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0-26 12:37:5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百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誦以前學過的他寫的古詩。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詩人納蘭性德,閱讀他們的作品。

      3、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不好?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思念家鄉)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呢?

      (月亮)

      月亮象征著團員之意,所以詩人寫的思鄉詩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鄉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節日,都會勾起游子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體會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鄉愁呢?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用自己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多讀。)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古詩三首·泊船瓜洲課文朗讀。)

      4、指名答:

      (我覺得它寫得很美、我覺得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我們解讀后再來體會一下作者的思鄉之情。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你最欣賞詩中哪句呢?

      2、剛剛同學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吧。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齊讀。)

      3、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

      (指名答。)

      4、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5、同桌之間互相讀與練說。

      6、指數名說。

      7、小結:

      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8、那就用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9、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可為什么詩中只有一種“綠”色呢?仔細觀察一下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10、指名答:

      (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12、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手指課題“船”字)(生答: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

      (生答:綠色)

      讓作者那么明顯地感受到──

      (生答:春天到了、來了)

      13、你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哦,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4、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就單單是個“綠”也各有各的美;這個“綠”有著層次美,遠近各不相同;”綠”也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5、同學們理解的多準確呀!把你感受到的“綠”再讀出來吧。

      (分男女生賽讀。)

      16、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7、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古詩三首·泊船瓜洲古詩文解讀。)

      18、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更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

      我想,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9、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

      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

      引導從課題的船停泊在“瓜洲”“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到這個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

      (教師播放作者簡介王安石)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指名答:

      引導從“一水間”“只隔幾重山”“又”“何時找我還”這些詞句理解。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塊再來感受一下詩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讀。

      3、學到這,我們再來想想為什么人們對這首詩如此偏愛?

      4、背誦課文,我們下堂課時檢查大家背誦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信同學們都已經理解背誦了。下面我們請同學們來背一背。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

      (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

      1、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

      (指名答。)

      2、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3、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

      (指名答。)

      三、再讀課文,品悟情感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

      (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

      (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四、課堂背誦,加深理解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指名答。)

      3、總結: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五、生字學習,布置作業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

    語文教案 篇2

      《太陽》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冊中的一篇常識性文章,介紹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和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由于運用了數字說明,舉例說明,比較說明,比喻說明等方法,因此文章通俗易懂,有較強的說服力.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13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正確書寫.

      流利,正確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了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是教學的難點.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易激發閱讀的興趣,學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認真閱讀,綜合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思考,有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啟發.

      [教具準備]:

      考慮到說明文比較枯燥,缺乏情趣,因此開課伊始用一段動畫片設疑激趣.

      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一致的有關太陽的錄像,創設語言表達的情境.

      準備一段悠揚的樂曲,指導學生配樂朗讀,為平實的語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動畫片,一起看一看吧.(播放課件——后羿射日.)

      教師解說: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實在受不了了,就找來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才不那么熱了.

      2,這個故事叫——后羿射日(學生齊答).

      日就是太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太陽》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4,后羿射日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讓我們回到現實中想一想,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陽 (學生簡單回答不能)

      5,小結:要想把原因講得清清楚楚,我們就得好好讀讀課文.

      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詞,先自己讀,再指名讀.

      3,質疑:詞語光會讀不行,還應該讀懂意思,不懂的提出來.

      (學生質疑,互相解答,教師注意總結理解詞義的方法.

      紅色的字是這一課的生字,同學們再仔細看一看,哪個字你想給大家提個醒

      齊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了解特點:

      1,小結:生字學得不錯,大家一讀課文有收獲.(指黑板)這個問題還沒解決呢——后羿為什么射不下太陽.請大家默讀課文,拿起筆,找到有關答案隨手畫下來,為了便于大家隨手圈畫,我建議你們把書平放在桌子上.(教師巡視)

      2,(幾分鐘之后)我發現這一會兒功夫,同學們的書上就出現了不少的直線,曲線,看來大家再讀書很有收獲.說一說你找到的理由吧.

      (此環節讓實際是讓學生說太陽的三個特點,如果學生一下子說出三個理由,可以直接板書大,熱,遠,再一個個原因結合課文說具體.)

      學生交流:

      遠——(如果學生只說太陽離地球很遠,所以射不下太陽,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把太陽離我們到底有多遠說清楚.)

      (1)課件出示相關段落.

      (2)指名朗讀,評一評,他哪兒讀得好 (突出表示數字的詞語.)

      (3) 你教大家一招:為什么要這樣讀 (引導學生體會用數字進行說明的好處.)

      (4)小結:這位同學真會讀書,他抓住了一億五千萬兩千五百年這些具體的數字,讀懂了太陽的遠,而作者也正是用這些具體的數字,把太陽離我們到底有多遠說得清清楚楚.用上他教的方法,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5)指名讀.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10個生字,1個多音字。學寫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孔子在學術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與他的刻苦、虛心好學分不開的,教育學生要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查閱資料,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難點

      孔子是怎樣勤奮、刻苦學習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前收集孔子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名言揭題。

      1.出示孔子的名言,讀一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資料。

      簡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者,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讀了課文,你對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畫記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討論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字: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

      舉目無親:抬頭看不到一個親人。形容人地生疏。舉目:抬起眼睛,指抬頭。

      孤苦伶仃:孤單困苦,無依無靠。孤苦:沒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獨。

      羞慚:羞愧。

      (3)這個自然段與后面的內容有什么聯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小結。

      4.齊讀。

      四、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生字詞。

      2.檢查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慚”為左中右結構,書寫時要注意把各部件寫緊湊。“艱”字的右邊部分不要寫成“良”。“懂”字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尊”的上面不要寫成“”。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朗讀課文。

      2.提問:課文介紹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講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討論:

      (1)孔子的境況非常凄涼,他是怎樣對待學習的?

      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祭祀: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師法:在學術或文藝上效法(某人或某個流派)。

      風涼話:不負責任的冷言冷語。

      禮法:社會上通行的法紀和禮儀。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然:對,正確。

      經典:泛指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

      傳誦:輾轉傳布誦讀。

      (2)如果平時聽到別人說你的`風涼話,心情會怎樣?

      3.講故事。

      (1)課文中講述的關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

      (2)小組內講故事。

      (3)指名上臺講。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還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們面對孔子,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模擬采訪孔子。

      四、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孔子名言做成書簽勉勵自己。

      2.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閱讀《論語》。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猜謎激趣:

      看不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

      2、你知道哪些風? (學生暢所欲言。)

      3、今天我們就來畫畫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識字

      1、老師帶來了3位小朋友。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領讀他們的名字。

      2、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5、想知道這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互相請教。

      2、出示生字“顯”,多音字“旗桿”、“呼呼地轉”

      3、出示課文的新詞,認讀詞語。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把詞語涂好。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5、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導寫字

      1、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絲”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2、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

      3、結構。“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桿、眨、濤”左窄右寬“桿”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盡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鉤”直上。

      4、生練寫生字。

      五、作業:

      自己開動腦筋,想想怎樣表現風,試著做一做。

      教學反思:先請同學們自己把課文讀通順,找一找文章中講了哪幾位小朋友,再作簡要的自我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在活動中認識了生字,還鍛煉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由于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的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復的誦讀中領會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指導學生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本文的生字詞較多,語句拗口,這是本文學習的難點,要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詞語意思,在反復的朗讀中把握文章的內容。

      運用板塊式教學:五讀、五說——全課由“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相互交叉構成。

      課前準備: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登山活動。指導學生走進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有關徐霞客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初讀課文。

      1.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徐霞客,教師補充。

      徐霞客,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生活于明末官僚政治極其腐、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為人清廉剛正。不愿在污濁的官場中生活,因而毅然拋開功名利祿,以在祖國壯麗的山川中尋幽攬勝為畢生樂事。他游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同時還以日記的形式,把各地的地質、水源、物產、民情及山川景勝都一一詳記下來。

      《徐霞客游記》是他三十多年旅行勘察的記錄,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一部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在地理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被作為文學珍品流傳于世,清代人推崇“當為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學生讀課文,老師檢查預習情況,解決字音的認讀與字義的理解問題。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發現。

      1.發現能夠根據語境理解意思的詞。

      2.發現可以用添字變雙音節詞的辦法進行解釋的詞。

      3.發現古今異義的詞。

      4.發現沿用至今的詞。

      5.發現一詞多義現象。

      6.發現詞類活用現象。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譯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

      2.學生自讀白譯。

      3.翻譯接龍(按號數一人譯一句)。

      4.老師讀課文,學生說譯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三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內容。

      1.學生再讀課文,要讀出語調的輕重。

      2.教師指導學生概括每段的段意,要求學生發言。

      (1)略寫登山的時間和天氣。

      (2)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景物、地名。

      (3)寫登頂后遠眺所見之景。

      (4)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3.學生根據第2第3段說說作者上山時經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景物。

      上山經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在山頂上看見北山“崩崖亂墜,雜樹密翳”,還看見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兩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是相互連接的。

      4.學生以導游的身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向游客介紹恒山。

      (二)第四個教學板塊:讀課文、品句子。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景。

      2.請學生用“……描寫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寫出自己對某些詞句的感受。

      如:“風翳凈盡,澄碧如洗”這個句子描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恒山那天的天氣是無風無云的好天氣。

      又如:“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恒山的艱辛,表現徐霞客不畏艱難,勇于攀登的進取精神。

      (三)第五個教學板塊:讀課文

      說感受。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2.學生就“感受”進行發言準備。(可以是讀了《游恒山記》的感受,也可以說自己登山的感受。)

      3.學生發言,師生相互評點。

      4.課堂小結:《游恒山記》是地理學家的踏勘記錄,也是文學家的游記。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于踏勘實踐的精神。文章一步一景,移步換形,各種景物以及地名、距離都記錄得極為準確、細致,表現了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同時,在寫景之中寄托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后作業:做一張《游恒山記》的讀書摘錄卡。

      內容:1.作者簡介

      2.詞語積累

      讀課文,說發現

      讀課文,說譯文

      讀課文,說內容

      讀課文,品語言

      讀課文,說感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基本內容 :b p m f的讀音和書寫。 教學目的和要求: 學會4個聲母b p m f能夠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教學重點及難點: 學會4個聲母b p m f,讀準音。

      教學方法及手段: 直觀,形象教學

      學法指導 利用表音表形圖記住字母音和形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預習 讀聲母

      教學環節設計

      一,復習檢查

      1,復習六個單韻母:a o e i u ü告訴學生:這五個單韻母都要讀得清楚響亮,發音是口形不變。

      2,按順序認讀帶調的單韻母,顛倒順序認讀帶調的單韻母。

      二,指導看情景圖,學習語境歌1,出示情景圖。2,討論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2)圖上主要畫了什么?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會說什么?

      3,小結圖意,在相應的地方出示音節。 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這時,一個小朋友用手摸大佛。爸爸告訴他:“你聽,大喇叭里已廣播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

      4,教學語境歌。

      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三,教學聲母bp

      1,教學聲母b,A 教學b的讀音。a 出示圖一。

      提問:圖上畫了誰?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訴學生:波浪的“波”和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字母讀音差不多,但也有點不一樣。

      c 出示b

      教師讀b和bo,要求學生注意聽音,區別他們的不同。

      d 范讀,領讀,齊讀,指名讀。B 教學b的書寫。a 初步感知b的樣子。誰來說說b像什么?

      教學順口溜:帆板沖浪bbb。 b 指導筆順。 看書上的筆順圖

      教師在黑板上范寫b,要求學生仔細看。 提問:b有幾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學生進行書空練習。

      c 討論b在四線格中的位置。d 教師在四線格中范寫b。e 學生在書上描紅。2,教學聲母p。A 教學p的讀音。a 出示圖二。

      提問:圖上畫了誰?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訴學生:爬坡的坡跟我們要學的一個字母讀音有點像。c 出示p。

      教師讀p和po,要求學生仔細聽音,區別他們的不同之處。

      d 學生練習發音,教師巡回指導。B 教學p的書寫。a 初步感知p的樣子。誰來說說你怎樣記住p?

      1

      教學順口溜:小猴推車ppp b 指導書寫筆順。

      自學情境圖下p的書寫方法。指名三人到黑板上板演p的筆順。小結p的寫法:p有兩筆組成,先寫一豎,后寫右半圓。

      教師范寫,學生書空練習。C、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寫p。

      教學順口溜:有頭向上升,有尾向下拖, B 教學f的寫法。

      a 指名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f的字形。b 自學課本中f的書寫內容。c 指明板演。d 師生共同評議 沒頭沒尾中間坐。

      d 學生在書上描紅。 1、學聲母m,

      A 教學m的讀音a出示圖三

      圖上畫了誰?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b 出示m

      告訴學生:m的讀音和蘑菇的“蘑”有點像。

      c 教師范讀:m和mo

      d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教師巡視,重點幫助發音有困難的學生。B 教學m的書寫a 初步感知m的樣子指名說說記住m的方法。b 指導書寫筆順。教師范寫,學生仔細看。

      m有幾筆組成,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c 告訴學生寫在四線格的中格里。d 學生描紅。2 教學聲母f。A 教學f的讀音a 出示圖四

      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b 出示f。教師范讀三遍。

      C、 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三,鞏固練習

      1、抽讀字母卡片:b p m f2、聽寫字母:b p m f3、猜字謎:A、 像個6字是什么?B、 像個小車是什么?C 、三個蘑菇是什么?D 、像個拐杖是什么?

      作 業 完成習字冊,抄寫聲母各一排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 課程教案 周 次 2 課次 4 授課課題 b p m f 教 學

      基本內容 b p m f的拼讀 教學目的

      和要求 b p m f的拼讀。 教學重點

      及難點 學習拼讀方法, 教學方法

      2

      及手段 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 學法指導 嘗試學習 預習 認讀聲母 教學環節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順口溜讀聲母。 2,聽寫四個聲母。二,授新課1,教學拼讀方法

      A 出示兩個小猴推卡片圖。指名說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學生:ba是個音節B 教師范拼b——a——baC 講述拼讀方法。

      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D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E 指名拼讀]2 練習拼讀方法。

      A 、單獨出示:“ba“,教師師范拼讀。B 、領讀,齊讀,指名讀。 C 、“開火車”拼讀

      3、試讀其余音節,教師檢查,糾正 作業: 1、抄寫音節 2、練讀課文。 板書設計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 課程教案 周 次 2 課次 2 授課課題 b p m f 教學基本內容 b p m f

      教學目的和要求: 學習帶聲調的音節。教學重點及難點: 學習帶聲調的音節。教學方法及手段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 預習 練習讀寫姿勢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聽寫四個聲母 2, 指名讀音節二,授新課1,教學拼讀方法

      A 出示兩個小猴推卡片圖。指名說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學生:ba是個音節B 教師范拼b——a——baC 講述拼讀方法。

      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D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E 指名拼讀]2 練習拼讀方法。

      3

      A 單獨出示:“ba“,教師師范拼讀。B 領讀,齊讀,指名讀。C “開火車”拼讀3 看圖拼讀帶調音節。

      A 出示大雁圖,練讀圖上音節。圖上畫了什么?有幾只大雁?出示:b——a——ba,指名拼讀。指名練習直呼音節ba。指名直呼ba的四聲。引導用ba的四聲組詞。

      B 、教學大米圖,山坡圖,斧頭圖。

      二.鞏固練習

      1,指名說說拼讀方法。2,集體拼讀。3,抽查拼讀。

      作 業 練習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啟發談話

      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做過的好事說給大家聽聽,做了好事你的心情怎樣?在遙遠的德國,有姐弟倆也做了一件好事情(板書:一件好事)。想不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的好事?那就讓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來。

      2.小組學習“開火車”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以讀為本,精讀細品

      l.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都讀懂了些什么?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懂的?

      3.誰能把同學了解的內容聯系起來說說這是件怎樣的好事。

      4.通過讀課文,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的內容,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自己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一邊默讀一邊把問題在書上畫下來。

      (1)可能會問:

      ①為什么這是一件好事?

      ②爸爸為什么搖頭?為什么又笑了?

      (2)小組討論交流以上兩個問題,教師巡視參與討論,指導討論。

      例:解決問題:為什么這是一件好事?

      ①教師點撥:你從哪些話中可以看出幫助人是件好事?

      課件出示:

      然后我們想,得到我們衣服的'孩子一定很快樂,可是他們還有貧窮的父母呢。

      師:我們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得到救助的是一些怎樣的孩子?得到衣服后,孩子們會有怎樣的表現。

      ②課件2:

      “當然,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克拉拉說。

      師:克拉拉說這些話時心情怎樣?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些話。

      解決問題:爸爸為什么搖頭?為什么又笑了?

      學生討論后指1-2名學生回答爸爸先搖頭后笑的原因。

      [問題是思維火花的閃現,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才能自覺自主地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激活思維,感悟文章內容,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游戲鞏固識字

      1.“跑火車”活動來認讀田字格中生字并進行組詞。

      2.“提個醒”生字書寫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比較“姐”與“組”,擴展帶“父”的字,如:爸、爺、斧。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學完本課,我們該向克拉拉姐弟倆學習什么呢?你打算今后怎樣做?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這個故事。

      二、學會生字,理解新詞意思,并能欣賞有關詞句。

      三、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道德行為。

      教學過程:

      課前交談:關于“最弱小的”,了解學生對這方面的理解、認識。

      一、讀通課文,感知故事

      檢查預習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檢查通讀情況。

      2、小組交流各自預習的收獲,讀懂了些什么。

      3、小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讀收獲的交流。

      此為閱讀的第一層面:學生借助現有知識、能力基礎自讀課文,通過交流有所促進,其認知基本停留在字詞的理解,故事內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層面。

      二、細讀品析,積累詞句

      說說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對哪些詞句比較欣賞。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引導體會花的美:多,嬌嫩,顏色鮮艷,香氣濃。并指導朗讀。

      老師讀句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后看插圖,再帶著感情朗讀。

      2、“大雨如注”引導從課文中找個近義詞,幫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體會野薔薇花在大雨中柔弱無援的樣子,并指導朗讀。

      此為閱讀的第二層面:學生根據個體喜好稍作努力品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欣賞,誦讀課文,說說自己的解讀,積累好詞佳句,體會林中曠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薔薇花

      評價:你編織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從鳥兒那里懂得了紀律的重要,你學到了勇敢、頑強的技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三、精讀感悟,體會思想感情

      1、板書課題,體會薩沙的美好品質。

      (1)教師參與欣賞句子。(板書:薩沙說)

      出示課文最后一句:“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說說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欣賞這個句子?

      A從這句話的意思看,薩沙人小志氣高,不想當最弱小的,他能保護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現在”引導學習第7自然段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薔薇。抓“朝著……掀起……蓋在……”引導體會、朗讀。

      薩沙的態度很堅決,毫不猶豫地掀起雨衣蓋在正受風雨摧殘的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證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書:做)

      C我們能不能從薩沙所說的、做的來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導學生朗讀第3、5自然段中薩沙的語言,從中體會薩沙根本沒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薩沙所想的、做的、說的都證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說——“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抓“該……不是……吧”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3)假如你是媽媽的話你會怎么說?

      師小結:細細讀來,我們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你們說,這是不是個值得欣賞的句子?當然欣賞也得有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系前文細細欣賞,你的收獲會更大。

      2、體會薩沙家人的美好品質,表達內心感受。

      (1)看圖,聽風雨聲,說說圖上情景。

      (2)(插圖上疊映人物)請認真觀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媽媽、托利亞他們的`表情動作各是怎樣,再讀讀想想書上有關語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么?

      讓學生分別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懂得這是每個公民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

      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亞身上,她會怎么做?

      (3)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對薩沙,對媽媽說些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4)看來“我不是最弱小的”不僅僅是薩沙所說的做的,也是我們的心聲,一起自信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業

      1、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寫下來。

      2、摘抄自己欣賞的詞和句,并試著運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朋友聽。

      板書: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說做想)每個人都要保護

      比自己弱小的人。

      媽媽

      爸爸

      托利亞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升起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3、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十月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日子。1949年的這一天,整個中華大地沸騰了,整個世界震動了。一個激動和豪邁的聲音響徹全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萬眾歡呼,禮炮齊鳴,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革命先輩的吶喊,也是新中國前進的號角。多少人浴血奮戰,多少人赴湯蹈火,為的就是這一刻的到來!從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們都要為偉大的祖國媽媽慶祝生日。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長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國走過的路和將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國的生日了,小朋友們會怎么慶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板書“歡慶”。

      二、初讀體會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把生字拼讀幾遍。

      3、出示詞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樂曲、十三億,學生自讀正音,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4、范讀課文,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三、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愛的句子讀給小伙伴聽。

      2、展示讀:學生愿讀哪句就讀哪句,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3、賞讀課文:讀讀你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在學生說時進行指導。朗讀本詩,要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讀開頭四句,速度稍慢,聲音不要太高,要帶著想象讀,讀出韻律感。然后突出“十三億”,并用稍快的速度讀“歡慶這美好的日子”,緊接著提高聲音重讀“十月一日”,最后適當放慢速度,用深情的聲音讀“祖國媽媽的生日”。

      4、讀、議課文:

      ⑴出示課件(歡慶場面),引導觀察:圖中畫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

      ⑵讀前面四行,可讓學生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什么。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說說作者為什么說楓林舉起的是“火紅的旗幟”?大海奏的是什么樂曲?讀后面四行,想想為什么說十月一日是個“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實踐活動

      1、搜集歌頌祖國的歌曲,讀一讀歌詞,唱一唱歌。

      2、用楓葉或彩色紙做一張慶國慶的書簽,或者畫一張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組展示自己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馬上要到國慶節了,我們一起來《歡慶》。

      二、再讀入情

      1、讓學生看圖找句,練習朗讀。老師借圖指導。

      2、指名讀,學生評,互相讀、互相評,直到背誦。

      3、看圖自由輕聲地背誦,指名背誦。

      三、識字

      1、出示生字,給生字找朋友,看誰找得多。

      2、介紹經驗識字:

      加一加:大──慶只──幟南──獻

      編兒歌。

      四、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引導發現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

      2、教師范寫,有重點地指導:

      “潔”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間是兩橫。“億”右邊的“乙”字折筆處應盡量向左,彎筆要盡量舒展。“曲”字的“口”應寫得扁些,兩豎起筆處應該錯落有致--左低右高。“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大”的撇一定要寫成“豎撇”,捺盡量向右伸展。

      3、學生描紅臨寫。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草原教案02-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 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