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14 11:27:4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程序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

      2、板書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

      (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收集,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通過匯報交流,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質疑導入,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自讀課文,要求:(1)把句子讀通順,自學生字詞。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檢查交流:(1)指名讀課文,正音釋詞。

      (2)交流: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精讀探究,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里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著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6、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積累背誦。

      四、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3、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4、收集有關惜時的資料辦一版專題手抄報。

      (鼓勵學生從課文的內容不同角度的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把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積累喜歡的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

      4、邊讀邊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邊讀邊積累詞句,學習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讀懂課文,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活動:

      課前、課中反思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遍地金黃”指的是什么?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課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開的圖片,簡介油菜花。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學生互相交流,理解詞義。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按順序分為三部分。

      三、自主閱讀,感悟體驗

      1、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找出難懂的詞語或句子。

      (3)思考:“我”為什么特別喜歡油菜花?文章哪些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油菜花?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做到邊讀邊想象,將課文中不懂的地方用筆標記。

      3、交流匯報。

      (1)“我”為什么特別喜歡油菜花開?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說明,幫助學生理解“蓬蓬勃勃”“浩浩蕩蕩”等詞語。(那濃郁的生氣感染了“我”,喚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讓“我”有了生命的感動。)

      (2)文章哪些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油菜花?是從哪些方面具體描寫的?

      ①指名學生讀出有關部分,全班交流。

      ②齊讀第4-6自然段,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句段,全班朗讀。

      4、小結寫作方法:作者抓住了油菜花的特點,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各種修辭方法,從顏色、氣味、花期等方面具體描寫。

      5、找出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思考“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課件出示句子。指名答,全班交流。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感變化,是因為油菜蓬勃的生命力,是因為它獨特的充滿青春氣息的色彩,是因為它開得燦爛,是因為它們不畏風雨的精神感染了“我”。作者借油菜花提醒自己,提醒讀者:只要你心中充滿陽光,樂觀地面對生活,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這就是作者收獲的“遍地黃金”。

      四、拓展延伸

      課后思考題第二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同桌分享一下吧!

    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

      以一篇時文作為課文教學的導言。教師先請一位同學朗誦這篇文章。文章點明了《岳陽樓記》的三大優點:寫景好、政論好、人生觀好。教師順此帶領學生進入課文。

      二、讀講

      把課文立意新(政論好、人生觀好)與語言美(寫景好)作為重點。采用反復朗誦課文并當堂背誦的方法,在不斷吟誦中深化對重點問題的理解。

      第一節: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節:欣賞洞庭湖全景。體會轉折句的作用。

      第三節、第四節:把握景與情的`關系,落實對字詞、表現手法的理解。

      第五節: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學過程中,朗讀形式多樣,背誦則結合講析逐步進行;以讀為主,讀讀講講。

      三、辨異

      羅列一些意見不一的解釋性內容,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判斷,去決定取舍。如“而或長煙一空”有兩種解釋:

      ①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

      ②;霧氣充滿天空。要求學生對比著結合課文分析。

      四、歸納

      著重從語言方面去探究,分別從詞語、句式、修辭、節奏等方面去概括、歸納:

      1.詞語——爐火純青,如“銜遠山,吞長江”。

      2.句子——精練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語、對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辭——巧妙運用,如對偶,對比、排比、借代等。

      4.節奏——抑揚頓挫,具有音樂美。

      五、補析

      教師還強調了文章開頭及結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開頭似乎平淡,其實包含了作者對滕子京的贊頌,對當時政治的不滿,結尾既是對古仁人的愛慕稱贊,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對朋友的勸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語文教案 篇4

      《珍珠泉》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通過對珍珠泉的描寫,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教學本課,筆者以“口語交際”的形式組織閱讀,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地去探尋美、體驗美和交流美。使學生既復習鞏固了本單元的閱讀方法,又為后面的“口語交際”做鋪墊。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識5個字(包括一個多音字“擔),能用“緣故、樸素”造句。

      2.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7個生字,用“緣故、樸素”造句。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師:說說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泉,它有什么特點。我國還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嗎?(學生可說“資料袋”中的內容,也可說自己搜集的內容。)作者吳然的家鄉也有一眼泉,叫——板書課題《珍珠泉》。

      2.學生自讀課文。

      師:這眼泉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樣的泉?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讀讀課文。

      同桌輪讀課文,互相訂正讀錯的字詞,最后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

      二、招聘“導游”,模擬“游客”

      1.師:風景優美的“珍珠泉”迎來了很多游客,景點管理部門想在我們班招聘一批小導游,你們想當小導游嗎?

      播放旅游景點中導游解說場面的片段(30秒鐘之內)。

      思考:導游會對游客說些什么?(城市學生對導游這一職業較為熟悉,該環節可省略。)

      2.師:要當好“珍珠泉”的導游,你認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學生討論后歸納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話把這些特點介紹給游客;

      (2)針對游客最想知道的進行解說;

      (3)解說時要富有感情。

      3.師:如果你是一名慕名來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對導游提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后小結。可能有以下問題:(1)“珍珠泉”為什么會不停地冒著水泡?(2)珍珠泉為家鄉作出了哪些貢獻?(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這句話什么意思?……

      三、品讀課文,準備“應試”

      1.出示“導游”招聘條件。

      考題

      (1)概括介紹“珍珠泉”的特點。

      (2)選擇其中一個特點,詳細、生動地介紹“珍珠泉”的美麗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問題。

      要求

      (1)能主動、熱情、大方地為游客作解說。

      (2)介紹“珍珠泉”的特點時能運用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表達出對“珍珠泉”的贊美,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能認真傾聽游客的提問,并認真、耐心、有禮貌地解答。

      2.學生根據招聘條件中的“考題”和“要求”細讀課文,四人小組內每人輪流當導游(其他當游客)進行模擬“招聘考試”。

      3.教師巡視各小組“應試”情況,學生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點評、指導。

      (1)解說課文第2自然段內容時,要注意“水是那樣綠……已經發黑的樹葉”這兩句話,既要突出綠的程度,又要表達出贊嘆的感情。

      (2)解說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這句話,要突出水泡的頑皮。“開始水泡很小……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現出輕松、活潑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現出水泡色彩豐富、晶瑩剔透的特點。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話:“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要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在什么時候說較好,如何強調重音和停頓,如何表現出發自內心的自豪和贊美。

      4.出示“珍珠泉”掛圖,指導學生憑借掛圖解說,并能恰當用一些手勢輔助解說。

      四、組內比賽,競聘“導游”

      1.組織學生分組(四人一組)進行解說比賽,推選出優勝者(每組1名)。

      2.老師為優勝者頒發“導游證書”。

      五、總結評價,拓展延續

      小導游們,你們的解說盡興嗎?小游客們,你們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嗎?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家鄉——××,而且還繼續招聘小“導游”。你們準備帶領游客到家鄉的哪個景點參觀,如何解說呢?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容。

      4、了解按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難點:初感知課文按發展順序敘的方法。

      教學準備:

      圖片,實物、生字卡片。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樹葉一都是什么顏色的?你們見過藍色的樹葉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班19課。(板書課題)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結合生活實際,讀句子識字。

      (1)小明削好鉛筆,放進鉛筆盒,準備上美術課。

      (2)他皺起眉頭,吞吞吐吐地說:“我怕你不注意把我的筆弄壞了。”

      2、重點指導:“術、惹、桌、注、皺”的讀音。

      (吐:tu削:多音字,在本課讀xiao)

      (四)利用加偏旁或換偏旁,記憶下列漢字。

      木—術土—吐住—注沿—鉛

      (五)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左右結構“吐、注、課、鉛”:左窄右寬。

      老師范寫:上下結構的“筆”字。

      (三)自由讀課文。說說:藍色樹葉是怎么回事?

      一、板書設計。

      術鉛惹吐桌盒注削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朗讀課文,說一說:林園園的綠色的`樹葉可愛嗎?讀讀有關的語句,并說一說理由。(樹葉那么綠,真惹人喜愛。)

      自由認讀。

      二、觀察第一幅圖,想象一下他們說了些什么。

      1、讀一讀課文中的對話:從對話中體會說了什么?

      2、角色讀對話:讀出語氣。

      三、觀察第二幅圖。

      1、自由讀課文:課文哪部分寫的是圖的內容?

      2、李麗和林園園他們分別在做什么?

      3、他們可能在想些什么?(學生討論后發言)

      4、分角色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出語氣。

      四、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旁邊,你會對林園園說些什么?(結合課文內容,林園園“不由得臉紅了”)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六、板書設計。

      19藍色的樹葉

      綠樹葉——惹人喜愛

      互相幫助

      藍樹葉——不由得臉紅

      教學反思:

      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教學時,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我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切忌把她當作批判的對象。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

      1、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賦予的時代內容。

      3、學習寓言式雜文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賦予的時代內容。

      2、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3、理解文尾對深化主題的作用。

      4、認識寓言式雜文的語言特點。

      三、介紹作者及背景:

      l劉征,現代作家,又是寫故事新編的好手。有作品集《劉征文集》和《劉征十年集》。本文寫于1988年8月,當時,經濟在部分價格開放、部分價格仍由行政機關控制的“雙軌制”下運行。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能夠依靠行政權利取得低價買進或高價賣出的.特權的人們,便能大發橫財。本文諷刺的,正是這種現象。后來,由于商品市場逐漸放開,也由于“雙軌價格”差價有所縮小,通過審批權,干預賺取差價牟利 的基礎被削弱,倒賣“批文”的做法才有所收斂。

      文章開篇就說“潮流不可阻擋”。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知道,這個潮流顯然是指當時席卷中國大地的下海經商的大潮。各個領域包括文化領域都受到大潮的沖擊,許多官員下海,許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虛構了莊周棄文從商的寓言故事。

      四、莊周經商養魚買水 故事情節

      五、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所引有關莊子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試著解讀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兩個故事。

      六、思考、討論:這是一篇寓言式雜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七、藝術特色

      八、作業

    語文教案 篇7

      第二課時

     一、再述樂事,導入看戲

      (生活樂事的敘述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看戲部分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讀看戲,梳理過程。

      (一)默讀第二部分看社戲的全過程。并思考:圍繞社戲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并據此劃分好這部分的層次。

      討論明確:一層(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二層(10—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三層(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四層(22—30段):看社戲后深夜歸航。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語文美,在探究中發現語文的思想美,在誦讀中體驗語文的情感美。)

      1、看戲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來是如何解決的?為什么這樣寫?

      討論明確:看社戲前確實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時叫不到船,母親不準“我”和別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擔心等,還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掃興。然而,這些“困難”又逐一地被小伙伴們解決了:首先解決了船的問題,接著又擺三條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亂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還用寫包票的話作了保證,讓外祖母放心,實現了“我”去看社戲的愿望。這樣敘寫既突出了雙喜等小伙伴的友愛、聰慧的品德,同時也顯得文筆曲折,文意跌巖。

      2、文中為什么說笛聲宛轉悠揚,使“我”“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呢?

      討論明確:“自失”是指“我”聽得出神,忘了自己。這是因為被美麗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緣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戲途中產生過什么誤認?寫這些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討論明確:“我”在航船去看戲途中曾產生過兩點誤認: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誤認為趙莊,一是誤把“漁火”誤認為戲臺上的燈火。心急才產生了誤認,寫這兩點誤認,既構成了情節的曲折,又進一步表現出“我”急欲去到趙莊,看到演戲的心情(板書:誤認 心急生誤 兩誤曲折 更現心急)。

      4、“我”在望到戲臺時的心情怎樣?

      討論明確:“我”望到“莊外臨河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那縹緲月夜空間的戲臺,使“我”疑心是“畫上見過的仙境”,深被吸引,無限歡喜,更全神貫注地一直望到“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無限歡喜、興奮之情。

      5、在作者筆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好看。

      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于出了臺”,并不停地唱著。

      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戲不好看?

      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孩子的神態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6、既然戲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贊成回去了。課文中月夜歸航這一部分寫得也非常精采。但為什么沒有寫沿途所見的景物呢?

      討論明確:因為前面第11節已著重寫了兩岸景物,所以這節略了這部分內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興致將盡,在小說將要結束之際,偷豆一事又把情節推向了高潮。為什么說“偷”?“偷”誰的豆?

      討論明確:孩子們認為背著大人摘豆吃是不應該的,所以直言不諱地說“偷”。可是他們不是竊取別人的東西來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勞動果實奉獻給伙伴享用;“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些話足以表現出這群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8、由此,我們想—想,小伙伴們這樣熱衷于來看戲的真實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明確:(1)對少年兒童來說,對未知事物或新鮮事物的追求與探索遠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們更在乎的是在看戲途中彼此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小伙伴們真正感興趣的不在社戲,而在看戲前后的那種氣氛、感覺。

      四、品讀賞析,景物描寫。

      1、去趙莊看戲的途中,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討論歸納:

      嗅覺:(清香、水氣)

      視覺:(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

      聽覺:(似乎聽到了歌吹)

      想象:(……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

      2、這樣描寫看戲途中的情景,起著什么樣的作用?表現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領略了江南水鄉的夜景。這段描寫,從感覺入手,描繪了豆麥、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連山、皎潔的月光、閃亮的漁火、宛轉悠揚的笛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寫得有聲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寫連山,以動寫靜;寫笛聲,以聲傳情;寫漁火,由遠及近。這樣寫,既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之感,又將社戲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給讀者。同時也表現了我急欲看到社戲的急切心情。

      3、明確下列幾個問題:

      (1)“朦朧”在句子里作什么詞用?

      “朦朧”原來是形容詞,現在作動詞。(下文中“模糊”也是這種用法。)

      (2)為什么說連山像鐵的獸脊似的踴躍向船尾跑去?

      這樣寫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歸航”的描寫又怎樣呢?為什么說“航船”像條“大白魚”呢?

      要求同學與上面的'寫景比較,討論明確:

      從趙莊回平橋村途中的描寫以仙境再擬社戲,“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另外,還寫得帶有童話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烘托出了孩子們看社戲安全歸來的愉快場景。

      (讓學生在品讀賞析中體會自然之美和語言之美,領會小說景物描寫的特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五、總結存儲,歸納特色。

      1、總結存儲:這是一段優美清麗的自然環境描寫,它寫出了農村夜景的清新,寫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情與景有機的交融在一起。

      2、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具體地說:

      1、景物描寫多側面。《社戲》在描繪農村自然景物時,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給人以十分豐富的感覺,景物的立體感由此產生。

      2、景物描寫多層次。這里所說的層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間位置,《社戲》中能清晰地顯示出遠景、中景、近景三個層次。

      六、片斷仿寫,體驗拓展。

      1、找出描寫山、戲臺、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進一步體會體會。

      2、按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方法,仿寫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劫奪”“嗥叫”“急不可耐”“故技重演”“心滿意足”“群起而攻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馬蜂和棕熊的特點。

      3、自主勾畫課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劃分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材簡析

      二、解釋字詞

      撩:挑弄,引逗。

      節日:這里指熊在夏秋兩季可以大飽口福,猶如過節般高興。

      第1段只有一句話,介紹了熊的特點是“愛撩蜂”,吃蜂蜜。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通過換詞法理解“撩”,聯系下文理解“節日”。

      蜂蛹:蜜蜂雄性幼蟲封蓋后到羽化出房前這一變態時期的營養體,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營養食物。

      劫奪:搶劫,掠奪。在學2段時先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這個詞語。到教學4、5、6段時,再抓住對大棕熊撕蜂巢、搶蜂蜜時傳神的動作描寫,進一步理解“劫奪”。

      三、了解課文

      第2段主要介紹了馬蜂的特點:體態大、毒性大、巢房大、蜂蛹大、攻擊性大,而且專門偷吃蜂蜜。

      教學這一段時,可以結合課后題1,讓學生帶著“馬蜂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讀書,重點讓學生抓住第2句話,感受被馬蜂刺到的嚴重后果。抓住“攻擊”和“抗擊”,體會馬蜂與工蜂戰斗的激烈。

      猖狂:狂妄而放肆。

      緊扣第3句中“地上落了一層層的工蜂”,抓住“一層層”,進一步體會馬蜂和工蜂之間戰斗的激烈,以及馬蜂在偷吃蜂蜜過程中的“猖狂”。在讀爺爺的話時埋下懸念:熊能收拾如此猖狂的馬蜂嗎?

      這是一個過渡句。

      嗥叫:野獸吼叫。

      急不可耐:形容非常迫切的樣子。

      第5段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熊的.特點:在山崖下打轉,吃不到蜂蜜時的“心急”,主要通過“急得團團轉”“嗥叫”等描寫來體現;想出妙招,從山崖往下滾時的“聰明”,主要通過“瞧了又瞧”“穩穩地站定”來體現;撕開蜂巢,吃蜂蜜時的“貪婪”,主要通過“得意”“一下”“撕開”“急不可耐”“大嚼”來體現。

      教學時引導學生勾畫這些讓人印象深刻,最能表現大棕熊特點的詞句,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悟,并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大棕熊的特點表現得如此充分?對動作、神態的細致描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6段可以分作兩個部分:第一是馬蜂大戰棕熊,棕熊劫奪成功。第二是棕熊故技重演,從山崖上滾下來,禮貌告辭。

      教學第一部分,學生勾畫出對馬蜂的描寫后,可以緊扣“群起而攻之”這一關鍵詞,從“數以萬計”體會“群”的勢力的強大,從“叮”“咬”“蜇”體會“攻”的氣勢的逼人,從“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團大蜂球”體會“群起而攻之”的瘋狂。學習大棕熊吃蜂蜜的情景,可以和第2段中的“劫奪”結合理解。一個“任”字,表現出劫奪時的志在必得,無所顧忌,“護住”又表現出熊的聰明,而“大嚼”“足足”“心滿意足”等動作、神態充分表現了大棕熊的貪心。教學時讓學生緊抓重點詞句品讀,既要通過朗讀體會到戰斗的激烈和棕熊的貪婪,更要在讀中悟到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第二個情景時,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故技重演”,聯系第5段內容理解,棕熊又用了和剛才一樣的方法從山崖上滾了下來。也要提示學生,雖是“故技重演”,可是也有不同,思考:不同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讀書,體會到棕熊的收放自如:剛才是“穩穩地站定”,現在是快要沖到小屋前時,它“突然剎住了身體”;剛才是“大聲嗥叫”,‘連續轉了兩三圈”,現在是“似乎很禮貌地向我們大吼一聲”,然后“搖搖擺擺地走了”。從熊吃飽以后的表現,又可以體會到它可愛、有趣的特點,于是棕熊的形象就變得豐滿了。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把我們的“緊張”和棕熊心滿意足后的那種閑情逸致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把握大意

      1. 默讀課文,想想每段的意思。

      2. 交流、點撥。

      3. 試著說說全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1. 學習第1、2段,初步感知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點。

      (1)自讀、勾畫能表現馬蜂、棕熊特點的句子。

      (2)交流、引導:重點抓“劫奪”體會熊的貪,抓“三針刺”體會馬蜂的毒性大,攻擊性強。

      2. 學習第3段,著重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1)默讀思考:在馬蜂與工蜂的戰斗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馬蜂的“攻擊性強”?

      (2)交流。

      3. 學習第4、5、6段,勾畫描寫生動的詞句,著重體會馬蜂“群起而攻之”的強勁和棕熊“劫奪”過程中的聰明、貪婪、可愛。

      (1)勾出描寫生動的詞句,自讀體會。

      (2)交流感受,指導朗讀,重點圍繞“劫奪”,從上山崖時的聰明、吃蜂蜜時的貪婪、下山崖時的可愛三個方面了解熊的特點;圍繞“群起而攻之”,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3)師引讀5、6段。

      三、總結全文,悟得方法

      1. 讀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馬蜂與熊的特點寫得生動、傳神?

      2. 交流、總結:抓住極具特點的神態、動作進行描寫。

      四、課外作業,加強練習

      1. 布置小練筆。

      2. 反饋修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園教案02-0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午夜男女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换脸一区二区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熟女作爱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