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20 18:32:3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發現漢字的一字多義的特點。

      2、聯系生活實際識記生字,并積累成語。

      3、看圖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并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繪畫、寫話、培養初步的習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戲,進行謎語展示。

      重點難點:

      1、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積累新詞。

      2、進行口語交際。

      3、繪畫、寫話。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

      2、認讀新詞。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投影出示三個句子

      ①丹丹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藝。

      ②我的朋友馬玲是回族,陳琳是滿族。

      ③有一回,列寧去找養蜂的人聊天。

      2、指名讀三句話,再讀學習伙伴的提示語,想想三句話中回字的意思。

      3、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集體,了解回的幾種解釋。

      ①還,走向原來的地方。

      ②掉轉。

      ③旋轉、環繞。

      ④答復、答報。

      ⑤量詞、指事件的'次數。

      ⑥回族,我國少數民族名。

      5、再讀句子,選擇回在句子中的準確意思。

      句①:回是掉轉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詞,指事情的件數。

      6、學生匯報:說說從剛才的學習中發現了什么。

      7、教師小結:漢字有一個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要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閱讀能力。

      二、讀讀認認

      1、學生借助拼音讀生詞。

      2、小組交流;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了解字義。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并說說識字方法。

      4、出示相應的圖片認讀。

      5、擴展練習:學生回家觀察廚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說出名稱,并積累新詞,學習新字,制成詞卡。

      三、課堂練習

      1、投影出示句子,說說同一個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著一件花衣服。

      公園里的花開得非常鮮艷。

      我花了五元買了一支鋼筆。

      ②火

      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績,爸爸發火了。

      我軍向敵人猛烈開火。

      2、字、音連線: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湯 壺 灶 鍋 勺 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積累成語,了解成語的意思。

      教學用具: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上節課學過的廚房用具卡片,指名認讀。

      2、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詞卡認讀

      二、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讀讀讀背背中的成語,并想想這些成語意思。

      2、小組合作:讀成語,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語,提出不懂的成語。

      3、全班交流:分組讀成語,討論不懂成語的意思。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背成語。

      三、鞏固練習:填空

      ()()協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學()問讀書()()()()自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看圖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

      1、看圖,說說每幅圖畫的什么內容。

      2、議圖,弄明白四幅圖連起來說的什么事。

      二、續編故事

      1、假如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么做呢?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選擇合理的想法,小組合作續編故事。

      ⑴小朋友認識這位叔叔確實是爸爸的朋友,該怎么辦?

      ⑵小朋友不認識這位叔叔,又該怎么辦?

      三、全班展示

      1、小組評選好的同學到臺前講故事。

      2 、評選故事大王。

      四、討論交流

      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展示臺中的填字游戲,謎語展示。

      2、畫畫、寫話。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臺

      1、完成填字游戲。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戲。

      ⑵同桌合作,把詞語補充完整。

      ⑶指名讀成語,看是否正確。

      ⑷豎著讀填好的字,說說發現了什么。(新世紀我能行)

      2、猜謎語

      ⑴學生出示自己準備的謎語。

      ⑵小組互猜謎語。

      ⑶全班猜謎語比賽,評出猜謎大王。

      二、畫畫、寫話

      1、教師出示一幅畫,指名說說畫的內容。

      2、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畫,并說出畫上的內容。

      3、寫話,注意語句通順,寫清楚畫上的內容。

      4、小組相互展示交流。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歷史資料提煉觀點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排偶句的運用。

      3.認識賈誼對秦代暴政的批判--仁義不施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史論,而大半篇幅用于敘述秦王朝興亡的歷史過程,實際上是以史實作論據,論證秦的迅速滅亡是由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因此,教學重點應是最后一段。

      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本文又是用駢體寫的,這種色彩就表現得更為明顯,要講清這一點就很難。此外,還要考慮到本文的背誦量較大,要使學生既能背得順暢,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

      2.教學方法。

      課文練習只要求背誦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學生負擔的考慮,但從教學的需要來看,背誦全文是大有好處的。為此,擬采用誦讀教法。

      背誦應有嚴格要求,但個別地方可以放寬。如第2段列出九國的順序是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而第5段則是,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據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東六大國置前,三小國置后,至于六大國中孰前孰后并無一定的準則。背誦時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順序不可。其次,第2段還列出20個人名,是舉例性的,不過是作此隨手拈出(例如樂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類),背誦時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順序。總之,要從總體著眼,只要不違背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計較個別字眼,當然,關鍵的字眼決不容許出現錯誤,這是背誦長文(千字以上)的原則。

      3.課時安排。

      本文擬用3課時誦讀。

      第一課時:簡介作者及《過秦論》寫作意圖,分析全文布局,誦讀第1、2兩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3、4段。

      第三課時:誦讀第5段。

      預習安排

      1.朗讀課文2-3遍,要求字音準確。

      補充注音如下:殽(xio)函 膏腴(y) 合從(zng)(以下約從從散之從皆讀zng)翟景之翟讀zhi(凡姓皆如此讀)墨翟之翟讀d(名) 召(sh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讀。

      鏃(z) 笞(chī) 因利乘(chng) 萬乘 (shng)之勢 將(jing)數百之眾

      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是一篇史論,為什么大半篇幅是敘事?作者這樣敘事有什么目的?

      2.文章將秦統一全國的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為什么這樣劃分?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和《過秦論》寫作意圖。

      賈誼的《過秦論》共有上、中、下三篇。我們學的是上篇,文中概括敘述了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它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這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了中篇,作者對這個觀點作了分析,并進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顧天下之嗷嗷,繼續實行暴政,重之以無道,然后從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則: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這是作者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責秦王朝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

      君主--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鮮明地表現了賈誼的政治立場。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洛陽人。18歲時以能讀詩書、善屬文,為郡人所稱譽,廷尉吳公薦于漢文帝,被任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后為梁懷王太傅。32歲時郁郁而死。

      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由于此前經過500多年的戰爭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他極力主張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過秦論》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論古是為了說今,這是讀本文時首先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達方式將全文分為兩部分。

      (一)記敘部分:寫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前四段)

      (二)議論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記敘部分的層次,可分兩大層。

      (1)興起的過程(前三段)

      (2)滅亡的過程(第四段)

      可以一邊討論一邊板書要點,最后形成下表(表中圓括號的數字表示段落順序):

      三、誦讀第1段。

      在誦讀練習中以提問方式明確本段的內容要點:

      ①秦的地理優勢;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統一天下;③基本國策(耕戰、連衡)及成果。

      史實補充:①外連衡而斗諸侯--這是跟上文內立法度......修守戰之具相對應而言,其實這是后來的政策。有些教參上甚至把它跟連衡政策的創立人張儀聯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張儀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見,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重在會意。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記?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東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這是秦以詐力奪取諸侯土地的一個突出的例子。按:這是秦取河西地的開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獻河西地少梁(今陜西韓城南)。

      三、誦讀第2段。

      提問:本段敘述了哪幾位秦國國君時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國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莊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間長達90年,作者是怎樣敘述這90年間的歷史的?

      討論后,歸納如下:

      ① 將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間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寫:秦的領土日益擴大引起諸侯恐懼,以諸侯反襯秦。孝文、莊襄二朝則一筆帶過。這是從總體上看。

      ② 寫秦擴大領土,按南、西、東、北四個方位說,顯出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寫諸侯,按合從締交約從離衡從散約解的順序說,并極力渲染其聲勢,以反襯秦人困諸侯之易(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是從局部來說的。

      ③ 統觀此段敘史,近乎藝術概括方式,本質是真實的,但客觀的歷史過程并非如此。

      史實補充: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蘇秦說六國從親,約在前334--前332年之間,其時蘇秦任從約長,并佩六國相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這是第一次合從。前318年,蘇秦再次約從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年表》中作五國)。這是第二次合從。此外,前298年,魏、齊、韓三國曾聯合攻齊。還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于河外,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內了。從上述史實可以看出,所謂九國之師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這也說明史論敘史跟史傳的不同。

      背誦要求:①可以從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直接過渡到嘗以十倍之地②于是六國之士......制其兵這一段可略讀。

      四、留作業。

      背誦第1、2段;準備誦讀第3、4段。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背誦第1、2段。

      用提問過渡:本文題目是過秦,這兩段說到秦的過錯沒有?(沒有,雖然也表現了秦的詐力政策,但在斗爭中使用詐力是每一方都會有的,只是看誰用得更好。)既然如此,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為下文作鋪墊,以統一過程中的強大跟后來的迅速滅亡做對比。)所以,下段就先說秦的過錯。

      二、誦讀第3段。

      先默讀一遍,說說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

      找出寫過錯的那一層(于是廢先王之道......陳利兵而誰何)試用幾個字來概括秦始皇的對內政策。(愚民、弱民、以民為敵。)

      劃分全段層次并答問:

      ① 首句寫秦始皇統一全國,只有一個意思,卻連用四句來表達,為什么?(這是中國空前的統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鋪排;極言秦王朝的`無比強大。)

      ② 次寫擴大版圖,有什么作用?(仍是極言秦王朝的強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一句,是用來烘托秦始皇的威勢,可算是虛寫。如要實解就會出現矛盾,前218年,張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誤中副車。

      ③ 寫秦始皇的對內政策這一層的要害是什么?(不施仁義,為結論張本。)補充解釋:誰何都是疑問代詞用如動詞,由此引申出呵問他是誰的意思。

      以上二小層可合并為一層:寫秦始皇對內、對外的政策。

      ④ 末句寫始皇的設想,有什么作用?(反襯秦王朝滅亡之迅速。)

      〔說明〕以上內容可以在分層誦讀中依次討論。誦讀和討論是交叉進行的。在全班學生基本成誦之后,再提出下面的問題:

      本段在全文結構中有怎樣的作用?(上文寫秦日益強大,為統一奠定了基礎,本段寫統一后的措施說明秦已從攻勢轉為守勢;正因為措施不當,才導致了它的迅速滅亡,所以下段接著寫它的滅亡,作者過秦之意盡在其中。)

      三、誦讀第4段。

      默讀一遍后概括本段大意:陳涉起義,天下云集響應,并起亡秦。

      提問:開頭寫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作者寫陳涉起義的一段話中,要害是哪一句?(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這說明了什么?(全國人民不滿秦王朝的統治。)它為下文哪一句作鋪墊?(仁義不施。)

      再問將數百之眾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百萬之師--秦人能打敗九國百萬之師,而不敵陳涉數百之眾,可以發人深思。)斬木為兵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這說明了什么?(收兵不足以遏止人民的反抗。)

      在學生基本成誦后,還可以問:你怎樣看待賈誼對陳涉的評價?

      教師小結時主要談兩點:①賈誼是對陳涉起義作出高度評價的第一人;②階級的偏見也是有的。

      四、留作業。

      1.背誦第3、4段,準備誦讀第5段。

      2.下面兩段話均摘自《過秦論(中)》,只要求看懂大意。讀后就以下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①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話應當怎樣解釋?

      ② 作者是怎樣分析陳涉起義的?

      引文(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引文(二):二世......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珠,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課文第3、4段。

      2.答問:讀過引文(二)后,再看課文第4段中關于陳涉的敘述,你認為甕牖繩樞之子......倔起阡陌之中這段話的總體意思是什么?(他不憑借高貴的地位和杰出的才能,卻很有號召力,就是因為他的奮起反抗符合人民大眾的心愿,但才能不及中人這句話卻帶有明顯的貶意。)從全段來看,其內容可用引文(二)中哪些字眼來概括?(民危易動--這就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而民危易動,正是暴政所造成的結果。由此自然轉入議論。)

      二、誦讀第5段。

      補充注釋:①且夫天下非同小弱也--意謂秦有天下,非同地方性政權,其力量是不小的。②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雍州的地勢、殽函的險固,還是原來那個樣子,意謂秦地的優越地形并未發生變化。③棘--課本注,棘通戟。此與上文斬木為兵矛盾。按:棘矜應合解,即伐棘為矜,矜仗也。鉏耰又作:耰鉏,是一種農具,類似今之長柄大鋤。這樣解釋,正好跟下文鉤戟長鎩對應成文。④同年而語--又可以寫作同日而語,相提并論之意。⑤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這句說的是秦統一全國以前的事。萬乘,戰國時的大國也稱萬乘。同列,秦與山東各國皆諸侯,故稱同列序朝為互文。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時秦很強大,所以八州諸侯都來朝拜它。按:從秦孝公到秦統一全國之前,共有140年,所以下文接著說百有余年矣。至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才說到秦統一天下。⑥攻守之勢--攻,指統一六國以前;守,指統一六國之后。

      劃分層次:第一層(開頭至則不可同年而語矣)對比論述九國之師和陳涉之眾的力量。開頭指出秦王朝的優勢仍然存在,這是對比論述的前提。對比則表明陳涉的地位和農民軍的武器及素質遠不如九國之君及其部隊。要害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這八字,是為全文的結句設伏的。第二層(然秦以區區之地至結句)照應全篇,歸納中心論點。然秦以下四句照應第1、2段,然后二句照應第3段,一夫三句照應第4段。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為全文中心論點。

      誦讀詣導:本段是全文的重心,句句都是說秦之過,一定要讀得有氣勢,表達出作者過秦的深意。

      ① 且夫--推進一層,領起議論的口氣。

      ② 以下連用六個也,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

      ③ 排比句中的重音是:非屬(于)非銡(于)非抗(于)和非及。(非及后其實也可加于)。

      ④ 向時之士也后作一頓,為下句轉折畜勢。

      ⑤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也后有較長停頓。如去掉也字,再增何也一句,答案即是全文結句,可見作者有意為下文蓄勢,所以述而不問。

      ⑥ 試使三句,重復上文之意,換假設口氣,再作一鉏。

      ⑦ 然秦三句作低回之勢,以下節節升高,至為天下笑者達于頂峰,稍作一頓,再逼出何也一句。

      ⑧ 仁義不施是一篇綱領,用深責語氣讀;攻守之勢異用解釋語氣讀,寓不知天下之勢之意。

      以上內容都穿插在誦讀過程中說明。

      三、總結全文。

      1.歸納全文中心。

      讓學生答課文后練習第一題。答案:第二種。

      注:人教社教參認為答案是第一種,誤。理由參見前面的引文(一)。要尊重作者原意。

      再問學生: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借古喻今,勸諫西漢統治者實行仁政以安民。)試從前面的引文(二)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2.分析本文論證方法。

      ① 以史實為論據。

      問:本文前三段純屬敘史,這跟作者要論證的觀點有什么關系?(秦統一全國前對諸侯處于攻勢,統一后對全國人民處于守勢,是為了說明攻守之勢異這一點的。)秦王朝在這不同的兩個時期內所采取的政策有區別嗎?(處于攻勢時期采用的是詐力政策,處于守勢時期采用的是壓迫人民的政策,二者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試用引文(一)中的話來說明。(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包含了怎樣的意思?(仁義不施。)

      板書:用史實作論據。

      ② 對比論證。

      問:第5段以九國之師跟陳涉做對比,有什么作用?(九國之師擁有大批謀士、精良武器和訓練有素的士兵無法戰勝秦國,而一群斬木為兵的農民軍卻戰勝了秦國,這說明秦的暴虐無道已使它失去天下之民。)試用引文(二)中的話來說明。(民危--陳涉的星星之火點燃了燎原烈焰)。

      問:本文還有哪些對比?(秦人開關延敵與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的對比;會盟而謀弱秦與爭割地而賂秦的對比;序八州而朝同列與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的對比。)指出:這些對比跟論證只有間接的關系。

      板書:對比論證。

      3.語言特色。

      先讓學生舉出若干對偶句和排比句,再舉出若干散句,并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歸納:駢散結合,讀起來聲調鏗鏘,而又不覺呆板。

      四、做課文后練第三、四題。

      附答案如下:(個別題答案與教參不同)

      第三題

      1.AC

      2.AD

      3.四利字均有細微差別:A.利益,與害相對。B.鋒利。C.順利。D.有利條件。

      4.BC

      第四題

      1.席(名詞作狀語)卷天下,囊(名詞作狀語)括天下(注:

      人教社教參以此二字在文言文中作動詞用,誤。)

      2.爭(動詞作狀語)割地面賂秦。

      3.會盟而謀弱(形容詞用如動詞)秦

      4.弱(形容詞定語)國入朝。

    語文教案 篇3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8個生字。

      能力:讀懂課文內容,理解爺爺話語的含義。

      情感:激發學生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點:體會爺爺與“我”的.對話,感悟爺爺話語的內涵。

      難點:同上。

      教具:課件。

      教法:合作交流

      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從默讀課文入手,然后放手讓學生釋疑,師生共同梳理。

      三、學生自讀,嘗試解決問題。

      四、組織交流:

      1.在自讀的基礎上以小組形勢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

      五、回讀全文:

      選擇自己喜歡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語言。

      六、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重點句:

      “它不為求得人們……自由地活著”

      七、升華:作者僅僅是為了給我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嗎?你從故事中獲得了哪些感受和啟發?

      八、回扣課題:課文為什么以“鳥音”為主題?

      引導學生體會,要學會傾聽自然的聲音,傾聽生命對自由的渴望與呼喚。

      九、遷移練習: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錄在本子上。

      板書:

      鳥音:

      籠中之鳥:哭訴、憂愁、向往自然

      林間之鳥:清脆、甜美、自由自在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欣賞漫畫的興趣,體會幽默帶來的愉悅。

      2、通過讀圖,發展語言,培養想象力。

      3、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母語基礎,會認本課的8個生字和1個新的偏旁部首。會寫7個生字。

      教學重點:

      體會幽默帶來的愉悅。

      教學難點:

      1、注意捎、至、致都是翹舌音。

      2、培養學生的幽默感。

      教學過程:

      1、先觀察:共有幾幅圖?

      2、現看看:每一幅圖上都畫了什么內容?

      第一幅圖:一位老爺爺和一個小朋友坐著小船在釣魚,老爺爺悠閑地抽著煙,小朋友在拿著筆寫著什么。

      第二幅圖:小朋友寫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圖:老爺爺還在耐心地釣魚,小朋友潛下水,找到了魚鉤。

      第四幅圖:小朋友把寫好的卡片掛到了魚鉤上。

      第五幅圖:老爺爺以為魚兒上鉤了,趕緊往上拉線。

      第六幅圖:老爺爺釣上了一封信,上面寫著:我們今天不想來,魚兒。

      啊,原來小朋友不想讓老爺爺釣魚,要保護魚兒呀!

      3、讓學生充分看圖,發表自己的`意見,感受漫畫帶來的樂趣。、

      4、學習7個生字,7個要求會認的字。

      5、完成課后習題,先讀一讀,再說一說。

      6、再找幾幅漫畫來欣賞。

      7、可以自己創作一幅漫畫,讓其他同學一起欣賞。

      8、課后作業:寫生字。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其中有4個多音字“寧”、“系”、“壓”、“彈”)及新詞。

      2、讀寫指定的詞語。用“寧靜”造句。

      3、朗讀課文。自選兩小節背誦。

      4、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5、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其中有4個多音字“寧”、“系”、“壓”、“彈”)及新詞。

      2、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探索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太空中的奧秘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但是我們一定要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下面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小朋友他觀察到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學生的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評議。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豈輻寧系壓彈

      3)重點指點字形:熔妥氫

      2、指名再讀,讀正確。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四)練習朗讀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思考: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作業:必做: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選兩小節背誦。

      2、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3、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4、讀寫指定的詞語。用“寧靜”造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太陽系進行科學探索的情趣。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太陽系行星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探索太陽系的秘密。

      二、新授:

      1、自由讀課文,讀出自己的語氣,有基礎的學生試著背誦。

      2、默讀課文,思考: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Y1]?

      3、匯報,指導朗讀,背誦。

      4、自己試著讀出語氣。

      5、小組間互相讀一讀。

      6、展示讀——評讀。

      7、練習背誦。

      8、匯報背誦。

      9、用“寧靜”造句。(指導造句。)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業:搜集其他行星的名稱。

      [Y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句,了解不同星球的特點,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與下雨的關系。

      教學重點

      識字和寫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掛圖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新邱區中部小學陳然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放錄音。(請學生回答聽到的聲音──雨聲)

      2.聯系實際說一說。(引導學生由雨聲想一想雨前自然界的變化,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課文,把生字圈出來。

      2.合作學習。(小組同學檢查字音,交流記字方法。)

      3.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三、朗讀課文,了解文意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看圖學文。(出示小白兔往家跑的掛圖,請學生回答圖上畫的是什么內容,并找出描寫這個畫面的段落,讀一讀,注意讀出著急的語氣。)

      3.抓住重點句,指導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想: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分別找到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的段落。①分角色朗讀每段的對話內容,注意體會每個人物的心情。②找出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的`原因,并在文中畫出來。③體會小白兔的想法:由不相信→半信半疑→完全相信,并在文中找出描寫小白兔想法的句子,讀一讀。)

      (引導學生再想一想:小白兔回到家里,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兔媽媽會說什么?)

      四、課后延伸,練習背誦

      1.讓學生想想哪些現象也說明要下雨了。

      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課堂作業設計

      1.口頭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魚()

      (3)要下雨了,螞蟻()

      (4)要下雨了,天氣()

      2.讀讀說說。

      例: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

      李老師正忙著()!

      ()正忙著()!

      板書設計

      16要下雨了

      小白兔悶

      燕子低飛

      小魚游出水面

      螞蟻搬東西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檢查讀音并組詞。

      二、分析字形并記憶

      1.小組交流記字方法。

      2.說說識記方法。

      (1)讀生字。(開火車接讀生字)

      (2)擴詞。(比一比,看誰組的詞多)

      三、指導書寫(重點指導三個雙人旁的字)

      四、展示評價

      五、課堂作業設計

      1.看偏旁寫字。

      口:()、()、()彳:()、()、()

      2.讀句子,加標點。

      (1)是要下雨了嗎()

      (2)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3)天氣很悶()

      板書設計

      16要下雨了

      嗎坡割悶伸喊潮往

      吧很

      蟲濕蟲消搬陣嘩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結合影視作品,理解劇本內容。

      2.能借助提示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教學過程

      這個劇本所講的故事同學們都已較熟悉,因此教學本課可以按“內容→形式→內容→形式”的思路進行。

      1.先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資料。

      (1)時代背景、導演、作者以及劇情結構。

      (2)舞美設計、全劇的布景設計。

      (3)全劇人物造型設計和制作風格要與現代兒童的審美情趣相應。

      (4)講解劇情梗概,再進行本課的教學。

      2.學生自主閱讀劇本,感知劇本內容。

      3.指導學生認識劇本形式的特點。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5.學生表演劇本。

      6.學生圍繞馬蘭花故事,交流其他情節,展開想象續編一段劇本。

      以上設計的目的主要有四點:一是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使學生認識劇本的特點,三是使學生一步步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四是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演能力。

      拓展資料

      《馬蘭花》作者簡介

      任德耀(1918—1998),中國兒童劇作家、導演。江蘇揚州人。1940年畢業于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舞臺美術系。1949年,在上海應宋慶齡之邀參加中國福利基金會兒童劇團的創建,并擔任《表》《小馬戲班》等劇的美術設計。1950赴前蘇聯考察后,潛心研究兒童劇編導藝術,積極培養兒童劇藝術人才。

      任德耀創作了20多部兒童劇,代表作《馬蘭花》獲全國第二次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曾在十幾個國家上演;《宋慶齡及孩子們》及《好伙伴之歌》,在1982年全國兒童劇觀摩演出中也均獲優秀創作獎。他的劇目具有鮮明的兒童特點,強烈的時代感,富有激情,受到廣大兒童的喜愛。他的導演藝術講究形式美,善于組織創新的戲劇場面揭示矛盾沖突、塑造人物性格。他執導的《童心》獲1979年文化部建國30周年獻禮文藝演出一等獎,《甘羅十二為使臣》獲1983年上海戲劇節演出一等獎,《木蘭替父從軍》獲演出二等獎。任德耀1984年任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名譽院長兼藝術指導,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二、三屆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第三屆副主席,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理事長。

      《馬蘭花》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傳說在馬蘭山的山頂,住著仙人馬郎。他在山頂上培植了一朵非常美麗的馬蘭花,這是一朵能給勤勞勇敢的人帶來幸福的花。但誰也沒有見過馬蘭花。馬蘭山下,住著一戶人家:王老爹、王媽媽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長得一模一樣。姐姐叫大蘭,好吃懶做;妹妹叫小蘭,是個勤勞的好姑娘。小蘭很想看到馬蘭花。老爹疼愛女兒,決定在去馬蘭山打柴時給女兒采一朵好看的花回來。老爹不畏艱難,翻山越嶺,來到馬蘭山。山頂上的馬蘭花閃爍著光芒,老爹興奮不已,忽然腳下一滑墜下萬丈懸崖,幸虧被馬郎看見救起。馬郎得知老爹上山來想替女兒小蘭要一朵馬蘭花,并知道小蘭就是隨著朝霞起身、跟小鳥一塊歌唱的那位姑娘,他愉快地把馬蘭花交給老爹。這時,松樹公公說破馬蘭花(即馬郎)送花是向老爹的女兒小蘭求婚,老爹滿心歡喜。老爹到家后,問兩個女兒誰愿意嫁給馬郎。大蘭嫌深山野嶺苦,不愿意嫁,小蘭卻愿意嫁給勤勞的馬郎。馬郎和小蘭結婚后,他們和山上的朋友共同勞動,日子過得很幸福。不久,小蘭回家看望父母,隨身帶來許多禮物,引起大蘭的妒忌。老貓乘機煽動大蘭去騙小蘭的馬蘭花。大蘭就在送小蘭回馬蘭山的路上,向小蘭騙去耳環和衣服,老貓則奪下馬蘭花,并把小蘭推下湖去。大蘭看見妹妹被推下水,嚇得昏厥過去。老貓得到馬蘭花,因不知口訣,又威脅和利誘大蘭扮成小蘭上山去騙口訣。大蘭無奈,只得跟著老貓上了馬蘭山。大蘭看到馬郎的善良勤勞,深悔自己受騙,終于不顧恐嚇,向馬郎吐出真情。馬郎得知真相,布下天羅地網,經過一場搏斗,奪回馬蘭花,把老貓打得現出原形,丟下萬丈懸崖。馬郎借助馬蘭花的神力救回小蘭,小蘭與馬郎和大伙又歡聚在一起。


    語文教案 篇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本單元課文中實詞的意義和常見虛詞的用法,初二語文第六單元 復習。

      2.理解文中出現的多義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的意思。

      3.領會句意,把握課文思想內容。

      4.領會文中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培養賞析古詩文的能力。

      5.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學習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6.識記有關常識,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思維的哲理性,培養觀察能力以及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樂觀的志趣,豁達的胸懷,進取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自然美,欣賞生活情趣美。

      二、學法指導

      1.撰寫100字左右的單元內容概述。(課前)

      2.自制文體,文學常識積累卡。

      3.自制實詞、虛詞積累卡。

      4.自制名句積累卡。

      5.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6.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入方法;

      2.學習生動、形象的寫景方法;

      3.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古詩文。

      解決辦法:一是反復吟詠、背誦。二是討論歸納。

      四、課時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知識搶答

      2.交流積累卡。

      3.練習鞏固。

      4.能力遷移訓練

      七、教學步驟

      (一)概述單元內容

      本單元所選課文有的寫人,有的寫景,有的記事,有的抒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初二語文第六單元 復習》。要注意體會《五柳先生傳》的寫人方法,《小石潭記》中生動形象的寫景以及《觀潮》中的語言描寫。同時要背誦五首詩歌,悉心體味其中的名句。

      (二)知識搶答

      1.有關文學常識

      2.多義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宇

      3.名句背誦

      (三)歸納常見虛詞的用法

      (四)鞏固練習

      背誦默寫

      1.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七言絕句《秋詞》

      2.《五柳先生傳》中描寫五柳先生生活貧困的句子是

      3.全石以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差披拂。

      4.蘇軾詞《浣溪沙》中著重描寫清泉寺的外部環境,以襯托寺廟清靜和優雅的三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點語段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年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佁然:愣住的樣子 (2)傲爾:忽然

      (3)逝:離去 (4)邃:深

      2.把上文畫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錯,沒法知道它的源頭了。

      3.上文第1段,作者寫潭水時,通過游魚、陽光、影子等具體的`描寫,突出了潭水 清澈透明 的特點。

      4.作者描寫魚,采用了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上文描寫魚靜態的語句有 怡然不動 ,描寫魚動態的語句有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5.第2段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寫的是 溪身 ,“蛇行”寫的是 溪水 。

      6.潭上四周景色給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這樣描寫抒發了自己怎樣的心情?

      (六)能力遷移

      臨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之友也,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外,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釋]畋:打獵。怛:恐嚇。

      1.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B)

      ①得幼麋,畜之(養)

      ②群犬垂涎,揚尾皆來(搖動)

      ③稍使與之戲(玩耍)

      ④積久,犬皆如意(心滿意足)

      ⑤以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

      ⑥抵觸偃仆(俯臥)

      ⑦益狎(親近)

      ⑧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亂)

      A.①④⑧ B.①③⑦

      C.②⑤⑦ D.②⑥⑧

      2.下列加點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

      ①臨江之人畋②得幼麋,畜之

      ③其人怒,怛之④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

      ⑤稍使與之戲⑥忘己之麋也

      ⑦以為犬良我之友也 ⑧與之俯仰甚善

      ⑨共殺食之

      A.①⑥⑦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⑨

      3.為下列各句選擇正確的意思。

      (1)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C)

      A.從這后每天抱著幼麋靠近群狗,經常性地把幼麋給狗看,只是讓它別亂動。

      B.從這后每天抱著幼麋走近群狗,給狗看幼麋(讓它們彼此)熟悉,并讓狗不要亂動。

      C.從這后每天抱著幼麋走近群狗,經常性地把幼麋給狗看,并讓狗不要亂動。

      D.從這后每天抱著幼麋靠近群狗,給狗看幼麇(讓它們彼此)習慣,只是讓幼麋別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天地》教案08-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 亚洲成年人免费AV | 精品亚洲欧美在线看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看 | 亚洲免费无l码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