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25 09:11:50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熱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數學教案(熱門)

    五年級數學教案1

      目標

      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及訓練

      重點

      體積的含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

      儀器

      教具

      教師準備:盛有紅色水的大玻璃杯一個,用繩捆著的大小石頭各一塊,沙一堆;投影儀和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一個;體積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各一個。

      學生準備: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學具。

      教學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和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知識。

      二、探索研究

      1.實驗觀察

      觀察(1):把一塊石頭放入有紅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變化?這是為什么?

      觀察(2):這只杯子里裝滿了細沙,現在把細沙倒出來放在一邊,取一塊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剛才倒出來的沙裝回到杯子里,你發現了什么情況?為什么?

      觀察(3):在(1)中把石塊換成小一點的,你觀察到什么?為什么?

      圖片觀察:投影出示課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大?

      結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你能說出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體積較大?哪些物體的體積較?

      2.教學體積單位。

     。1)介紹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數、1立方厘米的體積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

     、僮寣W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并量出它的棱長。

      ②看看我們身邊的什么的體積大約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

      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

      1立方米:

      出示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讓同學們上來看一下1立方米的體積的大小。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顯示第14頁的圖,讓學生口答。

      3.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投影顯示第16頁的“練一練”的第一題,讓學生說。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的第1題,讓學生口答。

      2、做練習三的第2題,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2個小正方體先擺后說。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單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相當于一張八仙桌的體積。

      1立方分米相當于三塊豆腐的體積。

      1立方厘米相當于一截小手指的體積。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

      2,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合理運用“割”“補”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一,復習引入

      1,師:大家知道哪些簡單的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師:今天老師是也帶來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請看.

      (課間出示長,正,平,三,梯)

      師:大家知道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馬嗎?

      生說公式,同時師課間出示.

      師:老師把這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組合在一起,拼成了生活中的美麗圖形,請看!

      (課間出示;風箏房屋的側面七巧板中隊旗)

      師:你能看到那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同桌之間說說看。

      匯報:重點說中隊旗分成兩個梯形。

      引出“組合圖形”的定義,課件出示定義。

      板書:組合圖形

      2,尋找身邊的組合圖形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組合圖形,大家找找看。

     。ń處煷皯,防盜窗)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4:房屋側面

      1,先出示沒有數字的圖形

      師:可以直接利用我們學過的面積公式來計算嗎?

      生:不能

      師:那可以怎樣計算呢?同桌之間說說看?

      匯報:可以分成兩個梯形,可以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想法啊?作業紙上又提供的數據,大家在作業紙上分一分,畫一畫,算一算。

      學生做,師巡視指導,搜集作品。,

      2,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方法一:轉化成三角形+長方形

      讓學生說一說他的做法,重點問轉化成了什么圖形?

      問:大家看懂了嗎?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呢?

      掌聲送回學生一

      方法二:轉化成兩個相同的梯形

      (多讓其他學生說一說分發)

      3,比較兩種方法

      課件同時出示兩種做法

      師:剛才這一種是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三角形和長方形)這種是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了(兩個梯形),雖然方法不一樣,但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生:都是把組合圖形分成成了已經學過的簡單的平面圖形。

      師:像這種分發在數學上叫分割法。板書:分割法

      分割

      板書:組合圖形簡單的平面圖形

      求和

      小結:在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把它利用分割法轉化成已學過的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求和。

      師:大家會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了嗎?那我們就去做一些練習吧。

      三:練習

      1,“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找一學生上黑板板演,找另一學生評價。

      在圖上加一條變成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能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嗎?(發現條件不夠)

      教授:分割時不能隨便分,要根據已知條件來分,這樣才能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中隊旗

      先讓同桌討論方法,比一比誰找到的方法多,然后再作業紙上做一做。

      先講兩種分割法,重點講解“填補法”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的分割法來求得組合圖形的面積,但這位同學的方法有的不一樣了,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長方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這位同學的想法真獨特,想這種方法叫填補法。

      板書:填補法

      師:我們把組合圖形通過填補法轉化成簡單的平面圖形,然后再(求差),就求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求和

      小結:我們在怎么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的?

      強調:轉化優化

      四: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頁的例2,第3頁的小數乘法法則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5~9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理解和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一)復習

      1、口算:*0.4×51.3×2*2.8×3

      說說帶*的算式的意義及算法

     。、說說下面的小數各表示什么?

      0.50.280.375

      3、口頭列式并說說數量關系式?

      花布每米6.5元,買5米布用多少元?

     。ǘ┮

      上節課,同學們學會了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那么,如果乘數是小數的乘法意義又是怎樣的呢?它的計算方法能不能按照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一個數乘以小數)

      二、講授新課,明理知法

     。、教學例2

      (1)理解意義

     、俪鍪纠,花布每米6.5元,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诜治鲱}意:這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③畫圖表示:根據題意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圖略)

     、芰谐鏊闶

      這題應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式呢?

      板書:總價=單價×數量

      根據回答板書:6.5×0.5

      6.5×0.82

     、萦^察思考:

      a這兩題中,乘數0.5、0.82都是什么數?

      b6.5×0.5是表示0.5個6.5相加嗎?為什么?

      6.5×0.82是表示0.82個6.5相加嗎?為什么?

      c那么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⑥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21×0.34.5×0.57×0.005

      ⑦觀察比較引導概括

      指出把6.5、21、4.5、7看作一個數,那么這些算式就是一個數乘以小數,誰能試著說說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

     。2)探究算法

     、僖龑мD化

      在計算6.5×5時,我們把被乘數的小數轉化成整數,按整數乘法計算,那么6.5×0.5是否也可以把小數都轉化成整數乘法呢?怎樣轉化呢?小組討論

      匯報提問:

      被乘數轉化成整數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

      乘數轉化成整數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

      積有什么變化?要求原來的積該怎么辦?

      小結:被乘數、乘數都擴大10倍,乘出的積擴大100倍,要求原來的積,還要把乘出來的積再縮小100倍。

      嘗試練習計算6.5×0.82填在書上

      集體訂正,指名說出轉化過程

      ②規范格式

      小數乘法列豎式計算時,不同于小數加減法,不需要小數點對齊,但要注意把被乘數、乘數、積的.末尾數字對齊,然后確定好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注意:光點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劃掉。

      ③觀察思考

      從這兩個豎式看,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

      2、歸納法則

     。1)乘數是整數和乘數是小數的小數乘法,它們的計算方法一樣嗎?

     。2)小數乘法,先轉化成什么乘法?怎樣轉化?

     。3)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出來的積有什么變化?怎樣才能使積不變?

     。4)根據什么來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出示法則,齊讀

      三、鞏固練習,加強認知

     。薄ⅲ校匙鲆蛔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算理。

     。、P4第5題

      組長讀題,組員競答,互糾,匯報易錯題

     。、P4第6題

      教師讀題,學生用手指表示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是什么?

     。场⑿党朔ǖ挠嬎惴▌t是什么?

      4、這個法則的根據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

      P4第7題,P5第9題

      六、板書

      一個數乘以小數

      例2意義

      法則

      計算過程線段圖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

      2、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包裝的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

      教學準備:

      相同的課本、包裝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問:現在,老師要把26本數學課本用包裝紙包起來,怎樣保才能節約包裝紙?

      學生討論交流方法,說一說怎樣包裝好。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二、學習新知識

      1、出示教材中的插圖和問題:將兩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樣包才能節約紙?

      2、學生探索兩盒糖疊放得方法,并根據疊放的方法列式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

      3、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方案。并反思為什么方案最節約。

      4、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1)同樣的方法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探索情況進行評價總結。

      板書設計:

      包裝的學問。

      盡量減少面積最大的面。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學遷移、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

      生:剪刀、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紙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練習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學校安排老師給校車的車窗貼防曬膜,可是老師不知道買多少防曬膜合適,你們能幫幫我嗎?哪位同學能說一說?老師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請你來說一說吧。

      你說通過觀察發現車玻璃的'形狀是梯形,只需要算出來這個梯形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買多少防曬膜了。

      那我們該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老師看到同學們露出了疑惑表情,沒關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面積。

      2.新授

      同學們,雖然我們不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但是之前咱們已經探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探究的嗎?你來說,哦,你說我們是通過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長方形來進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究它的面積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拿出老師課前分發給大家的各種各樣的梯形,來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現吧,小組合作,現在開始!

      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

      好了,時間到。大家都停下來吧,哪個小組代表來展示你們的結果?

      第三小組代表,你來說。你說之前學過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很好,說的請具體,還有哪個小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組代表,你們是怎么做的?哦你說你們把梯形剪成了二個三角形。同學們各有各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還有別的小組有不同的方法嗎?

      哦,第二小組代表,你的手舉的最高,你來說。哦,你說你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真棒!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在大屏幕出示了這種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熟悉的圖形,該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我們以第三種方法一起來推導一下吧。同學們,請思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又與梯形的什么有關呢?

      這個問題,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開始吧。

      你最先舉起了手,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真棒!還有誰再來補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鏡的女生,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同學們,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積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們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呢?你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請你來說吧,哦,你說梯形的面積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說的很完整,請坐!所以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a+b)*h/2!

      同學們,我們用這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剛剛我們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這兩種方法能不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呢?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下探究吧!

      3.鞏固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校車防曬膜的問題,窗戶的上底長40里米,下底長50厘米,高30厘米,請你們在三分鐘的時間內獨立算出校車需要多少防曬膜。

      時間到,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已經出師了答案,你們的答案和老師的答案一樣嗎?

      哦,都一樣啊,看來大家都掌握的不錯!

      4.小結

      大家都是愛學習得好孩子,最后誰能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說你學會了求梯形得面積,還有你來補充,哦你說梯形得面積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們說得都很好。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動手操作得方式學習了梯形得面積,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也學會了轉化的思想。

      5.作業

      馬上要下課了,現在老師來布置一下咱們的作業,請看大屏幕,請同學們課下完成課后習題1,2題,并利用所學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第70頁第6題~第8題、第71頁的探索與實踐、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使學生熟練掌握常見的分數轉化成小數,提高計算能力。

      2、通過練習講解,使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有關問題的解答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分與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流程

      一、復習通分

      1、復習通分的概念

      什么叫做通分,通分一般要用什么來通分?通分的依據是什么?通分一般要用原來的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這是有些同學在做題里沒有注意到的。

      2、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6和86和94和65和107和84和9

      指名學生回答,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很快地找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大數翻倍數)

      教師再進行訓練,教師任意指出幾組數,要求學生很快地說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3、通分練習:

      把下面每組數通分:

      5/6和3/85/6和7/95/3和13/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三名中差生進行板書,教師適時進行輔導。

      評講時,強調要用兩個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來通分。

      二、比較較分數的大小。

      1、討論

      我們學習了多種分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大家討論交流后,教師再進行歸類。

      1)分子相同的兩分數

      2)分母相同的兩分數

      3)真分數與假分數真分數與帶分數真分數與整數

      4)化為小數后進行比較的兩分數

      5)約分后能比較的兩分數

      6)要進行通分才能進行大小比較的分數

      2、第7題

      3、第8題

      先讓學生做,再讓學生說出理由。

      這道題可以直接比較每種書剩下的幾分之幾的大小,得出哪種書剩下的本數最少,再推想出這種書賣出的本數最多。

      三、探索與實踐

      兩題均讓學生先做后講。

      第9題,要鼓勵學生根據要求自主設計圖案,再用分數和知識進行描述交流。

      要通過展示學生設計的圖案,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創造之美。

      第10題,游戲之前要讓學生照書上的樣子分別做一個轉盤,游戲時要幫助理解活動的方法和規則。

      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積累比較分數大小的經驗,反思比較分數大小的策略。

      四、評價與反思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與反思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再慎重地給五角星涂色,對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要通過評價引導學生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益。

      五、作業:第6、7、8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并認識圓,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于工具畫出指定大小的圓。

      2、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并掌握圓的有關特征,會應用圓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圓、掌握圓的有關特征、會用工具畫圓。

      教學難點

      掌握圓的有關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大圓規、課件、1張圓紙片學生:小圓規、剪刀、4張白紙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感受認識

      1、課件出示一枚硬幣。

      (1)提問:硬幣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板書課題:圓

     。2)出示圖片問:你能從里面找到圓嗎?

      2、用手在空中畫一個圓。

      問: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圓形

      空中畫圓

      二、自主畫圓

      1、師:如果要你畫一個圓,你準備怎么畫?

      解釋:“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本意

      選擇一種方式動手畫圓。

      2、提問:用什么工具能畫一個標準的圓?

     。1)第一次用圓規畫圓,感受圓規畫圓的技巧

      (2)(視頻演示)再次用圓規畫圓,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技巧

      師:用圓規畫圓有哪些步驟?

      生:……

      畫圓1

      生:圓規

      畫圓2、3

      生:……(剪圓)

      三、尋找特征

      1、認識圓心

     。1)指出: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叫做圓心。板書:圓心

     。2)圓心的作用

      師在黑板上隨處點一個點問:我把圓心點在這里,你覺得這個圓會畫在哪里?點在那里呢?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標圓心

      生:圓心位置決定圓的位置

      2、認識直徑

     。1)把圓對折1次打開描出折痕,看有什么發現?

      指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板書:直徑

      (2)探尋直徑的特征

     、賻熢诤诎迳袭嫀讞l線段問是不是直徑

     、谥睆接卸嗌贄l?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

      生:折痕都通過圓心

      畫直徑并測量

      3、認識半徑

     。1)在圓中畫出一條半徑問學生:是直徑嗎?

      指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板書:半徑

     。2)探尋半徑的特征

      (3)畫一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

      畫半徑并測量

      畫圓4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4、探索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1)出示:剛才我們研究了直徑和半徑的的各自特征,直徑和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用字母式子表示:板書:d=2r或者r=d÷2

      (3)畫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你準備怎么畫?

      (4)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測量探索

    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的意義,掌握約分的方法。

      2、促進學生初步形成約分的一般技能技巧,約分(約成最簡分數)的正確率90%。

      教學重難點約成最簡分數

      教學準備:分數卡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自主回顧

      回顧一下對約分的理解情況

      突出三點: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同時去除;約分的形式;約成最簡分數。

      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說一說。

      二、鞏固練習

      師分數卡片判斷

      1、找朋友:找出和相等的`分數。(七個小矮人身上的分數分別是下列分數)

      你是怎樣尋到的?說說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數表示下面各題的商嗎?

      練習十一第8題

      師:我們在剛剛學習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時,只會用表示2÷8,現在我們還可以用來表示?,我們的進步啊,這就是學習的魅力。

      師:你能寫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嗎?

      =()÷()=()÷()

      你能說出幾個除法的算式?

      這些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3、快樂學習超市

      超市畫面快樂套餐1快樂套餐2

      快樂套餐1:比一比○○0.4

      計算并化簡+=-=

      在()填上最簡分數20分=()時

      快樂套餐2、3同上。

     。ǚ纸M練習小組代表匯報整合了練習十一10至14題)

      4、集中練習

      把0.5化成分數問問自己這個分數是最簡分數嗎?你會把它化成最簡分數嗎?

      分母是10的最簡分數有幾個?

      請你提出一個類似的問題。

      課堂作業

      練習十一第9題,12、13、14題各自選2個

      課后練習:完成練習冊上的相應練習。

    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正確的計算。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利用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難點:

      小數點的移動。

      教具學具:

      小黑板、卡片、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如果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數│15│150││

      ├————┼——┼——┼——┤

      │除數│5│50│500│

      ├————┼——┼——┼——┤

      │商│││3│

      └————┴——┴——┴——┘

      根據表格,觀察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律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是小數,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56.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注:小數點和0要同時劃去)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實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輔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過程。

      675628

      3、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5、自學例5

      思考:a除數是0.725變成整數,小數點必須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10.44應怎樣?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這么辦?

      (生講,師板書完成例5)

      6、引導學生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然后按照()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的第4、5、8、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空間概念。

      【重點難點】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2.理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

      正方體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在哪兒?幾條棱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正方體)

      【新課講授】

      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教師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教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課堂作業】

      1 .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教學板書:

      正方體的認識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教學反思:

      1.在復習長方體的特征后,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長方體的特征的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征上來,使學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體的特征。

      2.把猜想和探索實踐緊密結合,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又讓他們享受猜想的成功體驗,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同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學生需對體驗中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搜索、歸納、整理而已。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能用綜合算式解答一般應用題;

      2、培養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學習指導:

      應用題解答的關鍵步驟,是分析數量關系和線段圖比較。線段圖比較直觀,可以

      把一道應用題的條件、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反映出來。畫線段圖既是

      一個審題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過程,線段圖畫正確了,應用題

      的數量關系也就清楚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也隨之而出,問題迎刃而解。

      學習重點、難點: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網上連接電子信箱出示畫面)服裝工廠的工人正忙碌地生產著衣服。一個工廠的

      生產必須制訂一定的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計劃的完成

      情況進行計算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幫這個工廠的計劃生產完成情況計算一下:(出示簡單的應用題)

      1、根據線段圖口頭列式。

     。1)服裝廠計劃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計劃做660套

      已經做了375套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亮出目標。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47頁第一、二行。

      提問:誰能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投影)

      2、板書課題:一般應用題(一)

      3、教學例1。出示例題。

     。ㄍ瑢W們:如果我把練習(2)中“已經做了375套”換成“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

      天做75套。就得到我們今天學習的例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7頁,一起閱讀例1。”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套?

     。ㄩ喿x后,請帶著“你是按照怎樣的步驟去完成例1的.解答的呢?”這個問題去自

      學課本47頁和48頁)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理解題意;

      2、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列式計算;

      4、檢驗,寫出答案。

     、艑忣},弄清題意。(板書)

      想一想(A)

      A、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呢?

      答: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

      一種是摘錄條件和問題。

      另一種是線段圖:

      計劃做660套衣服

      前5天做好的后3天要做的

      每天做75套每天?套

      想一想(B)

      B、問題中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哪些天的平均數?

      答:問題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剩下3天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不是指全部數

      量的平均數。

     、聘鶕⻊偛诺念}意分析,你能說說這道題的分析思路圖嗎?(板書:分析數量關系)

      ⑶根據分析思路圖中的數量關系你們知道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并列出綜合算式:(教師板書:列式計算)(請你們閱讀課本47頁,并完成第三步的算式,再寫成綜合算式)

      ㈠已做了多少套?(板書)綜合算式:

      75×5=375(套)

      ㈡后3天還要做多少套?

      660-375=285(套)

      ㈢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數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和筆算;會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能運用運算律和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2.應用相關知識熟練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境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估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小數四則計算、混合運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整理。(3分鐘左右)

      知識整理單(3分鐘)

      1.理一理: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小數的'計算?打開書本,看看目錄,再找到相關內容,仔細瀏覽一下。

      2.想一想:小數加減法、乘除法分別是怎樣計算的?

      3.本單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夠好?

      4.本單元哪些練習我經常出錯或不太會做,做個標記。

      導學要點:在學生自主整理時,教師巡視指導,收集學生第3和第4條的知識點,以便調整后面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二、集體梳理重難點(5分鐘左右)

      幾位同學圍繞第1、2條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識點。

      交流3、4條掌握不夠好的知識點。

      其余同學作適當的補充及答疑解惑。

      導學要點:根據學生整理的知識點,在黑板上系統梳理。

      三、鞏固練習。(22分鐘左右)

      1.自主完成練習單,完成后可在小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練習單

      在探索本上完成如下練習:

      一、基本練習

      完成書本第111頁8—14題

     。ㄕf明:根據班上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適當從中選擇些題目。)

      第9題追問:比較一下這幾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點撥:計算小數加減乘除法時,分別有哪些注意點呢?

      第13、14題: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其中13題要引導用不

      同的方法思考。

      二、創編題

      圣誕樹圣誕帽圣誕風鈴圣誕蠟燭

      32元2.2元10.6元1.8元

     。1)猜一猜:

      老師買了兩件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單價大約是另一件的3倍。你知道老師買了()和()。

     。2)選一選:

      如果用10元錢買圣誕帽,最多能買()頂。

     。3)做一做:

      如果買3頂圣誕帽和3個圣誕蠟燭一共需要多少元?

      (時間15分鐘)

      四、課堂總結。(9分鐘左右)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第110~111的練習二十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整理、學習、探索和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兩端不種、一端種一端不種和封閉圖形四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能舉一些生活中植樹問題的例子并解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養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根據間隔數和棵樹求全長的問題

      重點:能熟練解決三種基本問題的植樹問題

      學習過程:

      課前復習:

      回憶所學的植樹問題的三種不同情況的數量之間的關系。

      一、知識網絡

      1、不封閉路線植樹問題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如果在植樹的兩端都植樹:

      棵樹=總距離÷間隔長+1; 總距離=間隔長×(棵樹—1); 間隔長=總距離÷(棵樹—1)。

     。2)如果植樹路線的一端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

      棵樹=總距離÷間隔長; 總距離=間隔長×棵樹; 間隔長=總距離÷棵樹。

     。3)如果植樹路線的兩端都不要植樹:

      棵樹=總距離÷間隔長—1; 總距離=間隔長×(棵樹+1); 間隔長=總距離÷(棵樹+1)。

      2、封閉路線的植樹問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

      棵樹=總距離÷間隔長; 總距離=間隔長×棵樹; 間隔長=總距離÷棵樹。

      二、課堂達標

      1、學校有一條長60米的走道,計劃在道路旁栽樹。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兩端都各栽一棵樹,那么共需______棵樹苗;

     。2)如果兩端都不栽樹,那么共需______棵樹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樹,那么共需______棵樹苗;

      2、先選擇所屬類型,再列式解答。

     。1)小學生廣播操隊列中,其中一列縱隊26米,相鄰兩個學生之間的距離是2米。這列縱隊一共有幾個學生?屬于( 。

      ①兩端種  ②一端種  ③兩端不種

     。2)為迎接六一兒童節,學校準備在教學樓前60米的道路兩旁擺放鮮花(靠墻一端不放),相鄰兩盆花之間的距離3米。一共需要幾盆花?屬于(  )

     、賰啥朔N 、谝欢朔N  ③兩端不種

      3、兩根欄桿之間,每隔5米放一個廣告牌,一共放了19個。這兩根欄桿之間相距多少米?

      三、知識拓展

      1、小明要到高層建筑 第12層,他走到第4層用了60秒,照這樣計算,他還需要走多少秒才能到達第12層樓。

      2.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出示題目。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跟前一個練習題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9題。組織學生讀題并歸納有效信息,討論這道題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4*、15*題。

     。1)出示題目。引導觀察,理解題意。

     。2)學生先獨立解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5.第11題,讀題理解題意,發現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提醒學生,一張桌子坐6人,分開的兩張舟子可以坐12人,如果兩張桌子并在一起接頭處不能坐人,所以只能坐10人,以后沒病一張桌子都只能增加4人,照這樣,10張桌子可以坐6+4×9人,而38人要并(38—6)÷4+11,即9張桌子。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第1課時 植樹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P106~111及練習二十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會用線段圖來表示植樹問題中的三種植樹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m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能根據這個模型將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進行分類,并試著應用模型中間隔與棵數的關系來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 點:能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難 點: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規律(總長÷間距=間隔數,間隔數+1=植樹棵數),并能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公路兩旁的樹。

      師:為什么要在公路的兩旁栽上樹呢?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講解:樹木能夠涵養水分減少水分的流失,還能凈化空氣,因此植樹造林有助于環境的改善。(滲透植樹造林的環保意識。)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植樹的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互動新授

      (一)提出問題--兩端都栽、兩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頁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樹?

      2.出示教材第107頁例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兩端不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引導:請同學們先在紙上用線段圖畫一畫你的種法.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3.(出示線段圖)問題分析: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ǘ┛脭蹬c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找規律)

      提問:剛才同學們用線段圖表示了兩種植樹情況,現在同學們能否用算式來表示這兩種植樹情況呢?

      1.兩端都栽:(教學例1)

      假設小路長20米,那么可以栽幾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

      則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個),那么這里的20就是棵數了嗎?應該是什么?

      學生回答:不是,是間隔數,應該是20+1=21(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追問:為什么這里的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數?

      學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個5米,所以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樹。并得出公式:路長÷間距=間隔數(不是棵數,跟棵數沒關系。)

      2.兩端不栽:(教學例2)

      假設兩館間相距30米,小樹之間的距離為5米,則30÷5=6(個),6-1=5(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

      由此可知:60÷3=20(個),20-1=19(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3.一端不栽:(教學例3)

      出示教材第108頁例3:張伯伯準備在圓形池塘周圍栽樹。池塘周長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假設池塘的周長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則60÷10=6(棵)

      用畫線段表示: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棵樹

      4.問題歸類。

      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植樹時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誰知道哪里還有這樣的情況?

      學生說,教師小結。

      5.應用知識

     、磐瓿山滩牡107頁“做一做”第1題。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說一說。

     、仆瓿山滩牡107頁“做一做”第2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峭瓿山滩牡10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植樹問題”,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3題。

      (1)出示第3題。

      指名一名學生朗讀題目,理解題意。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種架設電線桿的問題應該怎么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

      (4)組織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出示題目。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跟前一個練習題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6題。組織學生讀題并歸納有效信息,討論這道題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4*、15*題。

      (1)出示題目。引導觀察,理解題意。

      (2)學生先獨立解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教材練習二十四剩余題。(課內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一端不栽

      間隔數+1=棵數 間隔數-1=棵數 間隔數=棵樹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教材第52頁例9、“試一試”、例10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和小數加法、減法、乘法混合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把整數除法的簡便算法應用到小數除法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1)出示練習十三第l題,指名學生口算。

      (2)很快說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0.25×42.5×40.125×812.5×0.8

      1÷410÷41÷810÷0.8

      1÷0.2510÷2.51÷0.12510÷12.5

      2.筆算。

      做教材第52頁的復習題。

      要求先說運算順序,再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分三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小結:在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里,沒有括號時,如果只有同一級運算,從左往右算;如果有兩級運算,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

      在小數除法和乘法,或者小數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里,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這節課,我們先按這樣的順序學習小數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板書:兩步計算混合運算)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9。

      (1)出示例9。

      提問:第(1)題有哪些運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2)題有哪些運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2.完成“試一試”。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提問:第(1)題按怎樣的順序算的?為什么?第(2)題按怎樣的順序算的?為什么?

      3.小結:在小數兩步計算混合運算里,運算順序和整數相同。沒有括號時,如果只有同一級運算,就從左往右算;如果有兩級運算,就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有括號時,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

      4.組織練習。

      出示“練一練”第l題,指名說說運算順序。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算。

      5.引入簡便計算。

      出示;450÷18900÷25÷4

      提問:這兩題能用簡便算法嗎?根據什么規律可以用簡便算法?(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提問:第一小題怎樣想的?第二小題又是怎樣想的?

      指出:在整數除法里,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按照這個規律,有時候可以根據數的特點,用簡便算法來計算。整數除法里的一些簡便算法,在小數除法里也適用。

      接下來我們來學習小數除法的簡便算法。(板書:簡便算法)

      6.教學例10。

      出示例10。

      提問:根據這里的數據,怎樣算比較簡便?

      讓學生算在課本上。然后指名口答,老師板書。

      追問:為什么這樣算比較簡便?

      指出:因為把除數轉化成兩個數的積,可以寫成連除用口算,所以先想1.8是哪兩個數的.積,再想用連除是不是可以簡便。如果能簡便,就用連除使計算簡便。

      7.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的題。

      提問:這里的數據有什么特點?可以怎樣使計算簡便?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提問這樣算為什么會簡便?

      指出:因為連除里兩個除數相乘的積是1,所以用被除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可以用口算,計算比較簡便。

      8.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9.做練習十三第4題。

      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提問:根據計算的結果,你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小數兩步計算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順序算?小數除法簡便算法是根據什么規律來算的?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三第2~4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數學教案10-12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五年級的教案數學教案02-17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05-08

    [精選]五年級數學教案05-27

    五年級數學教案09-29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2-12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6-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在线视频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不卡 | 亚洲欧洲日本午夜一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