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11-09 08:39:51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使用方格數來表示面積,求長方形的面積。

      2、初步學會運用割補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尋找合理的割補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找出所需的相應的尺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出示方格紙

      師:誰能說說,方格紙有什么作用?

     。ㄍㄟ^它知道圖形所占方格數,從而知道圖形的面積。)

      師:方格紙每小格的邊長是——(1cm),所以每一小格的面積就是——(1c㎡)

      出示圖形A(襯于方格紙下)

      師:圖形A和B的面積分別是多少?你怎么知道?(數方格)

      二、探究新知:

      1、規則圖形:

      師:我把圖形A放在方格紙上,你還能知道它的面積嗎?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

      ①豎的占3格,橫的占5格,5×3=15(格),每格1 c㎡,就是15 c㎡。

      ②根據面積公式S長=a×b=5=5×3=15(c㎡)

      師: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好?為什么?

      生:用面積公式比較簡便,只要知道圖形的長和寬,就可以馬上計算出它的面積了。

      師:長方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正方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板書完整)

      2、不規則圖形:

      師:(出示圖形B)那如果是這樣一個不規則的圖形,我們又有什么方法來計算出它的面積呢?

     。1)請生在練習紙上畫一畫,試一試。

     。2)匯報交流:

     、侔褕D形分割成幾個長方形——割

      S1=a×b

      =3×2

      =6 c㎡

      S2=a×b

      =4×3

      =12 c㎡

      S3= S1

      S=S1+S2+S3

      =6×2+12

      =24 c㎡

     、诎讶钡舻腵4個角補全,成為一個長方形,再去掉4個長方形——補

      S1=a×b

      =(3+1+1)×(2+1+1)

      =5×4

      = 20c㎡

      S2=a×b

      =1×1

      =1 c㎡

      S=S1+S2×4

      =20+1×4

      =24 c㎡

     、郯褕D形右邊部分割下,并一分為二,再分別移到左邊去——移

      S=a×b

      =(2+1+1)×(3+1)

      =5×4

      =20 c㎡

      師:在這些方法中,你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3)出示圖形C

      師:剛才,我們分別用“割”、“補”、“移”的方法求出了圖形B的面積,F在就請你在練習紙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這個圖形(出示圖形C)。

      生計算,并匯報:

     、傺a:把3塊缺掉的部分補全,成為一個長方形,再去掉3個小正方形。

      S1=a×b

      =5×4

      =20 c㎡

      S2=a×a

      =1×1

      =1 c㎡

      S=S1-S2×3

      =20-1×3

      =17 c㎡

      ②移:把右下方凸出的一個小正方形移到上面凹下去的地方,形成兩個長方形。

      S1=a×b

      =4×2

      =8 c㎡

      S2= a×a

      =3×3

      =9 c㎡

      S=S1+S2

      =8+9

      =17 c㎡

      (4)小結:我們在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割”、“補”、“移”的方法。

      三、聯系實際,鞏固練習

      1、將“小胖的家”的各部分組合成一幅組合圖形

      (1)你能求出小胖家每個房間的面積嗎?(書P66,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學生匯報,師:如果衛生間的長和寬分別是3米和2米,面積是多少?(6㎡)

     。3)現在我們來算小胖家的總面積,看誰的算法好。(小組討論,交流)

     、侔褎偛庞嬎愕母鞑糠旨悠饋恚12+6+6+20+18+8=70㎡

     、冢ㄐ∨址块g+客廳)+(廚房+走廊+衛生間)+父母房間

     、郏ㄐ∨址块g+父母房間)+(客廳+衛生間+走廊+廚房)

     、苎a:(5+3)×(4+6)-5×(6-2-2)=80-10=70㎡

      ⑤(4+4)×(5+3)+3×(6-4)=64+6=70㎡

      四、拓展題:求下面圖形的面積

      五、板書:它們有多大

      我們在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割”、“補”、“移”的方法。

      六、作業

      七、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 過數格子來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

      2、對不同的圖形會運用不同的辦法數格子。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積。

      教學難點:

      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計數。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三.鞏固練習:

      填寫身高:

      師:我們 學習的好朋友小巧、小亞、小丁丁很想知道自己的身高用小數該怎么表示,請大家幫助一下?(由于前面回憶了1米是100厘米,所以同學們不難得出他們三人的身高用厘米的表示方法 。)

      一:多媒體展示

      老師說的是:小胖的身高是1米30.

      情景導入:

      師:這位體育老師說的對不對?

      二.探究新知:

      30是什么意思。

      1米30厘米。

      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誰還記得1米是多少厘米?

      二.用多媒體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亞的身高。

      小巧:我的.身高是1米28。

      ___________cm

      小亞:我的身高是1米33。

      _____________cm

      小丁。何业纳砀呤1米37。

      _____________cm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2頁,把算好的數據填寫在52也上,并完成52頁的練習。

      1m65cm= m (1 65cm)

      1m80cm= m (180cm)

      1m76cm= m (176cm)

      新授:

      例題1:

      通過動畫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并進一步理解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長度之間的關系)

      觀察蝸牛和螞蟻賽跑,并回答問題。

     。1)全長是100cm,也是_____m。

      (2)蝸牛已經爬了____cm,離終點還有____cm。

      (3)螞蟻已經爬了____cm,離終點還有____cm 。

      例題2:

      用這三塊圖形堆成下面的圖形,它們的高度各是多少?

      通過這道題,讓同學們知道 ,長度單位不僅僅可以比較長度之間的關系,更能比 較高度之間的關系。

      今天的學的難不難。

      我們試一試自己學的水平好不好呢?

      練一練:

      填寫合適的單位。

      (1)鉛筆長18( )

     。2)我的身高1( )20( )

     。3)床長2( )

     。4)我用的課桌長45( )寬32( )

      (5)尺長15( )

     。6) 教室長7( )

     。7)游泳池深145( )

      請同學自己說,但要說清換算關系。

      四.比大小:

      21米 ( ) 12米

      20厘米 ( ) 2米

      99 厘米 ( ) 1米

      318厘米( )3米17厘米

      1米92厘米( )1米18厘米

      4米3 厘米( )4m30cm

      5m10cm( )5 米1厘米

      五.用小數來表示動物的身高。

      山羊 斑馬 長頸鹿

      68cm 151cm 5m 7cm

      ____m ____m ____ m

      拓展提高:

      1、 師:下面這些長度到5m還缺多少厘米?

      4m 3m 4m80m 2m98m

      2、 小組合作解決。

      總結: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現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一)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ǘ┡囵B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ㄈB透數學知識的實踐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推導和歸納.

      教具準備:

      投影儀、長方形框架、四邊形卡片11張.

      學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張、直尺、三角板、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老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紙片.

      提問:你認識這兩個圖形嗎?(長方形、正方形)

      師: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長方形、正方形.(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

      問:誰能舉例說明什么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講桌桌面、有的文具盒的表面、黑板表面、班上的優秀作業展覽欄都是長方形)

      間:誰能舉例說明什么物體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廣播喇叭的正面、裝一丸中藥藥盒的每個面,班上電視柜的表面)同學們說得很對,那么,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學習新課

      1.老師貼出一組圖形,請大家觀察這些圖形的共同之處.(討論)(這些圖形都有四個角、都有四條邊)

      老師指著黑板說:像這樣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們都是四邊形.(板書:四邊形)

      2.現在,請同學們把黑板上的這組四邊形分類.(同桌可以商量)

      同學們發表看法,最后歸為三類。

      3.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長方形有哪些特征.(拿出自己的長方形卡片)(長方形的特征是: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你們怎么來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

     。á俨扇φ鄣姆椒ǎ喊验L方形紙片對折使兩邊重合,說明這一組對邊相等,再對折,兩條短邊也重合,說明另一組對邊也相等.證明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á谟弥背叻謩e測量長方形的兩組對邊的長度,從而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現在,老師看看哪一位同學積極動腦,想出一個好辦法來證明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ǹ梢杂萌前迳系闹苯菧y量長方形中的每一個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長方形的每個角分別重合了,就證明了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特征.

      老師板書: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4.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正方形卡片,動手折一折、量一量.

      討論: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樣證明的?(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學生踴躍發言:(①將正方形對角折一次,再折一次,四條邊完全重合,說明正方形四條邊相等.②用直尺測量正方形的每一條邊,長度都相等,說明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③用三角板的直角測量正方形的每一個角,每個角都和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說明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5.認識長、正方形的區別和聯系.

      我們分別歸納了長、正方形的特征,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而且四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是對邊相等,正方形是四條邊都相等)

      教師同時板書,整理成表

      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聯系呢?

      用投影片演示。

      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時,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圖形.(正方形)說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6.反饋練習。

     、侔涯銓W具袋中的所有長方形、正方形分別擺在桌子兩邊.(學生互相檢查擺的對不對)

     、谠诜礁窦埳袭嬕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郛嬕粋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

     、墚嬕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7.認識平行四邊形.

      老師出示一個長方形框架.

      老師動手拉它的一組相對的角,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框架還是長方形嗎?為什么?

      (這個圖形不是長方形了,因為它的四個角不是直角)

      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在黑板右上角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還有哪些平行四邊形?

      (分類中的“其它四邊形”都是平行四邊形)老師把黑板上的“其它四邊形”改寫成“平行四邊形”)

      問:同學們平時見過平行四邊形嗎?請舉例來說.(有一種防盜網上的圖形、籬笆上的圖形,有的編織圖案)

      問: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老師又一次演示長方形活動框架)

      (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有四條邊且對邊相等、它們都有四個角;不同點是:長方形的四個角必須是直角)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圖形——平行四邊形.(補充課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

      1.投影片打出判斷題

     。1)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

     。3)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相等,這個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

     。4)對邊相等的四邊形都是長方形.(    )

     。5)有個四邊形,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那么,這個四邊形不是正方形就是長方形.(    )

      2.趣味練習

      數一數下圖中共有幾個正方形.

      3.思考題

      有兩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長都是4分米,寬都是2分米.

      (1)把這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你是怎樣拼的?

      (2)把這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大的長方形,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你是怎樣拼的?

      4.課后練習

      (1)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邊形和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2)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邊形,一個大三角形和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

      設計說明:

      本教案在新課的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中,通過自己的操作,獲取新知識.引導學生采用對比的手段,遷移的方法進一步掌握長、正方形的特征.從長方形的變形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突出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鞏固練習中的判斷題,有意提醒學生思考問題要全面.

      趣味練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要有序、要仔細.

      通過同學們不同意見的爭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題沒給直觀圖形,要求學生在腦中形成長方形的圖象去思考.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的學生可能感到困難,教師應適時給與指導.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第10單元總復習

      第1課時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

      教材總復習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萬以內加、減法的復習。

      難點:系統地整理出萬以內的加減法豎式計算該注意的地方;連續進位的加法和連續退位的減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回顧本學期的知識要點: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我們就把一本厚厚的數學書快學完了。同學們還記得自己都學了些什么嗎?(可借助課本目錄)

      2.導入:學了那么多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第二、四單元的知識,是什么呢?

      板書:萬以內的的加法和減法。

      二、系統整理知識點

      1.系統整理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試做。

      175+162=310-207=259+148=

      說一說:如果讓你來完成,你會怎么做?

      多種回答:

     、倏谒。

      ②豎式計算。(引導豎式計算的注意點并及時板書。)

     。2)學生完成并反饋:評議并及時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數位沒對齊,沒有進位或退位,橫式沒有寫結果等。)

      2.整理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1)剛才有的同學做錯了,為什么沒有發現呢?(沒有驗算)

     。2)回憶:一道加法題的驗算方法有哪些?一道減法題的驗算方法又有哪些?

      加法:

     、俳粨Q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次

     、诤-加數=加數

      減法:

     、俦粶p數-差=減數

     、跍p數+差=被減數

     。3)說明:驗算時,我們只需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即可。

      3.練一練。

      985-423=325+464=806-774=

      其中最后一題要求驗算。

      4.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教材第109頁第1題(3)題。

      (1)理解題意:可畫圖幫助理解。

      (2)板演齊練。

      (3)反饋、評價。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112頁第5題。

      (1)比一比,哪些同學最棒?

      分組練習。

     。2)反饋、評價:對表現優異的組予以鼓勵。

      2.教材第114頁第18題,填上合適的'數字。

     。1)試填。

     。2)反饋:說說填寫每個數字的想法。

     。3)評價:適時予以鼓勵。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在進行萬以內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對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先立足于通過做題來回憶整理知識,對出現的三種情況的問題提示學生糾錯,抓住了難點。對于計算方法、驗算方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幾個重要知識點要復習到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第8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1課時幾分之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90~91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并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課件)

      教師:請看圖,老師帶著同學們在森林公園開展數學活動,請你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觀察交流后,教師注意直奔主題:圖上有多少個同學?幾瓶礦泉水?)

      教師:8個同學可以用8表示,4瓶礦泉水可以用4表示,看這里有幾個月餅、幾個西瓜,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可以用學過的整數表示嗎?

      教師:其實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分數”表示,今天這節課一起來認識“分數”。

      板書課題:幾分之一

      二、游戲活動,激發興趣,體驗分數的產生

      1.教師:下面我們通過分月餅的游戲來研究分數好嗎?

     。1)4塊月餅,分給2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怎樣分公平?(板書:平均分)

      為什么?(說明:每人分得一樣多叫“平均分”)

      4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塊?

      4÷2=2(塊)

      2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塊?

      2÷2=1(塊)

      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塊?

      1÷2=?(半塊)

     。2)教師:“半塊月餅”用什么來表示?還有別的方法嗎?你能創造一個數來表示嗎?(同學們各抒己見,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2.比較各種表示方法,并體會分數的簡潔性與含義(除號與分數線很相似),初步認識分數的表示形式。

      三、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1.認識。

     。1)將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寫作:(邊寫邊說寫法)。

      (3)教師:想一想:在“”里,“-”“2”“1”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想好后跟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4)教師:我們的生活中有“”嗎?請你找幾個說說?

      2.認識。

     。1)如果我要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應該怎樣分?誰來幫幫老師?指名回答。

     。ㄕn件演示)

     。2)每塊是整個月餅的幾分之一?用分數怎樣表示?

     。3)獨立思考,嘗試讀、寫。

      指名上臺板書,全班讀一讀。

      3.認識:將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圓的()分之(),寫作()()。

      4.認識: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顏色。

      5.認識幾分之一。

      (1)教師:你還能說出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學生:

     。2)組織觀察這些分數,說發現。

      教師: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認識分數的組成。

      讀作:三分之一。指名說說、、各部分名稱。

     。4)請同學們拿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并想一想:你是如何折的?說一說:它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進而在小組內交流。

      【教師歸納】同一個圖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就會寫出不同的幾分之一的分數;同一個圖形平均分成某一份數,可寫出不同的分數;同一個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折法。

      四、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9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結果。

      2.練習二十第1、2題。

      嘗試完成,集體交流、反饋。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你對分數是怎樣理解的?有何收獲?有何感想?

      【教學反思】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理解概念。

      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電影院的座位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簡便算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難點:

      在自主探索簡便算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前準備:

      把電影院的2個問題分別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師生談話由學生最近看過什么電影,在哪個電影院看的,電影院每排有多少個座位,有多少排,引出電影院座位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看電影,哪個同學說一說你最近看過什么電影?是在哪個電影院看的?

      請幾個同學介紹。

      師:誰仔細觀察過,你去的電影院每排大約有多少個座位?有多少排?

      生發言,教師對注意觀察電影院座位的學生給予表揚。

      師:-同學真不錯,到電影院不光是看電影,還特別注意觀察電影院的座位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解決一個電影院的座位問題。

      用小黑板出示問題(1)。

      2.用小黑板出示問題(1),讓學生讀題,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題,說說從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說電影院原來的座位情況和問題。

      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1),師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勵學生自主計算。

      師:求原來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怎樣列式呢?

      學生說,教師板書:36×30=

      師:36×30,這個算式你們都會計算,用自己的方法試著算一算吧!

      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方法。

      2.交流學生個性化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大膽介紹自己的想法和計算過程。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計算的?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個座位。

      36×10=360(個)

      360×3=1080(個)

      (2)把30看成3個十,36乘3個十等于108個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個)

      (3)用豎式計算。

      第(2)種方法如果沒有出現,教師可以交流,并接著列出豎式的.簡便算法。

      如果出現,教師就結合學生的算法介紹簡便算法。

      3.介紹豎式計算的簡便算法。

      師: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個十,這樣寫豎式。

      邊說邊板書

      師:計算時,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個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個0。

      邊說邊完成板書

      師: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簡便算法,說簡單點就是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積的后面添0。你們覺得這樣寫怎么樣?

      生:這樣寫很簡便。

      師:剛才我們一起求出了原來這個電影院的座位數。現在這個電影院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時看電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現在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位?

      用小黑板出示問題(2)。

      4.教師談話,并說明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用小黑板出示問題(2),讓學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師:誰來說一說現在這個電影院的座位情況?

      生:這個電影院現在每排有40個座位,還是有30排。

      師:誰來說一說怎么列式?

      生:40×30。

      師:口算結果是多少?

      學生可能會直接說出結果1200。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個十,4個十乘30等于120個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兩個0,就是1200。

      教師重點指導口算方法。

      5.教師介紹豎式計算,邊說邊寫出豎式。

      師:整十數乘整十數,可以直接利用口訣計算。先把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乘,再在積的后面添兩個0。用豎式可以這樣算。

      教師介紹豎式的簡便算法。

      三、嘗試練習

      1.教師在黑板上寫。

      出試一試中的6道題,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電影院的座位問題,而且學會了用豎式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F在,請同學們計算一下黑板上的幾道題,看誰算得又快又正確。

      學生自主計算,請兩個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豎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議一議的問題,啟發學生根據三道題的乘數和積回答問題。

      師:觀察這幾道題中乘數和積,想一想,兩位數乘兩位數,積最多是幾位數,最少是幾位數?說一說你判斷的理由。

      學生可能回答

      兩位數乘兩位數,積最多是四位數。因為99是的兩位數,99×99=9801,所以兩位數乘兩位,積最多是四位數。

      兩位數乘兩位數,積最小是三位數。因為10是最小的兩位數,10×10=100,100是個三位數。所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最小是三位數。

      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啟發或參與交流。

      四、課堂鞏固

      1.練一練第1題。

      (1)師生一起估計積是幾位數。要給學生充分地表達不同想法的機會。

      師:看來同學們不但學會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又知道積最多是幾位數,最少是幾位數。下面看練一練第1題,我們一起估計一下積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說法。

      如

      26×40可能出現兩種意見

      積最多是三位數,因為十位上的兩個數2乘4等于8,不進位;

      積最多是四位數。把26看成25,40看成4個十,25乘4個十等于100個十,就是1000,所以積一定是四位數。

      要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

      74×36,也可以有兩種算法。

      因為十位上的兩個數7乘3等于21,要進位,所以積一定是四位數;

      因為70×30=2100,所以,70×36的積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數。

      (2)鼓勵學生自己計算,檢驗估算的結果。

      使學生了解判斷積是幾位數的一般方法:先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兩個數相乘超過或等于10,積一定是四位數。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計算一下,看看估計的結果對不對。

      學生計算后,再總結估計積是幾位數的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十位上的兩個數相乘進位,積一定是四位數。

      2.練一練第2題,口算比賽。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棒,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口算競賽,看誰是咱們班的“口算能手”!

      3.練一練第3題,先讀題明確圖意后,讓學生獨立解答,再交流解答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師:下面讓我們運用新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吧!請看練一練第3題。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計算,然后交流。

      4.練一練第4題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再計算。交流時,重點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頁例3。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萬以內的加法。

      2.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育學生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加法驗算的方法。

      難 點:能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列豎式計算。

      59+77=85+68=445+238=

      1.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學生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及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然后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教學例3。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3。

      (1)從題中你對我國的濕地又有什么認識?會列式解答題中的問題嗎?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445+298=。

      2.計算。

      教師:剛才445+238同學們都會計算,這道題你會算嗎?試著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例題中的兩種算法用課件展示出來)

      3.驗算。

      教師:這兩種方法一種是口算,一種是列豎式計算,算得對不對呢?你會驗算嗎?想一想,該怎樣驗算?

      4.歸納小結。

      教師:比較445+238和445+298,兩個算式的計算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在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小組內討論交流后,由小組代表匯報。

      【教師歸納】列豎式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不管哪一位上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驗算時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5.反饋練習。

      教材第3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練習并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發展能力

      1.練習八第4題。

      學生獨立練習,看誰計算得又準又快。

      2.練習八第5題。

      (1)小組內討論交流,判斷出對錯,并說說錯在哪里,然后學生獨立改正。

      (2)小組代表匯報判斷結果。

      3.練習八第6、7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第6題連線,然后討論:哪兩個數相加得1000?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得出“前位湊9,后位湊10”的規律)

      4.練習八第9題。

      走哪條路最近?小組內交流,說說理由。然后自己找到解決方案并解答。

      指名匯報方法和結果,教師評判。

      5.練習八第10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小組內討論解答方法,然后檢驗等式是否成立。

      指名說一說結果,師進行評判。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的

      初步培育門生在具體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題目并解決問題的本領。教學準備

      老師:課件。

      學生:表格。

      教學進程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老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猜做個游戲好不好?

      出示課件:想想,第十六個圖形是什么樣的?第35個呢?第98個呢?老師:我們應用有余數的除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老師:同學們真棒,猜得特別精確,實際這就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

      2、嘗試題目,自主學習。

     。ㄒ唬┍憩F例四的主題圖,讓學生察看。

      老師:在同學們的體育活動之中也會出現有余數的`除法的實際問題,大家請看!發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甚么?

      你能依據圖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一:有32個同學

      生二:教師要求每六人一組

      生三: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ㄕn件同步涌現: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師:你能幫教師解決這個數學題目嗎?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問題。

      老師:小幫手們動作可真快!請兩位小幫手給大伙兒說說你的計算方法。師:哪位同學給人人說說自己的算法?

      老師依據學生的口述板書,要是有的學生沒有寫出單位,這時候發問:

      師: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數二呢?那單位各是什么呢?(依據商和余數的單位發問:

      老師:你們知道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嗎?余數二呢?

      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組,余數示意還多二人。)

      (三)出示實習十三的第二題。

      師:下面這道有關跳強繩的題目怎樣解決呢?看誰做得又對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

      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繩,還剩一米。

      3、小結。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第8單元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3課時 幾分之幾

      【教學內容】

      教材第92頁例4、例5、例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難 點: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

      (1)動手操作,得出分數。

     、傩〗M合作要求:學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谛〗M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數表示。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四分之一?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組匯報、展示,學生說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為什么?

      教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來看看小精靈是怎樣做的。出示圖片: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幾分之幾,3份、4份呢?

      學生說完整,教師板書相應分數。

     。3)教師:如果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這樣分能得到哪些分數?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八分之一呢?互相說一說。

      2.遷移類推,得到分數。(教學例5)

      教師:現在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學生畫完。

      教師問: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3份是幾分之幾?4份、6份、7份呢?這些分數里面都有幾個,用一句話總的來說,十分之幾就是幾個。

      3.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分數,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些分數與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分數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會發現上節課認識的是幾分之一的`分數,分子是1,今天學習的分數都是分子是幾的幾分之幾的分數,都由幾個幾分之一組成。

      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4.歸納總結。

      教師:像、、、這樣的數,也都是分數。你能照樣子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學生說,教師板書,并引導學生說說各有幾個幾分之幾,如:里有5個。

      【教師歸納】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

      教學例6。

     。1)你能幫忙解決嗎?

      學生匯報各自的意見。

      看來大家的意見也不相同呀。請拿出準備好的兩張相同的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動手實驗,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

      從剛才涂的過程中,我發現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

      25里面有2個,里面有3個,所以大。

     。3)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已經發現35大于25。因為把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

      (4)猜想:和誰大?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5)驗證:讓學生拿出圓形紙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驗證自己的想法。(引導表示1個圓)

     。6)學生上臺展示。

      教師板書:>。

      2.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1)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分數,這兩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

     。2)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判斷分數的大小?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數就表示份數多,所以分數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每個分數表示由幾個這樣的幾分之一組成。

      2.做一做第2題。

      獨立完成,說說這樣填的理由。

      3.完成練習二十第4、5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教材第93頁“做一做”第1、2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歸納方法:分母相同時,分子越大,分數就越大;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幾分之幾,比如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份就是。所以,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反思】

      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充分給學生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機會,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涂一涂、畫一畫,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幾分之幾的意義。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并恰當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教師還組織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交流,讓學生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意見,了解別的人觀點,在交流中探索問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體育館嗎?在哪里見到的?您所見的體育館有多大?能坐多少人?今天,老師將帶你們去參觀一個萬人體育館,想去看嗎?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并告訴學生這座體育館大約能作10,000人。據想知道10,000有多大,10,000怎么寫嗎?(板書課題:認識整千數)

      二、師生合作,獲得新知。

      1、感受整千數和一萬的含義。

      教師出示一個大正方體。談話:你知道了一個大正方體有幾個小正方體嗎?一個正方體表示一千。接著出示2個大正方體,提問:這是幾千?(二千)讓學生依次數下去,一千、二千、三千……九千,當出現10個大正方體時,提問:10個一千是多少?(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現在你知道10,000有多大嗎?(一萬有10個一千)

      2、借助計數器教學讀寫整千數和一萬。

      教師先在計數器的千位上撥出3粒珠,提問:千位上的三粒珠表示多少?誰能把這個數寫出來?指出:3個一千是3,000。讓學生讀一讀。

      指名在計數器上撥出五千、九千,讓學生說說有幾個1,000。提問:你們能寫出來嗎?然后讀一讀。

      要在計數器上撥出10,000,你會怎么撥珠?讓學生撥一撥,寫一寫,讀一讀。

      3、找朋友。

      教師把寫有二千、三千、六千、八千、一萬、20xx、3000、6000、8000、10000的卡片發給學生,請手中拿有二千、三千、六千、八千、一萬卡片的.學生上臺,再把自己的好朋友找出來,找好朋友后,其他學生把這些數讀一讀。

      4、教學數位順序表。

      談話:剛才我們學會了整千數和一萬的讀法和寫法,現在你能把下面的數位順序表填寫出來嗎?

      填完后在小組里交流,然后討論:從右邊起第幾位是萬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百位的左邊一位是什么位?右邊一位是什么位?

      在全班交流后齊讀數位順序表。

      三、實際應用,深化新知。

      1、先讓學生明確直線上一格表示1,000,再獨立填寫空格內的數,指名讀一讀。然后在小組里討論:7,000是接近1,000還是接近10,000?你是怎么想的?

      2、讓學生先讀出橫線上的數,在讀一讀圖中的句子,感受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3、讓學生先讀一讀圖中的句子,再寫出橫線上的數。

      4、指名口算6,000-4,000、2,000+3,000,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其余題目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里校對計算結果,并任意選一道題交流自己的算法。

      5、新引導學生看懂圖意,交流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然后自己列式解答。

      6、以小組為單位填表格,再交流。提問: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分小組提一提,一人提出問題,大家解答。

      7、給學生創設情境,小明家和冬冬家都在少年宮同一邊時,讓兩位學生表演一下,使學生明白兩家在同一邊時,求兩家距離用減法計算。兩家分別在少年宮的兩邊時,再請二位學生表演一下,使學生明白兩家分別在少年宮的兩邊時,求兩家距離用加法計算。

      四、總結延伸。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跟同桌說說,再跟老師說說。

      你能用今天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總結: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第1課時 分數的簡單計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96~97頁例1~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探索、對比觀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難 點:理解算理,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4/9里面有( )個1/9 。

      2. 5/9是5個( )。

      3. 7/8里面有( )個1/8;3個1/5是()。

      4.1里面有( )個1/3或( )個1/8或( )個1/9。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圖。

     。2)教師:從圖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3)教師:哥哥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

      (板書:2/8)

      教師:弟弟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

     。ò鍟1/8)

     。4)他倆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5)哥哥吃了這個西瓜的2/8,弟弟吃了這個西瓜的1/8,如果要求“他倆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你們會解決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可以借助學具幫助理解。

     。6)交流反饋。

      教師:哪個小組來匯報?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弟弟吃掉1份,就是1/8,合起來是3份,所以是3/8。

     、2塊是2/8,1塊是1/8,一共是3塊,所以是2/8+1/8=3/8。

     、2個1/8加1個1/8是3個1/8,就是3/8。

      (7)老師總結算理,先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后老師畫圖引導學生表達清楚、完整!2個1/8加1個1/8是3個1/8,就是3/8“。(課件演示并板書:2/8+1/8=3/8)

     。8)鞏固。

      3/5+1/5=2/9+3/9=2/7+4/7=

      教師:觀察分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現了什么?誰能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2.教學例2。

      (1)討論5/6-2/6 的結果。

      5個1/6減2個1/6是3個1/6,就是3/6 。(板書:3/6)

     。2)鞏固。

      4/7-3/7 = 8/9 - 6/9 =

      教師: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現了什么?誰能仿照加法說說同分母分數減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3.引導歸納分數加減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還是減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才能進行加減運算。

     。2)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4.自學例3。

      討論:(1)”1“為什么可以看作44?

      (2)”1“還可以看作分母是幾的分數?請寫幾個。

      三、鞏固應用,發展能力

      1.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二十一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再計算。訂正時,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和計算過程。

      3.練習二十一第2題。

      讓學生把結果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4.練習二十一第3~7題。

     。1)嘗試完成。

     。2)說說列式的理由。

     。3)說說計算的想法。

      5.練習二十一第8*、9*題。

      多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加減法,計算時大家要仔細認真,注意檢查。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秒4時=()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時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

      本節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建立噸的概念。

      2、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難點:“噸”與“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我們學過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并舉例說明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呢?(課件出示藍鯨資料,以千克標記體重)

      師:克、千克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剛剛同學們也舉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為單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藍鯨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合適嗎?

      師:的確,像藍鯨這種比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來計量就不太合適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更大的.質量單位——噸。 (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師: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板書)

      二、學習新課

      1、教學教材第31頁例7。

      (1)認識噸。

      師:楊叔叔有一批貨物要運送,可以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兩種方式,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上圖,點名學生回答)

      (2)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這個問題讓我們對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初步的認識,究竟1噸有多重我們還不太清楚。那么,現在就讓這堆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師:說說看,你是如何計算的。(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中圖,點名學生回答)

      師: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因此我們有1噸=1000千克。(板書)

      (3)體會1噸有多重。

      師:如果同學們對用10袋100千克裝大米計量1噸感知還不夠清晰,我們再舉一個身邊的例子體會下。

      師:同學們都有量過體重吧,你知道自己的體重嗎?(學生小組交流)

      師:圖片中的這名同學體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嗎?40名呢?(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下圖,點名學生回答)

      師:還記得千克和噸的關系嗎?1噸等于多少千克呢?(學生齊答)

      師:40名這樣重的學生大約等于幾噸呢?(學生齊答)

      師:正確,就是1噸。大家算一算,多少個和你一樣重的同學體重等于1噸呢?(學生小組交流)

      2、教學教材第32頁例8。

      師:我們已經知道1噸就是1000千克,那噸與千克這兩種質量單位如何換算呢?我們來看下面這道例題。(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師: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一樣,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將噸轉換成千克,數字末尾添上3個0;將千克轉換成噸,數字末尾去掉3個0。(板書)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2頁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點名學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題:①很重物體的質量,如:大象,鯨魚……②運輸工具的載質量,如汽車,輪船,火車……

      上方做一做第2題:2 10 20 4

      下方做一做:6 5000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質量單位噸有哪些認識?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0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22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10-27

    三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2-21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15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12-02

    【熱門】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19

    【熱】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0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門】12-17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12-1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AV中文字幕 | 亚洲v天堂国产v | 午夜电影网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