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11-05 09:13:19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優)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P54例3及練習十二第4、5、6、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 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 含義。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夠用語言表達運算定律和字母公式, 能夠將數字代入字母公式中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抽 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向學生滲透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的簡單美。

      教學重點: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嘗試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回憶學過哪些運算定律,怎樣用字母表示,閱讀理解例3(1)完成下面的空。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閱讀理解例3(2),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的意義和方法。

      用S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a表示邊長,試寫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__________________周長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用S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a表示長方形的長,b表示長方形的寬,試寫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__________________周長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師引導思考:在敘述時有什么感受?

     。ū容^麻煩,有時表達不清楚。)

      結合學過的知識想一想怎樣能變簡單些?

      學生會想到用字母表示數。

      5.揭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用字母表示數的相關知識。

      二、互動新授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乘號的'簡寫。

      先讓學生自己看教材學習,再進行交流匯報。

      明確: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 “,也可以省略不寫。如a×b=b×a,可以寫成a·b=b·a或ab=ba。

      2.引導觀察比較:用文字敘述和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再啟發學生小結: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一目了然,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質疑: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這三個字母可以分別表示我們學過的任何數。

     。ǘ┙虒W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狀,問:這是什么?(正方形)

      讓學生先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及周長的計算公式:面積=長×邊長;周長=長×4。

      引導: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用S表示面積,用c表示周長,a表示邊長。試著寫一寫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然后再翻書看課本是怎樣表示的。

      S= a2 C=4a

      2.提問:你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對平方的表示不理解)

      明確:S=a·a可以寫成a2,表示2個a相乘,讀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一般寫成S= a2。

      出示:32,b2,52,指名讓學生讀一讀,并說出各表示什么意思。

      (32讀作3的平方,表示2個3相乘,等于9;b2讀作b平方,表示2個b乘;52讀作5的平方,表示2個5相乘,等于25。)

      出示: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你能計算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嗎?

      引導學生先說出用字母表示的計算公式,再計算:正方形面積的公式是S=a2,當a=6時,S=62=6×6=36(平方厘米)。

      正方形周長的公式是C=4a,當a=6時,C=4×6=24(厘米)。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4題。

      先讓學生分析信息,說一說”今天賣出多少個足球“怎么表示?(48+m)

      再讓學生獨立計算第(2)、(3)小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6題。

      此題有兩個容易迷惑學生的地方:a2、62及6×2、a×2。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平方“與”2倍“:a2表示2個a相乘,即a×a;2a表示2個a相加,即a+a。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歸納:

      1.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 “,也可以省略不寫。

      3.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n相乘。

      4.教材第56~57頁練習十二第5題、第10題,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a×b=b×a,可以寫成a·b=b·n或ab=ba。

      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a相乘。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數學(試用本)第一學期P59-60

      【教材解讀】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是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本五年級第一學期幾何小實踐中的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是后續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認識和梯形的面積的基礎。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教材通過一系列探究、操作活動呈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教材的編排始終遵循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經歷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在實踐中逐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喜歡動手、動腦。在教學本節課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有關平行和垂直的知識,知道了什么是平行線、會畫平行線、會檢驗平行線。同時,在二年級時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為后面更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借助兩條兩邊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帶的交疊活動,以舊引新認識平行四邊形.

      2.利用已有的活動經驗,經歷操作、觀察、比較等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提升探究能力和空間觀念.

      3.通過辨一辨、畫一畫、議一議、找一找等練習情境,內化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判斷平行四邊形.

      難點:自主發現并概括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積累空間想象的經驗.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多媒體課件、兩邊平行的透明色帶、學習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揭示課題

      1.猜圖形游戲:

      (1)它是一個四邊形

     。2)它對邊平行

      (3)它有四個直角

     。4)它對邊相等

      (5)它鄰邊也相等

      2.提問:你猜這是個什么圖形?

      3.出示:正方形

      4.揭示課題:同學們再大膽地猜一猜,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

      5.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這個游戲環節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復習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以舊引新,為后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做鋪墊.]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一)動手操作 初步感知

      1.操作:用2條兩邊平行的透明色帶交疊,引出不同的四邊形.

      2.展示:選取部分學生交疊的圖形進行展示.

      3.演示:課件演示交疊部分的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親歷動手操作的過程,在動手的過程中,可以交疊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充分體會平行四邊形邊的基本特征.]

     。ǘ┰俅翁骄 發現特征

      1.探究:重疊部分的四邊形的邊的特征.

      2.討論:同桌互相說一說重疊部分的四邊形邊的特征.

      3.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個四邊形對邊平行的

      4.交流:因為是用兩邊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帶交疊的'

      5.小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表示方法

      7.通過動手量一量,教師課件演示,發現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大膽猜想、小心驗證、發現并歸納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

      三、鞏固練習 內化新知

     。ㄒ唬┡幸慌校号袛嘞铝袌D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在這個辨析練習中,引起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是否是平行四邊形的思維碰撞,在分析過程中理解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再次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ǘ┫胍幌耄洪]眼想象一下平行四邊形的樣子,用手比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樣子。

      [設計意圖:通過閉眼想象,比劃平行四邊形的樣子,讓學生經歷直觀到表象的過程.]

     。ㄈ┊嬕划嫞涸谙铝蟹礁窦埳细鶕o出的一條邊,利用藍色這組平行線,將平行四邊形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通過畫一畫,讓學生經歷表象到抽象的過程.]

      (四)議一議:你們畫的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小結:只要滿足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不管這個四邊形如何傾斜,它都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再次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基本的理解,并為后面學習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埋下伏筆.]

     。ㄎ澹├硪焕恚和ㄟ^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走近生活 感悟應用

      1.欣賞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2.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自主評價 成功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評價,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DA

      D

      A

      CB量

      C

      B

      折

      正方形 菱形 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邊 對邊平行 對邊平行 對邊平行 對邊平行

      四邊相等 四邊相等 對邊相等 對邊相等

      角 四個直角 四個直角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材學情:

      《折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五年級的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上一個單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知識點都已具備,在這節課里,重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正方形紙片

      教學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即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鞏固應用。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問題為思維的主線,學生先想先做,老師后講后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在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的同時,結合運用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知識遷移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具體的情景和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教學學法:

      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在計算法則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讓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體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運用,經歷觀察、探索、歸納的數學活動,自主推導計算法則。具體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練習鞏固法等。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復習導入,鋪墊孕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巧設練習,鞏固新知→課堂評價,師生小結等五大環節。

      一、復習導入,鋪墊孕伏

      我通過設計“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目的.是為學好新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現實生活中的“手工折紙”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識才能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創造性地學到新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學環節是主要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我放手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師生驗證、討論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故意出錯題讓學生判斷,以此讓學生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第二步,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由于學生學會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思考獨立完成,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步,算法優化。在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減法的過程中,學生分別用了折紙、畫圖和計算的不同解法,我讓學生比較哪一種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導學生在算法多樣化中選擇算法化。

      第四步,討論歸納計算法則。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歸納。通過發揮學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計算法則。

      四、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如“看圖填一填”。旨在展示計算全過程,給差生“拐杖”,力!半p基”。

      2.綜合練習,如“計算”。完成這一層次的練習不僅要用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而且要綜合運用“通分”、“約分”、“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等知識點,設計意圖在于強化算理,提高計算技能。

      3.應用練習,如“解決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五、課堂評價,師生小結

      新課程倡導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意識;在本節課的最后環節,注重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第108頁例3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探究封閉圖形中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探討封閉曲線的植樹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重點:探討封閉圖形中植樹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習難點:運用規律解決封閉圖形中的植樹問題。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任務,討論交流總結規律方法。

      一、自主學習

      1、動手畫一畫。

      在一個假設周長是40m的圓上插小旗,每隔10m插一面。

      2、一共插了多少面小旗?小旗的面數和間隔數有什么關系?

      3、如果把圓拉成直線段,小旗的面數和間隔數有同樣的關系嗎?畫圖試一試!

      小結:插小旗也是‘植樹問題’,在封閉圖形上植樹相當于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樹的棵樹和間隔數( )。

      二、合作探究

      1、自學課本108頁的例3,它是什么形狀?有什么規律?

     。1)分析:這個問題和前面學的有什么不一樣?

     。2)思考: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

      (3)出示表格

      (4) 我可以把(圓拉成直線),我的發現是:(間隔數與棵樹相同)

      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小結:在封閉圖形上植樹,棵數=間隔數。

      2、 學生根據規律,獨立完成例3

      3、拓展思維:如果一個五邊形,怎么算?一個三角形呢?

      三、自我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四、課堂檢測。

      1.填一填

     。1)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在內側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可以插( )面彩旗。

      (2)正六邊形的花圃每邊有3盆花,頂點都有花,共有( )盆花。

     。3)同學們進行體操表演,48人圍成正方形,4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 )名同學。

      2.判一判。

     。1)一個方陣,最外層每邊8人,最外層一共8×8=64(人) ( )

      (2)在五邊形水池邊擺花盆,每邊放4盆,最少需要15盆。 ( )

      (3)時鐘3時敲3下用2秒,4時敲4下用4秒。 ( )

      3.教材第108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植樹問題”,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再獨立完成。

      4、第9題,這是一道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題,勝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完成之后獨立列式解答。此題現要求出跑道的的總長,再想要插26面小旗,有多傻拍個間隔,再用總長除以間隔數。

      5、第10題,獨立解答。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三)

      一個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棵樹=全長÷間隔數

      全長=間隔數×棵樹

      例3 120÷10=12(棵)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P93~94練習二十第3~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學過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使學生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難點: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三角形的面積的練習。通過這節課的練習,第一要讓你們進一步熟練掌握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第二能運用已掌握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些同學積極動腦,踴躍發言,學得扎實,學得靈活?

      二、指導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積嗎?(練習二十第3題)

      動手操作:畫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其余學生作點評。

      教師在以上圖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數據,學生口答三角形面積。

      2.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第4題。

      (1)引導分析:要求種這片草坪需要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

      (2)學生討論后交流。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6題。

      (1)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自計算,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8題。

      (l)學生用尺量一量這兩條虛線間的距離,理清這兩條虛線是什么關系。

      (2)看看圖中哪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3)分組討論如何在圖中畫出一個與它們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并試著畫出來。

      三、鞏固拓展

      1.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讀題,弄清題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底和對應的高。

      (2)觀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測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對應的高分別是多少。

      (3)學生討論、交流,共同解答問題,然后組織匯報。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9*題。

      (1)教師出示題目。

      引導觀察,要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必須知道相鄰兩邊的長度。

      (2)學生獨立解題。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10*題。

      (1)引導學生觀察:A點是中點,把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平均分成兩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兩部分。

      (2)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陰影部分面積和大三角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大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組內交流解題方法,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4.通過抓不變量解決圖形面積問題

      下圖中三角形ABD的面積是20cm2,BD的長為5 cm,DC的長為3 cm。求三角形ADC的面積。

      學生看圖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嘗試解答。

      思路導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三角形ABD的面積

      BD邊上的高→這個高也是三角形ADC的高

      BD的長三角形ADC的面積

      DC的長

      規范解答:h=2S÷a S=ah÷2

      =2×20÷5 =3×8÷2

      =8(cm) =12(cm2)

      答:三角形ADC的面積是12 cm2。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教材第93~94頁練習二十第5、7題。

      【板書設計】:

      練習課

      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P73例1及練習十六第1、3、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步驟,掌握bx -a等這一類型的簡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簡易方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借助直觀圖自主探究,分析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并正確地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分析、觀察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正確設未知數,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會列方程,并會解方程。

      教學難點: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數量關系:

      (1)我們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實際用煤比計劃節約5噸。

      (3)實際水位超過警戒水位0.64 m。

      學習方程的目的是為了利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如何用方程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實際問題與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師多媒體出示教材第73頁例1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平時經常鍛煉身體嗎?生:經常鍛煉。

      師:你們平時都喜歡做哪些運動呢?

      師:看來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還真不少!同學們平時都應該多運動,增強體質。在學校辦運動會時,希望同學們也能積極參加。好嗎?生:好!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教材第73頁例1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情境圖,然后說說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情境圖,然后回答。

      生:小明正在參加學校的跳遠比賽,并且破學校的紀錄了。

      師:那小明的成績是多少呢?

      生:小明的成績為4.2lm,超過了學校的原紀錄0.06m。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們能告訴我學校的原跳遠紀錄是多少嗎?

      生6:用小明的跳遠成績減去小明的成績比學校原跳遠紀錄多的成績,得到的結果就是學校原跳遠紀錄。

      師: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學校原跳遠紀錄是4.15m。

      師:同學們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也可以用方程來求解。由于原紀錄是未知數,可以把它設為x m,再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師:你能寫出具體解題過程嗎?

      原紀錄+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績

      得x +0.06=4.21

      x +0.06-0.06=4.21-0.06

      x =4.15

      所以學校原跳遠紀錄是4.15m。

      答:學校的原跳遠紀錄是4.15m。

      師:很好!但是這位同學忘了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有同學能說說該如何檢驗嗎?

      生:把x =4.15代人方程,得

      方程的左邊=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邊,所以求解結果正確。

      師:這位同學檢驗的過程是正確的`。同學們以后在解方程時,一定不要忘了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73頁“做一做”的第(1)小題。

      師:你從題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決問題,兩人一小組交流方法。評講后要特別提醒學生別忘了檢驗。

      解答過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長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頁“做一做”的第(2)小題。

      請學生觀察題目所給出的條件,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所給條件的單位不統一,要化成統一的單位。

      小組討論怎樣找到相等的關系。指名匯報并板書:

      每分鐘滴的水×30=半小時滴的水

      請學生思考應該把哪個條件設為x ,怎樣列方程。小組討論后,指名匯報,并板書:解:略

      請學生討論為什么方程30x ÷30=1800÷30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30仍然相等呢。你怎樣判斷x =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導學生進行檢驗,指導檢驗的格式。

      3.教材第75頁第1、3、4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用方程解決問題應注意哪些問題?(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要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式假設未知數為x ,然后再列方程解應用題。)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一)課前設計

      (1)回憶我們研究過的2.5倍數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給同學們解釋是怎樣探究出來的。

      (2)自制一張百數表。

      (二)課堂設計

      1.復習引入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2.5的倍數特征是什么?我們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學生自由發言,重點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結:我們是利用百數表,先找數,然后觀察、猜想,最后進行驗證和歸納,得出了2.5倍數的特征。

      師:這節課我們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2.5倍數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記憶,為探求3的倍數的特征做鋪墊!

      2.問題探究

      (1)找3的倍數

      師: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你們準備怎樣研究?

      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準備借助百數表,利用研究2.5倍數特征的方法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現在拿出你準備的百數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數,然后觀察圈出的數,看看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討論

     、侔l現問題

      學生展示圈好的百數表。

      師:說說你們的發現?

      預設:只看個位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橫著看:個位上的數0-9都有,豎著看:個位上的數也是0-9都有。

     、诜治鰡栴}

      師:同學們發現,在百數表中(課件出示),橫著、豎著觀察3的倍數,只看個位上的`數,沒有規律可循。橫著、豎著看,看不出規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還可以怎樣看?只看個位不行,我們還可以看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斜著看。

      師:大家認為除了橫著、豎著看,我們還可以斜著看,現在請你斜著觀察3的倍數,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生獨立觀察、發現。

      【設計意圖:因為3的倍數的特征比較隱蔽,根據探究2、5倍數的特征的經驗,學生發現不了規律。在學生實在沒人看出規律時,教師再提示學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接著重新去探索。】

     、劢鉀Q問題

      師:把你的發現和根據發現引發的猜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并想辦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可以用計算器)

      小組合作交流后全班匯報。

      (3)歸納3的倍數的特征

      師:你們的發現和猜想是什么?

      小組匯報,引導學生評價補充。

      引導小結:斜著觀察發現,每一行數的個位與十位的和分別是3、6、9、12、15,它們都是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也是3的倍數。

      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你們是怎么驗證這個猜想呢?

      生匯報驗證的過程。

      師:舉什么樣的例子既簡單又有代表性?

      舉的例子包含有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多舉幾個

      師:有沒有同學發現反例的,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但是這個數卻不是3的倍數。

      師:通過驗證,你們得出的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誰再來說一說?

      歸納小結: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探索,發現、猜想、驗證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積累數學探究的活動經驗。】

      3.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頁“練習二的第3題”

      圈出3的倍數。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課本第10頁“做一做”

      (3)小明拿了5個圓片,小軍拿個6個圓片,用他們拿的圓片在數位表上擺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不是3的倍數?

      請說明理由。

      先獨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驗證。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我們獲得了什么新知識?采用了什么樣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小結:通過找數、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

      師:為什么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看個位數?而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各位上數的和呢?請大家課下閱讀第13頁的“你知道嗎”我們下節課進行交流。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課本第6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進一步培養清楚地表達思考過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要隨著除數的變化而變化”。商的小數點的位置以及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預設3')

      1.口算練習。

      2.6÷2= 0.49÷7= 0.24÷6=

      0.75÷25= 3.9÷3= 4÷50=

      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選擇1-2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突出試商的方法,重點是商中小數點的位置。

      2、揭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討論交流(預設12')

      (一)情境引入教學例10,小明的媽媽去超市購買雞蛋,雞蛋每千克4.2元,媽媽用7.98元能買到2千克雞蛋嗎?

      提問:要求媽媽買了多少千克雞蛋應該用什么方法?7.98÷4.2

      1、自學,學生完成導學單一。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收集學生豎式計算的多種情況,讓學生板演到黑板上。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根據算式,估算結果。

     。2)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計算?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3)怎樣把小數轉化成整數?依據是什么?

     。4)獨立完成豎式,指名板演。

      2.小組交流。

      說說怎樣算的?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根據商不變的規律,把7.98和4.2都乘10,也可以把7.98和4.2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一位,轉化成79.8÷42

      3.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學生學生自學中出現的情況,給予適當點評。

      三、分層練習,鞏固內化(預設15')

      1.基本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在書上直接填數,說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幾主要根據誰的小數位數來決定的?為什么?。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強調商里必須有整數部分,整數部分不夠商1的要商0,商中小數點的位置與被除數對齊。

      2、專項練習

      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說說每道題錯誤的原因,強調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

      3.應用練習

      完成練習十三第4題

      說說是怎么想的?滲透“路程÷速度=時間”

      變式:蝸牛25分鐘能爬行多少厘米?合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教材P97~98練習二十一第1、5~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使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梯形的相關知識去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小組的互助合作精神,體驗在這種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悅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問求助以及指導別人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運用梯形的相關知識求梯形的面積以及底和高。

      教學難點:提高整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案

      一、課前反思

      通過昨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自主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思

      2、以小組為單位回顧上節課學習的知識,說一說都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班內匯報。

      三、合作考試

      (1、先獨立答題 2、組內交流 3、師生交流)

      按要求填表

      名稱面積公式底高面積平行四邊形2.8m4cm三角形6.8dm5dm梯形下底:2.8m 上底:1.2m

      四、指導練習

      1.教材第97頁練習二十一第1題。

      (1)教師出示水渠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水渠橫截面面積就是梯形的面積,渠口寬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寬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學生獨立完成習題,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指名板演,再講解。

      2.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6題。

      注意讓學生觀察圖示找到計算所需條件;▔娜鎳h笆,形成一個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8題。

      (1)觀察這堆圓木的橫截面,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學生討論后匯報,教師提示:橫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圓木的總根數。

      (2)學生計算驗證。

      (3)圓木頂層根數、底層根數、層數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師引導學生,并歸納:圓木頂層根數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層根數就是梯形的下底,層數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9題。

      (1)學生匯報自己測量的'數據和計算結果。

      (2)集體交流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

      4.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11*題。

      (1)先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組織學生比賽,看誰的方法最多。

      (3)匯報交流,全班集體訂正。

      首先要考慮如何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應該是以梯形上底長度為底長的平行四邊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兩種方法求面積。

      方法一: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長減去梯形的上底長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長,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積。

      (3.5-2)×1.8÷2 =1.35(cm2)

      四、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梯形面積的練習

      梯形中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求剩下的面積(即三角形的面積)

      剩下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說出為什么?

      (復習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為下面學習驗算做好準備)

      3、列豎式計算(生板演)

      (1)7.44÷4(2)7.44÷8

      (3)102÷24(4)4.551÷5

      四道逐漸變難

      二、探究新知

      1、在評價學生的計算結果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解題,你能說出小數除以整數是怎么除的嗎?

      學情預設:學生有的會把步驟在說一遍,有的會講出前面“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兩種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教師一一給與肯定。

      師:做小數除以整數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組討論并歸納

      學情預設:生根據小數乘法經驗說出轉化乘整數除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然后繼續除。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然有余數,要添0后再除。

      課件出示補充。

      2、在暴露計算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驗算。

     。1)師:為了保證我們的計算正確,怎么辦?——驗算

      驗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怎樣驗算黑板上面的小數除法呢?

      學情預設:生根據整數除法經驗能說出用乘法驗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數除以商等。

      師:四人小組,一人選一道進行驗算,算完在組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門診臺

      課件出示。

      小結:用估算能知道計算有沒有錯;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證計算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小馬虎也做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看看他做對了嗎?如果不對應該怎么訂正?

      37.8÷6=63 7.4÷5=1.4……4

      2、計算并驗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書第20頁:7、8題

      四、課堂小結

      說說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了解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與態度:

      在學習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前準備:

      讓學生收集有關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編碼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從下面的數字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110 121 119 120 12135 11185

      2、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編碼?

      3、今天主要學習郵政編碼,身份證編碼及表示的信息。

      二、中心階段:

     。ㄒ唬┼]政編碼。

      1.出示寫給課代表的信封,觀察信封上少了什么?

      為什么要寫郵編?使用郵政編碼有什么好處嗎?

      郵政編碼是我國的郵政代號,每一個地方的郵政編碼都不一樣,機器能根據郵政編碼對信件進行分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信件傳遞的速度。

      2.你了解郵政編碼嗎?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有關郵政編碼的消息向大家介紹

      3.出示我國郵政編碼規則:郵政編碼由六位數字組成,前兩位數字表示。ㄖ陛犑、自治區),前三位數字表示郵區,前四位數字表示縣(市),最后兩位數字表示投遞局(所)。

      4.介紹郵政編碼的查詢方法:11185 網絡上的搜索引擎。

      5.通過網絡的搜索引擎完成P79試一試

      [通過介紹郵政編碼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用處]

     。ǘ┥矸葑C號碼

      (1)每個公民一出生,就有一個身份證號碼。公民身份證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

     。2)自學書P80頁。

      學生交流

      (3)出示第二代身份證,310104199611020823介紹身份證號碼中數字編排的結構和含義。

      前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第3、4位數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碼,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縣的代碼,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派出所的.代碼,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第18位數字是校驗碼(一般隨機產生的)

     。4)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回家拿出戶口本核對。

      [通過介紹身份證號碼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用處]

      三、練習階段:

      1.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數字編碼,你能留心一下找一找嗎?并來介紹一下這些數字編碼。

      2.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園南小學質量監控的準考證號碼。進而設計徐匯區小學質量監控的準考證號碼。

      四、總結:

      在生活中許多地方都用到數學,數字編碼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見的一種,如果我們能正確理解和運用這些數字編碼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P99例4及練習二十二第1~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自身條件,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進行面積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運用組合圖形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組合圖形的多種面積計算方法,會找出計算每個簡單圖形所需的條件。

      教學難點:

      根據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汁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方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各種平面圖形。

      生:七巧板、簡單圖形學具、少先隊中隊旗實物。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案

      1、判斷

      (1)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的2倍。 ( )

     。2)梯形的面積比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小。 ( )

      (3)一個面積是8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分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每個梯形的面積是40平方厘米。 ( )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一起來復習前面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公式: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動一:組合圖形的分解:

      (1)觀察課本99頁的四幅主題圖,說說它們分別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

     。2)一個組合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分割成已學過的幾個圖形,試著把下面的圖形分一分。

     。3)同一個圖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也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基本圖形。分一分,看看我們的隊旗可以分成哪些不同的基本圖形?

     。4)找一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

      2.探究活動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1)出示例題,討論交流:怎樣計算這面墻的面積?

     。2)一個組合圖形我們可以分成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幾個簡單圖形,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求和。

     。3)嘗試解答:

      方法一:這面墻的形狀可以分成一個( )和一個( )。

      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先分別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再相加。

      教師可將學生的分法用多媒體展示:

      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5+5×2÷2

     。25+5

      =30( m2)

      方法二:這面墻的形狀可以分成兩個相同的( )形。

      把這個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了。

      教師可將學生的分法用多媒體展示:

      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5+2)×(5÷2)÷2×2

     。12×2.5÷2×2

     。30(m2)

      教師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三、課堂達標

      1.判斷。

      (1)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分割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2.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2.5平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練習十八的第1題,先讓學生對組合圖形分一分,說一說是如何分割的,再計算。

      學生可能會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有的可能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這時要讓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從而選擇較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

      4.練習十八的第2題

      本題圖形是隊旗,在例題里已經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這里可以讓學生思考“能用幾種方法計算”,拓展學生的思維。

      學生可能會想到:把隊旗分成兩個梯形,求兩個梯形面積的和;或者把隊旗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求它們的面積之和;或者用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求隊旗的面積。

     。1)由中隊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積。(單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S總=S梯×2 S總=S長-S

      5.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先獨立思考如何計算,再自主算一算。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讓學生知道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不只是能用加法計算,有時也可以用一個圖形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

      6.練習十八的第4、5題,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引導總結:

      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圖形組成的大的不規則圖形叫組合圖形。

      2.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可以把它分割成我們學過的簡單圖形,計算出簡單圖形的面積后再相加。

      3.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不只是能用加法計算,有時也可以用一個圖形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圖形組成的大的不規則圖形叫組合圖形。

      5×5+5×2÷2 (5+5+2)×(5÷2)÷2×2

      =25+5 =12×2.5÷2×2

     。30(m2) =30 (m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P113第2題及練習二十五第7、2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多邊形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靈活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整理,感受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完善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空間觀念,滲透等積變換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理完善知識結構,靈活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難點:溝通多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方法】:歸納整理,演示講解;復習回顧。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構建網絡,新知匯總

      師:同學們,咱們在第五單元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及其計算,而且,還接觸到了組合圖形的面積,大家不僅要會利用面積公式求面積,還要掌握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學會觀察組合圖形的組成。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多邊形面積的復習)

      師:那么我們是如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推倒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呢?請大家從你的頭腦記憶庫里提取下面的知識,看看誰的記憶庫最充實?

      討論: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師:同位同學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匯報:教師演示)

      師:大家在回憶推導公式的過程中,本著把新知轉化為舊知的原則,找到了幾個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通過這樣的梳理,大家對我們的面積公式是不是更加熟悉了。(邊說邊出示圖。見板書設計)

      引導學生觀察,從左往右看,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推導出其他圖形的面積公式,從右往左看,我們在探討一種新的圖形面積時,都是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

      二、查漏補缺,錯誤匯總

      師:現在你們的記憶庫中還有內存嗎?那,就請大家想一想,你們在利用公式解決問題時有什么容易出錯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

      1.弄清圖形,選擇公式。

      2.找對應的底和高。

      3.注意單位換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別忘了除以

      2.

      5.解決問題時,弄清面積與其他數量的關系。

      6.看清組合圖形是由哪幾個簡單圖形組成的,找簡單的解決方法。

      7.已知面積,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師:看來同學們都特別的.善于總結和觀察,下面,我們就利用前面的復習來做幾組練習。

      三、綜合練習,鞏固提高

     。ㄒ唬┌匆蠼獯稹#ㄖ涣惺,不計算)

      1、平行四邊形底是

      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積?

      2、三角形面積是

      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積是

      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師小結:如果給出圖形的面積,讓我們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變化公式以外,還可以用方程解答,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下面我們來看幾道判斷題。

     。ǘ┡袛囝}:

      1.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2.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形狀是相同的。 ()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4.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

      5.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條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周長和面積都不變。()

      看來,同學們的分析和表達能力都很強,現在,我們來解決實際問題。

     。ㄈ┙鉀Q問題

      1.教材第113頁第2題。

      出示第2題,引導學生看題。

      學生獨立解答,并在小組中互相檢查。

      教師指名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師:通過計算這些圖形面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計算圖形面積時,底和高要對應)

      2.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9題。

      (1)組織學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紙片按題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積是多少。

      方法一:4×4-2×2÷2=14(cm2)

      方法二:(2+4)×2÷2+2×4=14(cm2)

      3.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10題。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計算這個圖形的面積呢?

      (2)組織學生匯報,并展示求面積的方法,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

     、賹⒎礁裰械膱D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分別求出基本圖形的面積,再求和得出所求圖形的面積。

      教師強調分割的方法有多種,引導學生選擇容易獲取求面積時所需數據的方法進行分割。

     、趯⒎礁裰械膱D形添補成某個簡單的基本圖形,求出基本圖形的面積,再分別減去各添補的圖形面積,得出所求圖形面積。

      ③已知小方格的邊長為1cm,則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cm2,通過數方格來確定圖形的面積。

      (3)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多邊形的面積計算關鍵在于熟練地運用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對于復雜的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在于巧妙地將組合圖形分割或添補成若干個基本圖形,進而通過基本圖形面積的和或差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對于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可以將它分割或添補成已學的簡單圖形,或是用方格紙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估算。

      五、作業:教材練習二十五第7、20題。

      【板書設計】

      多邊形的面積總復習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具:

      長正方形紙片若干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分數。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生:小明和小紅要喝一杯水,小明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毙〖t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師:兩個人到底誰喝得多?生:(①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分數越大。②把一杯水平均分成2份,和平均分成3份,其中平均分成2份的,每一份多,所以小明喝得多。)

      出圖:

      師:你們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嗎?生:小麗和小凱也要進行喝水比賽,兩人都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睅煟核麄儌z喝得一樣多嗎?生:(可能是一樣多的,也可能是不一樣多的)

      出示圖片中的兩個杯子。

      師:現在你能回答嗎?生:小凱喝得多。雖然都是,因為小凱的杯子大,所以小凱喝得多。

      師:原來相同的分數還表示不同的大小,你對分數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二、分數的再認識1、出圖(書)

      師: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生:林林和明明各拿一本書,林林說:“我看了這本書的。”明明說:“我也看了這本書的!睅煟核麄兛吹捻摂狄粯佣鄦?(學生討論)

      生:不一樣多,因為兩個人看的書的頁數不同,所以它們的也不同。

      2、看圖講故事出圖:

      師:你們愛吃蛋糕嗎?笑笑就特別喜歡吃蛋糕,她對媽媽說:“我一次能吃塊蛋糕。”結果媽媽笑了笑,給她拿來塊蛋糕,笑笑怎么樣了?這是為什么?生:(笑笑想的蛋糕是一個小蛋糕,媽媽拿來的是一個大蛋糕)

      3、捐款:

      師:淘氣和笑笑為希望工程捐款,兩個人商量好把自己零用錢的拿出來,這兩個人捐款的錢數一樣嗎?為什么?生:可能一樣,因為兩個人的零用錢是一樣的?赡懿灰粯,因為兩個人的零用錢是不一樣的。

      師:現在知道了淘氣捐了10元,笑笑捐了8元,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氣的零用錢有20元,笑笑的零用錢有16元。

      三、畫一畫。

      1、畫一畫。

      分別畫出下列各個圖形的。

      它們的大小一樣嗎?為什么?2、擺一擺。

      一個圖形的是□,畫出這個圖形。(生擺)

      我的圖形的是□□,擺出這個圖形。(生擺)

      3、圈一圈。

      圈出下面圖形的,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四、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分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準備:

      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5× = × = 125×= ×= ×= ×80= ×20= 250×= ×=

      2、簡便計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觀察并計算,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 (×)×○×(×)

      ×+×○(+)× 3、通過觀察、計算、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4、揭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5、你能用這些運算定律來巧算嗎? ×× ×+× (+)×4

      a. 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 讓學生匯報:你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分層練習:

      1、將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積或兩個數的差:

      =8× ( ) =0.8× ( ) =× ( ) =10- ( ) =100- ( ) =1- ( )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5×125 ×99+ 64× 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并說說理由。(書P17—練一練)

      4、你認為怎樣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五、思考題: 判斷是否正確(機動)

      × + ×38 = ×( + ) = ×10 = 83

      六、板書: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8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05-24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1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29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0-22

    【熱門】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12-24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門】12-19

    【熱】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视频第二页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伊人久久综合狼伊人久久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