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時間:2024-11-05 09:47:58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臺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計表。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擔任數學科代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

      把上面的統計結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陳小菲



    票數



    15



    22



      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回答問題: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2、根據統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什么?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應用統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頁例1,以及練習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加減或乘除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同級兩步混合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掌握含有同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口算。

      23+5 32-6 7×6 72÷9 67-30

      38+5 28÷4 4×5 45-2 36÷9

      學生口算,說出得數。

      2.開火車連算。

      教師用卡片先出示前兩個數,再出示第三個數。

      4+5= 9-3= 15-7= 8+4=

      3×8= 24÷6= 36÷9= 4×8=

      54÷9= 6×2=

      3.算一算。

      58-14+6=

      交流:你還記得這道題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嗎?(有加有減,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

      二、互動新授

      1.加減問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算式。

      53-24+38

      師:觀察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生:先算53-24=29(人)再加下午的38人,一共有67人。

      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們,像這樣有減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計算哪一步呢?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減法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從左往右。

      2.乘除問題。

      你們真是好孩子,我們來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難,他想請大家幫他算算,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15÷3×5

      師引導觀察這個算式,提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先算15÷3=5 ,再算3×5=15

      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幫小明解決了問題。想一想像這樣有乘法,又有除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記算哪一步呢?

      學生:從左往右。

      15÷3×5

      =5×5

      =25

      我們先算15÷3,得出5,再把這個商5與原來的算式中的“×5”寫在下一行。接著我們計算5×5,其結果為25,將其寫在第三行。25也是整個算式的結果。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板書)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人算式里面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3題。

      “哪張荷葉上的算式計算是對的?”學生判斷,說說判斷的方法,說說不對的地方在哪里,把它改正過來。

      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是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內容】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

      2.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3.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4.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發現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結合生活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1.看木偶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4

      教學內容:

      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5

      教學內容:

      搭一搭、認識余數

      教學目標:

      1.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經歷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教具: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淘氣和笑笑在玩擺小棒的'游戲,4根小棒搭一個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個正方形,還剩幾根?(大屏幕出示主題圖)

      二、合作探究

      1.學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過程。,把學生擺小棒的過程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2.認一認,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豎式算一算,應該怎樣列算式呢?想一想,結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匯報

      橫式應怎樣列呢?134=3(個)1(根)

      你能說一說每個數在操作過程中表示什么?

      特別是余數1,為什么它要剩下?

      填寫單位是難點,所以引導學生說一說。

      3.搭一搭,填一填,你發現了什么?

      (1)小組合作并填寫表格。匯報填寫算式和單位。

      (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的余數和除數

      思考:可以發現什么?有什么問題?余數一會大一會小,怎么回事?余數都比除數小,為什么?

      (3)說一說余數和除數分別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別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試一試。

      三、練習鞏固:

      完成書練一練1-3題

      四、錯題解析:

      264=56 324=78

      五、課堂檢測

      1、把16塊西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 )塊還剩( )塊。 ( )( )=( )(塊)( )(塊)

      2、 有23條魚,每7條放在1個魚缸里,可以放( )個魚缸,還剩( )條。 ( )( )=( )(條)

      集體訂正答案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一搭(一)

      134=3(個)1(根)

      豎式

      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參與欲,學得積極主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也獲得了實施新課標的一次成功體驗。

      穩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要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節課,學生學習情趣高,個個搶著發言,搶著上臺來演示,甚至有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都想下位子,看來比較亂,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學習,這樣的亂是學生參與學習的表現。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我們只有不斷地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6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18÷2=63÷9=。

      三、學中做。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能填幾?

      3×()258×()367×()29()×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64÷8=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資源。

      教學內容: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分橘子”,課本第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分橘子的實際操作過程,初步了解余數的含義,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實際操作,經歷用豎試表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明確“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豎試書寫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課件出示14個橘子,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如果每盤放4個橘子,14個可以放幾盤?(教師板書)。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師:從題目中你們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盤放4個橘子,總共有14個橘子。

      師:題目要求我們要怎么分?

      生:每盤放4個(平均每盤放4個)。

      師:那題目要我們求什么?

      生:14個可以放幾盤。

      師:根據這些信息,誰知道該怎么列式呢?

      生1:從14里減去3個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盤;(14-4-4-4=2)。

      生2: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得出結論可以放3盤,還剩2個。

      生3:可以用除法運算列算式:14÷4=3(盤)……2(個),說明可以放三盤,還剩2個。

      3、教師與學生合作擺一擺,驗證以上結論是否正確。

      4、介紹用豎式解決以上問題。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14÷4=3(盤)……2(個)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每一步的含義:

      先寫“廠”,表示除號,把要分的14個橘子,也就是被除數寫在“廠”的里面。把每盤的橘子數4,也就是除數寫在“廠”的左邊。寫好后,按下面的步驟用豎式計算。

      一試商:14除以4,商是幾,寫在哪?根據乘法口訣求商,商是3,相同數位對齊,即商與被除數14的個位對齊。

      四檢查:看看余下來的數是不是比除數小,并說說豎式上的每個數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課本第4頁的第3題。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識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認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歷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解讀: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認識了比較物體的長、短,本節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知識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的經驗。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準確的認識。

      目標解讀:

      1、創設情境,從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境,引發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考: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單位。

      (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

      〖設計思考〗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認識幾厘米等活動,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認識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較。

      (1)認識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字、單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認識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認識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考〗

      引導學生經歷“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

      (1)操作、交流

      (2)呈現各種量法,比較量法的優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據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

      (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行測量。

      (2)填寫測量記錄單

      (3)交流測量方法

      〖設計思考〗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交流,比較,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累了實際測量的經驗后,將學生的認識延伸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養。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cm)

      尺子:刻度線、數字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8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學生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

      教學重點: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互動對話,明確目標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請他們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等長度。

      師:大家都認識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1)課件出示旗桿,讓學生猜一猜它有多高。

      (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三、展示交流

      1、小組內交流

      組內交流各自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交流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以后大家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考多比較。

      由于學生目前只學習了“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很容易作出不是13厘米,就是13米的推斷。全班交流時,要避免這種非此即彼的簡單推斷,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

      4、反思回顧

      教師出示一支粉筆,告訴學生,一支粉筆的長度約是10厘米,2支粉筆疊起來就是20厘米,比13厘米長,所以一根旗桿的長度是13米。

      四、反饋評價

      基礎練習(課件集中呈現)

      1、教材第7頁做一做。

      2、教材第9、10頁練習一中第8、9題。

      拓展練習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反思與回顧是有難度的,所以教師可以示范,教給他們一些方法。

      課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間里有一張漂亮的床。

      1、學生思考: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

      2、指名回答,說說選擇的理由。

      五、課堂小結

      1、學生回顧: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判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合適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測量較長(高)的物體,一般用米作單位。

      教學反思

      雖然旗桿、課桌、教材等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很多學生還是不知道它們的長度,他們只是有一個相對概念,即在比較中知道誰比誰長(或高),但是明確具體的量,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困難的。所以,旗桿到底是13米還是13厘米呢?很多學生能很快說出是13米,因為旗桿比較長,所以就要選擇長的長度單位米,而不會選擇一個“標準量”進行比較,所以在學生自主解答和交流時,我們還是要耐心引導。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0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一、認數

      一年級 第一單元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1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做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本課時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了統計知識是為了服務生活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數據統計的'初步分析,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培養收集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數據的收集整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百寶箱”,想知道里面裝有什么嗎?那我們就走進課堂,一起來看看…..

      2.“百寶箱”里東西可真不少,誰想上來摸一摸?(學生摸,猜猜是什么,再拿出來。第2個……)

      3.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吃什么水果?為什么喜歡吃?(學生自由回答)

      4.小組活動:小組內摸一摸,一人摸一個,并舉起說來讓老師看摸到什么….(動手操作)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問:如果老師想知道全班到底有多少人拿到的是……應該怎么辦呢?

      2.小組交流:請組長帶領大家討論應該用什么數學知識來解決?

      (討論并交流)

      3.引導說出“統計”,上學期我們學過關于統計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統計)

      4.提問:用什么方法統計比較簡便?

      5.組內收集:小組長說自己小組的情況

      6.小組長匯報組內拿到水果的數量,學生在作業單1上做記錄

      7.展示記錄的結果….

      8.出示:你們覺得老師的記錄怎么樣?用什么符號記錄的?

      用“正”字來記錄有什么好處?(書寫“正”字,并強調筆順)

      9.整理數據:記錄每種水果的數量,完成統計表(作業單2)并分析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看到了什么?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更快看出哪種水果拿的最多?哪種最少?(引導說出統計圖)

      10.整理數據

      (1)出示統計圖,復習橫、縱軸的作用。

      (2)獨立完成(作業單3左,1格表示1個單位)

      11.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統計圖

      (1)格子不夠用,怎么辦?

      小組討論并交流,(2)兩個圖對比,結合課件進行修改,修改左邊數軸上的數字0、2、4…

      獨立完成作業單3右

      每組選一代表展示作品,引導學生評價

      全班鞏固一起完成課件上的統計圖

      12.分析數據:看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

      三、應用活動

      1.創設情境

      小朋友們這么棒,老師想請你們幫個忙,你們愿意嗎?

      出示肯德基收到的顧客反饋單,調查顧客喜歡吃什么食物

      每個小組有一個信封,里面是顧客反饋單

      說明活動要求

      任務:根據反饋意見完成統計表,然后制作統計圖,并完成問卷調查,然后評選出優秀調查員

      小組分工

      由小組長做好分工:念顧客喜歡吃的食物統計、記錄、填統計表、涂統計圖、檢查、匯報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

      評價,并評選出優秀組員

      四、全課小結

      1.說明水果是爸爸媽媽送給小朋友的,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健康和快樂

      2、你們學到了什么?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2

      教學內容:練習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再次體驗簡單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能靈活選擇方法。

      教學重點: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2.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里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通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輛數6833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面包車最少)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

      三、變式練習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讀懂統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1格代表1份有時候不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份。

      四、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學生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都比較順利,也能比較順利地作出簡單的分析,但是對于簡單的預測不能清楚地說明理由。通過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練習,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調查,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3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6、例7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第9頁練習一第6~7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和量線段。用刻度尺畫線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在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每次接到任務時,他們為什么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

      (生:因為從鐵管上滑下來比走樓梯快。)

      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學生可能回答:鐵管很直或樓梯要拐很多彎等。)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特征。(教學例6)

      (1)看看線段有什么特點。

      ①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桌面上的一根細線。小組討論、交流。

      ②教師引導小結: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師補充:線段的兩端是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2)課件出示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1題。

      師:找一找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線段?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特征,并指出無論怎么擺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兩個端點,那么它就是線段。

      2.尋找身邊的線段。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線段了,你還能在教室里找到線段嗎?

      (學生可能回答:數學書的邊、黑板的邊或門、窗的邊等都是線段。)

      師:剛才同學們從生活中的物體中找到了線段,那么你們能不能從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中找到線段呢?

      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生說出這幾個圖形中的線段。

      3.量線段的長。

      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固定,所以線段的長度是可以測量出來的。

      (板書:可以量出長度。)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那怎樣測量線段的長度呢?(測量線段的長度和測量物體的長度一樣,要把尺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或幾米。)

      請同學們先估計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再測量出來。教師巡視指導。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2題。

      4.畫線段。(教學例7)

      (1)嘗試:讓學生分組嘗試畫線段,畫完后在小組內展示,并和學生一起及時進行評價。

      (2)討論: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3厘米)應注意什么?

      步驟:右手拿鉛筆,把筆尖從0刻度開始畫,左手按著尺子不動,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并標上兩個端點。

      (3)演示:課件演示畫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著筆,從0刻度開始畫,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標上兩個端點。

      (4)反饋: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再讓小組的同學互相檢查,評一評。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第2題。

      2、師:現在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接到任務后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鐵管是直直的,樓梯是彎彎曲曲的,直直的路線近一些。)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讓我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設計

      1、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6、7題。

      2、課后作業。

      敬請選用《智慧花朵》相關習題。

      六、教學板書

      認識線段

      教后反思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實際。因此在教學時應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多種實踐形式,直觀感受線段的特點,從而逐步建立線段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從實踐中得出概念,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4

      教學目標:

      通過出示掛圖,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豐收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教學重難點: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

      本單元在數學課你有哪些收獲?背1-3的口訣。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決幾個數學問題,你們有信心嗎?

      二、解決實際問題:

      1、投影儀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么?虛線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虛線表示把不同的活動分開組)圖上共有幾組學生在活動?他們在做哪些體育活動?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幾個數學問題考考大家?

      2、生質疑,師板書: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環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搖繩的有多少人?

      踢鍵的有多少人?

      3、分小組討論,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選代表說算式。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

      4×6=24(人)

      玩吊環的有多少人?

      0×2=0(人)

      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

      6×1=6(人)

      跳搖繩的有多少人?

      3×4=12(人)

      4×3=12(人)

      踢鍵的有多少人?

      2×4=8(人)

      4×2=8(人)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所說符合圖意就可以評價為好)

      三、數學小知識:

      數學使人高尚——培根

      1、投影出示:課本第10頁“小知識”

      乘法符號是根據加法符號變化來的。乘法運算是一種特殊的加法運算,所以將加法符號“+”稍作變動,變為“×”,英國的奧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為乘號。

      2、同桌一起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提問:你記住了什么?

      四、基礎知識練習

      1、數學同步第1題。

      (引導學生看圖:有幾組?每組有幾個?)學生看圖自己完成。指名訂正答案。

      答案:3+3+3+3+3=15

      3×5=15

      5×3=15

      (引導學生看圖:有幾組?每組有幾個?)學生看圖自己完成。

      答案:4+4+4=12

      4×3=12

      3×4=12

      2、數學同步第2題。

      老師指導學生完成。(老師邊讀題邊讓學生填空)先做左面的題,逐題訂正。

      如:6×3讀作(6乘3)

      5乘7寫作(5×7)

      5+5+5=(5×3)或(3×5)

      8+8+8+8=(8×4)或(4×8)

      7+7+7=(7×3)或(3×7)

      學生獨立完成右面的題。指名宣讀答案。

      如:2×4讀作()

      4與3 相乘寫作()

      6+6=()×()

      9+9+9+9+9=()×()

      4+4+4+4=()×()

      3、數學同步第3題。畫一畫學生可獨立完成。(結合書上作過的這種類型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根據算式畫圖)

      4、數學同步第4題。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內容?

      第一題:每個魚缸有()條金魚,有()個魚缸,一共有()條金魚。

      ()×()=()(條)

      或()×()=()(條)

      在書上做出來。

      (2)第二題說說圖上畫了幾雙拖鞋,一共有()只。

      口頭列式

      在書上列式,答案:2+2+2+2=8(只)

      2×4=8(只)

      (3)第三題,提問吹奏樂器的同學有幾組?每組有幾個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

      在書上列式,訂正答案。

      如:5+5+5=15(人)

      5×3=15(人)

      5、走進生活。

      引導學生看清圖上畫了哪些內容?

      讀一讀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數學使人高尚——培根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書上的.題目。

      集體訂正答案。

      五、小檢測、學習名人名言。

      1、小檢測

      同桌說一說本單元你有什么收獲?在書上畫一畫,涂一涂。

      2、學習名人名言

      自己先讀一讀。

      小組內齊讀。

      練習背誦

      六、總結: 同學們,通過練習,老師看得出你們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很好,繼續努力,把以后的知識學的更好,你們有決心嗎?

      作業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練習;觀察周圍事物進行乘法練習板書設計:

      我學會了嗎?(實踐活動)加數相同時,可以寫成乘法算式 我學會了與同學合作;我發言積極了 我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后反思: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豐收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3頁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3、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統計數據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學會統計數據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課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 數學成績優秀。

      2. 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 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給數學老師幫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

      學生自由發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問題導入:學校要舉辦講故事大賽。二(2)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參加比賽,選誰呢?出示教材第3頁的例2。把統計結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陳小菲票數

      (1)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參加比賽。

      (2)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

      1.理解題意。

      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該選誰參加比賽,就要先確定選舉方法,再選擇記錄結果的方法。

      2.選舉方法。

      我們可以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來決定由誰參加比賽。參加投票的同學只能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寫在紙上,再找幾個同學統計他們兩人所得到的票數,誰的票數多,誰就參加講故事大賽。

      師:全班同學進行無記名投票后,各小組組長將紙條收齊,等待統計投票數據。

      3.統計投票數據的方法。

      師:同學們,你們選舉的結果在小組長的手中,現在只要我們統計出誰得到的票數最多,就知道誰能參加講故事大賽了。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統計投票的數據呢?

      生自由發言。

      師:統計投票數據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來統計,也可以用畫“○”的方法來統計……我們就選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吧!

      生一起參與統計投票數據的過程。

      4.整理數據。

      師:整理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生:王明明得到15票,陳小菲得到22票。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個“正”字的每一筆代表一票,每個“正”字代表五票。王明明一共得了3個“正”字,所以是15票,陳小菲得到4個“正”字還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5.完成統計表。

      現在我們把上面的統計結果填入這張統計表中。

      姓名王明明陳小菲票數1522

      6.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

      請同學們根據統計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參加比賽。

      生:觀察統計表可知,陳小菲得到票數比王明明多,所以應該選陳小菲參加比賽。

      師:你不僅會觀察,而且會比較,真能干!現在請大家解決第二個問題。

      (2)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呢?

      生1:如果他們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陳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結果沒有改變,還是應該選陳小菲參加比賽。

      生2:如果他們都投陳小菲的票,那么陳小菲的票數就更多了,最后還是應該選陳小菲參加比賽。

      生3:如果他們其中一人投給王明明,另一人投給陳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陳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陳小菲的`票數多,還是應該選陳小菲參加比賽。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學生先選好自己喜歡去的地點,然后匯報,并用畫“正”字的方法進行數據統計與整理,整理數據后將記錄結果填入統計表。

      2.完成第4頁練習一的第3題。

      學生先根據畫“正”字的統計表完成第(1)小題,填寫簡單統計表;再分別解決第(2)小題和第(3)小題。對于第(3)小題,這個月是夏天還是冬天,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頁練習一的第4題。

      學生先根據統計數據的方法完成第(1)小題,填寫簡單統計表。再解決第(2)小題。對于第(2)小題“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明白:10分鐘內小轎車就通過了32輛,說明小轎車已普遍成為人們喜歡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觀察10分鐘,小轎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

      四、歸納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學習了統計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畫“正”字、打“√”、畫“○”等方法,其中畫“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個“正”字代表5個數據。同時統計表可以幫我們分析和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0王明明陳小菲票數1522

      (1)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陳小菲 )參加比賽。

      (2)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呢?

      無論缺勤的這兩位同學如何投票,陳小菲的票數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會選陳小菲參加比賽。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3-03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4篇)03-04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3-03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4篇03-04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精選)06-07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1-26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27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5-23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必備]06-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另类国产综合第一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