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9篇[優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風情,學唱《達古拉》。
2.通過學唱歌曲《拉古拉》,讓學生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學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二、唱好附點節奏及一音多詞的小節。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節奏卡片、節奏樂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
三、學唱歌曲《達古拉》:
1.播放課件,導入新課: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幾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學認識她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兒?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或相關課件。啟發學生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特色。
3.聽歌曲范唱《達古拉》,提問:通過歌曲我們聽到他們都唱了什么呢?請學生說說歌曲內容。
4.學唱歌曲,師生合作,教師彈伴奏,學生裝跟唱。
5.處理歌曲的.難點,重點練唱歌曲的附點節奏,和一音多詞的地方。
6.表演:學蒙古舞的扭肩膀、擠奶、騎馬等動作,配合歌曲音樂進行表演。
請舞蹈隊的同學上來表演,其他同學拍手唱歌。
7.游戲:拼節奏卡片,一部分同學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敲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8.加入樂器,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現。
四、課堂小結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2
教學重難點:
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準備:
打擊樂器、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二、寓教于樂
師啟發學生的思維,請學生談談對歌曲的理解
學生帶著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進行適當的點評,進一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緒
綜合表演,打擊樂伴奏
(出示打擊樂器:碰鈴、雙響筒、鈴鼓等,請學生自由選擇適合歌曲的打擊樂
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學生自創節奏
器樂合奏與歌曲演唱相結合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想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三、創造表現
結合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表現(自由組合)拓展學生的思維選派一名主持人,將所需表演的節目進行整理和串連學生進行節目編排,師參與其學生共同編排由主持人宣布表演開始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師生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師進行簡單的點評。
四、完美結課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歌曲演唱的基礎上,進行的二度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多種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歌曲。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教學,進行了一個大膽創新。通過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第一樂段;環境保護與小鳥的關系,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人教版1)。
教學目標
1、能唱準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的樂譜。
2、通過學習,教育兒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唱好樂譜。
難點:樂譜中節奏的準確掌握。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課
1、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
請學生看圖說話。
圖(1)地球上到處是光禿禿的,小鳥沒有了家園(樹林)
圖(2)水被污染了,沒有了水。
圖(3)到處是綠樹成蔭,鮮花開放,清泉流淌者,小鳥歌唱著。
學生說后老師師小結: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毀壞地球就等于傷害我們自己,我們小朋友從小就應該知道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教員,讓小鳥歌唱。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就是《小鳥,請到這里來》
2、聽錄音
第一遍:請學生邊聽邊打好拍子。
第二遍:聽辨出那些樂句相同。
3、學唱歌譜
先請學生通過聽、看找出相同的樂句并進行比較。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以及第五句相似;第三句中的兩小句也相似。
指導學生認音名、唱旋律:先跟琴認唱音名。
再輕聲劃拍唱,老師把難唱的樂句進行范唱,學生再學唱。
完整的把歌譜連起來輕輕演唱。要求能唱準音名、音高。
齊唱樂譜,要求能有感情的`演唱樂譜。
鞏固樂譜:分組進行接口唱,
學生兩人自由唱
有感情的演唱注意跳音記號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及參與率。
2.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樂段時的感情是否投入,聲音是否整齊。
3.學生學唱歌譜時的積極程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演唱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第二樂段合唱部分。
2.欣賞童聲合唱《林中的鳥聲》。
3.節奏創造。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小鳥請到這里來》的合唱部分。
2.能普遍參與節奏創造活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3.能專心欣賞童聲合唱作品,從中受到啟發,改善自己的歌聲。
教學過程
1.導入
復習歌曲《小鳥請到這里來》。
2.學習合唱部分
(1)聽錄音
(2)學唱第二聲部。
(3)兩聲部的配合。
3.欣賞《林中的小鳥》
這首歌曲與我們學唱的《小鳥請到這里來》是同一題材的作品,但風格卻不一樣。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女作家。
欣賞音樂《林中的小鳥》
4.節奏創造
教學評價
1.學唱《小鳥請到這里來》合唱部分的學習進程。
2.學生在欣賞童聲合唱時的專心和領悟程度。
3.節奏創造的參與和創造的新意。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申奧短片的播放,使學生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響,它代表華夏子孫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
2.通過歌曲的學唱,懂得中華武術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練:強身健體,內練:一身正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壓縮在音樂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的紀錄片,定格在成龍表演功夫一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運動項目嗎?這是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的宣傳片。為什么短短的幾分鐘內要用這么大的篇幅來表現武術呢?誰知道中國的武術都分什么門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師:其實武術不但有同學們說的那些,它還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武術魂。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中華武術的歌曲好嗎?
二、歌曲新授
1、教師播放錄音,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歌詞。
師:剛才在播放錄音的`時候,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會唱這首歌曲。那么老師提問一個問題:這首歌曲分幾段呢?有哪一段與眾不同呢?
師: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說”歌,這就是一種新的演唱形式──說唱,我們一起來把第3段讀一遍好嗎?
2、教師與學生一起按節奏朗讀第三段歌詞,中間不停頓。
3、教師帶領學生再次朗讀歌詞。
師:老師看到在歌曲中有兩處歌詞是一樣的,同學們發現了嗎?有什么不同呢?
(速度不同,節奏也不一樣。)
師:對,第1段速度較慢,它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呢?應該怎么演唱呢?
生:表現了英雄吸納天地之氣的氣勢。應該唱得有氣勢,要深吸氣,氣沉丹田。
師:第2段速度較快,應該怎么演唱呢?
(表現英雄舞刀弄槍的颯爽英姿。應該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師介紹歌曲節奏的變化與旋律的壓縮使音樂的情緒發生變化。
學生視唱兩段不同的曲譜,打節奏。唱曲譜后再唱歌詞。
師:最后一段中,“東方一條龍”指的是我們的偉大祖國;“兒女似英雄”說的是我們炎黃子孫都是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說的是我們祖國幅員遼闊;“中華有神功”,說的便是我們祖國的武術了。大家再來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嗎?
5、學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與表現
1、師:老師聽到大家唱得熱血沸騰了,我想大家也想來表演一下吧?老師這有一部《中國功夫》的音樂電視,同學們可以自己選擇幾個喜歡的動作模仿。
師:哪個小組設計好了動作到前面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2、學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師:老師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剛才老師發現有些同學的動作和大家不一樣,不知道你們從哪里學來的啊?
師:誰知道有關黃飛鴻的事呢?
3、學生簡單向大家簡單介紹黃飛鴻的故事。
老師補充,并播放有關黃飛鴻的影音資料。
師:正值外寇侵華,國難深重之時,黃飛鴻奮起抵抗,號召中華兒女當自強!
4、教師播放《男兒當自強》音樂。
師:聽過音樂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為什么呢?
5、學生回答,師生交流。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中國功夫》,欣賞樂曲《武術》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國功夫》
2、在欣賞樂曲《武術》時能分辨出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不同情緒以及樂曲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唱了歌曲《中國功夫》,下面我們來復習演唱歌詞,要求唱得更加整齊,更加生氣勃勃、英姿颯爽。
學生隨琴齊唱。
二、表演歌曲《中國功夫》
1、分組合作創作動作。
2、請幾位表演比較好的學生隨歌曲即興表演。
3、推選代表共同表演。
三、欣賞民樂合奏《武術》
1、教師簡介樂曲。
2、知道學生進行學唱。
3、初聽樂曲。
課本中的A、B主題在樂曲中各出現了幾次,順序是怎樣的?
4、復聽樂曲
這首樂曲充滿著動感,如重拳出擊,柔中帶剛,因此也很適合隨音樂表演動作,我們再來請幾位同學作表演。
5、指名隨音樂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小結本節課學習的收獲,要求學生課后學習一兩個武術動作。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男兒當自強》
教學目標:
1、歌曲表演《中國功夫》
2、能隨錄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 學習歌曲《采菱》
1.設問導入:誰吃過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處嗎介紹有關菱的知識: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種植物,根在泥里,葉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狀,花白色,果實的硬殼有角,因此稱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掛圖,或展出實物)。
教師引出歌曲,同學讀出歌曲名字
2.請同學認真地聽范唱。(教師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動同學的心靈。唱得要細膩親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風格。)
同學回答對歌曲的感受
教師揭示歌曲主題: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鄉色彩的歌曲,用優美的旋律抒發了水鄉的小朋友對自身鄉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鄉的圖片,加深了解
3、聽歌曲范唱,讓同學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隨錄音輕聲哼唱,感受水鄉的'美,小朋友們的快樂。
4.教師范唱歌譜。(歌譜的范唱要同樣的有感情,流暢而動聽,有力度起伏。)
5.以樂句為單位進行學唱曲調。
6、師生進行接唱練習。
7、完整聽琴演唱歌詞。
三、 扮演歌曲《采菱》
1、 為歌曲伴奏
(1)選擇節奏,哪一節奏譜,更適合于這首歌曲的伴奏;
(2)選擇打擊樂器;為什么這樣用?
(3)在哪里加入鈴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譜僅是一譜例,讓同學創編節奏譜。
2、 同學用樂器伴奏,選出演奏得好的同學
3、 分小組用歌舞扮演。評選出的好的一組
四、小結:這又是水鄉一景。從歌聲中讓我們領會了水鄉的美麗,同學們回去后唱給家長聽一聽,看看你唱得怎么樣?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6
教學主題:手挽手
教學學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節奏與曲譜,實踐中學習二聲部唱與奏,使音樂表現更為和諧豐滿。
2.掌握重音記號“>”,使其在音樂表現中強化感染力。
3.在聆聽《祝你快樂》樂曲的感悟中,分別編創集體舞進行表演。
教學內容.
一、學習歌曲《拍手拍手》
二、學習樂理知識:重音記號
三、聆聽歌曲《祝你快樂》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這是一首頌揚和倡導精神文明風尚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兒童生活中的幾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歌曲為分節歌,由主題和副歌構成。主歌部分包含兩個平行樂句。兩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進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進,使曲調顯得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兩個平行樂句構成的樂段。樂句的前半句是由兩個四分音符在高音區形成的節奏性音調,簡潔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響亮的掌聲和興高采烈的神態;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們對文明新風的熱情贊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間頻頻穿插了伴以掌聲的間奏,既突出了主題,也增添了歡樂的情趣。
銅管樂合奏《祝你快樂》這是一首銅管樂合奏曲,樂曲熱情歡快、充滿朝氣,給人以輕松、快樂的感覺。此曲又由詞作家曉光填詞改編成歌曲。歌中的歌詞十分貼切的詮釋了樂曲的內容。
音樂知識:重音記號
認識重音記號“>”:標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該音要唱得加強、加重。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表演《拍手拍手》
1.設問:什么場合會出現掌聲?
掌聲能表達什么情感?
2.聆聽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設問: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聲穿插在歌曲中間。)
3.再聽一次范唱。聽一聽歌曲有幾部分組成?(二部分:齊唱部分與合唱部分。)4.學唱第一部分:
(1)聽第一部分曲調范唱。
設問:這部分曲調有什么規律?有沒有基本相同的曲調?(每句的開始都是附點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學唱第一部分曲調: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與糾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準。
(3)齊唱第一部分曲調,在間奏處加入拍手(××)。
5.學唱第二部分:
(1)聽第二部分曲調范唱。
(2)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部分曲調。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記號。
(4)對比實踐:用重音記號與沒有重音記號進行試唱實踐對比。從實踐中掌握重音記號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記號,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調。
6.完整地、歡快熱情地唱好全歌曲調(注意二聲部和諧)。
7.填入歌調,有感情地演唱。
8.設問:歌曲間奏處除按曲譜上節奏拍手外還可作怎樣的節奏變化?
9.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氣氛更為熱烈。
10.小結:我們大家手挽手,發揚文明新風。
二、學習聆聽曲《祝你快樂》
1.聆聽樂曲。
設問: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受?
2.再細聽樂曲。
請你合著樂曲輕輕拍手或敲擊打擊樂。
當你聽到音樂(情緒)變化時,就變換另一種形式或停止拍擊;在聽到相同的音樂再現時,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擊,以示樂曲的分段及結構。
3.討論演奏該曲的形式及樂器。
合奏、銅管樂合奏,指導學生觀看教材中的演奏圖。
4.邊看教材中的圖形譜及其歌詞,邊跟音樂哼唱(如有條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譜)。
5.再深入討論樂曲的情緒(包括樂曲分段的情緒),并根據三段不同的情緒,設計集體舞動作。
6.合著樂曲聲,試跳集體舞,并群策群力進行修改。
7.完整地合著樂曲邊跳邊唱。
8.小結:我們互相祝賀快樂,裝點江山,獻給祖國。
三、教師總結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學習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展現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熱情樂觀的精神風貌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二、在聆聽《彩橋架到臺灣島》歌曲的,感悟海峽兩岸小朋友手拉手,為爭取祖國早日統一共同奮斗,并編創現代舞進行表演。
教學內容
一、學習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
二、聆聽歌曲《彩橋架到臺灣島》。
教材分析
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這首歌的歌詞十分精煉,含意刻,它表現了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熱情樂觀的精神風貌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歌曲為2/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旋律以五聲音調為主,上下句對稱,節奏生動活潑,明朗的音調表現了孩子們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歡樂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節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達了與太陽共牽手,跟黨走的堅定決心,充滿著信念。第二樂段運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調式曲調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區唱出了“陽光,陽光”情緒熱情而又奔放,“”節奏型再現,使全曲風格統一,最后,結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時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緒更為堅定。
歌曲《彩橋架到臺灣島》臺灣島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樣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這首歌曲表達了海峽兩岸兒童的心聲——統一祖國。歌曲基本上由兩個段落構成。
教學過程:
一、聆聽歌曲《彩橋架到臺灣島》
1.聆聽歌曲:聽讀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設問:“彩橋”是什么橋,是不是真正的橋?彩橋為什么要架到臺灣島?
2.細聽歌曲,討論上述問題。
3.看著歌詞合著歌曲錄音哼唱。
4.師生討論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海峽兩岸小朋友盼祖國統一,……)5.學唱“海峽兩岸小朋友,站在橋上問聲好”。
6.設問:用相隔一小節輪唱形式演唱,表達什么樣的情緒(兩岸小朋友爭先恐后地問好,急切地盼望祖國統一,象征全國小朋友的團結與友誼……)
7.用熱烈的情緒,表演這一片段。
8.合著音樂,自由地即興地用現代舞動作表現,把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
9.小結:海峽兩岸小朋友手拉手,為爭取祖國早日統一共同奮斗
二、學習演唱曲《陽光牽著我的手》
1.欣賞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內容與情緒。
2.再聽范唱。
設問:“陽光”的含義是什么?
3.看譜聽教師范唱第一樂段曲調。
設問: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學生自學第一樂段曲調。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讀譜能力較差的學生。
(1)重點指導唱好一句。
(2)同座學生相互唱曲調,交流自學成果,相互糾正。
(3)全班齊唱第一樂段。
5.學唱第二樂段。
6.以稍快的速度、熱烈的情緒唱好全曲。
7.填入歌詞
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
8.設問:“陽光”、“太陽”的含義是什么?
如何理解“陽光牽著我的手”師生討論。
9.充滿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結:大家手挽手,團結友誼朝前走。
三、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下課。
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
2.即興創編。
教學目標
1.能基本正確而流暢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記歌》,并知道該作品是貴州布依族民歌。
2.能體會歌詞中襯詞對情趣表現的作用,并能以風趣的演唱進行表現。
3.主動參與創編實踐,并能作出簡單的填詞創編或欣賞別人作出的有價值的創編。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聆聽歌曲范唱。
3.組織學生談聽后感受。
4.介紹《久不唱歌忘記歌》的相關背景與布依族人文風情。
5.引導學生關注錄音范唱中襯詞對情緒表現的作用和唱法特點。
6.再次聽錄音。
7.知道學生演唱襯詞。
8.引導學生即興填詞。
9.對學生的個人表現和小組合作表現及時地進行表揚。
教學評價
1.學生對歌曲內容及情趣的理解與表現程度。
2.學生主動參與創編,欣賞別人的創編的程度。
第四單元學戲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活動《走進京劇大世界》
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的引導,揭示學習的目標--京劇,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導入
聽京劇選段。提問:
你想知道哪些有關京劇的知識?
你想了解哪些有關京劇的問題?
2.教師結合學生問題,整理歸納若干個問題。
3.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認真學習專題。
4.學習本節課專題--京劇的`歷史
(1)學生學習匯報:京劇的產生。
(2)教師導學
(3)學生學習匯報:京劇的舞臺演變
5.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布置下節課學習專題--《京劇的行當》。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尋找問題的答案。
3.在小組學習中,"我"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組匯報過程中承擔的部分。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天邊有顆閃亮的星》
2、學唱歌曲《杜鵑花》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歌劇《黨的女兒》的劇情。
2、欣賞劇中玉梅的唱段《天邊有顆閃亮的星》。
3、學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鵑花》。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歌劇《黨的女兒》的劇情介紹。
師:你們在課前查找的歌劇《黨的女兒》的資料,可以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老師補充。
2、欣賞歌曲
(1)初次聽賞歌曲。
(2)聽完后老師提出問題。
師:歌劇中唱到的"閃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別指的是什么?
(3)復聽歌曲
3、欣賞第五場和第六場的同名歌曲
4、分析總結歌曲在不同的場次出現時,為什么演唱形式會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對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有什么幫助?
5、學唱《杜鵑花》
(1)欣賞歌曲《杜鵑花》
(2)學生看譜在心里默唱
(3)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歌曲的節奏是5/4拍。
(4)隨錄音小聲哼唱。
(5)全體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鵑花》。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卡門序曲》
【教學目標】
1、了解歌劇《卡門》的劇情。
2、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歌劇《卡門》的劇情介紹。
2、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1)教師出示主部主題,并引導學生欣賞主部主題。
(2)教師出示第一插部主題并引導學生欣賞:
師:這段音樂有什么變化?表現了什么樣的場景?學生回答,并隨錄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題。
(3)教師出示第二插部主題并引導學生欣賞:
(4)完整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5)為樂曲劃分段落。
3、欣賞歌劇中的其他選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師簡介歌曲背景。
(2)欣賞這首歌曲的視頻資料。
4、再次欣賞管弦樂合奏《卡門序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街頭少年》
【教學目標】
1、欣賞童聲合唱《街頭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學過程】
1、導入
可由學生簡介歌曲背景。
2、欣賞歌曲《街頭少年》
(1)出自完整聽賞。
(2)欣賞并學唱主題A。
(3)欣賞并學唱主題B。
(4)完整欣賞歌曲。
3、簡介作曲家比才
4、復習比才創作的其他樂曲
(1)復習、欣賞《間奏曲》
(2)復習欣賞《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賞《街頭少年》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表達出對一種親情無盡地愛。
2、通過《包粽子》歌曲教學,讓學生了解端午節民俗文化內涵,感受中國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3、通過認一認、唱一唱 延長音記號,掌握好歌曲結束音的時值。
教學重點:1、通過學唱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表達出對一種親情無盡地愛。
2、通過認一認、唱一唱 延長音記號,掌握好歌曲結束音的時值。
教學難點:通過《包粽子》歌曲教學,讓學生了解端午節民俗文化內涵,感受中國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材分析:
《包粽子》是一首具有很濃的民族風味。歌曲采用商調式形式記譜,實質為羽調式,二四拍。附點八分音符、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歌曲旋律歡快、熱烈。歌詞口語化,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特別富有特色地襯詞,給歌曲增添了節日熱鬧氣氛。
教學難點:歌曲中節奏
教學重點:歌曲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謎語)
1、謎語:一個白胖子,裹著綠毯子,腰里扎根細繩子(打一食品)
師:同學們,我們在哪個傳統節日里吃粽子呢?
生:(端午節)
2、、端午節的來歷。(課件: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嗎?
學生欣賞端午節的故事影片
3、、端午節的習俗。(課件:習俗)
師:同學們,你們能回憶一下在我們這兒的端午節是怎樣過地?
生:
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等
學生欣賞端午節的習俗影片
二、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包粽子》(課件:MV)
學生欣賞《包粽子》MV
師:同學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對已故詩人屈原的懷念,而且粽子還象征著幸福、團圓和平安。成為人們節日饋贈的佳品。老師這里有一位小姐妹,讓我們來看看她在今年的端午節上把粽子送給了誰?
生:僑胞
師:為什么小姐妹把粽子送給僑胞?
生:(團圓、親情、友情)
2、跟唱歌曲
師:是啊!同學們,小小的粽子系著世界每一個華人的心,讓我們一起為小粽子歌唱吧!
3、樂句教學
A、襯詞教學(課件:樂譜 點擊襯詞變色,再次點擊出現襯詞意義。再次點擊關閉。)
師:歌曲中你有哪些歌詞不理解?
生:七不龍咚采采,八不龍咚采呀。
襯詞:它沒有什么實際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氣氛,特出民族風格的作用。歌唱時要輕巧而有彈性,第一個“七”字可略強一些。
B、樂句處理
①
注意此樂句中的休止符的準確把握,在演唱是可以把休止符換成襯詞。如
②
注意此樂句中的吸氣,要求吸氣要及時。“哎“字發音要悠揚、連貫、圓潤,(課件:樂譜 點擊吸氣符號變色,所有吸氣符號都可以變色。)
③
注意此樂句是一個漸慢性樂句,在第二小節要求吸氣要及時。
為延長音記號。如果把它加在音符的上方,一般增長原音符時值的一般。
4、情緒處理(課件:樂譜 點擊歡快地出現問題,再次點擊歡快地出現答案,再次點擊關閉對話框。)
A、端午節,小姐妹是怎樣地心情呢?
樂曲的前半段是表達了小姐妹們端午節包粽子時愉悅地心情,在演唱時情緒應該是一種愉悅地、歡快地。
B、端午節,多年沒有回國得僑胞回來啦!小姐妹是怎樣地心情呢?
樂曲的后半段是表達了小姐妹們在端午節將要見到僑胞時無比激動地心情,在演唱時情緒應該激動地、期盼地。
5、齊唱歌曲
注意引導學生演唱時的情緒。
三、拓展活動———包粽子(課件:寄語)
1、教師示范,課件輔助。
2、學生包粽子(機動)
師:小姐妹把粽子送給了僑胞,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包一個粽子送給你身邊的人。表達對他人的祝福呢?
3、表達祝福
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伙伴或好朋友,表達對他人的祝福。
四、小結:
一個小小的粽子凝聚了我國人民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寄托,端午節的傳說和習俗,為一個普通的日子增添了深沉的意味、吉祥的氣氛,使它變得更有意義。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2-14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5-15
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案02-19
人教版四年級音樂下冊教案01-12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1-03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12-13
【必備】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6-13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14篇02-14
[集合]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案09-19
幼兒園中班下冊音樂教案:音樂火車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