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八年級地理教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時間:2024-07-22 17:47:25 八年級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優選】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優選】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

     。ò鍟┮、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ㄟ^渡)除了上邊提到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和旱澇災害以外,我國東南地區還常受到臺風的侵襲。

     。▽W生活動)學生觀看有關“臺風及其對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錄象。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60頁和第70頁“臺風”一節課文和“西太平洋臺風移動路徑示意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參看課文標記了解什么是臺風?它發生在什么時間?

      (2)觀察課文圖象,了解臺風能影響我國哪些地區?

     。3)臺風對當地的天氣產生哪些影響?對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有哪些影響?

      經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特別是學生對中央電視臺有關的預報和有關的'錄象資料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久鞔_了臺風及其危害。然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邊向全體同學介紹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影響我國的范圍、帶來的危害和好處。

     。ń處煔w納)

      (1)影響我國的臺風是產生在西太平洋熱帶海面上的一種十分強大的大氣渦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響我國的廣東、臺灣、海南、福建等省區,我國東南沿海的其他地區有時也受其害。

      (2)臺風經過的地區常出現大風、暴雨天氣。

     。3)大風回破壞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發洪水,形成洪澇災害等,但也可緩解當地的旱情,如緩解長江地區的伏旱天氣。

     。ò鍟┒、臺風

      1、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臺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我國的寒潮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和旱澇災害。這些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因此,聯合國將20世紀的最后10年,定為國際減災10年。特別是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威脅,我們要研究這些災害性天氣發生的規律,防御和戰勝災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強預報災害的研究,使我們盡可能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圖表認識東北地區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

      3、培養學生對圖文信息的獲取、處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4、培養學生人地協調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運用“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圖和“東北地區的面積與人口統計”表,歸納東北地區人口的分布特點。

      2、運用“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歸納東北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

      難點:掌握本節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

      三、教學流程設計

      【揭示課題,直入主題】

      【提出學習目標】

      1、運用圖表了解東北地區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計算能力。

      2、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能學以致用,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指出學習重難點】

      重點:

      1、運用“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圖和“東北地區的面積與人口統計”表,歸納東北地區人口的分布特點。

      2、運用“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歸納東北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

      難點:掌握本節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

      【人口分布】

      教學過程:

      【自學指導】看圖思考(同桌之間互相協作)

      完成課本P31活動題(大致5分鐘)

      活動第一、二題由學生直接計算。第三題引導學生先看圖例明確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讓學生再來看東北地區人口分布圖。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區,人口稀疏區,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特點。學生歸納總結出人口分布特點后,叫幾名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讀圖分析,請說出東北地區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哪里?

      老師強調:中部、南部平原區,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

      2、想一想,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最后老師總結。影響一個地區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交通運輸條件,工業與城市分布、資源分布等。

      分析完這個題之后呢,讓學生齊讀31頁課文,指導學生劃出重點知識點。

      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東北地區以前被人們叫做“北大荒”,人煙稀少,那么昔日的荒涼之地如何成為今日的人口稠密區,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呢?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造成東北人口急劇增長的原因。(我選的是一部熱播電視劇《闖關東》的片頭部分,它剛好講述的是闖關東的時代背景,這樣更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大家都知道東北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區之一,請同學們在課本32頁東北地區主要民族分布圖上找出東北主要的少數民族所分布的位置。師生互動:老師說哪個民族讓學生找哪個民族,通過看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出分布最廣的民族。完成師生活動之后,讓學生看多媒體,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各個民族的.分布。讓學生對各民族的分布,有更深刻的印象。給出一張滿族特色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找一名學生朗讀《旗袍與旗裝》,增加學生課外知識。

      課堂活動:

      課本33頁活動題以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為主,由學生小組間進行討論,最后由一名學生代表回答相關問題。學生們回答完后,最后由老師總結歸納前面學生所回答的情況,帶領學生看多媒體課件,看兩個民族的習慣和傳統文化以增長課外知識。

      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前面的學習,我們現在會用地圖和相關圖表來分析一定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另外我們了解了不同少數民族它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為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城市分布】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東北有哪些城市嗎?你們知道這些城市是怎樣分布的嗎?

      學生自由發揮

      教師:好,同學們說了那么多,說的都不錯,但是比較雜亂,那么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從地理角度來系統分析學習東北地區的城市分布,學完之后你將有所收獲。

      課堂活動

      合作探究:老師給出一幅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結合課文35頁活動題讓學生找出相關城市。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思考課件給出的前兩個問題。第三個問題,給出一張鐵路分布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出東北地區主要鐵路干線——京哈線、哈大線、濱州線、濱綏線,強調每條鐵路干線的起止城市名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東北城市的分布特點:東北地區是中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分布,特別是哈大線、濱州線、濱綏線沿線地區。

      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及小字部分文字,歸納出哈爾濱、長春、沈陽三個省會城市的主要特點。出示課件加深記憶。

      思維升華:大連是一個北方城市,為什么“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呢?在大連舉辦國際服裝節,有哪些優勢條件?

      老師提示:結合前面學習人口分布特點的方法從地理位置、氣候、交通運輸條件等方面分析。出示課件,加深理解。

      小結:給出本節課的一個學習框架,讓學生填空,目的是對本節進行梳理,加強記憶。

      課堂檢測:

      一、猜猜我是誰

      1.在東北的三大平原中我的人口密度最小。我是__三江平原xx。

      2.我是東北三省中人口密度的省區。我是xx遼寧省xx。

      3.我是東北地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我是xx滿族xx。

      4.我連接了哈大線、濱洲線和濱綏線。我是xx哈爾濱xx。

      二、能力提升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東北地區中南部人口較稠密的原因。

      教師總結:中南部以平原為主;農耕發達;工業和交通運輸發達;開發歷史悠久等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學習目標(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能學以致用,聯系實際解決問題)以及重難點(理解本節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的掌握程度。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3

      第二節 人 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量、人口增長與分布特點。

      2、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中國人口的分布”等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報刊、上網查詢、調查采訪等途徑找出相關資料,初步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和處理信息,進行辯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

      1、我國人口的數量及增長。

      2、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及對我國人口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方法比較法、小組討論辯論等。

      教具準備中國人口的分布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前一節我們學習了我國遼闊的疆域,真正認識了地大物博的祖國。其實在這片遼闊的國土上,還繁衍生息著眾多的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第二節人口

      講授新課

     。ò鍟<一>、人口數量

      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眾多”到底是多少呢?請大家看課本第11頁第一段文字,請大家齊讀這一段。

      (板書)13、40億(20xx年),占世界1/5,最多。

      (活動)掛出中國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圖,請大家算一算:

      1、中國的人口數量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人口的多少倍?

      2、這四個國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別是多少?

     。ǹ梢哉垘讉同學上黑板上分別計算)

      (歸納講述):中國的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卻超過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三國人口總和的2倍,與面積和我國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國人口的4.7倍,與比我國面積大得多的俄羅斯相比,我國人口是俄羅斯的9倍,可見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國。

     。ǔ修D)為什么我國的人口數量如此龐大呢?這與我國的人口增長不無關系。

      (板書)<二>、人口增長

     。ɑ顒樱╅喿xP11“中國人口增長示意”圖,分析以下問題。

      1、從1850年到20xx年前,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如何?

     。ㄐ〗M討論后,代表總結發言,教師歸納總結)自1850年到1950年這一百年中,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可以說是較慢的,大家讀圖可知,這個時間段這條增長曲線的`坡度很小。但到1950年后,這條曲線的坡度開始急劇加大,這表明我國人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口曲線可以說呈直線上升,即是我國人口增長的高峰,到20xx年我國人口達13.40億。

      為什么解放后我國人口增長如此之快呢?

      我們知道,人口增長過快主要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造成的。祖國經濟得以飛速發展,醫療條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從而使我國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還保持較高的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

      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人口數量越多越好嗎?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中國人口多好還是少好?

      活動過程:

     、賹W生根據課前準備的資料確定自己的觀點,分為正反兩個小組,即“多而強”和“少而精”組。

     、谛〗M內交流各自搜集的觀點。

      ③正反方各選出4人小組代表,并確定主辯手、副辯手、三辯手和四辯手。

     、茈p方展開辯論。

     、萁處熅C合評價辯論雙方的觀點及論據。

      ⑥辯證統一。

      辯論結論:人多有人多的好處,人少有人少的優勢,合理的人口發展是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人口的發展必須以建設和諧人口為目標,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ǔ修D)那么人口應如何發展呢?我國是怎樣做的呢?

     。ò鍟<三>、人口政策

      請大家讀P11課文最后一段及P12圖1、11“晚婚晚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ń處煔w納總結)人口的增長應與經濟發展相一致,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人口東多西少

      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明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大體以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縣劃一直線為界。

      東西部人口密度呈現差異的原因;

      明確:我國東部地勢平坦,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氣候溫暖濕潤,適合發展種植業,生產的糧食多,能夠養活的人口多,加之東部地區工商業發達,交通便利,城鎮多,城鎮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區地勢高亢,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嶇,耕地少,氣候為干旱、半干旱氣候,多沙漠、草原,加之西部工商業落后,交通不便,城鎮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

      課后作業:

      掌握我國人口的特點,并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并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對自己家鄉的人口狀況進行調查。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4

      教材分析

      黃河流域知識信息多、容量大、空間概念強、重點集中,尤其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的素材極其豐富。黃河的問題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學生怒黃河、恨黃河,所以應該盡量用錄像和教師的情感流露來感染學生,使其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為黃河的偉大和開發成就而驚喜,為黃河的災難而憂思,為黃河的治理而出謀劃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學情分析

      通 通過自主收集有關黃河的地理信息,開展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發揮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黃河提出設想,對黃河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探討;養學生分析、歸納、創新等能力。

      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中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角色扮演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2、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治理黃河所取得的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3、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辨證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難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黃河水害的由來。

      2、黃河的治理措施。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5

      第二章第三節河流

      【課題】義務教育教科書廣東人民出版社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所需課時】3-4課時【課標要求及分析】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征。

      2、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長江、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課標分析:

      1、本條標準是在運用《中國水系圖》,了解我國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最終歸宿,能根據我國主要河流的最終歸宿判斷河流所屬的水系,并將其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兩類。結合《中國內、外流區分布圖》,歸納其分布特點。

      2、本條標準是分別運用長江和黃河的水系圖,了解長江和黃河的基本概況。其次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整理、歸納長江、黃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長江、黃河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開發利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利、弊影響,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材及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湘教版八年級中國地理下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的內容,在本冊書中上承地形、氣候,啟下水資源。

      本節教材從我國的河湖概況、母親河——黃河、我國最大的河流——長江等三大方面介紹中國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對人類的影響,體現了河流在中國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展現了地形、氣候及人類活動與河流之間的相互影響,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

      教材在介紹長江、黃河時,采用了例舉現實材料的方式,能從實際生活出發,清楚的表現長江、黃河的問題所在。對于課文中所給材料雖然典型,但不夠新穎,可適當補充一些近年的相關資料,來讓學生意識到河流流域環境岌岌可危。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思想開放活躍,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識和中國地理基本概況,能從網絡、電視、科普書籍等信息渠道,對中國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國自然地理的學習中,學生較為熟練的掌握了學習自然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歸納總結自然地理知識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然而,以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認識自然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還有一定困難,需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入手進行推理分析。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根據河流的歸宿區分外流河、內流河,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征。

      2、運用資料,比較我國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4、舉例說出長江、黃河的開發

      利用;感悟它們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5、通過對現實問題的分析,知道長江、黃河存在的問題與治理的對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護河流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我國內、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長江和黃河的開發和利用。難點:長江、黃河開發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教學方式與方法】啟發式教學、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在結構安排上,主要分為我國的河湖狀況、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我國最大的河流——長江三大部分。在學習新課中首先是通過直觀材料來激發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圍繞內、外流河分布、長江黃河特征及開發利用等核心內容整合相關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源于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并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情境體驗和合作探究中認識我國的河流的分布特點,及河流開發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感悟合理利用和保護河流的重要性。每節的課后拓展借助熱點問題,引發學生對我國環境的關注,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和關注現實的精神。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是由淺到深,由基礎到提高,循序漸進,逐步突破的。

      【教學資源】課本、圖冊、多媒體課件、空白水系圖!窘虒W過程設計】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6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1.我國的地勢特征如何?(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

      2.這樣的地勢有會產生什么影響呢?(利于夏季風的推進帶來了豐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東流溝通東西交通,產生巨大水能)

      3.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什么?(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4.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什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在我國復雜多樣的五種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中,哪種所占的比例最大呢?(山地)

      6.我國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點分別是?(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黃土高原-千溝萬壑,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7.我國的四大盆地分別是?(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8.我國的三大平原從北到南、面積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呢?(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1.我國冬季南北的氣溫差異如何呢?(溫差大)。原因是?(緯度因素)

      2.我國夏季南北的氣溫如何呢?(全國普遍高溫)

      3.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

      4.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我國夏季氣溫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10.我國從北向南分布的5個溫度帶分別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在青藏高原有一個寒冷的高原氣候區,這里氣溫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海拔高)

      5.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如何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6.我國的干濕地區以及對應的植被從東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別是?(濕潤地區-森林,半濕潤地區-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區-草原,干旱地區-荒漠)

      7.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海陸位置)

      8.受什么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叫做季風區?(夏季風)

      9.冬季風發源于哪里?(西伯利亞,蒙古)。夏季風發源于哪里?(太平洋,印度洋)

      10.冬季風的特點及影響是?(寒冷干燥)。夏季風的特點及影響是?(溫暖濕潤,高溫多雨)

      11.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12.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氣候災害是什么呢?(旱澇)。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風不穩定)

      13.秦嶺-淮河一線大致與哪些線相一致呢?(1月0°C等溫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第三節河流和湖泊

      1.外流河與內流河哪個最終會流入海洋呢?(外流河)

      2.我國大多數河流都屬于?(外流河)

      3.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國哪里呢?(東部季風區)。內流河呢?(西北非季風區)

      4.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是由什么補給的呢?(大氣降水)。內流河呢?(冰雪融水)

      5.外流湖一般是淡水還是咸水呢?(淡水)。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陽湖)

      6.內流湖一般是淡水還是咸水呢?(咸水)。我國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國最大湖泊是?(青海湖)

      7.中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8.黃河發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呢?(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9.黃河上游與中游的分界處是?(河口)。中游與下游的分界處是?(孟津)

      10.黃河的泥沙主要來源于?(中游的黃土高原)

      11.由于下游水流變緩,泥沙沉積,導致黃河下游形成了什么?(地上河)

      12.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在于?(中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

      13.中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被稱作中國第一大河流,指的是?(長江)

      14.長江發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呢?(發源于唐古拉山,注入東海)

      15.長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處是?(湖口)

      16.長江主要有哪些價值呢?(灌溉,水能發電,航運)

      17.長江和黃河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段呢?(上游)。位于長江上游的世界最大水電站是?(三峽水電站)

      18. “黃金水道”和“水能寶庫”指的是?(長江)

      19.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原因是?(荊江河道“九曲回腸”)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7

      教材分析

      《黃河的治理》選自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的第二課時,初中地理教材編排的重要原則是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主線,正確闡明人地關系。本節正是側重講述了黃河對人類的功與過,突出了黃河水患的自然、人為原因及人類如何治理黃河,從而使學生明確人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必須保護和合理利用環境。

      學情分析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表現出穩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點,易接受以感性材料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因此,在教材中適當增加風土人情、奇聞趣事、名勝古跡等內容。注意培養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增加“鄉土地理知識”(身邊的地理)。如在學習完本節內容后,我要求學生調查漢江的河流現狀并提出合理建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黃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黃河的三個奉獻;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黃河。

     。2)、技能目標(能力的培養)

      通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黃河治理的今昔對比,培養學生愛國情感;通過黃河多泥沙的人為原因,加深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通過黃河利與弊共存的事實,增強學生的辯證觀,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黃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黃河的基礎;

     。ǎ玻、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黃河水患的關鍵,也是根治黃河措施提出的依據;

     。ǎ常、根治黃河的措施是最終體現學習地理為人類服務的落腳點。都是本節的重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明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學會閱讀等溫線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溫度帶圖、干濕地區圖,并能獲取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正確結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及相關資源分析、歸納、總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

      【重點與難點】

      1.我國氣溫的特點,溫度帶的地區分布。2..讀圖、識圖技能的培養。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看視頻:冬季的廣州和哈爾濱

      同一個季節,為什么廣州和哈爾濱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異?導入新課學習。二、新課學習

      第一課時

      (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诤湍拥臏夭(16℃-(-28℃)=44℃)特點:南北溫差大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探尋原因

      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

      中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緯度近50度,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低,晝長越短。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晝長比南方短,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熱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風的影響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使北方降溫幅度大。距離和地形對冬季風的消弱與阻擋,冬季風對南方影響小。這些加劇了南北溫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①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②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2.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诤湍拥臏夭(28℃-16℃=12℃)全國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20℃)特點:普遍高溫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夏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晝長比南方長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國哪里氣溫偏低?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4)總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氣溫偏低)

      (5)拓展延伸:我國南北溫差順口溜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秦嶺淮河線,零度等溫劃;最寒在1月,高溫在7月。

      (6)了解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3.溫度帶

      (1)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2)讀圖,了解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位置。(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對號入座: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漠河、塔里木盆地它們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高原氣候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寒溫帶、暖溫帶)

      (5)體會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1.水果

      拓展延伸:中國各個溫度帶的主要植被2.房屋

      3.農作物及其熟制

      總結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氣溫分布特點,那么你知道我國降水的情況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課時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1.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從整體看,降水的空間分布均勻嗎?(不均勻)(2)觀察分析

      圖中的等降水量線有幾個數值?(如圖)

      圖中等降水量線數值變化的方向有何規律?(如圖)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過的地方(4)了解我國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時間分布特點:

      (3)讀“中國南北四個城市的季節差異”圖,回答問題標出四城市降水較多的月份(如圖)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圖中從南向北圈出這四個城市(如圖)

      總結: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早;長;晚;短;晚;早)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9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國各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3、學會分析地勢對我國氣候和河流的影響。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北緯36?剖面)”圖,了解我國地勢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我國地勢特征,了解我國國情,樹立科學的人地觀。

      重點

      讀圖分析總結我國的地勢特點。難點

      讀圖分析總結我國地勢對氣候和河流的影響。

      一、導入新課

      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縱橫交錯的山脈之間鑲嵌著眾多的地形區。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換句話說也就是哪邊高,哪邊低的'問題。讀我國地勢分布圖,分析我國地勢有何特點。

      二、講授新課

      讀圖討論:讀圖2.9“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北緯36?剖面)”,討論以下問題:

      (1)這是一張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的海拔大約是多少?

      (2)請同學們讀圖分析中國地勢哪邊高,哪邊低。

      (3)談談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請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指導訂正,學生派代表展示討論的成果。

      學生:西部棕黃色的區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淺黃色的區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東部綠色的區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東部的海拔較低,所以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教師總結:西高東低就是我國的地勢特點。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教師用學生的教材展示說明西部高,東部低)。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通過讀圖分析、探究討論,大家掌握了讀圖的方法,理解了我國地勢的特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地殼是在運動變化中的,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了解魏格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觀察、質疑、假設、驗證——

      3、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

      4、嘗試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

      5、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習慣。

      6、嘗試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評價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養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

      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

      三、教學難點:

      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

      四、教學方法:

      質疑、表達法。

      五、課時安排:

      1個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海陸分布導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對每位學生的發言給予恰當的評價,重點在于發掘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

      乘轉:讓我們來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學家它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師講解:重點闡述魏格納的觀察、思考、驗證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通過魏格納探險遇難這一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

      學生活動: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到臺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價:對學生的發言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其在方法方面的闡述。

      教師引導:由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重點講解由假說到學說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師講述:舉例說明板塊構造學說對火山地震的解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生活動:學生宣讀自己搜集的資料,或發表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課后作業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1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概況

      一、什么是自然資源:存在與自然界、能為人類提供福利;

      1、主要類型: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

      2、自然資源的特征

      (1)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茖W技術進步不斷拓展資源開發和保護的空間:空氣、風景

      (2)自然資源數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利用。

      4、非可再生資源: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煤炭,石油,天然氣。應綜合利用,注意節約,避免浪費和破壞。

      5、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核能、氫能等。特點:污染小、儲量大、分布廣等。低碳經濟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節中國的土地資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及世界的1/3。

      一、類型齊全

      1、各類土地資源齊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類土地利用類型比例圖)

      2、草地面積較廣,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對偏小。

      3、中國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區域差異明顯: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區域差異明顯

      1、耕地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緩的丘陵地區

      2、林地分布在東北、西南(天然林)、和東南山區(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內陸地區。

      4、土地資源質量的區域差異

      一、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問題:人均少,后備土地資源不足,工礦與建筑用地占用及亂占耕地,使耕地面積減少——對策:提高耕地的生產力;適當開墾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問題:管理不力,濫伐現象嚴重—對策:營林、護林、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

      3、草地存在的問題:超載,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確定合理的載畜量,劃區輪牧,防災。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第一節中國的水資源

      一、“東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特點。

      1、南方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卻占全國總流量80%以上。

      2、黃、淮、海流域面積占全國耕地的38%,以上但水資源只占6%。

      3、水資源空間分布的五個帶:P73;圖3-20

      我國水資源供需情況對應地區

      二、時間分配不均及其對生產的影響。

      1、中國水資源時間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

      2、對生產的影響——易造成干旱和洪澇災害。

      三、節約每一滴水

      1、地區分布不均——興建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最大規模)。把長江流域富余的水調入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

      2、時間分布不均——興建水庫。(小浪底)(三峽水利樞紐)。

      3、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水利樞紐是目前長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1.我國各大水系中,水資源最豐富的水系是長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費——節約和防治

      7、緩解缺水問題的根本途徑: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節水型社會”。

      8、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三條路線:P76圖3-24.

      第一節中國的海洋資源

      一、多樣的生物資源

      1、優越的海洋自然環境

      (1)地跨多個溫度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2)大陸架面積寬廣。

      (3)海水溫度適中。

      2、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

      3、四大漁場: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最大)、南海沿岸漁場、北部灣漁場。

      2.我國海水養殖產量占海洋水產品產量的1/3以上。

      3.我國海水養殖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牡蠣、鮑魚等。

      4.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我國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海洋礦產資源有鋯石、鈦鐵礦、石英砂等

      5.我國開發利用的海洋化學資源主要是從海水中提取海鹽和鎂、溴、碘等化學元素。

      二、巨量的化學資源

      1、長蘆鹽場(最大)、淮北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

      三、保護“藍色國土”

      6.海洋資源存在的問題:海洋災害頻繁、局部海域環境污染加劇、近海漁業資源衰竭,如過度捕撈、石油污染、赤潮。我國海洋總污染量的80%來自陸地。

      成因:沿海工廠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處于嚴重、赤潮的頻頻出現。

      治理:加強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對海洋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知道我國水資源的現狀,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培養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課對地圖和圖表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用過去所學和教師提供的資料,自主探究和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并使學生認知知識的連續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并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節約用水,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及解決措施;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難點: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造成影響及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

      源危機的意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做節水、護水的模范。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許多內容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為了保證課堂

      教學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討論法”。通過“角色扮演”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并通過活動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準備課堂討論。

      2.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數據、圖片,準備相關投影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背景音樂——高山流水。教師: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閉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飛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愜意,我們好像聽到高山對流水說:高山仰止,流水不斷;流水對高山講:萬流歸宗,生命永恒。▽W生聽音樂跟隨老師一起體會。)

      板書課題:第三節水資源

      一、時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資源的概念和作用。(學生看書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水資源概念

      廣義: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

      狹義: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維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對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2)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分布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南北、東西差異,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國水資源從時間 配上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先給學生展 資料,學生舉例并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我國將水和徑流的季節、年季節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教師展示我國各地水資源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

      板書二、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

      (4)如何緩解我國的缺水狀況?(提示學生根據我國水資源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法)

      明確: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興修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之一;(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學生我們周圍的水庫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理解水庫的作用。)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多媒體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并簡單解說引灤入津、引灤入津、引黃入晉工程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示學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我國水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僅為世界水平的1/4,總體上我國缺水情況日益加劇。然而在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費的狀況也很嚴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狀況?(學生回答)引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話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角色扮演:從以下角色中任選一個,從角色出發,談談如何節約用水,你現在的身份是:農民、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造紙廠廠長、家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尋找節水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節水是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需要進行的共同的工作。節水是社會問題。)

      明確:

      A、我國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規;?有償使用;?制定“中國水周”;?制定“節水標志”。

      B、農業節水: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農業用水情況,并把幾種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給學生。

      C、工業節水: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了解。

      D、城市節水:簡單了解。

      E、家庭節水:調查學生的家庭用水情況,并評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學生找到身邊的榜樣。

      F、出示節水標志,并通過讓學生介紹這一標志,強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節水意識。(觀察節水標志圖,通過觀察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會不會對你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記住節水標志,時時不忘節約水資源。)

     。6)動畫“沒有水我們還有什么”。

      結束語: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播放音樂:《竹林晨曲》。

      教學反思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現狀問題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

      2、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發現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實踐和我們的理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這節課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相信我們會走得很遠。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工業部門之間的聯系,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掌握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認識一些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

      3、要求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

      4、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工業的重要性、工業的分布。

      2、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認識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綜合法、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農業的地區分布:(1)東西差異;

      (2)南北差異,(秦嶺——淮河為界)

      新授:

     。ㄒ唬┕I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業

      讀圖4.17 從采礦—煉鋼—機械制造圖片分析什么是工業?(工業是從自然界獲得原料、對原料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從事這三階段中任一過程都為工業)

      學生完成課本102頁活動1、2;(讓學生理解工業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工業的重要性

      讀圖4.18 工業對其他生產部門的重要性來分組討論工業與農業、國防、科學研究、生活的關系

      讀圖4.19分析工業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地位

     。ǘ┪覈I的分布

      1、讓學生分析討論影響工業發展的條件

      活動(暢所欲言):你長大后想投資辦廠,工廠選址考慮因素

      2、讀圖4.21 了解我國工業分布特點:

     。1)讓學生找出我國沿海地區主要的工業中心

     。2)沿長江從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國主要的工業中心

     。3)討論分析小結我國工業分布大勢,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空間:東部,密集;中部,較多;西部,較少,稀疏)

      3、閱讀4.22,說出我國人均工業總產值分布的情況。

     。1)比較我國人均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比較內蒙古自治區和山東省工業總產值的差異

     。3)小組討論人均工業總產值高的'地區,工業總產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ㄈ、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5頁圖4.24“中國高新技術產業舉例”,幫助學生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并認識到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實力。

     。2)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5頁圖4.2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增長”,幫助學生認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10多年來的蓬勃發展

      (3)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圖4.25“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相關課文分析討論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特點?

     。4)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閱讀材料“中關村”分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優勢。(舉例)

      沿海地區:

      沿邊地區:

      內地:

      (5)引導學生閱讀107頁活動提供的材料,開闊視野,也可讓學生查找資料,讓學生對高新技術產業有更深的認識,體會高新技術對我們的重要意義。,

      三、課堂小結

      四、反饋練習:連線

      滬寧杭地區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地區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地區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一、工業及其重要性

      二、工業空間分布

      1、影響工業分布的條件

      2、我國主要工業中心

      3、四大沿海工業基地

      4.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教學反思】

      反饋練習

      1、讀上圖,回答問題。

     。1)A工業基地位于省,該工業基地以(重或輕)工業為主。

     。2)B工業基地所跨的省級行政單位有、、。

     。3)C工業基地的主要城市有、、等。

     。4)D工業基地位于省,該工業基地中的經濟特區是、。

      (5)A、B、C、D四大工業基地的共同特點是(選擇填空)

      ① 都是重工業基地 ② 都是輕工業基地

     、 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④ 都是分布在我國的沿海地區

     。6)A、C工業基地都有鋼鐵工業,試分析兩地發展條件的不同: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4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知識點

      一、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诺貏萏攸c: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⑵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1000~米高原、盆地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賹夂虻挠绊懀何覈貏菸鞲邧|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趯恿鞯挠绊懀何鞲邧|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

     、蹖煌ǖ挠绊懀合驏|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2、地形復雜多樣(P24中的圖2.4)

     、潘拇蟾咴奶攸c: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不平。

      內蒙古高原: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垠。

      ⑵三大平原特點: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我國最完整的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魚米之鄉”。

      ⑶四大盆地特點: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盆地,有我國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內流河——塔里木河。準噶爾盆地:我國面積第二大盆地,相對濕潤。

      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也稱“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戎饕矫}(P26中的圖2.6)

     、贃|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中列:昆侖山——秦嶺;南列:南嶺。

     、跂|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東列:臺灣山脈。

      ③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中列:祁連山;南列:巴顏喀拉山。

     、苣媳弊呦虻娜校罕绷: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區。

     、莼⌒巫呦颍合柴R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境。

      ⑥中國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芍饕鹆辏鹤员毕蚰弦来问沁|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知識點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和地勢

      1、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2、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

      3、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

      4、我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5、我國陸地的最低點(艾丁湖)。

      6、我國陸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瑪峰),它位于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節氣候

      1、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2、我國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和?诘1月平均氣溫相差約(50℃)。

      3、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4、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5、根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可以將我國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原)區。

      6、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很不均勻。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7、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燒寮)、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遜)。

      8、一個地區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干濕狀況)。

      9、年降水量大于蒸發量,氣候(濕潤);年降水量小于蒸發量,氣候(干旱)。

      10、根據氣候的干濕狀況,可以將我國劃分為(濕潤)、(半濕潤)、(干旱)、和(半干旱)四類地區。

      11、我國東南部以(濕潤)、(半濕潤)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區為主。

      1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兩個主要特征。

      13、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國東部地區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由北向南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15、我國西北部分布著(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分布著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

      初二地理復習方法

      以課本為主,構建知識結構,精講重、難點?

      首先,教師按照教材編排的章節順序給學生進行全面貫通講解。在這一輪里要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對教材中學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內容點到為止;針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和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以及近幾年會考試題中多次考查的知識熱點,一定要講清、講深、講透。如:《地球和地圖》里的(1)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2)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部分內容,都需要精講。?

      其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做到一邊講,一邊輔之適宜難度的課堂同步練習題,以章為單元,以講帶練,面面俱到,把講的.知識點通過試題形式加以記憶鞏固、轉化遷移,使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系、重點內容的融會貫通落實到實處。讓學生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這一輪的復習,其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跟隨教師講解的思路,重新構建章節知識結構的框架,形成總體輪廓。?

      第二輪復習:以專題形式整合初一、

      初二教材內容,提高復習效率???????

      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初中會考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可以將初一與初二的有關知識點進行整合。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大角度重新分類、歸納、編組成專題知識塊,然后以專題形式有序地讓學生尋找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對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匯集吸收、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綜合梳理,形成網絡化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

      關注社會熱點??熱愛鄉土地理?

      回顧近幾年的地理會考試題,我們不難發現每份試題里,都會涉及到有關社會的焦點與新聞的熱點問題,以及鄉土地理的內容。這類地理知識具有“內容新”、“時效強”、“跨度廣”等特點。?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復習時,就必須培養學生平時多關注全球事實形勢,關注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和自然環境等問題,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和環境意識。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的眼光對其進行觀察、思考、分析,以培養他們關注國家的發展、關注民族的未來、關注自己的生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5

      黃河與長江重點復習:

      黃河的主要貢獻:(1)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2)提供豐富的水能資源(原因:流經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在各級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師引導學生推出答案。指圖說出黃河干流上的主要水電站及建站)(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說明華北平原主要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4)提供旅游資源(點明主要的旅游資源。)

      第三幕“憂黃河、救黃河”假黃河上中下游出現的危機(險情),并因地制宜,分別提出治理方案

      癥狀治理方案上游:荒漠化問題、凌汛建設大型水庫中游:水土流失問題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根本)下游:地上河加固黃河大堤

      長江概況:

     、卑l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

      ⒉注入海洋:東海。

     、抽L度:6300多千米。

      ⒋流經11省區: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

     、盗鹘浰拇蟮匦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⒍上、中、下游的劃分:上游:宜昌以上。中游:宜昌至湖口下游:湖口以下。教師引導]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分析長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突出特征:上游:多峽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豐富中游:多曲流,河道蜿蜒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⒎主要支流及湖泊:北岸:岷江、嘉陵江、漢江。南岸:烏江、湘江(洞庭湖)、贛江(鄱陽湖)

      二、水能寶庫

      ⒈水電站及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多修建在哪部分河段?為什么?上游,多流經高山峽谷,落差大,水能豐富,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所以被稱為“水能寶庫”。長江干流航運能力強,稱為“黃金水道五長江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痹蜃匀辉颍航涤曦S富,支流湖泊眾多。社會原因:圍湖造田,植被破壞嚴重。

     、仓卫泶胧和烁湖,植樹造林。

      一、黃河:源頭、注入海洋、分界點、經過省區和地形區的位置

      1.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呈“幾”字形.

      2.發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3.上游、中游分界點——河口(內蒙古)中游、下游分界點——孟津(河南)由西往東依次經過9個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和豫魯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利用黃河水修渠灌溉,使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為“塞上江南”。

      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與渭河(陜西)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門峽、小浪底

      5.黃河的開發與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

      6.黃河的憂患上游:荒漠化嚴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斷流、水污染二、長江:源頭、注入海洋、分界點、經過省區和地形區的位置

      1.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我國第一大河V+W形2.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

      3.上游、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中游、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由西往東依次經過11個省區:青藏川云渝,鄂湘贛,皖蘇滬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4.其他:各主要支流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峽和葛洲壩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個沿江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的位置

      5.長江有航運價值高,有“黃金水道”之稱。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水能寶庫”。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包括從源頭到宜賓和三峽河段。三峽自西向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6.治理川江(灘多流急)與荊江(荊江河段從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九曲回腸”)。

      7.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江水的三個主要來源。

      由西往東依次經過9個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和豫魯由西往東依次經過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利用黃河水修渠灌溉,使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為“塞上江南”。

      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與渭河(陜西)的位置;主要水電站—三門峽、小浪底長江(1)源自唐古拉山,是我國第一長河,是世界第三長河,注入東海.上中下游分界點:--宜昌--湖口--

      (2)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通常是與黃河比較,如兩河都流經的地形區是?,出選擇或填空)

      (3)地區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長,降水充沛

      (4)上游特點:水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中游特點:地勢低平,重點:“九曲回腸”下游特點:地勢更低平,江面開闊,水網如織,湖泊多

      (5)總括特點:支流多,流量大

      (6)有“黃金水道”之稱的原因:貨運量占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

      (7)最長的支流是漢江

      (8)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湖泊,它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長江

      1.長江有“黃金水道”之稱

      2.流經省份: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

      3.中上下游分界線:中上游:宜昌;中下游:湖口

      4.支流方面:上游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中游支流:漢江、贛江、湘江:下游沒有支流

      5.重點水利樞紐:兩個(均在上游,二三階梯交界處):三峽(建設中),葛洲壩(目前最大的水利樞紐)

      6.淡水湖:3個:中游:鄱陽湖、洞庭湖;下游:太湖

      7.源頭:唐古拉山;注入:東海8.游段(其他方面):上游:支流多,經一二階梯交界處,特別是從源頭到宜賓段,水流最急,落差最大,水能資源最豐富。適宜發展水電事業中游:支流、湖泊多

      中游:水流量最小,無支流。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1-24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2-29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熱門]07-13

    [經典]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07-22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2-27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湘教版10-16

    八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教案9篇11-27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通用20篇)09-01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土地資源12-10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水資源》教案01-0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国产AⅤ综合第一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尤物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色综合日本久久综合网 |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