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22 09:46:3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精品【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精品【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活動內容:

      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十冊第31頁內容。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的統計,以及數據分析,體會統計的意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重點:

      學生會自己統計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

      活動準備:

      多媒體、幾種表格、卡片。

      活動步驟:

      一、導入

      師:現在的電視節目豐富多彩,你們愛看什么電視節目呢?

      學生發言。

      師: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課前大家都做了一些準備,那么今天,我們就以“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進行探討,看看能發現什么,能解決什么!

      (出示課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二、新課

      1、師:據老師了解,課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組參與了活動,現在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想展示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展示呢?

      學生匯報。

      師:那么,哪個小組想來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過程?

      學生各組匯報自己組上的內容,教師指定一組展示統計表,并匯報。

    小學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練習八書P48到50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以“相差關系”為基本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用分析法分析,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P48先出示(1),練習后說說分析過程

      板書:鴨的只數-雞的.只數=鴨比雞多的只數

      2、改變上題,學生自己寫關系式,再列式計算,反饋

      3、P48練3學生獨立計算,反饋時說出數量關系式:

      男同學人數-女同學人數=男同學比女同學多的人數

      ●變式練習

      1、濱海小學三年級有學生42人,四年級有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請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

      2、少年宮有合唱隊員60人,舞蹈隊員42人。合唱隊員比舞蹈隊員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將“合唱隊員60人”改變,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綜合練習

      1、P48練5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解答。

      2、P49練8指名說說。

      (二)

      ●基本練習

      1、P49練10(1)出示后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

      寫出基本數量關系式:第二小組平均每人-第一小組平均每人=?

      2、P49練10(2)學生獨立練習后反饋說說基本數量關系式

      ●綜合練習

      1、P50練11、12、13先練習,后反饋比較基本數量關系有什么不同

      2、P50練14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3、P50練15,先補充,再計算。反饋

    小學數學教案3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估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2、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計算練習

      36×1248×2356×32

      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小結計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問題解決

      第9題:

      (1)、兒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問:如果今后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但沒有(1)(2)小題作鋪墊,你會解決嗎?

      第10題:

      讓學生人人都經歷估和算的過程,再小組討論交流。

      第11題:

      15÷3×35

      先求一瓶飲料的.價錢,再求35瓶飲料的價錢。

      第12題:

      練習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13~15題: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3、11×5+8=63(歲)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習題拓展

      售票處: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現在

      有120名老師和學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錢?

      (2)組小船需要付多少錢?

      如果又來了兩個老師參加劃船,怎么租船比較化算?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并激發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

      3、發現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現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現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現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現!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學數學教案5

      分數的意義是個古老的課題, 當學生學習分數的產生時,教材說: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連續量幾次以后,剩下的不夠一個計量單位,黑板的長度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又例如,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蘋果個數也不能用整數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一個計量單位、一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也就是說,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用分數表示; 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個班級的.學生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中份數與具體個數易混淆。因此,總有很多數學老師以此為題材,去商討,去實踐,希望從中找出能讓學生接受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來,在學習了幾位數學老師上的數學國標本第六冊P64P65冊《認識分數》后,越來越感覺到數學教學中少不了追問,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媽媽和四只小猴。

      師:猴媽媽給四只小猴分一個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為什么?

      生:因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師:猴媽媽還給四只小猴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打開袋子,有8只桃子。

      師: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個。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沒有聽到老師預期的答案,一時之間,老師被學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這能怪學生嗎?早在第五冊中,教材就是這樣教的: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老師本來設計的目的非常明確,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但是在最關鍵的地方老師沒有進一步的追問,以至于前功盡棄。如果老師在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可分得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時,老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你連桃子的個數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學生一定會說:因為是平均分給四只小猴,這跟桃子的個數沒有關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學生能說到這一步的話,我相信即使后來有個別學生說八分之二,2個桃子等,也能在多數同學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得到統一意見。

      片段二:

      師: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3枝。

      師: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4枝。

      師: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師:為什么不回答幾枝鉛筆呢?

      生:因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幾枝鉛筆。

      師:那么6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生:1/2。

      師:8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師: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為什么?

      生:因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師;對,要弄清楚1/2是誰的1/2,整體不同,1/2所對應的量,也就不同。

      假如把100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嗎?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順著老師的引導,完全把知識內化。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在老師不經意的追問下,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 分數的意義,也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追問的第二種目的是查明真偽。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說過:知識本身并不重要,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么,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理性的,老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著,學生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著!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

      2.初步學會較容易的除法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列式計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師板書:500×3=1500(克)

      (二)變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幾筒奶粉1500克?

      教師板書: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結:整數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課件演示:

      2.小結: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3.練習:根據,寫出下面兩個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學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題意,并列式:21。45÷15

      2.小組討論,理解算理,嘗試計算.

      3.課件演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例1)

      4.練習:68。8÷4 85。44÷16

      5.總結計算法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課堂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計算.

      1.兩數的積是201。6,一個因數是7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

      101。7÷9 79。2÷6 716。8÷7

      (二)一臺拖拉機5小時耕5。55公頃地,平均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六、板書設計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學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規律進行推理,并能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能主動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美

      活動準備:

      1.情境導入

      今天小貓過生日,邀請了小狗小兔和小猴來做客,它們各走一條路,請小朋友來看一看它們走了哪三條不同的路。

      活動過程:

      (1)觀察三條路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觀察每個小動物食物的排列規律,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橫線上應該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師示范,請幼兒認真觀察。

      (4)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串小魚

      (5)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小魚是排列的。

      活動延伸:

      在區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請幼兒有規律的進行串連并與幼兒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課本P15頁例2,及練習四的6—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辨析兩次判斷單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香蕉的筐數是蘋果的。

      2)香蕉的筐數的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3)黃牛只數的等于水牛的只數。4)水牛的只數相當于黃牛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2。

      2、讀題,分析題意。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明確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思考:要畫幾條線段?5/6和2/3分別是誰的5/6和2/3?單位“1”分別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圖。

      4、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1)求小華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思路: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思路同上。注意認清單位“1”

      5、指導列綜合算式解答。

      6、總結今天所學內容和昨天的異同。

      7、練習

      1)完成課本P15頁下的“做一做”。

      2)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三、新課小結。

      1、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與前一節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P16練習四6、7。

      五、作業。

      完成練習四的第8—10題。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測量、活動,經歷認識各種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在探索圖形特征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過程:

      一、揭示目標、導入新課。

      1、猜謎語:在課前活動中和同學一同猜謎語,緩解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這也有一個謎語,你們想猜嗎?

      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

      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打一幾何圖形)生:三角形

      2、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下面我們復習一下:課件出示復習題,生答。

      3、師:其實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很多三角形,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可以拼接出很多精美的圖形。(多媒體出示帆船的圖形)

      師:想一想:這個圖案像什么?都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生答: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組成的。

      師:對,這艘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組成的,你發現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嗎?生:形狀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

      4、導入新課:所以不同的三角形有著不同的特點,并在生活中存在著不同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給三角形進行分類,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二、問題引領:

      三角形究竟怎樣分類呢?按什么方式來分類?以及每類三角形的特點是什么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

      三、師生互動、交流匯報。

      1、檢查預習,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預習任務,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預習單以及三角形。下面小組合作探究。

      要求:

      (1)、根據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分類。先說說自己的想法,討論之后再動手操作。

      (2)、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3)、將結果寫在本上。

      2、小組匯報:請小組匯報,并說清:你是按照什么標準將這些三角形分類的?分成了哪幾類?每一類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歸納總結:同學們已經會分類了,現在哪位同學能幫老師把課件上三角形進行分類呢?(多媒體出示課件)然后共同總結:

      三角形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1)認識銳角三角形

      師: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就是銳角三角形。

      師:銳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三個角都是銳角。舉例。

      (2)認識直角三角形

      師:有一個角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余的兩個角都是銳角。

      師: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有一個角是直角。

      師: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畫直角的時候一定要畫出直角符號。舉例。

      (3)認識鈍角三角形

      生: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就是鈍角三角形。其余的兩個角都是銳角。特點:生:有一個角是鈍角。舉例。

      (4)比較這三類三角形的異同。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者三類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幾個銳角?

      生: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2個銳角。

      師:根據三角形角的大小我們可以將三角形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邊說邊指課件的分類)。

      4、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看誰能猜出木板的后面是什么角?

      學生們可以各執己見的進行討論:圖1,生: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肯定是鈍角三角形。

      圖2,生: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圖3,生:我認為三種都有可能,因為只憑一個銳角,不能判斷出它具體是什么三角形。師:說得好。看來同學們對這三種三角形掌握的非常好,你能判斷這兩句話對不對呢?

      5、判斷:有兩個直角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有兩個鈍角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6、按角分紅領巾和小紅旗分別是什么三角形?

      7、結合生活實際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并說出是什么樣的三角形?

      四、課堂作業:

      1、判斷課本“找一找填一填”中的三角形分別是什么樣的三角形?

      2、填一填:

      (1)三角形有三條( )和( )個角。

      (2)( )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3)有一個角是( )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4)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 )。

      3、判斷:(1)一個三角形里有兩個銳角,必定是銳角三角形。( )

      (2)一個三角形里至少有兩個銳角。( )

      4、畫一畫

      在課本第26頁的點子圖中分別畫出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

      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

      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課后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美麗的紋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2、技能目標:嘗試設計一組美麗的適合紋樣;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設計適合紋樣,提高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據】

      1、內容分析:

      《美麗的紋樣》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第九冊中的一節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課程,主要是學習“適合紋樣”的相關知識。在新課程中對于五年級的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體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基于以上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通過欣賞,了解什么是適合紋樣,從而嘗試設計出新穎、美觀的適合紋樣。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計為:學習基本骨架的繪制,掌握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

      2、學生實際:

      學生通過二、三、四年級對“二方連續”、“四方連續”以及“對稱圖案”的學習,在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安排“適合紋樣”的學習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填圖游戲稿,示范工具;

      學具:直尺、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你們邊欣賞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師:同學們講得很棒,總而言之這些簡單的圖案經過組合以后,就變得非常美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美麗的紋樣》。

      (二)探索學習

      1、了解適合紋樣:剛剛我們欣賞的圖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去掉了他們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圖案形成的形狀仍然跟外面的形狀一樣,也就是說這些圖案都非常適合他們的外型,我們把這樣的圖案叫做適合紋樣。

      2、適合紋樣有多種組織形式,請大家看圖片,看看有哪些形式?(開火車答)

      3、師總結:離心式:它的特點是圖案由中心向四周發散,用手勢比劃一下。4、學生嘗試介紹向心式、離心向心結合式、旋轉式、綜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師提示:均衡式這種樣式比較特殊,前面幾種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而這種形式是不規則的,他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衡的效果。

      (三)欣賞啟發

      1、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將適合紋樣運用于生活中了,請大家欣賞課件中的圖片。

      2、請你想一想,適合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常常運用在那些地方?(生舉例,師課件展示適合紋樣在生活中運用的圖片若干)

      3、欣賞了這么多精美的圖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樣來制作這些美麗的紋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師向大家介紹三個步驟: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線。

      4、學生思考,并說一說怎樣制作基本骨架線?

      師小結:可以用對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點的辦法定基本骨架線。

      (四)嘗試練習:

      師:同學們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請你設計一幅適合紋樣。要求:

      1、先選好某種外形,再根據外形設計填充圖案;

      2、利用前面學過的對比色或鄰近色知識來裝飾適合紋樣。

      (五)評價小結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從圖案、組織形式、色彩等方面來介紹);

      學生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小結

      同學們的圖案設計得非常精彩,相信你們這些小設計師,以后一定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嘗試用電腦繪畫中的畫圖軟件,制作適合紋樣。

    小學數學教案12

      設計說明

      這節課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讓學生有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本節課的設計說明如下:

      1.讓數學走進生活。

      弗賴登塔爾說過:“數學是現實的,學生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教學過程中以謎語導入,以學生的小手為素材,引入植樹問題的學習。學生在手指并攏、張開的活動中,能清晰地看出手指的根數與間隔數之間相差1,讓學生認識并總結出間隔數和手指根數的關系,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節課的設計采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借助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歷從探究發現規律到應用規律的實踐活動過程,通過有序的操作、思考、實踐等活動,使學生的所想、所悟與直觀形象結合,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滲透數學學習方法,深刻體會到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的內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2.介紹間隔。

      (1)找一找。

      師:勤勞的人們用雙手創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手上也隱藏了數學的奧秘,同學們想知道嗎?伸出你的左手,你看到了什么?

      (2)數一數。

      師:5根手指之間有幾個空?

      (3)講一講。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空叫做間隔,手上每兩根手指之間都有一個間隔。也就是說,5根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為4。(師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現在有幾個間隔?

      (4)說一說。

      師:你們發現手指數和間隔數的關系了嗎?誰能說一說?(手指數比間隔數多1或間隔數比手指數少1)

      3.引入新課。

      師:生活中,間隔隨處可見。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間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有關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本班同學的生日在什么季節進行統計,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對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難點:

      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統計格子紙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引入新課

      師: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過生日)

      1、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寫呢?(生猜測)

      教師貼春,夏,秋,冬

      3、學生欣賞四季景-片。

      老師準備了綠,紅,黃,白四種顏色的紙卡來分別代表這四個季節。綠色代表什么?紅色呢?-?白色?

      同桌記一記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4、每位同學選代表自己生日的紙卡。小組內相互檢查每人是否拿對了。

      5、老師想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師: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調查呢?(生匯報)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站排的方法來統計。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生答)

      2、合作調查。

      3、匯報交流

      三、分析統計結果,解決問題

      打開書90頁。涂一涂。注意每個小格代表一人。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現什么?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自由說

      四、可能性教學滲透

      師:老師聽說我們班要轉來一名新同學,你們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呢?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應用

      小明看到同學們都表現這么棒,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會,可不知該買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組用喜歡的方法調查,分組統計,完成統計圖。

      六、游戲

      同學們經常玩剪刀石頭布,今天我們每人玩10次,看自己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平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學生每人1張白紙,用來記錄)

      七、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

      師: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自由說)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的:

      1.通過歸納整理全部乘法口訣,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之間的關系并掌握乘法口訣。

      2.使學生熟記乘法口訣,并能熟練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整理乘法口訣表

      1.用你喜歡的方法背口訣(自由背)。1-9的口訣大家都會背了,這節課咱們一起來整理一下。揭題:乘法口訣的整理

      2.你能將乘法口訣表填完整嗎?

      3.讀一讀這張乘法口訣表,你有幾種讀法?(橫、豎、拐彎)

      4.看一看你拐彎讀時每部分口訣都有幾句?(九句)所以在以前我們也把它叫做九九表。

      5.仔細觀察這張表,看看它有什么規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說給同桌小朋友聽一聽。

      6.指名匯報:

      7.記住乘法口訣表到底有什么用呢?它可以用來干什么?(計算)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三、基本練習

      1.口算

      2.看口訣數搶答:63、24、9、27、35、16、36、42

      3.看口訣寫算式(你能寫幾道就寫幾道):三六十八、五九四十五、七八五十六

      三、乘法表

      1.剛才同學們表現得都不錯,接下來咱們看看誰表現得最出色!請看這張表(出示),這是一張乘法表,誰能看懂它的意思?

      2.其他的`空格你會填嗎?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3.填完后仔細觀察這張乘法表,你發現了什么?跟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4.班級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四、提高練習

      1.( )里最大能填幾?

      2.找規律填數:

      (1) 5 、 10 、 15 、( )、 ( )

      (2) 1 、 4、 9、 16、 25、 ( )、 ( )

      (3) 2、 6、 12、 20、 30、 ( )、 ( )

    五、總結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附:多媒體課件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 能用9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 培養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重點:

      1、 9的乘法口訣的推導。

      2、 尋找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

      難點:熟記9的乘法口訣。

      學生學情:通過1~8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學生對于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1/3以上的學生也已能較熟練的.背出9的乘法口訣。因此課的教學重點不在放在對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上,而重點放在對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的尋找上,以便解決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感受,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教學用具:卡片,作業紙,磁石

      教學過程:

      一、 對口令導入

      1、 師生對口令 6~8的口訣

      2、 今天我們一起用以前編口令的方法去創編9的乘法口訣,根據你的經驗,你認為9的乘法口訣應該有幾句?(板:9的乘法口訣)

      3、 拿出白紙,請你自己來編一編9的乘法口訣,看誰編得最快最好。

      二、 自編口訣

      1、 巡視學生編的過程,板書:

      一九( )

      二九( )

      ……

      九九( )

      2、 驗證口訣,明確口訣意義

      這些口訣中,你最喜歡哪一句,用你喜歡的圖形(●▽☆□)畫出口訣的意義。

      3、 自我介紹作品

      一行行看表示……

      一列列看表示…… 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

      隨機板書:

      1)、 一九得九 1個9 9個1 1×9=9 9×1=9

      五九四十五 5個9 9個5 5×9=45 9×5=45

      九九八十一 9個9 9×9=81

      2)、 不全口訣所表示的乘法意義

      1×9=9 9×1=9

      9×2=18

      9×3=27

      9×4=36

      9×5=45

      9×6=54]

      9×7=63

      9×8=72

      9×9=81

      3)、齊讀口訣

      我們用自己作圖證明了這些口訣都是正確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4)、試背口訣,你認為哪一句最難背,對口令,抽背。誰能幫幫某人,熟記口訣。

      三、 尋找規律,熟記口訣

      1、 重要的規律有:積的十位數比其中一個不是9的因數少1。

      再背5×9時,就可以確定積是四十多。

      積的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和是9

      9×1=9 比10少1

      9×2=18 比20少()

      9×3=27 比30少()

      以下這些乘法口訣算式中的積又比幾十少幾呢?

      2、 背誦9的乘法口訣

      1) 背一背你認為難背的口訣——〉抽背,對口令

      2)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訣:師演示,彎曲手指的左邊,右邊又表示什么?

      四、練習提高

      1、片口算

      i.想口訣,說得數

      ii. 直接說出得數(抽幾道所意義)

      1. 出下面各數分別是9和幾相乘的積

      45 72 36 54 81 18 63 27

      3、 填( )

      ( )×9=72 9×( )=27

      7×( )=63 5×( )=45

      ( )×( )=36 ( )×( )=18

      4、 思考題 □里最大能填幾

      □×9〈74 □×9ㄑ37

      9×□ㄑ65 9×□ㄑ46

      小結:

      今天,小朋用你的聰明自己編出了9的乘法口訣,發現了許多規律,你覺得9的乘法口訣好玩嗎?下課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對口令,看誰的反應最快,下節課我們來比一比,怎么樣?

      五、作業

      板書設計:

      一九得九 1個9 9個1

      二九十八 2個9 9個2

      三九二十七3個9 9個3

      四九三十二4個9 9個4

      五九四十五5個9 9個5

      六九五十四6個9 9個5

      七九六十三7個9 9個79×6=54]

      八九七十二8個9 9個8

      九九八十一9個9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 尤物国产91九色综合久久 | 乱色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