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三語文教案>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

    時間:2024-08-27 07:09:26 高三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1

      教學目的:

      1.解讀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進一步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辭手法和本文生動的語言。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當今國際社會之動蕩,談及解決辦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進入課題。

      二、聽朗讀錄音,正音、正句讀。

      三、齊聲朗讀課文,自主翻譯全文。

      四、解釋下列詞語:

      ①出,語人曰語:告訴

      ②天下惡乎定惡: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統治

      ④如有不嗜殺人者如:如果

      ⑤則天下皆引領而望之矣引:伸長

      五、解釋下列詞語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親引問之士兵

      C初,魯肅聞劉表卒死

      D卒歲之收,不過畝四石整個,全

      ②一

      A誰能一之統一

      B積極一也專一

      C一鼓作氣第一次

      D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一個

      E黃鶴一去不復返一經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往

      B金就礪則利靠近

      C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D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登上

      六、分析簡答:

      1.文章開頭,孟子為什么說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說明孟子對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為靠近他,感覺沒有一點國君的威嚴。

      2.梁襄王缺乏國君的威嚴表現何在?

      提示:表現在問話的突然,這說明他缺乏威嚴沉著的人君氣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氣度,孟子還向他講訴自己的“仁政”思想,這說明孟子有著怎樣的`個性?

      提示:說明孟子對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有著堅韌執著的追求,決不放棄任何機會向君王們宣傳自己的政治理想。

      4.說說孟子采用比喻說理的貼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實行“仁政”的好處。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實行“仁政”的效果之顯著。

      七、再讀課文,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雖是假設,但具體可感,猶若真實的事情,關鍵在于其情境性很強。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詞句,千百年來更是一直活在人們的口中。

      八、完成課后練習一,討論:如今的國際社會,誰能一統天下?

      九、完成課后練習二。(綜合本課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問曰卒同“猝”,突然。

      ②則苗浡然興之矣浡同“勃”,生機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由同“猶”,就像。

      十、課外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文學讀本》上選讀的孟子文章。

      探究活動

      走近《孟子》

      一、提供材料專題閱讀

      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

      二、研討主題

      研討可側重于以下幾點

      1.孟子思想的研究

      2.《孟子》論辯藝術的研究

      3.《孟子》語言風格的研究

      三、交流、評價與總結

      可以在高三年級組織一次“走近孟子”為主題的論文(或者學生自作的主頁)交流會。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2

      一、考綱解讀

      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著眼點,也是高考試題中一種最為常見的題型。詩歌鑒賞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觀題。

      從命題內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與賞析、意象的賞析以及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圖畫賞析等。

      從命題形式上看,考查的試題多種多樣,主要有:概括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概括景物特征、賞析景物描寫的作用以及比較兩首詩中描寫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異同。

      二、知識歸納

      古代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融合了詩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

      1、概括詩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賞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4、賞析詩歌中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景物形象分析

      1、概括景物特征

      2、賞析景物形象

      3、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三、例題剖析及方法指導

      例: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

      (11分)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

      愛把山瓢②莫笑儂, 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5分)

      (2)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

      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6分)

      (1)、答案: ①艷麗? ②清幽

      ①“園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

      ②“喬木崢蠑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導

      1、概括景物特征?

      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補充空白?

      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

      (2)、? ①行為灑脫?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依”,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

      ②“亭角尋詩滿抽風““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了陳居士沉迷于詩歌創作的高雅情趣。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指導

      1、概括詩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知人論世,感知環境與處境

      3、賞析詩歌中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4、重視轉換,概括形象。

      四、鞏固練習

      1、閱讀下面一首明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盤山絕頂? 戚繼光

      霜角一聲草木哀,云頭對起石門開。

      朔風邊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但使玄戈銷殺氣,未妨白發老邊才。

      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①舞劍臺。

      ⑴本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答:首聯描寫登盤山所見所聞:軍營號角凄厲悲鳴,仿佛漫山草木也枯黃凋落了;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開的石門。

      描繪了一幅典型的北方邊塞風光圖。頷聯描寫了霜天,衰草,朔風,落葉,歸鴉。渲染了邊塞的肅殺、悲涼的氛圍。

      ⑵結合全詩賞析,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本詩通過對盤山山頂的描寫,刻畫了一位保家衛國、渴望建功立業的軍人形象。頸聯,寫詩人的決心,只要自己手中的兵器能夠遏制戰爭,哪怕一生守衛邊疆也沒關系。尾聯,勒名峰、李將軍舞劍臺等表現詩人建功立業的豪情。

      2、閱讀下面一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道上 宋犖

      邯鄲道上起秋聲,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來名利客,滿身塵土拜盧生。

      注:唐《枕中記》載,少年盧生在邯鄲客店中自嘆窮困,卻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及醒,店主所蒸黃粱尚未熟。

      后人稱此為“邯鄲夢”或“黃粱一夢"。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答:通過秋風、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繪了一幅秋風陣陣、古木滄桑、祠廟破敗的古道秋景圖(2分),營造了蕭瑟凄涼的氛圍。

      (2)簡析“盧生”在詩中的作用。

      答:借用盧生“黃粱一夢”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對步盧生后塵、熱衷功名利祿的“名利客”的諷刺。

      五、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詩歌鑒賞之語言教案

      一、考綱解讀

      1、考點解讀: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遣詞造句、語言風格等方面考查,要求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揣摩詩歌的語言風格等。

      2、考查內容: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包括準確理解詞語的特定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

      準確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所描繪的形象、表達的情感、營造的意境等。

      3、考查形式:煉字煉詞。賞析“詩眼”。

      賞析煉句。賞析語言風格。

      二、知識歸納

      品析詩歌中在表情達意上最貼切、最富表現力的字詞。賞析詩歌中最凝練、最傳神的字詞,賞析全詩中最能點明詩歌主旨的字詞。

      品析詩歌中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句子。品析詩歌的語言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方面所顯示出的格調和特色。

      理解詩歌中關鍵詩句的含義。賞析詩歌中關鍵詩句使用的表現手法。賞析詩歌中關鍵詩句描寫的畫面。賞析詩歌中關鍵詩句刻畫的人物形象。賞析詩歌中關鍵詩句營造的氛圍。賞析詩歌中關鍵詩句表達的詩人情感。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意象語言、象征語言和情感語言以及語言特色。

      三、例題剖析及方法指導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 發? 羅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1、這首詩是如何表現“早發”之“早”的。請作簡要分析。

      2、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解析:

      1、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凸顯“早發”:宿酒初醒,殘燈未滅,長夜未盡,詩人已攜孤劍登程。第三句寫詩人在路上聽到雄雞唱曉,也可見出行之早。塞外風雪路,本來行人稀少,而“早發”就更無路人,只有詩人獨行,故“獨”與“早發”之“早”有關。飛雪白草,道路本已難辨,早行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現“早發”之“早”。

      2、“背”是背著,也就是方向相反。

      詩人獨自一人朝著與返鄉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鄉的雁反襯出客居邊塞的詩人孤獨寂寞的飄泊之感和濃重的思鄉之情。

      詩歌語言鑒賞方法指導

      1、 理解詞語意義,關注字詞用法。

      2、 品味詩句句式,賞析表現手法。

      3、 把握景物特征,體會詩人情感。

      四、鞏固練習

      (一)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回答問題。

      三岔驛 楊慎

      三岔驛,十字路,北去南來幾朝暮。

      朝見揚揚擁蓋來,暮看寂寂回車去。

      今古銷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長亭樹。

      1、賞析詩中“今古銷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長亭樹。”的意蘊。

      2、請簡要分析“朝見揚揚擁蓋來,暮看寂寂回車去”的語言特色。

      答案:

      1、這兩句的意思是,古往今來無數追名逐利之徒,升沉出沒,榮辱變化,往往一夢醒來,黃粱未熟。這兩句話既是詩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詩人推己及人、對古今文人官場沉浮的概括。

      表現了詩人對物是人非的感嘆,表明了名利不過是一時之榮,繁華只是瞬間,只有時空才是永恒的哲理。表現了詩人不與黑暗官場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2、對比。兩句詩用朝與暮、來與去相對比,描寫了詩人當年看到的某些官員極盛時的洋洋自得之態和衰落時的寂寞清冷、頹唐喪氣之境。疊詞。用“揚揚”與“寂寂”表現某些官員宦海沉浮的狀態,生動形象。

      (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哭陸秀夫 ①方鳳

      祚微方擁幼,勢極尚扶顛。

      鰲背舟中國,龍胡水底天。

      鞏存周已晚,蜀盡漢無年。②

      獨有丹心皎,長依海日懸。

      注:①南宋恭帝降元后,陸秀夫等先后立趙晸、趙昺為帝,繼續抗元。

      后被圍攻,陸秀夫背著幼帝跳海殉國。②周最后分為西周和東周,封于鞏的東周最后為秦所滅,而后曹丕廢劉協稱帝,漢亡,而劉備建元章武,史稱蜀漢,四十三年后,滅亡。

      1、本詩首聯的詩眼是什么。

      請結合詩歌簡要賞析。

      2、本詩的后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1、首聯的詩眼是方和尚。

      方是剛剛的意思。

      因為南宋恭帝降元,南宋傾覆,此時陸秀夫在危難擁立幼主,以延宋祚。方字一方面表現詩人的贊譽之情,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無力回天的悲哀。尚字,是還仍然的意思。

      在國家局勢這般險峻的時候,他還擁立幼主,堅持抗元,表現了他的浩然正氣。

      2、亡國的哀傷之情。就像周室、蜀漢滅亡一樣,從此宋室淪陷、不復存在。對陸秀夫的贊美之情。國家破忘了,但獨有這一片皎潔的丹心伴隨這高懸于海上的紅日,將永遠照耀著千秋萬代。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3

      教學目標

      1、培養初步鑒賞古典詩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詩歌鑒賞題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重要環節,抓住關鍵詞句。

      教學難點:對詩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實的了解。

      教學方法與思路

      1、從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考查的內容歸納所要復習的重點;

      2、掌握具體方法;

      3、實例訓練,形成能力。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引言導入,板書課題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詩的王國,優秀的詩人像群星燦爛,優美的詩篇流傳久遠。古典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內容。然而在實際學習中,由于年代相去甚遠,許多同學對古典詩歌的理解總是有一定的難度,有時似懂非懂,有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在考試中失分較多。這說明我們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提高古典詩歌鑒賞題的`解答能力。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古典詩歌鑒賞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板書課題:古典詩歌鑒賞)

      二、從高考題歸納古典詩歌鑒賞的要點

      1、投影顯示1996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習題1)。

      引導學生思考:鑒賞的內容有哪些?

      明確:第一題是元曲句子的鑒賞,第二題涉及結構、內容、主旨、風格。

      2、投影顯示1997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習題2)。

      引導學生思考:鑒賞的內容有哪些?

      明確:

      3、歸納古典詩歌鑒賞題的鑒賞要點:

      (1)字詞

      古代詩人在用詞方面可謂孜孜以求。苦吟派的盧延江曾說: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賈島推敲的詩壇趣話更是流傳千古。

      提問:你還能舉出表現古人講究煉字的例子嗎?

      明確: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

      一詩千改始心安。(袁枚)

      (2)詩句

      詩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詩的關鍵所在,因此,對詩句的考查也是重點之一。它的內容包括詩句的意義,修辭技巧,表現手法,有時還考查詩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詩歌的主題通常借助意境來表達。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鑒賞古典詩歌,必須體味意境。體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評價

      包括作者評價、內容評價、思想評價、藝術評價等,往往是總體評價。

      三、借鑒題例,把握鑒賞三個環節

      1、顯示題例:習題1、習題2

      2、思考與練習

      3、把握鑒賞三個環節:了解感悟聯想

      板書設計:

      詞語把握

      語言選詞煉字

      句義把握

      1、了解名物

      典實

      背景

      2、感悟

      3、聯想

      三種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四、實例訓練,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訓練對詞語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D)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躁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內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2、出示材料乙,訓練整體把握能力。

      材料乙讀陸游的《小園》,選出分析有誤的一項(D)

      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枳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

      A、第一、二句是描寫,B、第三、四句是敘述。

      C、臥讀陶詩是指D、臥度陶淵明的詩。

      E、這首詩屬于田園詩歌,F、其選材和表達的意蘊與陶淵明的詩很相似。

      G、陸游不H、可眼不I、愧為愛國詩人,J、即使是寫田園生活,K、也表達出憂國憂民之心。

      4、出示材料丙,5、訓練整體鑒賞能力。

      材料丙對以下一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A、作者在詩中用一秋字,主要是為了交待送別友人的季節。

      B、江南江北在詩中有照應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

      C、第四句寫望中所見,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水悠悠暗含著無限的思念之情。

      D、作者將對友人的感情滲透在景物的描寫之中,做到了言盡而意無窮。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寫一篇關于張炎《南浦春水》的鑒賞文字。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11-15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精選14篇)06-09

    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詩歌鑒賞教案06-29

    高三數學二輪復習教案模板01-06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1-12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08-20

    (通用)高三數學二輪復習教案模板05-03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12篇06-01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精選13篇)06-09

    高三語文的復習教案(精選16篇)06-0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99精品亚洲热综合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精品91福利在线观看 | 一本精品热在线视频 | 新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