本課量詞的意思,能正確使用量詞。
2. 學生熟讀韻文,并能掌握韻文規律,自編兒歌。
3. 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善于觀察比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反義詞,并能正確使用數量詞。
2、自編兒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師:孩子們,咱們一塊兒做個游戲好嗎?(師請一生到講臺前,師對學生說“我比你高”、“我年紀比你大”、“我頭發比你長” 等等.
2. 這個游戲的名字就叫,讀---“比一比”。
3. 聲音-頭腦靈活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誰的------。
二、 復習詞語:
1. 聲音-比一比,誰會讀詞語師:第一關,誰會讀詞語。
2. 生字大轉盤 字停音樂不停 停6下一詞游戲:生字大轉盤。開始。
3. 師總結:在這一輪比賽中___大組獲得了勝利。
三、 讀韻文:
1. 我們馬上進入第二關,誰會讀兒歌(音樂-比一比,誰會讀兒歌。小朋友還記得這幅圖畫嗎?這幅圖畫多美呀!有個小朋友根據這幅圖編了一首兒歌,這首兒歌就藏在書89頁,看誰能把這首兒歌讀流利?
2. 看小朋友都讀得特別認真,老師想你們肯定準備好了.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讀的最流利? 請你來!
3. 誰來說說?(生評字音哦!我聽明白了,這兩個小朋友有個共同的優點就是(師拍手說
一個大,一個小掌握了節奏。可以邊拍手邊讀,你們來試試!(課件:一二節(全班讀
4. 小朋友剛剛讀得可好了,讓我們男女生來比比賽,看哪一邊更棒。
____比_____大,_____比______小。小伙子,這里應該填什么?(指名男生填黃牛和花貓比什么?
5. 剛才男女生都很棒,不分勝負。怎么辦呢?老師想了個辦法,小朋友給這兩節配個動作,比一比誰想的動作最有趣。(指名生
6. 我們一起來讀讀,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和表情.(全班齊讀
7. 三四小節小朋友們真可愛,做的動作太有趣了。那你能像剛才這樣(師拍手和同桌一起把三四小節讀一讀嗎?(
8. 小朋友在一起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和你們比一比。
你一句,我一句,看誰讀得更好聽。
我一句,你一句,看誰讀得最好聽。
9. 同學們讀得這么好聽,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我們一起來吧!(齊讀
10. 一二三四,再來一次。全班一起來……。
這里邊有個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字特別像-顆棵讀一讀!(齊讀小朋友會不會用這兩個字,老師考考你! (出示句式一棵樹;(為什么一棵樹的棵用這個棵?一顆棗;一顆黃豆。還可以說一顆什么?(一顆心一顆糖一顆星星
師總結:兩個字讀音一樣,字型也很像但是用在不同的地方.
能不能說一頭貓啊?對了!這些詞都有幾個固定的好朋友,是不能亂搭配的他們帶著好朋友來了!快跟他們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所有數量短語 齊讀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數量詞,我們來說一說.(引導說教室數量詞辣椒,很多個串在一起是一串辣椒
休息!(比尾巴音樂
(-比一比,誰會寫兒歌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下面我們進入下一關:誰會寫兒歌。
1 比一比誰會寫兒歌。你能不能像課文一樣,也來編一編小兒歌呢?(:圖 圈物:貓鳥 句式一個大一個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課件圖句子:兩句話 黃牛貓 貓鳥
你有什么問題嗎?(指名生總結:看貓和誰比
圖 圈物:辣椒桃 (師指黑板多少你能用比多少來編句兒歌嗎?(指名生
小朋友編的`兒歌真棒,王老師也想來試一試!一個高,一個矮,一棵大樹一座房.
還可以用別的反義詞來編呢!除了大小,多少,高矮以外,你還知道別的反義詞嗎?(粗細高矮胖瘦
3 孩子們,生活中有許多可比的事物呢,你能用身邊的一些小事物來編一編兒歌呢?(指名生編兒歌還有大自然中,超市,公園的事物也能編! (指名生編兒歌
寫字:小、少
1、請學生讀這兩個字,組詞。
2、請小朋友們比一比這兩個字的字形,你發現了什么?
3、請認真觀察寫這兩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4、師范寫,生書空。
5、音樂:生描紅,師巡視。
12. 師總結:-不比不知道,比比真奇妙總結: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比一比.真是不比不知道,比比真奇妙!
13.總結:今天比賽的結果是……
14. -在這堂課上王老師今天非常快樂,因為我認識了這么多的新朋友,我們一塊兒讀書, 一起比賽,學會了比大小,比多少, 學會了編兒歌、認識了數量詞,太有趣了。老師發現你們聰明,活潑,發言積極,讀書姿勢正確.
那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小朋友表現很棒?來夸夸他們吧!(強調:這個同學會比較了
其實每個小朋友都表現的很棒,來說說自己吧!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
聽王老師上課……(老師記在心里你的評價讓老師很感動 (貼紙獎勵
四、 板書:
比 一 比
大--小 多--少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10-25
數學《比一比》教案12-20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數學教案02-20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比一比04-12
一年級數學下冊比一比教案04-12
比一比數學教案10-30
小班數學比一比教案02-21
大班數學教案《比一比》10-31
小班數學教案比一比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