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8-29 08:12:4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數學教案15篇(優選)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15篇(優選)

    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剪紙作品3幅,字卡"對稱"、"重合"、"對稱軸"

      2、實物圖片:風箏、天安門、飛機、臉譜

      3、實物:剪刀、衣架、手套、圍巾、眼鏡、愛心盒、望遠鏡、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塊、粘有雙面膠的墊板人手1塊、教師操作范例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三個剪紙作品,感知理解對稱(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案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你覺得這些圖案好看嗎?好看在哪里?)(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出示字卡"對稱"教師嘗試將其中一個圖形對折(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出示字卡"對稱軸"

      2、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天安門、面具(臉譜)、飛機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教師作品(坦克)(今天老師還用泡沫塊拼搭了一個圖形,大家猜猜老師搭的是什么?它對稱嗎?怎樣讓它變成對稱的?它的對稱軸在哪里?)引導幼兒發現增加一塊泡沫塊或減少一塊使其變成對稱圖形,幼兒嘗試。

      2、幼兒用泡沫塊拼搭對稱圖形

      (1)用四塊泡沫進行拼搭(請每個小朋友拿4塊泡沫,在墊板上粘貼拼搭成對稱圖形)教師進行驗證。

      (2)用七塊泡沫進行拼搭教師個別驗證后,邀請客人老師協助驗證。

      結束: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拼搭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設計通過幫小昆蟲找翅膀,激發幼兒主動去觀察、發現、感知對稱的圖案,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對稱的事物。此設計是一個整合了語言、科學、藝術、數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活動。由此活動還可以引申出許多探索活動,以開闊幼兒視野,激發幼兒主動觀察事物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自我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環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如果在中班進行,可以把它分成兩個活動來完成。

    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并用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毛絨玩具三個、橙子兩個、蘋果一個、牛奶兩盒(一盒空的);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相同的圍棋。

      活動過程

      1.出示兩盒牛奶(一盒空的、一盒有牛奶的)

      讓幼兒從表面這兩盒牛奶那一盒是空的,那一盒是有牛奶的?討論用什么方法辨別?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出示大小不同的娃娃、水果等讓幼兒用掂一掂、抱一抱、提一提等方法,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3、運用天平秤比較物品的輕重。(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橙子,讓幼兒說說哪一個重,然后引出利用天枰比較)

      認識天平:當天枰的一邊下沉表示這邊的東西是重還是輕?當天平一邊的東西上揚時,代表這邊的東西是重還是輕?(如果孩子不能確定上揚表示請到輕的物品餓下沉表示重的物品時,可以通過兩個體型比較大的物品讓孩子確定分辨)

      4、操作練習:

      (1)比較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了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師:請拿出兩塊積木,是一樣大嗎?掂一掂,哪塊重,哪塊輕?

      (2)比較同樣大小的硬幣的輕重。

      師:試一試,兩個一樣大的硬幣會怎樣?

      教師小結:在天平兩端放同一種形狀、大小、重量一模一樣的物品,那邊多,那邊重,那邊少,那邊輕。

      (3)引導幼兒討論同樣大小,同樣重量的東西,放在天平的兩端,放得多的`一邊會怎樣?放得少的會怎樣?

      5、學習三個物體的推理比較輕重。

      如橙子比牛奶重、牛奶比蘋果重,從而得出橙子比蘋果重,橙子最重、蘋果最輕,牛奶不重也不輕。

      6、操作幼兒用書,完成練習。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在設計的時候想得比較簡單,只是涉及相同物品數量的多少與重量成正比的規律。但在跟孩子上課的時候,對活動的重難點掌握不夠明確,造成活動的過程中越講越多,涉及的內容太多,如量的守恒,三個物體的推理比較等,孩子難以消化,造成活動過程中老師講的多,孩子探索少。另外,教學具的選擇不夠精確,造成在操作的時候有偏差,難以完成操作。特別是孩子制作的天平不夠精確是造成這個活動不能順利進行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總之,關于測量或重量等等這種類型要求比較精密的操作活動,我們馬虎不得,無論是測量的工具或準備的材料老師都要精密考慮是否方便孩子的操作,是否能做到準確等,因為培養孩子對科學認真探索的態度尤為重要,而在這個探索學習的、操作的過程中是最好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良好時機。

    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復習6的組成,知道6的組成有5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根據教師的出示的數熟練的說出能組成6的另一個數。

      3、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動準備:6個玩具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1、請個別幼兒起立玩碰球游戲

      2、以3桌為一組,請其中一組說出小于6的數,另一組找到與其組成6的數字

      二、玩游戲,鞏固6的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師講明游戲規則:教師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師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請幼兒說說教師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兒全體和個人進行游戲

      3、請幼兒回答為什么能準確的說出答案,教師對幼兒的答案小結

      (二)開火車回答幼兒按順序快速回答教師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數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兒由大家幫忙)

      三、做作業

      1、教師講明作業做法

      2、幼兒獨立完成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很明確,就是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因為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在數學活動中應該提供一些滲透著正確的、幼兒可接受的、可感興趣的數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活動準備:

      老鼠(背后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為1-10)、算式題(幼兒、教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鈴鼓一只、雪花片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

      師:寶寶們,今日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

      進場后轉一圈

      2.無意發現鼠跡

      師:呀,那里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

      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那里怎樣亂七八糟,是誰干的呀瞧,那里還有老鼠腳印呢!

      幼:老鼠

      師:喔。原先是老鼠干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干凈)

      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么辦法對付他們,好嗎

      幼兒坐好后

      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此刻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

      3.教師教本領

      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說答案)

      師:媽媽此刻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

      出算式,幼兒說答案

      b.對暗號(復習對數游戲)

      師:剛才,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此刻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

      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

      師:此刻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

      d.打靶(綜合練習)

      師:此刻媽媽來請你們玩個游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擺好椅子后

      師:寶寶,瞧,那里有什么,明白怎樣玩嗎誰來說一說

      教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后,教師檢查對與錯。

      4.執行任務

      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此刻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后面

      放音樂,走一圈,停下

      師:寶寶們,此刻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

      教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

      a.先派一名幼兒抓

      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只就到媽媽那里來領獎。

      幼兒計算后到教師那里那雪花片(教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才給予雪花片)

      教師小結:今日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

      5、結束部分

      帶幼兒開火車回家。

    大班數學教案5

      設計意圖:

      我們從幼兒在數學活動室的操作和集體活動表現看出:幼兒已對抽象的加減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實踐運用中比較欠缺。此外,我們經常將計算與應用題分開教學,使幼兒無法把抽象的加減算式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為此,我們試圖通過集體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運用的情境,即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又激發幼兒在生活中繼續主動運用加減法解決問題的興趣。

      目標:

      1.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進一步立即10以內的加減,學習用編題三要素表述計算過程。

      2.在編題表述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加減法結局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準備:

      小菜場場景布置:青菜1.00、西紅柿2.00、大白菜3.00、魚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兒操作的小菜圖卡各18張,調價標牌2個。

      幼兒操作記錄紙1份,筆1支。

      過程:

      一、了解價格

      1.今天,我們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場買菜吧。這些菜都要多少錢?

      2.今天的菜價有什么變化?

      分析:從幼兒原有經驗出發,關注調價牌,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運用了情境游戲的創設來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二、調價

      1.用編題三要素表述加價的菜。

      例:誰能用三句話把青菜價格的變化說出來?

      提問:你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為什么?

      2.用編題三要素表述減價的菜

      葷菜價格有什么變化?(降2元)

      例:您那個用編題的方法說說肉的價格變化嗎?

      第三句話有什么不同?

      3.降價了你是怎么算的?

      請幼兒擺減法算式。

      分析:運用編題的三要素,學會以陳述的方式講述調價的過程,并且在教師的引領下,嘗試編帶提問句的應用題。發現幼兒在編題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編題的'嚴密性不夠,而且自己在執教的時候,也不敢回應孩子,如有的幼兒說:"青菜原來是1元錢,現在漲價了1元錢,現在又變成了多少錢?"編題的兩個條件和提問的精煉不夠,對于孩子懂的意思,課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們注意表達更清晰,忽略了編應用題的嚴密性和孩子們適當要選擇富有邏輯的編題關鍵詞。如"原來……現在……",應該給與孩子們更為確切的表述。

      三、買菜算錢

      1.如果我給你10元錢,你可以買2樣什么菜?

      2.幼兒買菜

      3.算兩種菜的價格

      (1)誰能用你們買的菜來編一道三句話的應用題?(提示:第三句話要問問別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錢嗎?請把算式列在紅線上。

      4.算還剩多少錢

      (1)拿了10元錢去付錢,營業員該找給你多少錢?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還要找你多少錢?

      結束:你們會用加法算自己買菜花了多少錢,還會用減法算出營業員找你多少錢,那我們一起領錢去菜場玩買菜的游戲。

      分析:該環節是控股幼兒編應用題的能力,讓幼兒學會隨情景轉換編題,并列式計算。從課堂效果看,孩子們買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錢是可以的,基本編題的元素也是能夠體現的。但是在算還剩下多少錢的時候,孩子們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對自己花掉多少錢在課堂上沒有針對性的提示,因此孩子們在編這道題目的時候,出現連減的方式編題,如"我有10元錢,先去買了青菜2元,又去買了魚6元,請問還剩下多少錢?"這個編題的失誤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設計的時候把這個環節作為延伸活動,因此沒有考慮孩子們仍舊有很大的興趣去編題和計算,因此對用掉多少錢這個部分數沒有給與孩子們強調,所以出現連減,以及總數是10元錢還是用掉的8元錢沒有讓孩子們清晰。而且買菜環節中設計的是幼兒自主購買兩樣菜,沒有規定不超過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剛好十元,這個就導致了最后算賬環節的時候有的孩子不能夠編題,有的孩子等于0的計算還比較模糊,其實這個環節可以省略,只要個別幼兒編題以及列算式,對于特殊情況做回應即可。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首先要能夠以一對用用相應的雪花片數量去買相應價格的蔬菜,否則就會算錯價格,最后在菜籃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動的檢驗環節,還是有部分孩子沒有買對菜,并且對于價格和雪花片數量不能一一對應。所以我就扮演買菜人。幼兒扮演菜寶寶,每一位菜寶寶根據自己的價錢再去找一位好朋友,兩種菜的價錢合起來是菜籃子上的價錢。然后一同跳到菜籃子中。以這樣互相檢查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檢驗。另外,在檢驗環節,孩子們的數連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則孩子是沒有辦法進行自我檢驗的。

    大班數學教案6

      【設計意圖】

      最近區域活動中,幼兒特別喜歡幫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通過孩子的談話交流,我了解孩子對排列規律的濃烈興趣,但缺乏對排列規律的正確感知、認知。因此,我就根據我們班近期發現的問題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能根據花朵的排列進行排序。

      【活動目標】

      1、能在活動中找出花的規律,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按花的大小、顏色規律進行排序。

      2、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蝴蝶姐姐小花園的場景布置;蜜蜂寶寶家的種了一些花的花園布置,種花材料(花兒)

      【活動過程】

      1、發現蝴蝶姐姐小花園里花的排列規律

      “蜜蜂媽媽帶著蜜蜂寶寶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園里去玩嘍!”

      “花兒好看嗎?”“長得整整齊齊的還是亂亂的?”

      師幼:很整齊,像排著隊。

      第一排:紅花紅花紅花紅花紅花……(紅花排隊)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輪流排隊)

      第三排: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輪流排隊)

      小結:蝴蝶姐姐小花園里的花是按照規律來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已種的花的排列規律接著種花。

      “我們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園里種上花了,以后蜜蜂寶寶可以去采蜜的。媽媽已經在空地上先種了一些花,寶寶看看是按照什么順序排的,再接著往后排,你們愿意嗎?”

      ①空地1:黃花黃花黃花黃花……

      ②空地2: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動:啟發幼兒依樣接著種花(給花兒排序)。

      3、活動評價。

      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請兩名幼兒去看看花兒長得好不好(檢查并糾正)。

      帶領蜜蜂寶寶高高興興去采蜜。

      【教學反思】

      本次《種花》活動,目的是讓幼兒找出規律并按簡單的規律進行排序。整個活動以“花園的花”貫穿主線。分兩大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讓幼兒觀察去發現花的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花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花兒排隊的基本特征。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根據已種的花的排列規律接著種花,讓幼兒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顏色規律進行排序的樂趣,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小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

    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2.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的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3.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個圖形的操作紙、剪刀

      2.教師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在一個王國里住著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國里來了位可惡的巫師,她把公主關了起來,并設下了五道難關。人們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沒能闖過這些難關。小朋友,你們愿意闖難關來救出公主嗎?

      二、在探索、感知、判斷中理解對稱的含義。

      第一關:找對稱的.紅心

      第二關:折一折

      第三關:找對稱

      第四、五關:畫對稱圖形

      三、制作對稱圖形

      1.要求:這些禮物都只有另一半,誰能把它們變完整呢?

      2.幼兒操作

      四、延伸

      1.你們知道這個王國叫什么名字嗎?(對稱王國)

      2.對稱王國里還有許多有趣的對稱圖形,我們下次再一起到對稱王國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活動清晰流暢,能一步一步的引導幼兒理解對稱的含義,寓教于游戲中。活動中,我給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實踐的空間,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地位。當然在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上還需改進:

      1.在幼兒用筆操作時,應當讓幼兒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這樣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關當中三個圖形應當有標記,這樣有利于孩子準確的找到。

      3.操作時,第五關畫的圖形有點復雜,可以適當的改簡單一點。

    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說出2—7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系(多1或少1的數)。

      2、在游戲的情景中讓幼兒能找出2—7個數的相鄰數。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1— 8的數字掛件一套,1—8的數字卡一套。

      2、已學會8以內的數字。

      3、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我知道你們最喜歡玩游戲,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3個好玩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二、基本部分

      1、游戲:找鄰居

      ——我們知道每個數子都有自己的鄰居,前面一個,后面一個,前面的比它小1,后面的比它大1。可是陸老師這里有四個數字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鄰居是誰。所以我們來做的第一個游戲就是“找鄰居”,在小朋友的胸前都有一個數字,我在黑板上拿出一個數字,如果你是它的鄰居就很快的站起來,并大聲地告訴他“我是你的.鄰居。”

      ——教師分別出示數字2、4、6、7,請幼兒找鄰居。

      2、游戲:比一比誰找得快

      ——剛才小朋友真能干,幫他們找到了鄰居,第一個游戲通過你們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揚自己。

      ——第二個游戲是“比一比誰找得快”,我請幾個數字站到前面來,然后請小朋友邊唱歌邊找,你是誰的鄰居,應該站在他的前面還是后面。(先請一組幼兒示范)

      ——教師請數字2、5、7上來,請其他幼兒邊唱歌邊找自己是誰的鄰居。

      3、游戲:住新房

      ——第二個游戲通過你們的努力又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揚自己。

      ——第三個游戲“住新房”,陸老師這里有一間高樓房,要請這些數字住到他們的鄰居旁邊,小朋友一定要動腦筋,住在它的前面還是后面,看看誰的本領最大。

      ——幼兒操作。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棒,三個游戲都取得了成功,你們高興嗎!陸老師下次在給你們帶來更好玩的游戲,好嗎?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盡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二十以內”的認數、讀數、寫數是關鍵。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要在實際情況中體驗數的意義。數的出現是對實際生活中物體、人數的抽象概括,也是學生用符號表示物體數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階段。研究表明,學生認識數的符號將經歷三個過程:直觀操作———圖象符號———數字符號。

      活動目標

      1、認識6~10各數,能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正確讀、寫6~10各數;順數、倒數0~10各數。

      2、通過學生的動手參與,培養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實物、符號、數字的聯系;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的反思和檢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自信心,滲透一一對應思想。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6~10各數的書寫

      6~10各數的書寫

      活動準備

      “小小文具店”圖,田字格黑板,6~10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識6~10各數

      師:新學期到了,同學們都買了什么文具?

      (出示圖)

      1.你能數數這個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嗎?

      2.數一數每種文具有幾個?

      3.教師零亂貼出6~10的數字卡片。

      4.指導學生看書連線:我們的書中也有一個小小文具店,你能數一數,把學習用具和數字朋友連起來嗎?同學們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連的`?學生回答時教師連線。

      二、實踐活動,感知身邊的數學

      師:小小文具店的各種文具我們數清楚了,可是我們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師也想了解一下,誰愿意數一數,再告訴大家?

      活動一:數自己的文具

      1.數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記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說一說。

      2.再指定2~3組學習伙伴匯報給大家聽,注意引導學生語言簡潔明了。

      活動二:數兩個人的文具

      1.把同桌兩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數一數,每種文具有多少個?

      2.匯報交流

      學生回答有幾支鉛筆時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數出來的。

      方法二:把兩個人的鉛筆加起來的。

      對第二種方法要給予肯定的鼓勵。

      如果學生的文具數超過了10個,學生能數清楚或算出來,也要加以表揚。

      3.延伸:在數你們兩個人的文具時,你還發現了什么?

      三、寫一寫,說一說

      師: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兩個同桌學習用品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把今天認識的6、7、8、9、10寫下來,比一比,誰寫得又快又好。

      1.觀察數字卡片6、7、8、9、10

      2.指導學生寫。

      (1)教師邊示范,邊說明各數的書寫要點:

      (2)學生邊看老師示范或課件演示,邊在桌子上用手寫一寫。

      (3)學生在第10頁上先描4個,再獨立寫一個。

      (4)小比賽:每個小朋友在本子上寫6~10各兩個,再在小組內評評誰寫得好,并展示給大家看。

      (5)你會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嗎?試試看。

      小組內說一說:6、7、8、9、10還可以表示什么?

      四、練一練

      擺一擺,說一說

      (1)分小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兩部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請小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來。引導學生有順序地分一分,說一說。

    大班數學教案10

      創意理念:

      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們通常無法準確理解“一雙”、“一對”等概念,容易造成笑談。隨著冬季的來臨,天氣越來越寒冷,孩子們開始戴手套,不過他們也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找到一只手套但找不到另一只,或找到一雙手套卻不一樣。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一雙”、“一對”的意義及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設計了“配對趣味數學活動”。希望孩子們能夠準確地識別和配對物品,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

      活動難點和重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幫助孩子們準確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難點則在于孩子們能否準確地對物品進行配對。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能夠識別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激發孩子們對數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手套、鞋子、筷子、襪子、一對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等配對物品,操作材料和貼紙等。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分類游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教師出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物品。教師引導孩子們將相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理清思路。幼兒根據已經掌握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教師引導孩子們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了解“雙”、“對”的概念。教師對孩子們所分類的物品進行命名,如“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讓孩子們理解“雙”、“對”的概念和使用條件。

      第二階段:配對游戲,進一步了解“雙”、“對”的意義。

      教師出示茶杯、耳環、小熊玩偶等物品。教師宣布游戲規則,要求孩子們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將配對物品進行配對。孩子們根據游戲規則,準確地將各配對物品進行配對。教師引導孩子們討論、總結游戲過程中的經驗,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布置任務:請孩子們幫助老師整理物品,并嘗試將它們一一配對,并解釋配對的理由。這一步旨在加強幼兒的認知能力,鼓勵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我們生活中的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有一定的關聯。一對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被稱為“一雙××”或“一對××”。

      (第三步)查找周圍的成雙成對的物品

      教師問題:除了老師準備的物品外,幼兒們能找到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物品呢?比如身體和教室環境等。請孩子們尋找其中可以成雙成對的'物品。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連成對的物品。它們的成雙結對太美妙了!

      (第四步)動手操作,鞏固所學

      教師任務:今天,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許多操作材料,讓大家動手將它們配對成雙。教師將展示一些操作材料,并讓孩子們分組進行操作。

      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師總結:其實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現在讓我們一起出去試試吧!

      (第五步)結束

      游戲《成雙成對》。

      活動反思:

      在“雙雙對對”活動中,孩子們掌握得非常好。不僅知道了鞋子、襪子、手套是成雙成對的物品;還學習了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是成雙成對的,并且能夠準確地表達“一雙××”或“一對××”。孩子們對這項活動展現出極大興趣,表現得非常積極。

      小百科:雙(拼音:shuāng)是漢字通用規范一級字表。這個字始見于戰國文字,其古字形像一手抓住兩只鳥。雙的本義是指兩只鳥,引申為成雙成對的,也可以引申為二的倍數或偶數。

    大班數學教案11

      設計背景:

      進入大班后,孩子們對對稱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點孩子們卻沒有接觸過,為了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對稱,通過動手、動腦,判斷是否對稱,感受對稱的美,設計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地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2.能正確地擺、畫出與圖形對稱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3.能運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感受對稱美。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紙、剪刀、小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通過講述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拯救女王

      通過創設闖關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1、通過第一、二、三關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判斷圖形是否對稱。(重點)

      第一關:找一找

      教師通過出示一半的愛心,激發幼兒尋找它的另一半把愛心復原。

      教師總結:像這種左右兩邊大小、形狀一樣的,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第二關:折一折

      通過動手折圖形判斷圖形是否對稱,鼓勵幼兒探索發現同為對稱囹形,對稱軸的數量不同。

      教師總結:原來在對稱圖形中,有的像半圓形只有一條對稱軸,有的像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

      第三關:分一分

      請幼兒把它們分一分,把對稱的放在笑臉框里,不對稱的放在哭臉框里。

      2、通過第四、五關知道相對稱的兩個正方形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難點)

      第四關:擺一擺

      請幼兒把『F方形擺一擺,讓它們和左邊的圖案相對稱。

      第五關:拼一拼

      請幼兒6人一組合作拼一拼,在左邊拼出一個小士兵和右邊的小士兵相對稱。

      三、女王送禮物

      出示女王圖片,介紹女王的王國叫“對稱王國”。

      出示禮物圖片,引導幼兒把禮物完整的'變出來。

      活動延伸:

      剪一剪

      請幼兒帶坐禮物回教室動手剪一剪。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探索欲望越來越強,此活動中設計了闖關形式,極大地吸引了幼兒。通過活動,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收獲頗多:

      1.環節清晰明了。

      活動的整個環節很清晰,通過拯救女王而闖關明確了任務,設計了“找對稱愛心——折對稱圖形——分一分對稱物品——擺出左右對稱的圖形”4個難關,每一個關口都有關于對稱的學習與練習;在教學的具體環節上,讓小朋友們動手參與也是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折紙游戲有效地增加了每一個小朋友參與和成功的體驗。

      2.電子白板與PPT相結合。

      白板的種種功能為小朋友理解對稱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只能坐在電腦前使用鼠標的限制,給教師更多的發揮空間,使教學更加生動,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并且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興趣。

    大班數學教案12

      目標:

      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量,將數量與數字對應起來。

      準備:

      ppt,數學本子

      一、復習10以內的數量

      師: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我們這做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誰?

      1、出示長頸鹿(誰來了?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只?又來了幾只?現在一共有幾只?可以有數字幾表示?)

      2、出示獅子(誰來了?請小朋友數數有幾只獅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3、出示斑馬(誰也來了?有幾只?看看又來了幾只?現在有一共有幾只?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4、我們來聽聽誰也來了?(老虎有幾只?又來了幾只?現在一共有幾只了?可以用數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這些小動物,還有一些不同職業的叔叔阿姨也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誰來了?交警會在哪工作呢?)

      2、出示廚師——廚房

      3、(猜猜拿著剪刀,吹風機的是誰呢?)出示理發師——理發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帶著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著消防車,穿著消防衣。一有火災就馬上趕去的`是誰?)消防員——消防大隊

      6、出示醫院,(猜猜誰會在這工作呢?)

      三、幼兒操作

      師: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找找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將同一職業的人用筆圈起來。

      2、數一數,有幾個?將數字寶寶貼在旁邊。

      3、把這些叔叔阿姨和他們的工作地方用鉛筆連線。

    大班數學教案13

      【設計意圖】

      大班數學分類活動,可分的東西很多,之所以選擇分手套是因為手套的收集比較容易,而且孩子們也喜歡手套。本次活動,我將游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孩子通過“送手套”這一游戲探索分類,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按物體特征進行分類,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探索用多種方法給手套分類。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副手套;

      2.記錄卡、標記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動過程】

      1.明確任務:以游戲“幫媽媽送手套去專賣店”的情節導入,請幼兒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樣的。

      乘上汽車,播放音樂,出發。

      2.第一次分類:

      (1)活躍氣氛:和自己的手套跳個舞。

      (2)講講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樣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標記。

      手套分為毛線織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沒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狀不同進行分類。

      出示形狀標記(有手指的和沒有手指的)的汽車頭,引導幼兒根據手套特征上相應的“汽車”。

      乘上汽車,播放音樂,出發。

      (4)按手套的材質不同進行分類。

      出示材質標記(棉布做的和毛線織的)的汽車頭,引導幼兒根據手套特征上相應的“汽車”。

      乘上汽車,播放音樂,出發。

      3.再次分類:

      按手套的形狀、材質兩種特征進行分類。

      到達“手套專賣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應的筐中。

      展板上標記:

      (1)沒有手指的棉質手套標記

      (2)有手指的棉質手套標記

      (3)沒有手指的毛線手套標記

      (4)有手指的毛線手套標記

      4.對分類進行記錄。

      統計各種手套的數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5.檢查記錄結果,評出金牌送貨員,結束活動。

      給孩子們帶上金牌,“坐車”回家。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心情愉悅,在進行一次分類時,幾乎沒有錯誤。在探索按兩次特征分類時,有一小部分幼兒速度慢了些,但最終還是能順利完成。記錄時,方法略顯單一,半數幼兒能有創新,應多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總體的教學效果很好。

    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學習7、8的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兩份各有幾種分法。

      2.初步感受兩個部分數之間互換的關系。

      3.能將記錄與同伴進行相互檢查并發現問題,養成互查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7的分合卡片一套。幼兒人手一個操作板,7個“金幣”,7的房子圖、8的分合操作單各一張,鉛筆一支。

      2.知識經驗準備:已經學習過6以內數的組成,并初步理解組成分解的互換規律。活動過程:

      一、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

      1.“闖關開門”游戲:“喜羊羊和美羊羊來到魔幻城堡。可是,魔幻城堡的大門關上了,它們需要找到兩個數合起來,總數是6的鑰匙,才能進入。”

      2.“哪幾串鑰匙可以用呢?”(幼兒自由回答)

      二、學習7的組成

      1.操作探索7的組成:

      (1)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里得到了7個金幣。決定把金幣分成兩份,可以怎么分呢?”(幼兒個別回答)

      (2)“看來7有很多種分法。把7個東西分成兩份,到底有幾種分法,請你用金幣試一試,把你分的結果用分合式記錄下來。記錄的結果不能重復哦!”

      (3)幼兒操作、記錄。

      (4)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分合式,知道7有6種分法。

      “把7個金幣分成兩部分,你有幾種分法?請你把你的結果讀出來。”(個別回答)“他讀的時候,你們要仔細聽,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分法?”(根據幼兒回答出示7的分合卡片)

      “這些分法你們都有嗎?”“你們還有沒有不同的分法?”

      (5)小結:“把7個東西分成兩份,有6種不同的分法。我們一起把這6種分法讀一遍。”

      2.觀察、討論,發現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規律。

      “在分合式中,7分成1和6,7分成6和1,6和1,1和6只是交換了一下位置,這就是互換規律。再來找找,還有那些是這種交換情況的?”

      三、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推理8的組成

      1.出示8的分合操作單,要求:

      “這里有一張操作單,是關于8的分合,請你用剛才我們學過的新本領,把8的分法有順序地填完整。”

      2.幼兒完成操作單,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回答,教師操作8的分合操作單教具

      “你們填完了嗎?我這里也有一張還沒有完成的操作單,你們幫我一起來完成。你們說,我來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演示分合式)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活動完成的對不對。先看看兩組數合起來是不是8?每一組的分合有沒有重復?8分成兩分有幾種分法?你們看哪一種分合式是有序的?”

      4.“8有幾種分法?7有幾種分法?”

      四、“放鞭炮”游戲

      1.示范游戲:“喜羊羊和美羊羊在魔幻城堡還驚喜的發現了一大串鞭炮。我們一起來玩點鞭炮的游戲。”

      “每個鞭炮里都藏了一個分合式,你要正確地把它讀完整,鞭炮才有響哦。我們摘一個來試一下。”(集體游戲。答對了,“對啦,砰、叭!”;答錯了,“錯啦,呲,噓!”熄滅。)

      2.小組游戲、個別游戲相結合游戲數次。

    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幼兒初步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統計。

      活動準備:

      1、之前幼兒已制作了工資表。

      2、幼兒已有用木珠進行兩數相加的初步體驗。

      3、材料準備:木珠,雪花片,點卡,夾子,各種圖片,紙,筆等。

      貼有各組標記的黑板四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工資表。

      “現在你們手里都拿著自己的'工資表,那么誰愿意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工資表呢?”

      “說說你做了什么事,得到了多少錢?”(提示介紹1、2件事即可。)

      二、算算你一共賺了多少錢(個人統計):

      1、“今天我要給你們發工資了。”

      請幼兒算出自己所得工資的總數。

      “你們可以請放在旁邊的工具們幫幫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錢?”(簡單介紹一下周圍的輔助材料。)

      2、幼兒自由取材,進行計算。

      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算好的小朋友嘗試其他的方法。

      3、小結:

      請先算好的幼兒(按小組)把答案貼在黑板上,并互相簡單的檢查得數。

      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教師簡單小結。

      三、檢查答案。

      1、幼兒自由檢查貼在黑板上的別人的答案。

      2、小結:說說檢查的結果。

      四、發工資。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9-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人成在线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亚洲AV高清手机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