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12 18:03:28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lO個字及相關的詞語,會認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中描繪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會1O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的情感融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學習第1節、第5節。)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言激趣

      1.播放CAI,在優美的畫面和柔和的音樂聲中教師范讀第1節:“當我一個人坐在草地上,/望著遠方連綿的山群,/我總是把我們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藹的巨人。”小朋友們,你們想了解大地這位和藹的巨人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課文吧!

      2.板書課題:大地巨人讀題

      二、自主閱讀

      1、提出學習要求:

      (1)播放:你從詩中哪些語句體會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讀課文的1、3、4節,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2)學生自由練讀,把找到的詩句大聲地讀一讀。

      (3)同座交流各自的體會。

      2.按要求自主閱讀,教師相機指導。

      三、討論交流,讀中感悟

      1.指導讀第2、3節。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樣和聲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樣兒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讀第2、3自然段。

      (2)讀完這兩節詩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畫簡筆畫,相機指導。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風貌圖片。這里作者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這位巨人體魄多么健壯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2節第1句。

      ②指名讀第1節第2句。說說“蓋滿”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老師指導學生讀出大地滿眼都是綠色的感覺。

      ③聽,這是什么聲音?點擊,播放風吹過山谷的聲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讀第3節。說說讀后自己的感受,相機讀詞語:胡須茂密

      ⑤出示茂密的森林圖片,讓學生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⑥點多名同學賽讀。

      評價語:“你讀出了大地的美麗!”“大地多么寬廣!…”“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樂朗讀第2、3節。

      2.指導讀第4節

      (1)過渡語:同學們讀得真好,讓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位和藹的巨人,他也做游戲呢!

      (1)指名讀第4節。說說作者把太陽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戲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運用手勢表演巨人手拿紅氣球,讓它升起下沉,誦讀。

      (4)看教師手勢,全班一齊表演誦讀第4節。

      3.把第2、3、4節連起來讀,讀出對大地巨人的贊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熟讀背誦

      l.自主選樣認為最生動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互相交流背誦,同桌互背互評,然后班上比賽背誦。

      指導朗讀,每一節最后一個字均押韻,前4節第3行以相同的韻腳結尾。引導學生根據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滿含贊嘆地背誦,教師相機對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給予鼓勵,對學生動情的朗讀給予表揚。

      五、讀全文,回歸整體

      學完這首詩,大家一定了解了為什么說大地像巨人了。你還想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這位和藹的巨人博大、寬廣。他寬厚地對待我們,讓我們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躍翻滾。讓我們用最大的熱情去贊頌他吧!配樂朗讀全文。

      六、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1.讀課文,根據課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樣,試著為大地巨人畫一張像。

      2.學做小詩人,仿照第2、3、4節,再為大地巨人編幾行詩,讀給大家聽或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了解散文虛實相生的表現技巧

      2、 把握這篇散文的主旨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1的達成

      1、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即文學知識,不少散文即使人們仔細閱讀了,內容皆知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其主旨,這是為什么?

      明確:不知道散文以小見大的特點,不了解其表現手法。

      2、剛剛學過的兩篇散文《寒風吹徹》《春意掛上了樹梢》分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明確:虛實相生的手法和對比手法。

      3、什么是虛實相生,有何作用?

      明確:所謂“虛”,就是指超越文中具體事物內容,有時指想像聯想的東西,有時指象征的東西。《寒風吹徹》中,作者經過想像聯想,“寒風”“寒冷”“雪花”“烤火”已不單單指自然的東西,而是指社會的人間的人生的東西了。“實”是指具體的東西。散文必須有“實”,“實”使散文才真切可感;散文也不能停留在“實”層面,“虛”使散文立意深刻。

      4、《大海和吹拂的`風》一文也是用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船、風、大海”等皆有象征義,這是讀懂該文的關鍵。

      教學目標2的達成

      5、美國作家埃爾文?懷特是散文大家,被譽為美國20世紀最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思想深刻。這里單舉一例:懷特對紐約始終一往情深,稱這座城市為“鋼鐵和石頭里的一個謎”,他在20世紀40年作的長文《這就是紐約》中,提出民族和解,指出美國做法一直這樣下去,“一個小小的飛行器就能讓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遭滅頂之災”,此話不幸應驗于9?11事件。

      6、請同學們閱讀文章的開頭兩節,思考:這兩節寫什么內容?如何理解該段內容?

      明確:“我”人生50余年總夢想到船、帆與航海。

      “實”的角度看,“我”有點臆想病,讀來讓人感受真切;

      “虛”的角度看,告訴讀者,人生總要有夢想的道理。

      7、文章的3至5節寫了哪幾種船,“船”象征什么?有何作用?

      明確:“小船”“機動游艇”“大帆船”。“船”象征著人生的幻想、夢想、理想。在人生中她富有魅力(3節),給人生以慰藉(4節),使人生充滿生機(3節),她是與生俱來的(4節)。

      8、第5節中的“冒牌貨”“替代品”實指什么,虛指什么?

      明確:假冒偽劣的船;人生的一些幻想、妄想。

      9、作者筆下的大海及海水寫得很真切,但我們必須從虛的方面來理解,“大海”象征什么?為什么“我”對她“既害怕又鐘愛”?

      明確:“大海”象征社會生活,人生之路。生活總有黑暗、困難,人生總有荊棘,故而“我”害怕她;但生活人生又有美好的一面,人必須要去生活,總要踏上人生征途,所以“我”又鐘愛她。

      10、“風”象征什么?第6節總結了“我”什么?

      明確:“風”象征實現夢想驅動人生前進的動力。總結自己實現人生夢想的艱辛、經驗和教訓。

      11、閱讀文章的第8至10節,思考:如何理解“晚年的我”對待“風、船、船塢、航海”的態度?

      明確:(略)

      12、這篇文章表現什么主題?

      大海和吹拂著的風

      標簽: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高二語文選修教案,高中語文教案, 大海和吹拂著的風,

      明確:人生需要夢想,有夢想的人生便是天堂。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13、該主題通過什么手法形象真切地表現出來的?

      明確:虛實相生的手法。

      14、你最喜歡文章的哪些語句,為什么?能否背誦出來?

    語文教案 篇3

      《鄉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一、教學目標:

      1、掌握14個生字,認識5個生字,理解“時令、屋檐”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并體會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

      3、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并體會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描繪引入

      同學們,當我們遠離喧囂的都市,步入鄉村,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學們,我們今天共同走進鄉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園的詩情畫意吧!(揭題)

      二、初讀課文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號,音讀不準的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詞、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5、默讀課文1—6自然段,想想描寫了哪幾處鄉村的風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門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雞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飯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紡織娘。

      二、學習生字

      1、檢查預習生字的情況。

      音:指名讀、齊讀。(重點正音:棚“péng”不讀“póng”;率“shuài”翹舌;眠“mián”不讀“mín”)

      形:采用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重點指導“諧”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結構,“寸”應寫在“冖”里面;

      意:組詞。

      2、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默讀全文,讀完后你想說點什么嗎?

      2、想想文中描寫了哪幾處鄉村風景?

      3、你對哪一處風景最感興趣,找出來并讀讀。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4、喜歡同一處風景的同學在一起品讀,交換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齊讀全文,并想像畫面。

      6、你覺得這篇鄉村課文寫得怎么樣?(形象、生動)

      二、積累好詞、佳句。

      把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摘抄在積累本上,并讀一讀。

      三、畫。

      把你喜歡的一處風景的段落多讀讀,并展開想象把它畫出來。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構。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結構,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2、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繁衍(yǎn)遷徙(xǐ)譬如(pì)小憩(qì)棲息(qī)遨游(áo)慚愧(kuì)冥思遐想(xiá)覓食(mì)搓捻(cuō niǎn)花團錦簇(cù)

      2、解釋下列詞語:

      企盼:盼望。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遷徙:遷移。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一點不敢疏忽。

      二、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投影顯示作者事跡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明確: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四、學習課文

      圍繞下面問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海倫·凱勒在什么時間,怎樣認識了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她有什么影響?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師又是如何讓“我”認識、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師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愛”的?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交流,明確:

      1、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倫·凱勒從母親的手勢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尋常的事情要發生。她站在臺階上等待。后來,“一個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2、文中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為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于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3、莎莉文老師把我帶到大自然中,運用我的觸覺、嗅覺,以及學到的詞匯,讓我在頭腦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師讓我坐在樹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氣變化,暴風雨來臨,在最危急的時刻,老師來了,扶我下來。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總是對人微笑,給人仁慈。

      4、莎莉文老師用的是情感體驗法。通過情感體驗和對各種不同事物的對比,使海倫從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輕輕地摟著我,在我手上拼寫出了‘我愛海倫’幾個字。…‘莎莉文老師把我摟得更緊了,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在這里。…“這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字原來指的是腦子里正在進行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抽象的概念。”“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五、朗讀訓練

      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師可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

      六、小結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七、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二、解題:

      1、齊讀課題。

      2、質疑:通過初讀課文以及對課題的理解,你還想了解哪些內容?

      3、教師小結歸類: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課文圍繞著梅花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

      三、分小組學習,討論交流。

      1、教師提出自學要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分小組自學,選擇恰當的形式進行匯報。

      2、學生自學。

      3、小組匯報。

      四、學生匯報自學內容。

      1、聯系上下文,理解相關的詞語。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冷艷,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艷和幽芳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鄉:指職業、生活不穩定,在遠方東奔西走。

      葬身異國:指尸體埋葬在外國,也就是死在外國。

      文壇:文藝界。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是很值錢的東西。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的絲綢,是很珍貴的。

      骨氣:剛強不屈的氣概。

      折節: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

      無所謂:說不上。

      眷戀:深切地留戀。

      2、課文圍繞著梅花寫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課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2分)

      1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用默讀批注法初讀了22課,誰還記得文章寫了哪五件事?

      (吟詩落淚、弄臟梅圖、提起回國、贈送梅圖、贈送手絹五件事。)

      2 上節課,同學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這篇寫事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為題呢?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深入的學習課文。

      二、新授:

      1 師:同學們,你們看,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屢屢幽芳總使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來。(課件:梅花圖)望著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與外祖父之間的往事。(1分)(學生聽,進入情境。)

      2 請大家默讀文章所寫的五件事,邊讀邊用直線劃出描寫外公表現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描寫“我”的表現的句子,劃完后讀一讀,體會句子的意思。(4分)(學生用心去讀書,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3 兩人一組匯報句子,一人讀外公的表現,另一人讀“我”的表現。(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淚我拍手笑

      (2)外公發脾氣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來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圖我不知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絹我不解

      (板書五件事)

      4 從“我”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什么?(1分)

      (總結出嬰兒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為。)

      5 當時幼小的鶯兒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嗎?你是從哪讀懂的?請你從剛才劃的外公表現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達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聲的朗讀。(3分)

      6 請你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讀的最好的句子讀給小組同學聽,小組同學來評議。(3分)

      7 全班交流,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同學們要認真聽,對同學的朗讀加以評議,如果你覺得自己比他讀得還好,那你就站起來讀。

      第一件事:(2分)

      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1)指名讀

      (2)同學加以評議:重點體會外公在吟誦詩句時的意境,體會老人思念故鄉之情。

      (3)你們想試一試嗎?每個人試著讀讀。

      (4)全班齊讀,共同體會老人的思鄉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2分)

      (1)指名讀

      (2)同學評議:聲不在高,批評的分量重,十分嚴厲。

      (3)帶著這樣的感情試著讀出來。

      (4)指名讀。

      (5)簡單評議。

      第三件事:(10分)

      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一)

      (1)學生讀到時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歌頌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學生誦讀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梅花的詩文。)

      (3)你見過梅花嗎?想再看一看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欣賞梅花,邊看邊結合著同學們找的的句子、資料和生活中的經驗想一想梅花與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學生說,評議,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師邊總結邊變“愈”字的顏色。)

      (4)每個同學試著讀出這種感情。

      (5)指名讀。

      (二)

      (1)外公由梅花聯想到什么?

      (2)自由讀外公說的話,想想還有哪些有氣節中國人?

      (學生反饋,說自己知道的有氣節的人。)

      (3)在讀,讀出中國人的氣節。

      (三)

      (1)我們再看13自然段,這是在我即將離開外公時他對我說的一段話,想一想此時的外公應用怎樣的語氣對我說這段話?(學生討論:語重心長,教育,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期望之情等。)

      (2)每個人試著用這種語氣來讀。

      (3)指名讀,大家評議。

      (4)師生對讀,體會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這樣一位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的老華僑,他在臨終前還不忘囑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帶回到祖國去,我們完成了老人的遺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樹下。又是一年的冬天來臨了,面對著梅樹下的老人,你想說些什么呢?(學生可以聯系課文內容來談,也可以結合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祖國的巨大變化來談。2分)

      9 老人為什么把自己珍愛的梅圖送給我呢?齊讀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帶回到祖國)

      多少年過去了,我終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內容。(1分)

      這節課我們有深入的學習了《梅花魂》,知道了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憶起他生前的五件事,進一步體會到了老人的思鄉之情和眷戀祖國的感情,也從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歸的心。

      11 學忘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目了嗎?(2分)

      (學生結合著自己的理解來談。)

      12 古往今來,由于許多歷史原因,許多向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它們雖然身穿洋裝、說著異地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它們的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最后請大家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體會愛國華僑們的心聲。(2分)

      板書:

      22 梅花魂

      落淚

      外公 贈手絹 訓斥 思鄉之情

      贈圖 痛哭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梅花魂》教學設計十二,梅花魂,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3、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語文教案 篇7

      設計指導思想

      本文選自美國作家梭羅的名作《瓦爾登湖》。譯文為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翻譯。選文共5個自然段,行文思路清晰,寫景別致細膩,感情充沛豐富,語言別具魅力。作者對自然的鐘情充分流露在字里行間。教學中,應在把握文章結構和主旨的基礎上,深刻理解重要詞句,進而對一些寫景和議論段落能夠鑒賞分析,最終理解本文的深刻內涵。談及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歸園田居構想世外桃源的陶淵明和那個沒有更多奢求、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在教學的環節設計上,可以就此進行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批判的精神和比較的研究方法。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提高其分析鑒賞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樸素的文字間傳達的復雜情感:既有對美麗風光的陶醉熱愛,也有對人類文明發展對大自然造成破壞的痛惜。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對本文寫景手法的.分析。

      2、體會文章質樸本色的語言風格。

      3、思考領悟作者給予我們的啟迪: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找到靈魂安寧的歸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介紹《瓦爾登湖》導入。

      (投影:梭羅照片、瓦爾登湖及湖畔小木屋照片)

      一個人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貪婪無厭,他就成了奴隸,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隸。為了從繁雜紛擾的俗事中解脫出來,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靈狀態,1845年7月4日,梭羅獨自一人手持一柄斧頭,跑到距離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鎮兩英里遠的瓦爾登湖,親手建造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在那里,他獨立勞作,自食其力,過著物質生活極為簡樸而精神生活異常富有的隱居生活。在瓦爾登湖湖畔,勞作之余,悠閑地面對湖光山色,面對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兩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諦。他把這些景物和感受記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書《瓦爾登湖》。這本書開始時反響不大,后來聲名鵲起,成為世界文學經典。

      二、要求學生課前搜集名家對梭羅及其作品的評價,課堂交流。未涉及者教師補充。

      1、愛默生(美國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國還沒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偉大的一個國民。這似乎是一種罪惡,使他的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完就離開,而沒有人能夠替他完成;對于這樣高尚的靈魂,又仿佛是一種侮辱。……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學問,有道德,愛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實讀者。

      2、懷特(美國20世紀散文家)

      ……我記得我在讀到它時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躊躇絕望的日子里,是它讓我恢復了健康。梭羅的《瓦爾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時弊,又適逢其時。在我們這個不穩定的季節,當所有人都不知不覺尋找從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開的隱居地時,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個避風港。

      3、喬治愛略特(英國著名女作家)

      《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書。嚴重的污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了。

      4、徐遲(中國著名詩人、《瓦爾登湖》譯者)

      《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并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瓦爾登湖》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部,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此書毫不晦澀,澄澈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三、研讀課文,然后討論,理清結構層次,把握文章大意。

      明確:

      第1段:總寫瓦爾登湖,尤其是開頭一句,是對全文的一個重要概括,極富哲理。

      第2段:寫對瓦爾登湖畔往事的追憶。

      第3段:對瓦爾登湖現實處境的擔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試講教案03-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 |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 综合伊人久久在 | 最新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在线日本精品a免费播放 | 最新AV资源在线观看网 |