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10-25 09:47:3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3、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前質疑

      1、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小魔術,我們來看看。

      這個數認識嗎?幾呀?出示數字卡片:1

      我能讓這個數變大,看仔細喲。(添了一個0)

      這個1的末尾添了一個0,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還能把這個數變小,知道怎么變嗎?就要把末尾的0(去掉),看著啊。

      看來,我把整數末尾的0 去掉,這個數就縮小。那100去掉末尾兩個0,大小怎么變化的?(縮小了100倍,好極了)

      師:剛才我將這個整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整數就變大了,我又將這個整數的末尾去掉0,這個整數就變小了。

      2、師:接下來再變一個小數的魔術。這是幾?(0.1)看著啊,老師還能把它變大。變大了嗎?

      這可奇怪了,剛才整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會變大,整數的末尾去掉0,這個數就會變小,那我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變不變呢?你認為呢?

      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只是大家的.猜想,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就需要大家一起來驗證一下。

      板書:猜想 驗證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探究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有以有的知識來解釋一下這三個數的大小。

      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

      板書: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導入例1:

      你能把它們都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必須體現它們的原先單位。

      導:分米和米有什么關系?厘米、毫米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

      1分米是1/10米,寫成0.1米

      10厘米是10個1/100米,寫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寫成0.100米

      并板書: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很快回答后課件演示。并在他們之間加上等號。

      我們還可以用重合法比較一下。(課件演示)

      (3)指導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等式,可以從左往右看,再從右往左看,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這個小數的什么位置?多(少)0還可以怎么說?

      小數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變,去掉0大小也不變。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有這個性質呢?這是不是一個特例?我們還需再驗證一下。

      2.教學例2。

      (1)比較1.30和1.30的大小。

      導: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應該涂多少格?

      學生涂完色問:你為什么這樣涂?之后演示涂色過程。

      (2)同桌商量比較,匯報結論。

      問:誰涂的面積大?1.30和.1.3的大小怎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觀比較法:看上去都一樣大;

      理論推導法:1.30是130個1/100,也是13個1/10;1.3是13個1/10。

      課件演示重合圖形。(在原板書下再板書:1.30=1.3)

      (3)觀察思考

      觀察板書1.30=1.3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看來不僅僅是個特例,再次驗證我們的猜測。

      3. 討論歸納

      教師指著板書說:你能把上面的研究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4人小組之間討論一下,想想該怎么說才比較完整?

      教師提問幾個小組代表讓其歸納,不夠完整可以由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得出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課件展示)

      4、指導閱讀。

      講述:書上也證實了我們的研究,并把它稱為“小數的性質”。齊讀小數的性質。

      5、質疑問難:(判斷)

      你們對這句話理解的夠不夠透徹呢?挑戰一下你們。(以下題目陸續出現)

      (1)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舉例說明后返回小數的性質,紅字強調“小數”。

      (2)小數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舉例說明后返回小數小性質,紅字強調“末尾”。

      (3)10.50=10.5=10.500 判斷后返回小數小性質強調“大小不變”。

      三、鞏固運用、交流反思

      小數的性質有什么作用呢?

      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l.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問:0.70你認為可以怎么化簡才能大小不變?

      (2)學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讓其說說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3)為什么105.09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的0”。)

      (4)練習: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數末尾的0紅色閃現。

      問12應該去掉0后是多少?還可以怎樣表示?

      強調:12去掉0后,小數部分沒有數,可以把小數點也去掉。

      過渡:同樣,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出示例4:。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練習:下列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有變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整數和小數用不同的顏色區分。

      如果整數想改成大小不變的小數,必須先做什么?(先添上小數點,再添0)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2

      課題名稱 小數的意義

      課標要求 結合具體情景理解小數的意義,會進行小數、分數的轉化。

      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明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理解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知道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教學難點 理解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對小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數的意義。那同學們還記得小數長什么樣子?你能舉個例子說一說嗎?

      預設:0.3

      師:誰能說一個和他不一樣的.?

      預設1:0.47

      預設2:0.356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那老師說幾個,我說,你們來讀(1.8、2.75、4.702)你能將這些小數分分類嗎?并且說一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預設:(0.3、1.8)(0.47、2.75)(0.356、4.702)我是這樣分的,看小數點后面,有一位的分在一起,有兩位的分在一起,有三位的分在一起。

      師:我們把第一組給他起個名字,叫一位小數,第二組叫兩位小數,第三組叫三位小數。

      二、探究新知

      (一)0.1表示什么

      師:今天學習小數的意義,要想知道0.3表示什么?我們得從研究0.1表示什么開始。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如果把這張紙看作“1”,怎樣表示出0.1呢?完成學習單第一題。

      學生操作。

      匯報:將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是,用小數表示就是0.1。也就是0.1就表示,可以用等號連接。(板書)

      2.誰能借助你手中的正方形紙說一說,0.3表示什么?

      預設:將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是,用小數表示就是0.3。也就是0.3就表示。(追問:0.5里有幾個0.1?)

      3.你還想表示哪個小數?

      預設:我還想表示0.8。將這張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8份是,用小數表示就是0.8。也就是0.8就表示。

      4.觀察這三組,你發現一位小數和分數有什么關系?

      預設:一位小數都表示十分之幾。

      (二)0.01表示什么

      師:現在我們探究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那么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又表示什么?按照這個思路,完成導學單第二題。

      小組討論。

      匯報:

      1.兩位小數表示什么,應先從研究0.01開始,我們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用小數表示就是0.01。也就是0.01就表示。

      2.0.06表示,它里面有6個0.01。

      3.我還想表示0.73。我們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73份是,用小數表示就是0.73。也就是0.73就表示。

      4.小結:我們發現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

      (三)0.001表示什么

      預設:0.001表示。我們把這張紙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1份是,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也就是0.001就表示。

      師:平均分成1000份是不不好分呀,我們找電腦幫幫忙。(ppt出示正方體)

      師:現在從這1000份中取出365份,用分數怎么表示?寫成小數呢?里面有多少個0.001?你還能寫出哪些小數?

      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三位小數都表示千分之幾。

      (四)認識計數單位

      ppt出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通過ppt演示,學生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三、課堂檢測

      1.寫出下面圖形所表示的分數和小數。

      2.哪兩只手套是一副,用線連一連。

      3.填空

      0.8里面有( )個0.1

      0.32里面有( )個 0.01

      0.620里面有( )個0.001

      0.1235里面有( )個0.0001

      4.在直線上標出下面各數的位置。

      0.4 2.6 1.3 3.85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說一說,這節課你都收獲了哪些知識?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小數的意義

      一位小數 兩位小數 三位小數

      十分之幾 百分之幾 千分之幾

      0.1= 0.01= 0.001=

      0.3= 0.06= 0.365=

      0.8= 0.73= 0 .798=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

      2、讓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

      三、教學難點:

      結合實例感知軸對稱現象。

      四、教具準備:

      實體標本:美麗的蝴蝶、黃綠色的蜻蜓、紅艷艷的楓葉及京劇臉譜等圖形

      五、學具準備:

      圖畫紙、彩色紙、剪刀、實體標本、樹葉若干片、膠水若干瓶、圖形、畫有等距離點子的方格紙。

      六、教學過程:

      觀察激情:

      教師出示實物標本:美麗的蝴蝶、黃綠色的蜻蜓、紅艷艷的楓葉及京劇臉譜等圖形。這些昆蟲標本、樹葉及圖形好看嗎?學生被這些鮮艷的色彩、美麗的圖案吸引住了,異口同聲地說:“很美,很漂亮”。“他們有什么特征?”生:“兩邊的形狀是一樣的”。“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類似特征的東西嗎?”同學們紛紛舉手搶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如飛機、剪刀、花瓶、黑板、鏡子等)把這些圖形貼或畫在黑板上,接著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研究這類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過你們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一種新本領,并運用你學到的新本領設計出許多更多、更美的東西和圖案,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豐富,美麗。”

      操作明理:

      剪剪、折折、發現特征。

      (1)指導學生把圖畫紙對折,如左圖畫出小樹圖。用剪刀沿圖案剪下來,打開觀察。

      (2)自己在用一張彩色指對折,在折好的一側畫出自己想畫圖形的一半,在剪下來打開(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一片樹葉或各種裝飾圖案等)教師問:“這些圖形雖各不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你能找出來嗎?”(兩半圖形完全相同,大小一樣)。

      (3)請學生把打開的兩半、再沿折痕對折,你又發現了什么?(兩半完全重合)

      (4)教師把印有下列圖案的工作紙、分別發給每個小組,要求照剛才的方法對折觀察,討論總結這些圖形也有什么特征。

      師生共同概括出:如果把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過來,在直線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這種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強化新知

      (1)研究討論剛才同學們舉例說出的圖形(飛機、剪刀......等)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

      (2)教師出示下列圖形,引導學生思考:

      那些圖是軸對稱圖形?如何標準地找出它的對稱軸。

      (把圖形對折,如果兩邊能完全重合,便是軸對稱圖形,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引導發現,拓開思路。

      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那些東西是對稱圖形?你能找出蜻蜓、樹葉、蝴蝶、北京臉譜的對稱軸嗎?使學生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性。

      運用提高、發展思維。

      (1)比一比誰用樹葉拼成的軸對稱圖形最多、變化多。

      (2)下列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是軸對稱圖形的請畫出對稱軸?

      (課本68頁的做一做)

      (3)小猴不小心,把小花貓漂亮的照片污損了一部分,你能想辦法幫幫小猴把污損的部分恢復原樣嗎?

      (4)比一比,誰在方格紙上設計的軸對稱圖形最美,(選佳作貼在黑板上,及時反饋、評價、欣賞)。

      課堂總結

      什么是軸對稱圖形,怎樣準確地找出它的對稱軸,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到的新本領。軸對稱圖形真的很美麗,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服裝、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設計中。希望大家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我們的環境裝扮得更美麗。

      反思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4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運動會排名次和購買體育用品等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

      1.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學校都舉行運動會,在運動會中你都參加了哪些體育項目?成績怎樣?(學生說)

      2.老師收集了一張上次運動會的跳遠成績記錄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 名

      小 明

      小 紅

      小 莉

      小 軍

      成 績

      3.05米

      2.84米

      2.88米

      2.93米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從表格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如果想給他們排出名次,想想應該怎么辦?(比較他們的大小)怎么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學習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結合老師的要求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們先來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個人在交流中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2.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匯報小組的想法,如果你認為小組代表說的不完整,本小組或其他小組可以給予補充。)

      1.獨立思考。

      2.小組內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導思

      1.學生匯報,反饋后問: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暫不評價)

      3.學生匯報并說比較方法。

      4.總結。現在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的經驗總結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若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依此類推。)

      (四)學以致用

      1.按照慣例,運動會結束前學校要公布各班級的總成績,你們想知道各班的成績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年 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得 分

      93.45

      92.84

      95.84

      92.80

      97.50

      96.85

      師:結合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我們來看一下上次運動會哪個班級表現出色,取得第一名,哪個班級的成績最不理想,需要努力?

      2.今年學校為了讓同學們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節,運動會又增加了乒乓球和踢毽子比賽,你們想不想參加?你想參加哪個項目?老師去了幾個體育用品店分別看了乒乓球拍和毽子的價格,你們來判斷一下,去哪個體育用品店比較便宜?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正確理解“小數末尾”的含義,并會用小數的性質將小數化簡和把一個數改為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在引導學生發現小數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數學探究活動中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課,看看他是誰?(出示孫悟空圖片)孫悟空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我們知道孫悟空的金箍棒,能長能短,變化無窮,下面我們來讓它變一變,金箍棒現在長度是1米,我在1的末尾添上1個0,變成10米,我來喊“金箍棒”,你們喊“變”,看它怎么變(動畫演示金箍棒1米變成10米);在10的末尾添1個0,變成10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10米變成100米)。有意思吧!現在把100末尾的兩個0去掉,變成1米(動畫演示金箍棒100米變成1米);用小數來試一試,輸入0.1米,在0.1的末尾添上1個0,變成0.1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0.1米變成0.10米),啊,怎么沒反應。再在0.10的末尾添上2個0,變成0.10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0.10米變成0.100米),啊,還是沒反應,這是怎么回事?誰想說說看。

      生1:法術失靈了。

      生2:0.1,0.10,0.100米這三個長度一樣長。

      老師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二、主動探素,體會領悟

      1、初步感知小數的性質。

      師:如果你認為這三個長度相等,用你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下,它們為什么相等,如果你對這三個長度相等有疑問,就把你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拿出老師提供的空白練習紙,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1)學生動手寫下來。

      (2)學生匯報。

      生1:因為0.1米=1/10米=1分米,0.10米=10/100米=10厘米,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生2:因為0.1米里有1個1分米,0.10米里有10個1厘米,0.100米里有100個1毫米,而1個1分米、10個1厘米、100個1毫米相等,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老師適時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3)觀察0.1=0.10=0.100初步認識小數的性質。

      師:0.1米=0.10米=0.100米,三個數的單位相同,也就是0.1=0.10=0.100(板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同桌說一說。

      生1:在小數的后面加上一個0或加上兩個0,小數大小是一樣。

      生2: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生3: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大小是一樣的。

      2、深化認識小數的`性質。

      (1)純小數中比一比

      師:確實是這樣的,是不是其它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呢?這樣吧,你在心中想一個這樣的數,拿出1號練習紙,把你想的小數表示出來,比一比它們是否有這樣的特點,當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辦法比一比。

      練習紙:

      兩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一個平均分成10份,另一個平均分成100份。

      三個大小相等的正方體,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生動手寫小數,涂一涂,比一比,師適時板書。

      (2)混小數中比一比

      師:同學們,你們寫的小數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點?下面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數是不是有這樣的特點?

      出示一組混小數,讓學生寫小數,比一比。

      師:大屏幕上的涂色部分應該用哪兩個小數來表示?

      生:1.2和1.20

      師:它們相等嗎?

      生:看涂色部分是一樣大的。

      師動態演示兩個陰影部分相等。師: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1.5=1.50,2.6=2.60

      師:還能說嗎?(能)這樣的數說得完嗎?(不能)能說這么多,你能說出這么多這樣的小數,說明你發現了某種規律,這樣吧,你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3)小結小數的性質,揭示課題。

      生1:小數的后面無論添上幾個0,它都不變。

      生2:小數的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都不變。

      根據學生的匯報完善,歸納,總結出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容: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

      3、探究小數性質的內涵

      師:下面請看到大屏幕,這是我們熟悉的數位順序表,如果一個整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那它表示的大小就不同了,如5,變成50,同樣在整數的末尾去掉0,它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了,如700;如果是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就不變,如0.3變成0.30,0.300,15.20xx變成15.2。(借助數位順序表,動畫演示添0,去0的過程)

      4、教學小數性質的應用

      (1)化簡小數

      師:現在腦子里想一個數,想一想,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生匯報,如:109.900中末尾的2個0可以去掉。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使小數更簡潔,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把小數化簡(板書:化簡),出示例3,化簡小數:0.70 105.0900

      生獨立完成,匯報,師講評。

      0.70=0.7 105.0900=105.09

      (2)改寫小數

      師:根據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去掉小數末尾“0”,也可以在小數末尾添上“0”,有時我們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板書:改寫)

      出示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 4.08 3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一做

      (1)化簡下面各數。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9 30.04 5.4 8.18 14

      2、辨一辨:

      因為0.2=0.20,所以0.2和0.20沒有區別。

      3、填一填

      把0.9改寫成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的數是(),把800個0.001化簡是()。

      四、總結交流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0.3=0.30

      1.2=1.20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能運用小數的性質正確地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

      2、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學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道理。并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教具準備:

      學習紙“小魔術”紙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魔術)

      1.師:同學們,第一次給你們上課,作為禮節,我給大家表演個魔術——數字的變化。看這是數字1?等會你們一起小聲喊:1,2,3,大,老師就可以把這個數變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師:把1變成10,10和1比擴大了10倍,……

      2.老師還有一個數0.1,我們再來試一試。

      引起學生的沖突:到底變大了嗎?

      (設汁意圖: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聞樂道的游戲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內容——小數的性質。

      二、探求新知

      1.師:0.1米、0.10米、0.100米,他們到底會不會相等呢?

      師:請拿出你的學習紙把第一題完成。

      匯報:請學生上臺展示。填空、比較發現一樣,從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學中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有1個1/10,也就是說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兩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有10個1/100,也就是說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0,有100個1/1000,也就是說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師:0.1米=0.10米=0.100米(板書)這三個長度是一樣的,都是以“米”為單位,我們就可以把數抽象出來0.1=0.10=0.100。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仔細觀察這組小數,你有什么發現?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同學們的眼光真銳利。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我現在有個疑問,其它的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嗎?

      師:現在請同學們翻開學習紙,根據方格圖,自己想一組小數把它表示出來。

      學生操作,交流匯報。

      課件展示。

      (教師在學習研究中要加強指導)

      2.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目中的小數,你能說出幾組和它們類似的小數嗎?

      學生說說。

      師:能說出這么多組,你們一定發現了什么規律吧?(交流,匯報)

      總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3.聯系生活,再現新知:還有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如: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二)小數性質的應用

      1.教學例2

      師:現在我們認識了小數的性質,那么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小數進行改寫。

      電腦演示:化簡下面的小數。0.70= 105.0900=

      教學0.70=0.7

      問:①你是怎樣化簡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

      ②0.70與0.7它們的大小不變,但意義相同嗎?

      (不同,0.70表示70個1/100,0.7表示7個1/10)

      教學105.0900=105.09

      問:小數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變。師要強調末尾)

      2.教學例3

      電腦演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 = 4.08 = 3 =

      師:你是如何把它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3如何改寫成三位小數?這個小數點不點的話可以嗎?

      注意:A、在小數的末尾添“0”。

      B、當這個數是整數時,在整數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師:應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小數、末尾)

      三、鞏固練習

      課本59頁的做一做。2、開火車的形式回答59頁的做一做。

      問:你是怎樣化簡和改寫這些數的?

      四、全課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的大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卻不變,但是通過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0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數字。其實,數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板書:小數的性質

      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37--38頁,例4、例5、例6。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從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3.在經歷變與不變的過程中挖掘數學內涵,感悟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性質,并能應用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感悟小數性質中不變與變化的數學辯證思想,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創設數學王國中數字“0”去做客的情景,發現數字“0”引起整數的變化。

      二、自主探究

      1.以數字“0”前往小數家中做客的情景,引出問題:0.4是不是等于0.40.

      2.在獨立驗證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為什么0.4=0.40?

      3.借助:0.4=0.40=0.400,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4.深入研究小數的性質:

      (1)從小數末尾添上“0”的情況去推斷與思考去掉“0”的情況。

      (2)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是小數的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讓學生先討論,在交流舉例。

      (3)質疑:為什么在整數的末尾每添上一個“0”,整數就要擴大10倍,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若干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

      5.添上兩筆,讓4、40、400三個數相等。

      6.探討:從0.4到0.04,小數的大小有沒有發生變化?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小數的末尾”這一關鍵詞眼。

      三、練習應用。

      1.出示超市里某些食品的價格表,上面哪些小數里的“0”可以去掉?為什么?

      總結: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質疑:為什么有些小數能化簡,但是價格表中仍然寫成兩位小數?

      2.把下面物品的價格寫成用“元”作單位的兩位小數。

      總結:利用小數的性質,可以把小數或者整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3.初步感知小數改寫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正確理解“小數末尾”的含義,并會用小數的性質將小數化簡和把一個數改為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在引導學生發現小數性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數學探究活動中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課,看看他是誰?(出示孫悟空圖片)孫悟空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我們知道孫悟空的金箍棒,能長能短,變化無窮,下面我們來讓它變一變,金箍棒現在長度是1米,我在1的末尾添上1個0,變成10米,我來喊“金箍棒”,你們喊“變”,看它怎么變(動畫演示金箍棒1米變成10米);在10的末尾添1個0,變成10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10米變成100米)。有意思吧!現在把100末尾的兩個0去掉,變成1米(動畫演示金箍棒100米變成1米);用小數來試一試,輸入0.1米,在0.1的末尾添上1個0,變成0.1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0.1米變成0.10米),啊,怎么沒反應。再在0.10的末尾添上2個0,變成0.100米(動畫演示金箍棒0.10米變成0.100米),啊,還是沒反應,這是怎么回事?誰想說說看。

      生1:法術失靈了。

      生2:0.1,0.10,0.100米這三個長度一樣長。

      老師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二、主動探素,體會領悟

      1、初步感知小數的性質。

      師:如果你認為這三個長度相等,用你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下,它們為什么相等,如果你對這三個長度相等有疑問,就把你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拿出老師提供的空白練習紙,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1)學生動手寫下來。

      (2)學生匯報。

      生1:因為0.1米=1/10米=1分米,0.10米=10/100米=10厘米,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生2:因為0.1米里有1個1分米,0.10米里有10個1厘米,0.100米里有100個1毫米,而1個1分米、10個1厘米、100個1毫米相等,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老師適時板書:0.1米=0.10米=0.100米。

      (3)觀察0.1=0.10=0.100初步認識小數的性質。

      師:0.1米=0.10米=0.100米,三個數的單位相同,也就是0.1=0.10=0.100(板書),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同桌說一說。

      生1:在小數的'后面加上一個0或加上兩個0,小數大小是一樣。

      生2: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生3: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大小是一樣的。

      2、深化認識小數的性質。

      (1)純小數中比一比

      師:確實是這樣的,是不是其它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呢?這樣吧,你在心中想一個這樣的數,拿出1號練習紙,把你想的小數表示出來,比一比它們是否有這樣的特點,當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辦法比一比。

      練習紙:

      兩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一個平均分成10份,另一個平均分成100份。

      三個大小相等的正方體,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生動手寫小數,涂一涂,比一比,師適時板書。

      (2)混小數中比一比

      師:同學們,你們寫的小數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點?下面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數是不是有這樣的特點?

      出示一組混小數,讓學生寫小數,比一比。

      師:大屏幕上的涂色部分應該用哪兩個小數來表示?

      生:1.2和1.20

      師:它們相等嗎?

      生:看涂色部分是一樣大的。

      師動態演示兩個陰影部分相等。師: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1.5=1.50,2.6=2.60

      師:還能說嗎?(能)這樣的數說得完嗎?(不能)能說這么多,你能說出這么多這樣的小數,說明你發現了某種規律,這樣吧,你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3)小結小數的性質,揭示課題。

      生1:小數的后面無論添上幾個0,它都不變。

      生2:小數的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都不變。

      根據學生的匯報完善,歸納,總結出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容: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

      3、探究小數性質的內涵

      師:下面請看到大屏幕,這是我們熟悉的數位順序表,如果一個整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那它表示的大小就不同了,如5,變成50,同樣在整數的末尾去掉0,它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了,如700;如果是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它的大小就不變,如0.3變成0.30,0.300,15.20xx變成15.2。(借助數位順序表,動畫演示添0,去0的過程)

      4、教學小數性質的應用

      (1)化簡小數

      師:現在腦子里想一個數,想一想,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生匯報,如:109.900中末尾的2個0可以去掉。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使小數更簡潔,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把小數化簡(板書:化簡),出示例3,化簡小數:0.70 105.0900

      生獨立完成,匯報,師講評。

      0.70=0.7 105.0900=105.09

      (2)改寫小數

      師:根據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去掉小數末尾“0”,也可以在小數末尾添上“0”,有時我們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板書:改寫)

      出示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 4.08 3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一做

      (1)化簡下面各數。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9 30.04 5.4 8.18 14

      2、辨一辨:

      因為0.2=0.20,所以0.2和0.20沒有區別。

      3、填一填

      把0.9改寫成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的數是(),把800個0.001化簡是()。

      四、總結交流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0.3=0.30

      1.2=1.20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9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發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并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掛圖(小數點移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導入新課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小明14.5米,小紅1.38米,小李0.14米)

      2.師:你們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對。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對,0.14米只有這么高

      師:兩個錯的數據錯在哪里?小數點寫錯了位置。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三)探究規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敘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吧,齊天大圣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里,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么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后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板書:右移擴左移縮

      2、合作探究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方法1:表格

      小數點移動的位數

      ()米=()毫米

      小數的大小變化

      從()往()觀察小數點向()移動

      移動()位

      ()米=()毫米

      移動()位

      ()米=()毫米

      移動()位

      ()米=()毫米

      方法2:(學具中的數位表)

      (3)交流匯報

      誰來說一說,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你們發現了什么?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說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說一說這個時候金箍棒怎么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四)實際應用

      1.明確數的變化的方法

      我們大家研究得出這個規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辦?

      如果要縮小為1/10、1/100、1/1000……呢?

      2.集體交流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3.強化去0、添0的問題

      出示例6、7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數不夠怎么解決?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后,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 )到原數( )倍。

      把0.375擴大到原數100倍,小數點向( )移動( )位。

      把0.73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

      把30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原數變成0.003。

      5.把1.8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獲。

      附:板書設計

      小數點移動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0

      教學目標:

      1.復習兩位數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已經開始缺水,我們為了節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成人人節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周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匯報

      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當因數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節約水費的開支,關于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幫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匯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里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著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匯報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師:①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三、課內練習

      1.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2.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號里的數該如何求?

      3.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游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知道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認識這個數么?(出示卡片5)老師會變魔術,我能這個數變大,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5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擴大了10倍。

      師:我還能讓它變大,現在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的數和“5”相比,末尾添了幾個“0”,它的大小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末尾添了2個“0”,擴大了100倍。

      師:那我們能讓它變小么?

      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師:現在去掉一個“0”,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再去掉一個“0”呢?

      生:略。

      師:看來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也隨之擴大或縮小。那再看看這個數“0.5”,我在這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會變么?

      生:不會變。

      師:那我再添上一個“0”呢?

      生:還是不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略。

      師:所以你認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這只是你的猜測,所以老師先在后面打上一個問號。剛剛某某同學說的只是一個個例,不具有普遍性,那如果要證明它具有普遍性,該怎么辦呢?

      生:驗證。

      二、講授新課

      師:在這老師給你們幾點建議。先寫出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利用手中的學習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的知識進行說明,小組合作,證明猜想,并記錄在樂學單上。可以證明一組或者幾組。小組內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匯報。這些清楚了么?現在我給大家一點時間,開始。

      (生動手操作)

      師:好了,同學們。我發現大家的智慧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研究的'都很不錯。那我們接下來開始匯報,在匯報前老師還有一個要求,一個組在匯報的時候,其他小組認真傾聽,聽完之后看看你們組研究的方法與他們一不一樣,再做補充,在匯報的時候要說明兩件事,你們是怎么驗證的?你么驗證的結果是什么?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生匯報)

      師:這位同學描述的非常完整,而且通過他們的操作我們更一目了然了,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了正方形紙來驗證的,說說你們驗證的結論。

      生:略。

      師:有沒有哪個小組是借用皮尺來驗證的,誰來說一說?

      (生匯報)

      師:老師也準備了一把米尺,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了其中2份,是2分米用小數表示也就是0.2米,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取了其中20份,是20厘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20米,再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其中200份,是200毫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200米,它們都表示這段長度,所以0.2=0.20=0.200,結論是在0.2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有哪個小組是借用數位順序表來驗證的么?

      (生匯報)

      師:還有哪個小組也來說說你們組研究的結果。

      師:剛才我們借用了教具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有沒有哪位同學是借助已有知識來驗證的?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小數的意義……

      生:略。

      師:我們再來看看開始是的卡片,整數5,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5被擠到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個“0”5又被擠到什么位表示什么?5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么?由于5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那你們認為他的大小會怎么樣?

      生:略。

      師:整數是這樣,我們再看看小數,這是小數0.5,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0.5的末尾添上“0”,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個“0”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師:5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照這樣看,無論在0.5的末尾添上多少個0,5的位置不變,小數的大小也不變。

      師:剛才我們舉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在末尾添0的,從左往右看是單向思維,如果我們從右往左看,你們發現了什么?以這個為例誰來說一說。

      生:略。

      師:你們真棒,如果我們把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合成一句話,會是什么?

      生:略。

      師:在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后面的問號是不是可以去掉了?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小數的性質,(板書)這是大家共同探究出來的,大家一起齊讀一遍。

      三、鞏固練習

      師:這是一張購物小票,老師圈出了幾個數,你們認為這幾個小數當中哪些0是可以去掉的?

      生:略。

      師:1.05中的0可以去掉么?

      生:不能,因為0不在末尾。

      師:那你們認為在小數性質這句話中,哪個詞是最重要的?

      生:末尾。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這題,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簡么?

      生:略。

      師:把末尾的0去掉,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這樣是不是更簡單呢?那誰來回答這幾題?

      生:略。

      師:其實在不改變小數大小的情況下,我們除了可以化簡還可以改寫。把小面小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生: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師:老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計了一幅思維導圖,課后請同學們葉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計一幅美觀,內容詳實的思維導圖。

      師:好的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73頁的內容及第74頁練習十七的第5—10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分析、比較、歸納和類比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掌握被減數的位數比減數少時,末尾添零補足后退位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被減數的位數比減數少時,末尾添零補足后退位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方法觀察法、講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師生互動備注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了整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那現在誰來說說計算方法呢?

      生: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滿十向前一位進1;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如不夠向前一位借1當十再減。

      師:說得真好!再整數加減的基礎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特殊的小數加、減法。(板書)

      二、自主探究

      1、特殊的小數加法。(出示情境圖)

      師:觀察情景圖,你能找出所求問題和已知條件嗎?

      生1:已知《數學家的故事》的單價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單價是8.3元。

      生2:所求的問題是買這兩本書一共花多少錢?

      師:你會求兩本書的總價嗎?(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生:已知這兩本書的單價,求買這兩本書的總價,就是求這兩本書的單價和,即求6.45與8.3的和,用加法計算,列式為6.45+8.3

      師:你會計算與解答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生:6.45元表示6元4角5分,8.3元表示8元3角0分,求6.45與8.3元的和時,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即可,即8+6=14(元)4+3=7(角)、5+0=5(分),所以6.45+8.3=14.75(元)

      師:你會列豎式計算嗎?

      生:根據上面的分析,用豎式表示為: (上板演示)

      答:買這兩本書需要14.75元。

      師: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 生: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

      2、特殊的小數減法。

      師:根據上面的情境圖,你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答的數學問題嗎? 生:《數學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錢?

      師:誰能解釋一下“便宜多少錢”是什么意思?

      生:求“便宜多少錢”就是求《數學家的故事》的單價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單價少多少錢。

      生:還可以說求《神奇的大自然》的單價比《數學家的故事》的`單價多多少錢。

      師:誰能結合題意具體說說?

      生:求《數學家的故事》的單價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單價少多少錢,就是求6.45比8.3少多少或者說求8.3比6.45多多少,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多少,用減法計算,列式為8.3-6.45。

      師:你會計算與解答嗎? 生:8.3元表示8元3角0分,6.45元表示6元4角5分,求8.3元比6.45元多多少錢,用0.30元減去0.45元,是不夠減的,先拿出一個1.00元,用1.00元減去0.45元,得0.55元,再用0.55元加上0.30元等于0.85元,接著用7.00元減去6.00元等于1.00元,所以最后結果是1.00元+0.85元=1.85元。

      師:上面這一過程你可以用豎式來表示嗎? (演示給學生看)

      8.30 -6.45= 1.85(元)

      師:列豎式時,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生:我是按照整數的退位減法來計算小數的退位減法的,不同的是要把小數點對齊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通過解決上面的問題,特殊的小數加法豎式應該怎樣計算? 生:列豎式計算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法時,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的數位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法的方法來計算。

      師:小數減法呢?

      生1:計算小數減法時,哪一位上不夠減就要從前一位借1當十再減。 生2:小數部分的位數不夠時,可以先根據小數的性質改寫成位數相同的小數后,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計算特殊的小數加、減法嗎?

      生:(1)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要從前一位借1當十再減。

      (3)小數部分的位數不夠減時,可以先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改寫成位數相同的小數后,再進行加、減法的計算。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與整數加、減法的算理相同,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可以相加減。

      生2:我學會了類比的思維方法。

      五、鞏固練習

      練一練: 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六、布置作業

      解決問題:

      (1)根據下圖,請你說說肖紅跳過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多少億平方千米?

      板書設計特殊的小數加、減法

      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哪一位不夠減,要從前一位借1當十再減。

      小數部分的位數不夠減時,可以先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改寫成位數相同的小數后,再進行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反思在分析數據的同時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發揮學生積累的競賽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從而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

      <板書>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么問題?(用什么量?怎么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么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說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面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么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著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此處,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后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制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制造認識的沖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么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①認識5度,145度角。

      ②反方向讀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著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說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著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并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余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02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28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2-25

    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5-27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精選)05-29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優秀10-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欧美 |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 亚洲成V人片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