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八年級生物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生物教案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
2、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能力目標:區分相對性狀。
情感目標:關注生物性狀的差異。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難點: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三、教覺用具
相關圖片、投影、小黑板、課件、掛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一章我們討論了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了解了植物、昆蟲、兩棲動物以及鳥類的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了解到通過生殖和發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斷地延續。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經由母親十月懷胎來到這個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親,哪些特征像母親,哪些特征與父母都不像?為什么會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現在我們已進入了遺傳和變異現象的探究了。下面看本節的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
2、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二)自主學習(自學教材P25-26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對重點內容進行圈畫記憶和思考。)
自學提綱
(1)什么是遺傳?什么是變異?
(2)什么是生物的性狀?
(3)什么是相對性狀?
(4)子代的性狀與親代的性狀有關嗎?
(三)合作探究
1、學生觀察分析P25觀察與思考內容,師生共同補充、歸納、展示完成活動:小組成員相互觀察人體的下列性狀。
(1)耳朵有沒有耳垂?
(2)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3)能否把舌頭由兩側向中央卷曲?
(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側彎曲?
2、小組分析、討論,完成觀察與思考中的問題
(1)僅憑肉眼的觀察或簡單的測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狀嗎?
(2)試著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狀。
(3)通過觀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出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
(4)任選上述一種人體性狀,看看你與父親或母親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與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5)生物體的所有性狀都是能遺傳的嗎?如果不是,請舉例子說明。
(6)在觀察和討論過程中,你還有哪些問題?請與同學交流,并試著作出解釋。
3、精講點撥
遺傳是指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發育實現的。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及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遺傳學家把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
(四)課堂小結
1、學生歸納本節知識要點,畫出知識結構圖。
2、學習這些知識你運用了哪些方法?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學習這些知識在創造和發明發明你有哪些想法?
(五)達標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是一對相對性狀的是:( )
A.豌豆的'圓粒和高莖B.圓圓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血
c.兔的白毛和雞的單冠d.花貓和花牛
2、轉基因鼠的實驗證明了( )
A .豌豆的圓粒和皺粒是一種相對形狀B. dNA是遺傳物質
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d.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二)非選擇
1、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象,就叫_________。
2、生物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性狀是由______________決定的。
4、同一性狀的不同的表現形式稱為_____ ________ _
5、討論:轉基因技術有什么用途?
課后反思: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能力目標:收集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報道、資料等信息。
情感目標: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難點: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學用具
相關圖片、投影、小黑板、課件、掛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什么是性狀?什么是相對性狀?父母的許多性狀為什么會在我們的身上出現呢?我們知道精子和卵細胞都沒出攜帶任何性狀,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東西傳給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
(二)自主學習(自學教材P26-27內容,并對重點內容進行圈畫記憶思考進行學習
1、什么是轉基因生物?
2、什么是轉基因技術?
3、舉例說出你知道的轉基因食品?
(三)合作探究
資料分析:轉基因鼠的啟示
1、觀察P27資料分析,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么關系?
(3)由此推論,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2、展示交流
3、精講點撥
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控制性狀發的基因。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四)課堂小結
1、學生歸納本節知識要點,畫出知識結構圖。
2、學習這些知識你運用了哪些方法?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去研究遺傳學?
(五)達標訓練
1、基礎訓練習題
2、課后練習
課后反思:
八年級生物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驟。
2.學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的具體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種情況,學會對出血進行初步的止血處理。
教學重難點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驟。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的操作方法。
3、根據外出血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止血處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2. 創設問題情景導入
板書:二、急救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發生一些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例如,當你夏天游泳時,發現有人溺水;當你踢足球或打籃球時不小心摔倒,發生了骨折或外傷出血;或是你發現有人因煤氣中毒而昏迷不醒,這時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學生: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推進新課]
學習目標一
板書:1.“120”緊急呼救
活動一:
假設,現在有一同學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暈倒,昏迷不醒,讓你去打“120”急救電話,你會怎樣撥打?
(請3個同學即興表演)
學習目標二
板書: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活動二: 如果在野外一時找不到電話,而情況又十分危急的話,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暫無生命危險時再去找人幫忙。
(教師講授)
腦對缺氧十分敏感!對腦的搶救要以秒來計算!
在常溫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腦就會因缺氧而頭暈,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樞衰竭,4分鐘后腦神經可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10分鐘后腦細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關鍵在于搶時間:即前4分鐘,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電話等急救車過來后再開始搶救,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這就是急救的意義所在!當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當心臟停止跳動時人工胸外心臟擠壓。
(播放教學課件)
教師: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況下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所以學會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提示其操作要領。
學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學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操作
[聯系舊知識,引出新知識]
學習目標三
板書:3.出血和止血
教師:很多同學有過跌傷外出血的經歷,那么你們當時是如何處理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們所說的情況都屬于外出血,實際上出血可以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二種情況。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這兩種出血的處理。
板書:(1)內出血
教師:內出血是指體內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診斷,所以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板書:(2)外出血
教師: 外出血是指體表的出血,我們可見到血液的流出。這種情況應該首先做必要的止血處理。實際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據血管類型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幾種。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血液、血管和人體循環系統時將血管分為哪些類型呢?根據動脈及靜脈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點來歸納出動脈和靜脈出血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學案內容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對于外出血的處理,也正是根據這三種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們來看下面的內容。
活動三:
(播放多媒體課件“外出血的處理”)
學生練習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很多日常用藥和急救的常識,了解這些生活中的常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學們不但要學好課堂知識,同時還要多向醫生、醫務工作者等知識經驗豐富的人詢問和請教,多從生活中學習和積累知識,讓我們更有把握應對各種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
[拓展深化]
[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鞏固練習]
[布置作業]書86頁第2題,練習冊
●板書設計
二、急救
1.“120”緊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3.出血和止血
(1)內出血
(2)外出血
八年級生物教案3
種子植物
第一章第二節種子植物
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xx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重點和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xx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常見的xx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圖片;
學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如花生、蘋果、桃、梨的果實,松的球果、種子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種子
①菜豆種子的結構;
③玉米種子的結構;
③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法,x人小組合作實驗,通過觀察和討論,說出菜豆種子、王米種子的結構。
方案二:對照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掛圖、玉米種子結構剪貼圖(自制)看書,同學間討論交流知道兩種種子結構。
二、產生種子的主要意義
方案一:觀察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然后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就討論提綱,實驗小組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方案二:觀察藻類、苔蘚、蕨類三類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種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實、種子)的CAI課件,實驗小組就討論提綱討論、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么?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種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異同。
方案一:將蘋果、桃等果實切開,觀察其種子的著生位置。再觀察松的種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桃的果實、種子”、“松的球果和種子”掛圖,在老師啟發下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1以xx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點是“種”“被”為啟發點,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出示補充的圖片。
2.識別常見的種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觀察書上的圖以及老師補充的圖片,認識常見的xx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識別常見的xx子植物、被子植物。
3.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
方案一:在看書自學基礎上,與實際相聯系,結合常見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蒼耳、柳、榆等,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方案二:觀察“當地幾種被子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的CAI課件,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出示討論提綱:
1.在種子發育過程中和種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種子的傳播與環境相適應,如借動物、風力、水力傳播等,請聯系實際舉例說明。
八年級生物教案4
學習目標:
1、參與調查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2、舉例說明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生物反應器、仿生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形成熱愛科學、關注生命的美好情感。
一、情景導入
列舉說己的日常生活中與動物相關的活動。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你想進一步了解身邊的生物嗎?你知道生物仿生的奇跡嗎?你了解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創舉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知道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調查報告,結束后,推舉部分學生就“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進行班內展示:
提示:
①食用動物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如牛肉、羊肉、魚類等;
②動物在娛樂和旅游中的作用;
③動物在醫藥保健中的作用;
④列舉一日生活中與人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動物;
⑤農村養殖業的意義和前景。
學習任務二:探討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的應用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P50-51頁,并完成以下問題:
(1)什么是生物反應器?
(2)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的物質有哪些好處?
(3)利用生物反應器只能生產藥品嗎?還可以生產哪些物質?
(4)課文中有關動物與仿生的實例,你能解釋嗎?
(5)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與仿生的實例?
(6)你認為進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小組選出代表發言,全班進行交流,并得出結論,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3、你認為進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請列舉仿生學方面的成功事例。小組成員先進行思考,然后進行討論。
三、系統
動物在與人類生活中的關系,你有哪些收獲?得到了哪些啟示?
四、診斷:
1、選擇題:
①下列關于生物反應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只能生產一些藥品
B產品的作用效果顯著(或者活性高)
C生產成本低,效率高
D設備簡單,能減少工業污染和環境污染
②下列屬于動物在旅游和娛樂中的作用的是;
A乳房生物反應器
B賽馬、打象球、斗牛、演馬戲
C仿生研究
D蠶吐絲、絲織綢、綢制衣服
③科學家通過對動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和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
A生物反應器
B仿生
C儀器制造
D學習行為
④北京8奧運會主會場的建筑被稱為“鳥巢建筑”,下列關于“鳥巢建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鳥巢建筑”是一種生物反應器
B“鳥巢建筑”利用了仿生學的原理
C“鳥巢建筑”美觀但是不夠耐用
D“鳥巢建筑”為危險建筑
二、非選擇題:
1、通過調查我們知道,動物可以為人類。
2、利用生物反應器來恒產人類所需要的某種物資,好處有:請你想象一下,如果以動物乳房為主要“生產車間”的新興產業得以發展,其意義可概括為。
八年級生物教案5
第七單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發生和發展
第一節生命的起源
一.教學目標:
1.比較區別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命論和化學進化論等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主要觀點;
2.簡單評述科學家通過實驗否定自然發生學說的過程;
3.描述多數學者公認的化學進化的大體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1.雷迪實驗和巴斯德實驗;
2.化學進化過程和米勒實驗;
3.原始地球條件下的化學進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地球上現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生物的新個體都是由上一代個體經過生殖過程產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從哪里來的?第一個生物是怎樣形成的?
這些問題是這一章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討論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曾有一個學說,稱為“神創論”,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最初創造了多少種生物,地球上現在就有多少種生物;而且生物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系。
我們是否能接受這一觀點。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又是誰創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創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從哪里來的?
古代的人們認為:生物可以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轉變而來。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螢、白石生羊等。
這就是“自然發生論”。討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怎樣推翻這一觀點?
17世紀意大利醫生雷地第一次用實驗證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蒼蠅在肉上產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實驗嚴謹而且有說服力,說明較大的動物不能自然發生。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做了一個最令人信服卻十分簡單的“鵝頸瓶實驗”。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以無阻擋地進入。巴斯德將瓶中的液體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殺死,然后放冷靜置,結果瓶中沒有出現微生物。若打斷曲頸管,一段時間后,瓶中就出現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實驗徹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轉變形成。
于是“生生論”產生了。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轉變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產生的?天外來客?
經過人類不斷的研究探索,現代科學家認為:在今天的地球條件下,生命不可能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轉變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條件與現在不同,那時的.地球具備形成最簡單生命的條件。
根據研究認為原始地球形成于46億年前。這時的地球溫度極高,原始大氣中無氧氣,也無臭氧層。
提問:在這種環境下,會不會有生命存在?
在這種條件下,紫外線、閃電、宇宙射線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氣中的各種氣體成分。經過長期的作用,原始大氣中的一些氣體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
以后,地球表面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匯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處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氣中的有機物也隨著降雨匯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狀況:含有有機物,營養豐富;有一定溫度;沒有多少鹽分、礦物質(礦物質是長期沖刷巖石由江河帶來的),所以有人稱原始海洋是一鍋營養豐富的熱湯。
在原始海洋中,有機物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其中的一些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
所以現代科學認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經過漫長的年代,由無機物變成有機物,有機物演變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
以上認識,有些已經在實驗室中模擬原始地球條件進行實驗獲得了一定的證據(比如米勒設計的實驗),但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假說階段,需要進一步驗證。
第2節生物的進化
一.教學目標:
1.列舉古生物學化石方面的證據說明生物是進化的;
2.簡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3.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生物化石的形成過程和化石記錄的生物進化趨勢;
2.地球上各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現的先后順序;
3.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過程和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1.生物進化的化石記錄
原始生命是簡單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樣發展為復雜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過生物進化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科學家是如何了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么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埋藏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
有的特點,所以被用來研究古代生物,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
(1)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2)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2.地球上的生命史
3.達爾文和他的自然選擇學說
最先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的是英國的博物學家達爾文。
討論:達爾文是怎樣提出科學的進化理論的?(根據學生讀過的閱讀材料進行討論)
(1)從小熱愛自然,喜歡觀察并不斷地提出問題。
(2)科學考察,發現許多與“上帝造物論”不一致的問題。
(3)觀察研究人工選擇。
(4)提出自然選擇理論。
達爾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給它們的食物和生存空間卻有一定的限度,每種生物為了爭奪有限的生活條件,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須與周圍的生存條件作斗爭,這就是達爾文所說的生存競爭。達爾文還看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他從生物的變異和生存競爭的關系中發現:生物的變異有的對生存有利,這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能在生存競爭中獲勝,那些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便會在生存競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適者生存。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自然選擇。
達爾文是由人工選擇領悟到自然選擇的。在緊接自然選擇之后講述人工選擇,使學生能更全面地理解自然選擇的含意和人工選擇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教材一開始即指出,在自然界里,對于動物和植物起選擇作用的是各種自然條件,而在人工飼養和栽培的情況下,對動物和植物起選擇作用的卻是人的意愿,從而在學生已經學過的自然選擇的基礎上,突出了人工選擇的特點。然后再具體地講述人們在長期的飼養動物和栽培植物過程中,如何有意識地給予一定的生活條件和有計劃地根據人的意愿,不斷地擇優汰劣,并運用新技術來培育、改良動、植物,以創造出人類需要的新類型來。再在這基礎上引導出人工選擇的概念。最后以人們實踐中運用人工選擇的方法創造新品種的實例予以說明。
第3節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一.教學目標:
1.列舉和人類親緣關系最密切的動物;
2.說出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相似性和區別;
3.簡述人類進化經歷的幾個主要階段。
二.教學重難點:
1.類人猿和人類特征的比較;
2.人類的進化階段極其特點;
3.由猿向人的過度和人緣分界的標志。
三.教學過程:
了解人類的起源首先要了解人類與哪一類動物的親緣關系最為密切。學生討論: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動物是哪一類?說明理由。
人類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征,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中人類與類人猿在許多方面非常相似。經過研究,證明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類又不同于類人猿。
【八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教案10-09
八年級生物教案10-24
有關八年級生物教案06-05
八年級生物優秀教案01-07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05-13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02-28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案11-12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5-16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06-08
八年級生物教案通用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