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認識2 、3節中的生字,會寫5個字,認識1個部首“冖”。
★展開想象,感受詩歌文字的優美,感受小主人公對疾病的樂觀態度。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點
★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識字、認詞
2、讀文,“我”這個神奇的小精靈成了被子大地的主人,那我在這片土地上都玩了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2、3節
二、讀文、識字、寫字教學
1、學習第二節,生自由讀,勾畫生字
①讀懂了什么?理解“足足一個鐘頭”體會喜愛之情,興趣十足地朗讀這一節。
②識字 學習鉛
學習兵丁、穿、軍。
③指導讀、賽讀
2、學習第三節,生自由讀勾畫生字
①“我”在玩什么游戲?
②識字(注意座——坐的區別)
學習隊。理解自已,指導書寫。
學習洋,進行擴詞訓練。
③朗讀
3、有感情第朗讀全文
4、寫字(指導寫“軍、穿)
三、鞏固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
2、識字、寫字訓練
3、朗讀全文
四、總結、作業
1、以苦為樂的品質
2、如果生病的是你,你會怎么做?
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明白孩子長大了應當離開媽媽獨立生活的道理。
2、認識漢字15個,會寫8個生字。
3、練習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認讀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在朗讀中了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預習作業:
收集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1、出示圖片或課件:火車開了,大家背著行囊去旅游;草原一望無際,牛馬撒蹄奔走;天空湛藍,鳥兒四處飛翔。
2、他們靠什么去旅行?
人、馬 腳 鳥 翅膀
3、出示一棵樹,一棵花,那它們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
1、根據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
2、同桌互讀,取長補短。
3、四人合作,由小組長檢查讀的情況,并填寫記錄卡。
4、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抽學生認讀。
三、學習課文
1、自學
①輕聲讀,課文有幾小節?
②讀自己喜歡的小節,每小節告訴我們什么?
2、組內交流
孩子們,為什么要離開家?他們是怎樣離開媽媽的?
3、組長匯報
4、教師小結
四、發散思維
同學們,植物媽媽還有什么辦法?
①甜美的果實讓人和動物吃后,種子不被消化排出體外,落在地上,就會生根發芽。
②風兒會吹柳絮、楊花。
③蓖麻、栗子也穿著鎧甲。……
小結:植物真是神奇呀,希望大家以后要細心觀察,學到更多的知識。
五、誦讀
1、想像練讀。同桌練讀,取長補短。
2、教師范讀。學生傾聽,學習技巧。
3、情感朗讀。指名朗讀,交流情感。
4、同學評讀。朗讀評議,再次體驗。
5、小組賽讀。小組比賽,升華情感。
六、背誦
1、自己練習背誦
2、同桌互相背誦。
第二課時
一、朗讀
朗讀這首詩,讀出一定的`語氣。
二、學習生字新詞,引導學生掌握識字規律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文中的生字新詞。
黃色卡片(會認):植物 已經 牛羊 準備 娃娃
山洼 豆子 炸開 不信 粗心
紅色卡片(會寫):已 經 牛 羊 準 備 甲 信
2、學習記憶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學生字。
已 經 準 備 辛 甲
(2)重點分析生字
羊:象形字。老師出示圖片,幫助分析字形。
豆:筆順——豆
甲:田字出頭
3、指導書寫
三、鞏固練習
1、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生字,口頭組詞。
2、讀課文。
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一類字,認識14個二類字,學習一個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
3、和主人公產生情感的共鳴,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歷,感受到詩歌文字的優美,和主人公產生情感的共鳴。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商討。
課前準備
搜集相關資料生字卡片、課件,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分享給全班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休息的時候,都和伙伴做一些什么樣的游戲呀?看來你們的游戲內容很豐富,玩起來一定有趣極了。可是當你們生了病不能出去玩的時候是怎樣做的呢?今天,我們學習《被子大地》一課,看看一位外國小朋友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意圖:由同學們感興趣的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播放學樂師生精彩的導學成果。
二、新授
(一)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掃清字詞障礙。
1、聽錄音,了解課文內容。讓我們帶著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學習課文。老師播放錄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被子的大地”指的是什么?在你的頭腦里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誰愿意描述一下剛才自己看到的畫面?“被子大地”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用被褥鋪成的'玩玩具的場地。)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熟悉的字多讀幾遍。體會小朋友獨自玩耍的樂趣。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掃清字詞障礙,為下一步閱讀打基礎。
(二)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1、學習第一詩節。指名朗讀,由“我病了,只好躺在床上”,引發學生想象人病了會有什么感受?(生病身體上非常痛苦,心情也不好)“只好”體現出什么?(體現出小朋友的無奈,不得不躺在床上)。這么無聊的時候是誰幫助他排除寂寞呢?對,是一件件玩具。學習“件”字。件是一個量詞,可以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它;一人牽一牛。體會“一件”和“一件件”的不同。一件件表現數量多。讓學生照樣子說詞語:一次次、一條條等。學習“具”,注意里面是三橫,用“玩具”說一句話。
再讀這個詩節,指導朗讀,重讀“只好”、“一件件”、“都”、“一天”。
2、這一天我都干了些什么呢?學習第二、三詩節。
指讀第2詩節,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在干什么?看著鉛制的兵丁在被褥鋪成的山林行軍。學習“兵、丁”,首先了解什么叫兵丁,就是士兵的意思。兵和具的部首都是八,可以與丘、乒乓區別。學習“軍、穿”,注意區分寶蓋兒和禿寶蓋兒。注意車的筆順,最后一筆是豎。同學們,你們見過戰士們操練嗎?說一說是怎么樣的。士兵的操練的很有趣的,作者也很喜歡,你知道從哪些詞中體現出來的嗎?對了,“足足一個鐘頭”體現了作者對這個游戲的喜愛。你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嗎?指讀這一詩節。男 、女生競賽讀。
我還做了哪些游戲呢?指讀第三詩節。用自己的話說說。“讓我的艦隊在床單的海洋上破浪行駛;把樹木和房屋搬開,在床上筑起一座座城市。”“艦隊”是什么意思?學習“隊”。艦隊本來在哪里航行?現在呢?沒有水怎么說是破浪行駛呢?原來在被單上行駛并不容易。從第二句我們能看出來作者不僅筑了一座座城市,還建造了鄉村的景色,你找到了嗎?想象一下,作者可能還做了什么游戲?這些游戲都讓小作者非常喜愛,誰能讀出這種快樂的心情?
3、學習第四詩節。
齊讀第四詩節。
“我是個神奇的小精靈”,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為什么?這里說的山上、山谷、平原指的是什么?(是作者用被褥和枕頭鋪設成的。)學習“谷”。“凝視”是什么意思?你還知道表示看的意思的詞嗎?和凝視比較一下,你能體會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還有哪些詞體現出作者的喜愛? 設計意圖: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抓重點詞語理解詩歌內容,指導朗讀,并通過反復朗讀感受作者玩的快樂。
三、練習
1、朗讀課文,抄寫生字。
2、搜集資料,了解更多的會說話的日用品。
四、總結
學習完本課,你想起了自己生病時的往事嗎?你也有過這樣獨自娛樂的時候嗎?英國作家斯蒂文森給我們展現了兒童快樂的天地,即使在病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樂趣,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快樂的心情齊讀這首小詩,體會快樂的童年。
五、作業
模仿課文的寫法,將你兒時的快樂寫下來,積累到作文本上。
六、板書
被子大地 鉛 兵 丁 穿 軍 隊 座(座位) 汪洋大海 漂洋過海 坐(請坐)
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梧、桐、掌、楓”等1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相關樹木的外形和特點。
4、激發學生愛護樹木、愛護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并背誦課文。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樹木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板題導入
樹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們認識身邊的哪些大樹呢?你知道哪些關于它們的知識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它們的基本結構和各自的特征吧!
2、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出示自學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一)自學自測
(1)出示本課生字
梧 桐 掌 楓 松 柏 裝 樺 耐 守 疆 銀 杉 化 桂
(2)指名讀詞語。
(3)這些詞語你們還會讀嗎?誰來挑戰一下?
梧桐 手掌 楓樹 松柏
綠裝 樺樹 耐寒 守邊疆
銀杏 水杉 化石 金桂
(二)小組糾錯
(1)理解詞語的意思。這些詞你明白什么意思嗎?
耐寒:經得起寒冷
北疆:北方的邊疆
銀杏:稱白果樹、公孫樹、鴨腳。落葉喬木。
化石: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者遺跡。
(2)文中的生字和課文中的難讀的句子我們會讀了,把它們放在課文中,你還會讀嗎?
(3)教師提出要求:課文有幾句話?
讀課文的同學看清字、讀準音,其他同學仔細傾聽如果有什么問題及時告訴他。
(三)質疑拓展
說一說課文寫了什么?
第一句話:描寫了楊樹、榕樹和梧桐樹的特點。
第二句話:描寫了楓樹和松柏的特點。
第三句話:描寫了木棉和樺樹生長的喜好。
第四句話:描寫了銀杏、水杉、金桂的特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自學指導:
1、出示本課的生字“楊、壯、桐、楓、松”觀察生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
2、完成課后的描紅。
(1)自學自測
學生認真觀察生字結構及筆畫筆順等,自主書寫生字,師強調書寫姿勢
(2)小組糾錯
同桌互相評議生字,指出優缺點。
(3)質疑拓展
1、師生交流易錯字和易錯筆畫筆順。
2、出示學生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比較好差。重點評不規范的'字,激勵學生把字寫好,師范寫。
3、讓學生每個字再練寫一遍,訂正。
三、歸納總結,達標訓練
(1)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們從讀中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喜愛之情。
(2)達標訓練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打“√”。
梧桐(wú wǔ) 手掌(zǎng zhǎng) 松柏(bó bǎi)
樺樹(huá huà) 銀杉(shān sān) 金桂(guī guì)
2、辨字組詞。
楊( ) 棉( )
場( ) 綿( )
桂( ) 桐( )
掛( ) 銅( )
3、按原文內容填空。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滿院香。
四、日清作業
1、流利地朗讀課文
2、所學生字寫一遍,默一遍。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在____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于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二)《新課標》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
1、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動手做做看》說課稿: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等。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比較認真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為。
3、情感目標:
(1)感受動手做的樂趣,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2)喚起學生善于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的意識。
確立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二、說教法、學法
基于上述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結合新課改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采用了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去體驗、思考、領悟,并啟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四)總結評價,回味升華
(五)布置作業,積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動手做做看》既是課題,又是文章主題,我便順水推舟如下導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請大家先來動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如此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接著,我以“偷梁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教師相對于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著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于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師由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么?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里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不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個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于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著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并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并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布置作業,積累延伸
最后一環節,我布置學生在課外書或網上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煉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于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二年級語文部編第七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部編版優秀教案01-02
語文第七單元教案01-30
語文第七單元教案14篇01-31
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七》教案10-25
語文第七單元教案13篇01-31
二年級下冊全冊教案語文部編版可下載03-19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教案01-27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精選14篇)01-27
九年級英語第七單元教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