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06 14:47:4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理解“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愿望。

      教學重點: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用具:課件、搜索有關恐龍的圖片、故事……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理解“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愿望。

      教學重點:會認1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用具:課件、搜索有關恐龍的圖片、故事……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

      執教日期: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拓展學習空間。

      1、直觀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現在你們的本領可真大:認識了許多字;讀了很多書;掌握了不少的課外知識。今天,老師當當主考官,要考考你們,怎么樣,對自己有信心嗎?(有)

      請大家快速搶答出這是什么動物的骨骼?(出示恐龍骨骼模型)

      2、交流資料,拓展學習空間。

      ①趕快把你們搜集到的有關“恐龍”的資料拿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小組交流或同桌交流)

      ②播放課文插圖動畫。

      3、聽錄音,強化感知。

      (放錄音)的確,在大約兩億年前,恐龍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那時,還沒有人類,恐龍是當時地球的主人,它們到處漫游,足跡遍及整個世界。

      二、探究學習,讀文識字。

      1、(播放課文錄音)仔細傾聽錄音,想想這是關于恐龍什么的話題?

      2、大家感興趣的話,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究“恐龍滅絕的奧秘”(板書課題)

      3、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含有生字的.詞語,借助課后拼音提示,練習正確發音。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并進行交流。

      4、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的意思。

      5、默讀課文,標出關于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指導默讀:不出聲,不指讀)

      6、讀第四自然段。

      (1)認識分號

      (2)思考:這段末尾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3)你能幫助科學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嗎?(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7、交流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解決疑難,理解課文。

      三、滲透思想教育,拓展延伸。

      正是因為文中介紹的這些說法不能讓人完全信服,所以才留給我們更多遐想的空間。作為小學生,我們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膽想象恐龍滅絕的原因。也許你的設想會成為科學家們打開恐龍滅絕之謎的金鑰匙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理解“龐大、躲避、枯萎、哺乳動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愿望。

      教學重點: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用具:課件、搜索有關恐龍的圖片、故事……

      執教日期: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復習字詞。

      1、玩魔方(老師翻動魔方,學生用多種方式讀詞語,并練習說話)

      2、抽讀詞語卡片。

      二、開火車分段讀課文

      三、指導觀察,聯系寫字。

      1、學生先自己觀察文后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2、師重點指導并范寫“迷、染、寒”這幾個字詞。

      3、學生練寫。

      4、評一評(自評、互評)。

      5、展示(將優秀的作業進行展示)。

      四、做一做,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一讀,朗讀課文(多種方式)。

      2、讀讀抄抄。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劃“豎勾”和1個偏旁“提土旁”。

      2. 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課前預習要求:

      1.中找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做上記號。

      2.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3.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熟為止。

      課前準備:

      1. 本課掛圖

      2. 詞語卡片: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熟字卡片:棵

      3. 錄音帶:兒歌《一邊大,一邊小》

      4. 把本課生字卡片貼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疊起來。)

      一、認讀生字詞

      1. 昨天你們在家預習時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課的生字都會認了嗎?老師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們從書上搬到黑板上,你們還會認嗎?自己認認看。哪些字你記不起來了,你可以看看書,或者向你的同座請教一下。

      2. 你再讀這些生字時發現那些字音不容易讀準?提示一下同學們。

      3. 認讀生字卡片。

      4. 這些生字組成詞語以后,你還會認嗎?(讀詞語卡片,讀完后貼于黑板上)

      5. (出示掛圖)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6. 對照圖,再讀詞語卡片,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把詞語卡片貼于對應的`事物旁邊。)

      7. 用一句話說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二、學習量詞

      1. 圖中的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當學生用上“群、堆”時,先引導學生從生字卡中找出來,再相機點撥,了解他們表示的數量較多。

      (2)當學生說到“一棵紅棗樹”時,出示“棵”字,引導學生說出“一顆棗”后,比較“棵”與“顆”。

      2. 我們的課本把這些都編進了一首有趣的兒歌里,不信,你讀讀看。(學生自由朗讀)

      三、指導讀文

      1. 指名讀短文。訪問其中一名學生:是看漢字讀的還是看拼音讀的?提示學生讀書時,會讀得要看漢字讀,遇到困難再借助拼音讀。

      2. 聽兒歌錄音,鼓動學生隨著節奏做拍手游戲。

      3. 這個孩子(指錄音)讀的好嗎?你們可以比她讀得更好。同做同學互相讀讀看。

      4. 指名讀、齊讀,老師、學生拍手伴奏。

      四、理解短文,指導說句

      1. 看看課題“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2. 指導說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字。背誦課文最后3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地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能根據要求獨立預習課文,對未鉆出地面的筍芽兒說些悄悄話

      教學重點和難點:

      筍芽兒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幫助。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教學媒體:

      筍、竹圖片投影片

      課前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喜歡吃竹筍嗎?為什么?

      2、你能說說竹筍是怎么來的?(可以事先查資料)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筍芽兒》一課。齊讀課題,提醒學生“筍芽兒”的讀法。

      三、了解課文大意:

      1、默讀課文,同桌討論:嬌嫩的筍芽兒長成強壯的竹子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幫助,他們是誰?給了筍芽兒怎樣的幫助?

      2、輕聲讀課文,思考:筍芽兒在泥土里,周圍的環境怎樣?筍芽兒破土后,周圍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四、說說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1、出示:筍、竹圖。說說他們的區別。

      2、四人小組討論: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師板書:破土而出——長出一層層筍殼——脫下筍殼——長成強壯的竹子

      3、春天這么美,小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讓我們大家做一株小筍芽兒吧!讓小筍芽兒帶著對春天的贊美、帶著幸福的感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分成:筍芽兒、春雨、媽媽、旁白幾個角色來讀。讀后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后互評。

      五、總結課文:

      師: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說寫雙通道:

      哎呀,還有一些筍芽兒未鉆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對他們說些悄悄話,讓他們盡快破土而出嗎?

      板書:

      3筍芽兒

      竹子

      春雨小草

      鉆出土勇敢

      春雷太陽

      堅定

      泥土里柔弱

      筍芽兒

      教學效果反饋:

      《筍芽兒》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內容比較淺顯,語言生動、優美。在初讀課文后,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筍芽的.成長過程,初步了解了課文的表達順序,并為分角色朗讀課文打下基礎。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筍芽兒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筍芽不怕寒冷,樂于在艱苦環境中鍛煉自己。我讓學生動筆畫一畫,在旁邊做批注,并讀一讀,體會筍芽兒思想變化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選合作,自選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到此為止,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課文內容學生讀懂了,理解了,但我并沒有到此就結束了,那樣的話學生還是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為了使學生學會運用文章的語言文字,我采用了讓學生當老師的方法:“假如你是老師,你會給這篇文章寫哪些評語呢?你又會作出怎樣的批注呢?”有的學生說:“我給出的評語是整篇文章采用擬人的寫法,把文章寫活了,寫生動了,很有創意。”有的學生說“我先把文章的好詞好句給畫下來,然后寫上批注:你用詞準確,這些好詞好句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看,他們給出的評語還不錯吧。在課的最后提問: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有的從內容上總結,有的從文章的寫作方法上總結,有的從學到的好次好句方面進行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得到了相應訓練,并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但老師在組織學生方面不太好,有些問題提的不夠明確。

      課后我布置了小練筆“筍芽兒鉆出地面會看到什么?”學生都能結合主題敘述。

    語文教案 篇4

      目標:

      1.修改錯字,培養學生正確用字的能力

      2積累與大海有關的成語和詩歌

      3了解有關海洋的知識

      重點:積累詞語

      教具:課件

      過程:

      一.練

      1.請你以最快的速度“掃雷”

      2.相互交流掃雷的`結果

      3改錯字練習

      磨礪—磨歷 狡猾—狡骨

      4.把下面的詞連一連

      (1)找一找 (2)連一連

      二、日積月累

      1.收集描寫大海的詞語

      百川東到海 洶涌澎湃 大浪滔天

      刀山火海 海角天涯 福如東海

      三、知識窗。

      1.自由讀小故事

      2.課外收集材料展示

      四、大海的特點?

      五、作業:抄寫一題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寫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提高學生寫人的能力;學會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2、繼續鍛煉、培養學生修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所喜歡或者崇拜的人物事跡。

      【教學時數】

      二課時(其中一課時給學生習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今天,我們寫一寫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一個人。

      2、指名匯報各自收集的資料。

      二、說說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

      (一)導語激趣。

      師:把你喜歡或崇拜的人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提出說的要求:

      1、想好要介紹的人有什么特點,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現出了這些特點,他(她)長什么樣?有沒有在說話、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樣的地方等等。

      2、重點講清你為什么喜歡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歡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誰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歡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練習說。

      1、先想后說。

      2、小組練習說,然后選出一名代表準備參加班內比賽。

      3、進行班內比賽,一人說,其余評分。

      4、師出示評分標準:(滿分5分)

      a:能抓住特點介紹人物外貌,給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紹具體,從動作、語言、神態幾方面來展示人物特點。(2分)

      c:事例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歡或崇拜。(1分)。

      d:能按順序、有條理、較流暢地介紹清楚。(1分)

      5、根據學生說的情況,給以相應評判。

      6、選出本次說人物的冠軍。

      三、根據所說,打草成文。

      (一)、師相機點撥。

      1、導語:大家拿起筆來,把你心中最喜歡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寫下來吧!

      2、請大家對照評分標準寫好本文。

      (二)、生列提綱,師巡視。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四、修改習作交流評議

      1、反復朗讀細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⑵、相互修改。

      2、交流習作師生評議

      ⑴朗讀習作。

      ⑵學生自評。

      ⑶師生評價。

    語文教案 篇6

      對比內容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外貌

      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

      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動作

      語態

      活潑剛健,動作干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說話前的神態是“歡喜--凄涼--恭敬”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說話后的神態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對我態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態度

      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

      ——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3.從表中的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閏土是怎樣的形象?中年閏土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個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小英雄變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討論并歸納: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成了滿臉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是封建統治的壓迫,使閏土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4.“我”對閏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閏土這個形象表現什么樣的主題?

      (明確:當年,“我”因閏土

      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而羨慕不已;現在,“我”為閏土與我之間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與閏土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冷漠、隔膜。閏土這個形象閏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群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5.既然閏土的變化已經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人們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了,作者為什么還要花那么多的'筆墨來寫楊二嫂呢?

      (討論并歸納: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對比手法,小說以楊二嫂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來對比襯托閏土的淳樸誠實,從更廣泛意義上展示人與人關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6.課文從哪些方面去描寫楊二嫂的?表現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通過肖像、語言、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齊讀第三部分課文,品味、領悟小說語言的含義。

      1.同學們對這部分課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語句?為什么?

      (讓學生從內容和語言方面談個性感受)

      2.從文中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明確: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進步思想傾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3.面對回故鄉的所見所聞,這位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只覺得我四面有著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文中的“高墻”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4.“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討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樣的生活?

      (討論并歸納: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語文教案 篇7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語文教案提綱篇六:語文教學大綱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xx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一、了解詩歌語言的特質。

      二、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課文圍繞“木葉”舉出古典詩歌中的大量實例,通過精到的比較、分析,闡發了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質。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學習比較的方法,認真體味“木”、“樹”等詞語不同的意味和藝術效果,從而對詩語的特點和鑒賞詩語的方法獲得實感。

      教學步驟

      一、說“木葉”

      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了濤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我國是詩的國度,從勞動中產生了詩歌,經過了不算長的時間,到唐代就已達到頂峰,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作者由詩人們鐘愛的“木葉”人手,解析了樹、樹葉、木葉之間細微的差異,重點分析了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了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

      但也有的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濤:“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而杜甫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本文中,他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特征作丁極為精細的辨析,應該說對我們怎樣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

      二、給下列詞語注音

      A.裊裊()桔頌()灼灼()皋()

      B.征戌()瘐()纏綿()褒()

      C.翩()荃()干燥()漂零()

      D.漂泊()迢遠()桅桿()

      三、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古典詩歌中“樹”與“木”的藝術特征、意思情味、適用場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葉

      特征枝葉的綠色,樹干褐綠色

      木質的樹干,落葉的因素

      樹木黃色、干燥的質感

      意味:飽滿疏朗

      場合滿樹葉子吹動,濃陰密密層層

      樹木秋風葉落

      2.以“木”引起落葉的聯想為例,說明詩歌語言的.特質及其對詩人創作的意義。重點研究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指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想的意義)問題。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從字面上講,“木”就是“樹”,二者是同一概念,但兩個詞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聯想不同。“木”具有著“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質的葉子。“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練習:

      一、指出下列詩句的作者與出處:

      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作者出處

      2.洞庭始波,木葉微脫。作者出處

      3.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出處

      4、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作者出處

      5.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作者出處

      二、請補足下列詩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層嶺,。(吳均《谷柳惲》)

      ,說“木葉”

      2.,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

      3.柔條紛冉冉,。(曹植《美女篇》)

      4.日暮風吹,。(吳均《青溪小姑歌》)

      5.,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三、鑒賞下面一首古詩:

      詠蟬①駱賓王

      西陸②蟬聲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鬢④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①注: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風三年(678年)。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②西陸:指秋天。③南冠:指囚徒。④玄鬢:指蟬。

      試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方面鑒賞這首詩。

      答案:

      一、1.屈原《九歌》2.謝莊《月賦》3.陸厥《臨江王節士歌》

      4.王褒《渡河北》5.蕭綱《折楊柳》

      二、1.寒風掃,說“木葉”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古詩教案01-25

    語文樂園教案02-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国产A∨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 老鸭窝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中国久久99视频免费看 | 日本久久久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