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音樂課教案1
設計意圖: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現代京劇,培養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及愛好,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京劇的藝術表現能力,掌握必要的鑒賞京劇藝術的知識及技能,初步認識京劇的藝術的特征。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聽賞《雄心壯志沖云天》及《年》,使學生了解唱段內容,感受體驗其情感表現,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以及懂得京劇音樂的聲腔、板式、伴奏、行當以及現代京劇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京劇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掌握一些有關聲腔、板式、伴奏、行當以及現代京劇的知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學唱京劇。
參考教具:
多媒體、鑼、鼓等。
教法:
講解、引導欣賞、互動。學法:欣賞、記憶、聽辨。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京劇《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介紹劇情,提出問題:演唱者在京劇的行當中屬哪個行當呢,與上節課的《海島冰輪初轉騰》相同嗎,(學生知道是旦角,但不一定清楚這兩者的區別)
2、京劇的行當(見書p64頁)生:男性人物,可細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展示扮相圖片及播放生行的唱段視頻。)旦:女性人物,可細分為青衣、花旦、老旦等。(舉例、展示扮相圖片。)凈:俗稱“大花臉”,為威重、粗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可分為花臉、架子花臉等。丑;
3、介紹臉譜,播放《說唱臉譜》。(展示扮相圖片。)
4、播放唱段《雄心壯志沖云天》《十七年》視頻,讓學生分辨角色屬什么行當。復聽《雄心壯志沖云天》,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變化。
5、京劇的唱腔和伴奏(見書p64頁)
(1)京劇的唱腔以西皮、二黃為主。一般,二黃比較深沉,帶有渾厚、凝重的特色;
(2)京劇的伴奏稱做“場面”,場面中又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伴奏樂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嗩吶、笛子等,武場主要有板鼓、大鑼、小鑼、鐃鈸等。不同樂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場面。
(3)展示鑼、鼓樂器。讓學生通過敲擊感受鼓、大鑼、小鑼、撥,然后由教師指導學生模仿,走男女臺步,自創亮相動作。
6、念白
(1)念是指人物有節奏感、韻律感的吟誦詩句,音樂性較強。白是指人物之間的對話。白又分為“京白”和“韻白”。京白多使用北京用語,口語性強,生動活潑。韻白有聲調,有節奏、無韻律的長。
(2)《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唱段與《十七年》唱段中都有念白,對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有很大幫助。
(3)節選《十七年》唱段中的白,讓學生聽、想、學、演。
7、現代京劇
今天欣賞的京劇是現代京劇。現代京劇在狹義上說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雙百方針”指導下,通過戲曲改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創作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新京劇。與傳統京劇相比,表現在“生不刮須,凈不構臉,引進交響音樂”等。
8、播放中西混合樂隊演奏《雄心壯志沖云天》。(出示現代京劇樂隊照片)
9、學唱京劇,體會京劇的唱腔、行當、伴奏、韻味以及表演藝術。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簡單介紹劇情和人物。
10、結束語
京劇作為從清代光緒年間至民國乃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流行音樂”,在我國以及世界音樂史上都占有很高的藝術地位,它融合了歌唱、音樂、舞蹈、、文學、武打技藝、設計、化妝等多種藝術門類。然而,我國現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頻頻提速,各種“快餐文化”應時而生,沖擊著我國眾多的傳統藝術,包括京劇。使京劇藝術吸引更多同學的眼球,讓我們的“國粹”變為流淌的音符呢,請同學們聽過《說唱臉譜》、《粉墨》、《蘇三說》、《onenightinbeijing》、《刀馬旦》、《折子戲》等通俗歌曲后,就京劇藝術的發展前景以文字形式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高中音樂課教案2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簡介中國民歌的分類,欣賞《川江船夫號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風箏》三首民歌。
教學難點:
聽辨號子、山歌與小調。
教學過程:
一、簡介中國民歌的三大類的不同特點:
勞動號子:音調鏗鏘有力、豪邁。
山歌:節奏舒緩、旋律明朗。
小調:結構規整、旋律優美。
二、欣賞一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號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對歌曲所起的作用。
說說歌曲音調有什么特點?屬于哪類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延長音較多。
說說山歌為什么用那么多長音?
3、河北民歌《放風箏》:想一想這首歌與剛才的有什么區別?你能根據歌詞內容畫一幅圖嗎?
三、活動與練習:
分組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中國民歌的知識。
四、教師小結民歌種類及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結合音樂知識進行民歌欣賞,引導學生從民歌的'不同特點進行 區別、歸納。
教學難點:
說出號子、山歌與小調不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賞陜北民歌《腳夫調》,想一想:歌曲屬于哪種民歌類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調特點——節奏自由、襯詞多。
三、欣賞河北民歌《盼紅軍》,想一想:歌曲的曲調屬于山歌類嗎?為什么?
四、隨伴奏音樂哼唱《盼紅軍》,感受小調旋律優美、結構規整等特點。
五、聽辯練習:
1、《黃河船夫曲》、《碼頭工人歌》屬于哪種類型的號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屬于哪種民歌類型?
六、活動與練習:
1、你會唱哪些廣東方言歌?
2、創作民歌:
應用1、2、3、5、6五個音創作一首有民歌風格的歌曲。
3、教師示范再集體創作。
七、集體評議。
八、小結。
高中音樂課教案3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雄心壯志沖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內容,感受體驗現代戲曲音樂的表現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樂趣。
(二)了解京劇音樂的聲腔、板式、伴奏、行當以及現代京劇基本知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聆聽《雄心壯志沖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體驗其變化著的音樂情緒,掌握一些有關聲腔、板式、伴奏、行當及現代京劇的`知識。難點:理解聲腔(以西皮、二黃為主)、板式、伴奏,在戲曲情感、情緒渲染表現中各自獨立而又相互幫襯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賞;引領學生思考教師課前已準備的試題板所示思考題目(題目的擬定主要圍繞學習目標和知識重點中的內容,難易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賞唱段中重點部分節選,引領學生邊聽邊依據題板、記錄作答。
1、再次欣賞:學生間的交流,教師針對某些學生中還不清楚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總結、歸納后再次欣賞。
2、分組展示學生藝術實踐活動:從完整唱段中根據聲腔及板式的特點,有目的挑選簡單的局部唱段讓學生分組進行唱段模仿、板式節奏敲擊體驗。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學生資源
(二)多媒體資源
(三)網絡資源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一)知識的學習,采用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預習式學習方法,每個人搜集的資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時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順帶講解有關音樂知識。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針對性多次重復聽賞、聽辨法以及模唱唱段來獲得在感受體驗中的音樂理解。
六、教學過程(略)
七、教學評價建議
(一)能基本掌握中國戲曲的聲腔、板式、伴奏、行當等以及現代京劇基本知識,能在課堂上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
(二)能與他人或小組間進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現代京戲唱段并能進行表演設計。
高中音樂課教案4
重點難點: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哪些聲部的節奏寬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聲部節奏密集、緊湊,旋律線平直,同音連續重復?讓學生體會和欣賞音樂中所包含的情緒及表達方法。
高中音樂課、欣賞課教案
一、自我介紹及導課。
1、今天是我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和欣賞音樂的第一課,在學習和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安靜應該是必須的一種條件。試想,在嘈雜的環境中有可能進行音樂創作或者音樂欣賞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請同學們配合我,讓我們共同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為我們成功的進入音樂的美妙世界創造前提條件。
2、首先老師來介紹一下什么是音樂藝術?音樂藝術是聲音的藝術、是時間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可能同學們對最后一項的感覺比較明顯,是的,音樂對人們情感的影響力是很強大的,比如在我們聽《義勇軍進行曲》時情緒會比較激昂,聽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會感到凄涼悲傷,這些都是音樂在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影響。
下面我們就來舉一個例子,請同學們和我一起欣賞《祖國頌》,聽聽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授新課
1、用錄音機放《祖國頌》的音樂(欣賞一部分),對作者及背景進行介紹。
喬羽作詞,劉熾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為彩色寬銀幕文獻紀錄片《祖國頌》(初名為《1957年國慶節》)寫的兩首混聲合唱曲之一(另一首為《今夜到處有歌聲》)。影片在1958年元旦獻映后,這首歌就隨之廣泛流傳至今。
歌曲的體裁是頌歌。頌歌是一種聲樂作品的體裁,主要是歌頌祖國、英雄或歌頌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國頌》為混聲合唱歌曲,旋律寬廣,速度從容,氣勢宏偉。F大調、單樂章,分為A、B、A三個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寫祖國大地山川壯麗,人民迎接社會主義時代到來的無比興奮的心情。開頭是男高音領唱和合唱形式的樂段,旋律悠長、開闊,中段有一段朗誦伴有優美動聽的復調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點,而朗誦詞之后則配上了2/4拍子的曲調:“鳥在高飛,花在盛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我們偉大的祖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時代。”速度轉快,節奏明快而富有彈性,間奏之后,進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揚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領唱、合唱形式。在d小調上的舒展、深情的分節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勞動、豐收的喜人景色。贊美了祖國各地工農業生產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現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變化反復,節拍由4/4拍變為6/8拍,略去了朗誦段落,氣息更為寬廣,意境更為壯麗,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期盼和歌頌。
三、課堂練習
在我們欣賞和了解《祖國頌》之后,同學們也一定喜歡上了這支氣勢宏偉的頌歌,下面我們就來練習《祖國頌》的合唱片段。
帶領同學聯系主旋律聲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聲部。
四、總結
音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志,也是一個人提高素質與修養的必修課。今天同學們與老師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學內容,請大家再課下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下節課共同回答,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教學目的:
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
2、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3、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
重點難點: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 具:錄音機、多媒體、鋼琴
高中音樂課、欣賞課教案目錄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作曲。1959年寫成并首演。當時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他們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
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2、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于胡橋鎮。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課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樸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臺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回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后,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臺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愿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采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久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并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
三、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高中音樂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接受多元音樂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2、通過中外爵士樂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體驗爵士樂音樂的風格特征。
3、激發學生練習爵士樂的興趣,為進一步欣賞和表演爵士樂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爵士樂的風格特征。
教學難點:
爵士樂節奏練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組織教學。
二、導入——對比欣賞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樂”。
三、新課:
1、請大家談談對“爵士樂”的印象。
2、教師簡介爵士樂的起源,解釋“布魯斯”和“拉格泰姆。”
3、常見爵士樂器的簡介。
4、欣賞《南部之子》
注意:
a樂器演奏部分以什么樂器為主奏?(引出迪克西蘭爵士樂)
b伴奏部分強弱有什么規律(打破傳統強弱規律)
5、欣賞《不知為何》,注意樂曲是否容易唱?(引出連續切分)
6、爵士樂的風格特征歸納。
7、學生用電子琴彈奏音樂片段,體會爵士樂風格。
8、學生分聲部練習與多聲部練習節奏。
9、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與現狀。
10、學生即興表演舞蹈或律動。
四、爵士樂的價值及影響。
五、小結、下課。
資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詞: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瀟灑,平時穿著打扮猶如國王一般,是當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熱愛音樂,把音樂視為生命。人們都把他稱為“南部之子”。
《不知為何》是一收由諾拉·瓊斯演唱的爵士音樂。在以鋼琴和大提琴為主的爵士樂隊伴奏下,歌聲徐緩、纏綿,曲調松弛、怡然、略帶憂傷。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民謠的清新韻律。諾拉·瓊斯的演唱音色優美、清新亮麗。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國黑人爵士音樂家,被稱為“爵士樂之父”。表演熱情洋溢、詼諧機智。
諾拉·瓊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稱,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樂、鄉村音樂、流行音樂等多種音樂風格。演唱專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屆格萊美大獎上獲8項提名,并獲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單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樂演唱專集、最佳非古典錄音工程專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項大獎。她史無前列地奪得了格萊美所有的四項最重要的獎項。
爵士樂(jazz)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后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并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爵士樂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音樂。獨特的音樂語言、極具個性的靈活的音樂演奏,時而低沉憂傷,如泣如訴;時而強勁高亢,激動奔放,給人深刻的精神體驗和心靈的喜悅。
爵士音樂來源于布魯斯。布魯斯是17――18世紀,黑奴懷念故鄉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于藍色在美國被看作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稱布魯斯。
拉格泰姆鋼琴音樂是爵士樂的另一個起源。它從非洲民間音樂發展而成。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喬普林被人們譽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蘭爵士樂始于20世紀初,它吸收了“布魯斯”音樂和“拉格泰姆”音樂的成分,形成一種由小號領奏的小樂隊即興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樂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樂,在和聲、旋律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自由、大膽、隨心所欲地發揮。它強調音樂本身的強度與張力,加入大量的不協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樂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爾琴、塔部拉雙鼓、擴音“拇指鋼琴”,以及大量的電子音響設備和打擊樂器。它一出現,就受到廣大爵士音樂家和爵士迷的喜愛。自由爵士樂隊20世紀爵士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爵士樂在我國的歷史。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現過相當規模的爵士樂演出和一些頗具水準的爵士樂音樂家。那時主要是為舞廳伴舞。80年代末以來,爵士樂在中國復興,并贏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
高中音樂課教案6
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高級中學音樂課本》第三節
執教:
深圳市碧波中學 廖平凡
教具:
影碟機 影碟(唱段實況) 幻燈片 幻片機 彩電等
教學目的
1、 通過對京劇的簡介,使學生了解京劇基礎知識。
2、 通過京劇名段欣賞和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他們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1、 用提問式導入 課題內容。
(我國戲曲中,影響最大的是什么劇種?)
2、 介紹京劇基礎知識:(根據內容出示相應的幻燈片)
(1) 京劇的`形成:
京劇在中國戲曲中形成較晚,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壽辰,詔令“四大徽班”(清朝安徽省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個戲班)進京演出,皮黃腔風靡京城。后來,留京徽班藝人與來自湖北的漢劇藝人合作,相互影響,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式,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京劇雖只有二百多年歷史,但因為它久居京城這種特殊背景之下,名角輩出,流派紛呈,藝術成就顯著,影響遍及全國以致世界,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國劇。
(2) 京劇音樂:
1) 京劇音樂以西皮腔和二黃腔為主。西皮腔源于秦腔,形成于武漢一帶。西皮腔一般較為高亢剛勁,活潑明快,適于表現激昂、明朗、歡快的情緒。二黃的起源在江西,形成于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著穩重,凝煉嚴肅,適合表現深沉、悲怨的情緒。
2) 伴奏樂隊稱為“場面”,分為“文場”、“武場”兩部分。文場由演奏旋律的管弦樂器組成,常用的樂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嗩吶、笙等(出示掛圖),
高中音樂課教案7
一、學習
(一)聆聽《雄心壯志沖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內容,感受體驗現代戲曲音樂的表現力,理解角色的,享受表演唱段的樂趣。
(二)了解京劇音樂的聲腔、板式、伴奏、行當以及現代京劇基本知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聆聽《雄心壯志沖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體驗其變化著的'音樂情緒,掌握一些聲腔、板式、伴奏、行當及現代京劇的知識。難點:理解聲腔(以西皮、二黃為主)、板式、伴奏,在戲曲情感、情緒渲染表現中各自獨立而又相互幫襯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賞;題目(題目的擬定主要圍繞學習目標和知識重點中的內容,難易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賞唱段中重點部分節選,引領學生邊聽邊依據題板、記錄作答。
1、再次欣賞:學生間的交流,教師針對某些學生中還不清楚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歸納后再次欣賞。
2、分組展示學生藝術實踐活動:從完整唱段中根據聲腔及板式的特點,有目的挑選的局部唱段讓學生分組進行唱段模仿、板式節奏敲擊體驗。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學生資源(二)多媒體資源(三)網絡資源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一)知識的學習,采用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預習式學習方法,每搜集的資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時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順帶講解有關音樂知識。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針對性多次重復聽賞、聽辨法以及模唱唱段來獲得在感受體驗中的音樂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建議
(一)能基本掌握中國戲曲的聲腔、板式、伴奏、行當等以及現代京劇基本知識,能在課堂上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
(二)能與他人或小組間進行,唱上一小段現代京戲唱段并能進行表演。
【高中音樂課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課教案08-28
高中音樂課教案范文11-06
高中音樂課教案錦集09-13
[實用]高中音樂課教案17篇10-09
高中音樂課教案范文8篇[經典]11-07
音樂課程教案02-05
音樂課的教案03-31
音樂課教案02-23
音樂課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