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

    時間:2024-08-30 08:47:03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精品15篇)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

      一、填空題。

      1、由5個千,6個百和3個一組成的數是(),三千零二十八寫作()。

      2、□2÷4,要使商是兩位數,□里最小應填(),要使商是一位數,□里可填()。

      3、在()里填上“>”、“<”、或“=”。

      4930()40696×128()125×65900克()59千克96÷2÷4()96÷8

      4、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冬瓜重約6()

      一個雞蛋約重60()

      一個鉛球重4()

      小明身高約155()

      5、一個數除以8,余數是(),4×345的積是()位數。

      6、48名同學去濱江森林公園野營,每5人一個帳篷,一共需()個帳篷。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16厘米,那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厘米。

      8、256÷5的'商是()位數,位是()位。

      9、用2個邊長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周長是()厘米。

      10、明明帶13元錢去買書,每本書4元錢,他最多能買()個本,還剩()元錢。

      二、判斷題。

      1、120×5的積末尾只有一個0。()

      2、正方形的周長是它的邊長的4倍。()

      3、200÷4商的末尾有兩個0。()

      4、把一個蘋果分成5份,每份是這個蘋果的。()

      5、正方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2

      學習內容:

      教科書28-29頁例5、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商中間與末尾的不同意義。

      3、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4、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習重點、難點:

      讓學生理解0作為被除數時的意義及除數為0時的.意思。從“以學生為主體”這個觀點出發,讓學生討論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不斷溝通乘除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得出規律

      將書中四幅圖逐一顯示,并配上解說,在故事中嵌入數學問題:

      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

      2、你說孫悟空會怎么分?

      3、這時豬八戒說我來分,卻偷偷的把西瓜全吃光了,

      4、沙僧急了,忙問:我們3人怎么分呀?每人能吃到幾個西瓜?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5、0÷3=0說明其它3人分不到了,

      6、做一做:0÷2=0÷4=0÷5=

      7、討論:0÷0=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8、小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是0

      9、做一做

      0÷2=0÷4=0÷5=0÷102=0÷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6。

      (1)出示例6,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電數,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得:309÷3=

      (2)你認為這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嘗試用豎式計算,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4)反饋,比較得出簡便寫法,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5)獨立解決“萬青平均每月用電數”,及時糾正。

      三、練習鞏固

      (1)豎式計算:604÷2=840÷7=296÷4=835÷5=

      比較今天學習的與以前所學的筆算除法的聯系

      揭題: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判斷題:書第30頁,讓學生在改錯中鞏固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第30頁第4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隨堂作業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4

      一、課題:

      噸的認識和換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四、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五、課前預習設計:

      1.關于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六、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觀形成表象:

      1.關于“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臺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三、解決問題: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么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告訴學生:在陜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1)課本第34頁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復習,讓學生掌握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整百、幾百幾十的數,并且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一位數除以三位數的運算。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訓練

      讓學生先獨立口算出示的題目,然后再指名口算,并選擇幾題要求說出口算的依據。

      2、分組練習

      分組練習并組織比較,進一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講解計算的注意點,進行評講。

      3、獨立計算

      讓學生自己完成計算,并進行評講。總結歸納:學生在計算中發現了哪些問題和經驗。

      4、題目分析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意思,然后自己獨立完成并組織討論:本題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二、課堂練習

      在課堂上進行以下題目的練習: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個4。

      2、根據4606=784填寫算式:76( )+( )=( )

      3、從300里連續減去6,減( )次正好是0。

      4、如果沒有余數的除法中,商除數+余數=128,被除數=( )。

      5、最大的一位數除三位數,余數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課總結

      在課程結束時,對課堂上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并指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

      四、作業:

      P15.1~3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并通過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用所學到的驗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加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理解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說一件事,好不好?(點課件:出示他們一起去商店的圖片)東東要參加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因此星期天,媽媽帶他去商店買運動服和運動鞋

      【設計意圖】 用買東西的生活實例引出驗算問題,目的是創設實際問題的情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驗算的意義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

      1、師:點擊課件,出示東東說的一句話(我們買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師:商店的阿姨問東東,小朋友,你能幫阿姨解決一個問題嗎?

      東東說:沒問題,阿姨。

      阿姨:你們剛才在買的運動服的價錢是135元,運動鞋的價錢是48元,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嗎?

      (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運動服的價錢比運動鞋的價錢貴多少?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錢?)當學生說出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錢?時教師用屏幕顯示這個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一下東東解決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數學問題,并把教材情景圖上的問題拋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教學例1(加法的驗算)

      教師讓學生根據剛才自己提出的問題,獨立計算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師面批學生答案,個別學生應給予指點,課件出示:

      講解之前先處理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問題。

      師問:那么怎樣才能知道你們計算的結果是不是正確呢?怎樣才能對它進行驗算呢?

      我們先討論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小組討論并在班上交流,師點評。

      師: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的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點擊課件:出現驗算的方法。

      師: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加法驗算的方法。

      學生發言教師板書。

      (1)用48+135,看得數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數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數是不是135。

      (如果學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應當肯定。)

      師歸納:我們看到,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用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把加數的位置交換后再加一遍,看結果是不是相同。根據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都是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看得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要做到計算的正確,我們要掌握驗算的方法,并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理解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于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系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體現方法多樣化。

      3、教學例2(減法的驗算)

      師:這時東東的媽媽說了,(點課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貨員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

      東東說:應找回13元。

      師這時出現畫外音:找的錢對不對呢?

      師:誰能幫助東東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發表看法。

      師:售貨員找的錢對不對,也就是要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不正確。

      【設計意圖】 問學生找的題對不對,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同時引入減法驗算的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思考。

      4、學生小組討論:

      師巡視指導,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學生匯報減法的驗算方法。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減法的驗算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減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之后師總結驗算方法并歸納:

      (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

      (2)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

      師邊講邊點課件演示給學生看減法驗算的過程。

      【設計意圖】 (1)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性,體驗驗算方法的多樣化。由于學生在學習加法驗算時已經了解了如何進行驗算,這里應當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觀察減法算式的各部分關系,提出驗算的方法。師總結驗算方法,讓更規范的語言歸納減法驗算的方法。(2)把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分為兩部分來進行,由加法的驗算過渡到減的驗算,削減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體驗出加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掌握驗算方法。

      三、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師:這節課大家幫東東把問題解決了,那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呢?

      生談收獲,之后師總結:

      驗算加法: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驗算減法:1)用被減數減去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

      2)用差加減數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

      師:同學們,以后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一定要養成認真檢驗的好習慣,在做加減法的題目時,一定要養成驗算的習慣。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進行驗算。

      四、總結本節內容并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第30到31頁7——9題。

      師提要求:認真獨立完成,書寫認真規范。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8

      教學目標:

      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鼓勵學生根據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能結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教學關鍵:

      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具:

      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練一練

      1、在 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么?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小結

      作業:課后二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9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

      2.通過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數量關系式的意識;

      3.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筆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體反饋。

      三、完成復習第6題

      思考:怎么算總千克數?

      集體反饋時,提問:如果這三題,要你要一句話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會怎么說?

      四、完成復習第7題

      然后指點回答。

      1.用35×90,得電腦的價格。

      2.電腦的價格比計算器的價格多多少元?

      3.電腦的價格與計算器的價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復習第8題

      集體解答。

      六、研究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讓學生思考一個數與11相乘有怎么的規律?

      最后通過豎式引導得出:一個數與11相乘,只要將這個數兩邊位,中間加,還要注意進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賽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題。

      七、補充作業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重點難點讓學生掌握計算兩位數除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豎式除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材分析

      本節課學習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是在學生已掌握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口算和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是本節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教材試圖通過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東西的過程,從中體會豎式的計算方法。學好這節課,為后面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奠定基礎。

      課堂實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課件展示(課件內容)

      (兩只小猴在樹上蕩秋千,不小心把樹上的桃子碰落了許多,桃子紛紛落下,在樹下玩耍的兩只猴子看到從樹上落下來的桃子非常高興,他們數了數正好48個,兩只猴子比比劃劃好象在說什么,一會兒,一只小猴子說:這些桃子都是我的。另一只猴子說:這些桃子是我們兩個人的,我們兩個是好朋友,分桃要公平。聰明的同學看了上面的動畫你怎樣幫小猴解決這個問題呢,并且使兩只猴子都滿意)

      (評析:課件展示吸引了學生的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自然的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1.提出問題

      師:看了上面的動畫,你想說什么呢?

      生1.要讓兩只猴子都滿意,那必須平均分桃子。

      生2.要讓兩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樣多,兩只猴子才沒有意見。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48個桃子要平均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幾個呢?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師:該怎樣列式呢?

      生:48÷2

      2.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可以擺一擺,也可以算一算。

      (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練習本上計算,有的……)分完后小組交流分的方法,然后匯報。

      師:同學們怎么分的呢?哪個組來說一說分的過程。

      生1:我們組用圓片當桃子,10個圓片一堆,每只猴子分到兩堆,又分到4個,就是24個。

      生2:我們組是用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20+4=24,所以48÷2=24。

      生3:我們組是列豎式計算的。

      師:哪個組還用豎式計算的呢(好幾個組的同學舉手,指兩名學生板演)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讓學生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2.讓學生經歷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演繹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規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情景圖和例2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入

      教師:老師想說的第1個數是7,第2個數是14,第3個數是21。(板書:7,14,21)你們知道我想說的第4個數是多少?

      學生:28。

      教師:我想說的第5個數是多少?

      學生:35。

      教師:你們是怎樣猜到老師的想法的?

      學生:老師,你報的數有規律,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數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師:看來,只要找到規律,就能夠很快地解決問題,今天這節課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一起來發現規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規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圖,請學生觀察。

      教師: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學生:兩個小朋友在討論裝籃球的問題,小男孩說每8個籃球裝一筐,小女孩問男孩16個,24個,32個,40個籃球分別裝幾筐。

      教師:要解決小女孩提出的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辦?

      學生1:列除法算式計算。

      學生2:把條件和問題列成一張表會更清楚一些。

      (2)填表發現規律。

      ①教師:老師完全同意你們的'想法。書上也給我們列出了表格,我們先來完成書上第76頁的表格吧。

      ②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后教師提問:觀察這個表,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1:表中第2行的數不變。

      學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數分別一個比一個大。

      ③教師:從你們剛才的發現中,你猜測到了什么?

      學生:這3行數的變化肯定有規律。

      ④教師: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以第1列3個數量為標準,你又會有什么發現?

      ⑤學生以第1列為標準,舉例進行比較。

      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看來,當每筐裝的個數不變時,籃球的總個數和裝的筐數這兩個量的變化確實有一定的規律。下面,我們根據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發現?

      (3)列式總結規律。

      ①教師:誰來列出筐數的除法算式?

      板書: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師:請同學們分小組觀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們又能發現什么?

      ②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③小組匯報自己的發現。

      ④引導概括規律:在除法里,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幾倍,商就擴大幾倍。

      2.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通過觀察表格,觀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數不變,被除數與商之間的變化規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這些數的排列規律嗎?

      (1)出示例2,學生按箭頭指示的方向觀察。

      (2)教師:這些數是怎樣排列的?把你的觀察結果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3)小組交流、討論。

      教師:第1個數720,7202=360,360即為第2個數。

      第2個數360,3603=120,120即為第3個數。

      第3個數120,1204=30,30即為第4個數。

      除數依次增加1。

      三、綜合訓練,深化提高

      1.課堂活動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評講。

      ①說說排列的規律。

      ②回答:后面兩個數是怎樣填的?

      2.課堂活動第2題

      (1)獨立找規律畫圖。

      (2)說明方塊的排列規律,展示畫的圖。

      3.練習十四

      (1)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寫出算式、得數。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通過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發現了規律,還運用了規律,同學們真棒!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觀察事物,發現規律,做有心人。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中間、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 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基本訓練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綜合訓練

      1、對比練習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計算并驗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題

      (1)一個數乘63得7560,這個數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數是24,商7余11,被除數是多少?

      四、提高練習

      +7004÷34=300 (- )×26=3640

      五、課堂

      六、課堂作業 《作業本》p43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3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的連續進位乘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的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2. 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的連續進位乘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的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知識

      1.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一個牌子寫著“門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學進入博物館參觀展覽。

      (1)學生根據以上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解答。如:7名同學參觀展覽,門票一共多少元?學生列式:48×7,并說出怎樣計算?

      2.改變情景,引出新課。

      改變條件:一共進72人。學生根據新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解答并板書:48×72

      (2)小組研究計算方法。

      (3)小組匯報

      (4)教師根據情況,重點指出以下兩個方面:

      計算方法與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數位要對齊。不同的是48×72需要連續進位,要特別注意。

      (5)練習: 6 8 3 7 4 5

      ×3 4 ×8 2 ×4 6

      2. 學習例4

      出示例題

      (1)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再口頭列出算式。

      (2)讓學生獨立試做。

      (3)請一名學生展示計算過程,并說一說算理。

      (4)其他學生補充完整,必要時教師給予指導。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4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說出答案。 (回答語句要說完整)(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1)要注意進位問題;(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5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并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并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后,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并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游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敘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么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復雜的文字進行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系的各種計算也逐漸復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于是便產生了區別先后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于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記住小括號。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教案07-02

    小學數學比教案11-22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05-22

    數學小學教案三年級05-23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10-22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經典】03-05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01-0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體育中的數學06-0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教案02-24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5-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制服丝袜中出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