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3個,積累詞語7個,聽寫句子1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在反復讀文的過程中理解“我”對待寶鏡的態度。
4、通過學習,能懂得不勞而獲是不可取的,成績和財富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勞動而獲得。
教學重點讀好“我”和老婆婆的對話,讀出“我”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難點能在反復讀文的過程中理解“我”對待寶鏡的態度。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1、出示圖片,啟發談話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要向你們介紹兩件神奇的寶貝,一個是點金盒,另一個是寶鏡。如果你想知道這兩件寶貝有多神奇,就快快打開書本,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寶鏡》
揭題、讀題
二、整體感知、讀文識字: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通讀課文,邊讀,邊自學生字。
(2)想想兩件神奇寶貝的作用。
2、交流自學情況:
(1)學習生字
(2)說說哪些生字是表示動作的?做動作,記生字
(3)重點指導“摔、砸”的讀音和筆順、
(4)讀詞語:揭開、搶、撫摸、摔、砸
(5)再自讀課文,結合下列填空題說說兩件神奇寶貝的作用。
可以,有了它,你將。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點金盒、寶鏡這兩件寶貝是多么神奇啊!面對這兩件稀世珍寶,課文中的“我”是什么態度?
(1)認真讀文,用“”劃出相關語句,想想“我”為什么會這樣說,這么做?
(2)小組交流討論,并對課文內容質疑。
2、交流出示重點語句,師點撥歸納并指導朗讀。
(1)我的頭搖得像撥浪鼓:“謝謝你,我可不要這樣的錢。”
(聯系上下文理解“這樣的錢”是不勞而獲得來的錢,交流為什么這樣的錢不能要。)
(2)“這樣的成績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聯系上下理解“這樣的成績”是不真實的成績,交流為什么這樣的成績不能要。)
(3)我一聽,立刻說:“我要,我要!”
(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態度突然轉變的原因。)
(4)我拿起寶鏡,輕輕地撫摸了一陣,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將它砸得“粉碎”。
(聯系上下文理解:寶鏡畢竟是稀世珍寶,所以“我拿起寶鏡,輕輕地撫摸一陣”;但寶鏡的存在只會禍害它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將它砸得粉碎。”)
3、針對學生質疑,組織答疑
四.拓展遷移、感悟道理
1.朗讀全文
2.聽寫句子:
這樣的成績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3.師總結:
盡管這兩件神奇寶貝神奇無比,可是不勞而獲的財富、虛假的成績是不能要的,成績和財富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勞動而獲得。
你還知道哪些神奇寶貝的故事?你認為這寶貝是真的寶貝嗎?與伙伴交流
教學效果反饋
我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設計了語言訓練,上課伊始,讓學生在整體朗讀課文后,用“老婆婆怎么樣”、“我怎么樣”來簡單說說課文中的故事,學生在我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后又讓學生把板書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學生在選用正確地連接詞后就能把文章的大致內容說清楚,因為學生心中有了“扶手”,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所以回答有了方向,學生舉手人數大大增加。
文中出現了“點金盒”和“寶鏡”兩樣寶物,它們的神奇之處,學生一讀就懂,但是把讀得懂的內容重新放進一句句式中,這就培養了學生重新堆砌詞藻的能力。(什么)能(干什么),有了它,你會(怎么樣),在練說中,有些學生開始說出的句子可能不太通順,或只能說出只言片語,于是我隨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再去讀、去思、去表達,學生們越說越明白,越說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難點,又提高了說的水平。
語文教案 篇2
(一)(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一)(二);
3.能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陶冶愛美的情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一起
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酷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身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測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同學小聲自讀并考慮: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第一首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身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身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晝。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與。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同學試著解釋全詩:
白晝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示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同學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局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 培養同學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資料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
首詩歌表示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容?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 點面結合
2 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
1 詩歌的朗讀 2 詩歌內容的理解 3 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豆的語言,內心活動。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3、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初讀文章,認識字詞
1、交流精彩導讀:了解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時的一個小故事。
2、自由讀文,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二、再讀文章,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么事?
2、讀后小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體會到了什么?
(2)提出疑難問題。
三、角色體驗,品讀感悟
1、創設情境,練習對話。
(1)這個童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說了一些什么呢?默讀課文,將對話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
(2)自主練習朗讀各位童話人物的“臺詞”,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
2、合作表演,集體交流
(1)師演病孩子的媽媽,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2)推選小演員,帶上頭飾,合作“配音”朗讀表演。
四、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莢里的一粒小豆,你會說些什么?你會怎么做?
2、小豆莢們這么可愛,你一定有很多話對小豆們說,先說一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4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①大家了解香港嗎?請拿出課前搜集的資料說一說。
②今天,我們產“東方之珠”這一課,你會對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①自己試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注意帶拼音的字音。
②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③小組合作,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④指名說說課文講了香港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三、誦讀體驗,進行實踐
①從課文重點介紹的四個方面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方面多讀讀,再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這一方面的內容,講述時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②總趨勢
裝扮解說員,向游人介紹你最喜歡的那方面的內容。
四、大家相互評議。
拓展遷移,發展語言。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下面的話寫具體。
香港真是個“萬國市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真是個“燈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鄉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形近字的比較,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2.通過積累、運用詞語,豐富學生的語匯倉庫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指導書寫6個漢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4.通過閱讀欣賞,了解《泊船瓜洲》“綠”字用詞的絕妙。
5.編寫《狐假虎威》課本劇,培養學生想象、編排和語言創作、情感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積累詞語和選詞寫話。
2.了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用字的絕妙之處。
教學難點
根據寓言編寫課本劇。
教學準備
一個課本劇范例、幻燈片、投影儀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趣的漢字。
1.自由讀題中的漢字,看看每組兩個字有什么異同。
2.討論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分清并記住它們?
3.給這些字分別組一、兩個詞語。
二、詞語超市。
1.自由讀詞語。
2.討論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只需說出大意即可)
3.用超市里的一、兩個詞語說話。
4.再讀詞語。
5.抄寫詞語。
三、選詞寫話。
1.讀詞語。
2.找出這些詞語之間的聯系。
3.選詞說話。
鼓勵學生盡量用上更多的詞語使意思表達更生動、具體。
4.把自己選詞說的話寫下來。
第二課時
一、寫字板。
1.認讀寫字板中的`漢字。
2.觀察每個字各個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交流:
(1)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2)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怎樣寫最美觀?
4.教師范寫,重點指導“傻”“糊”“慚”“懂”的書寫筆順及間架。
5.學生練寫。
6.優秀作品展示。
二、閱讀欣賞。
1.自由閱讀短文。
思考: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討論:
(1)你從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2)王安石在創作《泊船瓜洲》時對“綠”字先后作了哪些改動?
(3)為什么說“綠”字用得好?
(4)讀了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啟發?
4.小結:一個“綠”字把春風給江南帶來的變化,生動而又形象地寫了出來,用在這里可謂是點睛之筆。難怪數百年來,無數詩人、評論家不斷稱譽這個“綠”字改得好。我們從《王安石改詩》這個故事明白一首詩,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傾注大量心血,需要對字、詞、句進行精心地錘煉方可成就。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交流中能準確地使用語言文字,更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5.讀背《泊船瓜洲》。
第三課時
一、復習回憶。
回憶《狐假虎威》的內容,指名講故事。
二、指導編演課本劇。
1.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編演劇本。
(1)挑選演員,分配角色。
(2)設計人物對話。
(3)指導制作道具,選配樂曲。
3.分組合作編寫劇本。
三、表演課本劇。
1.小組內表演。
2.選擇優秀的小組在班級中表演。
3.評議。
4.小組內再合作表演。
第四課時
一、指導編寫劇本。
1.了解劇本的格式。
劇本,與平常所見的文章表達形式不同:一般在開頭,先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劇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寫人物對話。故事中情節的發展變化,人物的動作、感情、語氣等,一般都在括號里用小字注明。
2.出示劇本范例,學習編寫劇本的方法。
二、把自己編寫的《狐假虎威》劇本寫下來。
三、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交流評議。
拓展資料
“推敲”的故事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詠,伸出手來做推敲的姿勢,看到他這樣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儀仗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作著手勢。這樣一下子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賈島如實地回答說出所得的詩句,不知用了“推”還是用“敲”字無法確定,所以思想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馬思考了好一會兒,對賈島說:“用‘敲’字好。”于是兩人并排騎著驢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呆了好幾天,韓愈因此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通過《詩經》產生背景的了解,進一步認識當時的社會現實;學習本篇情景交融的表現方法;掌握其起興、重章迭句手法的運用。
【教學提要】
《采薇》寫的是一位征戰凱回的士兵于回歸家鄉的途中那錯綜復雜的心理感受。
【教學設想】
安排兩教時。重點是第六章;難點是詞句的理解;講授的重點放在詞句的講解上,同時,要加強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教學要點】
題解、學生自學、朗讀、講授一至六章、特點分析、小結、啟示。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姐兒歌》:“關關雎鳩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攏繡,姐兒見了低下頭……”
《年年難為姐做鞋》:其歌詞是:“關關雎鳩(哎)一雙鞋(喲),在河之洲送(哦)起來(咿喲),窈窕淑女(喲)難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該,(我)年年難為姐(喲)做鞋(咿喲)。”
房縣是五經(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首、《詩經》的采風、編撰者周朝太師尹吉甫的故里,清同治版《房縣志》載:“房縣,古稱房陵。”“披覽《郡志》,知房為尹公故里。”房縣文化部門有關文物普查發現,房縣文物館現存有“周太師尹吉甫之墓”石碑,榔口鄉白漁村(現合并為七星村)尚有寶堂寺巖廟遺跡。專家們在這次挖掘整理和搶救中發現,在房縣農村還在傳唱著《詩經》中的《關雎》《蓼莪》等民歌,當地的一些“待尸歌”(當地辦喪事時唱的民歌)中也有不少關于《詩經》的句子。
什么是“風”、“雅”、“頌”?
二、作者簡介與題解
1、學生對照注釋作歸納發言
教師補充:《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最初稱《詩》或《詩三百》。它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全書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它是民間歌謠,民歌占大多數。“雅”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它是周王朝的樂歌,民歌數量少,多數為貴族、士大夫所作。“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是統治者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內容豐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經濟、政治、生產、重大的歷史事件;人們的一些思想觀念、習俗風尚等。《詩經》相當數量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人民大眾的生活和情感,有力地揭露了統治者的劣行和罪惡。表現形式上,《詩經》一般來說,句式以四言為主,但也雜用其它句式;較多使用重章疊句,講求節奏和用韻;有的采用比興手法。一些優秀作品,描寫生動,形象鮮明;大多數作品,語言準確、優美、樸實。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些思想和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對后代文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提問:本篇選自《詩經》的哪一部分?
教師補充:《采薇》產生的年代是西周,當時獫狁已不斷向中原侵擾,周王朝多次出兵討伐。
3、提問:課文反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詩篇反映的內容是中原兵士為了抗擊獫狁的侵擾而征戰邊塞,從而造成了中原兵士有家難歸的現狀。《采薇》的作者應是一位征戰凱回的士兵。寫的是他回歸家鄉的途中那錯綜復雜的心理感受。
三、學生自學
四、朗讀全詩
五、講授詩篇
1、串講
【作品】
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曰歸曰歸[3],歲亦莫止[4]。靡室靡家[5],獫狁之故[6]。不遑啟居[7],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8]。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9],載饑載渴[10]。我戍未定[11],靡使歸聘[12]。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13]。曰歸曰歸,歲亦陽止[14]。王事靡盬[15],不遑啟處[16],憂心孔疚[17],我行不來[18]。
彼爾維何[19]?維常之華[20]。彼路斯何[21]?君子之車[22]。戎車既架[23],四牡業業[24]。豈敢定居[25]?一月三捷[26]。
駕彼四牧,四牧骙骙[27]。君子所依[28],小人所腓[29]。四牡翼翼[30],象弭魚服[31]。豈不日戒[32]?獫狁孔棘[33]!
昔我往矣[34],楊柳依依[35]。今我來思[36],雨雪靡靡[37]。行道遲遲[38],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1]薇:野豌豆,嫩莖、葉、種子可吃;一說“薇”即“蕨”,因初生的嫩芽甚薇,即薇。[2]作:剛生出。止:語氣助詞。[3]曰:說;一說為語首助詞。[4]莫:同“暮”。以上兩句,意思說要回去,可是不能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5]靡:無。這句說征人遠戍邊塞,有家像沒家一樣。[6]獫狁(xiǎnyǔn險允):古代北方的游牧少數民族,或寫作“嚴允”或“獫狁”。春秋稱北狄,秦漢稱匈奴。周代以來,常在我國北方進行軍事干擾。[7]不遑:沒有空閑。啟居:指坐下休息。[8]柔:指薇柔嫩。[9]烈烈:指憂心如焚。[10]載饑載渴:又饑又渴。[11]戍:守。這句說戍守地點未有定處。[12]聘:問。這句說,沒有人代我問候家室。[13]剛:指薇生長得老硬了。[14]陽:指農厲十月。[15]靡盬(gǔ古):無止息。[16]啟處:啟居。[17]孔疚(jiù救):很痛苦。[18]來:歸。這句說遠行了,恐怕不能歸去了。[19]爾:指花盛開貌。維:什么。這句說那盛開著的是什么花呀?[20]常:常棣,又名小葉楊。華:通“花”。[21]路:大戰車。斯何:都是屬語助詞。[22]君子:指軍中將帥。車:戰車。[23]戎車:兵車。[24]牡:公馬。業業:強壯高大。[25]定居:安居。[26]三:指多次。捷:通“接”指交戰。這句說,一月之中,與敵人多次交戰。[27]骙(kuǐ揆)骙:威武雄壯。[28]依:乘。[29]小人:兵士。腓(héi肥):掩護。[30]翼翼:排列整齊。[31]弭(mǐ米):弓兩端受弦的地方。象弭:用象牙裝飾的弓弭。魚服:用魚皮制的箭袋。服:是“箙”的假借字,即盛箭的器具。[32]日戒:每天防范。[33]孔棘:緊急。棘,同“亟”,急。[34]昔:指出征時。[35]依依:形容柳樹枝葉隨風搖曳的樣子;一說依戀。這兩句說明出征時是在春天。[36]思:語助詞。[37]雨:作動詞。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紛飛的樣子。這兩句說明回來時是在冬天。[38]遲遲:緩慢。
第二教時:
2、詩篇結構層次分析
詩篇從結構層次看,全詩六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前三章,寫兵士為征戰獫狁遠赴,環境惡劣的邊塞,而有家不能歸;征戰兵士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征戰兵士戰場生活的苦況。第二部分為四、五章,主要寫征戰兵士戰場生活的緊張與艱苦。第三部分是最后一章,抒發了征戰兵士歸途中的困苦以及其無限惆悵的悲傷之情。
3、中心思想歸納
本詩通過一個戍兵回歸途中的歌唱,真實地表現了兵士軍旅生涯的艱難苦楚和歸家時的無限感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同時也揭示了對統治階級的怨恨和不滿。
六、藝術特色
1、起興手法的成功采用
詩篇開始到第三章全部采用“采薇”起興,這既在結構上達到領起各章,前后連貫的作用,又貼切地突現戰場生活的艱辛。因為“薇”是一中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戍邊兵士即以此物充饑,以表現兵士的濃烈思鄉情懷。
2、運用反復修辭,達到摹物抒情的目的
如“業業”、“依依”等大量迭詞,就形象的表現出了景物的形態和作者的真情實感;運用重章迭句,進行反復詠唱,既顯現出強烈的節奏感、音樂感,又表現出征戰兵士久戰難歸、憂心如焚的痛苦內心世界。
3、情景交融
詩篇中,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融為一體,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靡靡”。作者在撫今追昔的景物描寫中到達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藝術境界,令人深思和回味。
七、小結
通過詩篇的學習,認識當時中原兵士為了抗擊獫狁的侵擾而征戰邊塞,從而造成了中原兵士有家難歸的現狀;從《采薇》的作者寫的是他回歸家鄉的途中那錯綜復雜的心理感受中,可以看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困苦,以及人民對戰爭的厭惡。
八、啟示
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九、思考與練習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你怎么理解這一千古名句?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談談起興這一手法在詩中所起的作用。
3、請將本詩最后一章譯成現代漢語,力爭做到每句字數相等,其意基本與原義相符。
十、推薦參考書目
1、詩經直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
2、詩經直譯 余冠英 人民文學出版社
3、先秦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十一、推薦網站
1、國學網
2、北大中文網
3、中華大學
十二、作業反饋
語文教案 篇7
爸爸媽媽我》
教學目標(情感、技能、知識)
A1.說出自己的家人,知道爸爸、媽媽是家中一員。
2.能夠認讀字卡“爸爸”、“媽媽”、“我”。
3.知道爸爸、媽媽的性別。
4.知道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B1.在幫助下說出自己的家人,知道爸爸.媽媽是家中一員。
2.能夠認讀字卡“爸爸”、“媽媽”、“我”。
3.知道爸爸、媽媽的性別。
4.知道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C1.在幫助下說出自己的家人,知道爸爸、媽媽是家中一員。
2.能夠在幫助下認讀字卡“爸爸”、“媽媽”、“我”。
3.了解爸爸、媽媽的性別。
4.能夠說“我愛爸爸媽媽”
教學準備:
1.音樂《我愛爸爸媽媽》
2.張雨平同學全家福照片,各人全家福照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啊,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們要靜心地來聽,聽完后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欣賞音樂《我愛爸爸媽媽》)
生:說一說聽到了什么
師引導出爸爸媽媽家人
二、認識家人:
師:那么今天老師這兒有一張照片,請小朋友們來看看,這是誰?
1.出示一個學生的全家福。
2.提問:這是誰的一家。
3.老師介紹:張雨平家有3個人,張雨平,爸爸,媽媽。
4.你們自己家里有哪些人呢?
說說自己家里有哪些家人。(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5.指著張雨平的父親,提問:“這是誰。”
6.你的爸爸是什么樣子的,爸爸是男的還是女的。
(A、B學生自己說,C跟說“爸爸是男的”)
三、認讀字卡:
大家說的都非常棒,我們一起來認一認“爸爸”這兩個字。
1.出示字卡“爸爸”。
2.老師示范認讀。
3.老師帶領學生讀一讀。
4.每個學生輪流練習讀一讀。
5.分組讀一讀。
6.生將字卡相對應的貼在爸爸身上。(C貼一貼,A、B評價)
7.老師評價。
四、教學媽媽
1.家中除了爸爸,還有什么家人。
2.出示媽媽照片,提問:“這是誰?”
3.師:媽媽也是我們的家人。
4.請指出自己的媽媽。
5.你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
6.媽媽是男的還是女的。(A、B學生自己說,C跟說“媽媽是女的”)
五、讀字卡:
那么“媽媽”兩個字是怎么樣的呢?
1.出示字卡“媽媽”
2.老師示范認讀。
3.老師帶領學生讀一讀。
4.每個學生輪流練習讀一讀。
5.分組讀一讀。
6.將字卡相對應的貼在媽媽身上。(C貼一貼,A、B評價)
7.老師評價。
六、延伸(思想道德教育,師引導學生愛爸爸媽媽,并說出來)
剛才我們都認識了爸爸媽媽的字卡了,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媽媽好不好?
1.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A說,B復述,C跟老師讀)
2.爸爸、媽媽辛苦不辛苦。
3.我們要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讀:我愛爸爸媽媽(C跟老師讀)
4.你想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什么事情來表示你對他們的愛。(A、B學生說一說,師評價,C可做動作,適時鼓勵)
七、總結
1.再讀字卡
2.寫一寫。說出自己認識的筆畫,寫一寫。(A、B自己寫,C在老師指導下描筆畫。播放音樂:《我愛爸爸媽媽》)
師小結: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記著今天在課堂上對自己爸爸媽媽所說的和想對爸爸媽媽做的,回家都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出來和做出來。
作業:
1.讀詞語
2.說出來:回家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愛你”(ABC)
3.做出來:為自己的爸爸媽媽做一件事來表達對他們的愛(AB)
備注:A類目標:xxxxxxxxxxx
B類目標:xxxxx
C類目標:xxxxx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的8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2.通過識字、讀書活動,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法識字;通過誦讀課文,展開想象,感悟、積累語言;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寫字;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蟈蟈的知識;推薦學生閱讀普里什文(前蘇聯)的作品《金色的草地》。學生準備:自己預習課文,了解蟈蟈及其他小動物的歌聲。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三、朗讀評比:
四、學寫生字:
五、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說說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設計:1.把課文讀給
教案《語文A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綠色的歌》教案》,來自網!
爸爸媽媽聽。2.想想你還聽過哪些小動物的歌聲?3.積累形容詞。( )的晚霞 ( )的月亮 ( )的秋天 ( )的心情
板書設計:老師把要寫的字范寫在黑板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二、精讀課文:
三、指導朗讀:
四、語文實踐活動:
五、課堂小結: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的,寫得非常優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順序來寫作文。
六、作業設計:1.背誦課文。2.推薦學生閱讀普里什文(蘇聯)的作品《金色的草地》。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園教案02-04
語文的教案【熱】01-20
語文古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