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A案
學習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饑餓、禮拜、生銹、揉皺、昏暗、瞇縫、聳肩、一縷、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凍僵、逗笑、竄過、逮住、孤兒、打攪、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誕樹、黑糊糊、笑瞇瞇、孤零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敘述、信、回憶穿插來寫、苦樂對比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夢”的含義。
學習重點
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了解凡卡的苦難生活,通過凡卡的神態、動作、聯想,了解凡卡的內心世界。
學習難點
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和凡卡的回憶交叉在一起,同時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這種復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寫法是學習上的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我們剛剛讀過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今天再來讀一篇外國文學作品,是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寫的《凡卡》。這篇小說寫于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里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板書課題)
2.我們怎樣才能讀進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學生自由說,如有感情朗讀,聯系實際進行聯想,質疑思考討論等等。)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按要求自讀課文。
(1)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文中出現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將凡卡寫信的段落標記出來。(3.8.10.11.12.15自然段)
(4)準備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凡卡。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讀準人名,并明確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寫信過程將課文分成三段。
(4)簡單介紹一下凡卡。(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爺爺一個親人。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在圣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告訴爺爺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請求爺爺把他帶回鄉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
1.快速默讀課文,從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寫他的學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輕聲讀第8.15自然段,說一說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畫一畫有關的詞句。
3.結合詞句,匯報交流。
(1)挨打:結合挨打時的動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帶”“拿楦頭”老板娘“撈起青魚”;程度--“昏倒”,來體會他們對9歲的小凡卡肆意隨便地毆打,毫無人性地對待。
(2)挨餓:結合“簡直沒有”“一點兒”“一點兒”來想凡卡一天到晚饑腸轆轆,可能餓到什么程度的表現。
(3)挨困:結合“一……就……只好”來體會凡卡即使在過道里也無法好好睡一覺,可能會困得怎樣。
小結: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著非人的折磨,吃不飽睡不好,還要挨打。聯想他每天會怎樣生活,沒人的時候凡卡會怎樣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爺爺,傷痕累累,撿東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4.自由讀,說說你從感嘆號和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無法忍受、絕望、、哀求等心情。)展開想象,把靜止的省略號變成實在的生活內容。如:凡卡還受了哪些折磨?還可能怎樣請求爺爺?
5.練習把凡卡的悲慘的生活和對爺爺傾訴的情緒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6.快速瀏覽第11自然段,說說你的發現。(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第二時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鄉村生活
1.這篇課文除了寫信,還寫了什么。(還寫了凡卡對鄉村生活的回憶。把這些內容放在寫信中間,就是插敘。)
2.快速默讀,找到與鄉村生活有關的段落,作出標記。
3.讀一讀,說說爺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有感情朗讀4.5自然段。
5.結合具體語段,來說說鄉村生活給凡卡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家鄉美麗的夜景。寧靜、優美、柔和,有著過節的氣氛,從中可以想見凡卡高興的心情。與城市悲慘的學徒生活相比,鄉村的生活是那樣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記憶中,連一個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麗。這正是凡卡對家鄉對親人思念的表現。
(2)守夜和砍圣誕樹。從“多么快樂的日子呀!”“逗笑一會兒”,還有爺爺生動趣味的語言,體會到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樂的一件事。試著讀出凡卡的快樂。
6.仔細探究,鄉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嗎?
爺爺已經65歲,還要給老爺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廚房里;守夜時要挨凍,砍圣誕樹時爺孫倆都要“凍僵”了,體會到他們的生活是非常貧困勞累的。否則,爺爺也不會把他唯一的孫子送到城里去做學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卻如此美好,正是因為他現在的學徒生活太悲慘了,已經到了他無法忍受的程度。
二、討論寫法的作用
1.加入插敘部分,更加襯托出了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和他迫切要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
2.小說除了運用插敘,還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們如此感動?
在文中找到幾處細膩傳神的細節描寫,來體會其真實具體,給人印象深刻,有身臨其境之感。(凡卡寫信時的動作、表情、心理,寫信中對學徒生活的描述和對鄉村生活回憶中,都有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找到一兩處來體會。)
三、自學結尾,體會表達的特點
1.找找哪些地方是細節描寫,說說細節描寫的作用。
2.美好的夢與殘酷的現實形成了對比,讓人對凡卡悲慘的命運產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憤恨造成這種命運的社會制度。
3.討論:凡卡的夢會實現嗎,為什么?
4.回顧全文,進行總結:結構比較復雜,它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作者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凡卡信的內容,寫信過程中凡卡的回憶。在這三部分內容的表達上,抓住了細節,表現了凡卡這個僅僅九歲的孩子復雜的內心活動,給爺爺寫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說明了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使我們深深同情他的悲慘命運,更加痛恨那個吃人的黑暗社會。
四、拓展閱讀
契訶夫是與莫泊桑齊名的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大師。列夫·托爾斯泰說他是一個“無比倫比的藝術家”。契訶夫的創作活動是從短篇幽默作品開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務員之死》、《胖子與瘦子》、《變色龍》、《套中人》等,早已被譯成中文,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熟悉,其中《變色龍》、《套中人》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建議同學們課外閱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板書設計:
凡卡(俄 契訶夫)
學徒生活悲慘
鄉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關愛
心愿無法實現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教研室韓中凌)
B案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
2.閱讀材料:《在人間》片斷。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和作品,導入新課
《凡卡》這篇小說寫于1886年,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在父親的雜貨店里,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凡卡就是這些可憐的小學徒中的一員。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走進凡卡的學徒生活,看看那個時代的農村兒童的生活是怎樣的。板書課題:凡卡
二、檢查預習:
1.通讀全文,認讀生字詞。
2.說說你對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幾方面內容?凡卡的學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內容中反映出來的?
根據學生匯報,幫助學生把課文內容進行梳理。
四、閱讀凡卡的信,圍繞“信”,體會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話來概括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主要內容。學生可能會這樣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學徒生活了,請求爺爺把他接回鄉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求爺爺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條了,哀求爺爺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體會凡卡生活的無望。
(出示)“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誰來說說,“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歲的凡卡離開鄉村,離開疼愛他的爺爺,來到莫斯科這個大城市來當學徒,他曾經有什么指望呢?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
*他一定指望著到鞋匠這里學會做鞋,能夠有一樣本領,來養活自己。
*他想掙錢,讓爺爺和他都過上好的生活。
*他們一定以為,在大城市是比較好生活的。
*他可能還想,莫斯科是個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貧窮,離開鄉下。
*他還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賣很多的錢,當一個有錢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現在,剛來到這里三個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沒有指望了,你能從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嗎?細讀凡卡的信,畫出有關的句子進行交流。
相機引導學生關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體事例和句子,體會凡卡沒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導學生讀好凡卡飽含悲情的信:是啊,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這個冰冷的世界,生活在這一群冰冷的殘酷的人中間,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爺爺救救他,救他離開這個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為他已經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著血和淚寫的,是這個窮苦的鄉下孩子的吶喊!是對這個悲慘世界的控訴!請把這封信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滅了,又產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嗎?
引導學生讀他乞求爺爺的話和對未來的設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圍繞凡卡的夢,兩次續寫,體會凡卡夢的含義。
1.讀凡卡的夢:凡卡的信終于寄走了,同時寄走了他滿心的希望,他就是懷著這樣的希望睡熟了。按著凡卡的想法,以后會發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夢為心聲,我們看看從凡卡的夢中會感受到什么。
讀凡卡的夢,注意省略號,接著設想延續的夢境,體會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夢會變成現實嗎?細讀凡卡回憶部分和敘述部分,抓住有關事例和句子談自己的看法。
引導重點:
*醉醺醺的郵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無法寄到爺爺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夢也依然只是個夢而已:
在凡卡心中鄉村生活的美好,其實蘊含著貧苦,更襯托出來的城市學徒生活的悲慘。
爺爺的年齡、做的事情都不足以養活一個漸漸長大的孫子,把孫子送到城里,是爺爺唯一的選擇和希望。
3.再讀凡卡的信,根據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寫上幾句想說的話。體會凡卡終究夢碎現實依舊的悲慘命運。
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想想作品為什么這樣打動人心?體會作者表達上的特點。
可以通過假設引導:
假如沒有回憶……
假如沒有對凡卡寫信過程中的動作描寫……
三、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四、對比閱讀高爾基的《在人間》一個片斷:
我來到人間,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時式鞋店”里當學徒。
我的老板是個矮胖子,他的栗色臉是粗糙的,牙齒是青綠色的,濕漉漉的眼睛長滿眼屎。我覺得他是個瞎子,為了證實這一點,我就做起鬼臉來。
“不要出怪相,”他低聲嚴厲地說。
這對渾濁的眼睛看得我怪不好受;我不相信這種眼睛會瞧得見,也許他只是猜想我在做鬼臉吧。
“我說了,不要出怪相,”他更低聲地,厚嘴唇幾乎不動地說。
“別搔手,”他沖著我干巴巴地直叨嘮道。“記著,你是在城里大街上頭等鋪子里做事!當學徒,就得跟雕像一樣站在門口……”
我不懂什么叫做雕像,而且也不能不搔手。我的兩條胳臂,到臂肘為止全是紅瘢和膿瘡,疥癬蟲在里面咬得我難受。“你在家里干什么?”老板仔細查看我的胳臂,問。
我告訴他時,他搖晃著蓋滿花白頭發的圓腦袋,使人難堪地說:
“撿破爛兒,這比要飯還糟;比偷東西還糟。”
我不無得意地說:
“我也偷過東西呢。”
于是,他把兩只跟貓爪子一樣的手撐在賬桌上,吃驚地眨著瞎子似的眼瞪著我,低聲嘶啞地說,
“怎—么,你還偷過東西?”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
“唔,那倒是小事。可是你如果在我鋪子里偷鞋子,偷錢,我就把你關進牢里,一直關到你長大……”
他講這句話時,語氣很平和,可我卻嚇壞了,也更討厭他了。
鋪子里除了老板以外,還有亞科夫的兒子,我的表兄薩沙和一個紅臉的大伙計,他這個人挺機靈,會糾纏人。薩沙穿著紅褐色的常禮服、襯胸、散腿褲,系著領帶。他很傲慢,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帶我去見老板的時候,托薩沙照應我,教我。薩沙神氣活現地把眉頭一皺,警告說:
“那得叫他聽我的話。”
外祖父把手放在我腦袋上,按彎了我的脖子:
“你得聽薩沙的話,他年紀比你大,職位也比你高……”
薩沙便瞪出眼珠向我叮囑:
“你可別忘了外公的話!”
于是,從頭一天起,他就趁勢擺起老資格來。
“卡希林,別老瞪著眼!”老板這樣說他。
“我,我沒有,東家,”薩沙低下頭應了一聲;可是老板還是嘮叨不休。
“別老虎著臉,顧客會當你是頭山羊的……”
大伙計滿臉陪笑,老板難看地撇著嘴,薩沙紅著臉躲到柜臺后面去了。
我不喜歡這些談話,里面好些話我聽不懂,有時覺得他們好象在講外國話。
每當女顧客進門的時候,老板便從衣袋里抽出一只手,摸摸髭須,滿臉堆起甜蜜的微笑,現出無數的皺紋,可是那對瞎子似的眼睛卻沒有一點變化。大伙計挺起身子,兩個胳臂肘貼住腰部,手掌恭敬地攤在空中。薩沙畏怯地眨眼睛,極力想掩蓋住凸出的眼珠。我站在鋪子門口,悄悄地抓撓著手,留心觀察他們做買賣的規矩。
大伙計跪在女顧客面前,奇妙地張開手指量鞋子的尺寸。他兩手直哆嗦,小心翼翼地觸著女人的腳,好象害怕把腳碰壞了。其實這位女客的腳很肥,象一只倒放的溜肩膀的瓶子。有一次,一位太太抖動著腳,蜷縮前身子說:
“哎喲,你弄得我好癢啊……”
“這個,是我們的禮貌……”大伙計急忙熱心地解釋。
他那糾纏女客的樣子著實可笑,為了避免笑出聲來,我把臉轉過去對著玻璃門,可是我總耐不住要瞧瞧他們做買賣的情景,因為大伙計那種動作非常使我覺得可笑,同時又覺得我永遠也學不會那么有禮貌地張開手指,那么靈巧地給生人穿鞋子。
老板常常躲進柜臺后面的賬房里,同時也把薩沙叫進去,留下大伙計獨自跟女客周旋。有一次,他摸了摸一位棕色頭發的女顧客的腳,然后把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一撮,吻了吻。
“哎喲!”女人叫了一聲。“你這個調皮鬼!”
他鼓起腮吃力地說:
“嘖……嘖嘖。”
這時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怕笑得站不穩,手抓住門把子,門被推開了,腦袋磕到玻璃門上,碰壞了一塊玻璃。大伙計沖著我跺腳,老板用戴著大金戒指的手指敲我的腦袋。薩沙要擰我的耳朵。傍晚回家去的路上,薩沙狠狠地說我:
“你這樣胡鬧,人家會把你攆走的!這有什么可笑的?”
他又解釋道,大伙計得到太太們的歡喜,買賣就會興旺起來。
“太太們為了看看討人喜歡的伙計,就是不需要鞋子也會特地跑來買一雙。可你,就是不明白!叫人家替你操心……”
我感到委屈,誰也沒替我操心,尤其是他。
每天早晨,病懨懨、愛發脾氣的廚娘,總是比薩沙早一個鐘頭把我叫起來。我得擦好老板一家人、大伙計和薩沙他們的皮鞋,刷好他們的衣服,燒好茶炊,給所有的爐子準備好木柴,把午飯用的飯盒子洗干凈。一到鋪子里,便是掃地,撣灰塵,準備茶水,上買主家送貨,之后再回老板家取午飯。在這個時候,我那個站鋪門口的差事,便由薩沙代替。他認為干這件事有失他的身分,就罵我:
“懶家伙,叫別人替你做事……”
我覺得苦惱,寂寞。我過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從早到晚,呆在庫納維諾區的砂土路上,在渾濁的奧卡河邊,在曠野和森林中。可是這里沒有外祖母,沒有小朋友,沒有可以談話的人,而生活又向我展開了它的全部丑惡和虛偽的內幕,使我憤恨。
1.快速閱讀,想想與《凡卡》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說說作者的學徒生活怎么樣?
3.推薦讀《在人間》。
語文教案 篇2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
2、燭之武形象分析。
3、燭之武如何退秦師。
4、歸納整理文言文常見字詞、句式。
過程與方法
1、問題式。以問題層層推進,梳理故事情節。
2、探究式。燭之武退秦師原因及現實影響力。
3、對比式。燭之武、鄒忌、魏征、觸龍等說話藝術之對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燭之武臨危授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
教學重難點:
1、 燭之武如何勸退秦師。
2、 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示。
3、 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
2、相關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秦王威風八面的朝堂,藺相如輕啟三寸不爛之舌,挫敗秦王奪璧的陰謀,使寶璧平安歸趙;在群儒唇槍舌劍的進攻面前,諸葛亮輕動三寸不爛之舌,折服東吳的飽學之士,使孫劉迅速結盟;在鄭國危如累卵之際,老邁的燭之武輕搖三寸不爛之舌,虎狼之師不擊自退,鐵桶之圍不攻自破。
燭之武在劍拔弩張的敵對情勢下,是如何說服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護鄭國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同走進《燭之武退秦師》。
巧設懸念,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急于閱讀課文的欲望。
二、了解《左傳》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次,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左傳》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
《左傳》別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春秋》三傳 (解說《春秋》) 《左傳》《公羊傳》《谷粱傳》
三、推進新課
該環節主要是疏通情節,在文中尋找關鍵句,由學生自主完成。
(一)燭之武如何退秦師的.?
明確:①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知之矣)
②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
④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⑤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文言句式及詞語
①鄰之厚,君之薄也。
②敢以煩執事。
③焉用亡鄭以陪鄰?
④何厭之有?
⑤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分組朗讀第三段。
(二)燭之武為什么要退秦師?(齊讀第一自然段,然后由學生回答。)
①以其無禮于晉。
②且貳于楚也。
補充故事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楚國大敗。
(三)燭之武退秦師的結果如何?
①秦伯說,與鄭人盟。
②乃還。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吾其還也。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四)齊讀一、三、四段。
以上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誦讀和尋找關鍵句中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線索。
四、結束新課
對照板書,回憶故事情節。一、三、四段讀熟。
五、布置作業
1、背誦一、三、四段。
2、整理文言詞語及句式。
板書設計
① 欲揚先抑,以退為進。
② 闡明利害,動搖秦君。
③ 替秦著想,以利相誘。
④ 引史為例,挑撥秦晉。
⑤ 推測未來,勸秦謹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復習上堂課內容,并歸納總結文言詞語及句式。
2、 分析燭之武形象,并延伸討論說話藝術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燭之武“ 怎么退——為什么退——退的結果”三個問題引出文章相關語句,
再次熟悉情節。并歸納一些詞語用法及賓語后置句。
敢以煩執事。
焉用亡鄭以陪鄰?
以 越國以鄙遠。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鄰之厚,君之薄也。
之 何厭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焉用亡鄭以陪鄰。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焉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賓語前置句
何厭之有?(“之”提賓標志詞)
①何陋之有?
②蓮之愛,陶后鮮有聞。
③菊之愛,同予者何人?
④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推進新課(從文本出發,逐步引進社會和人生。)
(一)朗讀第二段,思考:
燭之武究竟何許人也?(學生探討,分析其個性化及愛國情懷)
①佚之狐:“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側面描寫)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語言描寫)
③(燭之武)許之。
④(燭之武)夜縋而出。(動作描寫)
明確:①才華橫溢、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②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
③不卑不亢、機智善辯的辯士、外交家。
(二)燭之武為什么會成功?
①燭之武——委婉,抓住對方心理。
②佚之狐——慧眼識英雄的伯樂。
③鄭君——善于納諫、勇于自責。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課文篩選有用的信息,并發揮想象,對燭之武加深認識,使這一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明晰起來,避免了就課文講課文的的單調枯燥乏味。
三、合作探究
通過本課的學習,談談燭之武出色的勸諫藝術對于古人和現代人的處事有什么意義。
(—)對于古人
中國有句古話:“伴君如伴虎。”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作為君王,則應虛心采納,方可成就霸業。
1、 鄒忌與齊威王
齊王接受皺忌的進諫,聽取群臣吏民的意見,于是有“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的美談。
2、觸龍與趙太后
抓住趙太后愛子、憐子之心,觸龍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誘引,動之以情,申明大義,進而解開太后心結。
3、魏征與唐太宗
唐太宗虛懷若谷,善于納諫,終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歿,朕失一鑒矣!”
4、管仲與齊桓公
齊桓公豁達大度,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后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5、 比干與紂王。
紂王拒諫飾非、耽于酒色、暴斂重刑,甚至將比剖腹挖心。最終是民怨四起。
6、召公與厲王
周厲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
(二)對于現代人
1、注重對方感受,委婉勸說,文明交流。
2、聽取別人意見,完善自我,少走彎路。
3、宰相肚里能稱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通過比較閱讀與回憶感受,使學生從更廣闊的視野中感受語言藝術的重要性,通過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鼓勵學生更好地把理論用于實踐。
四、結束新課
燭之武委婉勸說的藝術在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時,我們要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同時我們還應學會傾聽與交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見總匯起來,唯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五、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讀寫補課、竭力、發誓等詞語并能理解。
2、通過閱讀,走進達麗瑪的內心世界,深刻感受達麗瑪的情感變化。
3、理解春天的雨點的深層涵義。
4、感受教師對學生無私的關愛。
教學重點:結合故事情節的首尾照應,引發對達麗瑪情感變化的探究。
教學難點:深入文本,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和希望的季節,而春天的雨,潤澤萬物,有時也灑在人的心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春天的雨點》,去感受春天的雨點撒過的痕跡!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閱讀文本,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將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
2、交流識字并結合語境解詞。
(過渡語:讀完了課文,我有一個疑惑:這篇文章是主要寫春天的雨點嗎?那究竟主要寫了什么?)
3、默讀課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最后結果怎樣了?
4、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5、經過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6、師生交流。
三、引領自我感悟:
1、過渡: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淡的故事,讓達麗瑪的人生從此改變。我們自己來讀一讀課文,試著將感動自己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是什么感動了你?)
2、交流。
四、小練筆:能不能將自己的點滴感受寫在課本的一邊?就算是我們自己的收獲也好!
第二課時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寫下了自己初讀的感受。實際學習生活中,我們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一種經歷上課溜號!
1、誰給大家解釋一下自己對溜號的認識?
2、你有過溜號的記憶嗎?能不能將這段記憶找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沒關系的,這種事情可能很多同學都有過的!有時見到你們上課聽講的情景,老師也會偶爾想起自己上學時候的事情,這也算是溜號吧!)當時,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樣呢?
3、引導學生交流。
(過渡語:文中的達麗瑪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溜號了,你能看出她溜號的時候心情怎樣嗎?)
二、感悟變化
1、閱讀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達麗瑪溜號的心情。重點讀悟她的心正和春風一起,游蕩在大草原上這句環境描寫。(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達麗瑪當時內心的自由與輕松。)
(2)此時此刻,達麗瑪想到了什么?
(3)有沒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結尾處也出現了這些小動物,讀來聽聽。
(4)達麗瑪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嗎?
(5)難道達麗瑪不再喜歡這些小動物了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2、閱讀全文,看一看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能不能給每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
3、學生交流。
4、四個小故事,顯現出達麗瑪情感的變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變化的嗎?
三、感悟師生情
1、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從文中找到支持你觀點的語句。
(1)達麗瑪坐下來,她竭力忍住,才沒讓眼淚掉下來。她多像一只渴望飛出籠子的小鳥,偏偏還要多關一會兒!(生活中遇到過這種情況嗎?你是怎么想的`呢?)
(2)、達麗瑪聽出來了,老師的嗓子沙啞了。達麗瑪看到了,老師的嘴唇發干了。(適時引導:老師為什么嗓子啞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體會過這一點?體會老師對達麗瑪的付出。)
(3)老師,我只聽見您給我補課了。(這說明了什么?)
(4)她沒答理跑來討好的自己的叭兒狗,沒去看心愛的小羊羔兒,不理睬調皮的小牛犢兒。細雨打濕了達麗瑪的頭發,她一直望著老師的背影消融在綠蒙蒙的原野里。
2、面對老師的背影: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寫在本子上。(旁白:老師的背影,承載著對我們的責任;承載著對我們的關愛,她用自己堅強的身軀為我們遮擋風雨,卻淋濕了自己。老師,我想對您說: )
3、綿綿的春雨一直沒有停:于是,烏罕娜在家門前看到了這樣的情景。誦讀語段,體會達麗瑪的笑臉!
四、感悟希望:
1、誦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你覺得這春天的雨點還是簡單的雨點嗎?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發蓬勃的生機?你覺得春天的雨點兒,仿佛也落在了烏罕娜和達麗瑪的心里。中,這雨點還是冰涼的嗎?為什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深情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導語。
2、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詞。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匯報交流。
三、細讀領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為了救助燕子,他們分別做了什么?從他們為燕子做的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二)匯報交流結果。
(三)根據自己的體會,在人與燕子之間加上合適的'詞。(指導學生板書)
人-----------燕子
四、圍繞愛讀書討論,感情朗讀。
(一)1、導語:人們幫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緣于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對于動物的愛!從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燕子的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現出來呢?(小組合作)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二)引導想象,對課文內容做補充,豐富課文的內容。
1、(看課文插圖)小貝蒂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怎么做的?會說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3、獲救的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它們會對人們說些什么呢?
五、課外拓展。
1、導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關于人與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還很多,老師這兒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你們想看一看嗎?(課件:《一個真實的故事》)同學們聽了這些感人的故事,想說些什么嗎?
2、教師小結。
3、老師的話。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教育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2、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3、學習本課的13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蒲公英開花與合攏,造成草地顏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準備】
課件、蒲公英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詞語搭配練習。
金色的(陽光) 金色的(麥浪) 金色的(童年) 金色的(草地)……
師:《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1、同學們,你們見過蒲公英嗎?說說你看過的蒲公英:
老師拿出事先準備的蒲公英,拿給學生看。
點評: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
課文中是怎么向我們介紹的蒲公英的呢?
2、自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書中批注:
⑴ 學生質疑:
老師估計學生的問題有:
① 鄉下是什么地方?
② 為什么蒲公英開花的時候,是我和弟弟最開心的日子?
③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④ 我的新發現是什么?
⑤ 草地的顏色是做夢變化的?
⑥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⑦ 蒲公英為什么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
能解決的問題,學生提出后當時就解決。
⑵ 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為:草地的顏色變化與蒲公英有什么關系?
出示上面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直觀上的不同。
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畫、動手實驗、查資料等)來解決問題。
⑶ 自由組合,分小組談論。
老師行間巡視。老師把蒲公英的實物交給動手實驗的這一組學生。
點評:老師沒有過多地設計問題來牽著學生,而是讓學生找到有相同興趣的伙伴一起來解決問題。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⑷ 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讀書小組:直接讀第三段。一個學生讀書,其它學生補充解釋。著重用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
讀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時,請畫畫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圖畫,并解釋。
可以及時利用剛才出示的那兩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隨機出現蒲公英的課件。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動手實驗組的同學來解釋。可以把自己的手當做蒲公英來演示,也可以拿著蒲公英的實物來說明。
結合學生的小組匯報,看有關蒲公英的課件。其中有蒲公英開黃花、蒲公英種子的畫片。
點評:從對課文的理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討論:發現了蒲公英的這種開花規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變化嗎?
學習第二段與第四段,進行對比。理解第二段的“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隨意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從那時起,我們不再隨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引導、教育學生要愛護植物,愛護大自然。
師:蒲公英不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還是藥材呢。同學們在課下還搜集了不少有關蒲公英的知識、圖片,下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點評:通過展示、交流的 圖片等 資料,激發了學生到課外去 學習知識的欲望,同時,也為課外學習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我和弟弟為什么能發現蒲公英的開花規律呢?
仔細觀察。大自然有許多好玩有趣的現象,只有細心觀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業
仔細觀察你喜歡的花草樹木,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板書設計】
金色的草地
隨意揪 新發現 最喜歡
早 晨 中 午 傍 晚
綠 色 黃 色 綠 色
細心觀察
【蒲公英的`有關資料】
小小生命,處處生長,草叢中,石縫中,處處可見,那嫩黃的葉子,像小小的鋸齒,白中帶粉的根。整個身體緊貼在大地上,不怕風吹雨打,就像依偎在大地母親懷抱中的玩童一樣。在這個時候,也是采集蒲公英的最佳季節,它的身上長出一朵朵小黃花,在微風中,就像仙女一樣翩翩起舞,有的花已經開完了,又長成一朵朵毛茸茸的小白花。在微風的吹動下那一顆成熟的種子離開了它親愛的蒲公英媽媽,在祖國的大地上又重新生根發芽,就像我們一個個幼稚的玩童離開自己的父母,去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一樣。
你可別把那小小的東西不放在眼里了,它不僅是一種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之功效的作用。而且,它還是農家飯桌上的一道美味,同學是們放學后,提上小籃子到田埂上、河灘里挖它,挖回來擇土根和雜草,用水洗干凈,放在開水中煮三五分鐘,拌上香油,味精等各種佐料,看著那盤中綠茵茵的葉子,白生生的芽,還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引得人們垂涎三尺,這可真是天然綠色食品。
有人還把它給小雞吃,聽說小雞吃了,利于生長而不容易生病,我也想試一試,有一次,我把它挖回來。切碎在上面撒了些面。放在雞籠中,小雞一擁而上。爭先恐后地搶著吃,好像那些不懂事的小雞也一下子領悟出那是家鄉的天然綠色食品。
每當小孩子們脖子里出來疙瘩的時候(醫生把它叫做腮腺炎),同學們就把蒲公英挖出來,連根帶葉搗碎了,敷在疙瘩上,過不了三兩天,疙瘩就消失了,而且再不會復發,這樣即可以省錢又能免除打針吃藥之苦。
這就是蒲公英──一種常見的草藥和食品。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古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