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31 10:58:0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種魚》是一富有深刻道理的童話故事,內容淺顯,語言流暢。全文共3段,前兩段均為一句話,句式相同,只變動其中幾個字,揭示春種秋收的規律。全教育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不要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

      設計理念

      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交流等自主學習活動,營造輕松、互動的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聯系生活實際有所體驗。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初步了解動植物的生長規律,知道小魚是不可以種在地里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3.認識本課4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動物和植物的生長規律是不一樣的。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課前談話:你聽說過種魚嗎?種魚能有收獲嗎?

      2.揭示、板書課題《種魚》。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自讀課文,圈畫出生字,標然段的序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師生點評。(好在哪里?還有什么問題?你能幫他改改嗎?)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感悟內容,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農民伯伯春天在地里播種、秋天收獲的情景。

      教師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師生共同歸納概括植物的生長規律。(春播秋收、春種秋實)

      2敝傅佳生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表現出農民的喜悅心情。

      3.學生再讀課文。

      思考:小貓看見農民伯伯春種秋收后,是怎樣做的?小貓會收獲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4.出示課件:小貓種魚動畫。

      教師旁白第3自然段內容,提出問題,誰能告訴小貓,它錯在哪里?(動物和植物不一樣,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可以有收獲;而魚是動物,不能用播種的辦法收獲小魚。)

      5.讀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匯報收獲,談感受、體會、想法、懂得的道理。(明白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細觀察、勤于動腦。)

      6.出示課件:

      農民把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農民把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7.學生填空,讀句子。

      (讓學生了解第1、2段的句式相似,有利于熟記課文。)

      8.用上面的句式練習說話。

      (從課內知識向課外拓展,在具體說話練習中,讓學生學會表達,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

      9.男女生以分組比賽形式背誦課文,學生集體背誦課文。

      10.閱讀《小學生語文閱讀資源(注音版)》中《木棉樹的種子》。

      四、鞏固識字,全文

      1.學生提出較難認讀的字,交流識記方法。

      2.同桌互相指認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做趣味組詞小游戲。(游戲規則:學生拿著卡片上臺讀字音,找朋友,如:我是“農”、我是“民”,“農”和“民”是朋友,“農民”“農民”。)

      4.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認讀生字,小組爭第一。

      5.教師。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并學會運用。

      2、了解課文內容。

      3、分析文中反復的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3

      教學難點:分析文中反復的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辨字形,讀準字音

      燒灼()拂曉()腋窩()匍匐()瓦礫()

      地窖()顫巍巍()迫擊炮()明晃晃()

      覆()舀()揣()

      2、解釋詞語:

      (1)拂曉:天快亮的時候。

      (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竭:盡。

      (3)名副其實: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4)肅穆:嚴肅而恭敬。

      (5)匍匐:爬行。

      (6)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

      (7)永垂不朽: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⑴導入:許多古詩文中以蠟燭為題抒發感情,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托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⑵板書課題,簡介作者:西蒙諾夫(1915-1980),蘇聯作家。

      ⑶檢查預習情況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⑴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標上自然段,概述課文內容。

      明確:一位蘇聯青年紅軍戰士,為解放南斯拉夫而犧牲,一位南斯拉夫婦女不忍其暴尸戰場,不顧年老體弱,艱難地將其掩埋,并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燃在戰士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

      ⑵學生交流。

      提示:這是一篇通訊,閱讀時注意記敘的六要素。

      3.細讀課文,發現問題

      同學們有沒發現文中對一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能找出來嗎?大家一起來找一找,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何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反復的描寫?(盡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提示:炮火(11)老婦人的黑色圍巾(5)老婦人的動作“跪”、“爬”(各3)燒焦的樹木、閃爍的蠟燭(6)等內容進行了反復交代和描寫。

      4.這些反復描寫有什么作用?

      學生找出交流,討論其作用

      ①對“炮火”的11次描寫,突出了當時環境的危險,更突出了老婦人不顧生死、臨危不懼的高尚品格,同時也使我們為老婦人的行為而感動

      ②對“蠟燭”的多次描寫,說明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見證。

      ③對“黑圍巾”的5次描寫,表現了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突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④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5.語言實踐

      文中有哪些片段令你感動?請為同學們朗讀出來,并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6.布置作業: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斗。”

      他們談論是什么?請寫一段他們的對話,不少于150字。

    語文教案 篇3

      一、展示臺

      1、讀一讀:同桌之間合作,借助拼音,你讀我聽,我讀你聽,把詞語的音讀準。老師適時指導。

      朗讀指導:“算”是平舌音,“式”“重”是翹舌音,“德”的讀音是dé,不能讀成déi。

      2、想一想:引導學生想一想在哪里見過這些詞語。

      示例:我們在數學書、品德書、健康教育讀本上見過這些詞語。可見,只要做生活 的有心人,在各科課本上,我們都能認識許多漢字。

      3、說一說: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平時積累了哪些生字、詞語,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的習慣,拓寬學生識字的渠道。

      示例:我在課外書上認識了很多詞語,比如“舒克、貝塔、十萬個為什么、動物世界、植物、天文、氣象、節氣”等等。

      二、日積月累

      1、聽古詩《春曉》的配樂朗誦錄音,教師范讀,學生模仿老師進行 朗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律,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引導學生跟著一起誦讀,老師適時指導。

      朗讀指導,學會斷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練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理解相應的詞語。

      ①不覺:不 知不覺。

      ②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③聞:聽見。

      ④啼鳥:鳥的啼叫聲。

      3、小組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老師適時指導,直到全班同學都會朗讀為止。

      4、結合插圖,想象畫面,理解詩意,交流心得。

      (1)導學:這首古詩的'作者孟浩然從聽覺的角度,描繪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著這首詩,我們仿佛聽到了窗外悅耳動聽的鳥鳴,聽到了夜里沙沙的風雨聲,看到了滿地的花瓣。

      (2)詩意: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也不知吹落了多少花兒。

      (3)賞析:這是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天早晨生活的一剎那,描寫了生活的真趣,抒發了對春光的贊美和對生機勃勃的春意的熱愛。這首詩言淺意濃,韻味悠長,是傳誦千古的五 言絕句。

      (4)拓展: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盛唐著名詩人。他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

      5、齊聲誦讀,把體會到的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讀出來。

      6、背誦古詩。

      三、和大人一起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陽光》這篇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感受陽光的重要性和美好。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詞語理解:

      ①灑遍:分散地落下,到處都是。

      ②田野:田地和原野。

      ③寶貴:極有價值;非常難得;珍貴。

      主要內容:這篇短文寫了 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帶給大家光明。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勃勃的世界,說明陽光很寶貴。

      2、出示太陽圖片,回憶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四個太陽》,交流對太陽 的了解。

      明確:在小朋友的眼中,太陽能夠發光發熱,像個大火球,太陽又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

      3、初讀短文,讀通讀順,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老師適當指導。

      4、指名生交流初讀收獲,鼓勵學生談談讀了這篇小短文,自己對陽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示例:陽光像金子 ,大自然中萬物生長都離不開陽光,陽光比金子還要寶貴等。

      5、為什么說陽光像金子?陽光灑到了哪些地方?

      示例:陽光很明亮,能發光,所以說像金子。(適時出示陽光灑遍大地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6、陽光給田野、高山、小河帶來了哪些變化?

      明確:田里的禾苗更綠了,山上的小樹更高了,小河河面閃著陽光像長長的錦緞了。

      7、陽光為什么會給田野、高山、小河帶來這樣的變化呢?

      明確:禾苗、小樹的生長都離不開太陽;小河因為有了陽光的照耀變得更加美麗,就像長長的錦緞。

      8、引導學生說出學習這篇短文后的感悟或是想法。

      示例:金子有價,陽光無價。陽光的寶貴不僅在于它帶給人類生機勃勃的世界,更在于它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應該像陽光那樣無私奉獻。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金龜子,激發學生熱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感悟在說明中兼用文藝的筆調,揣摩語言的準確和形象。

      3、 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金龜子,激發學生熱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細致的描寫。

      教學方法:感悟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演示多媒體

      1、讓學生說一說他所見到的圖像中的金龜子的形象,進而導入新課。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 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作家。達爾文贊揚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他以畢生精力寫出的《昆蟲世界》十卷本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本文選自《昆蟲世界》。

      二、自主學習

      本文科學地介紹了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婚戀、發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況,滲透著作者對昆蟲的人文關懷。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了解金龜子的外貌、生活習性、婚戀、發音、死亡與繁衍。

      4.法布爾對金龜子有哪些主要發現?他為什么會有這些發現?你有什么感受?

      5.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介紹動物抓住了特征,說明準確,描寫生動形象。請你找出幾處你欣賞的語句,并加以體會。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

      觸角 上顎 殷勤 炫耀 魅力

      獻媚 鞘翅 咫尺 螽斯 無動于衷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法布爾對金龜子有哪些主要發現?(了解金龜子的外貌、生活習性、婚戀、發音、死亡與繁衍。)

      明確: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

      第5—7段,介紹金龜子的婚戀生活。

      第8一18段,介紹金龜子的唱歌、發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紹金龜子的死亡與繁衍。)

      要求:熟悉課文內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他為什么會有這些發現?對你有什么啟發?

      明確:他之所以有這些發現,是他走出實驗室的結果,是他走進田野,深入昆蟲的生活。進行長期仔細地觀察、并認真思考的結果。文中“我抓住機會跟蹤她們,觀察他們”“要想觀察清楚他們”等語句,文中還寫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來回摩擦發聲的方法研究金龜子發音原理”等,這些都是佐證。

      啟發:多觀察,多思考。

      4.法布爾以畢生精力寫出的〈〈昆蟲世界〉〉被譽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而本文正是選自〈〈昆蟲世界〉〉,你能否結合課文內容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例:①松樹金龜子長得儀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者棕色外套,外套閃著金屬的光澤,上面還點綴著一些白色斑點,顯得既樸素又高雅。

      ②它是暑天暮色的點綴,是夏至那天鑲在天幕上的漂亮外套。

      ③很顯然,它們是在向美人大獻殷勤,每天都進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蟲和雌蟲通常停在低矮的樹枝上,成雙成對,一動不動,對周圍的事和物視而不見。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介紹動物的特征,說明準確,描寫生動形象。

      本文用詞的準確與生動與作者細致入微地觀察是分不開的,難怪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贊法布爾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通過本文的學習,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學生交流)

      四、重點研討課文第8一13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選文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對這個猜想沒有作出結論,這表現了他怎樣的態度?

      ②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樹金龜子的發聲原理的?

      ③“在通常的情況下,雙雙快樂地生活在松樹枝頭,它們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對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個字能否刪去?為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作者猜想松樹金龜子是有可能夫妻對唱的。沒有作出結論是因為“無法作證”,這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先找到它的發聲部位,然后仔細觀察,找不到特殊的發聲器官,這樣就斷定是腹部最后一節跟鞘翅的后翼摩擦而發聲。

      ③不能。“有可能”表明這只是一種推測,而非肯定。)

      五、寫作:

      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的或者常見的一種小動物,(也可以是一種植物),用一、二百字生動準確地寫出它討人喜歡的體態或動作。(提示:描寫動物,除了應該捕捉其形態特征和動作特征之外,還可以描寫動物的靜態和動態所反映出的生活習性,以及對動物生活環境的描寫。)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作品,進行比較,作出點評,并將評價內容及修改意見逐一附在文后。

      六、課外研究:

      假如現在你是技術員,一果園中出現大量金龜子,正嚴重危害果樹,根據你收集的資料,制定防治措施以及實施細節。

    語文教案 篇5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探究學習后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2、背誦課文

      五、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后反思: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古詩教案01-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 亚洲欧美国内在线播放 |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观看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 亚洲中文字幕αv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