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語文教學應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讓課堂充滿童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基于以上觀點,本課教學通過巧設情境,注重雙向互動,以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為主線,即以一封擬人化風娃娃的“救助信”清新導入,并貫穿全課。努力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行中,趣正濃,課雖盡,趣猶存。讓學生學有情趣,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沃土,成為一次有滋有味的精神會餐。
預設學習目標:
喜歡這篇童話故事,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愉快地認記“抽、續”等12個生字,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收獲一種或幾種識字的好方法,隨文理解“斷斷續續、無影無蹤、纖夫”。會正確書寫“表示傷”三個生字,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魔方、詞語魔方
教學流程預設:
一、激趣導入
1.猜謎激趣:
“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風)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來自風家族的一位小成員──“風娃娃”(師板書:風娃娃)風娃娃長著一張胖乎乎的小臉蛋,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真可愛!(師邊敘述邊板畫風娃娃)
3.讀題:想和風娃娃交朋友嗎?那就和風娃娃打個招呼吧!
[伴隨著老師生動、童趣的導語,一個活潑、可愛的“風娃娃”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拉近了與風娃娃的距離。于是,孩子們就興趣盎然地開始了與風娃娃的交流]
4.(過渡):這幾天,風娃娃碰到了一件煩心事,這不,他寫信向我們求助來了,想和老師一起看看這封信嗎?
(課件出示風娃娃的求助信及童聲配音)
求助信
親愛的小朋友:
你們好!
我是風媽媽的孩子風娃娃,我長著一張胖乎乎的小臉,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兒都夸我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前幾天,風媽媽見我已經長大了,就讓我去幫人們做點事。知道嗎?我可喜歡幫人們做事了,可是我幫人們做事,為什么人們有時還要責怪我?嗚……
你的朋友:風娃娃
20xx年x月xx日
(1)質疑:咦,風娃娃都碰到什么煩心事呀?
(2)是呀,看到風娃娃這樣傷心,你一定想幫幫它。可是,風娃娃到底是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沒告訴我們,怎么辦?那就趕緊請出手中的小博士吧!(師晃動書本)讓我們一同到書中看個明白吧!
[一封擬人化的'風娃娃求助信,讓孩子們耳目一新,激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喚起了孩子們的責任心。有了這份情感的牽引,有了這樣的期待視野,孩子們才會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示:第一遍讀課文,你會給自己和小伙伴提個什么要求?(師相機進行初讀課文學法指導)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初讀課文的方法,讓他們給自己或身邊的伙伴提出初讀要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明確初讀要求,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1.相信有了大家的溫馨提示,我們一定會把書讀好,那就開始吧!(生自由讀課文)
2.趣味識字
(1)摘智慧果
過渡:第一次讀課文就知道那么多,小朋友們真會讀書。瞧,風媽媽讓風娃娃送來了許多智慧果請我們嘗嘗。
(課件:帶本課生字的“智慧果”開心地跳入)
①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生字:自由讀、齊讀、小組比賽讀、抽讀。
②交流識記方法
(2)玩生字詞語魔方
①師轉動帶生字的魔方,學生認讀生字。
②四人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一人轉動生字魔方,其他學生認讀。
③師轉動六面寫著本課詞語的魔方,組織學生玩一玩。
[將單一、枯燥的生字教學容入富有童趣的游戲之中,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
3.指名分段讀課文,交流風娃娃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田野
吹動大風車
河邊
推動帆船
廣場
吹跑風箏、衣服,吹斷小樹
三、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2段
讓我們跟隨著風娃娃一同到田野去看看吧!
1.自由讀第二段:人們是喜歡風娃娃還是在責怪風娃娃?說說你的理由。
2.結合重點句指導讀中感悟
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使勁向風車吹去。”
②“秧苗喝足了水,笑著不住地點頭,風娃娃也高興極了!”
交流:
(1)品讀句子①:風娃娃是怎樣吹動大風車的?(課件演示,并相機理解“斷斷續續”,指導讀句子①)
(2)品讀句子②
讀著,讀著,我們仿佛都成了小秧苗。瞧,小秧苗正喝著風娃娃送來甜甜的水呢!
來,可愛的小秧苗,和風娃娃說句話吧!
[通過創設角色變化的情境,激發學生與風娃娃對話的欲望。]
(二)分組學習,品讀課文第3段、6—8段
帶著小秧苗的感謝,風娃娃又興高采烈地來到河邊和廣場,請小朋友選擇喜歡的一個地方做個小調查,人們是喜歡風娃娃還是在責怪風娃娃?并說出你的理由。
1.分組合作學習
2.小組匯報
第3段教學策略預設:
(1)自由讀,交流人們是喜歡風娃娃還是責怪風娃娃,說說理由。
(2)理解“他們彎著腰,流著汗,喊著號子,船卻走得很慢。”一句,體會纖夫十分辛苦。
(3)指導朗讀
(4)填空:風娃娃想:幫助人們做好事,真(),只要有()就行。
第6—8段教學策略預設:
(1)自由讀,交流人們是喜歡風娃娃還是責怪風娃娃,說說理由。
(2)理解“無影無蹤”
(3)如果你就是那棵受傷的小樹、那只斷線的風箏、那件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么?
(4)指導朗讀
四、明理小結
1.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時需要風大點,有時又希望風小點。什么時候你希望風大點兒?什么時候希望風小點兒?
2.聽了你們的話,風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瞧,他又寫了一封信向我們表示感謝來了。
(課件出示風娃娃的感謝信)
感謝信
親愛小朋友:
你們好!
和大家一起學習真快樂!你們真是有智慧的小朋友,在你們的幫助下,我懂得了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讓我們共同記住這個道理,爭做一位人人喜歡的好娃娃!
你的朋友:風娃娃
20xx年9月12日
(生讀風娃娃的感謝信)
[學生在讀信中與風娃娃一同明白了“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體會到幫助風娃娃的快樂,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所在。]
五、寫字教學
shānɡbiǎo shì
1.出示句子:小朋友們熱情地幫助了風娃娃,風娃娃不再心了,它高興地向我們感謝。
2.瞧,風娃娃多能干呀!它用“傷、表、示”寫了一句話。咱們也來跟風娃娃比一比,學會寫這三個生字寶寶。
3.指導書寫“傷、表示”。
4.學生練寫
[在特殊的語境中開展寫字教學]
板書設計:
風娃娃
田野
吹動大風車
河邊
推動帆船
廣場
吹跑風箏、衣服,吹斷小樹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通過朗讀,體會其中的道理。
★學習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二、 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本畫出本課生字。
2、借助拼音反復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5、開火車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6、教師重點指導
7、寫字指導。
三、 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 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自由讀課文,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
二、 學生討論回答。
三、 自由讀第2~4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四、 自由讀第5~6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五、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思考;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
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 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讀通詩句,對難字注音,標注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教師: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昨天通過預習,我們知道7單元的主題是“戰爭”,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過哪些有關戰爭的課文?
2、這僅僅是我們在課本上學的有關戰爭的課文。其實,描寫戰爭的文章遠不止這些。因為從古至今,戰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也是與戰爭有關,題目是:(齊讀詩名)《十五從軍征》。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在詩的題目中,從哪兒可以看出是與戰爭有關的?(從軍征,被征到軍隊里打仗)。這首詩是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選自《樂府詩集》(生齊讀),還記得我們曾學過的第一首樂府詩嗎?生齊背:《江南》。樂府詩有的來自民間,有的是文人模仿樂府古題所作.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它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我們再讀課題:《十五從軍征》
三、初讀詩歌,了解詩意:
1.當你在預習時第一次讀到詩的題目時,有沒有問題想問?(師做副板書。)通過昨天預習,你在文中讀懂了黑板上哪些問題?(誰?一位現年80歲的老兵,從哪里知道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對于其他問題,詩中有沒有告訴我們呢?(沒有)那主要寫的是這位80歲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一生交流,)它通過寫老兵回鄉的經歷是想告訴我們有關戰爭的哪一方面呢?
2、要解決這個問題,讀通這首詩是基礎。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首詩,看看大家預習的情況怎么樣。(請一生讀)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容易讀錯的字:(出示課件),正音,跟讀:冢,竇,雉,舂,羹,貽.
3、在預習中,除了字音,還有哪些詞不太理解呢?始,累累,竇;旅葵;旅谷;貽;舂;
4、了解了詞語的意思,請大家結合剛才的交流,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生自己說一說)
5、誰能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想:
1、這是一位15歲參軍,80歲才得以回鄉的老兵。這首詩開篇第一句就給我們介紹了老兵一生的經歷。(生接讀: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這是人生絕大部分的歲月。在漢朝,男子二十三歲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歲止。如遇戰爭,還要做好隨時從軍的準備,兵役時間可能會更長,這位老兵十五歲參軍,80歲才離開戰場踏上回鄉的路程,體會一下:此時的他心情怎么樣?生個性化地朗讀。
2、是啊,雖然歷經了艱辛,但終歸活著回來了,這畢竟是件可喜的事。(板書:喜)他欣喜地歸來,道逢鄉里人,便向鄉里人打聽“家中有阿誰?”鄉里人是怎么告訴他的?一小組讀鄉里人說的話:“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鄉里人,會帶著怎樣的.心情告訴老兵這個消息呢?不僅是鄉里人,連我們每一個人心里也是充滿悲傷,(生齊讀)假如你就是老人,聽到鄉里人的話,這時候的你會是什么反應,什么心情?
3、可是,這樣的打擊才剛剛開始。80歲的老人拄著拐杖,一步一步,由遠及近,走進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發揮你的想象:配樂,師讀那四句詩,,)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
4、這就是他現在的家,(配樂,生齊讀4句.)而65年前他離家時,他的家,可能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而現在呢,一切都已經蕩然無存,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女生讀第4句)他曾經的家人在哪兒呢?(出示,生讀: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見不到曾經熟悉的親人,感受不到曾經熱鬧的家園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人那顆帶著期望回鄉的心也已經由熱變冷,(涼),由喜到悲/哀了。(板書:悲/哀)
5、在這樣的一個家中,80歲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齊讀5,6句: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這樣的飯菜,吃起來是什么味兒呀?結合剛讀的句子來談。他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的痛苦。讓我們用朗讀讀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讀的齊讀)
6、 面對這一切,他只能是:(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淚縱橫,無聲地哭泣呀!(板書:泣)他在泣什么?他為什么而泣呢?(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并提筆寫下來,一段話即可。)
五、小結,升華主題:
1、這就是這位80歲老兵回家的經歷,讓我們一起用朗讀讀出老兵從喜到悲再到泣的回鄉歷程。(生齊讀)從他的經歷中,你對戰爭又有哪些新的認識和看法呢?請大家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交流。
2、其實,除了這首詩,還有很多從不同角度描寫戰爭的詩,比如后面要學習的《出塞》,課外也還有很多描寫戰爭的詩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下課后繼續搜集閱讀,相信會讓你對戰爭有更深刻的認識。
板書設計:
喜------悲------泣
說課:
《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戰爭帶給勞動人民的痛苦和災難。
學生經過5年的語文學習,在課內外都曾接觸過有關戰爭的文章,同時,對詩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步驟,但是,也還存在理解詩歌不夠深入,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不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及課文插圖,根據詩句想象畫面,對詩歌進行賞析的意識和習慣,幫助學生建構詩歌中所傳遞的對戰爭的全面認識。
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不僅要構建起老人回鄉的情感變化脈絡,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抓住對文中重點詩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誦讀,去豐滿學生對戰爭的認識,準確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其中,抓住對文中重點詩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誦讀,是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而依托詩歌中的語言文字,去豐滿學生對戰爭的認識,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是本課主要實現的人文目標。二者以呈現人物情感變化線為主線,以讀、議、悟文中的語言文字為手段,互為促進,實現本節課教學中的二性有機統一。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本課是“相信自己”主題單元的第1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新班主任耿老師在開學的第1課上,通過讓學生擰瓶蓋兒的事,教育學生懂得勇氣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意境深遠,生動流暢。
設計理念
通過生動準確的表情、動作、心理描寫,烘托了緊張的氣氛,制造了懸念,使學生親身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學中去粗取精,讀悟結合,注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方法,并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文中人文的熏陶與感染。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培養挑戰困難的勇氣。
2.體會課文生動形象的表情、動作、心理描寫。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讀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語重心長”“遒勁”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課文生動形象的表情、動作、心理描寫對表達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
2.理解耿老師說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第2課時略)。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奔主題,整體把握,激發興趣
1.你們喜歡名言警句嗎?誰能背聽?
預設: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2.老師也喜歡,還帶來一句,請同學們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3.我們今天學習的這課文——《誰敢試一試》(板書課題)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這句話,還能給我們以心靈上的啟迪。請大家翻開課本,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讀準帶拼音的生字,讀通句子,讀完的同學馬上坐好。
4.課文讀完一遍了嗎?誰敢試一試,站起來讀課文,做到讀得正確、流利。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學生讀課文,師糾正錯誤,指導朗讀。注意“轉”的兩個不同讀音和“遒勁”等詞語的讀音。
5.課文會讀了,讓我們交流一下,“誰敢試一試?”,是誰提出來的問題?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能用簡潔的話說說嗎?
預設:
生1:是耿老師提出來的問題。
生2:課文主要寫了耿老師……
(這部分教學直奔中心,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抓住表現,品詞析句,探究細節
(一)走進耿老師的課堂,探究同學們的表現。
1.同學們,通過課文對耿老師外貌的描寫,你認為耿老師的身體具有怎樣的特點?
預設:高大強壯,具有籃球運動員的氣質。
(高大強壯的身體是耿老師的特點,更是同學們不敢嘗試擰瓶蓋兒的`原因。在此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2.是的,耿老師不僅外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學藝術更是獨特、清新。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悟、領略。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13自然段,畫出耿老師三次提出問題后同學們的表現是怎樣的?再讀讀你畫線的部分,看這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預設:(1)沒有一個人舉手,女生們紛紛扭頭看男生,意思是你們男生力氣大,快舉手試試呀;前幾排的男生都把目光投向坐在最后一排的幾個大塊頭,意思是你們這些“大力士”快上去試試呀;幾個“大力士”卻相互吐吐舌頭,意思是耿老師都擰不開,我們能行
?
課件出示:女生們紛紛扭頭看男生;前幾排的男生都把目光投向“大力士”;幾個“大力士”卻相互吐吐舌頭。(畫線部分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透過這些描寫你讀懂了什么?)
(2)教室里還是靜悄悄的。同學們心里都在犯嘀咕:這新班主任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啊?
課件出示:同學們心里都在犯嘀咕:這新班主任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啊?(畫線部分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透過這些描寫你感受到了什么?)
(讓學生在自讀感悟中體會緊張的氣氛,為深入理解下文小個子女生的特殊表現做好鋪墊,更要體會突出這種氣氛描寫的表達方法。)
(二)聚焦小個子女生,感悟勇氣和自信。
1.小個子女生是怎樣表現的?
預設:小個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氣,用左手將杯貼在懷中、右手握蓋兒準備使勁擰。
2.課件出示:小個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氣,用左手將杯貼在懷中,右手握蓋兒準備使勁擰。(畫線部分是什么描寫?你對小個子女生的表現是怎樣看的?)
交流時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
(1)有勇氣的小個子女生。
讀“小個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氣,用左手將杯貼在懷中,右手握蓋兒準備使勁擰。”
①讀這段描寫,注意畫線部分。
②做一做小個子女生的動作,體會這些詞語。
③“貼”為什么用得好?她明知道自己的力量比“大力士”們小,可還是勇敢地站起來挑戰。讀到這里,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個小個子女生?(板書:勇氣)
(2)有自信的小個子女生。
①在小個子女生剛舉手時,同學們是什么反應?
②同學們在嗤笑什么?
③面對同學們的嗤笑,小個子女生是怎樣做的?在你心中,她還是怎樣的一個人?(板書:自信)
3.事情的結果是怎樣的?從“誰也沒有想到,她的右手才那么輕輕一轉,杯蓋兒竟一下子松了開來”一句的“才”“竟”兩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4.從“嗤笑”到“驚愕”,同學們的看法和情感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如果你在場,你怎樣看待小個子女生的表現?
(抓住精彩部分——小個子女生的表現,品詞析句,讀悟結合,既要注重體會動作、表情等細節描寫的作用,也要深入感受小個子女生的勇氣和自信。)
三、層層深入,激情誦讀,感受
1.品味耿老師的話。
看到同學們的不同表現,耿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了哪些話?(課件出示耿老師的話)仔細讀一讀,想一想耿老師通過這些話是要告訴我們什么呢?小組討論交流。
預設:(1)老師不能干的,不等于我們不能干,是告訴我們要敢于超越老師,超越自己,不迷信權威。
(2)書山有崎路,科學有高峰,如何迎接挑戰,如何攀高峰、跨險阻?請切切記住——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我們在學習和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上,要敢于迎接挑戰,樹立自信心。
2.激情引讀,讀中感悟。
(1)正因為耿老師的話含義深刻,就讓我們意味深長地品讀:“今天這段插曲是要告訴你們——”
(2)正因為耿老師的話能激勵我們成長,就讓我們激情澎湃地誦讀:“今天這段插曲是要告訴你們——”
3.再扣中心——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課文學到這里,我們對耿老師寫在黑板上這行遒勁的大字有了深刻的理解,你認為“遒勁的”大字是怎樣的大字?
(1)正是這位新班主任,令人敬佩的耿老師,用他剛勁有力的大字,用他的親身體驗告訴我們——(生讀)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這個前排的小個子女生,在眾目睽睽之下、無人敢嘗試之時能勇敢地挑戰困難,是因為她懂得——(生讀)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3)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讓我們永遠記住——(生讀)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耿老師的話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升華感情的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激情誦讀,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的途徑,同時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賞讀課文,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當耿老師寫完這行遒勁的大字,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中有同學們的感悟,有同學們的成長,下面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還記得上課前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嗎?相信此時的你一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請同學們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對它的體會。
3.看到同學們的成長和收獲,老師非常高興。最后讓我們永遠記住:(齊讀)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回讀全文,并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努力做到學以致用,同時照應開頭,深入理解——勇氣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板書設計
3誰敢試一試
勇氣+自信→成功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利奧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把握文章的主旨,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倫理的思考,明確“像山那樣思考”的意義。
4.了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加強學生生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把握文章的主旨,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倫理的思考,明確“像山那樣思考”的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加強學生生態保護意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圖片,體會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二、作者介紹
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著名生態學家、環境保護主義理論家,長期從事林學和野生動物管理研究,被稱為美國野生動物保護之父。這位被稱為美國環境倫理的播種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書和五百多篇文章。l949年出版的《沙鄉年鑒》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之間彼此折射輝映的親知和體悟。文筆優美,思想深邃,被譽為“綠色圣經”。
三、朗讀課文
1.自讀課文,查找生詞。
2.借助工具書,理順詞義。
積累詞語:
① 拾遺:①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如夜不閉戶,道不拾遺。②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如拾遺補缺。
② 蜿蜒:①蛇類爬行的樣子。②(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
③ 蠕動:像蚯蚓爬行的樣子。
④ 餓殍:餓死的人。文中指餓死的鹿。
⑤ 無動于衷:心里一點兒不受感動;一點兒也不動心。
⑥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3.自由朗讀,熟悉課文。
四、整體感知
1.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3)借助一聲狼嗥而引起的反應,將深刻的生態倫理表達出來。
第二部分(4-9)講述狼被獵殺的命運以及狼被消滅以后留下的生態惡果。
第三部分(10)啟示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應該像山那樣思考要有生態意識。
2.文章題為“像山那樣思考”,那么是什么引發此種思考呢?即引發此種思考的緣由是什么?
明確:是緣于人們對狼群獵殺,緣于那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
五、課文研讀
1.文章開篇就是對狼嗥的'特寫,此段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明確:“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蔑視”等,表現出這聲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號,更是它用來反抗的號角。
2.面對這聲狼嗥,留意它的有哪些事物,它們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明確:留意它的事物可以分為兩類: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屬于一類,它們的反應是“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
留意的還有“這座山”,它的反應則是“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
3.對這些事物來說,狼嗥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戰與流血的預言
郊狼——得到殘羹剩飯的允諾
牧牛人——銀行赤字的壞兆頭
獵人——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
山——“客觀地聆聽”
4.這里運用了哪些修飾手法?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排比,增強文章氣勢。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倫理問題以及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5.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明確:先是隨波逐流,受社會大環境影響,肆意獵殺與破壞。
后來看到一只垂死時的老狼眼中的綠光時,作者有所啟發,有所觸動。
6.作者原本認為“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著獵人的天堂”當人們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現了么?出現了什么情況?
明確:
(1)植被遭到破壞
(2)鹿群因缺少食物而大量餓死
(3)草原近期很難恢復
(4)水土流失嚴重,甚至們將失去未來
7.“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明確: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8.狼嗥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涵呢?
明確:
① 保護生態平衡刻不容緩。
② 呼喚人與萬物之間的平等相處、和諧相處。
③ 飽含著生命意義和生態價值。
9.為什么說狼的嗥叫只有大山能明白?
明確:由于人類不善于思考,缺少客觀的思考。
10.結合全文,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明確:要像山那樣思考:客觀、長久地、尊重自然法則。
六、拓展
觀看視頻《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加深體會。
七、作業
1.搜集人類破壞環保的事例,加深感悟,并寫一篇“愛生活,愛環保”活動的宣傳稿。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
利奧波德
狼嗥——痛苦、反抗
生態惡果——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
像山那樣思考
客觀地聆聽→尊重自然法則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 朗讀感悟法。
2、 問題法。
3、 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②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么誰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 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參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⑿: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 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7
內容預覽:
3.山中避雨
豐子愷
教學設想: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經驗來感受、體驗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問,共同探究,研究進一步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線索,進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和體驗音樂的趣味。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線索。
教學難點: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樂的趣味。
教學過程:
導入
1、導語
這是一篇抒寫野游樂趣的回憶性散文。全文語言生動,耐人尋味,層次清晰,結構嚴謹。學習這篇課文,將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真摯之美、清純之美、繪畫之美、音樂之美、深邃之美、和諧之美……真是美不勝收!
2、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反復誦讀接近美
1、師配樂朗讀課文,生聽讀課文,體會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2、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誦讀、自主體驗、自主鑒賞。
3、掃除字詞障礙(投影顯示)
合作探究尋找美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師: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
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文意。
師: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并提出問題,準備進行研討。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討題或學生提出的較有研討價值的問題)
(1)、為什么避雨的作者說:“反覺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2)、“三家村里……十分溫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為什么還覺得“溫暖”?
(3)、“有生以來……的趣味”怎樣理解?
討論完畢后每組推薦一個代表講述對某個問題理解,另組同學可以提問或補充自己本組的不同理解,個別同學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深刻體驗。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師:音樂給人以享受,音樂給人以無窮無盡的趣味,你們愛聽音樂嗎?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2、師放樂曲《高山流水》,生聽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記出來。
小結。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交流的愿望,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
2.學習“因果”句式,積累有關生肖的成語,進行說話練習,學寫觀察日記。
3.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激發學生積累詞匯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學習“因果”關系的句式。
2.激發學生積累詞匯的興趣。
3.學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語海暢游
1.讀讀繞口令,看誰讀得好。
(1)練習讀繞口令。
(2)齊讀。
(3)開展比賽,看誰讀得又快又對。
(4)說說自己積累的繞口令。
①兩只小白鴿,一只大天鵝,它們口很渴,喝水很快樂。
②張嬸種黃瓜,一根四兩八。樂壞了小花花,脫下花褂褂。包起大黃瓜,抱著當娃娃。
2.把句子補充完整。
(1)讀書中的句子,明確要求。
(2)自己練習完成。
(3)讀自己補充完整的句子,檢查前后內容是否恰當。
(4)投影出示同學的句子,共同訂正。
“因為”是原因,“所以”是結果。
①因為下雨了,所以我今天沒有到公園去游玩。
②因為丁丁生病了,所以他今天沒有來上學。
二、積少成多
1.讀讀背背。
(1)朗讀古詩《蜂》。
(2)說說你對古詩的理解。同學互相補充。
老師小結:這首詩借蜜蜂采百花釀蜜后,自己卻享用得很少的現象,反映了農民一年辛苦勞動,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卻得不到溫飽,全被統治者剝奪去了的'現實。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揭露了封建社會人剝削人的不平等現象。該詩言簡意賅,含意深刻,引人深思。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練習背誦。
2.我的采集本。
(1)認讀成語。
投影出示成語
鼠目寸光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畫龍點睛 打草驚蛇 馬到成功 亡羊補牢 呆若木雞 狗急跳墻
(2)理解意思。
(3)抄寫成語。
(4)交流自己搜集的與生肖有關的成語。
三、作業布置
1.閱讀短文,理解內容。
2.口語交際練習。
3.學寫觀察日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古詩教案01-25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寫作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