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7-24 14:02:36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薦)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5篇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開學第一課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是小學生,能夠遵守課堂常規(guī),對小學生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培養(yǎng)課前準備、聽、講、坐、寫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愛護學習用品的習慣學會使用數(shù)學學習用品(直尺,學具盒等)。

      3.通過學習,讓孩子們了解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產(chǎn)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訓練使用數(shù)學學習用品

      教學難點:激活學習數(shù)學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輕松談話

      1.小朋友,從那天你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進入校門那一刻,你就是一名小學生了。當小學生說明你們已長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學到更多的本領,這是很光榮的。

      2.小朋友,昨天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還記得我姓?你們稱我?知道王老師和大家一起上什么課嗎?想不想讓老師也認識你?把數(shù)學書翻到第1頁,用最漂亮的字寫上自己的姓名。指出:寫上姓名表示書是你個人所有,以后要愛護它。愛護它不僅不要弄壞它,而更是要好好利用它,學習它,上好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

      告訴老師,你們喜歡學數(shù)學嗎?在幼兒園你們學習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3.玩數(shù)學游戲。

      老師看大家說得這么好,決定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些數(shù)學猜數(shù)游戲,好嗎?

      游戲1:猜數(shù)游戲。

      一個數(shù)娃娃,去頭變成0,這個數(shù)是幾?(6)一個數(shù)娃娃,去尾變成0,這個數(shù)是幾?(9)一個數(shù)娃娃,去頭或去尾都能變成0,這個數(shù)是幾?(8)游戲2:數(shù)圖形

      出示一張長方形紙。問:這是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對折,現(xiàn)在這個圖形里有幾個長方形?

      在小學里我們將繼續(xù)和這些數(shù)、圖形交朋友,在學習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中藏著許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索。

      二、數(shù)學課堂常規(guī)

      大家現(xiàn)在是小學生了,那么我們上課時的要求也跟幼兒園有些不一樣了,老師先教大家?guī)渍袑W好數(shù)學的好辦法,想學嗎?

      愛護書本。1.包好書本;2.不亂涂不亂寫;

      首先,上課前做好準備很重要。首先數(shù)學書、練習本一放在左上角(教會認左上角),上課用到的時候我們輕輕拿到手邊,不需要再到抽屜里去找了。接著準備文具,三樣工具很重要,削好的鉛筆,一個橡皮,一把直尺課前從筆袋里拿出來,靠在筆袋前面隨時等待著小主人的命令,老師沒有說要用的時候千萬別去隨便碰它,要不然老師會不高興的哦。好,一切準備就緒,下面老師就要悄悄告訴你們學好數(shù)學的好辦法了,上課要做到“四到”:

      1.耳到——認真傾聽老師講課和同學的發(fā)言。

      2.嘴到——積極回答老師問題和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的小朋友要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能隨便和別人說話,還要管好自己的小手,不隨便摸東西,那樣老師講的話你沒聽到。

      3.眼到——不東張西望,眼睛緊盯著老師或書本。

      4.心到——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老師會表揚他,還會在他的數(shù)學書上,貼上五角星。

      三、童話故事兩則

      老師看你們聽得這么認真,一定是把好辦法記住了,是嗎?好,接下來我們聽兩個故事來輕松一下。

      上課坐端正

      “叮鈴鈴”

      森林小學上課的鈴聲響了,小動物們有秩序地走進教室。小猴急急忙忙,走進教室,雙手托著腮,坐在凳子上等老師上課。小熊則彎著腰爬在桌子上。大公雞呢?還是那樣高傲,眼睛朝天,四處張望呢!

      大象老師走進教室,一看著急了:“嘿!嘿!你們這樣坐怎么能上課呢?”小動物們一聽,都納悶了,那怎樣坐才對呢?

      大象老師耐心地對大家說:“上課的.時候,得有上課的規(guī)矩,姿勢不對怎么能學好習呢?我教大家?guī)拙漤樋诹铮骸畠墒址畔履_放平,胸脯挺直眼向前,耐心聽講勤思考,學習才能有進步’,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讀!”

      大象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小動物們讀起來。嘿!真奇怪,小動物們讀著讀著都坐端正了。大象老師看著,笑了!

      講話先舉手

      森林小學一年級正在上著數(shù)學課。大象老師耐心地教育每一個小學生。

      “小朋友,要使學習取得好成績,自己一定得動腦筋,勤思考,大膽試才行!”大象老師給小朋友講著學習的方法,小動物們聽得非常入神。

      大象老師開始出題了:“下面請小朋友們試著算一算1+1等于幾?”小動物們都覺得太簡單了,都搶著要回答。 “我來,我來!”小動物們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自己喊!

      教室里頓時亂極了。

      大象老師聽著直搖頭,小動物們看著老師,心里想老師怎么啦,難道是我們算錯了?

      “小朋友們,你們這樣發(fā)言,老師能聽得清嗎?”小動物們直搖頭。

      大象老師耐心地對小動物們說:“上課的時候,發(fā)言要先舉手,得到老師允許后才能講話,如果大家都各講各的,結(jié)果誰也聽不清,這怎么能學好習呢?”

      小動物們聽著聽著,都覺得很有道理。

      四、學一學課中操

      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拍拍手,伸伸手,打打肩,左點頭,右點頭,上點頭,下點頭,坐坐好。五、結(jié)束全課。

      找找身上的數(shù)字寶寶,(如:我有一張嘴,兩只眼睛,一只手有5根手指)。

      找找教室里的數(shù)字寶寶,(一間教室兩扇門等)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2

      《成數(shù)》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2.絕大多數(shù)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并能自評。

      3.在上冊已經(jīng)認識了百分數(shù),并理解了單位“1”,會解答與百分數(shù)相關的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認識“成數(shù)”、解答有關“成數(shù)”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成數(shù)”的含義,會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

      3.讀成數(shù)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了解“成數(shù)”的含義,會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商業(yè)上與百分數(shù)有關的術語是折扣,我們身處農(nóng)村,你知道農(nóng)業(yè)上與百分數(shù)有關的術語是什么嗎?

      學生個性化回答。

      農(nóng)業(yè)收成,經(jīng)常用“成數(shù)”來表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成數(shù)”的相關問題。(板書課題)

      (二)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

      看到這個課題(閱讀了本篇文章),你想知道什么?請?zhí)岢鰜怼?/p>

      教師預設:

      1.什么叫成數(shù)?

      2.幾成是什么意思?

      3.如何來計算成數(shù)?

      4.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有什么應用?

      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很有針對性),大多都是我們本節(jié)應該學習的知識,老師對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為(成數(shù)的意義、計算、應用)方面的內(nèi)容,并據(jù)此提出自探提示,希望能為大家本節(jié)的學習提供幫助。請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組織學生自探。

      自探提示預設:

      自學課本9頁內(nèi)容,思考以下問題,并將課本中的空白部分補充完整。

      1、什么叫成數(shù)?舉例說明“幾成”的含義。

      2、成數(shù)除了農(nóng)業(yè)上廣泛應用,你還在什么方面見過?舉例說一說。

      3、例2中的“二成五”是什么意思?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該怎樣解答?

      二、解疑合探:

      (一)小組合探。

      1.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自探中未解決的問題(預設):

      成數(shù)除了農(nóng)業(yè)上廣泛應用,你還在什么方面見過?舉例說一說。

      例2中的“二成五”是什么意思?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該怎樣解答?

      2.教師出示展示與評價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學生展示與評價預設:

      (1)成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點五,也就是百分之三十五。

      (2)成數(shù)在其他領域也應用廣泛,如出口汽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二成,20xx年某市出境游人口比去年增加兩成。

      (3)“二成五”表示25%,就是今年用電比去年少25%。把“去年用電量”看作單位“1”的量。求今年用電多少就是求去年用電量的(1-25%)是多少。

      列式為350×(1-25%)=262.5(萬千瓦時)

      還可以先算出節(jié)約的電量350×25%=87.5(萬千瓦時),那么今年用電量就是350-87.5=262.5(萬千瓦時)

      答:今年用電262.5萬千瓦時。

      2.教師點撥或精講預設:

      同學們你們真棒,我們?yōu)樗麄兙收故竞驮u價鼓掌,希望大家繼續(xù)努力,如果“成數(shù)”與“折扣”相比,折扣僅僅應用于商業(yè),而成數(shù)的應用更加廣泛。都可以轉(zhuǎn)化為百分數(shù),成為解答百分數(shù)的問題,與百分數(shù)問題的解法相同。

      三、質(zhì)疑再探:

      1.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自探問題。下面我們再回看一下,開始我們提出的問題還有那些沒有解決?

      2.本節(jié)的知識已經(jīng)學完,對于本節(jié)的學習,誰還有什么問題或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恚蠹乙黄饋斫鉀Q。

      四、運用拓展:(13分鐘)

      1、根據(jù)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學生自編習題,交流解答。

      請你來當小老師,編一道題,考考大家(同桌)!

      對于學生中優(yōu)秀的自編題予以展示。

      2、根據(jù)學生自編習題的練習情況,教師有選擇的出示下面習題供學生練習。

      為了鞏固本節(jié)知識,加強知識的運用拓展,老師也給大家設計了一些習題,檢測一下大家對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請看(預設):

      (1)填空:

      一成==()%

      三成==()%

      四成五==()%

      八成五==()%

      (2)填表。

      (3)說一說下列各語句的意思。

      1、今年我省糧食比去年增產(chǎn)二成。

      2、今年進口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三成五。

      3、今年北京出游人數(shù)比去年增加五成。

      (4)計算

      某市20xx年出境游人數(shù)為15000人次,20xx年比上一年增長兩成。該市20xx年出境游人數(shù)為多少人次?

      王大爺?shù)倪@塊地去年產(chǎn)玉米3000千克,預計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一成。預計今年可產(chǎn)玉米多少千克?

      某水泥廠5月份銷售水泥875噸,比4月份減少二成。4月份水泥銷售量是多少噸?

      (三)全課總結(jié)

      1.學生談學習收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談一談.

      2.學科班長評價本節(jié)課活動情況。

      (四)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練習課,教材P51-P52練習十第7-13題

      教學目的:

      1、能較熟練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字母表示常用數(shù)量關系、數(shù)量。

      3、會利用公式、常用數(shù)量關系求值。

      教學重、難點:

      能熟煉地運用字母表示數(shù)。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填空:(1)a+a=()a×a=()(2)當a=5時,2a=(),a的平方=()

      2、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操,五年級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級有a人。說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義:

      (1)30x(2)30x+a(3)a—30x

      3、小結(jié);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僅可以表示數(shù)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shù)量。

      二、綜合練習:

      1、獨立解答P51第7題師巡視指導個別學困生。投影展示,集體評議,注意評講求值的書寫格式。

      2、討論口答P51第8題注意指導學生理解(3)小題,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總分數(shù)。

      3、分小組完成P51第9題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說式子表示的`含義。

      4、獨立完成P52第10-12題師注意巡視指導學困生。

      三、全課總結(jié):

      通過練習,你還有什么疑困?你覺得你掌握得比較好的知識是什么?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發(fā)展練習:

      1、討論P52第13題請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集體討論。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數(shù)?

      a b c s

      × 9

      s c b a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知道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過程與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概括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舊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性,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根據(jù)進率進行體積單位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提出問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能回憶回憶我們都學習過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呢?

      3、學生交流:有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質(zhì)量單位間的進率、液體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4、說說這些已經(jīng)學過的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教師板書)

      5、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6、提煉猜想,為研究作好必要的準備。

      學生出現(xiàn)的猜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二、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探究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

      1.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出示自學綱要:

      ①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②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交流學習結(jié)果,分組匯報: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以看作是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讓學生在回顧一下思維的過程,再說說自己的理解。

      3.類比遷移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2)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3)交流各自的思維過程:

      棱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書)

      5、小結(jié):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6、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7.教學例3.

      (1)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將3.8立方米,2400立方厘米改寫成多少立方分米,分別是把什么單位變成什么單位?

      (2)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交流解題思路。

      (4)小結(jié)相鄰體積單位名數(shù)相互改寫的方法。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1000=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低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1000=高級體積單位的名數(shù)?即大變小,乘1000,小變大,則相反。

      8、教學例4

      (1)課件出示例4,放手讓學生嘗試作業(yè).

      (2)交流解題思路

      四、當堂鞏固,評價輔導

      1.基礎訓練

      (1)口算: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2)判斷,說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拓展訓練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0.38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應用訓練

      教材36——4

      五、課堂總結(jié)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分類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的意識。

      2、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每人若干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類[板書:分類(二)]

      分類可以按什么來分?(板書:1、用途2、特征)

      分類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對我們來說最平常不過的整理書包就要用到分類。

      二、整理書包——激發(fā)分類的興趣

      1、讓小朋友把書包里的書本倒在桌面上,動手分一分,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連的整理書包激發(fā)了學生動手分類的學習興趣。

      2、匯報

      可能有兩種分法:

      (1)數(shù)學書與語文書放在一起;拼音本、寫數(shù)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書與本子不同用途)

      (2)數(shù)學書與算術本寫數(shù)本放在一起;語文書與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數(shù)學、語文學科特征)(板書、學科)

      (3)肯定學生的分類結(jié)果。

      三、練一練

      1、人物分類——體驗分類方法的多樣性。

      (1)這兒有幾個人(課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類,說給同桌聽。

      (2)誰來說一說按什么來分的?板書:(男、女)幾號是男的?幾號是女的?(板書號數(shù))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別來分(板書)按性別分的請舉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學法同上。

      (4)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有無戴眼鏡,有無戴帽、頭發(fā)顏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種分類方法真棒!

      2、帽子分類——了解分類標準確定的多角度。

      瞧!這是我們生活中都離不開的帽子(課件出示)請小朋友拿出學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類整理。

      (1)誰愿意把結(jié)果拿上臺展示。

      ①按什么標準來分?(顏色,板書)分成幾類?(三類)說明分類不僅可以分成兩類,還可以分成三類,甚至更多類。

      ②還有其它標準嗎?(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來分。

      ③除了顏色、季節(jié)用途,想一想還有什么分類標準?(樣式)

      (2)小結(jié):遇到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對于分類標準的確定也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貍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類標準,動手實踐分一分。

      (1)獨立圖形分類

      ①狐貍大叔聽說小朋友學會了分類,帶來4個圖形(課件出示)想請小朋友幫忙分類。請小朋友拿出圖形學具袋,想一想有幾種分法都動手分一分。

      ②匯報:你想出的各種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問:按什么標準進行分類?(板書:大小、形狀……)

      (2)合作車子分類

      ①連精明的狐貍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聰明,它又拿出一組車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類,這回同桌合作分類,商量有幾種分法,動手分一分。

      ②請幾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釋自己的分類情況。

      (可能出現(xiàn)的分類:按顏色、按機動車非機動車、按輪子個數(shù)、按用途……)

      小朋友能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標準真棒!

      四、小組游戲分鉛筆——將知識技能延伸到課外,拓展思維。

      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比一比哪組分法多”的游戲。請給我們的好朋友鉛筆分類,看哪一組的分法多。

      讓幾組上來展示,解釋。

      (按筆蕊顏色〈用途〉、按外殼顏色、按粗細、按長短……)

      五、談話——將知識技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

      想一想平時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類,舉個例子說一說。

      六、總結(jié)

      今天大家學習有什么收獲?分類可以按什么標準進行?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6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六年級人教版這一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位置》,《分數(shù)乘法》,《分數(shù)除法》,《圓》,《百分數(shù)》,《統(tǒng)計》,《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shù)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在數(shù)與代數(shù)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分數(shù)乘法、分數(shù)除法、百分數(shù)三個單元。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shù)、小數(shù)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分數(shù)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shù)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百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也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shù)學能力。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初步的數(shù)學化的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征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在統(tǒng)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tǒng)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tǒng)計圖,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和解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jié)合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百分數(shù)、圓、統(tǒng)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問題的優(yōu)越性,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安排了兩個數(shù)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決問題中的作用,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shù)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zhì),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guī)畫圓;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zhuǎn)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shù)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

      數(shù)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據(jù)。

      9.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2.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shù)。

      四、教學難點: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五、課時安排:

      各部分教學內(nèi)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1、位置(2課時)

      2、分數(shù)乘法(12課時)

      3、分數(shù)除法(13課時)

      4、圓(8課時)

      5、百分數(shù)(15課時)

      6、統(tǒng)計(2課時)

      7、數(shù)學廣角(2課時)

      8、總復習(4課時)

      第一單元位置

      單元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單元重點: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單元難點: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qū)分列和行的順序。

      1、位置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qū)分列和行的順序。

      一、導入

      1、我們?nèi)嘤?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

      的某一位同學發(fā)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

      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diào)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

      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jié)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shù)據(jù)?(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shù)據(jù)表示列,第二個數(shù)據(jù)表示行。

      如果這兩個數(shù)據(jù)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jīng)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jù)書上所給的數(shù)據(jù),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

      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jù)所給的數(shù)據(jù)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shù)據(jù)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了改變?點A再向

      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jù)也發(fā)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

      第一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shù)據(jù)發(fā)生改變)

      四、總結(jié)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nèi)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yè)

      練習一第1、2、5、7、8題。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分數(shù)乘法

      單元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3、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4、使學生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單元重點:

      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單元難點:

      1、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去解答這類應用題。

      2、分數(shù)乘法計算法則的推導。

      1、分數(shù)乘法

      (1)分數(shù)乘整數(shù)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shù)加法及分數(shù)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jié)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

      數(shù)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培養(yǎng)學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

      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jié)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復習題。

      (1)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確描述扇形統(tǒng)計圖所反映的有關數(shù)據(jù)。

      2.使學生能正確運用扇形統(tǒng)計圖反映有關數(shù)據(jù),提高處理數(shù)據(jù)的技能,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重點:扇形統(tǒng)計圖。

      難點: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圖中存在的數(shù)據(jù)不清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呈現(xiàn)扇形統(tǒng)計圖

      某校學生最喜歡的文藝節(jié)目情況統(tǒng)計圖

      1.問: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歡同一首歌的人數(shù)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45%

      喜歡相聲的人數(shù)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18%

      喜歡小品的人數(shù)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25%

      喜歡其他文藝節(jié)目的人數(shù)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12%

      (2)喜歡同一首歌的人數(shù)最多

      絕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同一首歌,小品和相聲

      喜歡其他文藝節(jié)目的人數(shù)最少

      2.說一說這是什么統(tǒng)計圖,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統(tǒng)計圖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

      二、解疑合探:

      教學例

      1出示課文例題統(tǒng)計圖

      下面是一幅彩電市場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統(tǒng)計圖

      (1)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20%

      B、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15%

      C、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10%

      D、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47%

      (2)有人認為A牌彩電最暢銷,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①學生獨立思考,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

      ②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匯報交流結(jié)果

      經(jīng)過討論,交流,使全體同學懂得:在“其他”里面還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所以,從這個統(tǒng)計圖不能判斷出哪個品牌的彩電最暢銷。

      (3)建議

      上面這幅統(tǒng)計圖提供的數(shù)據(jù)不清,無法全面地反映有關彩電市場各品牌占有率的情況,你有什么修改建議?

      ①通過交流,使學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額應該是最小的部分,這樣才能全面地反映各個數(shù)量占有率的情況,突出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和作用。

      ②建議:在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時,將“其他”當中的一些品牌彩電所占份額單單獨計算,在統(tǒng)計圖中詳細標出它的占有率

      三、質(zhì)疑再探: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

      四、運用拓展:

      1.完成課文練習十一第1題

      (1)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2)從圖中你能判斷出喜歡哪種文藝節(jié)目的人數(shù)最多嗎?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議?

      2.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zhuǎn)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fā)展其空間觀念,領悟?qū)W習數(shù)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正確應用。

      教學難點:

      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jīng)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jié)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后,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fā)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后匯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后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里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后再計算。

      師:現(xiàn)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guī)則容器),你怎么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shù)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為所學內(nèi)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欲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jīng)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lián)系?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cè)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說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么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zhuǎn)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lián)系,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xiàn),為實現(xiàn)經(jīng)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fā)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圓柱可能轉(zhuǎn)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并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zhuǎn)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zhuǎn)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shù)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

      (3)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jù)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初步建立轉(zhuǎn)化的雛形,然后再通過實踐操作,動畫演示,驗證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從學生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中,圍繞著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較抽象的認識 公式)]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火眼金睛判對錯。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乘高。( )

      (2)圓柱的高越大,圓柱的體積就越大。( )

      (3)如果兩個圓柱的體積相等,則它們一定等底等高。( )

      [設計意圖:加深對剛學知識的分析和理解。]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1)底面積是30平方厘米,高4厘米。

      (2)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2米。

      (3)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10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3、實踐練習。

      提供在創(chuàng)設情景中圓柱形接水容器的內(nèi)底面直徑和高。

      這個圓柱形容器,內(nèi)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12厘米,水面高度10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領悟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4、課堂作業(yè)。

      為了美化環(huán)境,陽光小區(qū)在樓前的空地上建了四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花壇的底面內(nèi)直徑為4米,高為0、6米,如果里面填土的高度是0、4米,這四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立方米?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反思回顧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設計意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談學習收獲,可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根據(jù)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教學從生活的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shù)學,提高了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從學數(shù)學的角度,注意了數(shù)學知識的特點。運用已有的知識(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經(jīng)驗(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解決新的問題,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上,巧妙的利用想象、課件演示將圓和圓柱有機的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想象合理、聯(lián)系有方。在探究新知中,通過想象和操作,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較抽象的理論概括提供了必要而有效的感性材料,加強了實踐與知識的聯(lián)系,并創(chuàng)造性的補充了一些與學生身邊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練習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9

      3、所以我們把從0到24時的計時方法叫做24時計時法。

      4、用24時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時間:

      早上從1時到12時就用1——12時來表示。

      但時從中午12時開始,下午1時我們用24時計時法又該怎么表示呢?

      同學們討論一下?

      5、那下午2時用24時計時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結(jié)方法:

      同學們怎么樣很快的知道我們通常習慣的表示時間的方式,改成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

      下午以后的時間只要用12加上我們通常說的幾時就可以得到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

      比如:晚上9時就用12+9=21所以就時21時。

      三、習簡單的時間計算

      1、教學例三

      學生說題意:下午2時40分從北京坐火車,17時45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2、學生討論。

      3、匯報:你是怎么計算的?

      4、師生共同總結(jié):1、統(tǒng)一時間表示法。

      2、用圖表示

      3、用24時計時法計算經(jīng)過時間,只要到達時刻減去發(fā)車時刻,就是經(jīng)過時間。

      四、練習:

      1、搶答比賽:老師說時間學生說24時計時法表示。

      2、完成課本P53頁做一做。

      3、完成練習13的第一題。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通過練習,讓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24時表示法,并能準確的計算出一天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教學重難點:簡單的時間計算。

      一、復習

      1、用24時計時法表示出下面的時刻:

      下午4時是()時上午8時是()時

      晚上10時是()時深夜12時是()時

      2、13時是下午()時17時是下午()時

      21時是晚上()時14時是下午()時

      3、連線

      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晚上2:00下午5:00早上5:00

      4、和平街新設一個郵筒,需要在郵筒上標出3次信,早上8時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請你標出每次取信的時間。

      5、春雷畫展每天的開放時間是8:00——17:00,這個畫展每天展出多長時間?

      6、看圖填空(圖在課本55頁)

      春風飯店晚上的營業(yè)時間是從下午到晚上。

      一天共營業(yè)多長時間?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7、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洋洋晚上9時睡覺,第二天早上6時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時。

      課外小組14:30開始活動,經(jīng)過1小時20分結(jié)束,結(jié)束時間是()

      8、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比賽什么時候結(jié)束?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活動課制作年歷

      教學目的:

      通過讓學生制作年歷,讓他們能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平潤年的知識,并且讓學生我國的一些節(jié)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及動手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平時我們要知道今天是幾號,怎么辦?

      你們見過什么樣的年歷呢?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年歷好不好?

      二、活動

      要制作一個年歷有哪些步驟呢?

      師生共同總結(jié):要確定1月1日是星期幾。

      休息日和一些節(jié)日要用其他顏色標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讓學生小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覺得哪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教學內(nèi)容:

      本單元基礎: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20×3,200×3),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每位乘積不滿十)(43×2),掌握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會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3、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時間:8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1~4題。

      教學目標:

      經(jīng)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過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題: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選兩題,說說口算方法。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1)仔細觀察例1圖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回答中選擇例1的兩個問題:

      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shù)?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jié)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么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總結(jié),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獨立完成練習十四1~2。

      3、解決實際問題:練習十四3~4。

      四、總結(jié)

      請學生談收獲。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59頁例2(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2、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面各題: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數(shù)的近似數(shù):

      32 18 687 295 358 42

      選擇幾個數(shù)說一說是怎樣求近似數(shù)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1)出示例2圖:請學生仔細觀察。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圖中獲取的信息匯總,說成完整的一道題:

      大會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個座位。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

      2、探討估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組討論:怎樣估算得數(shù)?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較、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有一本書,它其中的一頁有23行,每行約有22個字。一頁大約有多少個字?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jié)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三、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的第7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訂正,講講估算的方法。

      2、練習十四第8題:

      (1)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已經(jīng)種了的93棵樹苗是幾行?”這塊地有幾個93呢?

      (3)請獨立列出算式并進行估算。

      四、總結(jié)

      請學生談收獲。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口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四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兩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選擇一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口算的。

      3、聽算練習: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組互相說說是怎樣估算的?有多少種估算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1、養(yǎng)一張蠶需要桑葉約600千克,可產(chǎn)繭約50千克。

      (1)小明家養(yǎng)了4張蠶,可產(chǎn)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2)張村共養(yǎng)40張蠶,可產(chǎn)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并弄明白兩個問題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果園里有28行橘子樹,每行32棵。果園里大約有多少棵果樹?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還是準確的值?該怎樣解決?

      學生獨立完成。

      三、綜合練習

      1、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5、6題,比一比,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得最好。

      2、分組進行“奪紅旗”比賽(練習十四第9題)

      3、合作完成練習十四第10、12題。集體講評。

      四、學習總結(jié):

      生生互相談收獲。

      筆算乘法(4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不進位)。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呈現(xiàn)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察

      用完整的話把這幅圖的內(nèi)容、問題說一說。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2 4

      × 1 2

      4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xiàn)筆算過程。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四、總結(jié)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diào):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shù),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五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能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口算練習: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筆算:

      練習十五第2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請6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學生每題都做。講評。

      說說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該注意什么?

      4、正誤辯析: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4道計算出現(xiàn)錯誤的筆算式題,讓學生判斷正誤,并進行改正。

      二、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1)引導學生看圖,獲取信息。

      (2)同桌互相說:把圖上的意思完整的說一說。

      (3)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筆算。

      (4)集體講評。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

      三、綜合練習

      完成《學案》相應的練習。

      四、學習總結(jié):

      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65頁例2、做一做,練習十六1、2題。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呈現(xiàn)下圍棋的畫面,介紹有關圍棋賽的事例或戰(zhàn)績。

      放大棋盤,讓學生觀察棋盤結(jié)構(gòu)。使學生了解到:圍棋的棋盤面由縱橫19道線交叉組成。

      接著,把棋子放在縱橫線的交叉點上,引出問題:“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19×19。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使學生了解每一種算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約有400個交叉點,但它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要求。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xiàn)筆算過程。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5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

      2、完成練習十六第1、2題。

      四、總結(jié)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交流。

      2、教師強調(diào):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shù),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第4課時

      教學內(nèi)容:筆算乘法的練習課(完成練習十六的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方法。

      2、能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開火車進行口算練習: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筆算練習(進位與不進位的對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學生筆算。

      (2)請學生觀察比較:上行的題目和下行的題目有什么異同?

      (3)學生討論交流: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題目計算時沒有進位,而下一行的題目需要進位。

      (4)說說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誤辯析: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6道計算出現(xiàn)錯誤的筆算式題,讓學生判斷正誤,并進行改正。

      二、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1)引導學生看圖,獲取信息。

      (2)同桌互相說:把圖上的意思完整的說一說。

      (3)獨立列出算式,并用豎式筆算。

      (4)集體講評。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第8題。

      第8題:在解決這道題時,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為什么“每套12張”用不上?這樣的題目給了你什么啟示?

      三、綜合練習

      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5、6、7題。

      四、學習總結(jié):

      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整理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復習要求:

      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復習過程: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

      1.請學生把書本從58頁看到69頁,看看本單元學了哪些內(nèi)容。

      2.在四人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3.匯報:本單元學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什么問題?

      二、練習

      1、口算練習: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說說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練習: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幾種方法?

      3、筆算:(練習十七第2題)

      4、解決問題:

      練習十七(3、4)

      (1)讀題后學生獨立思考,這兩道題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2)小組討論: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3)匯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小結(ji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把題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學習總結(jié):

      1、在這一單元中你學會了什么?

      2、給自己這個單元的學習態(tài)度和收獲作個評價。

      第六單元面積(7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71——74頁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shù)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形成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

      教學具準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建立面積概念

      1、物體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誰能摸一摸他們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們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個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兩片葉子)誰能摸摸他們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葉子的面比較大?你怎么比的?

      (板書觀察、重疊)

      (3)請同學們摸摸自己課桌的面。課桌與剛才那些面比,誰的面的?誰的面小?

      (4)課桌面、作業(yè)本面、樹葉面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誰還能舉例說說那是物體的表面?

      (5)物體表面有的有小,物體表面比較大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大,物體表面比較小就說他的面積比較小。

      2 、平面圖形的大小

      (1)(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他們的大小指的是他們的那部分?

      (指名學生摸)

      (2)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閉圖形的面積。

      3、概括面積意義

      誰能說說什么是面積?閱讀課本概念。(板書課題:面積)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1)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面積相同),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他們的大小。

      (2)數(shù)格比較大小(將兩個長方形背面展示出來,他們的背面畫有相同的方格數(shù))

      誰的面積大?為什么?

      (3)同一格子標準(指名三生,發(fā)給每人一個畫好各自的長方形,讓他們各自背著同學數(shù)出格子數(shù),并告訴大家格子個數(shù))

      誰手里的長方形面積大?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圖形)

      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國際上規(guī)定好的方塊叫做面積單位。

      (板書面積單位)

      (4)認識面積單位

      帶著問題自學課本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5)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紙,估計一下能站上多少個同學?

      ④找一找,在我們周圍那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四、鞏固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設計比賽(回家完成)

      你還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有趣的圖形嗎?

      要求:(1)圖案面積都是5平方厘米。

      (2)給自己設計的圖案起個名字。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對比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面積的概念。

      2、通過觀察、比較明確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學會合作學習、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明確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出下面兩個圖形的名稱,分別指出各自的周長,面積。

      (2)計算周長常用哪些單位?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長。

      正方形、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他們的周長。厘米、分米、米都是計算長度用的單位,叫長度單位。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課

      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多了“平方”兩字,但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計量單位。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

      觀察、比較課本第74頁例1圖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匯報,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體驗1厘米是指線段的長度,1平方厘米是指圖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請生自己先在紙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誰能說說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區(qū)別?

      請生用手勢比劃1米和1平方米。

      三、鞏固

      1、(出示物體或圖形)正確選擇用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1)測量這根繩子有多長用什么單位?

      (2)測量這個長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單位?測量它的寬呢?測量它的周長呢?

      (3)測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單位?

      (4)測量講臺桌有多高用什么單位?

      2、選擇合適單位填空

      課本第76頁第4題。

      3、估一估、擺一擺:課本第75第2題

      4、課本第76第3題(獨立完成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四、本課小結(jié)

      跟小組同學交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77~78頁(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學生實際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結(jié)論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具準備:每人1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長5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

      (1)這兩個分別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2)動手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

      2、面積和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請生摸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有次序地將長方形和正方形擺滿)

      (3)匯報結(jié)果

      二、新課

      1、導入

      上面用面積單位測量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但要測量黑板、草場或更大的地面面積,使用面積單位一排一排的實際測量行嗎?今天就尋找一個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規(guī)律,推導出計算公式。

      2、猜想

      請仔細觀察剛才擺的面積單位,沿長邊擺了幾個?長是多少?沿寬邊擺了幾個?寬是多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驗證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0

      第一單元:分數(shù)乘法

      第一課時: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教學內(nèi)容:第1~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2)引導學生總結(jié)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3)計算:

      123333??????666101010

      計算333??時向?qū)W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101010

      數(shù)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jié)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shù)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shù)乘法。(板書課題:分數(shù)乘整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師:每人吃2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9

      222問:一個人吃了塊,三個人吃了幾個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塊。讓學生999

      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2222?2?262訂正時教師板書:++===(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999939

      2蛋糕的圖片)3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shù)的分數(shù)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shù)

      22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3。再啟發(fā)學生說出?3表99

      2示求3個相加的和。9

      2(3)比較?3和12×5兩種算式異同:9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2不同點:?3是分數(shù)乘整數(shù),12×5是整數(shù)乘整數(shù)。9

      (4)概括總結(jié):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

      2.教學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導入。22222問:?3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的和。板書:++。學生計算,99999

      教師板書:2?2?22?362??。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9993(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3兩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99

      觀察結(jié)果: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與整數(shù)3相乘,分母沒有變。99

      (3)概括總結(jié):

      2請根據(jù)觀察結(jié)果總結(jié)?3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9

      22匯報結(jié)果:(多找?guī)酌麑W生匯報)使學生得出?3是用分數(shù)的分子2與整數(shù)3下乘的積99

      作分子,分母不變。

      2根據(jù)?3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進約得9

      2的數(shù)要與原數(shù)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3按簡便方法計算。9

      (啟發(fā)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jié)、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1)看圖寫算式: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shù)、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333???=()×()4444

      3個13是多少?5個是多少?1010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計算:

      25?4?81512

      先讓學生講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然后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若乘得的結(jié)果是假分數(shù)的要化成帶分數(shù)。

      (三)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jié)。

      (四)作業(yè)。

      練習一5、6題。

      第二課時: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6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

      (2)學會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簡便計算。

      (3)通過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推導算理,總結(jié)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3?5?1?21087

      1.計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2.上面各題都是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說一說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二、新課。

      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人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1.理解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3(1)第一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5

      3指名列式,板書:?35

      333問:?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或求的3倍。555

      3(2)出示第二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怎樣表示半瓶?5

      指名回答:半瓶用131表示;式子為:?。252

      3133131說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書:求的。5255252

      32(3)出示第三幅圖: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樣列式?53

      323232指名回答,板書:?,問:?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書:求的。535353

      2.引導學生小結(jié)。

      ①.指出三個算式都是分數(shù)乘法,比較三個算式的不同點: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數(shù)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個算式與第二、三個算式中乘法的意義有沒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學生齊讀課本的結(jié)語。

      練習:

      .課本的做一做1、2題。

      .說一說下列算式的意義。533?8?754

      3.理解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個問題)。

      問:你根據(jù)什么列出式子?

      11得出:根據(jù)“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列出式子:?。25

      問:如果我們用一個長方形表示1公頃,那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例3的圖(1)11問:公頃的是什么意思?251公頃怎樣表示?2

      出示例3圖(2)

      要求學生觀察圖(2),問:在圖中

      111?11?引導得出:??252?51011的對于1公頃來說,是1公頃的幾分之幾?25

      觀察這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出示例3的第二個問題。

      學生列式,教師再出示例3圖(3)11131問:已經(jīng)求公頃的是公頃,那么公頃的應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多少公頃?252?525

      131?33?板書:??公頃)252?510

      (2)引導學生小結(jié)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觀察分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計算方法?

      教師歸納,再看書上結(jié)語。

      再說明,為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323?22?例:??535?35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能說出其特點;

      2.會畫出簡單的扇形統(tǒng)計圖;

      3.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得到信息。

      教學準備:

      兩幅扇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l.復習舊知。

      提問:在簡單的統(tǒng)計里我們學習過哪些知識,其中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引入新課。

      出示兩幅扇形統(tǒng)計圖。說明:這也是一種統(tǒng)計圖,叫做扇形統(tǒng)計圖。(板書:扇形統(tǒng)計圖)哪位同學來說一說,這里的扇形統(tǒng)計圖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說明:扇形統(tǒng)計圖究竟有什么特點呢?它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呢?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二、教學新課

      1.說明扇形統(tǒng)計圖及其特點。

      說明:從上面的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看出:它是用一個圓表示各個部分的總數(shù)量,在圓里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出各個部分的數(shù)量占總數(shù)量的百分之幾。這種統(tǒng)計圖清楚地反映出各個部分數(shù)量同總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根據(jù)扇形統(tǒng)計圖的表示形式,討論制成扇形統(tǒng)計圖的步驟。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得出步驟井板書:

      ①

      ②

      ③

      ④計算百分數(shù);計算圓心角;畫出圓和扇形;標明百分數(shù)。

      (2)要求學生自己完成第一步,在練習本上計算出各部分數(shù)量占總數(shù)量的百分之幾。同時指名一1

      人板演,然后集體訂正,用加法檢驗各部分百分比的和是不是100%。

      (3)先說明一個圓的'度數(shù)是360度,再讓學生按總數(shù)量的百分之幾求出表示各部分數(shù)量扇形的圓

      心角度數(shù)。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和結(jié)果。檢驗幾部分圓心角的和是不是360度。

      (4)分割成扇形。

      老師說明畫法,同時板書:先畫一個圓,說明表示總數(shù)量;再分割成3個扇形,說明各表示哪個數(shù)量。

      (5)標明各部分數(shù)量名稱和百分數(shù)。

      指名學生說說每個扇形各表示哪個數(shù)量,占百分之幾,老師在圖中板書。讓學生自己畫圓、分扇形并標明各個部分數(shù)量的名稱和百分數(shù)。

      (6)區(qū)分各部分并寫出統(tǒng)計圖名稱。

      說明要用陰影或不同顏色區(qū)分不同的扇形,寫出統(tǒng)計圖名稱,并讓學生自己完成。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完成在自己的統(tǒng)計圖上。集體訂正。

      (7)小結(jié)過程。

      提問:誰來看圖說說剛才制作這幅統(tǒng)計圖的過程?你能說一說這幅統(tǒng)計圖的意思嗎?扇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

      三、課堂練習

      l.做課后習題第1題。

      提問:統(tǒng)計圖里的圓表示什么?這個扇形統(tǒng)計圖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計算后填寫課本上的表格。出示表格,指名口答結(jié)果,老師板書。讓學生說說每一個數(shù)量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2.做課后習題第2題。

      提問:這個圓等分成多少份?每份所對扇形的圓心角多少度?請大家先計算每項收入相應的扇形圓心角度數(shù),再畫出扇形統(tǒng)計圖。老師巡視輔導。提問學生每一部分所占扇形是圖的20等份里的幾份。

      四、課堂小結(jié)

      扇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怎樣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制作扇形統(tǒng)計圖?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2

      觀察比較,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4、概括

      (1)長方形的面積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計算長方形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2)想一想:同桌討論

      正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

      三、鞏固

      1、完成課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課本第79頁1、2、3、4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面積等與長乘寬,正方形面積等于邊長乘邊長,應該注意的是計算面積單位一定要用面積單位,不要與長度單位混淆。

      第4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78頁例3,第80、81頁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使用公式求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明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和周長計算的區(qū)別。

      3、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正確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紅色涂下面圖形的面積,用藍色涂出周長。

      2、長方形周長=-------------

      正方形周長=----------------

      長方形面積=--------------

      正方形面積=----------------

      3、給第1題的長方形、正方形各邊標出長度,讓學生計算面積和周長。

      二、新課

      1、出示例3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方法

      你從題里發(fā)現(xiàn)那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求這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其實就是求什么?

      2、練習

      (1)摸摸數(shù)學課本的面積,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面積是多少?

      (2)摸摸數(shù)學課本的周長,請你估計一下它的周長是多少?

      (3)請測量并計算它的面積和周長。

      3、討論交流

      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1)意義不同

      (2)計量單位不同

      (3)計算方法不同

      三、綜合練習

      1、課本81頁10

      學生讀題,理解題目要求后獨立完成啟發(fā)學生看表發(fā)現(xiàn),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當長和寬相等時,周長最短。

      2、學生按題目要求,自己準備圖形剪一剪,觀察、計算、比較三種不同減法,剩下部分的面積相同,周長不等。第一種情況周長與原正方形周長相等,后兩種情況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長,增加了哪幾斷?

      四、小結(jié)

      五、作業(yè)

      課本第80頁6、7、8、9

      第5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82、83頁(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

      2、指導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夠進行面積單位間簡單的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進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長度單位,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

      2、引入新課

      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二、新課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閱讀課本第83頁,書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討論,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課本,把思考過程也寫下來。

      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結(jié)

      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進率是多少?

      4、換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強調(diào):換算面積單位名數(shù)時,需要先弄清兩個面積單位那個大。

      三、綜合練習

      1、選擇正確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邊長40厘米,它的面積是( )。

      A、 160平方厘米B、 1600平方厘米C、 16平方分米

      (2)長方形長2米,寬4分米,面積是()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2、課本第85頁第1題

      四、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6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84頁(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土地面積單位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用手勢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課

      1、引入

      同學們都到過我們美麗的南寧民歌廣場嗎?你們估計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同學們會朝很大的數(shù)量去猜想)

      告訴學生:它的面積約是229000平方米,這個數(shù)量很大。所以在測量土地面積時,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

      2、體驗

      (1)閱讀課本知識,同桌交流自己的收獲。

      匯報強調(diào):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干米。

      (2)實際感受

      到操場量出邊長時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讓同學們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100個1公頃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

      四人小組先了解課本中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再互相說說你在那見過1公頃、1平方千米。

      4、換算(生獨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公頃 800公頃=()平方米

      三、練習

      1、課本85頁第2題

      2、課本第86頁第4題

      四、小結(jié)

      五、作業(yè)

      1、課外知識

      有條件的學生收集有關計算土地面積的資料。

      2、課本第85頁第3題。

      第7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86、87頁(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2、使學生能正確的分析理解題目,從而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正確理解分析題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整理本單元學了那些知識?

      2、板書

      二、練習

      1、填空

      3米=()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塊塑料布長3米,寬2米,它的面積是()平方米。

      1塊正方形木板,邊長5分米,它的面積是( )。

      2、判斷

      (1)、邊長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相等。()

      (2)、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面積相等,周長也一定相等。()

      (3)、一個長方形寬40米,長30米,它的周長是70米。()

      (4)用8分米長的鐵絲圍成的`正方形,要比圍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大。()

      (5)、用2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8分米。()

      3、課本第86頁5、6、7題

      學生獨立完成,講評,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完成課本第87頁8、9題。

      三、學習總結(jié):

      第七單元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6課時)

      第1課時

      內(nèi)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88---P8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分數(shù)都可以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

      2、使學生正確掌握小數(shù)的讀、寫法。

      3、使學生了解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重點:使學生正確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

      難點:以元為單位的小數(shù)與幾元幾角幾分的相互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shù)與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二、新課

      1、創(chuàng)設情景認識小數(shù)

      出示主題圖

      問題:

      (1)從這幅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與同桌的小伙伴說一說它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略)

      歸納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這樣的數(shù)叫小數(shù)。“.”叫做小數(shù)點。

      動手填一填(P88中間表格)

      2、探究小數(shù)的讀法

      你們會讀這些小數(shù)嗎?試讀一讀。

      教師加以引導小數(shù)的正確讀法。

      你們還在哪里見過小數(shù)?

      探究小數(shù)的寫法(教學P89例一)

      小結(jié)歸總:

      (1)這節(jié)課你們認識了什么?

      (2)今天認識的小數(shù)與整數(shù)比較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學互相說。

      三、鞏固

      1、出示數(shù)字卡片(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

      2、把卡片上的小數(shù)打上鉤。

      3、讀出小數(shù)

      4、說一說你是怎么讀小數(shù)的?

      5、老師口述小數(shù),學生聽寫。

      6、完成P89做一做1、2、題。

      第2課時

      內(nèi)容: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2、通過有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含義的理解,加強整數(shù)和小數(shù)的聯(lián)系,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聯(lián)系。

      重點: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導入新課。

      提問: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怎樣?

      老師小結(jié):突出整數(shù)比較大小時,要從高位比起,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加以比較,同分母的大小比較,分子大的分數(shù)比較大,把相同分數(shù)單位分數(shù)的分子進行比較。

      口算比賽:(用手勢表示“大于號”、“小于號”)

      16 ○ 12 28 ○ 38 86 ○ 84

      4/5 ○ 3/5 7/12 ○ 5/12 16/20 ○ 9/20

      導入新課:前一階段,我已經(jīng)學會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和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今天我們先學習“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課

      1、小組探究學習:P90例2

      2、補充例題(圖略)請看圖,說出左圖和右圖中有幾個幾分之一,用小數(shù)怎樣表示?這兩個小數(shù)哪個大?為什么?

      要求:從小數(shù)的含義上理解得出。

      0.4 < 0.7

      緊接著要求學生再觀察下圖并要求邊看圖邊思考:

      這圖和上圖有什么不同?比較時應先比較哪一位,再比較哪一位?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時突出下圖中有整數(shù),而上圖沒有;有整數(shù)的情況下,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要先比較整數(shù)部分,再比較小數(shù)部分,就如同比較整數(shù)大小一樣,先要比較千位,再比較百位,……比較大小都從高位比起,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進行比較。

      進而說明左圖的數(shù)大于2,右圖的數(shù)不到2,所以圓圈中應該填“>”。

      2.5 ○ 1.8

      3、學生試練。

      2.5 ○ 2.3 8.6 ○ 8.9 0.23 ○ 0.53 3.22 ○ 1.28 …………

      使學生明確兩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個位上都相同,就要再看小數(shù)部分哪個大。

      4、教師簡單小結(jié)比較小數(shù)的方法。

      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方法和過去學過的整數(shù)的比較方法相同,比較大小都從高位比起,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進行比較。有整數(shù)部分的小數(shù),要先比整數(shù)部分,再比較小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相同,再看小數(shù)部分哪個大。

      三、練習

      P90下邊的“做一做”

      補充練習,在○里填上合適的小數(shù)。

      ○ > ○ > ○ > ○ > ○ > ○

      四、全課總結(jié)(略)。

      第3課時

      課題:筆算小數(shù)加法

      內(nèi)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90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shù)加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shù)加法與整數(shù)加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加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shù)的加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做整數(shù)加法時要注意什么?74+28 51+62

      (小結(jié)時,突出“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新課

      1、設計購物情景圖。學習小數(shù)的加法計算。

      從畫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購買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你最少選擇購買兩種商品,請你計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錢?

      計算結(jié)束之后說給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給出活動時間)

      學生活動后匯報歸總。得出小數(shù)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板書)

      教師補充講清,直接用小數(shù)計算的書寫格式。(強調(diào)格式)

      2、試一試(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 + 2.3 0.9 + 6.2 14.1 + 3.6 2.08 + 0.49

      3、師生小結(jié),計算小數(shù)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計算小數(shù)加法時,要使相同數(shù)位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shù)點對齊,從低位加起,加得的結(jié)果要對齊加數(shù)的小數(shù)點,點上小數(shù)點。

      三、實踐活動:

      1、把自己的語文、數(shù)學課本的單價找出來,計算一下語文、數(shù)學兩本書一共用多少元錢?

      2、看夠物信息,幫小強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錢。

      面條一包食鹽一袋火腿腸味精一袋

      1.86元 1.00元 5.06元 9.47元

      四、鞏固

      1、判斷正、誤(并說出錯誤的原因)

      2、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相應的括號里。

      3、摘果游戲

      說明(果樹圖上有小數(shù)的加法算式,誰計算結(jié)果正確,摘下的果子歸誰。)

      五、全課歸結(jié)

      1、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你在計算小數(shù)加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第4課時

      課題:筆算小數(shù)的減法。

      內(nèi)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9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shù)減法與整數(shù)減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減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shù)的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小數(shù)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點復習小數(shù)加法的計算法則。

      二、新課

      1、組織學生自學P96頁例4。從例4中你學到了什么?從1.2-0.6=0.6的豎式計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它與小數(shù)加法比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說一說小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嗎?(留時間讓學生議論。)

      2、結(jié)小數(shù)的減法的計算方法。(略)

      3、設計情景,提出問題,鞏固小數(shù)減法的計算。

      出數(shù)據(jù)信息

      尺子鉛筆作文本圖畫本筆盒彩色筆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

      師:根據(jù)以上的商品價格,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它。

      4、回顧對比:

      小數(shù)減法計算與整數(shù)減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小數(shù)減法計算與小數(shù)加法計算有什么相同點和什么不同點?

      三、小組活動,鞏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說明:1、兩人一組。每人說出一個小數(shù)。兩人同時寫豎式計算,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計算題目多者為勝。

      四、練習作業(yè)。

      1、完成課本P97頁第1、2題

      2、課后實踐作業(yè):P97頁第3題。

      第5課時

      課題: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練習。

      教學內(nèi)容:課本P97~~P98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會計算比較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

      2、使學生能形成比較正確、熟練的計算技能。

      教學重點:熟練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計算的技能技巧。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師小結(jié)口算情況。

      二、練習筆算小數(shù)加、減法。

      1、完成P97第4題和P98第6題。

      2、評講時突出兩個帶小數(shù)相減,且小數(shù)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要從整數(shù)部分的個位退一的計算方法,作為重點評講。(學生如出現(xiàn)錯誤,結(jié)合評講)

      三、練習有關小數(shù)加減法的文字題。

      1、討論:以下兩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數(shù)是7.4,它比乙數(shù)多1.3,乙數(shù)是幾?

      學生列式計算后,老師進行簡單小結(jié):第(1)小題是比較兩數(shù)大小,相差多少?可用減法計算,列式計算0.95 - 0.58 = 0.37;第(2)小題已知甲數(shù)是7.4,它比乙數(shù)多1.3,乙數(shù)是多少?(也就是乙數(shù)比甲數(shù)少1.3,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用減法計算:即7.4 – 1.3 = 6.1,做這類文字題一定要弄清楚誰與誰比,誰大誰小,求大數(shù)還是求小數(shù),要分析題中兩數(shù)關系,然后選擇正確的算法進行解答。

      四、練習有關小數(shù)加減法的應用題。(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加深練習,補充題略)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shù)的產(chǎn)生過程,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分數(shù)單位,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shù)的意義做出解釋,能有條理地運用分數(shù)的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數(shù)學知識是在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產(chǎn)生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對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在正式進入課程內(nèi)容學習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這是(一個橙子),我們可以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這是(六個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呢?(可以說是一盤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數(shù)也數(shù)不清,怎么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呢?(可以說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與“1”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那現(xiàn)在我想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來的呢?(學生回答)那現(xiàn)在每人分得的數(shù)量還能用整數(shù)來表示嗎?(不能)在實際生活中,人們計算的時候結(jié)果往往得不到整數(shù),這個時候就產(chǎn)生了分數(shù)。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進一步學習分數(shù)。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分數(shù)的產(chǎn)生。

      2、掌握單位“1”的含義,明確分數(shù)的意義。

      3、認識分數(shù)單位,初步了解分數(shù)單位的特點。

      三、引導自學,探究成果:

      1、師:同學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接下來,老師就把課堂還給大家,希望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來發(fā)現(xiàn)寶貴的知識財富。請大家根據(jù)自學提綱,完成以下三個題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師:同學們都已經(jīng)完成了自學提綱的習題,現(xiàn)在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之后再將你們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向大家匯報。

      (小組合作,現(xiàn)在開始!)

      3、師:從同學們激烈的討論情況來看,大家一定討論出了結(jié)果,現(xiàn)在就請小組同學來進行匯報。

      組1成員: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

      1、分數(shù)的產(chǎn)生(教材第45頁):

      想一想:觀察這兩幅圖,可以發(fā)現(xiàn):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shù)的結(jié)果,這時,常用(分數(shù))來表述的。

      試一試: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2)塊;把一個西紅柿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2)個。

      同學們,他填的對嗎?(預設:對)你了解了分數(shù)是如何產(chǎn)生的.了嗎?你會用分數(shù)來表示一個不是整數(shù)的數(shù)的結(jié)果了嗎?(預設:會)那老師要考考大家,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得(1/5塊),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得(1/8塊)。看來同學們自學能力很強,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

      組2成員: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

      2、單位“1”和分數(shù)的意義(教材第46頁):想一想:先感知一個物體和一些物體的1/4是多少,如下圖:

      試一試: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剛把什么看成一個整體了?(一個圓、一個正方形和一條線段);我們剛把哪些物體看成是一個整體了?(六個橙子和八個面包)。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這樣的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單位“1”的概念: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shù)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在生活中,你還能把哪些看成是單位“1”?(學生回答)

      任何一個單位“1”的量,只要平均分了,就可以得到分數(shù),那誰能總結(jié)一下,什么叫分數(shù)?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幾份的數(shù)就叫做分數(shù)。)

      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單位“1”和分數(shù)的概念,那你知道分數(shù)有什么意義嗎?它代表什么?例如,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老師這里有幾個分數(shù),你能說出它的意義嗎?

      組3成員: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

      3、分數(shù)單位的意義(教材第46頁):

      想一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shù)就叫做(分數(shù)單位)。

      試一試:把10厘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處就是(1/10),2厘米處就是(2/10),8厘米處就是(8/10)。它們的分數(shù)單位是(1/10)。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過,計算長度時,我們用(長度單位),計算面積時,可以用(面積單位),那么其實分數(shù)也有單位。例如一把10厘米的尺子,每一個數(shù)字對應的就是一個分數(shù),那根據(jù)“分數(shù)單位”的定義你能找出它們的分數(shù)單位是幾嗎?(學生回答)

      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分數(shù),你能說出這些分數(shù)的分數(shù)單位嗎?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前面學習的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五、鞏固練習:

      第一關:填一填

      1、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shù)的結(jié)果,這時常用()來表示。

      2、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把這個整體()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

      3、3/4表示單位“1”()分成()份,表示其中()份的數(shù)。

      4、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平均分成7份,5份是這堆糖的()。

      5、5/7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第二關:說一說

      讀出下面分數(shù),并說說它們的具體含義。

      第三關:做一做

      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彩色部分。

      第四關:想一想

      他們吃的水果一樣多嗎?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nèi)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nèi)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面積以及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

      在數(shù)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shù)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學習小數(shù)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內(nèi)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shù)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shù)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并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小數(shù)及小數(shù)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nèi)容,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jīng)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nèi)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教材向?qū)W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jù)學生所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安排了兩個數(shù)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使學生:

      1.會筆算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shù)(小數(shù)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shù)的含義,會讀、寫小數(shù),初步認識小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shù);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jié)果是整數(shù));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面積以及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

      難點:1、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中的試商方法,及商的定位。

      2、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計算法則。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三(1)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三(2)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7人。全班大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問老師,只有個別同學思想上不夠積極。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反應快,上課回答問題積極,語言表達能力強,說話有條理,有幾個學生基礎比較差些。

      三、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措施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nèi)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結(jié)合現(xiàn)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平均數(shù),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shù)學教學中,用數(shù)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nèi)在動機。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內(nèi)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三、教學時間:6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例1及練習。

      學習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zhuǎn)”。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嘉興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jié)

      課外作業(yè):認方向。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例2、例3及練習

      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認方向”的游戲。

      二、新課

      (一)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現(xiàn)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

      去醫(yī)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電影院怎么走?

      三、鞏固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掛圖)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完成問題。

      四、總結(jié)

      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對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第3課時

      教學內(nèi)容:綜合練習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東西南北方向的認識。

      2、進一步熟練根據(jù)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過程:

      一、練習:

      1、誰來說說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老師給知一個方向(郵局在百貨大樓的東面),學生說出其他的3個方向。

      3、看圖說方位:出示掛圖,同桌互相說說誰在誰的哪一邊。

      4、分組活動:送…回家(用東西南北卡片)

      二、綜合練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jù)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

      4、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

      現(xiàn)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jù)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

      講評。

      5、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三、總結(jié)。

      四、課后

      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東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區(qū)。

      第4課時

      教學內(nèi)容:例4以及練習。

      學習目標:

      使學生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重點:

      使學生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具準備:指南針

      過程:

      一、復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么,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4圖,觀察:多功能廳在哪兩個方向之間?

      2、這個方向稱為“東北方向”。

      3、我們知道了“東北方向”,你能說出下面的這幾個方向是什么嗎?

      4、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樣記住這四個方向?請你把他們記下來。

      5、請自己畫一個標有8個方向的方向示意圖。

      6、觀察例4圖:請說說校園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練習

      1、說說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2、第10頁第1題:在黑板上標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中你有哪些收獲?你會用到這方面的知識嗎?

      第5課時

      內(nèi)容:第9頁例5以及練習。

      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二、新知:

      1、出示例5掛圖:這是什么圖呢?(動物園導游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

      (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

      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

      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

      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4、每個動物館的行走路線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說出了幾條?你在說同一動物館而不同的幾條行走路線時,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5、小結(jié):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鞏固習: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jù)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shù)奈恢蒙稀?/p>

      講評。

      四、總結(jié)

      收獲?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第6課時

      內(nèi)容:位置與方向的綜合練習

      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2.使學生熟悉的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重點:

      認識8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過程:

      一、練習:

      1、說一說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畫出一個標有8個方向的方向示意圖,比一比,誰畫得準!

      3、老師說方位,學生指出來。

      二、綜合練習:

      1、11頁第3題:

      2、11頁第4題:

      3、學生獨立完成12頁的第5題:

      4、同桌合作完成12頁第6題。

      三、總結(jié):

      這一單元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用處呢?還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第二單元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教學

      第一二課時口算除法(分成了兩個課時上完)

      教學內(nèi)容: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60個小木棍。

      觀察:這里有幾個小木棍?(學生數(shù),并口答。)

      2.如果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jié)論。)

      3.分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塊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能?

      結(jié)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6÷3=2

      60÷3=20

      6.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jié)果。

      (2)說說口算方法。

      二.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jié)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jié)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三.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jié)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jié)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24÷3=8 240÷3=80

      四、鞏固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jié)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17頁1.2

      第三課時.估算

      教學內(nèi)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 ,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jié),總結(jié)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第四課時.口算練習

      教學內(nèi)容: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1.經(jīng)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賽: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筆算比賽: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時間算出以上題目,師生評價,表揚發(fā)獎。

      四、說一說: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體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總結(jié):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jié)了那些經(jīng)驗?

      第五課時.筆算除法

      教學內(nèi)容:19頁例1

      教學目標:1.經(jīng)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學會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每一位商地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以表內(nèi)除法的筆算、一位數(shù)除兩、三位數(shù)的口算基礎上,進行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被除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的筆算除法,難點是著重幫助學生理解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哪一位上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打開課本第3頁,在里填上正確地數(shù)。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你會列式計算嗎?

      2.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如果用豎式計算你會嗎?(教師巡視指導)

      4.讓板書的學生說說理由。根據(jù)他的回答,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書,分一分。看看他這樣計算與思考對嗎?

      5.有疑問嗎?(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問。)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第21頁第2題。前兩題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第六課時20頁例2

      教學目標:1、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和每次余下的數(shù)要與下一位商的數(shù)合并造繼續(xù)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分錢幣的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除到某一位時有余數(shù),要把余數(shù)和后一位的數(shù)結(jié)合起來繼續(xù)除”的計算過程,從而明白算理。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算

      2.出示人民幣3張100元、4張10元、2張1元券。

      觀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據(jù)學生的操作回答,教師板書:

      300÷3=100

      30÷3=10

      12÷3=4

      重點問一下12是從哪里來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2.如果學生猜對了:問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確?如果學生猜得不正確: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確計算出每班種多少棵樹26。

      3.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然后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豎式計算過程。

      4.課本第20頁做一做第2題。

      展示學生作業(yè)。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請學生判斷,并說明原因。

      5.小結(jié):你覺得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

      1.第21頁第4題。

      第七課時.練習內(nèi)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鞏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2.結(jié)合習題滲透事物之間是有練習的這有簡單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練習旨在鞏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除的順序和豎式的書寫格式,練習時不但對學生計算步驟方法要充分重視,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書寫正確、整齊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全體練習,同桌校對

      2.出示課本練習題。

      邊做邊思考上下兩題有什么聯(lián)系?

      3.界上的許多事物,它們之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我們數(shù)學也不例外。請同學們看第21頁第3題。算算、填填、說說每一組上下有什么聯(lián)系。

      二、筆算練習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出示小黑板練習題

      三、作業(yè)

      1.第21頁第4題。

      第八課時22頁例3

      教學目標:

      1.再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得最高位商得數(shù)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再除的算理。

      2.再經(jīng)歷一系列的計算練習后,感悟多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再合作交流中積極發(fā)表自己意見,同時學會傾聽,并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被除數(shù)得最高位商得數(shù)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shù)得前兩位再除得算理與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據(jù)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寫除下一個除法算式的商嗎?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邊填邊想這兩題上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計算嗎?算好后請你在四人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被除數(shù)前一位2除以6不夠商1,你是怎么處理的?

      (2)處理后得到的商你寫在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為什么?

      (3)接下來的商你又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3.試一試:156÷3

      集體訂正

      4.計算。

      378÷6 425÷5

      引導學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余除數(shù)進行比較,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強調(diào):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6.小結(jié)。指著例3與學生的板演提問:

      說說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三、練習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計算。

      176÷2 456÷4

      381÷3 495÷5

      這4道題都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為什么有的商是兩位數(shù),而有的商是三位數(shù)?想想商的為數(shù)與被除數(shù)、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第九課時:第23頁練習五1——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地練習,提高計算能力。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對除數(shù)是三位數(shù)以內(nèi),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練習,加深對除法從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數(shù)除于除數(shù)不夠商1的除法算法,并讓其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過程:(列出所有題目)

      一、基本練習

      1.聽算20題乘除法練習題。

      2.課本第23頁第一題,給合適的題目涂上顏色。

      3.第23頁第二題,看好,并用尺子連線。通過除法運算,鍛煉計算能力。

      4.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要同時要求格式及書寫的規(guī)范,然后認真檢查除法豎式的正確與否,是否漏了單位等。

      5.“螞蟻搬家”:設置情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盡量的幫助螞蟻搶運糧食過冬。

      6.先進行估算商是幾位,然后再計算。

      7.第7、8題,是綜合練習。要求學生綜合應用乘數(sh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除法知識、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知識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簡單的實際問題。另外第7題的解法有多種,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第十課時:25頁例4

      教學目標: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shù)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yǎng)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

      根據(jù)學生得結(jié)論教師板書:商×除數(shù)=被乘數(shù)

      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乘數(shù)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師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jié)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教師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除數(shù)商的一種還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結(jié)。通過上面題目的聯(lián)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jié)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shù),反之帶余數(shù)。

      第十一課時:26-27頁第4—7題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做練習,進一步熟練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筆算。

      2.邊練習邊觀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創(chuàng)新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一位數(shù)整除三位數(shù)的基本練習課,鞏固多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計算找聯(lián)系

      1.獨立計算課本第27第5題。

      教師巡視看學生計算的方法。(有的同學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請做得快得同學介紹一下自己得方法。這個方法好嗎?我們就用乘除之間得關系來計算。

      2.算一算,填一填課本第27頁的第6題。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數(shù)

      出示2 ×4=104,你能在里填正確的數(shù)嗎?

      請每組派代表說說你們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二、熟練筆算方法

      1.判斷課本第26頁第3題商的余數(shù)。

      要指導自己判斷是否正確,可用什么方法驗證?

      下面我們來計算一下,看看它們商的為數(shù)與你判斷的是否一致。

      再仔細觀察以下,商的為數(shù)與什么有關?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除數(shù)一位數(shù)

      被除數(shù)首位夠除:

      商的位數(shù)=被除數(shù)的位數(shù)

      被除數(shù)首位不夠除:

      商的位數(shù)=被除數(shù)的為數(shù)—

      2.27頁第7題

      第十二課時:28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

      2.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理解0作為被除數(shù)時的意義及除數(shù)為0時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聽算

      二、新授

      1.出示例5。

      2.例5有四副圖,逐一出現(xiàn)。先讓學生講講他看到的圖中故事。然后教師再旁白故事,設置情境。

      3.嵌入數(shù)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shù)時的結(jié)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nèi)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shù)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第十三課時:29頁例6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弄清商中間與末尾的不同意義。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從“以學生為主體”這個觀點出發(fā),讓學生討論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不斷溝通乘除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103×3

      你能算出積,并把它改寫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算式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09÷3=103

      二、新授

      1.出示例6。

      怎樣列式?結(jié)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

      (教師巡視,找典型問題以便反饋講評。)

      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再出示學生中的典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jié)在:這題我們是怎樣計算的?

      2.試一試。

      535÷5 6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

      3.出示605÷8

      你會計算嗎?驗算一下自己對否,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4.計算

      5.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注意什么?

      三、練習

      1.第28頁做一做

      2.第29頁的第一題。

      第十四課時:31頁例7及做一做

      教學目的: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被除數(shù)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shù)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作業(yè)

      33頁第1題:306÷3 360÷3 680÷4 608÷4

      第十五課時: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shù)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被除數(shù)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⑴全班讀題,題目里告訴我們什么數(shù)學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⑴同桌任選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說算法。

      ⑶集體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⑴獨立完成后同桌說算法

      ⑵集體訂正

      4.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三、作業(yè)

      1.33頁第一題:517÷5 403÷8 262÷6 564÷7

      2.33頁第四題。

      第十六課時:33頁練習八5至8題

      練習要求:進一步鞏固被除數(shù)中間或末尾不夠除時要商0的筆算方法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2.列豎式計算,并從中選一題說說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戲:比比誰跑得最快

      ⑴700÷7 7200÷9 4000÷8 880÷4

      ⑵600÷2 5400÷6 5500÷5 390÷3

      二、綜合練

      1.643盆花平均放進5個花壇,每個花壇放多少盆,還剩幾盆?

      ⑴讀題,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板演

      ⑵集體訂正

      2.3位老師帶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怎樣買票合算?

      票價

      成人10元

      學生6元

      團體6元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買票合算。

      ⑵四人小組討論: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匯報。

      三、數(shù)學游戲

      1.每人從0-9的數(shù)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張,編成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題目。

      2.求出商和余數(shù)

      3.記下余數(shù),作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復上面的三個步驟,繼續(xù)玩,看誰先得20分

      5.思考:從這個游戲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11——12整理復習: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復習要求: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第一課時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

      1.請學生把書本從13頁看到34頁,看看本單元學了哪些內(nèi)容。

      2.在四人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3.匯報:本單元學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什么問題?

      二、練習

      1.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⑴這塊草地有一間教室那么大,它一天產(chǎn)生的氧氣夠3個人用,我們?nèi)昙売?20人,要多少塊這樣的的草地?

      ⑵丁曉林家到學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學大約走8分鐘,他每分鐘大約走多少米?

      ⑶三年級的225名學生要乘5輛車去春游,如果每輛車坐的人一樣多,每輛車應該坐多少人?

      2.讀題后學生獨立思考,這三道題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3.小組討論:你選擇什么方法做,為什么?

      4.匯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5.小結(ji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把題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鞏固

      商的位數(shù)估算的結(jié)果準確值

      876÷3

      242÷4

      896÷8

      644÷7

      753÷5

      417÷6

      四、作業(yè)

      36頁2、3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估算:

      70÷8 44÷9 79÷2 161÷2 344÷9 688÷8 99÷5

      85÷4 51÷5 13÷2 46÷7 23÷3 81÷2 176÷8

      2.解決問題:

      有62棵樹,三年級5個班去植樹,平均每個班種多少棵樹?還剩幾棵樹?

      二、練習

      第4題:是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練習。第4題采用競賽計時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一種激勵的氛圍種提高計算能力。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第5題:提醒學生看清題意,逐以帶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576÷3÷4 81×7÷9

      201+232—365 399÷7+294

      672÷(2×3)(601—246)÷5

      第6題:

      是計算在解決問題種的應用。而這題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練習時,要讓學生獨立讀懂題意,會從圖中找出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合理進行解答。

      待學生完成后,讓自己對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頭表達解釋,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表述能力。

      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裝一箱,楊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賣完了,那么楊叔叔4天賣了多少錢?平均每天賣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結(jié)

      你覺得這個單元你學到什么?

      你對這個單元的那些知識還不是很清楚?

      你對這個單元還有什么問題?

      第三單元統(tǒng)計

      一、教學內(nèi)容

      例1: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例1: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shù)

      例2:用平均數(shù)來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兩種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會看兩種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jīng)理,現(xiàn)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tǒng)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tǒng)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jù)統(tǒng)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tǒng)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tǒng)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tǒng)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guī)范的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jié)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收集數(shù)據(jù)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統(tǒng)計的結(jié)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tǒng)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tǒng)計的1、展示數(shù)據(jù)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y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jīng)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tǒng)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tǒng)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tǒng)計圖?這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tǒng)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tǒng)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jié)。

      這種統(tǒng)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厘米和1千克)。當出現(xiàn)這種情形時,會出現(xiàn)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小(如第一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統(tǒng)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tǒng)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tǒng)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qū)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tǒng)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tǒng)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全課小結(jié)。

      第三課時平均數(shù)第42頁例1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學校“撿回一個希望”角學生參加收集礦泉水瓶情境,談話導入。

      1、他們在干什么?其中有一個紅領巾小隊收集的情況是這樣的(給出數(shù)據(jù)、、7個、、5個、、4個、、8個、、、、、、、)。

      2、看了這些數(shù)據(jù),你獲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二、探索新知

      1、剛才有同學發(fā)現(xiàn)了這四位同學平均每人收集了6個礦泉水瓶,誰能說說平均是什么意思?

      2、這四位同學收集的個數(shù)如果都一樣多的話,每個人收集了6個,這個數(shù),你能給他取個名字嗎?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個的呢?請同學們拿出學習材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最后,推選一位同學介紹你們小組的學習成果。

      反饋

      小組匯報

      4、他們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們一起來估算一下,(教師把一根水平線移到7塊的高度),平均數(shù)會是這么多嗎?(繼續(xù)往下移動水平線到4塊的位置)會是這么多嗎?(繼續(xù)把水平線慢慢往上移)體驗平均數(shù)。為什么呢?

      5、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得不一樣多的數(shù)量,在總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同樣多,就得到了他們的平均數(shù)。你們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板書)還有其他方法嗎?(以多補少)

      6、那平均數(shù)是不是就是以前學過的每份數(shù)呢?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總數(shù)量(板書)4又表示什么呢?

      總份數(shù),那你們知道平均數(shù)可以怎么求嗎?

      7、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討論,嘗試,發(fā)現(xiàn)了平均數(shù),學會了求平均數(shù)。知道這個紅領巾小隊平均每人收集6個。如果我們?nèi)?0名同學都去參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個呢?你是怎么想的?

      、、、、、、這就是平均數(shù)的一個用處。我們還可以推想出全年級的收集的個數(shù)。

      3.鞏固

      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你們能解決有關平均數(shù)的問題嗎?老師這里有一組來自會展中心博覽會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節(jié)開幕后,第一天參觀的有3萬人;第二天參觀的有4萬人;第三天參觀的有1萬人。

      (2)李剛參加打靶比賽,第一次中了7環(huán),第二次中了9環(huán),第三次與第四次共中了16環(huán)。

      2、你能求什么問題?請大家做在練習本上。

      反饋時強調(diào):我們在求平均數(shù)時要找準總數(shù)量與總份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

      3、平均數(shù)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我從統(tǒng)計部門了解了一組平均數(shù)。出示:

      (1)1959年南寧市女性平均壽命是52歲,1999年南寧市女性平均壽命是72歲。

      (2)1978年南寧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積4平方米,1999年南寧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積9平方米。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不是南寧市每個人都擁有住房面積9平方米呢?

      我們同學家里的住房面積有多大?

      你們能算出你們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積嗎?

      我們同學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積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學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樣幸福的日子,好好學習。

      4.拓展

      1、生活當中還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數(shù)呢?

      學生舉例

      2、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的用處確實非常廣泛,我們學校的校醫(y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jīng)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平均體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平均身高的情況,你們想一想老師還需要了解些什么?

      4、老師了解了這么些數(shù)據(jù):(出示)

      你們能求出這一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嗎?自己試一試。

      5、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

      老師這里還有一組數(shù),是第一排同學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嗎?說說你是怎么求的?

      6、這樣同一個班里,抽取了兩組數(shù)據(jù),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個更接近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呢?

      請認為是135厘米的同學說說理由。

      總結(jié)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用平均數(shù)來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例2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體會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兩個籃球隊的身高統(tǒng)計表,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說一說誰最高,誰最矮。

      2、如果兩個籃球隊進行身高比較,你認為哪個隊隊員身高高些?

      王強是歡樂隊中最高的隊員,我們能不能根據(jù)這個信息就下結(jié)論歡樂隊總體身高比開心隊高嗎?為什么?

      3、討論:怎樣比較兩支球隊的整體身高情況。

      二、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引導學生探索用平均數(shù)的方法比較)

      1、合作學習

      讓學生自己進行平均數(shù)計算。

      2、提問: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歡樂隊某個隊員的身高嗎?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開心隊某個隊員的身高嗎?

      4、你能告訴我們兩個隊的總體身高比較情況嗎?

      雖然歡樂隊中的王強是兩個隊中最高的,但歡樂隊的總體身高情況不如開心隊,體會平均數(shù)是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總體情況的一個很好的統(tǒng)計量。

      說一說我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運用“平均數(shù)”知識來解決問題?

      師:看到你們這么勤奮好學,又學得那么有水平。老師今天也特別高興,我相信你們以后會發(fā)現(xiàn)和自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其實“平均數(shù)“的知識還有很多,在生活實際中應用也很廣,你們回憶得起來嗎?

      對我們上課的評分,也可以來比較,哪一周課堂得分高、哪一周課堂得分低?我們也可以進行比較

      出示上兩周課堂評分。

      [板書:100分 98]

      [板書:99分 99]

      [板書:98分 99]

      [板書:100分 100]

      [板書:96分 98]

      [板書:98分 100]

      你們認為第一周課課堂評分肯定比幾分多,比幾分少?

      師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鞏固習:課本練習十一

      全課小結(jié)。

      第五課時練習十一練習題

      一、練習內(nèi)容:第44頁至第45頁的練習。

      二、練習要求:運用本單元所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練習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討論。

      三、練習題:

      第一題,是一道實踐活動題,要讓學生在進行實際調(diào)查的基礎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每個小組計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組間對比一下,并和第39頁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進行比較,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信息。

      第二題,先讓學生根據(jù)圖中的溫度記錄理解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再把統(tǒng)計表補充完整,最后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一周最低溫度。

      學生了解最高溫度、最低溫度、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平均最低溫度等概念后,再讓學生實際記錄本地一周的氣溫情況,再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平均最低溫度。學生記錄氣溫的方式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wǎng)絡等媒體獲得信息。

      第3題,也是一道實踐活動題,通過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計算平均等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第4題,讓學生根據(jù)甲乙兩種餅干第一季度的銷量統(tǒng)計圖,先比較他們第一季度月平均銷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的原因,讓學生初步體會統(tǒng)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數(shù)據(jù)背后隱藏的現(xiàn)實原因。第三小題是開放題,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圖進一步發(fā)現(xiàn)信息,如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兩種餅干二月份的銷量是相同的,但甲種餅干的銷量逐月下降,乙種餅干的銷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預測一下兩種下個季度的銷售情況。

      第5題,讓學生明確,王叔叔走的路程分為4段,一共騎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騎的路程,所以除數(shù)應是3而不是4。

      第四單元年、月、日(4課時)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

      教學難點:計算一天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nèi)容。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計算一年內(nèi)有多少日。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 60秒=()分

      60分=()小時1星期=()天

      3分=()秒 4星期=()天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

      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jié)、元旦、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jié)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

      接著。教師講解:經(jīng)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

      一年以365天計算比較簡便,這樣一年少算了大約6小時,四年就少算了大約24小時,即一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閏年。又因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時實際上并不是24小時,如果長年累月也要造成誤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聞,必須是400年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

      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diào):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引導學生回憶,一年中有幾個月?一個月中最多的有幾天?最少的有幾天?還有的月份是多少天?

      歸納:習慣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問:有什么好辦法能較快地記住各月有多少天?

      介紹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shù)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

      從數(shù)一月份的地方數(shù)起。

      引導學生小結(jié):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5、學會計算全年天數(shù)。

      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計算平年、閏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問是怎么算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簡便的算法有:

      (1)31×7=217(7個大月)30×4=120(4個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閏年217+120+29=366(天)

      (2)平年:30×12+7-2=365(天)閏年:30×12+7-1=366(天)

      小結(ji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鞏固。完成教科書第83頁的“做一做”題目。

      第2題做完后讓學生看年歷驗證。(計算方法是:30÷7=4……2,商是星期個數(shù)。)

      四、小結(jié)師: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

      請學生對照板書回答。懂得了一年有12個月,學會了看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還知道判斷閏年與平年。

      五、作業(yè)。做練習十八的第1-5題。

      第5題制作日歷,提示學生注意了解明年一月一日是星期幾,一要從那一天開始寫。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練習課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注意學困生的輔導。

      教學重難點:注意平、潤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歸納時間單位表。

      (1)教師出示時間單位表。(未填的)如下表:

      (2)提問:

      ①我們已學過哪些時間單位?要求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講。

      ②一年有幾個月?每月31日的有哪幾個月?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閏年二月呢?

      ④一日幾小時?一小時幾分?一分幾秒?

      (3)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把上表填完整。

      2、復習閏年平年的判斷方法:

      判斷下列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230 1338 1978 1979

      學生上臺板演,集體批改糾正錯誤。

      3、3年=()個月120小時=()日

      讓學生獨立填空后,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二、練習

      1、填空

      閏年有()天,平年有()天。

      1900年的二月有()

      連線:

      閏年平年

      1800 1267 1945 1949 1964

      2、解決問題:

      小明今年12歲了,但他只過了兩個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

      學校的棕櫚樹是1990年1月1日種下的,那到20xx年的1月1日一共長了多少天?

      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幾個星期零幾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3、完成課本51頁第5題,第6題、第7題。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2--53頁上的內(nèi)容。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應用24時計時法,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問題的計算。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24時計時法的應用。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24時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揭題

      讓學生看課本52頁圖,問:你們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幾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計時法。(板書:24時計時法)

      二、用24時表示時間

      1、我們的鐘面時針一周要幾小時?那一天要轉(zhuǎn)幾周?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15

      一、教學內(nèi)容:

      粉刷圍墻

      教材第58 、59頁的內(nèi)容。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鞏固有關表面積的知識。

      2 、加強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 、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三、重點難點:

      應用數(shù)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

      四、教學用具:

      主題圖,投影,相關數(shù)據(jù)。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前奏

      談話導人:

      學校為了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決定利用暑假時間粉刷圍墻,這次粉刷想請同學們出出主意,親自參與設計粉刷圍墻的工程設計方案,我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思考一下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確定后進行相應的`調(diào)查、測量,了解和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比一比,看哪個組的設計方案合理、實用,最后評出最佳設計獎和最佳策劃。

      (二)明確工作

      1 、各小組匯報:粉刷圍墻要做哪些工作?

      小組匯報后,老師歸納板書:

      了解粉刷面積

      預算材料費

      粉刷圍墻人工費

      (三)收集數(shù)據(jù)

      了解數(shù)據(jù)來源。

      粉刷面積:

      (1)幾個小組分工合作,親自測量得出結(jié)果。

      (2)向?qū)W校后勤組老師了解學校圍墻面積。預算材料費:

      (1)市場調(diào)查。(各組去不同商店)

      (2)電話咨詢相關單位。

      (3)網(wǎng)上查閱。

      (4)向熟悉這方面工作的家長了解相關信息。

      人工費:

      (1)向家長咨詢。

      (2)去裝修廠家咨詢。

      (四)整理數(shù)據(jù)

      1 、整理信息。

      根據(jù)本組調(diào)查結(jié)果并聆聽了其他組的意見后,整理有用信息進行方案設計。

      2 、預算。

      3 、設計粉刷圍墻方案。

      (五)提出方案

      1 、各組把設計方案貼在磁板上展示。

      2 、各組派代表介紹設計方案,其他組成員可質(zhì)疑。

      (1)粉刷圍墻工程方案:

      粉刷面積:1600m2

      人工費:5元/m2,5 × 160O = 8000(元)

      材料費:

      型號規(guī)格價格耐用期

      B——220kg/桶4405

      440 ×(1600 ÷ 3 。5 ÷ 20)≈10000(元)

      合計:8000 + 10000 = 18000(元)

      (2)備選圍墻裝飾花邊圖案。

      (3)備選圍墻裝飾顏色色板。

      3 、集體評議最佳方案。說一說最佳方案好在哪兒。

      4 、各組總結(jié)本次設計活動中的最佳參與個人。

      5 、對于評選出的優(yōu)秀小組和先進個人頒發(fā)獎狀

      6。把學生們的優(yōu)秀設計方案整理裝訂好,請同學代表上交給學校后勤部門,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體會到自己的勞動價值。

      (六)課后延伸:

      請你獨立設計一個粉刷家庭圍墻的方案,方案要符合家庭實際情況,注意環(huán)保和美觀,做好后,請家長做出整體評價。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07-24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通用10篇)04-06

    數(shù)學教案-新課標教材第一單元:測量08-16

    新課標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2-18

    新課標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11

    新課標培訓心得12-04

    《秋天的圖畫》|新課標08-15

    新課標下的深思08-08

    新課標實施體會02-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一级a毛大片在线电影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尤物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亚洲综合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