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0-25 17:45:1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DD人才要經過艱苦磨煉,才能夠造就。

      2、理解課文說理的方法DD舉事例、提觀點、作闡述、得結論。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1、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并板書:《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二、投影簡介作者: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亞圣”,記錄他的言論、活動的《孟子》一書,是儒家經典之一,分7篇,共261章,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述《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

      三、明確學習目標

      四、放錄音范讀課文

      五、指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梳通文意

      六、反復朗讀,體會文意,為分析理解課文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

      提問:(1)、本段列舉了六位圣賢的典型事例,思考:這六位圣賢的.共同點是什么呢?這在論證中屬于什么論證方法?

      教師小結: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列舉了六位由卑微到顯貴的歷史人物,說明擔負重任的人,事先必經受一番艱苦的磨煉,為下文將要說到的觀點提供了事實根據。

      2、指名讀第二段

     。1).理解“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這句話的作用?

     。ā肮省笔帐衔,歸納論證。”也”表句中停頓,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請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這是從哪些方面來概述其艱難困苦的狀況的?

     。ū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這是從思想、生活、行為三個方面來概述其艱難困苦的狀況的)

     。3)“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w納:一是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發展一個人的才能)

      過渡:文中在亮明了觀點(人要擔當大任,應當先受艱苦磨煉)之后,作了進一步的闡述,看第三段。

      3、指名讀第三段

      提問:為什么人在犯錯以后才能改正?(經過了主觀思想斗爭)

      文中哪句話是形容這種斗爭的情形的?(用于心、衡于慮)

      這種思想斗爭的情況可以通過什么來了解?(色、聲)

      教師歸納:由引可見,孟子關于造就人才的觀點,不僅重視客觀環境的影響,也強調人的主觀因素。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可以設想: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嚴格執法,直言敢K的臣子,那國君就會怎樣?(胡作非為,獨斷專行……)國外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那國君就會怎樣?(安于享樂,驕奢荒淫……)如果這樣,那國家必將怎樣?(滅亡)所以,國君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得怎樣?(苦其心志……所為,即經過艱苦的磨煉)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薄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病⒘私夤适碌慕涍^,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二:( )三:

     。 )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么?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后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么?怎么說?

      賈島說什么?怎么說?

      演后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懊睋Q成“找”行嗎?為什么?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瓣J”換成“走”行嗎?為什么?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2、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熏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并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以讀帶講。

      美景欣賞法。

      觀察法。通過圖片的差異,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

      比較閱讀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賞聽——自讀——賞析——總結

      一、 導入:

      我們穿衣服,本質是為了溫暖,而在保暖的基礎上,而注重美觀。橋也是一樣,本質是為了不趟水過河,為了方便,而在方便之余,卻講究橋的美觀。那么橋有多美呢?讓我們一同走進畫家吳冠中筆下的《橋之美》。

      二、 看視頻,聽配樂朗讀

      三、 自讀

      四、 羅列四種賞析法:

      1、 簡筆畫賞析:上這樣的課文,要求教師本身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充分展示簡筆畫的長處,聊聊幾筆,把橋畫出來,再讓學生閱讀相關段落,達到欣賞上的眼看心領的統一。

      2、 圖片賞析:如果沒有簡筆畫的功夫,可以借助網絡上的相關橋的圖片,通過圖片的充分展示,閱讀相關段落,達到文字與景像的.統一。

      3、 自我賞析:假若再找不到圖片,則讓學生自閱課文,找到自己在吳冠中的筆下,找出自己喜歡的橋的文字,點出為什么?相互交流,達到欣賞目的。

      4、 重寫賞析:讓學生聽讀和自閱課文后,老師展示全文,把課文中描寫好的句子取消,讓學生關書填空,然后,再翻來看,與課文比較,找到差距。最后,安排一兩句仿寫,達到“賞”與“寫”的結合,接近于寫作訓練。

      五、課堂小結

    語文教案 篇4

      這一節課,教師以學生為本,抓住學生的.已有認知和學習興趣設計教案。教案設計層次清晰,教師教學有重點,有層次。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配樂朗誦,填寫古詩的方式,將課堂氣氛調動很到位,學生的感悟有了升華。

      但在這節可上,教師按教案設計行課,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靈活的變通較差。感覺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的參與及情緒都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語文教案 篇5

      一、 聯系舊課,引出新課。

      問: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哪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什么內容?

      答:上學期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了百草園中生活的趣味、歡樂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枯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了對大自然,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對束縛兒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文章,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文章,雖然也是寫童年生活的,不過這是一篇小說,是在真人真事基礎上的藝術概括,它的'題目叫“社戲”。

      二、作者介紹及題解。

      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說:“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保ā都饧斑z》)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魯迅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系。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啟發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

      《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敘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后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

     。w)。簒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 xùdāo 。篸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蘊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潔):jiǒ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四、補充注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于“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2)日里:白天。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臺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

      (4)白篷船:船篷沒有加油漆的船,舊時紹興人民一般都使用這種船。

      (5)烏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課文中指財主鄉紳使用的船。

      五、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的準確讀音,并考慮課文大意。)

      六、劃分結構:

      第一部分“我”的樂土平橋村。(從“我們魯鎮的習慣”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第二部分,“我”在樂土中也有不樂的時候。(從“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

      第三部分,“我”與農民孩子們到趙莊去看戲的情景。(從“這天我不釣蝦”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對吃豆和看戲的懷念。(從“第二天”到文末)

      七、布置作業

      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辨析詞義,復述課文大意。)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鄯N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茏x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邸昂芏唷笔鞘裁匆馑,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俑鶕䥺栴}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鄹鶕鍟毩暠痴b。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俚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矍鞍刖渲v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苻r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揶r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咦x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噢r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嶙x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傩∝埧匆娏耸裁?(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谒孕∝埦驮趺醋隽?(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坌◆~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貓到秋天不會收到很多小魚。

      (6)看圖讀讀全段課文,說說小貓錯在哪里?(小貓看見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實,他就學著種小魚,可他不動腦筋,不想想小魚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會長出很多小魚的)

      師述:小貓向別人學習是好的,但是不動腦筋,把別人的辦法生搬硬套到自己這里來,就不對了。

      7.練習背誦。

      (1)填空練習背誦。

      小貓( )( )( ),把小魚(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傩∝埜墒裁戳?

     、谛∝堅鯓酉氲?

      (三)鞏固練習。

      填空:

      農民種( ),收到( )。農民種( ),收到( )。小貓種( ),收不到( )。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燕子。

      學習方法:

      預習準備→學習生字詞→歸類識字→朗讀課文→練習寫字

      學習準備: 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課文的朗讀錄音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預學案:

      一、預習課文。

      二、準備詞卡。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課文2至4段,引導學生讀好對話。

      課堂環節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5分鐘)

      二、初讀課文 )

      三、學習課文(25分鐘)

      四、指導朗讀課文(6分鐘)

      1、過渡: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地告訴我說:小朋友們和小燕子一樣能干,能這樣快學懂了課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對話說得一次比一次進步呢?

      2、出示對話投影。

      老師來當燕子媽媽,小朋友當小燕子我們來讀這段對話。

      3、生生對讀,評議。(小燕子的話讀得很好,燕子媽媽的話讀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師指導: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讀它說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的語氣。“你說得對”“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要用贊揚的語氣來讀。范讀。

      5、分角色讀。(可個別學生讀,可分組讀,師生對讀)(注意朗讀小燕子說的話時語速較快,透露出它興奮的心情。) 朗讀對話,生生對讀,評議。教師范讀,學生練讀,分角色讀。

      五、作業(4分鐘)

      課堂作業:

      1、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后“讀讀說說”這個題目的要求后,照樣子讀讀說說,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說說,說一說……”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課外作業: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2、跟爸爸媽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說說它們的特點。 照樣子說一說。再擴展一些詞語。

      回家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說說它們的特點。

      第二課時

      導學內容:交流識字方法,學會寫字“回”“片”“皮”。

      一、復習

      二、

      1.圈畫生字,讀會生字。

      2.提醒學生:“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燕”是整體認讀音節,“什”的韻母是前鼻音,“樣、興”的韻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糾正讀音。

      3.交流識字方法。

      小老師帶讀生字。

      創設情境,游戲識字。

      三、表演課本劇。(5分鐘)

      小朋友們真能干,這么快就學會了生字,燕子媽媽不停地夸你們。不過燕子媽媽還想考考你們。你聽:

      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學著演一演這個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對話作為提示,可加上動作。)

      請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練習一下,誰演得最認真,等會兒請你來演。

      出示頭飾,學生上臺表演。 演一演。先同桌演,上臺表演。

      四、指導寫字 (10分鐘)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可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逐步提高寫字能力。

      2、指導學生寫字時,提醒學生注意: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

      “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乛”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學生書寫,教師作巡視。 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書寫才漂亮。指導書寫,學生跟著描紅。展示寫得好的作業。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

      2、積累好詞佳句,體會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3、積累好詞佳句,體會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4、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激起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讀懂住宅的特點。教學本課的重點、難點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三、教師準備(包括媒體):

      準備教學掛圖,讓學生讀懂課文。

      四、學生準備:

      做好預習: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疑。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幾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求兩個同學合作解決,大家遇到困難了嗎?那么請大家回答下面的問題

      問:住宅一般指誰居住的地方?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住宅”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見過這樣的寫法嗎?你使用過這種寫法嗎?

      問: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

     。ǘ┳x課文、畫“住宅”。

      1、帶著問題讀課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點?畫出重點詞句加以體會,在體會的基礎上反復的讀一讀。

      2、老師出示一張有錯誤的蟋蟀住宅圖,讓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兒。

      3、拿起畫筆,畫出正確的住宅示意圖,注意體現蟋蟀住宅的特點。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課文里的重點詞,以“我的家”為題說一說自己畫出的內容。

      5、師生進行評議,并把最好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學法指導:帶著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加以體會,在體會的基礎上反復的讀一讀。

     。ㄈ┢肺吨攸c詞語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關鍵詞進行體會)

      2、誰能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讀課文的體會說一說“隨遇而安”的意思?

      3、反復讀“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ㄋ模┢纷x句子、體味情感、領略文章內涵。

      假如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1、先體會這一句該怎樣讀,然后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教師范讀。(讀出贊美)

      2、根據這句話提出問題:

      (1)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樣的?

     。2)為什么說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精心修建,反復修改。)

      (3)作者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寫的那樣形象、具體呢?談談你的感受?

      3、解決問題

      步驟:

      (1)讀課文畫出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說一說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當作蟋蟀,想象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小組內說一說。

     。3)聽完了介紹,交流一下感受。

     。4)體會朗讀,讀出對蟋蟀不辭勞苦建造住宅的贊美之情。

     。ㄎ澹┩赝卣。

      用作者的話和自己的話分別贊美蟋蟀。

      六、板書設計。

      蟋蟀的住宅

      特點—→偉大的工程

      修建

      七、作業布置。

      1、必做【同步達標】:

      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2、選做【創造實踐】:

      借鑒擬人化的寫法,寫一篇有關小動物或小昆蟲的短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草原教案02-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宅男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亚洲激情 | 久久99一区二区五月天 |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