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1、注重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美的情趣,養成好的語感。第一課時以認知性閱讀、感知性閱讀為主,準字達到讀音,疏通字詞和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涵泳性閱讀為主,達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細細品位妙處的目的。
2、通過關鍵詞語和句子,理清課文思路,學習本文精巧的構思,體會作者的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當堂課講解的有關課文內容,盡量當堂背誦。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可由單元提示直接導入,也可由背誦描寫春天的名家名句導入,或者由動人的音樂《春之聲圓舞曲》,或由優美的圖片名畫導入。
2、默讀
3、詞語教學:學習“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請用簡潔的語言,盡量完整的說出本文的行文脈絡。
6、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文理,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大師筆下春天的主要內容。
7、朗讀全文。
8、背誦其中精彩語段。
9、作業。
第二課時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1、復習舊課,5分鐘完成《課課練》一、二、三、四、五大題,鞏固詞語。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播、補充。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美的語句?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3、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師以實例點播啟發,盡量不要告訴學生現成答案。學生說不全就再讀相關語段,再體會,再嘗試表達。
4、伴隨音樂,自由地、富有激情地朗讀《春》,再次體會大師筆法,體會自然之美,體會生活之美,體會情感之美。
5、背誦精彩語段,感悟體會,加深印象
6、語段訓練:完成景物片段描寫訓練《校園的春天》,進一步把握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交流改進。
7、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彩語段,感悟體會,加深印象。
8、課后練習: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完成《課課練》。
——進一步補充完善課堂片段練習。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關于秋季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二、讀中識字。
1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分組互助讀詞語,再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認讀(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4開火車讀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讀。
三、朗讀感悟。
1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 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 多媒體演示秋季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學生邊讀邊想象,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 多種形式讀。
(1)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3)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四、在讀中鞏固識字。
1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分小組讀“我會讀”中的詞語,鞏固認讀生字。
3 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
五、在應用中鞏固識字。
1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語)。
2卡片游戲《找朋友》。
六、在寫中鞏固識字
1 認讀字音。
2 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3 分組說說自己喜歡的記字方法。
4 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5 師范寫,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6 學生練習。
七、實踐活動
“慶豐收”:秋季是收獲的季節,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關于秋季的詞語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節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兩種識字方法,認識“評、訪、擠”等七個生字。
2、正確地讀詞語,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確地讀寫句子。
4、熟練地讀背短文,簡單地了解短文意思。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復習第一單元生字、課文。預習語文園地一
第一課時
[教材設計理念]
(我的發現)這項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兩種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學習自主識字,并認識七個生字。
(日積月累)這項活動主要目的.是積累語言、練習讀、寫基本功、鞏固識字。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讀,你發現了什么?
2、指名讀,說說上面三行有何規律,下面兩行有何規律?
3、分男女生讀
4、鞏固生字,并口頭組詞,選擇詞說句。
二、日積月累
1、我會讀
a、齊讀詞語
b、出示“春天公園圖”,用上詞語說一段話。(師范說,指優等生說)
2、我會寫
a、先自己讀一讀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讀句子。
c、寫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評比,誰寫的句子又對又美。
3、讀讀背背
a、自由讀,不認識的字請同桌幫忙。
b、四人小組賽讀,誰讀得準確又流利。
c、指名讀,說說短文寫的是什么?
d、齊讀,注意不要唱讀。
e、小組賽背
三、課外延伸
課外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古詩去讀一讀、背一背。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 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
1.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2.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知識鏈接】
《世說新語》故事兩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自主預習】
1.讀課題理解題目意思。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惠 曰 禽 詣 為 應
3.讀準停頓、讀通課文。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話?為什么?
2.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后,會是什么反應?
語文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3、會寫“半、巴”。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反思
教學目標是否能體現三個維度之間的和諧。
三條都是關于知識技能的目標沒有涉及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所以教學目標沒有體現新課程對于教學目標三維融合的要求。
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讀,評議、正音。
〖反思
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這個復習活動中,識字復習強調了詞語的再現,但趣味性不強,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且與文分離,不利于學生進入文本。
是否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提出讀書要求:邊讀邊想,你從他倆的對話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學生自由讀。
3、檢查識字情況: 逐個出示“空、問、答、地、方”,分別指名讀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4、 指導讀問句。
⑴ 誰能把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的話讀一下?
指名讀,生評議(他讀得像在問人家嗎?);再指名讀,學生再評議,;教師范讀,;全班朗讀此問句。
⑵ 小雨點兒是怎么問大雨點兒的?
指名讀。(注意問的語調)你聽明白小雨點兒到底想問什么了嗎?
5、指導朗讀。
⑴ 借助書中插圖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
⑵ 學生看書,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比較哪句是高興時說的話)
⑶ 學生練讀小雨點兒的話。
⑷ 學生自己試讀大雨點兒的話。指名讀,學生評議。
⑸ 齊讀2、3、4自然段,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感情。
⑹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
⑺ (出示課件)以小組為單位給動畫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配音。
6、質疑:聽完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問他倆嗎?
7、課間操:《小雨沙沙》。(配種子發芽的動畫)
〖反思
這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部分。在這部分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設計主導線索有些混亂。閱讀──識字──閱讀。識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課時。如果以教學“問”作為主線,會更好。可以先學什么是問句,雨點問了什么?怎么讀出問的語氣?
2、沒有體現“學生學”為主。在這個預設中學生只是學習的隨從,跟著老師一步步走。如果讓學生把自己就當作雨點,問“你們說了什么?”然后通過大量朗讀訓練,情境朗讀可能會更好。
3、在朗讀練習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給學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師讓學生分角色給動畫片配音,這個活動學生很喜歡,但是學生在活動中還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當作雨點,所以,我覺得在朗讀中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大雨點小雨點遇到了,你們先打個招呼(這樣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你們離得很遠,該怎么說呢?(要大聲)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把課堂對話和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相結合,擴大了語文學習的外延。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草原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