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解詩題。
1、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2、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么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3、讀詩題:
二、讀詩解意。
1、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2、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愿意再來讀這首古詩,并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下面的注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后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注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啊!
4、齊讀古詩。
三、展開想象,悟詩情。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于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2、現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里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里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么說?學生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腦海中又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學生交流: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涌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涌”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么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么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么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B、看著這畫面,看著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回歸,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三、四兩句。
4、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嘗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涌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同學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5、朗讀升華情感。
教師:面對著這洶涌的波濤,面對著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學生:讀
《江上漁者》說課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宋朝詩人范仲淹。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這首古詩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中所蘊涵的美,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以誦讀古詩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欣賞古詩的美。具體來說采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朗讀中理解詩意
在出示古詩以后,我通過三步的朗讀,第一步,將古詩讀正確,在此基礎上進行書寫練習;第二步,試著讀出古詩的味道;第三步,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讀了古詩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古詩的內容,感知古詩的意思。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忽略了古詩教學中的解釋,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領會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通過說畫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因為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正如楊振寧博士談到的:在他上一年級時,父親教他背誦了幾十首唐詩宋詞,有的易懂,的不全懂。70多年來,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后,才逐漸領悟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等名句的真義,也才認識到“猶恐相逢是夢中”等只有過來人才可能真懂的詩句。
二、啟發想象悟詩情
“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黑格爾)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想象再現情境。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在學生理解往來的客人愛吃鱸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說說客人們會怎么說,讓學生感受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為體會捕魚的艱辛奠定基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兩句詩的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然后讓學生通過給畫面上添畫小舟,讓學生直面詩句,與詩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第二步,讓學生想象江上漁者在風浪中捕魚可能遇到哪些情況?引導學生感受漁者捕魚的艱辛。
三、組合、寫話,提升
在學生感受漁者捕魚艱辛的基礎上,通過與《憫農》的組合閱讀,引導學生感受任何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話,寫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的話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展現。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進行預防災害,預防突發事情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1、導入:列舉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場所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是因為有的人安全意識不強。 b、班級舉例:學校發生的事故及后果。
c、國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目前學校抓的幾項工作。
(三)、應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學生討論。
2、集體歸納。
(1)人身安全,在校園內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鬧,不爬圍墻,不爬樹,不接近有電等危險地點,勞動時,注意安全,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課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車輛,騎自行車寧慢勿快,切勿雙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車,通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3)財產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錢財,如有遺失或遇偷盜、敲詐等應向老師及時反映或報警。
(4)飲食安全,不飲生水,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變或過期食品。
(四)、學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強注意。
(五)、教師小結
小結內容:
同學們好!
今天是新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個星期一,新年里同學們又長高了許多,也更懂事了,為了今后能更好地學習、生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些中學生應該記住的一些安全知識。
人們常說:“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學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體才是學習、工作、生活的本錢。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珍愛生命,珍惜幸福的學生生活。”我們一定要牢記以下幾點:
第一、做好課間活動的安全。樓梯口是我們的重點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學校都發生過樓梯擁擠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課間休息時,教室里、走廊上、樓梯間到處都是走動或者站著的同學,如果追趕打鬧,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過快而使自 1
己扭傷手、腳、腰或跌得頭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學,造成意外事故,或引起同學間的矛盾糾紛。
第二,做好勞動活動時的.安全。學校或班級都要組織一些公益勞動和打掃衛生的勞動,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勞動中,也極有可能出現一些危險,同學們要注意了解勞動場地的特點,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勞逸結合,累了就休息一會再勞動;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險的地方勞動;不要在勞動時間打鬧嬉戲。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馬路不是游戲場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互相提醒,相互監督,相互照應,當一名維護交通安全的“宣傳員”;不坐“三無”車輛;過馬路時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靠右行;在城市里還要注意走斑馬線,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衛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識。不在路邊小攤點、無證無照的商店買東西,不買“三無”過期變質食品,不暴飲暴食。在校外不能隨意的相信別人,碰到有人問路時我們只能指路不能帶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壞人時應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第五,要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學校各種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曠課,不違紀,按時作息;嚴禁翻越學校圍墻和大門,不進“三廳兩室二吧”;不參加結伙斗毆、盜竊、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不早戀,慎交友,;嚴禁購買、收藏、攜帶管制刀具;愛護學校財產,不損壞公物;配合門衛人員的管理工作,保證校園的安全。
第六,注意增強“防火防盜”意識,隨時做好防火防盜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錢物,防止各種事故的發生。如果發生安全隱患要及時報告老師。
新的學期,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們的學習創造一個更好更優良的環境! 反思1:20xx年春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教案
作為父母希望孩子在學校安全渡過每一天,健康快樂成長,萬一出現安全事故,都會成為家長和老師心中永遠的痛。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萬一的概率如果作為老師加強安全管理,有可能防患于未然,減少安全事故,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輕松、愉快。
關于安全教育,我在日常工作中是這樣做的:
安全無小事,必須放在首要地位。開學第一課:先給學生們上一節安全教育課,講一講安全注意事項: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不露聲色、迥然不同”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抓住人物語言,通過朗讀、想象等途徑,感受小仲馬永不言敗、堅持不懈的品質。
3、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在多向互動對話中啟迪思維,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朗讀、想象等途徑,感受小仲馬永不言敗、堅持不懈的品質。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難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運用“引用名言法”, 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談話:
這階段我們積累了不少自強自立的名言,我們來復習一下(課件出示):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出示《茶花女》一書,說說它的作者是誰。)
出示:1848年,小說《茶花女》問世,使小仲馬一舉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編成同名話劇,演出獲得更大的成功。師:同學們,小仲馬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之路是曲折的,但是他一點也不覺得艱辛,他這樣說:“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在讀正確、讀通順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詞語教學
絲毫不差迥然不同
大名鼎鼎廣為流傳
名不見經傳一舉成名
⑵概括大意
現在老師增加難度,你能不能用上這些詞(大名鼎鼎盛名不露聲色堅持創作名不見經傳一舉成名)說說課文寫了小仲馬一件什么事?
小結:同學們真不錯,一遍讀下來,不但學會了好多詞語,還能靈活運用這些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讀文本,感悟“真實”
小仲馬的長篇小說寄出后,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1848年,小說《茶花女》問世,使小仲馬一舉成名。
師:小仲馬成名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又是怎樣走向成功的?我們一起到2-4自然段中去研究。自由讀2-4自然段,想想小仲馬在成功路上都遇到什么困難?
1、面對一張張冷酷無情的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沮喪,仍然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師:指名讀,正音“箋”。箋就是信的意思,那么退稿箋就是——
同學們,這一張張冷酷無情的退稿箋上會寫些什么?
師:第一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編輯部寄來的退稿箋,小仲馬怎么想?又怎么做?
第二次稿子寄出去后,他又收到了編輯部寄來的退稿箋,他又怎么想?又怎么做?
一次、兩次、十次、二十次,面對一張張冷酷無情的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沮喪,他想:,所以他仍然不露聲地堅持創作。
師:這一切文中就用了一個詞來表達——不露聲色。你來讀讀。(板書:不露聲色)
師:這一張張冷酷無情的退稿箋像一根根針刺痛了小仲馬的心,但是他沒有沮喪,仍然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
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仲馬?(堅持不懈等)
把我們的體會送入句子中,齊讀。
2、小仲馬還不露聲色地做了什么事?
出示: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系起來。自由讀
師:同學們在讀這句話時心中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小仲馬為什么要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筆名呢?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仲馬為什么不借助父親的盛名呢?
師:我們先來看(出示父親材料)
大仲馬是19世紀法國作家。他寫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基度山伯爵》等。這些作品廣為流傳。當時他的父親就已經是大名鼎鼎了,同學們,如果他寫了自己真實的姓名會怎么樣?對,就像父親說的。
出示: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們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師:如果你是小仲馬,聽了父親的話會怎樣說? 可運用上我們積累的自強自立的名言來
師:是啊,只要小仲馬稍微借助父親的盛名,就不會到處碰壁了,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出示:小仲馬說:“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味道。”
師:坐在肩頭摘蘋果本是容易摘啊,他卻說無味,那是少了什么呢?
師:在小仲馬心中,沒有付出辛勤的勞動得來的果實是無味的。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仲馬?
師:是啊,自強是一種精神,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
讀句子評
師:當父親好意勸告小仲馬時,小仲馬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系起來。
當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信寄來時,小仲馬沒有沮喪,仍然不露聲色地堅持創作。
師:這么做只源于一個原因——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3、感受真實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退稿,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對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而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們的小仲馬總是這樣不露聲色,這樣的堅持不懈地寫作,他創作的《茶花女》,終于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這說明在不斷的磨練中,小仲馬的寫作水平提高了,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當這位資深編輯疑惑地問小仲馬:“你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小仲馬說——出示: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小仲馬想擁有的是什么?這個真實的高度指什么?(什么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我們除了看到他寫作上的成就還看到了他的什么?)
四、練筆升華
小仲馬的故事雖然學完了,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沉思。(出示分層訓練點)
1、或許,在父親的幫助下,小仲馬也可以通往成功之路。學了課文之后,你是贊成小仲馬依靠父親的幫助,還是自己的努力?寫下你贊成或反對的理由。
2、改寫課文:如果一開始小仲馬借助父親的盛名,輕而易舉的就出名了,結果又會怎樣?
3、面對小仲馬的艱難歷程,你有什么感言?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小仲馬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啟發。
(要求:自由選擇一題,適當用上一些名人名言)
交流、評議
五、總結文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但要成功的關鍵在于你能否像小仲馬一樣有真才實學,才能達到真實的高度。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即使你成功了,那成功也只能曇花一現,如果你真的擁有真才實學,才會讓自己從成功走向成功,讓自己的成功之路走得更遠。
六、板書設計真實的高度
寫作的高度不露聲色人格的高度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和4個詞語,認識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比較復雜。
課前準備
1.萬里長城和五星紅旗投影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3.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7《我愛祖國》,齊讀課題,出示地圖。
小朋友,這就是我們祖國的地圖,誰能說出我們祖國的全稱。
因為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所以她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是世界上大國之一。
二、初讀課文
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出生字。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最”的聲母是平舌音,“領”的韻母是后鼻音,“巾”的韻母是前鼻音。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出示第1分句“我愛萬里長城,我愛小河”。
提問引讀:誰愛萬里長城?(我愛萬里長城)誰愛小河?(我愛小河)
2.出示萬里長城投影片。
教師簡單介紹萬里長城(長城全長約6700公里,從建成到今天已經有20xx多年,)請游覽過長城的`小朋友談談自己的感受。
誰能說說為什么愛萬里長城,又為什么愛小河。(長城聞名世界,世界上再也沒有這么雄偉的建筑,中國人真了不起,小河兩岸種了許多莊稼,河里養了魚,有了小河,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3.有感情地朗讀第1分句。
4.輕聲朗讀下面的3個分句,同桌互相討論,說一說為什么愛五星紅旗、白鴿、紅的花朵、爸爸、媽媽、老師和同學。
(1)出示五星紅旗投影片,啟發學生說說學校的升旗儀式和從電視上看到的我國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牌時,運動場上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升起五星紅旗的情景。(五星紅旗代表我們的祖國,愛五星紅旗,就是熱愛偉大的祖國。)
“白鴿”又叫和平鴿,愛白鴿就是熱愛偉大的祖國。
(2)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它是紅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愛紅領巾就要繼承革命烈士的遺志,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3)爸爸媽媽關心、愛護我們,老師辛辛苦苦地教育我們,同學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我們不僅要愛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還要愛所有關心、愛護、教育、幫助我們的人。
5.齊讀最后兩行。提問:“我”為什么最愛祖國?
6.聽課文錄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五、指名背誦
1.出示生詞卡片:萬里長城、小河、五星紅旗、白鴿、紅領巾、花朵、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祖國。(按順序掛在黑板上)齊讀、指名讀。
2.根據黑板上的詞語,學生輕聲試背課文。
3.指名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生字詞卡片,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分析以下生字的字形。
愛:下面是“友”,不是“發”。
領:用書寫方法記憶“頁”字旁,左面是“令”,不能丟一點。
巾:要與“中”區別字形。
要:上面與“西”不同。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橫要長一些,右下是“又”。
2.指導寫字。
課后練習第2題,先讀生字、描寫生字,再對照范字臨寫。注意指導寫好下面幾個字。
“愛”、“領”、“最”三個字筆畫較多,要寫得緊湊些。“朵”的第二筆是橫折彎,不能寫成橫折彎鉤。
三、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先小聲拼讀音節,再寫出詞語。這6個詞是:祖國、花朵、紅領巾、老師、同學、萬里長城。
2.課后練習第4題。
(1)輕聲讀例句,齊讀、個別讀。
(2)提問:啟發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誰最喜歡踢足球?(可填“我”,“我們”或“小明”等。)什么最怎么樣?“那座樓房最高。”“這個西瓜最甜。”)誰最怎么樣?(“京京學習最用功”“老師最關心我們。”)
四、布置課外活動
1.搜集歌頌祖國的詩歌、歌曲,準備開一個《我愛祖國》的詩歌朗誦演唱會。
2.搜集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的照片,準備出一期《偉大的祖國》壁報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學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同時感受母愛。
教學重點: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焦急不安、仿佛”等詞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培養愛鳥的意識和情感同時感受母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我們在第二單元學過的“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等課文都是圍繞著哪個字寫的?(愛)對了,第二單元是圍繞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愛護來寫的。那么人類與鳥之間有沒有關愛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學習一首兒童敘事詩。兩只鳥蛋(板書)
兩只鳥蛋給大家帶來了很多詞語寶寶,老師現在檢驗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有信心嗎?(生:有)(出示課件)
二、品讀課文
讀得真好,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鳥蛋圖片),別看它們現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里,原來呀,它們還離開過這個鳥窩呢,想知道在它們身上曾經發生過一個怎樣的故事嗎?好,那就趕快來讀課文吧!
學習第一節
1、老師從鳥媽媽那里借來兩只鳥蛋,誰愿意來摸一摸,你們摸過的感覺(出示鳥蛋涼涼的),那換一種說法呢?請看“涼涼的鳥蛋”,“小路長長的”,換一種說法就變成了“ 的小路”,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2、這些詞換一種說法之后意思還是一樣的,這兩只鳥蛋小小的、涼涼的,真討人喜歡,你們喜歡嗎?誰愿意讀出來呢?(指名讀)
3、師評價:從你輕柔而緩慢的朗讀中,我也覺得這兩只鳥蛋真好玩,一起來讀讀吧!(生齊讀)
學習第二節
1、就在小男孩開心玩著的時候,誰看見了?(媽媽),她當時是怎么說的呢?指名讀。
2、是的,媽媽說的對!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就是鳥媽媽的兩個孩子(出示句子),我們來看看鳥蛋是怎么長成小鳥的。(出示課件)
3、怪不得媽媽媽說……(引讀),你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時鳥媽媽回來了,見不到自己的孩子,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說話練習:“鳥蛋不見了,鳥媽媽 ”。(出示課件)
4、我們再來聽聽鳥媽媽那凄婉的叫聲吧!(出示課件)聽后你聯想到了什么?(生說)說到這兒,老師再送你們一首詩:(出示課件)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5、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見了,鳥媽媽怎么會不焦急呢,哪個同學的眼睛最亮,發現了這個句子里面有一個特別的標點符號(!)
(我從這個感嘆號發現了鳥媽媽真的是非常非常著急)
6、指名讀,齊讀。
7、評價總結(你們讀得太好了,老師為你們鼓掌)
學習第三節
1、合作交流(出示課件):聽了媽媽的話之后,小男孩是怎樣愛惜它們的?自由小聲地讀課文,小組交流找一找這小節中哪些詞表現了小男孩愛惜鳥蛋。
(小心地、捧著、連忙、輕輕地)
2、理解“捧著”。
(1)做動作“捧著”。
(2)如果把“捧著”換成“握著、抓著”行不行呢?
3、小男孩不僅是捧著,并且是小心地捧著,輕輕地送還,為什么這樣做呢?(愛惜小鳥、珍惜生命)
4、小男孩不是怕鳥蛋摔碎嗎?為什么又要“連忙”呢?(因為怕鳥媽媽等得太著急了)
5、你能和小男孩一起把這兩只鳥蛋送還嗎?(邊演邊讀)
6、讓我們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這兩只鳥蛋送還吧!齊讀。
學習第四節
1、課件出示書上的插圖,圖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2、小男孩這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實際上小男孩真的聽見這么多鳥兒的叫聲,看到鳥兒的.飛翔了嗎?你從哪個詞中知道的?(理解“仿佛”)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聽到了鳥兒在說 ”
4、讓我們和小男孩一樣“抬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看著鳥兒唱著歡快的歌兒在高高的藍天上展翅飛翔,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引讀)。
三、課堂小結
1、你喜歡課文中的“我”嗎?為什么?
(知錯就改,愛護小動物)
2、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一起來讀全文。(出示課件)
四、當堂檢測
同學們,你們真棒,不僅理解了這首小詩,而且還讀得這么棒,老師相信接下來的學習也一定難不倒你們的!
1、我會讀。(出示課件)
鳥蛋 取下 涼快 一定 捧著 連忙 輕輕地 仿佛 抬頭 投向
2、請選擇一個詞說話。
焦急不安 輕輕地 小心地 仿佛
3、爭做“誦讀星”。
請有感情地試著背誦這首詩。
4、我最會說。
這首詩我們學完了,你有什么心里話想說一說?
教師評價:
五、總結全文,談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收獲多嗎?(生談收獲)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愛惜小鳥、珍惜生命的小男孩,老師希望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能像小男孩一樣和動物們交上朋友!愿意嗎? (生齊聲說:愿意)
六、板書設計:
9、兩只鳥蛋
取→拿→捧→還→愛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園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