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有表情的演唱,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以表現歌曲的詼諧有趣,并能在歌曲中等待和正確地表現出前奏、間奏和尾奏。
2、 鼓勵幼兒根據詞意大膽地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創造性的進行表演唱。
3、使幼兒喜歡參加音樂活動,使之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熟悉小老鼠的外形特征,會有節奏地朗誦兒歌《小老鼠》。
2、小老鼠、小花貓指偶各一個,小花貓頭飾若干,木魚一個。
3、節奏卡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律動入場,要求動作合拍表情自然
2、練聲《太陽出來了》1=C (要求聲音甜美,不亂喊亂叫。)
二、基本部分
1、復習兒歌《小老鼠》
。1)要求幼兒根據詞義創造性的`邊念邊做動作。
。2)請做得好的幼兒單獨表演,其余幼兒模仿。
2、學習新歌
。1)教師出示小老鼠指偶:一只小老鼠悄悄地出了門,準備偷食吃。它東看看、西瞧瞧,見沒有小花貓,很是得意,高興地唱起了歌… 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
(2)教師出示小花貓指偶:正在小老鼠樂滋滋地偷吃糧食的時候,只聽見“喵喵喵”幾聲,機智的小花貓不知從什么地方跳了出來。小老鼠一見,嚇得連滾帶爬地跑了回家… 教師范唱歌曲第二段。
。3)完整欣賞歌曲 提問:歌曲名稱?幾拍子?你聽了有什么感覺?(幽默、有趣)
。4)出示節奏卡 ×·× ×× × × 、×·× ×× × 0 一起朗誦歌詞,要求有表情地朗誦,念準附點音符與休止符
(5)學習演唱歌曲,要求聽清前奏與間奏、尾奏
。6)表演唱:要求幼兒大膽地表演創造動作個別幼兒表演唱
3、音樂游戲《貓捉老鼠》
要求:一定要唱完“嚇得老鼠趕快往回跑”后,“小老鼠”才可以跑回家;捉到的“小老鼠”暫停游戲一次;提醒幼兒游戲時自找空間,不相互擠推。
三、結束部分教師講評小結,表揚認真地幼兒,結束活動。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區分對身體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認識。
2、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大膽地進行嘗試表現為音樂伴奏。
3、萌發喜歡打擊類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
能區分身體的主要器官并能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大膽用身體部位為音樂伴奏。
【活動準備】
1、樂器3件(圓舞板、響棒、鈴鼓)
2、嘴巴、手、腳圖片各一張及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律動,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鈴鼓樂器來跟你們做游戲,跟著鈴鼓走走吧!(當鈴鼓節奏快時,幼兒快些走,當鈴鼓節奏慢時,幼兒慢些走)
二、認識樂器,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1、聽聲音猜樂器。
師:史老師還請來了其他的樂器寶寶,它們要跟小朋友玩個猜猜樂的游戲,一起來猜猜它們是誰?(出示圓舞板、響棒、鈴鼓)
2、引導幼兒傾聽樂器發出的聲音,并讓幼兒說說。(依次講講三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二、引導幼兒發現身體能發出聲音的部位,逐步認識身體樂器。
師:小朋友,不光我們的樂器你發出好聽的聲音,我們身上一些地方也能發出好聽的聲音呢?你試試看,能不能讓它發出聲音來。
幼兒嘗試后并讓幼兒說說自己身上哪個部位能發出聲音,是怎么發出的如:嘴巴,當幼兒說出嘴巴的時候,教師出示圖片,并讓幼兒知道這是嘴巴樂器幼兒說說嘴巴除了小朋友說的一種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彈舌頭、用力抿嘴)。幼兒集體練習幼兒想到的方法。手:可以拍手,也可以拍其他的.身體部位。腳:碰腳、跺腳等。
三、利用身體樂器給音樂伴奏。
1、分部位給音樂伴奏(嘴、手、腳)
2、游戲:看指令選身體樂器演奏
師:小朋友,現在老師和你們來玩個游戲,老師這里的三張圖做標記,等一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要邊聽邊看我的指揮,我指到哪種身體樂器,你們就用哪種身體樂器演奏。
3、演奏2—3邊結束。
四、結束活動。
師:身體原來能發出這么多好聽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ㄩ_火車離開教室)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的曲調,在循環“猜同伴”游戲中自然學唱歌曲。
2、通過創設游戲氛圍,遷移生活經驗,嘗試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表現歌詞內容。
3、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具有“請你猜猜我是誰”的游戲經驗,會用“我是×××美羊羊”的旬式自我介紹。
2、小豬胸飾、蓋布、彩虹傘。
3、曲譜《小豬愛睡覺》(附)。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豬胸飾,簡單創設小豬家開會的故事情境,提問并引導幼兒用“我是×××的小豬”的句式在集體中介紹自己。
2、教師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創編身體動作。教師范唱歌曲,對小豬的可愛造型和幼兒創編后的動作進行反饋,并引導幼兒傾聽、學唱歌曲。
3、教師一邊引導幼兒唱歌曲,一邊帶領幼兒游戲。唱到“閉上眼睛打呼!睍r,引導幼兒輕輕打呼,睡覺時要像個木頭人。
4、加入“猜同伴”游戲,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同伴的名字。
5、師幼共同邊歌唱邊游戲2—3次,請大家反思自己歌唱的情況,如是否會唱?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唱出歌曲。
6、教師引導幼兒玩彩虹傘的游戲,加入“狗熊”角色進行游戲。全體幼兒手握彩虹傘,唱完歌詞“打呼!焙蠖氵M彩虹傘中。
活動反思:
1、游戲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性
在歌唱游戲《愛睡覺的小豬》中,幼兒的情緒能非常積極地投入,這與游戲情境的創設息息相關。活動中所有的規則不是源自教師的要求,而是結合游戲情境自然生發的,如請幼兒創編可愛的'造型時,教師說:“媽媽來看看小豬的可愛樣子”,這樣小豬與媽媽是互動的關系。另外,此游戲中為了躲避大熊,教師鼓勵幼兒“不睜開眼睛”,有了這種游戲情境的支持,幼兒便能自發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2、循序漸進的游戲形式,發展幼兒的感官能力
活動中,我們先是固定位置進行游戲,然后加入彩虹傘游戲。游戲難度的逐步累加,能夠挑戰幼兒的感官能力。有了適宜的挑戰幼兒才會更明顯地感受到游戲的趣味性。
3、基于游戲過程的反思
在歌唱活動過程中,師幼共同玩彩虹傘游戲時,孩子們的情緒都比較興奮。但當“狗熊”出現時,可是被“狗熊”問話的幼兒略顯緊張、害怕,不知道該說什么。游戲中孩子們不明確——只要大聲說“我是×××的小豬”就會“獲救”。
出現此情況與教師在與孩子們第一次玩“猜同伴”游戲時沒有建立好游戲規則有關。在前期教師與幼兒共同建構游戲規則時,如果教師強調,當有一只小豬藏起來以后,要大聲地介紹自己“我是×××的小豬”,別的同伴猜測他是誰,并用“×××小豬,快回來”的句式回應他,就可以成功解救小豬。這是一種涉及前期積累、遷移并運用的教學方式。由于教師忽視了前期游戲經驗的積累和遷移,造成了在后期游戲中,這種對白性游戲語言沒有能夠有效使用。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以后坐在椅子上玩游戲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練習并建立穩定的游戲結構。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03-02
小班音樂歌唱教案03-22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15篇)03-02
小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15篇03-02
小班音樂歌唱教案13篇03-22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餅干歌》教案歌唱04-06
中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14篇)01-22
中班音樂歌唱活動教案14篇01-22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03-05
音樂活動教案小班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