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案(合集)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奧爾夫音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教學,了解不同節奏的組合。
2、在合作與配合中,感應兩個聲部的口技節奏疊加。
3、了解中國特色文化,精氣神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做人態度。
活動準備:
電腦--U盤接音樂《中國功夫》、打棒:6副、沙蛋/沙球:6副活動過程:
1、問題引入"中國特色"暖身:
2、體態律動:中國功夫的"精氣神"3、歌曲教學:
三種絕技的分別展示,與口技教學在音樂中的`連貫訓練兵器(樂器)的選用兩種兵器(樂器)的音色與節奏疊加相互交換兵器(樂器)收兵器(樂器)4、總結與再見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讓們了解我們中國的偉大和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在星期一有一個活動是學習歌曲《中國功夫》,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過學習讓了解我們中國功夫以其形體、動作、力量的絕妙組合表現出中華民族剛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傾聽音樂,感知行走三拍后會出現鬧鈴的規律。
2、能比較清楚地用相應樂器表現音樂中鬧鐘行走的聲音和鬧鈴鈴聲。
3、在呼喚寶寶起床的游戲中感受音樂歌曲帶來的積極情緒。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各個環節的摸索及律動,在游戲中讓幼兒聽辯特定音效。
難點:讓幼兒理解各個鐘的聲音,讓幼兒扮演。
隊形及樂器的擺放
隊形:幼兒成半圓形坐在老師周圍。
樂器:將所用樂器擺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動籌備
道具:DVD機、音樂光碟、鬧鐘、布偶(小兔、小熊、小雞)。
樂器:手搖鈴、響筒。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來,小朋友們,到老師這來,我們跟著音樂跳支快樂的'舞吧。(搖手、蹲、搖擺、蹲走。)(《1兩只老虎》伴奏)
二、實物引導
嗯,給你們看一樣東西,這是什么?(小鬧鐘),小鬧鐘走路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嘀答嘀答嘀答)誰來用身體動作模仿一下?
好,我們跟著鬧鐘的聲音一起來走一下,(多種走的方式)。(《2嘀答嘀答》)
三、聽辯“鬧鈴”、“鬧鐘”聲
小鬧鐘除了會嘀答嘀答地走,它還能幫我們什么?(看好時間起床)那當我們看好時間的時候它會發出什么聲音?(鈴鈴鈴)。我這里也有鈴鈴鈴的聲音,待會你聽到鈴鈴鈴的聲音就把小手舉起來,好嗎?
播放《3咕咕鐘和鬧鐘》聽音樂,舉手。
四、感應曲式
你剛才聽到了什么?(鬧鐘的聲音)鬧鐘什么樣的聲音?(叮鈴鈴鈴)
那這個鈴鈴鈴的聲音是在什么時候發出的?
我們來聽一聽,我把它畫下來好嗎?
播放《3咕咕鐘和鬧鐘》,老師畫節奏。
我有沒有把叮鈴鈴鈴的聲音畫下來?哪里是叮鈴鈴鈴的聲音?這個像什么?這個小X代表什么?(小鬧鐘在走)小鬧鐘走了幾下小鬧鈴就出來了,(三下)
我們一起來打打節奏,嘀答嘀答嘀答鈴……播放《3咕咕鐘和鬧鐘》(老師指著節奏做舉手代表叮鈴鈴鈴)
我們再來一次,播放《3咕咕鐘和鬧鐘》(老師帶幼兒拍拍手,舉手)
五、打擊樂演奏。
小鬧鐘能不能干?哦,它鬧了好幾次鈴聲。
今天呢我給大家帶準備了兩樣樂器,你們認識它嗎?這個是什么?(手搖鈴、響筒)這個手搖鈴的聲音像小鬧鐘的什么?(像小鬧鐘叮鈴鈴鈴)那么這個響筒呢像小鬧鐘的什么?(嘀答嘀答走路的聲音)
喜歡它們嗎?喜歡的話待會請你輕輕地,拿手搖鈴扮演小鬧鈴,拿響筒扮演小鬧鐘。好,請把椅子下的樂器拿起來,我來找一找,誰是小鬧鐘(響筒)?誰是小鬧鈴(手搖鈴)?我們來試試看:一、二、三、鈴……
我們跟音樂試試看。播放《3咕咕鐘和鬧鐘》
小鬧鈐和小鬧鐘互換角色、位置。播放《3咕咕鐘和鬧鐘》
六、《快快起床》
(把樂器放在椅子下)小鬧鐘為什么會發出叮鈴鈴鈴,(是想叫別人起床)這里有三個小動物,我們來看看它們是誰?這是小兔,這個是小熊,還有一個是小雞,這三個寶寶正在睡覺呢,小鬧鐘剛剛想叫醒它們,它們有沒有醒啊?它說請你們幫幫忙,唱支歌來叫它們起床起好嗎?我想唱支歌你們聽好了,(范唱)我們來看看小寶寶有沒有起床,好像還沒醒。
請你們跟我一起唱好嗎?播放《4快快起床》老師書寫節奏,第二遍即興舞蹈。
你們真棒,你們看誰起床了?小兔:謝謝你讓我起床,我以后再也不睡懶覺了,請你們待會用好聽的聲音叫其它的小動物起床。你們看小熊還沒有起床,我們站起來吧。跟小熊打聲招呼。(一起舞蹈)播放《4快快起床》
快起床快起床,唱得真好聽,我看小熊馬上就要起床了,請你拿上你的樂器,我們一起來叫小熊起床好嗎?(舞蹈,樂器)播放《4快快起床》
你們真棒,小熊也起床了,但是小熊說了一句什么話你知道嗎?它說小鬧鈴的聲音真好聽,鈴鈴鈴鐘響鈴鈴鈴鐘響,可是它聽到小鬧鐘啊快起床快起床,要跟這音樂的節奏來好嗎?我們再來一次,播放《4快快起床》打擊樂器,老師指揮。
小雞還是沒起床,小鬧鐘想過來幫忙了,你聽它又發出聲音了,播放《5咕咕鐘和鬧鐘、快快起床》(站起來)
七、結束:
小雞說謝謝你們,跟你們做個好朋友吧,小動物都被我們叫醒了,我們到外面把其它的小朋友叫醒來好嗎?來,跟著顧老師到外面去。播放《5咕咕鐘和鬧鐘、快快起床》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引導寶寶自己說出歌詞,表現曲目,學習戲劇性創作與表演
節奏問好:寶寶好(4拍、一拍一動)
律動:豐收之歌/閃爍小星
懶惰蟲
歌詞:
材料準備:
懶惰蟲玩具
樂器準備:
響板
操作過程:
1、請寶寶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紅蘋果坐下,小手放在膝蓋上,背挺直,現在老師要向寶寶問好了,老師說‘‘手起’’時,請寶寶把小手像老師一樣端平,‘‘手起’’問好:寶寶好—
2、律動:豐收之歌。配樂之前做分解動作練習:洗臉、刷牙、漱口、大象、小貓、鴨子的手勢動作
3、主課教師講解故事,輔課教師和寶寶做相應表演
小明很懶,他的手說,我不和他做朋友,手就沒了,腳也不和小明做朋友,小明的腳也沒了。小明變成一條蟲子,動一動就全身疼,大家都說他是懶惰蟲。
4、串講歌詞:
老師把懶惰蟲的故事配上了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為了專心的聽歌曲,我們一起把大眼睛閉上。
5、閉眼聽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跟著音樂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節奏:好,請睜開眼睛,我們一起來來唱一遍歌曲。手起,注意間奏時,手不打拍,輕輕搖動身體。(老師對寶寶提示語:搖頭),尾奏時繼續拍完(老師提示語:繼續)
7、聽歌(第一段)
學習弱起拍的打法,先向外后拍手,也可先指鼻子后拍手
跟音樂打節奏
8、使用樂器和響板表演
動作表演,教師帶寶寶圍著懶惰蟲根據歌詞做動作
9、鼓勵寶寶創編表演蟲的各種各樣的動作
玩懶惰蟲的玩具
鼓勵寶寶創編歌詞動作
10、總結:寶寶坐回自己的位置,老師總結:懶惰蟲的歌曲我們會唱了,也學習了用樂器給這首歌伴奏,還做了懶惰蟲的表演,懶惰蟲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現在把懶惰蟲畫出來,帶回家,在家里讓懶惰蟲和我們一起唱歌,出示懶惰蟲圖,提示圖上懶惰蟲穿著漂亮的衣服,請寶寶給空白的懶惰蟲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勻,涂在線內,注意保持畫的整潔。
請寶寶上前取畫,并放在媽媽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蓋上。
11、手起,寶寶再見。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復習并鞏固固定節奏。
2.音樂游戲:以律動、身體節奏等方式帶入歌曲《懶惰蟲》。
活動準備:歌曲《懶惰蟲》,節奏卡片
活動過程:
1.固定節奏問答教師先排出一組節奏,再幫忙幼兒排另一組有所變化的節奏。
先引導幼兒如何將名字與卡片節奏結合在一齊。 鼓勵幼兒自己創作并回答節奏,幼兒排節奏卡教師念出節奏。
請個別幼兒排節奏卡,全體幼兒一齊念出節奏。
2.音樂游戲教師教唱歌曲第一段時,幼兒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
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時就摸肚子。
第三段再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
教師拍"噠噠空"的節奏,讓幼兒跟隨,不間斷的拍,教師逐漸帶入歌曲。
幼兒拍"噠噠空","噠噠空"的節奏,邊拍邊唱歌曲。
幼兒自由選取樂器進行歌曲敲奏。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歌詞: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媽不來,骨碌骨碌骨碌骨碌滾下來。
材料準備:1、捏響老鼠、毛絨老鼠、上弦老鼠、燈臺
樂器準備:2、響板
操作過程:
1、請寶寶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紅蘋果坐下,小手放在膝蓋上,背挺直,現在老師要向寶寶問好了,老師說“手起”’時,請寶寶把小手像老師一樣端平,‘‘手起’’問好:寶寶好—
2、律動:豐收之歌。配樂之前做分解動作練習:洗臉、刷牙、漱口、大象、小貓、鴨子的手勢動作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沙錘為小金魚伴奏,現在請坐到老師身邊為媽媽們表演一遍,取出沙錘,寶寶上前做小金魚的樂器表演部分,提示家長鼓勵和寶寶鞠躬答謝。
4、引題:
今天又來了一位新的小動物來跟寶寶們一起做游戲了,它還要跟寶寶們打招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是怎樣跟寶寶們打招呼的呢:“吱吱吱,吱吱吱”,咦,寶寶聽出來這是誰的聲音了嗎?哦,原來是小老鼠呀!
出示燈臺和老鼠,手擺動老鼠做動作并講解,引出歌詞:這只小老鼠呀,有一天晚上出來玩,玩著玩著,它覺得肚子餓了,這時,它突然聞到一陣香味,啊!好香啊!它尋著香味找過去,哦,原來是一個高高的燈臺上,放著一盆香噴噴的香油,香味就是從那邊傳來的,于是小老鼠就努力的爬呀爬呀,爬上了高高的燈臺,大口大口的將油給吃完了,啊,真好喝呀!它將肚子吃得飽飽的,就準備回家去啦,這時它發現糟糕了,燈臺太高,它下不來了,怎么辦呢?它大聲叫道:“媽媽,媽媽,快來幫幫我呀!”可是媽媽沒有聽見,不能來,于是,小老鼠著急了,他就“骨碌骨碌骨碌骨碌”的滾了下來(松手讓小老鼠從燈臺上掉下來)
老師把小老鼠有趣的故事配上了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為了專心的聽歌曲,我們要把眼睛閉上。
5、閉眼聽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跟著音樂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節奏:好,請睜開眼睛,我們一起來來唱一遍歌曲。手起,注意間奏時,手不打拍,輕輕搖動身體。(老師對寶寶提示語:搖頭),尾奏時繼續拍完(老師提示語:繼續)
7、樂器演奏:和著歌曲演奏:
老師先講解響板的用法:把響板放在左手手心上,張開的一面對著自己,右手一拍一下打擊節奏。先練習念白節奏,在和著歌曲練習。
我們會唱這首歌了,現在可以用我們的樂器來給你們帶來的這件樂器叫響板,它象小鴨子的嘴巴,扁扁的`,把鴨子的嘴巴沖著自己,右手一拍一下拍打(示范),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教師把樂器按寶寶人數放成一排,請寶寶有秩序的上前取樂器。
提示寶寶隨意練習敲打樂器,同時在老師說“收”時停止
和著音樂用樂器伴奏,提示寶寶大聲唱出歌詞
請寶寶有秩序的把樂器擺回老師面前,老師收回樂器
請寶寶做在老師側一同表演樂器伴奏。注意提醒家長鼓勵和寶寶答謝。
8、做小老鼠的動作,表演律動:
發上發條的小老鼠給小朋友觀察,小老鼠
12、總結:寶寶坐回自己的位置,老師總結:小老鼠的歌曲我們會唱了,也學習了用樂器給這首歌伴奏,還做了小老鼠的表演,小老鼠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現在把小老鼠小朋友畫出來,帶回家,在家里讓小老鼠和我們一起唱歌,出示老鼠圖,提示圖上小老鼠穿著漂亮的衣服,請寶寶給空白的金魚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勻,涂在線內,注意保持畫的整潔。
請寶寶上前取畫,并放在媽媽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蓋上。
13、手起,寶寶再見。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認真傾聽樂曲,感應樂曲的固定拍。
2、樂意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樂曲旋律,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3、初步認識三種樂器:響板、沙錘、木魚
活動準備掛圖 音樂 錄音機 松鼠媽媽頭飾 響板、沙錘、木魚活動過程一、出示小松鼠出游的圖畫,講述引出:
師:今天天氣真好啊,松鼠媽媽我呀,想帶小松鼠去郊游,我們要排隊去,還要去采好吃的果子呢!親愛的小松鼠們,你們想去么?想去的話,就和媽媽一起來做出游前的準備吧!
二、律動———準備出發師:想去秋游的寶貝,和媽媽一起快快起床穿衣嘍!
聽音樂,啟發幼兒創編動作,如:穿衣、扣扣、穿褲、穿鞋、洗臉、刷牙、梳頭……
三、方位練習師:去秋游的路可不好走,寶貝們先跟媽媽一起來活動活動小手小腳,鍛煉一下本領,才能跟媽媽出門。
幼兒模仿老師原地踏步或轉換不同方向走,引導幼兒想出新方法。如:遇到小石頭怎么走?遇到草叢怎么走?遇到彎路怎么走?遇到山洞怎么走?遇到小河怎么走?
四、行進步伐與路線訓練師:寶貝們,我們本領練好了,讓我們踏著《松鼠進行曲》出發吧!
1、 踩小石頭(踮腳走)
2、通過矮樹叢(可通過室內的桌子,肢體彎曲及蹲低走)
3、走山路(蛇形路線)
4、鉆山洞 (跪在地板爬)
5、過河(雙腳分開走)
6、到目的.地啦(開心的拍手走)
五,認識樂器
1、初步認識三種樂器師:走了那么多路,我們休息一下吧!今天,媽媽給你們帶來了三樣有趣的樂器,你看,這個圓圓扁扁的樂器,我們叫他響板,她可以這樣玩,也可以這樣玩。這個頭大大的身子小小的樂器,我們叫他沙錘,她可以這樣玩。……每個小朋友那一樣樂器,引導他們說出樂器像什么?并自主玩樂器,嘗試翹楚整齊的聲音。將樂器想象食物,大口大口地吃。
2、小寶貝們,今天跟媽媽出游累壞了吧,快坐下來歇會兒吧!聽音樂幫伙伴們捶捶背吧!播放放松音樂。
六、聽著小松鼠進行曲原路返回,幼兒可自主根據音樂場邊自己的動作。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游戲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奏。
2、模唱唱名問答句,并體驗游戲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掛圖P1、P2、呼啦圈、彩色飄帶、唱名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出示掛圖P2、P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師:瞧,小動物們都在等著寶寶叫他們的名字呢,小貓、小馬、小鳥、小鴨、小狗、小豬,寶寶點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齊了,于是寶寶帶著所有的小動物一起去農場,在農場他們都非常的開心,高興地唱起了好聽的歌。
二、感應特定節奏
1、肢體律動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動物們唱歌的聲音吧!
播放CD,教師帶領幼兒做肢體律動。
動物叫聲部分感應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應“短短短短長”的節奏。
第一遍幼兒聽音樂觀察老師的肢體律動,第二遍請幼兒自己創造不同的.肢體動作,第三遍站起來圍圓圈活動。
2、道具游戲
(1)呼啦圈
師:寶寶帶著小動物們唱歌,還帶著他們玩鋸木頭的游戲。看看寶寶給小動物們準備了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該怎么玩呢?原來,寶寶已經告訴了小動物們,他給每只小動物準備一間房子,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要跳到房子里鋸木頭。
教師嘗試讓幼兒根據“短短短短長”的節奏創編各種鋸木頭的動作。
播放音樂,分組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呼啦圈一起玩真開心,他們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兩個人玩一個呼啦圈,聽到動物叫聲就和好朋友一起抬著呼啦圈散散步,聽到“咿呀咿呀唷”的音樂就兩人一起用呼啦圈鋸木頭。
播放音樂,若干名幼兒示范,再請全體幼兒一起做。
(2)彩色飄帶
師:小動物們用呼啦圈鋸了好多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可還是不夠,寶寶給小動物們又送來了另外一種道具,瞧!這是什么?嗯,飄帶也會聽著“咿呀咿呀唷”的音樂鋸短短短短長的木頭哦!讓我們一起來幫小動物們吧!
播放CD,幼兒聽音樂鋸木頭。
三、模唱唱名
師:太好了,小朋友們真能干!寶寶要開始點名咯!寶寶這次想聽聽大家一起回答的聲音,寶寶問‘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請男孩女孩分組換角色交換問答句。
3、聽音樂把樂器送回筐里。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8
《葡萄牙舞曲》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體驗樂曲《葡萄牙舞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通過節奏、故事和圖形譜簡單了解該曲子的音樂結構。
3、讓幼兒感受友情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葡萄牙舞曲》、故事圖片、圖形譜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教室圍半圓坐好。
二、感受音樂。(放主旋律音樂一次)
三、聽故事導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對好朋友,可是因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個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決定去哈哈的新家給她慶生,于是他便帶著禮物出發了。在出發之前啊,好朋友哈哈還給丫丫畫了一副路線圖,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讓我們一起來幫丫丫看看那個的路線圖,幫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1、 出示丫丫走過路地全程圖片,并開始放音樂,引導幼兒圖形與音樂形成配合。
2、 丫丫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 ︱ ××××× ︱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3、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望一望——鉆山洞——望一望),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4、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5、丫丫終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見了分外高興,他們高興的轉起圈來,并說 丫
丫迎 你。教師引導小朋友一起說 丫丫歡迎 你,教小朋友打節奏。
五、聽音樂完整地走圖形譜、做律動和舞蹈。
1、 請小朋友聽音樂看老師走圖形譜,老師拿著丫丫的圖片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 ∩ ⊙ ⊙
2、 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活動延伸
引導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創編丫丫和哈哈見面時的動作。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嘗試聽辨樂曲8拍間奏。
2、玩各種過年的游戲,感受傳統游戲的快樂。
3、熟悉新年真熱鬧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二、活動準備:
樂器:鈴鼓、打棒、啦啦彩球、大掛圖;
道具:爺爺、奶奶、叔叔等人物圖片。
三、教學隊形:半圓形
四、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聽辨樂曲8拍間奏;
難點:語詞填詞八拍間奏。
五、活動過程:
聽音樂〈新年游〉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場坐好。
(一)故事引導:(幼兒坐位)
村里的老婆婆用什么辦法把年獸趕跑的?(吵鬧的聲音和紅顏色的東西,還在家門前點火燒竹子。)從此以后,大家都學老婆婆的方法,果然把年獸給嚇跑了,后來,每次過年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熱鬧。
(反思: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對于孩子來講,既熟悉又陌生。他們知道一些過年的活動如:拿紅包、放鞭炮、穿新衣等,可是有關于春節的由來和各地的風俗卻很陌生。因此在課前把一些有關春節的故事和風俗告訴給幼兒,讓他們了解中國傳統習俗,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在這個環節老師就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講解)
(二)歌曲游戲
1、歌曲和律動(場地中間)
師:“過年給爺爺奶奶拜年的時候要作揖和恭喜,我們一起來學學。”幼兒學習作揖恭喜的動作。
(反思:拜年時要說一些恭賀的話,孩子們說出了許多何如:“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祝小朋友快快樂樂等)
第一遍:幼兒與老師一起拍奏節拍唱歌謠,間奏的時候做傾聽動作,語詞部分互相打躬作揖。
2、感應間奏長短與語詞變化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間奏時有幾拍?一邊聽音樂一邊數出拍數。還有在念兒謠的時候向誰說恭喜?”
第一遍:歌曲部分拍奏唱兒謠,間奏部分傾聽數拍子,語詞部分出示人物圖片。
結合幼兒回答小結:間奏是有8拍,向爺爺、奶奶、叔叔說恭喜。
第二遍:請幼兒邊唱兒謠邊數間奏拍子,語詞部分向人物圖片方向作揖。
(反思:在這整個環節中師要求幼兒在熟悉歌曲的拍子和語詞的基礎上掌握好間奏部分的`8拍。由于整首歌曲的拍子和語詞變化不大,因此老師的重點放在了傾聽間奏部分,幼兒能安靜的傾聽,幼兒知道間奏有8拍,并能拍念出來)
(三)年節游戲
放鞭炮游戲(場地中間)
1、啦啦彩球當鞭炮,練習各種鞭炮爆破與丟擲的方式
師:“在最后小朋友聽到什么聲音(鞭炮聲),你們看過放鞭炮和煙花嗎?”“看過。”“請一位小朋友來說說你看過的煙花鞭炮會怎樣?”
引導幼兒用啦啦彩球表現出來,其他幼兒模仿。
2、歌曲和律動
第一遍:歌曲部分配合音樂舞動手中的啦啦彩球,間奏部分1—7拍模仿鞭炮點燃時的抖動,第8拍的時候向上丟。語詞部分恭喜時互相打躬作揖。
第二遍:引導幼兒配合音樂創編舞蹈動作,間奏部分創編鞭炮或煙花點燃時的抖動,提醒幼兒數8拍間奏,語詞部分恭喜時互相打躬作揖。
(反思: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游戲表現出間奏的8拍。孩子們剛一拿到啦啦彩球時顯得特別的興奮,尤其是讓幼兒用啦啦彩球表現煙花鞭炮,他們各顯神通,玩出了許多的花樣。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在模仿和創編動作時就顯得很輕松了,有時老師不要急著趕環節,做好鋪墊才能開展好下面的活動,更好的完成重難點)
(四)配器演奏(幼兒坐位)
單獨使用打棒敲奏8拍間奏。
第一遍:歌曲部分配合音樂敲奏手中的打棒、鈴鼓,引導幼兒邊數邊敲奏出8拍間奏。
第二遍:歌曲部分配合音樂敲奏手中的打棒、鈴鼓,八拍間奏時加上吉祥話和打棒、鈴鼓的敲奏。
師:“剛才我們在間奏的時候數了8 次,那我們試一試,用8個好聽的字來代替它好嗎?例如:“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反思:用樂器演奏的這一個環節也是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做透前面的一個環節在接下去完成下面的環節,就會顯得輕松,有序)
(五)拍子與唱名旋律
1、出示大掛圖,聽間奏的拍數指鞭炮
師:“在這幅掛圖里,有8拍間奏,誰能找出來?(請個別幼兒指出鞭炮的位置)我們來看看對嗎?”
第一遍:聽間奏的拍數指鞭炮
(反思:從聽出音樂節拍到看到的抽象性的音樂節拍,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從聽的過渡到圖畫的、看的。這說明孩子已完全掌握了建州的8拍,很清楚音樂的8拍在圖畫中用什么來表示,怎么樣聽音樂指拍出來。)
2、指唱唱名(鋼琴伴奏)
師:“在這幅掛圖里,小朋友還認識誰?(幼兒觀察掛圖,說出掛圖的內容,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認識唱名)”按順序指唱唱名。
(六)結束活動:游戲《趕走年獸》
師:“年獸就要睡醒了,它可要出來抓小孩了,我們一起放鞭炮把它趕走好嗎?”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質的飛躍,引導對音樂的理解,在學習上,理解音樂符號的示質,把握音樂的情感
節奏問好:寶寶早上、下午好
律動:
律動1瑞典狂想曲
律動2葡萄牙進行曲
曲目與操作:
飛呀飛(一)小鳥飛
歌詞:
操作過程:
1、請寶寶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紅蘋果坐下,小手放在膝蓋上,背挺直,現在老師要向寶寶問好了,老師說‘‘手起’’時,請寶寶把小手像老師一樣端平,‘‘手起’’問好:寶寶好—
2、律動:豐收之歌。配樂之前做分解動作練習:洗臉、刷牙、漱口、大象、小貓、鴨子的手勢動作
3、引題:
引導寶寶說說什么會飛,他們是怎么飛。引導寶寶說出歌詞(描述動作)拍著翅膀飛呀飛
4、串講歌詞
老師把小鳥飛呀飛的故事配上了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為了專心的聽歌曲,我們一起把大眼睛閉上。
5、閉眼聽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
跟著音樂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節奏。
好,請睜開眼睛,我們一起來來唱一遍歌曲。
手起,注意間奏時,手不打拍,輕輕搖動身體。(老師對寶寶提示語:搖頭),尾奏時繼續拍完(老師提示語:繼續)
7、聽歌(第一段)。伸手數手指有幾個飛呀?有4個
出示小鳥圖和8分音符,小鳥為什么唱歌好聽呀,他穿了一雙靴子,提示語“飛
飛飛……”實質是半拍一動
引導寶寶動作表演
8、使用手鈴表演
9、做腳步動作表演的練習,輔課老師用鼓打節奏,寶寶容易掌握。
10、腳和手配合表演,聽鼓點做腳的`動作,最后定格。
聽音樂玩小鳥玩具,復習動作。
11、總結:寶寶坐回自己的位置,
老師總結:小鳥飛的歌曲我們會唱了,也學習了用樂器給這首歌伴奏,還做了小鳥的表演,小鳥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我們現在把小鳥畫出來,帶回家,在家里讓小鳥和我們一起唱歌,出示小鳥圖,提示圖上小鳥穿著漂亮的衣服,請寶寶給空白的小鳥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勻,涂在線內,注意保持畫的整潔。
請寶寶上前取畫,并放在媽媽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蓋上。
12、拍手再見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圖譜的幫助,感受樂曲ABC的結構及風格特點。
2、為樂曲創編律動表演動作組合,通過創編動作發展創造力,促進小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在理解樂曲基礎上,嘗試為樂曲配器并創編節奏型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圖譜、樂器(鈴鼓、圓舞板、碰鈴)、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老師講述故事《找寶貝》引起幼兒興趣及學習欲望。
二、感受區分樂句,并按樂句自由做動作。
(一)欣賞第一樂句
1、傾聽音樂感受:小男孩是騎馬上山還是走路上山的?為什么?
2、再次傾聽音樂:共上了幾座山?(教師根據音樂畫圖)
3、傾聽音樂手指圖譜畫圖,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第一拍重拍。
4、傾聽音樂自由創編騎馬動作。
5、啟發幼兒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動作表示。
(二)欣賞第二樂句:
1、傾聽音樂:上了幾個臺階?
2、用動作表示上臺階。
(三)欣賞第三樂句:
1、傾聽音樂:對山洞說了什么咒語?
2、邊做聲勢邊說咒語。
3、創編動作,變換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賞樂曲。
1、完整欣賞樂曲,師小結。
2、表現音樂:
(1)傾聽音樂,根據樂句變換騎馬動作,教師指不同的地方為山洞,以發展幼兒的方位感。
(2)自由結伴,互相創編庫乞乞動作,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以聽課老師為山洞,參與到游戲中來,促進師幼互動。
四、為樂器配器并演奏。
引導幼兒根據樂句節奏特點為樂曲創編節奏型,商討配器并演奏打擊樂。
五、談話:
你認為山洞里會有什么寶貝?
拿出“寶貝”——書,并說說為什么是書?進行品德教育,勉勵幼兒好好學習。
奧爾夫音樂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主線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讓孩子熟悉并掌握節奏 。所以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幼兒輕松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活動的開始,我就以節奏游戲的形式開頭,其目的是讓幼兒熟悉節奏,并把游戲分為三個層次:首先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會根據音符的排列順序拍出音符的節奏;其次,培養幼兒聽辨節奏的能力;最后初步練習有節奏的說話,感受節奏在語言中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剛開始時,孩子出現的語言節奏和動作節奏不合拍的現象,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要創編適當的語言、運用節奏、還需動作節奏的配合,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但通過練習,也是對孩子能力的提升。面對這個困難,我引導孩子看音符圖譜、用手拍打節奏、并配上相對應的語言節奏。
當完成第一部分的節奏練習后,我又將節奏 賦予生命,告訴孩子它就藏在一段好聽的音樂中,激發孩子認真傾聽、尋找節奏的興趣。自然進入欣賞音樂的環節。
孩子找到節奏以后,心情很愉悅。我提出的問題 “為什么音樂中會有這么奇怪的話呢?”再次吸引了孩子。這時,我用故事帶入,幫助幼兒理解整首音樂的結構,音樂的節奏。為幼兒創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做好準備。幼兒進入角色以后,我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語言“這座漂亮的石門是不喜歡聽到吵鬧的聲音,要是太吵,就是念了咒語門也不會開。”就對孩子提出了尋寶要求。這樣提出要求更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孩子自然會自覺遵守。所以大家看到我們孩子井然有序的樂器常規。
找寶貝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一起去尋找寶貝嗎?孩子要參與游戲,表現音樂,就需要對音樂非常了解,音樂中一共有三種節奏:八分音符的節奏、四分音符的節奏、兩者混合的節奏。這三種節奏重復出現。為幫助孩子理解、掌握節奏,我將歡快的'八分音符的節奏取名叫騎著小馬爬山;四分音符的節奏慢一點是上樓梯;兩者混合的節奏比較有力是念咒語;這樣來引導幼兒后,抽象的音樂變得故事化、直觀化,孩子也能輕松掌握,大膽表現了。
幼兒積極創編動作,大膽表現音樂節奏。在這段音樂結束時,我們找到 “寶貝”。這一意外驚喜滿足孩子的游戲的成功與快樂,也是為進入使用打擊樂器演奏這一環節做了自然的過渡。
在使用打擊樂器時,孩子有些好奇,喜歡敲打樂器。我滿足他們的需求,讓樂器寶寶發出聲音來。但要求他們要看著我的手勢,培養他們看指揮的習慣。孩子能輕松使用樂器進行演奏。
為了讓活動更有趣,能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他們主動創編的能力,我設計了尋寶游戲,讓孩子在音樂聲中體驗快樂,大膽表現。同時讓孩子的藝術能力在大膽表現過程中發展起來。整個活動在愉快的游戲中自然結束。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2
一、聽音樂進活動室。
二、欣賞樂曲,了解音樂結構。
1、欣賞全曲,初步了解音樂特點,熟悉樂曲旋律。知道樂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樣的。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A(A+B),BA(A+B)的結構特點,感受兩斷音樂特征的明顯不同,并用動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動作,調整好與同伴之間的距離。
活動準備:
1、手偶動物。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活動室。
二、欣賞樂曲,了解音樂結構。
1、欣賞全曲,初步了解音樂特點,熟悉樂曲旋律。知道樂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樣的。
2、教師運用手偶講述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樂曲A(A+B),BA(A+B)的結構特點。
三、逐步欣賞音樂,創編動作。
1、欣賞A(A)段音樂了解音樂堅定行進感。并創編小丑出場的動作。
2、欣賞A(B)段音樂的.跳躍遞進感,并啟發幼兒創編四個小動物的造型,在每一樂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動。
3、欣賞B段音樂并用身體動作表現笑彎了腰的動態以表示B段樂句連續下行。
4、再現A段音樂,動作同上。
四、完整的聽音樂做游戲。
1、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游戲。
2、在老師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戲若干次。
活動反思:
音樂主要是感情藝術,音樂總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等來表達人們的心聲:或者隱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者師法一種溫馨的心曲,或寄托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一片熾熱的情懷。進行曲是用行進步伐的節奏寫成的樂曲,一種進行曲是供隊伍行進時奏唱的,以統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14、中班奧爾夫音樂活動懶惰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復習并鞏固固定節奏。
2.音樂游戲:以律動、身體節奏等方式帶入歌曲《懶惰蟲》。
活動準備:歌曲《懶惰蟲》,節奏卡片
活動過程:
1. 固定節奏問答
(1)教師先排出一組節奏,再幫助幼兒排另一組有所變化的節奏。
(2)先引導幼兒如何將名字與卡片節奏結合在一起。
(3)鼓勵幼兒自己創作并回答節奏(要會排也要會念),幼兒排節奏卡教師念出節奏。
(4)請個別幼兒排節奏卡,全體幼兒一起念出節奏。
2. 音樂游戲
(1)教師教唱歌曲第一段時,幼兒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時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
(4)教師拍"噠噠 空"的節奏,讓幼兒跟隨,不間斷的拍,教師逐漸帶入歌曲。
(5)幼兒拍"噠噠 空" ,"噠噠 空"的節奏,邊拍邊唱歌曲。
(6)幼兒自由選擇樂器進行歌曲敲奏。
教學反思:
很久前我就曾看過一位名師上過這個音樂《懶惰蟲》,對我的印象很深,整個活動非常的詼諧幽默是很好的一個音樂教材。我發現現在的自理普遍較差,一方面因為他們自己缺乏主動勞動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對孩子太過寵愛,普遍存在事事包辦的現象。作為一線的,對進行地、引導是很有必要的。我發現這個活動中蘊涵著許多的教育因素,于是我對這個活動進行了修改。我把整個活動分成兩個部分,即學唱歌曲并知道做懶惰蟲是不好的;第二部分是創編做個“勤快人”。活動開始部分是邊唱邊玩“找懶惰蟲”的,讓幼兒產生對音樂學習的和愛好。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懶惰蟲不是很理解,于是我作出了解釋,孩子們都覺得做懶惰蟲不好。
【奧爾夫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奧爾夫音樂教案03-22
奧爾夫音樂教案04-20
《奧爾夫音樂》教案02-16
【精選】奧爾夫音樂教案06-17
奧爾夫音樂教案:《蝴蝶》01-26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01-23
奧爾夫音樂教案【精】02-19
【薦】奧爾夫音樂教案02-19
奧爾夫音樂教案【熱】02-17
【精】奧爾夫音樂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